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学习资料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学习资料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一.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现状随着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的提高,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截止2017年,观影人次得到16.2亿次,同样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相比17,18的所谓的大ip之年,19年随着政策的调控,市场热潮已经褪去一部分,变得更为理智,各项数据也趋于平稳,鲜见爆发性成长。

二.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各种类型文学作品几乎都在往影视改编这条路上走,既有《斗破苍穹》,《扶摇》这样的玄幻题材作品;也有《天盛长歌》《如懿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类古装大戏;《大江大河》、《橙红年代》等现代题材的作品。

然而收到的成效各异弊端:(一)影视改编变得模式化,难以获得持续性的成功在编影视作品上,过去的投资人总结出了一条公式般的经验“大ip+大明星=成功”,这条规律在最初确实屡试不爽,因为业内所说的大ip一般都是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再加上明星演员的强势加盟,在网文粉丝+出演演员粉丝的基础上已经累计了数量不少的观众人群,在加上媒体的造势,势必会将作品的讨论度推向高潮,普通观众也会对此产生兴趣。

但是在这样的一条公式下面,影视改编逐渐变得模式化,难以取得持续的成功,2018年,以“明星+大制作+大投入”的《天盛长歌》创下单日最低收视0.23%和刷新湖南卫视黄金档平均收视0.4%的最低记录,单日平均网播4000万。

《凤求凰》《莽荒纪》《武动乾坤》等陆续口碑和播放均一跌不起。

(二)破坏原著形象影视作品确实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形象,但另一方面而言很多影视改编是建立于破坏原著的基础上,影视改编由于有了更多的人员参与其中,一部作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大多是资方演员导演编剧经过多方角力后的样子。

一部分作为戏中卖点的男一女一,通常片酬极高,制片人为了控制成本又想尽可能的使时长能够拉长一些,就会要求给女二,男二这些次之的角色加戏,有的戏甚至为加而加,十分破坏文学作品的连贯性和艺术性。

也要正视文学作品影视化作品的优缺点文学作品影视化作品的优缺点

也要正视文学作品影视化作品的优缺点文学作品影视化作品的优缺点

也要正视文学作品影视化作品的优缺点文学作品影视化作品的优缺点1、文学作品变成影视作品的优势1.1文学作品演变为影视作品的广泛性文学作品演变为影视作品的最大优点为广泛性,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不再是最开始简简单单的文字表达,从鲜活的文字逐渐跨越到立体的硬是表达。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影视的表达形式,观看到更多的影视作品,从最开始的阅读方式,逐渐向影视方面发展。

1.2文学作品演变为影视作品的可视性文学作品演变成影视作品的第二个优势即:可视性。

影视作品具有更佳立体的观赏效果,更佳容易被人们接受。

从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了可视可听可感的艺术样式,变得鲜活了起来。

1.3文学作品演变为影视作品的推广文学作品演变为影视作品的第三个优势就是推广范围更加广阔。

文学作品变成影视作品更容易传播、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书籍、文字的阅读范围可圈定。

阅读受时间、阅读速度的限制,因此,阅读的数量有限。

而影视作品恰恰打破了这种缺陷,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影视作品的形式,观看速度远大于阅读速度,推广范围越来越广成为必然。

2、文学作品变成影视作品的劣势文学作品演变成影视作品的劣势主要是三个方面即:文学作品变成影视作品商业化严重、改编漏洞层出不穷、人物形象演员束缚。

2.1文学作品变成影视作品商业化严重现在由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题材的文章商业化严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何以笙箫默》这部电视剧终,RIO的出现率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

2.2改编漏洞层出不穷由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文章,在改编过程中,漏洞层出不穷,有些问题是细节问题,也有个别问题比较严重,影响了观看者多历史、文学的了解。

在一些历史剧中,历史年代错误只增不减。

2.3人物形象演员束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可以全方位想想,更多的是脑海中的幻想。

而影视作品将无形的文字束缚成有型,就是这样将一些文学作品圈定在了条条框框中,一些人物形象被演员束缚,一些人物的性格也随演员自身的性格限制。

中国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

中国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

中国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中国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经典故事。

影视改编将文字变成了画面,突破了时空限制,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些名著的魅力。

然而,影视改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本文将以《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例,探讨中国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的影响和问题。

一、《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的爱情、争斗和命运。

这部作品曾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其中以《红楼梦》1987年版和2010年版最为著名。

影视剧《红楼梦》的改编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这部文学巨著。

通过画面和声音的表现形式,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影视剧还丰富了小说中的细节,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情节,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

