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引发的争议

合集下载

保密协议竞业条款无效认定

保密协议竞业条款无效认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秘密的保护日益受到企业重视。

许多企业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对员工的保密义务进行约定,其中常见的条款之一就是竞业限制。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可能因为条款设置不合理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竞业限制条款无效。

以下就保密协议中竞业条款无效的认定进行探讨。

一、竞业限制的定义及法律依据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的,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的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在同一市场或从事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业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二、竞业限制条款无效的认定标准1. 违反法律规定(1)约定竞业限制期限超过两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若企业约定超过两年的竞业限制期限,该条款无效。

(2)违反公平原则:若竞业限制条款中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违反公平原则,可能导致该条款无效。

(3)未提供商业秘密或知识产权相关证据:用人单位需提供证据证明劳动者掌握商业秘密或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否则竞业限制条款无效。

2. 约定竞业限制人员范围过广竞业限制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若企业将普通员工纳入竞业限制范围,该条款无效。

3. 未按法定标准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若企业未按法定标准支付经济补偿,竞业限制条款无效。

三、竞业限制条款无效的法律后果1. 竞业限制条款无效,用人单位不得追究劳动者违约责任。

2. 劳动者可以继续在原单位或同类业务领域工作,不受竞业限制条款约束。

3. 用人单位若因竞业限制条款无效而遭受损失,可向劳动者主张损害赔偿。

总之,企业在签订保密协议时,应注意合理设置竞业限制条款,确保其合法、合理、有效。

一旦竞业限制条款被认定为无效,企业将无法追究劳动者违约责任,同时可能面临损失。

赔偿保密协议陷阱

赔偿保密协议陷阱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秘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往往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约定双方在劳动合同期间及离职后对商业秘密的保密义务。

然而,在签订保密协议的过程中,双方都可能陷入赔偿陷阱,导致合法权益受损。

本文将揭秘赔偿保密协议陷阱,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规避风险。

一、赔偿保密协议陷阱揭秘1. 保密协议条款不明确部分用人单位在签订保密协议时,对商业秘密的定义、保密人员范围、保密期限等重要条款表述模糊,导致在发生纠纷时难以界定双方权利义务。

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无法证明劳动者侵犯商业秘密,从而无法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2. 竞业限制条款缺失有些用人单位仅签订保密协议,而未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当劳动者离职后,如在其他公司从事与原公司业务竞争的工作,用人单位难以追究其违约责任。

3. 竞业限制补偿未约定或不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条款时,若未约定经济补偿或补偿金额不足,劳动者可能因生活压力而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

4. 赔偿金额缺乏上限部分保密协议约定赔偿金额,但未设定上限。

当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巨大损失时,用人单位可能面临高额赔偿压力。

5. 违反保密协议未致损失,却要求赔偿有些情况下,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但未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

此时,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赔偿,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二、防范赔偿保密协议陷阱1. 明确保密协议条款用人单位在签订保密协议时,应明确界定商业秘密、保密人员范围、保密期限等关键条款,避免日后纠纷。

2. 完善竞业限制条款用人单位应在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明确竞业限制范围、期限和经济补偿标准,确保双方权益。

3. 合理设定赔偿金额保密协议中约定的赔偿金额应与实际损失相符,并设定合理上限,避免用人单位承受过高赔偿压力。

4. 依法处理违反保密协议行为用人单位在发现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时,应依法收集证据,追究其违约责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企业保密协议陷阱案例

企业保密协议陷阱案例

案情简介: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与员工张三签订了一份保密协议,约定张三在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在同行业内与科技公司存在竞争关系,并承诺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

然而,在张三离职后不久,科技公司发现张三加入了一家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并利用了其离职前在科技公司积累的客户资源。

科技公司遂以张三违反保密协议为由,将其诉至法院。

争议焦点:1. 保密协议的合法性;2. 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3. 科技公司主张的赔偿金额是否合理。

法院审理:一、保密协议的合法性法院认为,科技公司与张三签订的保密协议符合法律规定,未违反公序良俗,双方均具有签订保密协议的真实意思表示。

因此,保密协议合法有效。

二、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法院认为,张三在离职后加入与科技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并利用其在科技公司工作期间获取的客户资源,侵犯了科技公司的商业秘密。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张三的行为已构成侵权。

三、赔偿金额的合理性法院考虑到张三的行为给科技公司造成的实际损失,以及其侵权行为的恶劣影响,最终判决张三赔偿科技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案例分析:本案中,科技公司在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时,存在以下陷阱:1. 保密协议内容模糊:科技公司在保密协议中未明确界定商业秘密的范围,导致在纠纷发生时难以证明张三的行为构成侵权。

