大师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聂鑫森《大师》文学评论

聂鑫森《大师》文学评论

《大师》文学评论小组成员:刘小苹潘茂林裴鹏飞应咏翠《大师》是一篇短篇小说,人物单纯,情节简单清晰、通俗易懂。

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五十多岁的乡村教师秋小峦带着自己父亲的秋溪谷的遗画进京寻求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鉴定的整个过程及其结果,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对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做了如下的具体分析。

首先,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非常自然、构思也很巧妙。

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秋小峦拜见黄云山,而黄云山却显得无力应付的冷然的态度,第二部分是他在看了秋溪谷的画作之后的惊叹与热情,黄云山对秋小峦的态度呈现了前冷后热的转变,作者通过这个明显的前后转折的变化来组织文章结构,使情节不断推进、深入,从而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其次,语言仔细考究、含蓄精练,在平淡中见其文采,在其叙述中却不失其应有的强的表现力。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门铃小心翼翼的响了。

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说秋小峦是怎样按门铃的而是将门铃拟人化,好似门铃就是秋小峦的化身,所以通过这句话我们却能深切的感受到他那种在拜见大师时胆怯、紧张、焦虑而又急迫的心情,这看似平淡、简洁的叙述中我们又能感受到其语言的文采。

又如文章快结束时说“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顺利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从这里的“观者如堵”我们可以想象黄云山还是为了这次展出做出了许多宣传、许多努力的,可是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用冗长的、直接的话来表达就仅仅“顺利”两个字就就把黄云山为这个画展竭尽全力的过程展现出来。

另外,我觉得这篇小说里不论是每个人说的话还是他们细小的动作都非常符合他们的身份、地位,很合时宜,语言不赘不冗,每句话都恰到好处,让人感觉在语言方面挑不出毛病来。

再次,在写作技巧的方面,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小说里的黄云山和秋小峦是正面出现的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对其的描述都是非常直接的,通过小说的前一部分阅读我们知道黄云山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著名山水画大师,对他的拜访求见者甚多,可能他无意骄傲但是由于他的生活环境、他的身体状况使得他在面对来访者时显得厌烦,同时,小说的第二部分又向我们表现了他的大视野、大境界以及不凡的气度;秋小峦,他有着我们的传统美德就是孝顺,他朴实、诚恳。

安藤忠雄大师作品分析报告

安藤忠雄大师作品分析报告

实用文案大师作品分析——20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的经历:安藤1941 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60 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

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

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安藤20 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安藤的设计思想: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

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安藤的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水之教堂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纯净的几何体●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自然芝加哥住宅光之教堂风格特点: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中,以操控自然光线在素面空间结构的灵性表现,呈现异样的神秘感,结果大受好评,同时展露出他处理神圣空间的能力,而非只是冰冷的清水混凝土,因此,安藤忠雄处理神圣空间的能力享誉国际。

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

两种颜色的草铺成的流动图案
红棉树群
现代艺术博物馆庭园
博物馆的外部环境设计完善了博物馆本身的理性主义 部分,布雷.马克斯基于抽象的艺术形式, 部分,布雷.马克斯基于抽象的艺术形式,在建筑物 附近运用几何元素,将环境与建筑物协调起来。 附近运用几何元素,将环境与建筑物协调起来。园林 和建筑之间形成的对话是景观师和建筑师之间不断交 流的结果。 流的结果。
弗拉门哥公园平面图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 这个公园是一个文化休闲的活动区域,位于 这个公园是一个文化休闲的活动区域, 里约热内卢的瓜纳巴拉湾海滨。 里约热内卢的瓜纳巴拉湾海滨。项目最初是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要在山脉和海之间的狭 窄地段里修建一条双向高速工路。 窄地段里修建一条双向高速工路。
马蒂斯
包豪斯大学;由格罗 皮乌斯主持,一些最 激进的青年画家和雕 塑家在校任教,成为 欧洲先锋派艺术的据 点。
在参观柏林的达姆雷植物园时,布雷.马克斯意识到,当时巴西 马克斯意识到, 在参观柏林的达姆雷植物园时,布雷 马克斯意识到 人对本国热带植物不屑一顾,却热衷于从欧洲引入的植物, 人对本国热带植物不屑一顾,却热衷于从欧洲引入的植物,且保 留着欧洲的传统风格,如法国和葡萄牙的规则式园林,并未采用 留着欧洲的传统风格,如法国和葡萄牙的规则式园林, 英国的风景园林风格。 英国的风景园林风格。他却认为其实巴西土生土长的植物 在庭 院中大有可为的。于是他开始致力于本土植物的研究, 院中大有可为的。于是他开始致力于本土植物的研究,以至于在 今后的景观设计中他对植物运用得得心应手。 今后的景观设计中他对植物运用得得心应手。 1929年,德国的政治气氛开始变得污浊,文化先 锋派遭到 年 德国的政治气氛开始变得污浊, 迫害,马克斯决定返回祖国,开始了他景观设计生涯。他创造了 迫害,马克斯决定返回祖国,开始了他景观设计生涯。 适合巴西的气候特点和植物材料的风格, 适合巴西的气候特点和植物材料的风格,开辟了景观设计的新天 与巴西的现代建筑运动相呼应。从此, 地,与巴西的现代建筑运动相呼应。从此,他以巴西为起点和平 开始了50多年的 绘画创作”生涯。 多年的“ 台,开始了 多年的“绘画创作”生涯。 1994年,一代伟人于种植园中与世长辞。 年 一代伟人于种植园中与世长辞。