然而,影视剧《红楼梦》的改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小说篇幅庞大,无法完整呈现在影视剧中,因此改编剧常常会对情节进行删减或整合,导致观众对原著内容的理解有所偏差。

同时,由于创作团队的不同理解和审美,改编剧的风格和呈现方式也会出现差异,一些观众对此颇有争议。

二、《西游记》《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部作品也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其中以1986年版和2011年版最为著名。

影视剧《西游记》的改编让这个神话般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特效和造型的进步使得影视剧中的神仙、妖怪和魔鬼栩栩如生,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奇幻的画面。

同时,影视剧的改编也对原著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整合,使得故事更具连贯性和观赏性。

然而,影视剧《西游记》的改编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观众认为,改编剧过于注重特效和视觉效果,却忽视了原著的深刻思想和人物形象。

另外,一些改编剧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夸张和改动,让观众对原著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三、《水浒传》《水浒传》是描写108位梁山好汉起义故事的历史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试论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现代影视作品之得失

试论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现代影视作品之得失

试论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现代‎影视作品之得‎失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原著和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古典文‎学名著改编成‎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同时提出一些‎关于名著改编‎影视作品的建‎议。

关键词:古典文学名著‎影视作品改编得失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古典文学名著‎改编成现代影‎视作品的例子‎已不少见。

无论是文字还‎是影视,都是重要的表‎现手法,都希望读者或‎观众能够领略‎名著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滋‎养。

我认为,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得失‎,关键在于名著‎自身的特性是‎否能与影视表‎现力完美结合‎。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在于其客观性‎、超脱性和复杂‎性。

作者通过背景‎的交代、场面的描写、故事的叙述、人物的刻画,使名著自成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既反‎映了客观的社‎会现实,又在艺术的手‎法下超脱于社‎会现实,而且包罗万象‎,充满了价值观‎、人生观的冲突‎与碰撞。

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人性的复杂‎与变化、人生的悲欢与‎离合、命运的神秘与‎必然,产生心灵的共‎鸣,得到精神的滋‎养。

感悟名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人同在一‎个世界生活,却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人生‎体验。

而影视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它的直观与生‎动,能否用影视这‎种表现手法将‎名著的特质表‎现出来,确实值得探讨‎。

不可否认,名著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由于影视作品‎的固有表现力‎,的确有许多值‎得称赞之处。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1)场面描写更加‎生动,给观众以视觉‎享受。

比如《水浒传》一书在“三打祝家庄”中描写林冲活‎捉扈三娘(一丈青)时,写道“一丈青飞刀纵‎马,直奔林冲。

林冲挺丈八蛇‎矛迎敌。

两个斗不到十‎合,林冲卖个破绽‎,放一丈青两口‎刀砍入来。

林冲把蛇矛逼‎个住,两口刀逼斜了‎,赶拢去,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挟过马来。

”一丈青在之前‎活捉王矮虎,大战梁山好汉‎,挫了梁山锐气‎,此处林冲出场‎活捉一丈青,挽回局面,堪称小高潮,然而文字描写‎的画面感却不‎是太强。

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原创

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原创

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之三国演义近几年,随着四大名著的相继翻拍,新版的电视剧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

好评差评不绝于耳。

因此,古代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也成为了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篇文章里,本人将会就三国演义的旧(94版)新(10版)来谈一下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

由于我本人身为理科生,曾经忙碌于学业和高考,因此也并未完完本本的看完全过这两部影视作品。

因此本篇文章仅代表个人的浅见,如有愚昧疏漏之处还请海涵。

如今的社会,电视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每天必备物品,看电视则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每天的娱乐活动。

现在好多人在批判说,越来越少的人只是将对名著的喜爱停留在电视剧上,而电视剧又未能把真实原版古典小说呈现出来,因此对导演编剧大加批评,尤其最近各个名著翻拍之后。

但是我认为,电视剧作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本就应该存有它自己的特色,用独有的方式去给观众们带来艺术享受。

而又为何拘泥与原著呢?正如对《三国演义》本身,罗贯中不是正如现今的编导们吗?他不也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吗?他又遵循了真正历史的多少呢?可见,今人没有必要一味的要求电视剧还原原著,适当的发挥是可以的。

但是,同时,我们大家接受的也仅仅是适当发挥。

过于不尊重原著的情节和内容则不会被大家所接受。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在看两部电视剧时的感受吧。

