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技术引进
我国技术引进的问题及发展研究
我 国的技术 引进 缺少总 体规划 ,很多 企业 由
于缺 乏引 进方 面的经 验 ,没 有足够 的能力 进行 引
进 的可行性 研究 : 国家对各 部 门、 单位之 间 的统 各 调能力 不强 ,出现多 头对外 。盲 目引进 的不 良状 况 。上 世纪 8 0年 代 中后 期 , 国彩 电 、 冰箱 生 我 电 产线 大量 重复 引进就 是个例 子 。对 经济增 长数 量 的盲 目追求 ,使 技术 引进在某 种程度 上退 化为 购 买生 产能 力 , 购买 机器 设备 的低级 引进方 式 , 而 继
的影响 . 愿意 大量 的高 技术 进人 中 国市场 , 得 不 使 我 国在 高技 术 引进 中受 到 了较 大 的限制 。
二
.
我 国 技 术 引 进 的 对 策 分 析
小 钱搞 改革 . 没钱 搞消化 ” 。
( 融 资环境 不佳 , 四) 缺乏 资金 且 不能合理 利用
( ) 化 国 家的宏观 调控 作 用 一 强
1 立一 个 具有 权威 性 的全 国统一 的技术 引 . 建
引 进技 术需 要 巨额资 金 。而我 国的引进 经 费 远远 不 足 , 至一些有 名 的大企业 也很 难筹 措 。国 甚
进 组织 机构 。 技术 引进 管理 上 , 强化 宏 观调控 在 要 的力度 . 强协 调统 一 , 强对 技术 引进 的宏 观导 加 加
软 ” 问题 。“ 是指 以技术专 利 , 的 软” 工艺 流程 为载
环 ,造 成 了资 源人 力 的浪费 ,妨碍 技术水 平 的提
高, 造成长期 对 国外 的依 赖 。
( 消化 、 三1 吸收 不力 , 术创新 障碍 重重 技 我 国技术 引进 之后存在 的 问题 是 消化 吸收速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技术引进
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技术引进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对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迫切,新能源技术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许多国家都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新能源技术。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技术引进情况,并重点关注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引进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一、国内外新能源技术引进的背景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传统能源的有限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新能源技术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
新能源技术的引进主要目的是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和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新能源技术引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技术合作引进和技术自主研发。
二、国内新能源技术引进的情况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迫切需要开展新能源技术引进工作以满足其能源需求。
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引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技术合作引进和技术自主研发。
首先,中国积极寻求国际间的技术合作,通过引进国外的新能源技术来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
例如,中国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开展了多个重要的合作项目,引进了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并建立了一批先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厂,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其次,中国也注重技术的自主研发,鼓励国内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力度。
这些努力为国内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逐步推动了中国新能源领域的进步。
三、国外新能源技术引进的情况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许多发达国家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这些国家拥有较为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并通过国际合作将其引进到其他国家。
例如,欧洲国家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并通过技术交流与引进将这些技术传递给其他国家。
同时,美国在能源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的新能源技术引进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实现,为世界其他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四、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引进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中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耗大国和新能源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在新能源技术引进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国技术引进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技术引进的问题与对策技术引进的问题和对策有人总结出日本引进技术的一个公式,即“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
与之相比,我国的很多技术引进,似乎也有一个公式,叫做“一号机进口,二号机进口,三号机还是进口”。
一、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工业发展史,在某些程度上是一部国外技术引进史。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和供给创造需求的动力不足等重大困境,都是缘自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处于技术的“瓶颈”制约阶段。
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缺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其主要表现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技术引进中,重“引进”轻“消化”,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资”轻“技术”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60%的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说明国内技术源严重不足,技术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外制造业发展。
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不够,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脱节,即所谓的重“引进”轻“消化”。
在国外的技术引进中,通常是引进1美元的技术,要花2~5个美元的投资来搞消化吸收。
据日本工业技术院的调查,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机械行业研究费的16.9%用于引进,68.1%用于对引进技术的革新;电工行业研究费的24.4%用于引进,48.1%用于对引进技术的改进。
而在我国的情况则是,“大钱搞引进,小钱搞改革,没钱搞消化”。
根据199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上的资料,1997年我国技术引进经费为236.5亿元人民币,而消化吸收经费只有13.6亿元人民币,消化吸收经费仅相当于引进经费的5.8%。
有人总结出日本引进技术的一个公式,即“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
与之相比,我国的很多技术引进,似乎也有一个公式,叫做“一号机进口,二号机进口,三号机还是进口”。
比如,汽车制造设备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引进,集成电路生产线从60年代就开始引进,到了70~90年代我们还在引进汽车制造设备,引进集成电路生产线。
引进新的技术
引进新的技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引进新的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本文将就引进新的技术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展开探讨。
一、引进新的技术的重要性如今,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其对生产、社会服务和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引进新的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同时,新的技术也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国家层面上,引进新的技术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
因此,引进新的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引进新的技术面临的挑战尽管引进新的技术有很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新的技术可能需要巨大的投资,包括研发费用、设备购置费用以及培训费用等。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负担。
其次,引进新的技术可能会带来工作流程的变革和员工的再培训。
这需要企业付出额外的努力来适应变化和培训员工。
此外,引进新的技术还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问题。
这需要企业在引进过程中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风险管理。
三、应对引进新的技术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引进新的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企业和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制定明确的技术引进和推广政策,鼓励企业引进新的技术,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支持。
其次,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研发和引进新的技术,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机制。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法律保障。