艺术家的传世之作 解读伟大大师的名画

艺术家的传世之作 解读伟大大师的名画

艺术家的传世之作解读伟大大师的名画伟大的艺术家创作的名画是他们艺术生涯中的传世之作。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技巧上还是在艺术价值上都展现了他们的才华与创造力。

本文将通过解读几幅伟大大师的名画,深入了解其表达的艺术主题与内涵。

一、《蒙娜丽莎》 -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的杰作。

这幅画以女性肖像为中心,展现了无数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技巧。

画中的蒙娜丽莎微笑着看着观众,她的神秘笑容引发了很多猜测和解读。

这幅画的魅力之处在于其逼真的细节和复杂的构图,从她的眼神、嘴角的微笑以及背景的氛围都展现了艺术家对人物情感的捕捉与表达。

二、《星夜》 - 文森特·梵高文森特·梵高的《星夜》是一幅流行艺术作品,凭借其夸张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风格而闻名。

这幅画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浪漫,星空、月亮和梵高停留的村庄都被艺术家用强烈的色彩表达了出来。

《星夜》向观众传达了梵高在艺术创作中对于情感与内心世界的诠释,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吶喊》 - 艾德华·姆克艾德华·姆克的《吶喊》是象征主义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幅画在画面上采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挣扎。

画面中的人物扭曲的脸和红色的天空都展现了姆克的个人情感和对于人类存在的思考。

《吶喊》以其强烈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风格使观众深受触动。

四、《牧歌》 - 弗朗西斯科·高雅《牧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弗朗西斯科·高雅的一幅杰作。

这幅画描绘了一群田园牧歌的人们,他们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

作品通过细腻的画风和充满活力的色彩展现了对于乡村生活的赞美。

《牧歌》是一幅充满温暖和宁静感的作品,使观众感受到了艺术家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爱与关怀。

结语:这些伟大大师的名画都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具有深远的艺术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解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对于人生、情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建筑大师路易斯巴拉甘大师作品分析

建筑大师路易斯巴拉甘大师作品分析
“这种彩色的涂料并非来自于现代的涂料,而是墨西哥市场上到处可见的自 然成分染料。这种染料是用花粉和蜗牛壳粉混合以后制成的,常年不会褪色。你 可以看出他常用那种粉红色的墙,其实边上经常有一丛繁盛的同样颜色的花木。 这是墨西哥的国花,墙的颜色就来自这些花。但是在早期,巴拉干只用红黄蓝三 个原色。后来他认识了一位画家,也许是rivera,然后他就开始自由使用色彩了。
巴拉干自宅
巴拉干自宅,位于墨西哥城郊,于1948 年建造完成,是一幢引起争议但是最有纪念 意义的建筑。这个建筑师二战后建筑创意工 作的杰出代表。这幢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面积 共有1161㎡,有一个地下室及两层楼,还有 一个私人小花园。住宅的外观简朴无华,与 周围灰白的普通民居保持一致。住宅采用墨 西哥传统的内向式住宅,只是环绕内院的房 间被浓缩成了墙。巴拉甘在此度过了后半生。 这个住宅的设计几经修改反映了巴拉甘对空 间和形式的不断探索。这座建筑在2004年被 列入世界遗产。
马 厩 部 分
中心水面
住宅部分
半室内半室外灰空间 与庭院部分紧密联系
室外景观中心,住宅部分 与马厩部分空间过渡
住宅部分,白色墙体为主, 体量高低错落
主要居住活动
交 通 联 系 室内 泳池
次要居住活动