旧版三国演义在大家的心中一直是颇受好评的。

比如说旧版三国里,我认为演员们很有气质。

如吕布、周瑜、诸葛亮等。

而且,旧版三国相对更尊重原著,情节发展更规矩一些。

但是我感觉既然是已经成为视觉作品,不得不提到旧三国的场面不够大,有些细节处理得不够逼真,不能给观众,尤其是现在的观众以吸引,满足不了现在观众的视觉需求。

当然,这也与当时的拍摄条件,技术欠缺有很大原因。

而且,在老三国中,人物的表现处于脸谱化叙述的模式。

如孙权仿佛只是刘曹忠奸斗争的陪衬,全无性格可言,而他的手下,也基本都不中用。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一.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现状随着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的提高,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截止2017年,观影人次得到16.2亿次,同样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相比17,18的所谓的大ip之年,19年随着政策的调控,市场热潮已经褪去一部分,变得更为理智,各项数据也趋于平稳,鲜见爆发性成长。

二.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各种类型文学作品几乎都在往影视改编这条路上走,既有《斗破苍穹》,《扶摇》这样的玄幻题材作品;也有《天盛长歌》《如懿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类古装大戏;《大江大河》、《橙红年代》等现代题材的作品。

然而收到的成效各异弊端:(一)影视改编变得模式化,难以获得持续性的成功在编影视作品上,过去的投资人总结出了一条公式般的经验“大ip+大明星=成功”,这条规律在最初确实屡试不爽,因为业内所说的大ip一般都是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再加上明星演员的强势加盟,在网文粉丝+出演演员粉丝的基础上已经累计了数量不少的观众人群,在加上媒体的造势,势必会将作品的讨论度推向高潮,普通观众也会对此产生兴趣。

但是在这样的一条公式下面,影视改编逐渐变得模式化,难以取得持续的成功,2018年,以“明星+大制作+大投入”的《天盛长歌》创下单日最低收视0.23%和刷新湖南卫视黄金档平均收视0.4%的最低记录,单日平均网播4000万。

《凤求凰》《莽荒纪》《武动乾坤》等陆续口碑和播放均一跌不起。

(二)破坏原著形象影视作品确实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形象,但另一方面而言很多影视改编是建立于破坏原著的基础上,影视改编由于有了更多的人员参与其中,一部作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大多是资方演员导演编剧经过多方角力后的样子。

一部分作为戏中卖点的男一女一,通常片酬极高,制片人为了控制成本又想尽可能的使时长能够拉长一些,就会要求给女二,男二这些次之的角色加戏,有的戏甚至为加而加,十分破坏文学作品的连贯性和艺术性。

论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得与失

论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得与失

论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得与失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掀起了一股把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热潮,其中四大名著都被改编成电视剧供人们观赏。

目前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已经有很多,而且许多最著名的古典名著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已经不止一部,比如四大名著在最近几年又翻拍了新的一版。

那么,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得与失都有什么呢?以《水浒传》为例,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改编成的影响力较大的版本有两版,一版是八七年最为经典的一版,还有一版就是最近几年刚刚翻拍出的一版。

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其好处首先在于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典名著。

在《水浒传》被翻拍成电视剧并供广大人民群众观看后,以前只有部分读书的人才会了解的《水浒传》的内容,变成了妇孺皆知的文化大餐,不仅成年人了解到了相关内容,而且小孩子也懵懵懂懂地建立了相关认识,比如小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就会角色扮演互相打斗。

虽然说《水浒传》改编成的电视剧不一定绝对忠实于原著,但通过改编成电视剧确实让更多人了解到相关内容,而且有利于吸引人去读原著。

不仅如此,将名著改编为影视作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让人知道《水浒传》,如果人们根本没听说过,那么何谈对其的弘扬?这与“百家讲坛”的建立原因如出一辙。

要知道,目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比如美国好莱坞制作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包装,再将其制作成自己的产品,本身消费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后受益的却是好莱坞的制片人。

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因此,单就这个原因来说,将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是,“改编”中就有一个“改”字,再加上影视作品和书本的呈现方式完全不同,因此在改编过程中一定会加入许多对名著的改变,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有意的改变《水浒传》中原来的内容在87年的经典版中较少出现,那时对《水浒传》的改编基本还是以还原原著为目的,对名著内容的改变主要还是无意的,比如导演、编剧必须按照自己对《水浒传》的认识将其拍成电视剧。