此外,培养具备新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为企业引进新的技术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最后,加强对技术引进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积极防范可能的技术转移和侵权风险。
结语引进新的技术是企业和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只要科学地制定政策、加强合作、保护知识产权,并培养新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就能够取得引进新的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作为企业和国家,应当积极引进新的技术,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引进之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分析
技术引进之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分析一、论文报告标题:1. 技术引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2. 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分析3. 技术引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4. 技术引进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5. 技术引进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二、分析1. 技术引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技术引进是指通过不同方式获取海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本国工业中的行为,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政策环境、融资方式、产业需求、技术壁垒和人才储备。
首先,政策环境应该扮演着促进技术引进的角色,政府对于技术引进的政策导向对经济的影响很大。
其次,融资方式是影响技术引入程度的重要因素,先进的技术较为昂贵,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所需资金是很关键的。
第三,产业需求对于技术引进的强度会有区别,像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技术引进来提高效率等。
第四,技术壁垒也是影响技术引进的因素之一,国际上一些最先进的技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获得的。
第五、人才储备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每个国家积累人才的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
2. 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分析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一些新的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涌现出来,他们是新兴的朝阳行业,突破了传统的历史模式。
第二,对于传统的老工业,技术引进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比如钢铁行业,数字化技术的引进,可以优化财务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安全性等。
第三,技术引进不仅仅是生产工具的引进,也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引进,比如精益生产模式、欧洲管理模式等。
3. 技术引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新技术的引进和融合,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使得企业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技术引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引进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机会和发展路径,加快企业创新步伐。
其次,技术引进可以为企业提供前沿的技术体系,弥补技术短板,加强企业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第三,技术引进可以带动企业内部的技能提升,从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技术引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技术引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引进已成为许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提高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一、技术引进的意义技术引进是指通过吸收外部先进技术,运用到自身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过程。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获取先进的技术经验与知识,缩短技术研发周期,降低创新风险。
技术引进能够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 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技术引进可以使企业迅速获取新技术,学习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从而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2.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通过技术引进,企业可以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满足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
3. 增强市场竞争力:技术引进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引进的过程技术引进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技术需求分析:企业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技术需求,明确技术引进的目标和方向。
2. 搜集信息与评估: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渠道搜集相关技术信息,并进行技术评估和选择。
3. 技术引进合作谈判:根据技术引进需求,企业可选择与技术提供方展开合作谈判,明确技术引进的合作方式与模式。
4. 技术适应与融合:企业在引进技术后,需要将技术与自身产业链、企业文化相适应,进行整合与融合。
5. 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引进并非简单的复制与模仿,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将引进的技术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技术引进的关键问题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注意解决:1. 技术适应性问题:企业在技术引进后,需要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对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流程管理等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技术的发挥。
2. 自主创新能力问题:技术引进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停止自主创新,相反,技术引进应该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和动力。
近代中国对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引进与崛起
近代中国对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引进与崛起近代中国对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引进与崛起引言近代以来,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在面对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崛起时,积极引进与融合,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对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引进开始,分析其发展过程及原因,并探讨中国自主创新的崛起。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引进阶段、发展阶段和崛起阶段。
第一部分:引进阶段近代中国对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引进起始于19世纪末。
当时,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剧变,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陷入了危机。
面对列强的压力,中国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并开始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与技术。
这一时期的引进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两个方面。
自然科学的引进主要由传教士和外国专家来完成。
早期的传教士,如麦卡锡和罗伯逊,将西方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科学概念引入中国,并在中国传教学校开设科学课程。
此外,外国专家还通过天文观测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活动,向中国传授科学知识。
这些传教士和专家的工作为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科学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除了自然科学,中国还积极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
1895年的甲午战争使中国首次认识到自身的军事薄弱。
为了提升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军事技术。
此后,中国相继引进了火器、战舰、导弹等先进武器,并在军事装备制造、军事组织和军事战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引进阶段,中国对西方科学与技术的接受并非一帆风顺。
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的冲突使得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持有怀疑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传播和普及。
此外,国内形势的动荡和学术界的封闭也造成了科学引进的困难。
第二部分:发展阶段经过引进阶段,中国开始进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中国积极学习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为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中国人开始组建科学研究机构,并引入外国专家来指导和培养本土科学家。