部 分
联系走 廊

部 分
室内泳 池
卧室
活动 起居 空间
走 廊
活动 空间
活动 空间
厨卫
屋顶平台的高 墙,部分使用 了大红色,热 烈且具有雕塑 感。
室内的个别墙面 使用洋红色,使 室内呈现热烈的 暖色调。
总结:
巴拉干有着不可思议的能力 , 对于材料的忠实呈现 , 因应当地的建筑特色 , 在建筑物内部所呈现的光影变化 , 活泼的色彩随着水景的倒影产生的律动 , 创造出一种贯 穿建筑与景观的寂静氛围 。 当然美化墨西哥的功绩 , 也为他带来国际上的认同,1980年所获得国际普立兹克建 筑奖 。

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

B
63
参考书目:
1. 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南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2. 史密斯.建筑理论(下)—勒柯布西耶的遗产.王贵祥译.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弗兰普顿.建构文化研究.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工业出版社,2007 4. 柯洪编著.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嬗变.刘托译.北京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 罗杰•H •克拉克,迈克尔•波斯.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汤纪敏,包志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工业出版社, 2006 6. 路易斯 康的空间构成—图说20世纪的建筑大师 原口绣昭 著 徐苏宁 吕飞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B
19
柯布西埃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 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 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 分别为 86,113,183,226厘米。 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 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 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 和113厘米。
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 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 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 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 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 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
美国,阿拉维纳曾为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圣爱德
华大学设计了学生宿舍(2008年)。
B
62
圣爱德华大学宿舍
作业任务书
以组为单位(4人/组),从现代主义或其后的建筑大师中选择一位大师在欧洲的建筑 作品进行分析:
(1)与周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区位、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外部空间、出入口、景观组织等,绘 制黑白图,归纳总图设计特点; (2)建筑功能布局与空间组织:绘制功能分析图、平面与垂直交通空间组织的类型与特点、空间限 定的方式、家具布局分析,总结特点; (3)建筑形态与造型:建筑形体组合与构图、各立面的构图、轴测、开窗方式、建筑造型特点; (4)建筑结构与材料运用: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各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细部构 造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

室内设计手法
带型长窗将室外光线引入室内, 使室内大部分区域都有柔和的 光线.
大厅处的巨大玻璃窗墙面将室 外的风景引入室内,使廊道也 能作为小阳台,欣赏室外风景。
画廊坡道的运用与整个画 廊的造型形成了呼应,而纵 长的空间给人一种流动感, 加之上升的坡道,使此感觉 更加强烈。 使感人到腾升、 自由.
整个一层以交通空间与公共空间为主,是 通往其他空间的纽带,将其他空间紧密的 联系一起,大厅也起到了对两个不同功能空 间的分割.
二层平面分析:
经过楼梯上到二楼,经 过一个公共区域与人行廊 道可来到食堂,这是一条 相对私密的路线,可经过 食堂去到私密空间。 另外,可通过二层进入拉 罗歇的私人画廊中,画廊是 底层架空的,是整个建筑中 唯一采用底层架空的空间, 就是为了突出画廊这一空间.
手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鉴:
透过柯布西耶的这个建筑作品,我们可以看 出他很擅长利用对比的建筑手法,让建筑的 特点相得益彰。还有对空间的处理,柯布运 用一些特别的,打破常规的细节构造来让空 间充满动感与活泼,例如坡道和门的内凹等。 还用对自然光线的运用,通过开窗方向让人 能体验到日出日落时屋内不一样的光阴效果, 大面积的玻璃窗和天窗的使用也让人能感受 到充足的光感。柯布的作品,让我们学习到 我们建筑设计更应该注重人在其中的感受, 心灵上的触动,而且我觉得他的布置的简约 性也很值得我学习,以简单的几何形体来构 成简约的空间,很符合现代人的居住风格。
大师作品分析
拉罗歇-让纳雷别墅
——勒·柯布西耶
1950-1953 1930-1932 昌迪加尔法院 1946-1957 拉罗歇让纳雷别墅 朗香教堂 母亲之家1925
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萨伏伊别墅 1928-1930 迦太基别墅 马赛公寓 1928

