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为学》期末复习资料组织⾏为学期末复习(单选、多选、判断)单项选择题1、组织⾏为学综合应⽤⼼理学、社会学、⼈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的⾏为。

反映了组织⾏为学的:(B)A.多层次性B.多学科交叉性C.两重性D.实⽤性2.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看作是:( A )A. 理性的经济⼈;B.社会⼈;C.⾃我实现的⼈;D.复杂⼈。

3.⾏为学派把组织看成⼀个封闭的社会性的模式,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只有把⼈当作( B )A. 理性的经济⼈;B.社会⼈;C.⾃我实现的⼈;D.复杂⼈。

4.组织⾏为学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第⼀层次是( A ),这是研究组织⾏为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A. 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境5.⼀个⼈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理倾向性和⾮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A.⽓质B.个性C.能⼒D.性格6\决定⼈的⼼理活动动⼒特征的是:(A)A.⽓质B.能⼒C.个性D.性格7、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将此扩⼤为他的整体⾏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因效应D.定型效应9、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配的部分是指:( A )A.⾃我B.本我C.超我10、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层的是:( C )A.⾃我B.本我C.超我11、精⼒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为反映灵活⽽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为的外倾性明显,对⾏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A )A. 多⾎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2、精⼒充沛,胆量较⼤,好猛⼲,但往往粗枝⼤叶,兴奋性⾏为反应敏捷⽽迅速,但要把兴奋性⾏为转变为抑制性⾏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 B )A. 多⾎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3、有精⼒,但沉着平稳,⾏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C )A. 多⾎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4.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较不⾜,忍耐⼒较差,胆量较⼩,⾏为反应中细⼼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为的内倾性严重;对⾏为的改造较难( D)15.个⼈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为⽅式是( A )A. 性格;B.个性;C.⽓质;D.能⼒。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纲

1、组织的含义与特点组织:人们为了一定目标,运用信念、理想、态度、知识、技能等各种要素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团体。

特点:(1)组织是由个人和群体组成的(2)组织有自己的目标(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合作来实现目标2、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对组织情景下,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因变量:生产率,缺勤,流动,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2)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自变量: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水平P7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术语变量,假设,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理论 P184、常用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1、知觉的含义、能动性表现和过程知觉:个体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能动性表现:知觉具有选择性,知觉具有整体性,知觉具有理解性,知觉具有恒知觉的过程: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 P26-272、归因的定义及主要理论归因:通过对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并推断其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解释和推断自己与他人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激励下属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主要理论:海德归因理论,对应推断理论,三维归因理论(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维纳的归因理论P293、社会知觉的含义和若干效应社会知觉: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

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P27效应:①首因效应(陌生人):又称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②近因效应(熟人):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③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提出来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④社会刻板印象:也称定式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⑤与我相似的效应: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⑥对比效应: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常常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4、价值观的含义和分类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2023大学_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附答案

2023大学_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附答案

2023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附答案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答对给每小题5分,共20分)1、个体差异,又称个性差异,是一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2、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可能性或概率,亦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3、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这里的心理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远近,或者说,人们彼此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差距或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等心理状态。

4、组织设计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经营目的而实际探索应该如何设计组织结构。

它必须决定该组织将采取的劳动分工的程度和性质以及为达到期望的目标将如何协调雇员的努力。

二、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2分,共2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B2、A3、B4、D5、B6、D7、D8、D9、D10、A三、简答题(答对每小题8分,共32分)答案要点:1、影响士气的主要因素第一,成员对集体目标的赞同程度;第二,成员对工作的满足感;第三,团体成员参与管理的程度;第四,合理的经济报酬和奖励制度;第五,良好的工作心理环境;第六,能否有优秀、得力的领导者。

2、决策过程的几个阶段第一,辨识问题;第二,收集信息;第三,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第四,评估备选方案;第五,选择最好方案;第六,付诸实践。

这六个步骤也可简化为辨识、发展和选择三个阶段。

3、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考虑情境因素的影响和被领导人的影响,而不只是考虑领导者个人的因素。

它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找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模式。

4、组织奉献精神与工作满足感的区别组织奉献精神与工作满足感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只是被动地感受到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例如对工作、报酬、领导等等的满足感。