西方科学的先进理论和实验方法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使中国的科研水平有了大大的提升。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创新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创新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承载着中国人民追求科技发展的梦想和实现现代化的努力。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不仅从西方引进了大量科技知识,而且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努力追赶并超越世界科技前沿。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和革命,正式开启了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留学生赴日本、欧洲等地留学,不仅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还接触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
他们将所学知识带回国,成为了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先驱。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主要依靠了留学生的努力。
他们学习了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并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医学等技术。
这一大量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科学技术的空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然而,仅仅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
中国科学家们承接了前人的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研究工作。
例如,在数学领域,华罗庚等学者进行了一系列数学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物理学领域,钱学森等科学家领导团队研制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果,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医学领域,中医药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为了促进科技创新,中国政府也大力支持科研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建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基地等科研机构,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这些支持和投资不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也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迎来了更加蓬勃的发展。
中国科技企业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华为成为了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的高铁技术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力。
中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引进外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
中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关于我国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
科技 论 坛 l{ 1
关于我 国 的技术引进 和技术创新
郭 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呼伦 贝尔学院 ,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10 ) 20 8
摘 要: 技术引进 与技术创新都是 获得先进技术的手段 , 创新与引进 , 既可以相互代替 , 也可以互相补充 。国际经验 和我 国 自 身经验都 表明, 忽 视技 术引进 , 搞闭门造 车式 的独创 , 时间和成本上都是不合算的 ; 在 而忽视技 术创新 , 过度依赖 引进 , 使科技发展 陷入 引进一 又会 落后~ 引进的怪 再 圈。如何采取正确的技术发展战略, 处理好技术引进 和 自主创新 的关 系, 对实现跨越 式发展 和小康 目标 意义重大。 关键词 : 熊彼 特; 技术创新论 ; 术引进 ; 技 技术创新 国家则达到 10 至 2 0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化、 7% 0 %; 吸收和仓 新, 引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主研发 最新的排名显示 ,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 4 个 的起 点。 9 主要国家中位居第 2 位 , 8 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为 3 2加强战略性高技术研究 了保持经济增长后劲 , 提高引 进技术的适用性 , 切 战略高技术不是— 般意义上的高技术, 它建 具有前 眭和 昏 实提高“ 中国创造” 产品的出口, 深入分析我国技 立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 , 术 引进工作的效果差强人意的原 因是十分必要 关键性以及知识密集、 人才密集 、 资金密集 、 技术 的。 密集等特点, 是一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 集中 体现,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 合包括 :引入新产品;引进新工艺 ;开辟新市 a b L a 2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 . 2 我国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 , 主要存在着两个 安全、 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是企业获得真 场;控制 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 d e 织。 创新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 熊彼特的 方 面的 问题 : 正 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领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材料技术、 先进制造 创新经济学研究可以概论为三个理论要点 : 2.部分引进技术缺乏科学论证 , .1 2 不能体现 目前, 与自 动化技术、 资源环境技术 、 航天技术 、 能源技 创新与经济发展。经济 由于创新而得以发 适用性和先进性 引进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如何 , 直接关系 术等已成为战略高技术。 而战略高技术的突破, 能 展,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 创新的出现, 造成了对生产资料和银行的扩大需求,引起经济 到企业的引进效益。 所谓适用技术, 是指适合于本 够引领产业与技术发生跨越式发展和重大变革 。 高涨; 当创新扩展到较多企业后, 的机会就会 国、 区、 赢利 本地 本企业特定的 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条 战略高技术依赖于 自主创新 ,反映了—个国家 自 能产生最佳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技术。 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个国家如果不掌握世界 减少, 对生产资料和银行的需求也减少 , 导致经济 件, 就有可能丧失话语权、 主动权 萎缩;经济的衰退又会促进企业家进行新的创新 因此 , 对引进技术的选择是技术引进 中—个关键 领先的战略高技术 , 以寻找盈利机会 , 从而导致下一轮经济的高涨、 收 环节。 对引进技术的选择条件, 可以归结为四大方 和自主权, 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处于劣势。 而一国 缩, 形成了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振兴期、 繁荣期 、 面: —是要与 自己的实力( 包括技术实力和经济实 的企业如果不能在战略高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 衰退期和萧条期。 力) 相配合的适用性要求 , 这是第—位的。二是要 则企业就将没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领导地 创新与企业家。企业家之所 以进行创新活 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发展前景。引进技术的最终 目 位而言。 因此 ,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 动, 在于获取潜在的经济利润或者争取带来赢利 的, 是要带动 自 身技术发展能力的提高 。 要想跻身 新形势 ,中国企业在战略高技术领域的 自 主创新 的机会, 只有创新者才是企业家。 企业家必须具备 于世界经济强国 行列 , 就必须要有自我创新的能 应面向全球技术前沿 , 着力加强关键技术与重大 并及时实现工程化 、 社会化和规模 的条件是 : 有战略眼光 , 能看到潜在利润的机会 ; 力。因此要处理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身技术 系统集成创新, 嘶 有胆识 , 敢于冒创新的风险 ; 有组织能力 , 能动员 仓 二者的辩证关系;三是要考虑企业现有的资 产业化。 社会资金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金状况。四 是在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时必须坚持 3 3实施市场驱动战略 创新与毁灭。因为经济领域的广泛性 , 创新 洋为中用 , 把引进与独创相结合, 即通过对引进技 技术创新的 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 进行技术开发, 形成新技术。引 合, 谁能准确地把握这一结合 , 并成功地将 自 主创 不是单—存在的, 同 不 领域、 多种多样的创新因其 术的综合与延伸, 时间的长短和效果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周期的不稳 进技术能否持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 还取决于引 新的成果引入市场 , 谁就会在创新中取得成功 , 实 定性, 呈现出长周期和短周期的差别。 经济的发展 进技术能否得到消化 、 吸收和二次仓 听 蜴 。 现创新基础上的持续发展。毕竟企业的发展终究 是以周期性的波动形式表现出来的。创新使潜在 2 .引进、 2 2 吸收基础上的自 嘶 不力 主仓 要靠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需求来实现 ,因此在自 应当以市场为导向。 