大师作品分析卡雷住宅

大师作品分析卡雷住宅

设计流动感的创造
3.天花板坡度与地形的契 合
R.索瑞亚诺 舒曼住宅
Raphael Soriano Shulman House
R.索瑞亚诺 [1904-1988]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生于若德斯[RHODES]的一个西班牙犹太人家庭 使用模数预制的钢或铝作为住宅框架结构的先驱
舒曼 Julius Shulman
平面分析
仆人用房
车库
北面入口设置两个停车位,仆人用房等辅助空间也设置 在北面。
平面分析
卧室 卧室
西面卧室处于斜线走廊的尽头,保证了私密性,落地玻璃 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
平面分析
沿屋顶一圈的挑檐创造了从室外露天到室内围合的一种过 渡空间,同时丰富了立面的层次。
流线分析
卧室 仆人用房
车库
卫生间 卧室
厨房
起居室 餐厅
主入口 工作用厅
办公
私密性过渡
卧室 仆人用房
车库
卫生间 卧室
厨房
起居室 餐厅
工作用厅
暗房暗房 办公
私密性过渡
私密性增强
暗房
丰富立面
暗房
庭院分析
仆人使用
室外餐厅 女儿活动庭院
室外起 居室
女儿活动庭院
结构分析
屋顶主梁在生活区南北向排列, 在工作区东西向排列。
结构分析
结构部分为钢结构,圆柱与工字钢梁相结合,木制 的次梁支撑着屋顶,内墙也是木制的,屋顶为石膏板。
阿尔瓦·阿尔托的流 动空间在空间上的 划分只是一个象征, 没有任何隔断,用 地面的不同标高或 在同一地坪用不同 的材料或用透空的 长条楼梯栏杆区分 各部分不同的性质。
设计流动感的创造
2.自由曲线的使用

艺术大师赏析

艺术大师赏析

艺术大师赏析艺术无处不在,它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在艺术的天地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

本文将赏析几位艺术大师及其作品,带领读者进入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

1. 达·芬奇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他以其多才多艺而闻名。

从绘画到雕塑,从建筑到科学研究,达·芬奇在各个领域都有出众的表现。

其中,他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以其神秘的微笑而广为人知。

这幅画展示了芬奇对人物形象和细节的精确观察和描绘技巧。

此外,他还创作了《最后的晚餐》、《维特鲁威人》等杰作,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精湛,同时也传达了深层次的思考与情感。

2. 梵高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梵高(Vincent van Gogh)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光与色彩的运用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展现了内心世界的独特观点。

《星夜》是梵高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对星空的绚丽描绘,把观者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此外,他的《向日葵》系列也成为了艺术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渴望。

3. 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他以其出色的雕塑和壁画而闻名于世。

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天顶的壁画《创世纪》。

这幅作品展示了上帝与亚当伸手相接的经典场景,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类的创造与神圣的探索。

此外,米开朗基罗还创作了雕塑作品《大卫》和《圣母抱子像》等,充分展现了其对于人体结构和形态的深入研究与表现。

4. 毕加索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创了立体派运动。

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展示了对抽象和变形的独特追求,呈现了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大师作品分析拉罗歇让纳雷别墅

大师作品分析拉罗歇让纳雷别墅

大师作品分析:拉罗歇让纳雷别墅引言拉罗歇让纳雷别墅(Villa La Roche-Jeanneret)是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创作的一座著名建筑作品。

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这座别墅展现了勒·柯布西耶的独特风格和反传统的理念。

本文将对拉罗歇让纳雷别墅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揭示其设计理念以及对建筑界的影响。

设计理念勒·柯布西耶在设计拉罗歇让纳雷别墅时,秉持着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

这座别墅采用了具有简洁几何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强调了功能性和实用性。

勒·柯布西耶将别墅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部分用作住宅,另一部分用作展示艺术收藏品的画廊。

建筑特点拉罗歇让纳雷别墅的外立面呈现出简约而现代的风格。

建筑外墙主要采用了白色的石灰石,搭配着黑色的金属窗框与白色的玻璃幕墙,展现出鲜明的对比效果。

别墅的平面布局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和舒适度。

在别墅的内部,勒·柯布西耶注重了光线与空间的运用。

别墅的大门采用了独特的带有彩色玻璃的窗户设计,使得进入别墅的人们会被美丽的光影所迎接。

室内空间采用了开放式布局,利用大面积的窗户和天窗,让室内充满自然光线。

设计师还注重了空间的流动性。

拉罗歇让纳雷别墅的楼梯是一种标志性的设计元素,采用了承重结构和自由悬挑的形式,使得楼梯空间更加开阔,增加了空间感。

影响与启示拉罗歇让纳雷别墅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对后来的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在设计中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技术,为后来的建筑师提供了许多启示。