而组织奉献精神则是比较抽象的情感反应(表现为态度或行为)。

这种情感反应比满意感要稳定,不大受日常管理实务变化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A. 组织结构B. 组织发展C. 组织中的人D. 组织文化答案:C2. 以下哪项不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范畴?()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组织结构D. 组织文化答案:C3.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中,强调个体差异、动机、态度等心理因素的学派是()A. 生物学派B. 心理学派C. 社会学派D. 管理学派答案:B4.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激励理论?()A.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B. 双因素理论C. 期望理论D. 沟通理论答案:D5. 以下哪个不属于组织文化的类型?()A. 功利型B. 情感型C. 理性型D. 竞争型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7.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学派。

答案:生物学派、心理学派、社会学派、管理学派8.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个层次。

答案: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9. 组织文化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0. 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法等。

11. 简述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的动机和激励过程。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新·全·用)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新·全·用)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第1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第一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说明:(论述)(05-4):表示此内容曾在2005年4月考过论述题。

(后同)一、组织的概念(论述)(05-4)具体地说,对组织的涵义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它由二人以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协同劳动,通过分工和合作把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组合配置的活动过程。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就是把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中有效、合理的配合关系相对地固定下来,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机构模式。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的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的概念(名词解释)(06-4)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面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三、组织行为学的概念1、研究对象。

(多选)(07-4)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单选)(02-4)组织行为学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

(简答)2、研究目的。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四、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论述)(03-4)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组织行为学》(6504)专科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6504)专科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6504)专科期末复习资料一、问答题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⑴经济组织。

⑵政治组织。

⑶文化组织。

⑷群众组织⑸宗教组织。

2、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第一方面:情绪的调节与控制(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3)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方面:情感的培养(1)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3)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3、对人本管理的理解,要准确把握哪几点含义?第一,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人,是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的组织全体成员,而不是指少数组织成员或个别领导。

第二,人本管理是同对物、对事的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在对人、对物、和对事三者管理的紧密中,突出人在组织中的主动地位和能动作用。

第三,人本管理是把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使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组织利益一致起来,使每个组织成员认识到自己在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劳动的同时,也在为满足自己个人需要而劳动。

第四,人本管理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方针,发挥组织成员在民主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劳动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第五,人本管理要建立组织的人才开发体系,从战略高度全面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职工的现有潜能,全面提高组织成员的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六,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人的全面解放。

4、何谓激励?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受到高度激励的组织员工会努力工作,以实现绩效目标。

激励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激励有一定的被激励对象。

第二,激励是研究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

第三,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已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的。

第四,这些行为如何能保持与延续。

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攻略终极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攻略终极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攻略终极版1. 组织行为学(名词讲明):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阻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2. 态度(名词讲明,选择题):含义:态度是指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判性描述,这种描述能够是赞成的,也能够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关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构成:认知,情感,行为。

1)认知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明白得和评判。

2)情感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验。

3)行为指个体以某种行为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3. 工作中意及其阻碍因素(名词讲明、简答题或选择题):含义:工作中意度是指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受。

阻碍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事件或条件:1.工作:工作本身2.奖励:酬劳,数量,公平性,依据合理性;晋升,机会,机会合理性;认可,夸奖,赞誉,批判等。

3.工作背景:工作条件,时刻长短,休息多少,设备,空间宽敞,气温,通风,厂址等。

◆人物:1.自己:价值观,技巧,能力2.单位其他人:领导(治理风格,治理技能,行政技能)同事(权力,友好态度,合作互作)3.单位外其他人:顾客(技术能力)家人(支持,对职务的明白得)其他(按职位划定)4. 人格(名词讲明):含义: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能够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

人格是决定人们的心理行为上的共性和差异性的一套稳固的倾向和特点。

大五模型①外倾性: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体对关系的舒服程度②随和性: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体服从不人的倾向性③责任心:这一维度是对信誉的测量④情绪稳固性:这一维度是个体承担压力能力⑤体会的开放性:这一维度针对个体在新七方面的爱好和热衷程度5.知觉(名词讲明,简答题或选择题):含义: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给予意义而组织和讲明他们感受印象的过程。