这要求我国企 的利润便成现实的利润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 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是企业 主创新过程中, 标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应该清 业深入分析和把握市场 ,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究 发展 ,同时也使一批无法创新的企业在此过程 中 技术进步管理 目 被淘汰。创新对于资本 主义 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来 醒地看到, 技术引进是自主研发的基础和补充 , 开发方向, 自 并且把市场、 科研、 、 生产 营销各个环节 说是一种“ 创造性的毁灭” 一部分企业的 。 创新, 意 主研发是技术引进的升华和飞跃 ,只有尽快地消 紧密联系起来,按照系统工程方法组织技术仓 新 味着另一部分企业的毁灭, 从而实现生产要素 ( 人 化吸收弓 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 自 的知识产权 , 工作 , I 有 遵循市场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开展 依靠技术创新 , 形成核心技术, 才能提升我国企业 创新工作,形成有利于 自 主创新的组织制度和组 员、 设备、 资金等) 的重新组合。 2 我国 技术引 进的现状和问题 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织体系。 如华为的研发战略是市场驱动型, 虽然华 3 加强自主创新是解决我国技术引进问题的 为公司仍然要瞄准世界顶尖技术,依然要建立一 21 .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经济一直稳步发展 , 特 主要策略 流的研发团队, 坚 但 持不研发“ 卖不掉的世界顶尖 3 实施 自 . 1 主创新但不排除先进技术引进 水平 ” , 坚持“ 培养工程商人 而不是培养科学家” 。 别是 2 世纪 9 年代 以 , 0 O 来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取 得了令世人瞩 目 的成绩,这一切都与我国积极利 对中国企业而言,倡导 自 主创新绝不能抛弃 适应市场, 而不是单纯的就技术而论技术; 鼓励创 用外资 , 引进国 外的先进技术分不开。 我国目 前技 过去 中国企业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技术引进方式 , 新, 而不搞盲 目 ; 新 这种面向 市场的自主创新机制 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 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 4 %左右。但 而应当采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基础上的 自 5 主创 已经成为华为依靠 自 是我周的技术引进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技术对 新相结合的方式。毕竟, 与发达国家相 比, 我们在 功路径 。 事实上, 作为—个盈利主体 , 企业的研发 外依存度过高。 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 5 %, 0 而 许多领域的技术是落后的, 必须正视这一现实。 正 只有满足了市场需求 , 才能实现 良陛循环, 否则 自 美国、 日本仅为 5 %左右; 关键技术 自给率低。 我国 是基于此,必须反对『 f造车关起门来进行 自主 主创新将难以为继。对中国x k 制J / 而言 , ml ' - 坚持以市场 对大多数勺 来说 , 携℃ 关起门来创新到头来只 为导 向的 自主创新 能够使企业不断获得 量的积 占旧定资
对当前中国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看法
对当前中国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看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依赖技术的趋势,许多国家都把引进技术作为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也从多方面考虑,在研制新技术的同时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是改变落后面貌、加速“四化”建设和提高人民宅活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创造的。
世界各国人民,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队我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无论是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还是跳跃式地发展新兴产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并且还缩短了我国科技水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从引进到投产只需2-3年时间,大大节省探索的时间,由于引进的技术是先进的,可以提高科技发展水平的起跑点。
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行业的技术进步,节省开发时间,在短期内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及加工水平,加快企业发展,改变企业技术落后面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了出口商品的结构,依靠技术引进,促进产业升级,科技水平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能尽快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效率的扩大出口,并能促进现成高技术产品和技术出口能力,使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目标能在高水平上实现。
但是我国技术引进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1.重复引进现象严重。
我国的技术引进缺少总体规划,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引进方面的经验,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引进的可行性研究,致使经常同种技术的多次引进,这主要发生在市场需求量急剧扩大或产品利润高的行业,如钢铁、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虽然每次引进都有技术层次和水平上的提高,但没有进一步更新,形成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浅析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中关键的要素是[科技],而科技的进步和提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依靠[自主创新],另外一个渠道是通过引进外资,对其溢出的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和在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引用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功不可没。
随着经济全球坏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迫近,参与经济全球坏、迎接只是经济的挑战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选择。
因此本文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以我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成败得失为参照,以切实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增长为目标。
本文以南平造纸厂的技术引进和亚都的创新-成长之路分析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南平造纸厂通过引进技术,逐渐在国际造纸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影响策略引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个社会的面貌。
我国面临着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该如何合理调配的双重压力。
本文选择中国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论题,就是希望以自身所学相关的知识及现有的文献资料为蓝本进行分析,研究中国现阶段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之间如何权衡,技术引进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有什么样的影响作用,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并对上述作出的分析论述得出结果,提出自己的改善问题的建议。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都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先进技术,现实技术追赶的现实选择,在新经济时代我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中遇到问题所需要的措施或对策都将在文章里中加以研究和说明。
这内容的研究将会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中国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进。
一、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一)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意义、现状1.技术引进的意义及现状技术引进有利于为企业赢得时间,较快地填补我技术空白,实现对国民经济和提高本国科学水平所需要的技术和技术装备以及对主要部门的技术改造,从而缩短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国际间经济竞争实际上主要表现为技术上的竞争。
而技术引进已成为快速缩短国际间差距的主要方法。
本文在学者前辈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技术引进现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阐述了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技术的后进国家想要通过自身的研发实力实现技术的飞跃是十分困难的,需要利用技术引进,吸收先进国家的技术成果来发展自身国内的经济。
而经济危机的出现,让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极大的难处,走出困难的重要步骤就是把技术作为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增加对技术的引进,让国际技术的引进迅速的运用。
关键词:技术引进现状问题发展策略目录.摘要 (1)引言 (1)1、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 (1)2、我国技术引进存在问题分析 (1)2.1重硬件,轻软件 (1)2.2引进的技术不适用 (1)2.3消化、吸收能力不足 (1)3、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对策 (2)3.1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要有选择性 (2)3.1.1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是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的根本原因 (2)3.1.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是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选择的现实依据 (3)3.1.3技术进入市场的配套条件是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选择的约束条件 (3)3.1.4引进技术也要有技术互补姓 (3)3.2利用后发优势,缩小技术差距 (3)3.3术引进方式要转变 (4)结语 (4)参考文献 (5)引言技术引进问题现已涉及到了很多的领域,在社会发展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很多难题,包括盲目的引进新技术,重复使用技术达不到更新,引进结构不合理,引进技术单一,缺乏自主研发精神,自我创新不足等问题已经燃眉在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并且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技术引进的策略进行解析。