其简约的几何形态和对光线的运用,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建筑师在设计中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开放式布局和空间流动性的概念也被广泛采用,使得建筑空间更加开阔和通透。

此外,拉罗歇让纳雷别墅对于建筑与艺术的结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别墅内的画廊为收藏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展示空间,为后来的建筑与艺术的结合提供了先例。

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

一、俞孔坚教授简介俞孔坚,教授,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并主持创办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是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首席设计师,是中国最大、最早创立的设计公司之一,他的设计实践遍布世界多个主要城市。

俞孔坚教授获得多项国际重要奖项,曾9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年度设计奖,其中2次获得年度杰出奖;3次蝉联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3个设计获国际建筑奖;还曾获得ULI全球杰出奖,2011美国建筑奖和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二、代表作品最著名的有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台州“反规划”、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水文化广场、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

作品分析一:中山岐江公园此图可以看出,公园保留了原有的铁轨,因为铁轨是工业革命的体现,让人们记住历史,不要忘记历史。

俞孔坚先生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铁轨上换上了白色鹅卵石,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玩耍,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的景观。

由此图可以看出,在红色钢板围成的空间中,有两条笔直的道路穿过,还有个水池,给人一种静态美。

此外,红色的钢板起到了框景的作用,可以阻挡一部分视线,此外,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色彩景观。

在江的边上有亲水栈桥,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欣赏水之美景,在曲曲折的亲水栈道中间辅以野草植物,体现了俞孔坚先生提出的“野草之美”的主张。

给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在这张图片中,最主要的特色是大榕树,再设计之初决定将其铲除后因考虑自然和生态就保留下来了,也因此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晨练空间。

同时由于周围的植物都是就地取材,还将郊外山上的野草大量植入园区,体现出野草之美。

这是公园植物设计中的另一个引用原产地植物--芦苇。

在大量运用树篱方格芦苇植物下,给年轻的恋人提供了一片谈情说爱的空间。

此图是江边设计的渐入式阶案,再搭配上错落的野草,随着水位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风景,同时解决了随着水位随季节变化离栈道的距离远近的问题,在多雨季节水位不会显得太高,在少雨季节也不会觉得人与水之间的距离不协调。

艺术行业五位国内外著名家的代表作品与风格分析

艺术行业五位国内外著名家的代表作品与风格分析

艺术行业五位国内外著名家的代表作品与风格分析在艺术行业中,有许多著名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本文将介绍五位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并对他们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

一、梵高(Vincent van Gogh)代表作品:《星夜》梵高是荷兰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星夜》是艺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以明亮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表达了梵高内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情感的思绪。

梵高的风格以浓郁的色彩和夸张的表现力为特点,他追求通过色彩和形式来表达内心情感,以此来传达艺术的力量。

二、毕加索(Pablo Picasso)代表作品:《格尔尼卡》毕加索是西班牙的艺术家,他以多样化的创作风格和出色的才华闻名于世。

《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黑白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多变,从立体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他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技巧来塑造艺术作品,使其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深度的思考。

三、李可染代表作品:《鱼图》李可染是中国现代画坛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擅长水墨画和山水画。

《鱼图》展现了李可染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他的作品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和形式,但在构图和视觉效果上更注重形式的变化和笔触的表现力。

李可染通过墨色的渲染和线条的勾勒,将自然界的美景和生命的力量表现得恰到好处。

四、达利(Salvador Dali)代表作品:《记忆的永恒》达利是西班牙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幻想和视觉效果。

《记忆的永恒》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面中的元素错综复杂,形成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达利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和夸张的构图来表达他内心世界的幻想和思考。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对梦境的独特解读,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和感知力。

五、哈里斯·沙利文(Harris Sullivan)代表作品:《独特之美》哈里斯·沙利文是美国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以抽象表现主义为主。

经典绘画作品欣赏与分析

经典绘画作品欣赏与分析

经典绘画作品欣赏与分析绘画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通过画笔和颜料的运用,将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表达出来,让观者感受到美的享受和思考。

在艺术史上,有许多经典的绘画作品,它们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几幅经典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之一。

这幅画以其神秘的微笑和逼真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达芬奇运用了柔和的色彩和精细的光影效果,使蒙娜丽莎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能够与观者进行对话。