2. 竞业限制期限过长: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期限为两年,超出法律规定的最长竞业限制期限,违反了法律规定。

3. 缺乏竞业限制补偿:科技公司在保密协议中未约定竞业限制补偿金,导致张三在离职后面临经济压力,增加了其侵权风险。

防范措施:1. 明确界定商业秘密:在签订保密协议时,企业应明确界定商业秘密的范围,避免纠纷发生时的举证困难。

2. 合理设定竞业限制期限: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定竞业限制期限,避免违反法律规定。

3. 约定竞业限制补偿:在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补偿金,减轻员工的经济压力,降低侵权风险。

竞业限制案例18个

竞业限制案例18个

竞业限制争议案例【阅读导航】一、“竞业限制”约定有适用人员范围二、要求劳动者“竞业限制”须支付补偿三、“只限制无补偿”劳动者可以不守约【正文】一、“竞业限制”约定有适用人员范围【案例】赵某于2009年1月入职甲劳务公司,担任某楼宇的保安人员,每月工资2000元。

2011年,劳务公司大量保安工作人员离职,并在此后入职乙劳务公司。

甲劳务公司人事经理为保证公司人员稳定,要求赵某等保安人员与公司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协议中约定一旦赵某离职后入职乙劳务公司等竞争公司,需要向公司支付违约金10万元。

2012年3月,甲劳务公司降低赵某工资为1800元,赵某不同意并以甲劳务公司违法降薪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入职乙劳务公司担任保安人员。

甲劳务公司认为赵某违反了双方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向劳动仲裁机关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赵某支付违反“竞业限制”的违约金。

仲裁机关经审理,认为双方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无效,驳回了甲劳务公司的申请请求。

甲劳务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驳回了甲劳务公司的诉讼请求。

【分析】《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在上述案件中,赵某仅为从事基础体力性劳动的工作人员,并非掌握甲劳务公司商业机密的核心管理人员或员工,故不属于负有保密义务的主体。

甲劳务公司试图以“竞业限制”协议的形式限制劳动者再就业,从而保持用工的稳定,明显排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属无效约定。

二、要求劳动者“竞业限制”须支付补偿【案例】李某是某贸易公司的一名销售经理,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有竞业限制条款,规定李某在解除劳动合同后两年内,不得到竞争对手公司工作。

但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并没有约定竞业限制的补偿金。

李某从贸易公司离职后,为履行劳动合同中关于竞业限制的约定一直待业在家。

后李某找到贸易公司要求支付竞业限制的补偿金,却遭到了拒绝,李某提起诉讼。

贸易公司辩称,双方在劳动合同中未就竞业限制约定补偿金,竞业限制约定无效,故公司无需支付竞业限制的补偿金。

保密协议陷阱

保密协议陷阱

一、未明确界定商业秘密和保密人员范围陷阱描述:部分保密协议未对“商业秘密”和“保密人员”进行明确界定,导致双方在发生纠纷时难以确定保密人员范围和具体保密内容。

防范措施:1. 协议中应详细列出商业秘密的范围,包括技术秘密、经营秘密、客户信息等。

2. 明确界定保密人员的范围,包括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离职员工等。

3. 规定保密人员应承担的保密义务,如不得泄露、使用或转让商业秘密等。

二、以保密协议替代竞业限制条款陷阱描述:部分用人单位仅签订保密协议,未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导致离职员工在竞争同业时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防范措施:1. 明确约定竞业限制条款,规定离职员工在离职后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与原单位相竞争的业务。

2. 约定竞业限制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3. 约定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如离职员工应获得不低于在职基本工资的百分之八十的补偿。

三、未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陷阱描述:部分保密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但未向离职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导致离职员工无法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防范措施:1. 协议中明确约定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

2. 离职员工在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约定支付补偿金。

3. 若用人单位未支付补偿金,离职员工可要求支付补偿金,并可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四、争议解决条款不明确陷阱描述:部分保密协议中未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导致双方在发生纠纷时难以解决。

防范措施:1. 协议中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如仲裁、诉讼等。

2. 约定争议解决地址,如单位所在地、被告所在地等,以便双方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方便地解决。

总之,在签订保密协议时,双方应充分了解协议内容,避免陷入上述陷阱。

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合理保护自身权益;劳动者则应关注自身权益,确保在保密协议中获得的补偿和保障。

同时,双方在签订协议时,可咨询专业律师,确保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保密协议同行就业限制

保密协议同行就业限制

一、保密协议同行就业限制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事项。

对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这意味着,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保密协议同行就业限制是合法的。

