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合集下载

配合物生成实验报告

配合物生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合物的生成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配位反应的基本规律。

3. 观察配合物的颜色变化,了解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的区别。

4. 分析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是配体中的孤对电子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的空轨道形成的共价键。

在配位反应中,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体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

配位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可逆反应,每一步反应都存在着配位平衡。

配合物的稳定性可由K稳(即Ks)表示,数值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增加配体(R)或金属离子(M)浓度有利于配合物(MRn)的形成,而降低配体和金属离子的浓度则有利于配合物的解离。

三、实验器材与药品器材:1. 试管若干2. 试管架3. 烧杯4. 玻璃棒5. 移液管6. 滴定管7. 酸碱指示剂药品:1. 金属离子溶液(如CuSO4、FeCl3等)2. 配体溶液(如NH3、H2O等)3. 硝酸银溶液4. 氯化钠溶液5. 氢氧化钠溶液四、实验步骤1. 制备配合物:1.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金属离子溶液。

2. 用移液管加入适量的配体溶液。

3. 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 记录配合物的颜色和生成过程。

2. 观察配位平衡:1. 在制备好的配合物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2.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配位平衡的移动方向。

3. 分析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1. 在制备好的配合物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2.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分析溶液pH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3. 在制备好的配合物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

4.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配合物:1. 在CuSO4溶液中加入NH3溶液,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深蓝色,说明生成了[Cu(NH3)4]2+配合物。

2. 在FeCl3溶液中加入H2O溶液,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为深红色,说明生成了[Fe(H2O)6]3+配合物。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 大一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 大一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不同类型的配合物的生成,比较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和复盐的区别。

2、了解影响配合平衡移动的因素。

3、了解螯和物的形成条件。

4、熟悉过滤和试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通过形成配位共价键相结合而成的复杂结构单元称配合单元,凡是由配合单元组成的化合物称配位化合物。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已体现不出其游离存在时的性质。

而在简单化合物或复盐的溶液中,各种离子都能体现出游离离子的性质。

由此,可以区分出有否配合物存在。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存在有配合平衡:M n+ + aL-→Ml a n-a配合物的稳定性可用平衡常数KΘ稳来衡量。

根据化学平衡的知识可知,增加配体或金属离子浓度有利于配合物的形成,而降低配体或金属离子浓度有利于配合物的解离。

因此,弱酸或弱碱作为配体时,溶液酸碱性的改变会导致配合物的解离。

若有沉淀剂能与中心离子形成沉淀反应,则会减少中心离子的浓度,使配合平衡朝解离的方向移动,最终导致配合物的解离。

若另加入一种配体,能与中心离子形成稳定性较好的配合物,则又可能使沉淀溶解。

总之,配合平衡与沉淀平衡的关系是朝着生成更难解离或更难溶解的物质的方向移动。

中心离子与配体结合形成配合物后,由于中心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改变,因此电极电势数值也改变,从而改变了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能力。

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体反应可生成具有环状结构的稳定性很好的螯和物。

很多金属螯和物具有特征颜色,且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些特征反应长用来作为金属例子的鉴定反应。

三、仪器和药品仪器:试管,试管架,离心试管,漏斗,漏斗架,白瓷点滴板,离心机,滤纸药品:2 mol·L-1 H2SO4;2mol·L-1NH3·H2O,6mol·L-1 NH3·H2O ,0.1 mol·L-1NaOH,2mol·L-1NaOH。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大一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大一

配合物的⽣成和性质实验报告⼤⼀配合物的⽣成和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的:1、了解有关配合物的⽣成与性质。

2、熟悉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的意义。

3、了解利⽤配合物的掩蔽效应鉴别离⼦的⽅法。

⼆、实验原理:中⼼原⼦或离⼦与⼀定数⽬的中性分⼦或阴离⼦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个体。

配位个体处于配合物的内界。

若带有电荷就称为配离⼦,带正电荷称为配阳离⼦,带负电荷称为配阴离⼦。

配离⼦与带有相同数⽬的相反电荷的离⼦(外界)组成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简单⾦属离⼦在形成配离⼦后,其颜⾊,酸碱性,溶解性及氧化还原性等往往和原物质有很⼤的差别。

配离⼦之间也可转化,⼀种配离⼦转化为另⼀种稳定的配离⼦。

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螯合物的稳定性更⼤,且具有特征颜⾊。

利⽤此类鳌合物的形成作为某些⾦属离⼦的特征反应⽽定性、定量地检验⾦属离⼦的存在。

仪器与试剂:H2SO4 (2mol.L-1)三、实验内容:1.配合物的⽣成(1) CuSO4 溶液中滴加NH3 H2O,先产⽣蓝⾊沉淀,继续滴加,蓝⾊沉淀溶解得⼀深蓝⾊溶液:Cu2+ + SO42- + 2NH3 =2NH4++Cu2(OH)2SO4↓Cu2(OH)2SO4 + 8NH3 = 2[Cu(NH3)4]2++ SO42-+2OH- 深蓝⾊溶液[Cu(NH3)4]2+分为四份:A:加碱:产⽣蓝⾊沉淀[Cu(NH3)4]2+ +2OH- = 4NH3 + Cu(OH)2↓再加酸:蓝⾊沉淀溶解Cu(OH)2+4H+ = Cu2+ +4H2OB:滴加BaCl2:产⽣⽩⾊沉淀[Cu(NH3)4]SO4+BaCl2 = BaSO4↓+[Cu(NH3)4]Cl2C: [Cu(NH3)4]SO4中加⼊1mL ⼄醇, 溶液呈浑浊。