同时,画中的背景也是精心构思的,通过远近的透视关系,使整幅画面具有深度和层次感。

从艺术风格上看,《蒙娜丽莎》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体比例和解剖学的研究成果,达芬奇通过细腻的皮肤质感和精确的线条描绘,展现了他对人体结构的深入理解。

此外,画中的光影处理也显示出达芬奇对光线的敏感和准确把握。

这些细腻的表现手法使《蒙娜丽莎》成为了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二、梵高的《星夜》《星夜》是后印象派艺术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心世界。

这幅画以浓郁的色彩和夸张的线条表现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象。

梵高运用了大胆的色彩对比和粗犷的笔触,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和情感。

《星夜》中的天空是整幅画的焦点,梵高运用了旋转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自然界的力量和宇宙的神秘。

同时,画中的村庄和树木也是以夸张的形式呈现,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梵高通过这些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感悟表达出来,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是20世纪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对1937年德国纳粹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事件的回应。

这幅画采用了立体派的表现手法,通过扭曲的形状和抽象的线条来表达对战争的愤怒和痛苦。

《格尔尼卡》中的形象主要包括受伤的士兵、哭泣的妇女和死去的婴儿,画面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的气氛。

摄影大师作品欣赏及点评

摄影大师作品欣赏及点评

摄影大师作品欣赏及点评摄影大师的作品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瞬间抓住了生活的精髓。

提到摄影,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对吧,就是那些能让你心动的画面。

比如说,安塞尔·亚当斯,他的黑白风景照,简直就是一首无声的诗。

那种对光影的把控,恰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让人忍不住想大声感叹:“这才是艺术啊!”他的作品总能把自然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看那山,那水,简直像是大自然的调色板,真是让人想立马背上相机,去追寻那份宁静。

再说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他可是街头摄影的祖师爷。

嘿,提到他的名字,你是否能想到那种瞬间捕捉的感觉?他那种“决定性瞬间”的理念,真是让人惊叹。

就好比一只正在飞翔的鸟儿,稍纵即逝,恰恰就是那一刹那让你觉得生命的美好。

街头巷尾,忙碌的人群,仿佛在他镜头下都变得有趣起来。

看他的作品,总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活力,仿佛能听见街道上人们的欢声笑语。

说到肖像摄影,怎能不提到丽莎·阿尔巴赫呢?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情感,让人感觉每一个面孔背后都有故事。

看她的肖像,真的是一种心灵的触动。

那些表情、那些眼神,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经历,让你忍不住想要了解更多。

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扇窗,透过它,你能看到那个被摄者的内心世界,简直像是在与他们对话。

再来看看萨尔瓦多·达利,他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简直就是一场梦境的冒险。

他的照片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满满都是想象力。

看那些扭曲的时钟,奇异的景象,简直让人觉得现实世界太单调。

他的作品就像是一道彩虹,绚丽多彩,挑战着我们的思维。

看完他的照片,你会想:“为什么生活不能这样疯狂?”这也许就是他想传达的,打破常规,勇于探索。

讲到风格,怎么能忘了艾尔弗雷德·史提格利茨呢?他可是真正把摄影当作艺术的先驱。

看他的作品,总能让人感觉到一种简约之美。

他通过光线和构图,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腻之处。

那些简单的物体,在他的镜头下都变得格外动人,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其实很美,只要你愿意去发现。

经典绘画作品欣赏与分析

经典绘画作品欣赏与分析

经典绘画作品欣赏与分析绘画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的方式,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典绘画作品不仅令人陶醉于艺术的美感,更能带给我们独特的思考与洞察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欣赏几幅经典绘画作品,并尝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 《蒙娜丽莎》-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之一。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神秘的女性形象,她微微一笑,眼神深邃。

达·芬奇利用锐利笔触和渐变色彩将蒙娜丽莎的微表情和细腻的肌肤描绘得非常真实。

这幅画作的背景是一个模糊的景象,给人以一种模糊的感觉,仿佛在看到她的一瞬间。

达·芬奇用细小的细节和柔和的光影创造了一种神秘而诱人的氛围,将这幅画作提升到了艺术的巅峰。

二. 《星空夜》- 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是绘画史上的一位伟大艺术家,他的作品《星空夜》广为人知。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星空下的小村庄,画面中充满了神秘而富有浪漫色彩的蓝色调,给人以如同置身于梦幻般的意境。