1、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技术贸易额不断上升,有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也逐渐增多。
中国历史上的科技进步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中国历史上的科技进步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中国历史上的科技进步: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着众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
然而,在近代以前的时期,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直到近代,西方国家的科学与技术开始引进到中国,才使得中国的科技进步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科技进步,特别关注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古代中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主要以农业、医学、制造业为主导。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人创造了许多重要的农业技术,如耕种、灌溉、种植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医学方面,古代中国的医药学发展也十分出色,许多中草药的研究和应用为后世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也有许多重要发明,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这些技术不仅在中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还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近代科学与技术水平相比,仍然十分有限。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封闭性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所致。
直到近代,中国才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与技术,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引进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科学与技术发展迅速,中国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纷纷前往西方学习并将这些技术引进到中国。
这一时期的科技进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洋务运动与近代化建设。
洋务运动,即1861年至1895年间的一场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科学与技术引进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技术的启发,开始推动科学与技术的改革。
洋务运动涵盖了军事、教育、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使得中国有机会学习和应用西方的科学与技术。
在这一时期,中国引进了许多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近代化进程的深入,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更加积极。
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合作与国际交流,吸收并应用西方的科学与技术成果。
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当前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oo8(4)总第95l往薜技术协作信息论支逸营当前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l言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特点,如果遵循按照自己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的话,那么它们的企业所进入的产业应主嚣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企业所采用的生产技术绝大多数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自主研发.由于这些企业并不处于其所在行业的世界技术前沿,因而企业的产品换代升级也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的方式,或者靠模仿发达国家技术的方式.甚至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知识(1earningbydoing)来分享国际技术溢出所带来的好处.从这种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通过从发达国家l进技术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单靠自主研发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来说,无疑是一种成本更为低廉的技术进步方式.发展中国家要以最快的速度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就需要按照本国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从发达国家引进适宜的技术.只要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并实现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升级,不但不会陷入永远生产低技术产品的陷阱,反而可以使得欠发达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有着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最终可以实现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向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收敛.二,有关技术;l进政策的分岐殛出现的问题根据l进技术的价格占整个引进合同金额的比例,我国的技术引进可分为两大类:(1)以购买专利或者技术等为主的直接技术引进方式:(2)以进口高技术的商品和设备等为主的问接技术引进方式;对技术引进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费用的金额占整个合同金额的比例,一般认为当技术费用达到或超过合同总金额的50%时,即被视为直接技术引进.不足合同总金额的50%则被视为间接技术引进.目前我国主要的技术引进方式为间接技术引进.而在实际的贸易中,即使是购买专利技术或技术等直接的技术引进方式,也往往伴随有核心或关键部件进口可以说,当前的技术引进并不是简单的服务或技术,商标的进口,而常常是以实物贸易这一方式存在.在贸易合同中.引进的技术按具体类型可分为三大类:技术资料,技术服务和培训.目前我国有关政策中严格进行监管的特许权使用费往往包括在技术资料这一类别中.目前制定我国技术引进政策涉及到的主要部门有国家外汇管理局,税务局,商务部和海关.但上述部rJ针对技术引进而订立的政策则具有出入.具体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来看.国家外汇管理局,税务局,商务部认为技术引进是以技术为主.设备只是技术引进的附属部分或者技术引进是独立于设备引进的.因此对于技术引进的管理是独立于设备进口管理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政策:对于技术费用.包括技术资料,服务和培训,出口方均需按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2.备案登记:根据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规定.部分设备进口按规定需根据国际招标确认书办理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并据此办理进口手续.对于技术进口,商务部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则要求办理《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合同注册生效证书》及《技术引进合同数据表》.二者属于不同类别的备案管理.邓高3款项支付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税务总髓犄技术费的支付划入非贸易项下进行管理,企业对外付款时需向银行提供的资料为:税务证明(完税或免税),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合同注册生效证书,非贸易(含资本1 对外付款申报单(对公单位)这一规定明确地把拄求引进中的外汇支付及核销与设备进口所属的贸易项下进口的外汇支付及核销的管理规定独立开来.而我国海关对于技术引进则主要关注技术资料费中的特许权使用费部分,将之作为进口设备的不可分割的部分纳人进口设备进行管理.要求进口方将特许权使用费作为设备的~部分,以进口商品的方式进行申报,并根据商品的征免税性质来确定引进技术的征免税性质及税率.笔者以为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上述部门对技术的根本出发点认识不一致.正是由于主管部门对技术引进侧重点的不一致.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对外汇数据统计造成的影响:对于技术引进款项支付与核销.外汇管理局要求以非贸易的方式办理款项的支付和核销,而海关则要求技术引进中的特许权使用费按进口货物进行申报,按商品进口来申报并出具《进口货物报关单》.这样最终会造成同一合同进口货物的报关金额大于贸易项下的外汇支付,而非贸易项F的款项支付则大大增加.付款与报关完全分离,无法达到有效监管与统计的目的.2.对进口数据统计造成的影响:目前技术进口需办理《技术合同登记证书》,而设备进口根据中标通知书及监管要求办理《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由于海关要求特许权使用费必须以在设备进口时以设备的类别办理申报,并纳入设备统计的范畴,最终导致同一台设备进口,但价格在商务部与海关却不一致.3.对企业进口产生的影响:机电设备进口一般需办理《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许可证金额为中标通知书的设备金额.海关根据报关时的发票金额进行登记并核注许可证的额度.但由于在设备进口的同时还需申报特许权使用费.而特许权使用费在实际的报关操作中被视为设备进口,同样需占用许可证的额度.将会使企业的进口许可证额度不够.最终导致无法报关.4.增加进口企业的成本:技术引进按规定外方需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这一税款外方在定价时已经计入成本南进口企业承担.而如特许权使用费随同设备进口的设备不能免税.则特许权使用费也要按设备的税率缴纳关税,增值税.双重征税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5.