二、保密协议同行就业限制的期限和补偿1. 期限: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超过两年的竞业限制条款无效。

2. 补偿: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一般包括月工资、奖金、津贴等。

三、保密协议同行就业限制的效力1. 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竞业限制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2. 竞业限制期限内的效力:在竞业限制期限内,劳动者不得违反约定,否则应按照协议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3. 竞业限制期限届满后的效力:竞业限制期限届满后,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就业,不受竞业限制协议的约束。

四、保密协议同行就业限制的限制范围1. 限制对象:竞业限制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2. 限制行业:竞业限制范围应限于与原单位存在竞争关系的行业,不得随意扩大。

五、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同行就业限制的法律责任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同时,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总结:保密协议同行就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但同时也可能对劳动者的就业权益造成影响。

在签订保密协议时,劳动者应充分了解协议内容,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单位也应遵守法律规定,合理约定竞业限制期限和补偿标准,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竞业保密协议纠纷案例分析

竞业保密协议纠纷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竞业保密协议在企业和员工之间签订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然而,由于协议签订的不规范、不明确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争议,竞业保密协议纠纷案件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一起竞业保密协议纠纷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与员工张某签订了一份《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约定张某在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在同类行业内从事与科技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工作。

协议中还规定,科技公司应向张某支付每月5000元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张某在离职后,因未收到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遂将科技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科技公司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与科技公司签订的《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合法有效。

然而,科技公司未按照协议约定向张某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构成违约。

因此,法院判决科技公司向张某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四、案例分析1. 竞业保密协议的合法性本案中,张某与科技公司签订的《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具有合法性。

根据该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

2. 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必要性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是竞业保密协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案中,法院判决科技公司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是因为科技公司未按照协议约定履行支付义务,导致张某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3. 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是竞业保密协议中的关键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应当与劳动者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密级、性质、范围和期限相适应。

本案中,法院未对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进行审理,仅判决科技公司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4. 竞业限制协议的滥用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为了限制员工的流动,可能会滥用竞业限制协议。

本案中,科技公司虽与张某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但未履行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义务,导致协议无法正常执行。

保密协议竞业限制无效

保密协议竞业限制无效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其中竞业限制条款成为焦点。

然而,一些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过度使用竞业限制条款,甚至将竞业限制范围扩大至普通员工,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

本文将从法治视角分析保密协议竞业限制无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保密协议竞业限制无效的原因1. 竞业限制条款范围过宽竞业限制条款通常规定劳动者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在与原单位从事同类业务或产品的竞争企业工作。

然而,一些企业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将竞业限制范围扩大至普通员工,甚至包括拌黄瓜、水煮毛豆等普通菜肴制作。

这种过宽的竞业限制范围,明显违背了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未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然而,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未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导致劳动者在签订协议时面临困境,难以拒绝。

3. 竞业限制协议内容不合法竞业限制协议内容不合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未明确界定商业秘密的范围;(2)未明确界定竞业限制的范围、期限和补偿标准;(3)未明确约定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法律责任。

二、对策与建议1. 严格界定竞业限制范围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界定竞业限制范围,仅针对负有保密义务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特定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避免将竞业限制范围扩大至普通员工。

2. 依法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确保劳动者在签订协议时能够充分了解协议内容,避免因经济压力而被迫接受不公平的协议。

3. 明确竞业限制协议内容用人单位应明确界定商业秘密的范围、竞业限制的范围、期限、补偿标准以及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法律责任,确保竞业限制协议内容合法、合理。

4.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者在签订保密协议时,应充分了解协议内容,对不合理的竞业限制条款有权拒绝。

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之间有什么区别(一)

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之间有什么区别(一)

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之间有什么区别(一)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是商业世界中常见的两种重要法律工具,用于保护企业的商业利益和机密信息。

尽管它们都是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但它们在实施方式和运作机制上存在一些不同。

本文将探讨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之间的区别。

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是雇佣关系中的法律协议,为雇主提供追求合法权益和保护商业秘密的手段。

然而,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的焦点不同。

竞业限制协议(non-compete agreement)是一种雇佣合同,在员工离职或解雇后一定时间内限制其从事与原雇主业务相竞争的活动。

这种协议是为了防止员工离职后立即加入竞争企业并利用其在原公司获得的商业机密和客户资源对原企业造成损害。

竞业限制协议通常规定了禁止员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从事特定行业或与原公司类似的工作,并在特定地域范围内有效。