梵高运用了大胆的画笔和明亮的色彩,将星星点点的小屋和树木描绘得如此生动。

观赏这幅画时,人们仿佛被吸引进了一幅充满奇幻与无限遐想的世界。

通过《星空夜》,梵高成功地表达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独特看法。

三. 《吼叫的男人》- 埃德华·蒙克信号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品之一,《吼叫的男人》是挪威画家埃德华·蒙克的一幅标志性作品。

这幅画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男性形象为特征,他的脸部扭曲着、嘴巴张开,传达出一种极度的痛苦和绝望。

蒙克利用扭曲的线条和强烈的对比色彩,创造了一种沉重和不安的氛围。

这幅画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折磨和痛苦,饱含了蒙克对于人生和存在的思考。

四. 《舞蹈课》- 伦勃朗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伦勃朗是绘画史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之一。

三位大师的作品分析

三位大师的作品分析

西摩· 切瓦斯特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毕业于美国Cooper州立 艺术学院,1954年创立著名的波什平 (Pushpin)集团公司,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 AGI、AIGA会员,导向了20世纪新美国视觉 设计运动,他与福田繁雄(日)、岗特兰堡(德) 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
《三分钱的歌剧》( The Three Penny Opera )是切瓦斯特的一幅画册封面作 品,他利用平面设计中不同的风格,如 德国表现主义的木刻、超现实主义的空 间布局以及大胆的色彩表现与画册的宣 传功能、歌剧的音乐调性相呼应,打破 以往传统刻板的写实面貌,正是这幅作 品的魅力所在,卡通的造型,诙谐幽默 的表达了他别具一格的风格与天马行空 的思维方式,作品因此充满生机,与众 不同
由于土豆在德国历史中有着重要影响性,所以对
于此类的招贴更能够勾起人们对以往的回忆,引 起人们的共鸣.
“书”系列海报招贴
Representative works
式样的转换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
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变成了 两个式样或者三个式样。如以上作品中,背 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样,手、 笔、窗户和灯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 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间就转变成 了复杂的三维空间,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 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版社宣传的效 果。
总结
土豆系列作品中,兰堡将色彩的对比和空间
的叠加相结合,呈现出诗一般的层次感和韵 律感;"光明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维 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 素的密集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 受,一如诗歌般的紧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 张力得到膨胀。
The main experience

大师作品分析修改版

大师作品分析修改版

施罗德住宅,是里特维尔德为图 卢斯•施罗德•施雷德夫人及其三 个孩子选址并设计建造的,建于 1924年,位于荷兰中部的乌得勒 支省首府乌得勒支市的城市边缘, 坐落于一些低层连排住宅区内, 1960年代修建的公路边。这个双 连排住宅区, 层住宅建在一排连栋房屋末端, 红墙黑瓦, 但它并不试图与其相邻的建筑物 双坡屋顶 相联系。北、东和南环绕着小院, 西倚着一栋其它建筑,市城郊的 一片开阔地中,周围是景色优美 的田园,后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 伸展的公路已经将住宅包围。
一层平面功能分析
• 一层 主要功能:办公 饮食;主要空间: Office&kitchen;辅助 空间是一个用于休闲 的院 子和与其相连的 屋子。
二层平面功能分析
• 住宅的主要起居活动 空间布置在二层。住 宅的大闭窗和成 排 的窗,使室内光线充 足;挑出的屋顶又可 以遮住室外的阳光
二层平面比较
活动的墙和门可以 折叠和隐藏,使其 成为开放的活动的 空间
交通流线:一层
交通流线特点:
1首尾相连 2相互串通 3关系紧密
交通流线:二层
围绕一个旋转楼梯来 组织开阔的内部空间, 光线通过屋顶的天窗 可以照射到旋转楼梯 上
走进建筑
立面分析
立面由不同方向,不同 比例的方块穿插而成充 满了单纯的水平线和垂 直线
施罗德 住宅
1960年代 后修建的公 路
施罗德住宅位于荷兰乌得勒支东南,平 原地形,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 凉,月平均气温:1月2~3℃;7月18~19℃ 。地低土潮,降水量650~700毫米。
建筑结构分析
为什么看上去是支离破碎的
承重墙
建筑结构分析
建筑承重的设计满 足大面积开窗的需要。
抽象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