D: [Cu(NH3)4]SO4备⽤在FeCl3中滴加NH4F:产⽣⽆⾊溶液Fe3+ + 6F- = [FeF6]3-[FeF6]3- + I- = 不反应(3) 在K3[Fe(CN)6]中滴加KSCN:⽆现象K3[Fe(CN)6] + SCN-⽆变化在NH2Fe(SO4)2,FeCl3中分别滴加KSCN:溶液呈⾎红⾊Fe3+ + n SCN- = [Fe(NCS)n]3-n2.配位平衡的移动(1) 配离⼦之间的转化FeCl3中加⽔稀释:溶液呈⽆⾊Fe3+ + 6H2O = Fe(H2O)63+再滴加KSCN:溶液呈⾎红⾊Fe(H2O)63+ + n SCN- = [Fe(NCS)n]3-n + 6H2O再滴加NH4F:⾎红⾊褪去,溶液呈⽆⾊[Fe(NCS)n]3-n+ 6F-= [FeF6]3- +n SCN-再滴加饱和(NH4)2(C2O4)2溶液出现浅黄⾊[FeF6]3-+ 3(C2O4)22- = [Fe(C2O4)3]3-+6F-(注意:实际中由于饱和(NH4)2(C2O4)2的浓度可能过⼩,常观察不到溶液的浅黄⾊,可使⽤固体(NH4)2(C2O4)2)稳定性:[Fe(C2O4)3]3->[FeF6]3- > [Fe(NCS)n]3-n(2)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反应① A试管:FeCl3中加少许NH4F(s),溶液的黄⾊褪去,溶液呈⽆⾊,再滴加⼊KI,充分震荡后,加⼊CCl4,CCl4层呈⽆⾊Fe3+ 6F-= [FeF6]3- [FeF6]3-+ I- = 不反应B 试管:FeCl3中滴加⼊KI,充分震荡后,加⼊CCl4,CCl4层呈紫红⾊2Fe3+ 2I- = 2Fe2+-+ I2A试管:HCl中加⼊⼩块Cu⽚:⽆现象Cu + HCl = 不反应B 试管:HCl中加⼊硫脲(s),再加⼊⼩块Cu⽚:产⽣⽓体2Cu + 2HCl + 8CS(NH2)2 = 2{Cu[CS(NH2)2]4}Cl + H2(3)配离⼦稳定性的⽐较① AgNO3中滴加Na2CO3,产⽣棕⾊沉淀2 Ag+ + CO32- →Ag2O ↓(棕) + CO2② a中沉淀离⼼后,加⼊NH3?H2O,沉淀溶解,得⼀⽆⾊溶液Ag2O + 4NH3?H2O → 2[Ag(NH3)2]+ + 2OH- + 3H2O③ b中再滴加NaCl,产⽣⽩⾊沉淀[Ag(NH3)2]+ + Cl- = AgCl ↓(⽩) + 2NH3④ c 中⽩⾊沉淀离⼼后,加⼊NH3?H2O ,沉淀溶解,得⼀⽆⾊溶液AgCl + NH3?H2O → [Ag (NH3)2]+ + Cl-⑤ d 中再滴加KBr ,产⽣淡黄⾊沉淀[Ag(NH3)2]+ + Br- →AgBr↓(淡黄⾊)⑥ e 中淡黄⾊沉淀离⼼后,加⼊Na2S2O3溶液,沉淀溶解,得⼀⽆⾊溶液AgBr +2 S2O32- →[Ag(S 2O3)2]3- + Br-⑦ f 中再滴加KI ,产⽣黄⾊沉淀[Ag(S2O3)2]3- + I- → AgI↓+ 2 S2O32-⑧ g 中黄⾊沉淀离⼼后,加⼊KCN 溶液,沉淀溶解,得⼀⽆⾊溶液AgI +2 CN- →[Ag(CN)2]- + I- (注意KCN 溶液的毒性)⑨ h 中再滴加Na2S ,产⽣⿊⾊沉淀2[Ag(CN)2]- + S2- → Ag 2S ↓+ 4CN-所以: KSP θ: AgCl >AgBr >AgIKf θ:[Ag(CN)2]- > [Ag(S2O3)2]3- > [Ag(NH3)2]+(4) 配位平衡与酸碱度① H3BO3为⼀元弱酸: pH 约为:4~5H3BO3 + H2O = B(OH)4- + OH-H3BO3与多元醇作⽤后,酸性增强:pH :约为3CH 2CH OH CH 2OH OH H 3BO 3+H +H 2O2+OH CH CH 2O CH 2O B O -+酸性增强3. 配合物的某些应⽤(1)鉴定某些离⼦NiSO4中滴加NH3?H2O ,得⼀蓝⾊溶液,再滴加⼆⼄酰⼆肟,析出鲜红⾊沉淀Ni2+CH3CC NOHCH3NOH+CH3CC NOCH3NOH2Ni+2H+(2) 配合物的掩蔽效应Co2++4SCN- → [Co(NCS)4]2- (溶于有机溶剂戊醇,显蓝绿⾊) Fe3+会产⽣⼲扰:Fe3+ + n SCN- = [Fe(NCS)n]3-n(⾎红⾊)Fe3+ 掩蔽⽅法:Fe3+ +6F- → [FeF6]3-四、实验步骤:1.配合物的⽣成(1)在⼀试管中加1mL 1mol/L CuSO4溶液,滴加2mol/L NH3 H2O ⾄产⽣沉淀后,继续滴加⾄溶液变为蓝⾊为⽌。

整理铁、钴、镍的性质

整理铁、钴、镍的性质

实验六 铁、钴、镍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 试验并掌握铁、钴、镍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氧化还原性质;2、试验并掌握铁、钴、镍配合物的生成及在离子鉴定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铁、钴、镍常见氧化值:+2和+3 另外 Fe 还有+6 1、Fe 2+、Co 2+、Ni 2+的还原性 (1)酸性介质Cl 2 + 2Fe 2+(浅绿)=2Fe 3+(浅黄)+2Cl -(2)碱性介质铁(II )、钴(II )、镍(II )的盐溶液中加入碱,均能得到相应的氢氧化物。

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往往得不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而是变成灰绿色,最后成为红棕色的氢氧化铁。