文学影视化的利与弊

文学影视化的利与弊
影 响力 、 名度 : 一 方面 对军 旅 文学 而 言 , 知 另 影视 化 又是 一 把 上 的 “ 成就 感 ” 电视 剧编 剧是 一 种能够 即刻兑 现名利 的创 作 。 不得 不警 惕 的 “ 刃剑 ” 在 收获 了市 场 的同 时可 能 也斫 伤 了 双 , 劳动。今 晚播 出一集 , 你就 可 以在 收视现 场感 受人们 因为你 的
艺 术才 华的腐 蚀。有作 家说 他 先写几部 电视 剧赚 够 了钱 , 后 然
人 问 : 文学 创作 和影视 的矛盾 之 间 , 在 难道 作 家就 不能 再 安 心写小 说 , 美其 名 日“ 以文 养 文 ” 这其 实是 自欺欺 人 。一 ,
顾 吗?答 日 不 易。首 先 , 因为两 者 的价 值取 向不 同。影 旦 尝到 了 电视剧 甜头 要 “ 盆洗 手 ” 金 是很 难 的 , 会越 走越 远 、 只 l 是工 业化 产 品 , 作 它遵循 的是 商业 原 则 , 切 以市场 效 越 陷越 深。还 有 的作 家将 小说 和剧 本 一起 套 写 ,希 望 两不 耽 一
作 家走 向 电视 剧概 而言 之 , 有这 么几 种情 况 : 一是 钱 的诱 干 而 儿 》朱 秀海 的《 家 大院 》《 歌 嘹 亮》 石 钟 山的 《 : 乔 、军 ; 激情 燃 烧 因。 文学创 作一般 以字 数计稿 酬 , 字一 二 百元钱 , 电视 剧
的岁月》《 、幸福像花儿一样》 , 等 这一方面提升了军旅作 家的 名家稿酬 一集 多的有 十万八万 元 , 诱惑 不可谓 不大。二是精 神
Culur lI s s文化热点 t a s ue
文学 影视化 的利 与弊
文 侏 向前
\ 广一 年来 , 一大批 军旅 作 家的作 品改 编成影 视剧 , 如朱 苏 明显 不如他们 自己过去 的纯 小说 那样 经得 起细读 ,恐怕也 难

试论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doc

试论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doc

试论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近年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之势如火如荼。

三国与水浒齐飞,西游与红楼共舞。

旧版的、新版的、原版的、翻拍的,到处都是,令人目不暇接。

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但这趋势是好是坏呢?其实,不可否认,名著本身存在着永恒的生命力。

无论古今中外,人类的某些情感、体验是共通的。

名著之伟大就在于,它挖掘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并形成作品的主题,从而使作品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从这方面来说,名著的不断翻拍正是这种生命力的表现。

同时,我们必须承认,时代在变化,不同的时代从名著中得到的感触不同。

特定时代创作者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时代的局限。

因此,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赋予了当代影视创作者对以往改编作品以重新阐释的权力。

任何一部名著诞生时所负载的精神内涵,永远不会等同于今天它拥有的精神内涵,在它被传诸后世的同时,后人对它的认识、理解和接受,会不断地丰富它的意蕴,甚至挖掘出原作者不曾赋予它的精神内容。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不无“补天思想”,而后人却将其精神内涵理解为“民族关系—满汉之争”“阶级斗争的第一章当代影视改编热点透视l5百科全书”“封建社会的没落史”……由于时代的距离,人们对古典名著或是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能够揭示出原作者的本意及寓意,或是由于时代不同产生隔膜,不仅不能揭示、认同原作者的本意,很可能背道而驰。

改编者从自己的立场角度来阐释原著,形成改编的影视剧独特的精神实质,体现出当代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和审美观。

其实,不光是精神层面的不断发展导致古典名著的不断翻拍,影视技术的不断更新也是翻拍不断的重要原因。

当影视技术不断发展时,由于声音、色彩等新兴创作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日臻成熟,电影创作者们似乎更有信心在银幕上“完美”地再现一部名著。

就拿老版西游记与新版西游记来比较,观众体会最深的不是台词的改变,不是情节的更新,而是电视的特效。

在新版西游记中,各种特效的使用使西游记场景更美轮美奂,打斗更精彩绝伦。

试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试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试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关键词:文学作品;影视改编;利弊引言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很多文学作品也被编剧导演搬上荧幕,以全新的形式成现在大众面前。

对于影视行业的发展以及文学作品近年来的萧条,文学作品改变成影视作品对于文学作品的宣传也有一定的利好。

但是由于文学与影视效果不同,因此在改变上会出现一些改编者的主管意愿,所以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应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

1.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基本概念1.1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指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反映艺术文化,利用文字将社会形态以及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理解表现出来,作者通过文字将内在的不能表现的东西写出来,呈现给读者一个具有丰富多样性的社会生活习惯以及当时的人文情怀。