与之相反,保密协议(non-disclosure agreement)旨在保护商业机密和保密信息,无论员工在什么时间离职或解雇。

保密协议是指员工同意在雇佣关系期间和之后不泄露公司机密和商业敏感信息的法律约束。

它涉及的主要对象是员工接触到的专有信息、技术、商业计划等,并且要求员工在遵守协议的同时要保持机密性,以防止这些信息被透露给竞争对手或其他未授权的人。

此外,竞业限制协议和保密协议的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竞业限制协议主要限制员工在一定期限内和特定地域范围内从事某一行业或与原公司类似的工作。

保密协议则不依赖于员工从事何种工作,而是涉及员工接触到的保密信息的保护。

在实施方面,竞业限制协议的依从性可能受到法律的限制或监管。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竞业限制协议的合法性有不同的规定。

一些国家和地区要求竞业限制协议在范围、时间和地域上合理,并符合公正、合理的原则。

而保密协议相对来说更为普遍,没有受到法律限制,只要雇主和员工达成一致即可执行。

总结起来,竞业限制协议和保密协议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利益和机密信息而制定的法律协议。

企业滥用竞业限制协议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企业滥用竞业限制协议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企业滥用竞业限制协议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企业滥用竞业限制协议是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问题。

竞业限制协议原本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核心竞争力,防止员工在离职后披露机密或带走客户资源对企业造成损失。

然而,现实中一些企业却滥用这一制度,给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不利影响。

一、企业滥用竞业限制协议的现状问题1. 过度限制员工职业发展:一些企业制定过于严苛的竞业限制协议,限制了员工在离职后的就业选择和发展空间,甚至导致员工无法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影响了其职业生涯的正常发展。

2. 侵犯员工合法权益:部分企业在制定竞业限制协议时,未充分告知员工协议内容和限制范围,导致员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协议,从而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3. 阻碍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竞业限制协议限制了员工在离职后从事与前雇主相竞争的行业或岗位,可能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方面受到限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针对企业滥用竞业限制协议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竞业限制协议的监管,制定更为明确和严格的法律法规,对竞业协议的限制范围、时限、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2. 强化企业自律: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竞业限制协议,避免过度限制员工的职业发展。

同时,企业在签订协议前应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告知协议的具体内容和限制范围,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3. 建立投诉机制和举报渠道: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投诉机制和举报渠道,方便员工对滥用竞业限制协议的企业进行投诉和举报。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应依法予以处罚,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4. 鼓励行业自律:相关行业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引导企业合理制定竞业限制协议,避免滥用竞业限制协议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总之,解决企业滥用竞业限制协议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共同努力。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自律、建立投诉机制和举报渠道以及鼓励行业自律等措施,可以有效遏制企业滥用竞业限制协议的行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保密协议的竞业限制合理么

保密协议的竞业限制合理么

首先,保密协议的竞业限制在法律上是合理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这意味着,在合法签订的保密协议中,竞业限制条款是有法律依据的。

此外,保密协议的竞业限制旨在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防止离职员工将企业机密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保密协议的竞业限制是合理的。

其次,从道德层面来看,保密协议的竞业限制也是合理的。

商业秘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护商业秘密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保密协议的竞业限制要求离职员工在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与原企业相竞争的业务,这是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一种尊重和保护。

同时,这也体现了对劳动者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保密协议的竞业限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竞业限制期限过长:有些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利益,将竞业限制期限设定得过长,导致离职员工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无疑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

2. 竞业限制范围过广:部分企业将竞业限制范围设定得过于广泛,甚至涵盖与原企业业务无关的领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合理的竞业限制范围应与离职员工掌握的商业秘密密切相关。

3. 竞业限制补偿金过低:有些企业在签订保密协议时,未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员工合理的补偿金,导致员工在遵守竞业限制条款的同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合理设定竞业限制期限: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离职员工的掌握商业秘密程度,合理设定竞业限制期限,既要保护企业利益,又要兼顾员工权益。

2. 明确竞业限制范围:企业应将竞业限制范围限定在与原企业业务密切相关的领域,避免过度限制员工职业发展。

3. 保障竞业限制补偿金:企业应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员工合理的竞业限制补偿金,确保员工在遵守竞业限制条款的同时,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的案例解析

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的案例解析

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的案例解析
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是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其他协议时常用的方式,以保护其商业秘密和利益。

本文将以两个案例为例,分析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的实际应用效果。

案例一:某互联网公司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
某互联网公司在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明确规定:员工在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从事与公司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工作。

一名前员工离职后不久,加入了一家与公司业务相似的竞争公司,负责开发类似的产品和服务。

该互联网公司认为该前员工已经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并根据协议起诉该员工。

经法院审理后,该员工被判赔偿该公司经济损失,并停止从事类似业务的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竞业限制协议是有效的,并且员工在签订协议时应该认真考虑协议的后果。