Co (OH )2也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慢慢氧化。

2、Fe 3+、Co 3+、Ni 3+的氧化性由于Co 3+和Ni 3+都具有强氧化性,Co(OH)3,NiO(OH)与浓盐酸反应分别生成Co(II)和Ni(II),并放出氯气。

CoO(OH)和NiO(OH )通常由Co (II )和Ni(II)的盐在碱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Cl 2、Br 2)氧化得到。

Fe 3+易发生水解反应。

Fe 3+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Fe 2+。

白色粉红绿色黑色Co(OH)2Co(OH)3Fe(OH)2Fe(OH)3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增强Ni (OH )2Ni (OH )33、配合物的生成和Fe 2+、Fe 3+、Co 2+、Ni 2+的鉴定方法 (1)氨配合物Fe 2+和Fe 3+难以形成稳定的氨配合物。

在水溶液中加入氨时形成Fe(OH)2和Fe(OH)3沉淀。

将过量的氨水加入Co 2+或Ni 2+离子的水溶液中,即生成可溶性的氨合配离子[Co(NH 3)6]2+或[Ni(NH 3)6]2+。

不过[Co(NH 3)6]2+不稳定,易氧化成[Co(NH 3)6]3+。

(2)氰配合物Fe 3+,Co 3+,Fe 2+,Co 2+,Ni 2+都能与CN -形成配合物。

使亚铁盐与KCN 溶液作用得Fe(CN)2沉淀,KCN 过量时沉淀溶解。

实验十一-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十一-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十一-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配合物的形成原理及其相关理论知识;2.掌握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和应用;3.学会使用一些化学实验技术,如分离、纯化、结晶等。

二、实验原理1. 配合物的定义配合物是由阳离子、阴离子或分子中心离子(配体)和周围的一个或多个配位体(也称配体)组成的化学物质。

配位体是一种能够向中心离子提供一个或多个共价键(配位键)的化合物或离子。

一般情况下,配位体都是较小的分子,如水分子、氨分子和氯离子等。

2. 配合物的形成原理配合物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配位体的性质:配位体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孤对电子,可以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

2.中心离子的性质:中心离子通常具有空的d轨道或f轨道,可以接受来自配位体的电子形成配位键。

3.形成的稳定性: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配位键的强度、离子的电荷、配位体空间位阻等因素。

3. 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配合物中心离子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2.配位体对中心离子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3.配合物常呈现出较强的带电性。

4.配合物的化学性质受配位键性质、离子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4. 配合物的应用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1.工业上用于制造农药、颜料、化学催化剂等。

2.医学上用于治疗疾病,如铁离子配合物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等。

3.生物学上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

三、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和仪器FeCl3·6H2O、KSCN、NaClO、稀盐酸、热水、恒温加热器、移液管、pH试纸、试管等。

2. 实验步骤1.制备混合物:将溶液A(5mL FeCl3·6H2O和4mL稀盐酸)和溶液B(5mL NaClO和4mL稀盐酸)混合,注意不要相互混合,避免产生气体。

2.稀释混合物:将混合溶液加入10mL的水中,形成红褐色混合物。

3.测量pH值: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记录下来。

4.添加配体:加入2滴KSCN溶液,并轻轻摇动管子。

实验六、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六、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六、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不同类型的配合物的生成,比较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和复盐的区别。

2、了解影响配合平衡移动的因素。

3、了解螯和物的形成条件。

4、熟悉过滤和试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通过形成配位共价键相结合而成的复杂结构单元称配合单元,凡是由配合单元组成的化合物称配位化合物。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已体现不出其游离存在时的性质。

而在简单化合物或复盐的溶液中,各种离子都能体现出游离离子的性质。

由此,可以区分出有否配合物存在.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存在有配合平衡:M n+ + aL—→ Ml a n—a配合物的稳定性可用平衡常数KΘ稳来衡量。

根据化学平衡的知识可知,增加配体或金属离子浓度有利于配合物的形成,而降低配体或金属离子浓度有利于配合物的解离。

因此,弱酸或弱碱作为配体时,溶液酸碱性的改变会导致配合物的解离。

若有沉淀剂能与中心离子形成沉淀反应,则会减少中心离子的浓度,使配合平衡朝解离的方向移动,最终导致配合物的解离。

若另加入一种配体,能与中心离子形成稳定性较好的配合物,则又可能使沉淀溶解。

总之,配合平衡与沉淀平衡的关系是朝着生成更难解离或更难溶解的物质的方向移动。

中心离子与配体结合形成配合物后,由于中心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改变,因此电极电势数值也改变,从而改变了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能力。

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体反应可生成具有环状结构的稳定性很好的螯和物。

很多金属螯和物具有特征颜色,且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些特征反应长用来作为金属例子的鉴定反应。

三、仪器和药品仪器:试管,试管架,离心试管,漏斗,漏斗架,白瓷点滴板,离心机,滤纸药品: 2 mol·L-1H2SO4;2mol·L-1NH3·H2O,6mol·L-1NH3·H2O ,0。

1 mol·L-1NaOH,2mol·L-1NaOH.0.1mol·L—1 CuSO4,0.1mol·L-1HgCl2, 0.1mol·L-1KI,0.1mol·L—1BaCl2,0。

配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合物的生成原理及特点;2. 掌握配合物性质的测定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配合物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与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其中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配合物的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如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酸碱性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容量瓶、酒精灯、玻璃棒等;2. 试剂:K2[Fe(CN)6]、FeCl3、NaCl、NH3·H2O、H2SO4、KSCN、K4[Fe(CN)6]、NaOH、BaCl2、AgNO3、Na2S2O3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合物颜色的观察:取少量K2[Fe(CN)6]溶液,加入少量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 配合物溶解度的测定:分别取K2[Fe(CN)6]、FeCl3、NaCl、NH3·H2O、H2SO4等溶液,加入少量水,观察溶解情况。

3. 配合物氧化还原性的测定:取少量K4[Fe(CN)6]溶液,加入少量FeCl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 配合物酸碱性的测定:取少量K2[Fe(CN)6]溶液,加入少量NaOH溶液,观察溶液pH值的变化。