导致税源流失:外商企业为了躲避税务局的征税.在金额较小的设备进口中往往将技术的价格部分或全部计入设备之中,或者声明技术费中不涉及特许权使用费,从而躲避征税.有企业简单地认为将技术费计人设备价格并不增加总的款项支付,便往往在合同签订时同意外商企业的做法.将技术引进费计人设备之中的方法使海关难以估算也不会计算特许权使用费的具体金额.但实际J二采用这种方式如设备征税则不可避免的使服务费,培训费的原本不需要缴税的费用也缴纳了关税和增值税,从而增加了进口成本.6增加企l业费用支出:为了便于监管与审核应税额度的真实性,根据目前税法规定.技术引进的税金由引进企业代扣代缴.外商企业不能自行申报缴税.企业代缴税款的手续费为每笔缴纳的税款总额的0.3%,每笔手续费最大不超过人民币100元.而企业从将税款付至税务局帐上到办好完税手续付款的平均周期一般都在20天左右,垫付税金导致企业增加了额外的财务费用支出7单独的技术引进征税实际也存在困难:由于海关对特许权使用费的征税是根据特许权使用费的载体而确认的.而很多资料.软件都是以光盘.纸质文件等方式进口,这样将特许权使用费按光盘,纸质资料的载体来确认税率不具有科学性.三对策探讨1.为了便于付汇与统计,特许权使用费仍办理报关.但在设备进口报关单上将设备与特许权使用费分类列明品名,金额.而特许权使用费的款项即使仍以非贸易的方式支付,以方便统计与核对具体支付的金额.2《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的申办:企业申报办理时. 如中标台同金额中包括特许权使用费.则将特许权使用费同时申报,并在许可证上将设备与特许权使用费的名称,金额分别列明.根据企业报关申报情况逐笔核注.3特许权使用费的钲免应根据直接和间接;l进技术进口来分别确认不同的征免税性质:以进口设备金额所占进口合同比例作为确认直接与间接技术进口的依据. 如进口设备金额超过进口合同总金额的50%,则认定为以设备进¨为主的间接技术进口,此时特许权使用费可免缴营业税与所得税.按设备的征免税性质办理免税或缴纳关税,增值税.如进口设备金额不超过进口合同总金额的50%.则认定为直接技术进口.设备为进口技术的附属部分.设备仍按相关编码报关.但根据进口技术的先进性来确定征免税性质,税率为设备进口税率.特许权使用费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如需征税则根据进口技术对应的税率征税.与特许权使用费无关的技术费仍按规定缴纳营业税与所得税.企业凭报关单分次或一次性核注对外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4.为减少企业的相关费用支出.允许国外公司与国内技术引进公司或代理公司共同申报技术费,并由国外公司自行将税款付至税务局指定帐户.5为避免国外企业采用将技术费计入设备费以逃避缴税,原则上应要求企业签订涉及设备进口合同时需详细列明设备款,技术费(含资料等,特许权使用费,技术服务费,培训费等).6对于以光盘,纸质资料等为载体而进口的软件,诀窍等涉及特许权使用费类货物的进口,应根据进口技术的用途,先进性等特点进行科学的归类.确定税率.技术引进中特许权使用费申报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口增加而出现的新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很多政策由于制定时间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等问题导致在进口报关,付汇,核销,统计,监管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难以操作之处.只有各有关部门及企业从实际出发.共同处理,上述问题才能有效得到处理.促进我国商品及技术引进. 参考文献【1】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I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I2】郭熙保.王松茂.《我国技术后发优势战略的回顾与重构》f3】塞谬尔,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41汪星明.《技术gI进:理论战略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1张小蒂.李风华,《技术创新,政府干预与竞争优势》, 《世界经济)2OO1年第7期(作者单位: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6”。
技术引进之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分析
所谓技术转移,实质上就是技术使用权旳扩散,它包括技术转让和技术引进两个方面;相对于技术所有者而言,叫做技术转让,相对于使用者而言,叫做技术引进。
经济交往旳国际化导致技术转移,世界上任何一种国家,都不能忽视技术旳转移问题。
技术引进工作与否能到达预期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技术引进方与否精确恰当分析并对旳运用国际经济政治原因和技术条件。
本文仅从给技术国际转移带来影响旳角度,分析由于政治经济,尤其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网络经济这些高新技术旳发展对技术引进旳影响。
为此,我们拟从如下几种方面来分析之。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旳关系决定世界技术转移旳两类市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旳关系成为主导世界经济政治关系发展变化旳决定力量旳现代,我们将就这种关系对世界技术转移产生旳影响及其特点做出分析,它体目前如下几种方面:1.发达国家居于转让主导地位仍是世界技术转移市场旳一大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技术交易市场上旳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技术输出者和技术输入者旳关系。
这种关系旳形成与维系,重要源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开发上旳不一样投入。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rd旳投入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旳比重一般都在2~3%之间,而1995年中国旳rd旳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旳比重则为0.5%,另据估计,原本计划在2023年使rd旳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旳比重突破1%旳目旳将难以实现。
在rd投入上旳差距直接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成果占有上旳不对称,据发展经济学家g·拉尼斯旳估算,在全世界发明专利旳总数中,发达国家约占67%,发展中国家仅占5%;技术成果占有上旳不对称,必然使发达国家处在技术输出者旳地位。
例如,1991~1997年中国从发达国家引进旳技术占引进总额旳比重都在95%以上。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种不对称仍将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去。
确认这种不对称,在引进技术时着重考虑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包括中国在内旳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旳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实用技术是一种基本着眼点。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转化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转化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转化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学习了外来的科学知识,还通过创新与改进,将其转化为适合本国国情的科技成果。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引进的历史背景、引进方式、转化成果以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科学技术引进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转化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与压迫,科学技术的落后使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中国开始积极引进外国的科学技术,以期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迎头赶上。
二、科学技术引进的方式科学技术的引进方式多种多样。
一方面,中国通过派遣留学生赴国外学习,吸收外国的科学知识。
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先驱者和传播者。
另一方面,中国还通过引进外国专家、购买外国专利、引进外国技术设备等方式,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引进进程。
三、科学技术的转化成果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转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农业方面,中国引进了西方的农业机械和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工业方面,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机械制造技术和工业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在医学方面,中国引进了西方的医学知识和医疗设备,提升了医疗水平。
在教育方面,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科学技术引进与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转化对中国的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学技术的引进使中国摆脱了封闭与落后的状态,加速了现代化进程。
其次,科学技术的转化使中国在农业、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再次,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转化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最后,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转化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总之,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转化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通过引进外来的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进,中国取得了众多的科技成果,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对外技术引进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分析
对外技术引进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对外技术引进也日益成为一种共赢的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对外技术引进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首先,对外技术引进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
发展中国家在面临技术瓶颈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快速跨越发展难关。
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引进外国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国家的跨越。