案例二:某制药公司员工泄露商业机密
某制药公司委托一名员工为其研究开发新的药品。

该公司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明确规定员工不得泄露任何公司商业机密。

然而,该员工在研究开发期间,泄露了该公司的关键研发技术及进展信息给竞争对手。

该制药公司发现了该员工的行为,并起诉他侵犯商业机密。

经过法院审理,员工承认违反保密协议,并赔偿了公司的经济损失,同时还被处以罚款。

这可见,保密协议在保护企业商业机密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综上所述,竞业限制和保密协议对于企业保护商业利益以及员工保护个人利益都是有益的。

然而,企业与员工在签署协议之前,应该认真考虑协议的内容,双方应该清楚明确协议的约束和后果。

企业和员工均应自觉遵守。

2024年竞业禁止协议补偿纠纷解决办法

2024年竞业禁止协议补偿纠纷解决办法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竞业禁止协议补偿纠纷解决办法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定义与术语解释1.1 竞业禁止协议1.2 补偿纠纷1.3 解决方案第二条:协议主体2.1 甲方(用人单位)2.2 乙方(离职员工)第三条:竞业禁止协议的签订与生效3.1 签订时间3.2 签订条件3.3 协议生效时间第四条:竞业禁止协议的主要内容4.1 禁止行业4.2 禁止地域4.3 禁止行为第五条:补偿金的支付5.1 补偿金金额5.2 支付时间5.3 支付方式第六条:补偿纠纷的解决方式6.1 和解6.2 调解6.3 仲裁6.4 诉讼第七条:争议的解决地点与适用法律7.1 争议解决地点7.2 适用法律第八条:违约责任8.1 甲方违约8.2 乙方违约第九条:合同的变更与解除9.1 变更条件9.2 解除条件第十条:保密条款10.1 保密内容10.2 保密期限10.3 违约责任第十一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11.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11.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第十二条:第三方受益人12.1 第三方受益人范围12.2 第三方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第十三条:合同的生效、终止与失效13.1 合同生效条件13.2 合同终止条件13.3 合同失效后的处理第十四条:其他约定14.1 合同的解释权14.2 合同的修订权14.3 合同的附件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定义与术语解释1.1 竞业禁止协议本协议是指甲方与乙方签订的,乙方在离职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甲方从事的相同或者相似行业中,从事与甲方业务有竞争关系的活动的协议。

1.2 补偿纠纷补偿纠纷是指在乙方履行竞业禁止协议的过程中,因甲方未按照约定支付补偿金,或者乙方认为甲方未按照约定履行竞业禁止协议的其他义务,而产生的纠纷。

1.3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指本协议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就补偿纠纷的解决达成的具体协议。

第二条:协议主体2.1 甲方(用人单位)甲方是指与乙方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用人单位。

竞业禁止模糊地带:某某科技前高管离职引发的合同纠纷案

竞业禁止模糊地带:某某科技前高管离职引发的合同纠纷案

竞业禁止模糊地带:某某科技前高管离职引发的合同纠纷案1.案例详情在高科技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某科技”)作为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企业,在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2015年,张某某加入某某科技,担任研发部门高级经理,负责核心算法的研发工作。

入职时,张某某与公司签订了一份《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协议中约定,张某某在职期间及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从事与某某科技直接竞争的业务,或加入其竞争对手公司。

2020年,张某某因个人职业规划选择离职,并于同年年底加入了另一家科技公司——某某智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某智能”),该公司虽然涉足人工智能领域,但主要业务集中于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与某某科技的核心业务——企业级人工智能服务在表面上看似有所不同。

然而,某某科技认为,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背后同样依赖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本公司存在间接的竞争关系,遂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为由,对张某某提起诉讼,要求其立即停止在某某智能的工作,并赔偿违约金。

2.详细判例法院受理案件后,经过细致审理,发现《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中对于“直接竞争的业务”的定义较为宽泛,未具体说明哪些产品或服务属于竞争范畴,也未对竞争对手进行明确界定。

这导致双方对“竞争”有着不同的理解。

法院调查了两家公司的实际业务范围、核心技术以及市场定位,认定虽然两者在表面业务上有所区分,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层面存在一定的重叠,尤其是在未来业务拓展的潜在方向上可能形成竞争。

最终,法院在2022年初做出判决,认为张某某加入某某智能的行为虽未构成直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但由于协议本身表述不清,造成理解和执行上的困难,双方均需承担一定责任。