5. 配合物与沉淀剂的反应:取少量K2[Fe(CN)6]溶液,加入少量BaCl2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6. 配合物与配位剂的反应:取少量K2[Fe(CN)6]溶液,加入少量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配合物颜色的观察:加入NaOH溶液后,K2[Fe(CN)6]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说明生成了配合物。

2. 配合物溶解度的测定:K2[Fe(CN)6]、FeCl3、NaCl、NH3·H2O、H2SO4等溶液均可溶解于水,说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好。

3. 配合物氧化还原性的测定:加入FeCl3溶液后,K4[Fe(CN)6]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棕色,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配合物的性质的实验报告doc

配合物的性质的实验报告doc

配合物的性质的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及其性质山东大学西校区实验报告姓名危诚年级班级公共卫生1班实验六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及其性质实验目的:了解配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比较配离子的相对稳定性,掌握配位平衡与沉淀、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酸度的关系;了解螯合物的形成。

实验原理:平衡原理;螯合物反应等。

实验器材:试管,离心试管,试管架,试管刷等。

实验药品:,实验过程:(一)配合物的生成和配合物的组成(1)取一支试管,加入1ml 0.1mol/L的变为深蓝色。

溶液,滴加2mol/L的溶液,溶液等配位化合物的反应;配位离子的稳定标准常数,。

取出1ml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1ml无水乙醇,发现产生蓝色沉淀。

说明铜铵配合物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

(2)取一支试管,加4滴0.1mol/L的溶液,滴加0.1mol/L的溶液,观察到有红色沉淀生成。

再滴加过量的溶液,红色沉淀溶解。

;(3)取两支试管A、B,各加1ml 0.2mol/L的的溶液,在B试管中滴加0.1mol/L的;另取一支试管,加2ml的0.2mol/L的溶液,滴加6mol/L的溶液,在A试管中滴加0.1mol/L溶液。

A、B试管中都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边加边震荡,待生成的沉淀完全溶解后,把溶液分在在两支试管C、D中。

在C试管中滴加0.1mol/L的溶液,在D试管中滴加0.1mol/L的溶液,C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D管无明显现象。

;D管中镍离子以生反应。

(4)取一支试管,加10滴0.1mol/L的液变成血红色。

另取一支试管,10滴0.1mol/L的明显现象。

说明(二)配合物的稳定性的比较(1)取两支试管AB,各加4滴0.1mol/L的观察到有浅黄色的溶液和2滴0.1mol/L的,滴加0.1mol/L的L的发溶液,溶溶液,无溶液,溶沉淀生成。

在A试管中滴加0.1mol/L的液,边滴加边震荡,直至沉淀刚好溶解;在B试管中滴加相同体积的0.1mol/L的溶液,观察到沉淀溶解。

配合物的性质的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性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结构;2. 掌握配合物性质的基本实验方法;3. 分析配合物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性质;4. 探讨配合物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体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中心离子通常为金属离子,配体为能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配合物的性质与中心离子、配体和配位键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器材1. 烧杯、试管、滴定管、移液管、玻璃棒、镊子、滤纸;2. 实验试剂:氯化铁溶液、硫氰酸钾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合物颜色实验(1)取少量氯化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硫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2)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取少量硝酸银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硫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配合物溶解度实验(1)取少量氯化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及沉淀形成;(2)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及沉淀形成;(3)取少量硝酸银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及沉淀形成。

3. 配合物稳定性实验(1)取少量氯化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及沉淀形成;(2)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及沉淀形成;(3)取少量硝酸银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硫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及沉淀形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配合物颜色实验(1)氯化铁溶液与硫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配合物;(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3)硝酸银溶液与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2. 配合物溶解度实验(1)氯化铁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3)硝酸银溶液与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3. 配合物稳定性实验(1)氯化铁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的红褐色沉淀在加热后溶解;(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在加热后溶解;(3)硝酸银溶液与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黑色沉淀在加热后溶解。

配合物无机实验报告

配合物无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合物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 掌握配合物生成过程中常见现象;3. 熟悉配合物的性质及分离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指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一定数目的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一类复杂化合物。

中心离子通常是过渡金属离子,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中性分子或阳离子。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配位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使得中心离子的电荷得到稳定。

本实验主要研究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及分离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观察配合物生成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沉淀现象等,并利用配位反应分离混合物中的离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0.1 mol·L-1 CuSO4溶液- 0.1 mol·L-1 NH3溶液- 0.1 mol·L-1 KI溶液- 0.1 mol·L-1 AgNO3溶液- 0.1 mol·L-1 HCl溶液- 0.1 mol·L-1 NaCl溶液- 0.1 mol·L-1 Na2S溶液2. 实验仪器:- 烧杯- 玻璃棒- 滴定管- 酸式滴定瓶- 移液管- 精密天平- 酸碱滴定仪- 恒温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配合物生成实验:1)取少量CuSO4溶液于烧杯中,加入几滴NH3溶液,观察现象;2)继续加入NH3溶液,观察现象;3)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

2. 配合物性质实验:1)取少量CuSO4溶液于烧杯中,加入KI溶液,观察现象;2)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3)加入HCl溶液,观察现象;4)加入NaCl溶液,观察现象;5)加入Na2S溶液,观察现象。

3. 配合物分离实验:1)取少量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加入适量HCl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2)过滤沉淀,洗涤沉淀;3)将沉淀溶于适量水中,观察溶解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配合物生成实验:1)加入NH3溶液后,CuSO4溶液逐渐变为深蓝色,形成[Cu(NH3)4]2+配合物;2)继续加入NH3溶液,深蓝色加深,配合物浓度增加;3)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为[Cu(NH3)4]SO4。

配合物理论实验报告

配合物理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2. 掌握配位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基本概念。

3. 学习配合物生成的实验方法及观察现象。

4. 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其中一个原子提供一对孤电子,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

配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如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等。