通过对人物的描述展现当时社会的阶级水平,以此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对人性的认知。

同时还可以唤醒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艺术享受。

1.2影视作品影视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是通过拍摄将人物的性格以真实的表演形式变现出来,同时将各种生活习俗以及社会形态以真实还原的情景展现在荧幕中,它是一种成现在电视机或者电影屏幕上的一种作品形式,这不但包括电影、电视剧、戏剧,同时还包括音乐舞蹈等影视形式,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影视作品能够给人们一种直观上的感受,让人能够通过演员的表现直接感受到剧中的情形以及当时的心情。

让人们可以切实感受到文学作品当中所想表达的情感。

2.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区别与联系2.1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共同点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相同特性的,它们都是传播文化的一种形式,同时还是带动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载体,人们通过影视作品以及文学作品可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另外还可以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行发扬与传递,同时还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2.2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差异一个具有良好口碑的影视作品,需要的不仅仅是编剧的编制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指导,这是一个大众参与的形式,它不仅需要带动观看者的情绪还要打动人心,另外剧中的演员以及编剧,摄影,化妆等各方面都要契合到位,否则无法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也没办法带动人们的情绪。

你认为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合适吗?

你认为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合适吗?

你认为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合适吗?一、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背景与意义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媒体,能够将小说中的情节与形象以影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小说改编成电影不仅可以拓宽文学作品的受众群体,同时也能够将优秀的文学作品以视觉的方式再次呈现,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

因此,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做法在当今影视创作领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二、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小说改编成电影可以借助影像、声音、音乐等多种元素,形成丰富的感官刺激,更好地呈现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电影的社交属性也使得小说改编成电影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和影响观众,这对于提升小说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挑战:小说改编成电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文字表达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影像语言。

此外,由于电影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小说中的细节和情节需要在改编过程中加以适当删减和调整,这也容易引起观众和读者的对比和争议。

三、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成功案例1.《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红楼梦》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

其中,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堪称经典之作,它通过精致的画面和细腻的演技,再现了小说中的繁华与衰落、人生百态等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由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后来由巴兹·鲁曼尼克导演改编成电影。

电影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凭借其华丽的场景和精心设计的服装,成功地再现了小说中的富人世界和梦幻追求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四、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新趋势1. 增加原创内容:为了增加电影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在小说改编成电影过程中,电影制作方会增加一些原创情节、对话和人物形象。

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能够满足观众对于新鲜感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改编中注入导演和编剧的独特观点和风格。

2. 跨界合作:近年来,小说改编成电影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比如与舞台剧、音乐剧、动漫等进行深度结合。

影视作品改编与原著比较红楼梦

影视作品改编与原著比较红楼梦

影视作品改编与原著比较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被广大读者喜爱并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

本文将就影视作品改编与原著的比较展开讨论。

一、原著《红楼梦》的魅力《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宏大的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

原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探讨了荣华富贵背后的真实命运。

作品虽然未能完稿,但依然保留了它强大的文学魅力。

二、影视作品的改编与对比1. 对原著情节的还原影视作品改编通常会对原著中的经典情节进行还原,力图将原著中的精彩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贾宝玉的出生、黛玉的哭墙、绛珠仙草的故事等情节,在影视作品中得以真实再现。

2. 人物形象的呈现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多样丰满,影视作品改编时,需要演员通过表演来还原这些形象。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角色,观众对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形象期待。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改编应能在演员选择上与原著形象相契合。

3. 结构改编与剧情删减由于影视作品与原著篇幅不可相比,改编时常常会对原著的结构进行删减和调整,使得剧情更加紧凑。

例如,一些次要角色和情节可能会被省略或者简化,以更好地适应影视媒体的表达方式。

4. 观众对比喜好与剧情改编之间的平衡观众对原著作品有着不同的喜好和期待,而影视作品的改编必然涉及对原著剧情的调整。

这就需要制作团队在改编过程中,能够平衡观众喜好与剧情改编之间的关系,既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又能在表达方式上与原著相符。

三、改编与原著的异同与评价1. 改编作品的影响力通过改编,《红楼梦》在影视界或许比在文学界更为广泛地为人所知。

改编作品的涌现,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观赏选择,进一步扩大了对原著的传播和认知。

2. 改编作品的局限性尽管影视作品改编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但改编作品往往无法完美还原原著的深度和细节。

影视剧改编自文学作品题材的探讨

影视剧改编自文学作品题材的探讨

影视剧改编自文学作品题材的探讨在当下的影视剧市场中,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视剧屡见不鲜。

