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技术引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是实现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中国家试图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最佳选择。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利用外来技术都能迅速实现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只有对引进的技术实现了消化、吸收、创新和扩散的良性循环,才能使引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变成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有良好的企业环境,又需要有适当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既需要有技术引进的经济基础,又需要有丰厚的人力资本积累等各种条件的配合。

我国在工业革命以后开始进行了技术引进:“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康有为、梁启超进行“戊戌变法”,学习国外先进的制度;20世纪50年代,引进技术的对象主要是苏联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60年代,引进的技术主要是日本和西欧的化纤、化工、冶金等成套设备;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技术主要是日本、西欧和美国的化肥设备、化纤设备、数据处理设备、轧机处理设备和采煤机组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技术引进的方式趋向灵活、多样化,经营技术进口的公司、企业不断增加。

我国技术引进模式分为硬件引进模式、软件引进模式、以直接投资为载体的技术引进模式、引进人才模式。硬件引进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增强工业实力和生产能力,直接提高生产工具的水平,而且对引进国的技术能力要求低;缺点是成本高、对外部依赖强距离拉大、不易与国内环境配套等。软件引进模式的优点是能节约资金,关联效应强,引进未工业化技术;但是引进软件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要企业自主引进,企业还要有工业生产能力和研究能力,必须把科研、生产和贸易紧密结合,还需要有技术输出国的政策支持。以直接投资为载体的技术引进模式能够同时解决设备、资金的问题,引进的技术先进、适用且易消化,更有利于投资环境的优化;但直接投资技术作价高,难以提高直接投资企业的声望,还会伴随着其他购买,也会受技术生命周期的影响。然而,引进人才模式是最综合最有效的引进战略,这个就要求双方国家有类似的文化和较为开放的人员政策,还要求输入国民族歧视意识弱,输入国环境好。

从历史上来看,除了英国以外,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首先经历了一个大量、充分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尤其是20世纪的日本可称得上是当代借助于技术引进,获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典范。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经济上极度萧条,技术水平上又一次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为了赶超欧美经济,日本政府推出了“产业合理化计划”政策,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为了指导企业引进技术,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和科技的法律、政令,对日本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外国先进设备、技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到了60年代,作为放宽外资引进措施的一环,日本对技术引进的限制也开始放宽,技术引进“自由化”与国内市场经济的“自由化”同步进行。到了80年代,随着海外投资的剧增,日本的技术引进策略也发生了变化。逐步推行“技术立国”的战略,重点整顿和健全研发体制,扩大加强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研究开发活动。同时增加研发投资、着重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科学技术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等。日本在二战之后引进先进技术,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国家。正是这样才使得日本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

日本技术引进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是:第一,政府始终对企业引进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日本技术引进的主体是企业,然而为了确保引进技术的效率、结构和条件,政府建立了“行政指导”制度,对技术引进进行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的引进项目,政府采取“顺则奖,逆则阻”的做法,较好地克服了引进中的盲目性。第二,引进重点针对国民经济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区别。技术引进需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循序渐进,有

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技术引进。这也是日本科技引进最大的特点。第三,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日本并不是把引进技术单纯作为生产手段,而是在引进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良和提高。为了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日本政府适时地引入了竞争机制。日本注重引进专利和技术秘密,重视博采众长,不过分依赖某一国的技术。第四,重视人才培训,大力发展教育。不管是明治维新时期还是战后赶超时期,日本都将技术的引进同人才的培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另外在大力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也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几乎所有的大公司、大企业都制定了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从业人员不仅可以熟练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且可以进行综合创新。

提到“亚洲四小龙”,众所周知,亚洲四小龙的地域面积都不大,人口稠密,经济底子较薄弱,自然资源也不丰富,科技也不十分发达。它们的经济腾飞在过程和手段上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做法和经验。全面参与国际分工,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是它们的共同特征。但是,这并不能说它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相同的。在政府干预经济上,香港开始是采取“自由经济”政策,而新加坡则早就非常重视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干预。台湾和韩国虽然在政治体制、国家机器设置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两者在经济发展的起点、阶段、重点等方面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另外,即便都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新加坡的出口导向,主要倚重于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技术创新,香港则主要得益于金融发展与自由贸易,而台湾和韩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起了关键性作用,台湾通过引进外国投资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获得技术,韩国则着重购买成套技术设备,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改造、创新。所以研究亚洲四小龙,人们最常用的是“香港模式”、“台湾模式”、“韩国模式”和“新加坡模式”,而没有“四小龙模式”这种笼统的提法。

就拿其中的台湾来说,台湾经济转型的成功靠的是技术。除了重视本土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之外,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回来创业是台湾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新竹科技园规定允许科技人员用其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这一政策对激发科技人员尤其是台湾在海外的学子来园区创业的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而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在1970年以来,从玩具和成衣纺织加工贸易发家,促进整个经济的繁荣。香港的自由贸易主义吸引和积聚了大量来自东西方商人的资金和人才。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形成了以本产品出口为支柱的工贸一体化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纵观我国国情,虽然我国技术进口数额逐年增加,技术引进的方式灵活多样,技术引进的来源更加广泛,技术进口的法规不断完善,但是现阶段我国技术引进仍存在巨大的问题:技术引进的行业和地区分布不均;引进行为急功近利;对国际技术贸易活动规则缺乏了解和深入分析;科研与生产相脱节;技术引进与输出的层次较低,技术的科技含量不高;调控乏力与政策不配套;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逐渐增多。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战略应该遵循三条原则:坚持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相结合;注重自身技术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转移以能力转移为根本目标;在技术引进的同时重视国内的研究开发工作,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本国的技术进步体系。面临着这么大的技术引进问题,我国应该建立起有利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引进技术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扩散”的轨迹良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