1. 配位平衡:在一定条件下,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平衡常数称为稳定常数(Kf)。

2. 沉淀溶解平衡:在含有难溶电解质晶体的饱和溶液中,难溶电解质与溶液中相应离子间的多相离子平衡,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Ksp)。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滴管、烧杯、移液管、锥形瓶、pH计、电子天平、加热器等。

2. 试剂:氯化铜(CuCl2)、氨水(NH3·H2O)、硝酸银(AgNO3)、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硫酸锌(ZnSO4)、氯化钠(NaCl)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合物生成实验:(1)取一定量的CuCl2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继续加入氨水,观察沉淀的形成及溶解现象。

(3)观察配合物生成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2. 沉淀溶解平衡实验:(1)取一定量的AgNO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2)继续加入NaCl溶液,观察沉淀的溶解现象。

(3)记录沉淀溶解平衡时的现象,计算溶度积常数。

3. 溶度积常数测定:(1)取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2)用pH计测定沉淀溶解平衡时的pH值。

(3)根据pH值计算Cu2+的浓度。

(4)根据Ksp的定义,计算溶度积常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配合物生成实验:实验过程中,CuCl2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深蓝色,说明生成了[Cu(NH3)4]2+配合物。

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说明配合物的稳定性较高。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实验报告

1
实验7.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性,了解配合物形成时的特性。

2. 初步学习利用配位溶解的方法分离常见混合阳离子。

3. 学习电动离心机的使用和固-液分离操作。

二、 实验原理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配位化合物的内、外层之间是靠离子键结合的,在水中是完全解离。

而配位个体在水中是部分的、分步的解离,因此就存在解离平衡。

配合物的标准平衡常数
f K ,也被称为稳定平衡常数。

f K 越大,表明配合物越稳定。

形成配合物时,常伴有溶液颜色、酸碱性、难溶电解质溶解度、中心离子氧化还原性的改变等特征。

利用配位溶解可以分离溶液中的某些离子。

三、实验内容
2
3
4
四、 注意事项
1.使用离心机时要注意安全。

2.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配合物的特征颜色。

3.节约药品,废液倒入废液缸。

五、思考题
1. 请应用“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一章中的知识并结合实验现象,阐述实验CuSO4+NH3·H2O(过量);溶液分为2份,分别+2 mol·L-1 NaOH / 0.1mol·L-1 BaCl2的本质。

2. 如何正确使用电动离心机?
六、实验体会和建议
5。

实验十一-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十一-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十一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和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配合物的生成和组成。

2.了解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配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螯合物的形成条件及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体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以配位键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

配位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可逆反应,每一步反应都存在着配位平衡。

M+nR MR n s n [MRn] [M][R]K配合物的稳定性可由K 稳(即K s)表示,数值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增加配体(R)或金属离子(M)浓度有利于配合物(MRn)的形成,而降低配体和金属离子的浓度则有利于配合物的解离。

如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可能引起配体的酸效应或金属离子的水解等,就会导致配合物的解离;若有沉淀剂能与中心离子形成沉淀的反应发生,引起中心离子浓度的减少,也会使配位平衡朝离解的方向移动;若加入另一种配体,能与中心离子形成稳定性更好的配合物,则同样导致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若沉淀平衡中有配位反应发生,则有利于沉淀溶解。

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的关系总是朝着生成更难解离或更难溶解物质的方向移动。

配位反应应用广泛,如利用金属离子生成配离子后的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等一系列性质的改变,进行离子鉴定、干扰离子的掩蔽反应等。

三、仪器和试药仪器:试管、离心试管、漏斗、离心机、酒精灯、白瓷点滴板。

试药:H2SO4 (2mol·L-1)、HCl (1mol·L-1)、NH3·H2O (2, 6mol·L-1)、NaOH (0.1, 2mol·L-1) 、CuSO4 (0.1mol·L-1, 固体)、HgCl2 (0.1mol·L-1)、KI (0.1mol·L-1)、BaCl2 (0.1mol·L-1)、K3Fe (CN)6 (0.1mol·L-1)、NH4Fe (SO4)2 (0.1mol·L-1)、FeCl3 (0.1mol·L-1)、KSCN(0.1mol·L-1)、NH4F (2mol·L-1)、(NH4)2C2O4(饱和)、AgNO3 (0.1mol·L-1)、NaCl (0.1mol·L-1)、KBr (0.1mol·L-1)、Na2S2O3 (0.1mol·L-1,饱和)、Na2S (0.1mol·L-1)、FeSO4 (0.1mol·L-1)、NiSO4 (0.1mol·L-1) 、CoCl2 (0.1mol·L-1)、CrCl3 (0.1mol·L-1)、EDTA(0.1mol·L-1)、乙醇(95%)、CCl4、邻菲罗啉(0.25%)、二乙酰二肟(1%)、乙醚、丙酮。

铁配合物实验报告

铁配合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铁配合物的生成原理和反应过程。

2.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铁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铁配合物是由铁离子(Fe2+或Fe3+)与配体(如NH3、CN-、SCN-等)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其中一个配体原子提供一对孤对电子,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铁配合物的性质与其中心离子和配体的种类密切相关,包括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烧杯2. 试管3. 滴管4. 玻璃棒5. 恒温水浴锅试剂:1. FeCl3溶液2. NH3溶液3. KSCN溶液4. HCl溶液5. NaOH溶液6. 氨水四、实验步骤1. 铁配合物的生成- 将FeCl3溶液滴入试管中,加入少量NH3溶液,观察现象。

- 继续加入NH3溶液,直至溶液呈深红色,此时生成Fe(NH3)6^3+配合物。

2.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在Fe(NH3)6^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 加入HCl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加入NaOH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

3. 配合物稳定性的测定- 在Fe(NH3)6^3+溶液中滴加氨水,观察配合物稳定性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铁配合物的生成- 在FeCl3溶液中加入NH3溶液,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深红色,说明生成了Fe(NH3)6^3+配合物。