无论是经典作品的翻拍,还是新近问世的小说作品的改编,都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而这样的影视剧改编题材,既有其先天优势,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限制。

首先,影视剧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先天优势在于,它们能够借用原著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将文字所无法表达的画面、声音和情感呈现给观众。

通过改编,原本只局限于文字的故事得以以更丰富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比如,当年由小说家金庸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几乎都成为了经典影视剧的素材。

这是因为原著小说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节、世界观以及美妙的武侠冒险,能够更加直观地通过影视剧的视听语言诠释出来,让观众们沉浸其中。

其次,影视剧改编自文学作品还能够利用原著作品中具有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无论是经典的名著还是暢銷小说,常常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观众对于这些已经在书籍中深入人心的角色和故事的温度几乎已经较高,而影视改编也通过将其搬上荧幕,利用视觉和声音的冲击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新鲜感。

比如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通过将小说中描绘的宏大场景和危机情节在银幕上展现,使得观众们更加亲近并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和触动。

然而,影视剧改编自文学作品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之间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影视改编很容易丢失原著作品中的细腻情感和深入思考。

文字可以通过描写细节和思考来让读者产生共鸣,而影视剧则更加倚重视听的感受和镜头语言的表达。

因此,在改编过程中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细致的加工,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原著作品中的核心精神。

其次,影视剧改编自文学作品还面临着观众对原著作品的期待和评判。

文学作品的忠诚度成为了观众们常常关注的一个点。

原著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细节和情感往往被书迷们津津乐道,并对于任何有所改动的地方给予严厉的批评。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影视专业毕业论文—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引言: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影视改编的重要资源之一。

通过将优秀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幕,不仅可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还能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故事世界。

然而,影视改编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就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讨论其利与弊。

一、利:扩大作品影响力1. 观众群体扩展:相对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更容易触及到普罗大众,因此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2. 跨越文化壁垒:通过影视改编,文学作品可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使其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限制,推动文化交流。

二、利:故事更具视觉冲击力1. 视觉呈现:相比文字,影视可以通过摄影、剪辑、特效等手段将故事场景直观地展现给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冲击。

2. 音乐与声音:音乐和音效的运用可以增强影片情感的表达,使观众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

三、弊:忠实还是改编?1. 剧情删减:由于篇幅限制,绝大部分文学作品在影视改编时需要对剧情进行删减,从而可能失去原著深度和细腻的描写。

2. 观众期待:因为观众对原著有自己的想象,当影视改编与其预期差异较大时,容易引发观众的不满和争议。

四、利:推动文学作品再评价1. 重新关注原著:影视改编常常会引发观众对原著的关注,促使更多人去阅读原著作品。

2. 艺术资源互补:在影视改编中,导演和编剧可以赋予作品新的解读和创意,为原著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文学作品在不同形式中的再评价。

结论:影视改编文学作品的利与弊是相互交织的。

尽管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其利大于弊。

影视作品能够扩大作品的影响力,提供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故事表现方式,并通过影视的推动重新评价原著。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影视改编的方式,努力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呈现给观众,同时兼顾原著的核心精神和艺术魅力。

试论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现代影视作品之得失

试论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现代影视作品之得失

试论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现代影视作品之得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通过影视作品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已经远远多于阅读原著的人,不用调查也能知道:看过《西游·降魔篇》、《大圣归来》的人比读过《西游记》的人多,看过《新三国》、《赤壁》的人比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多……影视作品作为古典文学名著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播途径,比起原著有着其自身的优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影视作品在改编中也失去了原著中的一些精华,更有甚者是毫不尊重原著进行修改,完全颠覆了原著。

古典文学名著改编成现代影视作品,一大优点就是对名著很好地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既扩大了影响范围,也提高了影响力度。

在影视作品出现之前,对于文学名著,只有所谓的文人雅士才有机会真正接触,寻常百姓对其的了解只能停留在家喻户晓的传闻。

而当影视出现之后,老少妇孺都有机会对文学名著进一步了解,所以说起到很好的文化传播的作用。

比如说86版《西游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作品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很高的评价,至今仍然年年被重播,是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影视作品。

与之类似的还有87版《红楼梦》、98版《水浒传》等,很多80后、90后对于文学名著的了解都源于这些影视作品,这些都是古典文学名著改编影视的成功典例。

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另一个优点,是将书中比较抽象的人物形象与情节描写赋予具体直观的表现。

比如很多作品中对于人物外貌服饰的描写,尤其是服饰,像《水浒传》中对林冲的服饰描写:“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一般的读者对这样的描写很难完全弄清楚。