这种技术引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带来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对外技术引进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
当一个国家引进了先进技术后,通过吸收、消化和再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比如,中国在引进外国先进高铁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自主研发并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技术。
这种技术创新不仅带动了国内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此外,对外技术引进还能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发展中国家通常在初期依赖原始技术和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但这些产业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压力。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可以促使经济结构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这种结构调整不仅提高了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通过引进绿色技术和环保设备,加快了绿色发展的步伐,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然而,对外技术引进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引进可能会导致技术依赖和创新能力不足。
当一个国家过于依赖外国技术时,可能会陷入技术依赖的陷阱,无法真正实现技术自主创新。
其次,对外技术引进往往涉及高昂的技术购买费用和版权费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重要财政负担。
此外,技术引进还可能面临与本土文化和市场不适应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应和改造。
因此,对于国际经济来说,对外技术引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国家需要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寻找平衡点,既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竞争力,又要培养本土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合理处理技术引进的成本问题,以及与本土市场和文化的适应问题,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引进的潜力。
我国技术引进的新特点分析
我国技术引进的新特点分析◎延冬(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经济纵一、我国技术引进的新特点1.关键技术引进比重提高。
引进与吸收并重,高度重视技术消化吸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引进的技术大部分是国外处于生产饱和期和即将淘汰的设备和技术,是“二手设备”和“二流技术”,真正先进、尖端或敏感的技术国外从不轻易转让,甚至严密封锁,难以靠技术贸易方式获取。
而且,由于不能对引进的技术迅速地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创新,引进的效率和效益都无法提高。
因此,在技术引进中必须坚持“一学、二用、三改、四创”的原则,将学习借鉴和发展创新相结合,将引进先进技术与提高国内科研、设计、制造能力相结合,在加强技术创新体系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搞好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二次开发与创新工作。
要按照“一家引进、联合创新、多方受益、国家得利”的原则,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组织科研、设计、制造、使用单位等多方面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建立起技术引进的联合创新机制和消化吸收的技术联动体系。
2.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是技术引进的主导方向。
我国技术贸易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首先,技术贸易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填补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些空白。
其次,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质量。
通过技术贸易,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目前,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早已超过纺织品而跃居我国出口商品的首位。
而且,据中国机电商会预测,到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将达到180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50%,其中高技术产品所占的比重要达50%以上。
在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明显快于非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幅,2002年加工贸易方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达到46.2%,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仅为12.6%。
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更加明显。
引进技术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下是关于引进技术的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技术引进工作提供借鉴。
一、引进技术的主要成果1. 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我国企业引进了大量的国际领先技术,使得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技术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传统产业中,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在新兴产业领域,引进技术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 培养人才队伍引进技术的同时,我国企业还引进了大量的国际技术人才,为我国人才培养和储备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人才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技术有助于加强我国与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企业走向世界。
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市场开拓策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引进技术的主要经验1. 明确引进技术目标在引进技术过程中,要明确引进技术目标,确保引进的技术能够满足我国产业发展需求。
同时,要关注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技术引进的规划与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引进规划,明确引进技术的领域、方向和重点。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创新与消化吸收,确保引进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3.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引进技术创造有利条件。
4. 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人才,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国内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比较研究
国内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比较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在不断推行技术创新。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也在不断追赶时代的步伐,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来提升自身的制造业和科技水平。
但是,在国内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之间究竟哪个更具有优势呢?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优劣。
技术创新的优势技术创新是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创新等方法,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者提升原有产品的性能。
技术创新可以带来以下优势:1.在技术领域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者提升产品的性能,这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帮助。
因为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只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才有可能赢得市场。
2.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率。
通过技术的更新升级,生产流程可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不必要的人力浪费,这中间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盈利。
3.掌握核心技术。
技术创新也能够帮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这是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技术更新换代的今天,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能在市场化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技术引进的优势技术引进是指从外部寻找、学习、借鉴新的技术和经验,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和竞争力。
技术引进可以带来以下优势:1.快速提升技术水平。
技术引进能够从外部来获得创新技术知识,包括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等。
这不但能够缩短研发时间周期,也节省了大量的研发成本,从而快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
2.节省研发成本和风险。
技术引进可以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同时也能够缩短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3.拓展产业链和加强合作。