2.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在Fe(NH3)6^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Fe(NH3)6^3+与SCN-不发生反应。

- 加入HCl溶液后,溶液颜色由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HCl使Fe(NH3)6^3+配合物解离,释放出Fe3+离子。

- 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Fe3+离子与OH-离子结合生成了Fe(OH)3沉淀。

3. 配合物稳定性的测定- 在Fe(NH3)6^3+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氨水使Fe(NH3)6^3+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配合物生成性质实验报告

配合物生成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合物的生成原理和配位键的形成。

2. 掌握配合物的性质,包括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等。

3.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器材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体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以配位键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其中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存在着配位平衡,即配位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可逆反应。

三、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刷、滴管、烧杯、酒精灯、pH试纸等。

2. 实验药品:硫酸铜溶液、氨水、氯化钠溶液、硫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合物的生成(1)取一支试管,加入1ml/L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ml/L的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继续加入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直至溶液呈现深蓝色。

2. 配合物性质的观察(1)颜色观察:观察生成的配合物溶液的颜色,并与标准色卡对照。

(2)溶解度观察:将生成的配合物溶液分别与氯化钠溶液、硫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3)氧化还原性观察:取少量生成的配合物溶液,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1)配位平衡常数:观察不同浓度的氨水对配合物生成的影响。

(2)溶液的酸碱度:观察加入不同pH值的溶液对配合物生成的影响。

(3)螯合物的稳定性:观察加入不同配体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配合物的生成在实验中,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物,说明配位键已经形成。

2. 配合物性质的观察(1)颜色观察:生成的配合物溶液呈现深蓝色,与标准色卡对照,颜色一致。

(2)溶解度观察:在加入氯化钠溶液、硫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后,均未观察到沉淀生成,说明配合物的溶解度较大。

(3)氧化还原性观察:在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无色,说明配合物具有氧化还原性。

配合化合物实验报告

配合化合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合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掌握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和配位比;3. 学会通过实验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和配位比。

二、实验原理配合化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是一种共价键,其中一个原子提供一对孤对电子,与另一个原子形成共价键。

本实验以FeCl3和KSCN为原料,制备Fe(SCN)3,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和配位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滤纸等;2. 试剂:FeCl3溶液、KSCN溶液、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FeCl3溶液;2. 用滴管逐滴加入KSCN溶液,边加边振荡;3.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4.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配合物的组成和配位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随着KSCN溶液的逐滴加入,溶液由黄色变为血红色;2. 分析:FeCl3溶液呈黄色,KSCN溶液呈无色。

当KSCN溶液与FeCl3溶液混合时,由于配位键的形成,溶液颜色变为血红色。

这表明生成了配合物Fe(SCN)3。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配合物Fe(SCN)3的组成:Fe(SCN)3;2. 配位比:Fe3+与3个SCN-配位。

六、实验讨论1.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具有空轨道,配体必须具有孤对电子;2. 配位比: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确定配合物的配位比;3. 配合物颜色的变化:配合物颜色的变化与配位键的形成有关,配位键的形成导致配合物颜色的变化。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配合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了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和配位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从中得出结论。

同时,我们还认识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八、实验报告撰写1. 实验目的:了解配合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和配位比;2. 实验原理:配位键是一种共价键,其中一个原子提供一对孤对电子,与另一个原子形成共价键;3. 实验仪器与试剂: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滤纸、FeCl3溶液、KSCN溶液、蒸馏水;4. 实验步骤:取试管,加入FeCl3溶液,逐滴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5. 实验结果与分析:溶液由黄色变为血红色,生成了配合物Fe(SCN)3,配位比为Fe3+与3个SCN-配位;6. 实验讨论:配位键的形成条件、配位比、配合物颜色的变化;7.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了解了配合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了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和配位比。

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配合物的生成条件和一般性质。

2、掌握几种常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3、加深对配合物结构和性质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或分子。

在形成配合物的过程中,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配合物的稳定性与中心离子的性质、配体的性质以及外界条件(如温度、浓度、酸碱度等)有关。

一般来说,中心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小,与配体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配体的给电子能力越强,形成的配合物也越稳定。

常见的配合物有配位阴离子、配位阳离子和中性配位分子等。

例如,Cu(NH₃)₄²⁺是一种配位阳离子,Fe(CN)₆³⁻是一种配位阴离子,Ni(CO)₄是一种中性配位分子。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试管、玻璃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表面皿、pH 试纸。

2、试剂:CuSO₄·5H₂O 固体、NH₃·H₂O(2 mol/L)、FeCl₃·6H₂O 固体、KSCN 溶液(01 mol/L)、K₃Fe(CN)₆溶液(01 mol/L)、AgNO₃溶液(01 mol/L)、NaCl 溶液(1 mol/L)、HCl 溶液(2 mol/L)、NaOH 溶液(2 mol/L)。

四、实验步骤1、 Cu(NH₃)₄SO₄的制备及性质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2 mL 01 mol/L 的 CuSO₄溶液,逐滴加入 2mol/L 的 NH₃·H₂O 溶液,边加边振荡,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深蓝色的溶液,即为Cu(NH₃)₄²⁺溶液。

将上述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入 2 mol/L 的 NaOH 溶液,观察现象;另一份加入 2 mol/L 的 HCl 溶液,观察现象。

2、 Fe(SCN)₆³⁻的生成及性质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2 mL 01 mol/L 的 FeCl₃溶液,然后滴加 01mol/L 的 KSCN 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配合物实验报告讨论(3篇)

配合物实验报告讨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配合物是一类特殊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一定数目的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

它们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了解配合物的生成条件、性质及其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掌握配合物的生成条件,包括配位体的选择、中心原子或离子的性质等。

2. 了解配合物的性质,如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等。

3. 探讨配合物的应用,如分析化学、生物催化、材料科学等。

三、实验方法1. 配合物的生成:选择合适的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反应生成配合物。

2. 配合物的性质测试:通过观察配合物的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等性质,分析其结构。