因此,判决张某某需支付小额象征性违约金,并要求某某科技在今后的竞业禁止协议中明确具体的限制范围和对象,以避免类似纠纷再次发生。

3.律师点评此案暴露了企业在制定竞业禁止协议时存在的常见问题,即协议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不同点解析2篇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不同点解析2篇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不同点解析本合同目录一览1.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定义及适用范围1.1 竞业限制协议的定义及适用范围1.1.1 竞业限制协议的定义1.1.2 竞业限制协议的适用范围1.2 保密协议的定义及适用范围1.2.1 保密协议的定义1.2.2 保密协议的适用范围2.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主体2.1 竞业限制协议的主体2.1.1 竞业限制协议的双方主体2.1.2 竞业限制协议的第三方主体2.2 保密协议的主体2.2.1 保密协议的双方主体2.2.2 保密协议的第三方主体3.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内容3.1 竞业限制协议的内容3.1.1 竞业限制协议的核心内容3.1.2 竞业限制协议的附加条款3.2 保密协议的内容3.2.1 保密协议的核心内容3.2.2 保密协议的附加条款4.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期限4.1 竞业限制协议的期限4.1.1 竞业限制协议的起始日期4.1.2 竞业限制协议的终止日期4.2 保密协议的期限4.2.1 保密协议的起始日期4.2.2 保密协议的终止日期5.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违约责任5.1 竞业限制协议的违约责任5.1.1 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违约责任5.1.2 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违约金5.2 保密协议的违约责任5.2.1 违反保密协议的违约责任5.2.2 违反保密协议的违约金6.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争议解决方式6.1 竞业限制协议的争议解决方式6.1.1 竞业限制协议的协商解决6.1.2 竞业限制协议的仲裁解决6.2 保密协议的争议解决方式6.2.1 保密协议的协商解决6.2.2 保密协议的仲裁解决7.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解除和终止7.1 竞业限制协议的解除和终止7.1.1 竞业限制协议的提前解除7.1.2 竞业限制协议的到期终止7.2 保密协议的解除和终止7.2.1 保密协议的提前解除7.2.2 保密协议的到期终止8.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继承和转让8.1 竞业限制协议的继承和转让8.1.1 竞业限制协议的继承8.1.2 竞业限制协议的转让8.2 保密协议的继承和转让8.2.1 保密协议的继承8.2.2 保密协议的转让9.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监督和执行9.1 竞业限制协议的监督和执行9.1.1 竞业限制协议的监督机构9.1.2 竞业限制协议的执行方式9.2 保密协议的监督和执行9.2.1 保密协议的监督机构9.2.2 保密协议的执行方式10.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合法性及效力10.1 竞业限制协议的合法性及效力10.1.1 竞业限制协议的合法性10.1.2 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10.2 保密协议的合法性及效力10.2.1 保密协议的合法性10.2.2 保密协议的效力11.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在国际法律适用方面的差异11.1 竞业限制协议在国际法律适用方面的差异11.1.1 竞业限制协议的国际法律适用原则11.1.2 竞业限制协议的国际法律适用例外11.2 保密协议在国际法律适用方面的差异11.2.1 保密协议的国际法律适用原则11.2.2 保密协议的国际法律适用例外12. 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第一部分:合同如下:1. 竞业限制协议的定义及适用范围1.1 竞业限制协议的定义本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为保护双方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规定当事人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与原用人单位经营相同或相似业务的单位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协议。

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是否影响职业发展

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是否影响职业发展

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是否影响职业发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然而,这一举措是否会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对于一些员工来说,他们可能会担心签订保密协议会限制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

保密协议通常会对员工在离职后的就业范围和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例如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竞争对手处工作,或者不得从事与原公司业务相关的活动。

这种限制可能会让员工觉得自己的职业选择受到了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签订保密协议并不一定会对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保密协议可以保护员工所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机密。

这对于公司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当员工能够遵守保密协议,展现出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忠诚度时,这会在行业内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其他公司在招聘时,往往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良好信誉和职业素养的员工。

其次,签订保密协议也能促使员工更加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创新。

因为在保密的环境下,员工需要依靠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外部的信息和资源。

这有助于培养员工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再者,保密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当公司的商业机密得到有效保护,公司的业务能够稳定发展,员工也能因此受益,减少因公司机密泄露而导致的业务波动和裁员风险。

当然,如果保密协议的条款过于苛刻或者不合理,确实可能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造成阻碍。

比如,有些协议规定的竞业限制期限过长,或者限制范围过广,使得员工在离职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种情况下,员工可能会陷入职业困境,甚至不得不放弃自己擅长的领域。

为了避免保密协议对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员工在签订协议之前,应当仔细阅读协议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对某些条款存在疑问或者认为不合理,应及时与公司进行沟通和协商。