与之不同的是,影视作品则能给人以直观具体的印象(这当然也得取决于影视制作者对于原著的还原程度了)。

又比如《西游记》原著中说孙悟空使用各种法术的情节,书中虽然描写得很精彩,但是读者的脑海中往往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情景重现,影视作品就解决了这一个问题,让我们可以对这些神奇魔幻的场景有一个很好的视觉享受,加深了作品的印象。

经典名著翻拍的利与弊

经典名著翻拍的利与弊

经典名著翻拍的利与弊经典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a人们总会把经典通过不同的形式传播开来,将其翻拍成影视作品是最常见形式。

对于翻拍经典名著,我觉得有利也有弊。

翻拍名著是很具有挑战的工作。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解读原著且尊重原著,导演组既要对原著的内容有独特的见解又必须符合大众的观点、被大众所接受;其次是要设计如何把对名著的理解通过影视直观地展现给观众。

如果将这两点做好,我觉得翻拍名著已成功一半。

对于成功的翻拍,是利大于弊的。

影视作品的受众群体要比原著的受众大,因此可以更好地传播经典、普及经典。

同时观众可以不必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名著,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去了解名著、感受经典。

比如老版的红楼梦、西游记等,颇受观众的欢迎,并且备受好评。

这样的翻拍不仅丰富了影视作品的多样性,而且造就了另一种经典,将经典更好的流传与传播下去。

但是弊端在于观众看完影视作品后,对名著的理解会受限于导演的设计。

但是在造就了另一种经典的光环下,这样的弊端可以接受。

但是不是每次翻拍都是成功的,最近影视界又掀起了翻拍的热潮,新红楼、新水浒、新三国、新西游,四大名著一个都没落下。

反观其翻拍的效果,更是引来骂声和吐槽声一片。

依我看来,新版四大名著的翻拍是失败的,其弊也就大于利。

新版翻拍剧失败的最大原因要归属于与原著的偏差,其内容与原著的差别略大,冲击了观众原有的思维,使得不被观众接受。

虽然看上去更具有想象力了,但是对于经典名著来说,尊重原著要比二次创造更加重要。

新版翻拍剧中更多的展现了现代的元素,比如电脑特效,亦或是夸张的化妆,在这方面也有着不同的声音。

其中一种声音认为这样更具有现代气息,而更多的声音认为雷人的化妆只是为了变向地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已。

我觉得,现在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在影视作品中融入现在的元素并不是坏事,但是要发挥其好的一面,比如现代的影像技术要远好于80年代,可以制作出更加细腻的画面,而对于没有实用反倒滑稽的创新还是摒弃为好。

此外,对同一部经典著作的反复翻拍表现出影视行业缺乏创作力,大多翻拍只是在原有作品基础上做改动,没有更出色的创造。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一.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现状随着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的提高,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截止2017年,观影人次得到16、2亿次,同样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相比17,18的所谓的大ip之年,19年随着政策的调控,市场热潮已经褪去一部分,变得更为理智,各项数据也趋于平稳,鲜见爆发性成长。

二.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各种类型文学作品几乎都在往影视改编这条路上走,既有《斗破苍穹》,《扶摇》这样的玄幻题材作品;也有《天盛长歌》《如懿传》、《知否知否应就是绿肥红瘦》这类古装大戏;《大江大河》、《橙红年代》等现代题材的作品。

然而收到的成效各异弊端:(一)影视改编变得模式化,难以获得持续性的成功在编影视作品上,过去的投资人总结出了一条公式般的经验“大ip+大明星=成功”,这条规律在最初确实屡试不爽,因为业内所说的大ip一般都就是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再加上明星演员的强势加盟,在网文粉丝+出演演员粉丝的基础上已经累计了数量不少的观众人群,在加上媒体的造势,势必会将作品的讨论度推向高潮,普通观众也会对此产生兴趣。

但就是在这样的一条公式下面,影视改编逐渐变得模式化,难以取得持续的成功,2018年,以“明星+大制作+大投入”的《天盛长歌》创下单日最低收视0、23%与刷新湖南卫视黄金档平均收视0、4%的最低记录,单日平均网播4000万。

《凤求凰》《莽荒纪》《武动乾坤》等陆续口碑与播放均一跌不起。

(二)破坏原著形象影视作品确实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形象,但另一方面而言很多影视改编就是建立于破坏原著的基础上,影视改编由于有了更多的人员参与其中,一部作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大多就是资方演员导演编剧经过多方角力后的样子。