3. 配合物的应用研究:探讨配合物在分析化学、生物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配合物的生成:-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Cu2+离子作为中心原子,Cl-离子作为配位体,通过配位反应生成了[CuCl4]2-配合物。

- 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呈蓝色,且在水中溶解度较大。

这表明配位键的形成使得Cu2+离子的氧化态降低,配位体Cl-离子的还原态提高,从而降低了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使其更易溶于水。

2. 配合物的性质:- 通过观察配合物的颜色,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结构。

例如,[CuCl4]2-配合物呈蓝色,表明其中心原子Cu2+与配位体Cl-形成了配位键。

- 配合物的溶解度与配位键的强度有关。

实验结果显示,[CuCl4]2-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说明配位键的强度较弱。

- 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可以通过观察其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反应来判断。

实验结果显示,[CuCl4]2-配合物与还原剂NaBH4反应,生成Cu单质,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3. 配合物的应用:- 在分析化学领域,配合物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含量。

例如,[CuCl4]2-配合物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Cu2+离子的含量。

- 在生物催化领域,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

配合物的合成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合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配合物的制备过程及操作技能。

3. 分析配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本实验以氯化铜和氨水为原料,合成[Cu(NH3)4]2+配合物。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沉淀溶解等现象,了解配合物的生成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氯化铜(CuCl2)、氨水(NH3·H2O)、蒸馏水、滴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滤纸、干燥器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电子秤、试管、锥形瓶、离心机、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氯化铜溶液:称取0.1g氯化铜,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后备用。

2. 氨水处理: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3. 沉淀溶解:继续滴加氨水,直至蓝色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透明溶液。

4. 配合物的分离:将深蓝色溶液过滤,收集滤液,并用滤纸吸干滤液中的水分。

5. 干燥:将滤液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固体。

6. 红外光谱分析:对干燥后的固体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蓝色,说明氯化铜与氨水反应生成了[Cu(NH3)4]2+配合物。

2. 在滴加氨水过程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透明溶液,说明配合物的生成。

3.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结构为[Cu(NH3)4]2+。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氨水滴加速度对配合物的生成有较大影响。

滴加速度过快,会导致溶液中出现较多沉淀,影响配合物的生成;滴加速度过慢,会导致配合物生成不完全。

2. 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明显,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效果。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合成了[Cu(NH3)4]2+配合物。

2. 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沉淀溶解等现象,了解了配合物的生成过程。

3. 掌握了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技能,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配合物

配合物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课本P42实验2-2 (1)先有蓝色沉淀生成:
Cu 2+ +2NH3 •H2O == Cu(OH)2 蓝色沉淀 +2 NH4 +
(2)后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
Cu(OH)2+4NH3=[Cu(NH3)4]2++2OH深蓝色溶液
(3)加乙醇生成深蓝色晶体 优化P32
[Cu(NH3)4]2+ 的结构简式为: NH3 H3N Cu NH3 NH3
三、配合物的结构
1、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 (1)中心离子或原子(A):有空轨道 配位体(B):有孤电子对 二者形成配位键AB (2) 中心离子或原子采用杂化轨道成键。
(3)空间构型与杂化方式有关 配位数为2的配合物 sp--直线型 配位数为3的配合物 sp2 --平面三角形 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sp3 --四面体型 dsp2 --平面四边形 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 d2sp3 / sp3d2 --八面体型

提示:先写出两者的电离方程式进行比较。
两者在水中发生电离: [Co(NH3)6]Cl3=[Co(NH3)6]3++3Cl [Co(NH3)5Cl]Cl2=[Co(NH3)5Cl]2++2Cl 比较可知:两者电离出的Cl-的量不同,设计 实验时可从这一条件入手,加Ag+沉淀Cl-,然 后测量所得沉淀量就可加以区别。
NH3 NH3 ①淡黄色 ②黄绿色 (2)淡黄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而黄绿色固体溶解度大 ①中结构对称,分子无极性;②的分子有极性,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相似相溶规则可知,前者溶解度小而后者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不同类型的配合物的生成,比较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和复盐的区别.
2、了解影响配合平衡移动的因素。

3、了解螯和物的形成条件。

4、熟悉过滤和试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通过形成配位共价键相结合而成的复杂结构单元称配合单元,凡是由配合单元组成的化合物称配位化合物。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已体现不出其游离存在时的性质。

而在简单化合物或复盐的溶液中,各种离子都能体现出游离离子的性质。

由此,可以区分出有否配合物存在。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存在有配合平衡:
M n+ + aL—→ Ml a n-a
配合物的稳定性可用平衡常数KΘ稳来衡量。

根据化学平衡的知识可知,增加配体或金属离子浓度有利于配合物的形成,而降低配体或金属离子浓度有利于配合物的解离.因此,弱酸或弱碱作为配体时,溶液酸碱性的改变会导致配合物的解离。

若有沉淀剂能与中心离子形成沉淀反应,则会减少中心离子的浓度,使配合平衡朝解离的方向移动,最终导致配合物的解离。

若另加入一种配体,能与中心离子形成稳定性较好的配合物,则又可能使沉淀溶解.总之,配合平衡与沉淀平衡的关系是朝着生成更难解离或更难溶解的物质的方向移动.
中心离子与配体结合形成配合物后,由于中心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改变,因此电极电势数值也改变,从而改变了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能力。

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体反应可生成具有环状结构的稳定性很好的螯和物。

很多金属螯和物具有特征颜色,且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些特征反应长用来作为金属例子的鉴定反应.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试管架,离心试管,漏斗,漏斗架,白瓷点滴板,离心机,滤纸
药品: 2 mol·L—1 H2SO4;2mol·L—1NH3·H2O,6mol·L—1 NH3·H2O ,0.1 mol·L-1 NaOH,2mol·L—1NaOH.0。