同时,公司也应该在制定保密协议时,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和职业发展需求,制定合理、公平的条款。

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的条款及重要性

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的条款及重要性

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的条款及重要性一、竞业限制条款及其重要性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竞业限制条款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用人单位的重要性竞业限制条款有助于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防止劳动者在离职后将商业秘密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导致用人单位的竞争优势丧失。

竞业限制条款还可以防止劳动者离职后立即加入竞争对手,从而避免用人单位的客户资源、市场份额等受到损害。

2.对劳动者的重要性竞业限制条款对劳动者来说,可以保障其在离职后有一段时间的生活保障,避免因立即失去工作而陷入经济困境。

同时,竞业限制条款也可以促使劳动者在离职前更加谨慎地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避免因盲目离职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保密协议条款及其重要性保密协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承担保密义务。

保密协议条款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用人单位的重要性保密协议条款有助于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防止劳动者在离职后将商业秘密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导致用人单位的竞争优势丧失。

保密协议条款还可以防止劳动者在离职后利用商业秘密从事与用人单位相同或相似的经营活动,从而避免用人单位的客户资源、市场份额等受到损害。

2.对劳动者的重要性保密协议条款对劳动者来说,可以保障其在离职后不会因泄露商业秘密而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保密协议条款也可以促使劳动者在离职前更加谨慎地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避免因盲目离职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的关系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虽然都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但二者在性质、范围、期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竞业限制主要限制劳动者在一定期限内的就业选择,而保密协议则要求劳动者对商业秘密承担永久的保密义务。

保密协议竞业限制补偿低

保密协议竞业限制补偿低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秘密的保护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条款成为企业维护自身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因种种原因,在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补偿较低,引发了诸多争议。

本文将围绕保密协议竞业限制补偿低的问题,从法律依据、实际困境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月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实际困境1. 企业为降低成本,故意压低竞业限制补偿部分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故意在保密协议中约定较低的竞业限制补偿。

这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导致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

2. 劳动者对竞业限制补偿认识不足部分劳动者对竞业限制补偿的认识不足,在签订保密协议时未能充分了解自身权益,导致在补偿过低的情况下无法维护自身利益。

3. 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利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逃避支付竞业限制补偿的义务。

三、应对策略1. 企业应合理制定竞业限制补偿标准企业在制定保密协议时,应充分考虑劳动者权益和商业秘密保护的需要,合理确定竞业限制补偿标准。

同时,企业可参考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因素,确保补偿合理。

2.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企业应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教育,提高劳动者对竞业限制补偿的认识,使其在签订保密协议时能够充分了解自身权益。

就业保密协议陷阱

就业保密协议陷阱

随着就业市场的日益竞争激烈,企业和个人都越来越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

保密协议作为一种法律文件,旨在确保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被泄露,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保密协议存在诸多陷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提高警惕,防范潜在风险。

一、保密协议陷阱1. 未对商业秘密和保密人员进行界定部分保密协议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对“商业秘密”和“保密人员”进行明确界定。

一旦发生纠纷,用人单位需要举证证明劳动者属于保密人员、侵犯商业秘密,这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压力。

2. 以保密协议替代竞业限制条款有些用人单位将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条款混淆,仅约定保密协议,而没有明确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这可能导致劳动者在离职后仍需承担竞业限制义务,而用人单位未支付相应经济补偿。

3. 竞业限制条款中未支付经济补偿部分保密协议中的竞业限制条款,约定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或约定工资待遇中已包含竞业限制补偿金。

这可能导致劳动者在离职后因竞业限制而失去收入来源。

4. 保密协议过于笼统部分保密协议对商业秘密的定义过于笼统,难以界定哪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

这可能导致企业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证明员工的侵权行为。

5. 保密协议违约金过高部分保密协议中的违约金过高,对劳动者造成较大压力。

在签订协议前,劳动者应仔细阅读协议内容,了解违约金的具体数额。

二、防范保密协议陷阱1. 明确界定商业秘密和保密人员在签订保密协议时,双方应明确界定商业秘密和保密人员范围,避免纠纷发生。

2. 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如确有竞业限制的需要,双方应在保密协议中明确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支付相应经济补偿。

3. 仔细阅读协议内容在签订保密协议前,劳动者应仔细阅读协议内容,了解协议中的各项条款,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4. 了解法律法规劳动者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依法维权。

5. 评估协议风险在签订保密协议前,劳动者应评估协议风险,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总之,就业保密协议陷阱众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提高警惕,防范潜在风险。