一部分作为戏中卖点的男一女一,通常片酬极高,制片人为了控制成本又想尽可能的使时长能够拉长一些,就会要求给女二,男二这些次之的角色加戏,有的戏甚至为加而加,十分破坏文学作品的连贯性与艺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辉煌与落寞
——论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得与失航天航空学院航23班
吴之茂
2012011570
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曾几何时,83版《西游记》像春晚一样成为了很多人关于寒假、春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年龄、地域和阶层的限制,就像丁夏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领导人在全世界面前的讲话都会用上一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在此之后,名著的改编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一股春风吹绿神州大地,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当然这些作品也是参差不齐,毁誉参半,中国的导演们也是绞尽脑汁探索名著改编的方向,名著的改编之路也就在辉煌与落寞中缓缓前沿。

不同的社会背景必然催生不同的文化,名著的改编热也必然有其特定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今社会还是需要名著向影视作品改编的。

不得不承认以下几个事实: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快为主旋律的社会中,快餐式文化、快餐式阅读,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坐下来,面前一壶清茶,在夕阳下静静得捧着一本名著,专注其中;另外我们也应该知道目前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没有达到让所有人都可以看懂名著的水平,有人曾提出想要读懂古代小说的原著作品至少需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而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没上过高中的人必然会有一些困难,这说明在我国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看不懂名著的,但经验或者说事实告诉我们不管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教授还是农民,提到《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都可以侃侃而谈,这不得不说是这些由古典名著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的功劳。

而且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在无形中增加了作品的“可阅读性”,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再加上资深演员的深情演绎无疑让这些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更加饱满,或者说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古代的小说貌似离我们很远的样子,遥不可及、深不可测。

我们读不懂一个人在面对千军万马时的处变不惊,我们读不懂一个人在自己和家人受到欺凌的时候泰然自若;我们读不懂一个英雄如此嗜血;我们读不懂故事中人的喜怒哀乐;我们读不懂英雄们的侠义柔肠,同时我们也读不懂他们的铁骨铮铮,因为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表情,看不着他们的动作。

正如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猜不到、读不懂一个没有眼睛的人的故事。

我承认有些名著的语言很美,读起来很有感觉,但是我们依然感觉书中的人头上都有一个光环,光环的闪耀足以让我们睁不开眼。

当然在由古典名著向影视作品的这一过程中也失去了很多东西:首先我们看到书中很多合理的夸张表现在影视作品中却是那样的矫揉造作,丁夏老师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镜头,当我们看到一个跟我们差不多身高、差不多体重的人一口气拔出一棵垂杨柳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但是我们在读原著的时候丝毫没有这种体会。

在小说中允许适当的夸张,或者说小说必须有夸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小说,而且这些自然的夸张让我们读起来很舒服,没有任何的突兀。

其次就是在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往往会掺杂编剧或者导演个人的感情和体会,出现明显的个人感
情取向;还有就是为了拍摄的需要更改一些情节、为了人物渲染的需要改变一些语言和动作、更有甚者为了迎合某个特定时段人们的审美口味改变人物的属性,忠奸难辨,好坏不分。

拿出镜率最高的几个小说人物举例:一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各种版本的大圣真心来了个七十二变,无论是《大话西游》中情圣至尊宝,还是《西游记后传》中的舍利子都与原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判若两人,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和紫霞仙子的爱情确实经典,但那已经不再是我们熟悉的孙行者;二是《水浒传》中的武松,最近一部新拍的电视剧《武松》中潘金莲的初恋情人竟然是武松不知道已经让多少人喷血;还有林冲,真心感觉影视剧中的小帅哥的样貌对不起“豹子头”的称号;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的吕布,在各种版本的《三国》当中,他和貂蝉那凄美的爱情已经完全脱离了原著,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当然这些改编也造就了一些特定时代的经典,但也不能掩盖它们破坏了原著这一事实。

还有就是由于编剧或者导演水平有限导致原著被扭曲,过多的依赖特技而忽略演技造成这类影视作品的泛滥成灾却无法企及老版的经典。

总体上说,古典名著向影视作品的改编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些名著的存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通过影视作品了解的名著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名著本身了。

我觉得这类改编最大的“得”应该就是对名著的推广;而最大的“失”就是放弃原著的推广,掺杂进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眼中影响了名著本身的思想高度。

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这类的改编,当然我们更希望得到的是更真实、更原汁原味的改编。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好吧,用这句可以称得上名著改编中最无厘头却又最经典的话作为结尾,辉煌与落寞,名著向影视作品的路还很漫长,在这条看似茫茫的路上希望出现更好的改编,源于原著、贴近原著而又超越原著、服务当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