1mol·L—1 CuSO4,0。

1mol·L-1HgCl2, 0。

1mol·L—1KI,0.1mol·L—1BaCl2,0。

1mol·L—1铁氰化钾,0。

1mol·L-1硫酸铁铵,0.1mol·L-1FeCl3,0。

1mol·L-1AgNO3,0。

1mol·L—1KBr,0。

1mol·L—1Na2S2O3,0.1mol·L-1Na2S,0。

1mol·L—1 NaCl, 0.1mol·L-1KSCN,
0. 1mol·L-1FeSO4,0。

1mol·L—1NiSO4,2mol·L-1NH4F,饱和(NH4)2C2O4,0. 1mol·L—1EDTA. 乙醇(95%),CCl4,0.25%邻菲罗啉,1%二乙酰二肟,乙醚。

四、实验内容
1.配合物的制备
1.1含正离子的配合物往试管中加入2mL 0。

1mol·L-1 CuSO4溶液,逐滴加入2mol·L—1 NH3·H2O溶液,至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氨水,直至变为深蓝色溶液为止。

然后加入约4mL 乙醇,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过滤,所得晶体为何物?在漏斗颈下端放一支试管,直接在滤纸上逐滴加入2mol·L—1 NH3·H2O溶液(约2mL)使晶体溶解(保留此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

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1。

2含负离子的配合物往试管中加入3滴0.1mol·L-1HgCl2溶液,逐滴加入0.1mol·L—1KI 溶液,注意最初有沉淀生成,后来变为配合物而溶解(保留此溶液供下面实验用)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2.配位化合物与简单化合物、复盐的区别
(1)把实验1.1中所得的溶液分成两份,往第一支试管中滴入2滴0。

1 mol·L-1 NaOH溶液,第二支试管中滴入3滴0。

1mol·L-1BaCl2溶液,观察现象,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另取两支试管各加5滴0。

1mol·L—1 CuSO4溶液,然后在一支试管中滴入2滴0.1 mol·L-1 NaOH溶液,另一只试管中滴入3滴0。

1mol·L—1BaCl2溶液,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并简单解释之.
(2)向实验1.2中所得的中滴入0。

1 mol·L—1 NaOH溶液,观察现象,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另取一支试管,加2滴0。

1mol·L—1HgCl2溶液,再滴入2滴0.1 mol·L-1 NaOH溶液,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并简单解释之。

(3)用实验证明铁氰化钾是配合物,硫酸铁铵是复盐,写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3.配合平衡的移动
(1)配合物的取代反应取1mL0。

1mol·L—1FeCl3溶液,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溶液有呈何颜色?然后滴加2mol·L—1NH4F溶液至溶液变为无色,再滴加饱和(NH4)
C2O4溶液,至溶液变为黄绿色,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并解释。

2
(2)配合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在一支离心试管中加入3滴0.1mol·L-1 AgNO3溶液,然后按下列次序进行实验,并写出每一步骤的反应方程式:
1)滴加1滴0.1mol·L—1 NaCl溶液至刚生成沉淀;
2)加入6mol·L—1 NH3·H2O至沉淀刚溶解;
3)加入1滴0.1mol·L-1 KBr溶液至刚生成沉淀;
4)加入0。

1mol·L—1Na2S2O3溶液,边滴边剧烈振荡至沉淀刚溶解;
5)加入1滴0.1mol·L—1 KI溶液至刚生成沉淀;
6)加入饱和Na2S2O3溶液至沉淀刚溶解;
7)加入0。

1mol·L—1 Na2S溶液至刚生成沉淀;
试从几种沉淀的溶度积和几种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大小加以解释。

(3)配合平衡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滴0。

1mol·L—1FeCl3溶液及10滴CCl4.然后在一支试管中加5滴0.1mol·L—1KI溶液,另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L-1NH4F溶液至溶液变为无色,再加入5滴0。

1mol·L—1KI溶液.比较两试管中CCl4层的颜色,解释现象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4)配合平衡和酸碱反应
1)在自制的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直至溶液呈酸性,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式.
2)在自制的K3[Fe(SCN)6]溶液中,逐滴加入0。

1 mol·L—1 NaOH溶液,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式。

4.螯和物的形成
(1)取两一支试管,分别10滴自制的[Fe(SCN)6]3—和10滴自制的[Cu(NH3)4]2+,然后分别滴加0。

1mol·L—1EDTA溶液,观察现象并解释.
(2)Fe2+离子与邻菲罗啉在微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橘子红色的配离子。

在白瓷点滴板上滴一滴0。

1mol·L-1FeSO4溶液和3滴0.25%邻菲罗啉溶液,观察现象。

此反应可作为Fe2+离子的鉴定反应.
(3)Ni2+离子与而乙酰二肟反应生成鲜红色的内配盐沉淀。

此反应中的H+离子浓度大不利于内配盐的生成,但OH—离子浓度太高,又会生成Ni(OH)
沉淀。

合适的酸度是pH值为5~10。

2
在试管中加入2滴0.1mol·L—1NiSO4溶液及20滴蒸馏水,再加入1滴2mol·L-1氨水和2滴1%二乙酰二肟溶液,观察现象。

然后再加入1mL乙醚,振荡,观察现象。

此反应可作为Ni2+离子的鉴定反应.
五、、注意事项
(1)HgCl2毒性很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切勿使其入口或与伤口接触,用完试剂后必须洗手,剩余的废液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

(2)在实验(三)2的操作中,要注意:凡是生成沉淀的步骤,沉淀量要少,即到刚生成沉淀为宜。

凡是使沉淀溶解的步骤,加入溶液量越烧越好,即使沉淀刚溶解为宜。

因此,溶液必须逐滴加入,且边滴边摇,若试管中溶液量太多,可在生成沉淀后,先离心弃去清液,再继续进行实验.
六、思考题
(1)总结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影响配合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2)配合物与复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为什么硫化钠溶液不能使亚铁氰化钾溶液产生硫化亚铁沉淀,而饱和的硫化氢溶液能使铜氨配合物的溶液产生硫化铜沉淀?
(4)实验中所用EDTA是什么物质?它与单基配体有何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