离职保密协议书的陷阱

离职保密协议书的陷阱

一、保密范围过宽一些公司在签订离职保密协议时,会将保密范围规定得过于宽泛,甚至包括员工在职期间接触到的所有公司信息。

这种情况下,员工在离职后可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和生活,因为很多与工作无关的信息也被限制。

因此,员工在签订协议时,要确保保密范围与自身工作职责紧密相关,避免不必要的限制。

二、保密期限过长保密期限是离职保密协议中的重要条款。

一些公司为了长期保护商业秘密,会将保密期限设定得过长,如十年甚至更长。

这种情况下,员工在离职后可能需要长期承担保密义务,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因此,员工在签订协议时,要争取将保密期限设定在合理范围内,如两年。

三、竞业限制条款不合理竞业限制是离职保密协议中常见的条款之一。

一些公司为了限制员工离职后从事与原公司业务相关的竞争性工作,会设定过长的竞业限制期限,或者要求支付高额的经济补偿。

这种情况下,员工在离职后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因此,员工在签订协议时,要确保竞业限制期限合理,且经济补偿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四、违约责任不明确离职保密协议中,违约责任条款是保障公司利益的重要依据。

一些公司在设定违约责任时,可能会出现条款模糊、不合理的情况。

例如,违约金数额过高、追究违约责任的方式不明确等。

员工在签订协议时,要仔细阅读违约责任条款,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五、争议解决方式不公离职保密协议中,争议解决方式条款关系到双方在发生争议时的维权途径。

一些公司可能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争议解决方式,如要求员工在特定地点仲裁或诉讼。

这种情况下,员工在维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便。

因此,员工在签订协议时,要争取选择公平、合理的争议解决方式。

六、协议内容不完整离职保密协议中,部分公司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条款,如保密信息的界定、保密信息的保管等。

这种情况下,员工在离职后可能会因为协议内容不完整而面临纠纷。

因此,员工在签订协议时,要确保协议内容完整、明确。

总之,离职保密协议书中的陷阱较多,员工在签订协议时,要充分了解协议内容,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师说法
广东华誉律师事务所郑贤春律师分析认为: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发展,人才战略逐步受到重视,可以说未来是知识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最终都会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所以很多企业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离职上下足了功夫。
如何界定本案中的商业秘密呢?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3款明文规定,商业秘密具有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利益、具有实用性;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的特征。依据《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2条中概括性的列举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等信息。
案情回放
2011年3月,某贸易公司向已离职的设计部员工甲发出了律师函,说其违反了与公司签订的《员工保守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协议》,在同行业的另一家贸易公司任职设计师,要求其遵守协议,否则按约定要求赔偿已支付的补偿金的5倍。该员工接到律师函后向所在的公司辞职,并将原贸易公司告上仲裁委,要求其支付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的补偿金。结合该案浅谈法律对这方面的规定及协议的效力和双方违约责任的问题。
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提供竞业限制合同时往往没有明确约定要支付补偿,或者说没有支付补偿。那么这种协议是否无效呢?实践中说法不同,有的认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劳动者利益出发,应当无效;也有人说属于显失公平,在一年内可以撤销。
本案中,甲并不能因为某贸易公司没有直接支付补偿费而不受竞业限制条款的约束,当然企业若不支付经济补偿,违反了法定和约定的义务,劳动者可以以仲裁的方式请求支付,若不通过相应的程序请求救济可视为劳动者放弃权利。这样有利于平衡双方的利益,可以承担各自的违约责任,不能简单的定位为协议无效。来源番禺日报)
另外一个概念是竞业限制,对此在《劳动合同法》第23、24条中规定了竞业限制的对象和范围、期限与经济补偿、违约责任,因此企业可以在劳动合同、员工守则及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的义务。
员工违反约定去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的,要承担违约责任,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在实践中,很少有企业在保密合同和条款中约定保密费用,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要求向承担保密义务的员工支付保密费,但依据权利义务的对等性,企业向员工履行了支付保密费的义务,就有权利要求其履行保守秘密的义务,否则,这种约定就会显失公平,在发生争议后,员工以企业应当支付保密费用作为抗辩的理由,企业利益的维护就会打折扣。相对来说,对于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员工来说,企业向其支付经济补偿是法定的义务,支付的形式和标准可以约定,一般是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在约定的竞业限制期限按月支付,当然企业可以一次性给付。那在职期间和员工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一部分中包含了竞业限制的补偿,是否可行?一般来说劳动合同中也要遵循合同的意思自治原则,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可以的,其补偿在工资条中能有专项对应,劳动者对此也是十分知情的。这种约定是符合法律规定,应得到法律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