技术引进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和产品,还可以通过合作,拓展产业链,增加产品相关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比较从以上分析来看,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各有其优势。
技术创新能够使企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竞争力,但对于缺乏高索技能、资金和实践经验的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是实现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中国家试图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最佳选择。
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利用外来技术都能迅速实现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只有对引进的技术实现了消化、吸收、创新和扩散的良性循环,才能使引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变成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有良好的企业环境,又需要有适当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既需要有技术引进的经济基础,又需要有丰厚的人力资本积累等各种条件的配合。
我国在工业革命以后开始进行了技术引进:“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康有为、梁启超进行“戊戌变法”,学习国外先进的制度;20世纪50年代,引进技术的对象主要是苏联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60年代,引进的技术主要是日本和西欧的化纤、化工、冶金等成套设备;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技术主要是日本、西欧和美国的化肥设备、化纤设备、数据处理设备、轧机处理设备和采煤机组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技术引进的方式趋向灵活、多样化,经营技术进口的公司、企业不断增加。
我国技术引进模式分为硬件引进模式、软件引进模式、以直接投资为载体的技术引进模式、引进人才模式。
硬件引进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增强工业实力和生产能力,直接提高生产工具的水平,而且对引进国的技术能力要求低;缺点是成本高、对外部依赖强距离拉大、不易与国内环境配套等。
软件引进模式的优点是能节约资金,关联效应强,引进未工业化技术;但是引进软件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要企业自主引进,企业还要有工业生产能力和研究能力,必须把科研、生产和贸易紧密结合,还需要有技术输出国的政策支持。
以直接投资为载体的技术引进模式能够同时解决设备、资金的问题,引进的技术先进、适用且易消化,更有利于投资环境的优化;但直接投资技术作价高,难以提高直接投资企业的声望,还会伴随着其他购买,也会受技术生命周期的影响。
然而,引进人才模式是最综合最有效的引进战略,这个就要求双方国家有类似的文化和较为开放的人员政策,还要求输入国民族歧视意识弱,输入国环境好。
从历史上来看,除了英国以外,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首先经历了一个大量、充分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
尤其是20世纪的日本可称得上是当代借助于技术引进,获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典范。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经济上极度萧条,技术水平上又一次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为了赶超欧美经济,日本政府推出了“产业合理化计划”政策,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
为了指导企业引进技术,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和科技的法律、政令,对日本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外国先进设备、技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到了60年代,作为放宽外资引进措施的一环,日本对技术引进的限制也开始放宽,技术引进“自由化”与国内市场经济的“自由化”同步进行。
到了80年代,随着海外投资的剧增,日本的技术引进策略也发生了变化。
逐步推行“技术立国”的战略,重点整顿和健全研发体制,扩大加强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研究开发活动。
同时增加研发投资、着重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科学技术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等。
日本在二战之后引进先进技术,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国家。
正是这样才使得日本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
日本技术引进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是:第一,政府始终对企业引进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
日本技术引进的主体是企业,然而为了确保引进技术的效率、结构和条件,政府建立了“行政指导”制度,对技术引进进行管理和控制。
对企业的引进项目,政府采取“顺则奖,逆则阻”的做法,较好地克服了引进中的盲目性。
第二,引进重点针对国民经济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区别。
技术引进需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循序渐进,有
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技术引进。
这也是日本科技引进最大的特点。
第三,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日本并不是把引进技术单纯作为生产手段,而是在引进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良和提高。
为了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日本政府适时地引入了竞争机制。
日本注重引进专利和技术秘密,重视博采众长,不过分依赖某一国的技术。
第四,重视人才培训,大力发展教育。
不管是明治维新时期还是战后赶超时期,日本都将技术的引进同人才的培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在大力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也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几乎所有的大公司、大企业都制定了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从业人员不仅可以熟练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且可以进行综合创新。
提到“亚洲四小龙”,众所周知,亚洲四小龙的地域面积都不大,人口稠密,经济底子较薄弱,自然资源也不丰富,科技也不十分发达。
它们的经济腾飞在过程和手段上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做法和经验。
全面参与国际分工,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但是,这并不能说它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相同的。
在政府干预经济上,香港开始是采取“自由经济”政策,而新加坡则早就非常重视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干预。
台湾和韩国虽然在政治体制、国家机器设置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两者在经济发展的起点、阶段、重点等方面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另外,即便都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新加坡的出口导向,主要倚重于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技术创新,香港则主要得益于金融发展与自由贸易,而台湾和韩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起了关键性作用,台湾通过引进外国投资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获得技术,韩国则着重购买成套技术设备,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改造、创新。
所以研究亚洲四小龙,人们最常用的是“香港模式”、“台湾模式”、“韩国模式”和“新加坡模式”,而没有“四小龙模式”这种笼统的提法。
就拿其中的台湾来说,台湾经济转型的成功靠的是技术。
除了重视本土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之外,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回来创业是台湾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
新竹科技园规定允许科技人员用其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
这一政策对激发科技人员尤其是台湾在海外的学子来园区创业的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
而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在1970年以来,从玩具和成衣纺织加工贸易发家,促进整个经济的繁荣。
香港的自由贸易主义吸引和积聚了大量来自东西方商人的资金和人才。
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形成了以本产品出口为支柱的工贸一体化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纵观我国国情,虽然我国技术进口数额逐年增加,技术引进的方式灵活多样,技术引进的来源更加广泛,技术进口的法规不断完善,但是现阶段我国技术引进仍存在巨大的问题:技术引进的行业和地区分布不均;引进行为急功近利;对国际技术贸易活动规则缺乏了解和深入分析;科研与生产相脱节;技术引进与输出的层次较低,技术的科技含量不高;调控乏力与政策不配套;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逐渐增多。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战略应该遵循三条原则:坚持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相结合;注重自身技术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转移以能力转移为根本目标;在技术引进的同时重视国内的研究开发工作,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本国的技术进步体系。
面临着这么大的技术引进问题,我国应该建立起有利的法律保障机制。
完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促进和保障引进技术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扩散”的轨迹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