1927 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计竞赛一等奖 1929 在普瓦西设计萨伏伊别墅 1929~1933 设计巴黎救世军收容所和巴 黎大学 瑞士学生宿舍 1931~1942 完成许多城市规划项目,关注现代 城市与规划问题 1947~1951 设计完成马赛公寓,体现其未实施 的规划理想 1950~1955 朗香圣母教堂 1951~1965 印度昌迪加尔行政区规划设计 1952~1960 法国里昂拉土雷特修道院 1953~1954 哈佛大学卡本特视觉艺术中心 1965 卒于法国
C控制线分析
D 交通流线分析
D 交通流线分析
B 交通体系与功能分区
交通体系 室外:视觉上不明显—看到车库—整个房子 室内:入口立面—客厅的大片玻璃—室内部分 功能分区(简约纯净的现代主义) 底层:公共空间 中间层:交流空间 附带贯通两层的客厅的主卧 即私密空间 顶层:私密空间
E 材料与立面设计
F设计手法
A对比 1.材料虚实 2.色彩 3.自然和人工 B双向分层 1.竖直上分层2.水平上划分空间(两类) C光影处理
G建筑体验
视觉体验在用空间运 动中不是平面的,同 事在竖直方向和水平 方向上流通
H SU截图
I 模型欣赏
拉罗歇让纳雷别墅 与 史密斯别墅的对比
D一 共同点 1,均为白色建筑
土制木漆要反在纹的般住 和品地用在复于理木的宅 玻上板在海试上和材木所 璃。以了盐验光光更材用 外这及住中才漆泽柔有的 惟是家宅经找,依和些木 一整具侧过到这旧,不材 的个等墙加的种清同同从 色住几、压,漆晰时,外 调宅乎天处但是。原色观 。 除所花理木埃其木调上 了有板。材里中美比看 混的、这首克奥丽一和 凝木橡种先森妙的般一 •
二 白色派建筑特点
1.形势纯净 局部处理干净利落 整体调理清楚 2.规整结构体系中采用蒙太奇虚实凹凸安排 突出 空间多变增强雕塑意味 3.基地选择 人工与天然的强烈对比中寻求新的协 调 4.注重空间功能的区分 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划分 严格 经典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
造园及其中植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
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教堂三部曲: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是在里面, 那就像郎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 撼力。然而朗香 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 来的却是强烈震动。 光之教堂的区位远不如前两者那般得天独厚, 也没有太大的预算。但是,这丝毫没有局限 了安藤忠雄的想象世界。 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绝对的围合,创造出 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 界的隔绝,而 阳光便从墙体的水平垂直交 错开口里泄进来,那便是著名的“光之十 字”——神圣,清澈,纯净,震撼。
对于现代机能主义进行批判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 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 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 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 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 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 抱。 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 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对当时生 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 须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超越,进而能创 造新的文化。
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
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
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
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
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

在Time’s之后,安藤开始对都市展开各种积极的提案,他针对大
阪市区里一栋历史建筑物(中央公会堂)所在的中之岛区域加以规划,
他提出都市核urban Egg与地层空间space Strata的构想,在历史建筑
物的内部嵌人蛋型的市民剧场,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大空间与地面亲水
广场的连结,塑造出生动而有趣的都市空间。在这个规划案中可读出
•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 市游击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 品中,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 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 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 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的都市观 3.建筑构成三要素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
安藤忠雄 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 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 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教堂三部曲之风之教堂
风之教堂格调清新明快,富人文主义精神。 沐浴于光与风的福泽,思考随着情绪的微张 至饱和,丝毫不显压抑和沉重。 在风之教堂中,十字的表达降到了最低—— “影之十字”出充其量只是为光影服务,挂 在圣坛前的十字架也不过是功能性指示罢了。 宗教被淡化,建筑在此成为通灵的媒介。没 有偶像,没有符号——毫无理由却感动得无 可名状。
安藤忠雄对于周遭环境的响应,已经不同于以往封闭的态度,他采取
了“嵌入”与“挖空”两种手法在既有的纹理脉络中。在组织建筑群
体上,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手法,扩大到都市空
间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
•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
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
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
间结构的物体。

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
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 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 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Tadao Ando Architecture&Associates)。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 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 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 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户?北野町、大阪心斋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 庙、教会等。 1987年 - 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8年 -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 1989年 - 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 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95年 - 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1997年 - 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97年 - 2003年 - 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 - 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2011年 - 担任东南大学的客座教授。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
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 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 建筑大师之一。
中文名: 外文名: 国籍: 出生地: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日本
日本大阪
出生日期: 职业: 代表作品:
1941年9月13日 建筑师
《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等
简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