阻碍知觉的因素:1.知觉者:态度,动机,爱好,体会,期望;2.知觉情境:时刻,工作设置,社会设置;3.知觉目标:新奇,运动,声音,规模,背景,类似,靠近。

《组织行为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组织行为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是指?A.研究人的行为B.研究员工的行为C.研究企业的行为D.研究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答案:D2.以下哪个因素不是组织行为中的个体因素?A.员工个人特征B.员工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C.员工的群体冲突D.员工的心理感受答案:C3.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之间存在一种正向关系?A.动机-卫生理论B.期望理论C.员工参与理论D.强化理论答案:B4.以下哪种组织结构最常见于较小的公司?A.职能结构B.事业部制结构C.项目制结构D.矩阵结构答案:A第二部分:简答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请简述动机理论和强化理论的基本思想动机理论认为员工行为是受到驱动的,这个驱动我们称之为动机,动机可被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强化理论则认为,员工行为会受到其结果的影响,如果员工行为得到了积极的反馈结果,那么员工就会更加倾向于重复这个行为。

2.请简述内部员工流动的利与弊内部员工流动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员工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更好的个人发展,缩短整个组织的研究周期。

缺点主要有:流动员工的离职,是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同时,员工的流动也可能会带来信息流失,从而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作。

3.请简述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是一种管理工具,可以描绘出公司全面的发展情况。

它主要包含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研究与成长。

4.请简述目标管理的实现步骤目标管理的实现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制定目标,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制定行动计划,跟踪和反馈。

这些步骤将帮助公司制定出明确的、能够实现的目标,并保证公司能够达成这些目标。

5.请简述平等就业机会平等就业机会是一项法定要求,意味着所有员工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取和升迁到合适的职位。

这可以通过保护所有员工免受歧视合理的招聘和晋升流程来实现。

6.请简述团队合作的重点团队合作的重点在于要理解如何优化和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

组织行为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组织行为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知觉:知觉是指个体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积极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

胜任感:是指希望自己担当的工作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相适应,工作带来挑战性,负有更多的责任,工作能取得好的结果,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工作中也能得到增长。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态度。

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责明确的群体。

群体规范:是群体对其中的成员应该(或不应该)表现出的行为的界定。

规范约束其中成员的行为准则,也是群体成员相互期待的基础。

在组织中,正式成文的行为规范是制度化了的期待。

沟通:为了设定的目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的媒介或通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为载体,与接收者进行信息(包括知识和情报)、思想和情感等交流、传递和交换,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组织形态和组织文化的综合,是指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地吸收、积累、分享、利用各种知识以不断适应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的组织。

组织变革:指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其组成的各个要素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简答题1、对组织行为学的辩证分析答:(1)、人的自热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2)、个人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条件限制的辩证统一;(3)、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和变化发展;(4)、辩证地看待人的需要;(5)、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2、隐含偏爱模型的步骤答:(1)识别问题,并对其进行简化处理使问题变得清晰而单一;(2)确定偏爱的方案。

(3)确定选择性备选方案。

(4)确定证实性备选方案。

(5)建立决策标准和权重。

(6)选择隐含偏爱方案。

3、团队形成的阶段答:(1)、成立阶段团队的成立或者创建阶段要完成团队方案的制定和其他准备工作。

在这阶段,首先要考虑团队的定位问题,形成团队的内部结构框架;其次建立起团队与外界的初步联系;最后团队的成立必须得到上层领导的支持。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A )。

A.个体B.集体C.组织D.班组2.在人们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中,有一种是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被称之为( C )。

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3.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把人的价值观分为六类,他分类的基础是(B)。

A.按人员的不一样对象来区分B.按有无价值的不一样标准来区分C.按不一样行为方式来区分D.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一样目标来区分4.心理学家霍兰德以为,决定着人们从事职业种类的基本的“个性定向”有(C)。

A.四种B.五种C.六种D.七种5.组织行为学中把鉴于集体成员共同特色而形成的集体称为(C )。

A.任务型集体B.利益型集体C.友情型集体D.正式集体6.在组织正式交流形式中,最民主、最畅达的交流形式是( A )。

A.全方向式B.圆式C.轮式D.链式7.在组织中,有效的领导者的权利影响力与非权利影响力的关系表现为(A)。

A.正比关系B.C.负有关关系D.反比关系无有关关系8.组织行为学中把公司家不停地调整既定的目标、目标、策略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发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称为( C )。

A.决议能力B.创新能力协调能力C.应变能力D.9.动时机因为行为的优秀结果而增强,使该行为重复浮现;也会因坏的结果而削弱以致消失。

这表示了动机拥有( D )。

A.始发机能B.反应机能C.选择和导向机能D.增强机能10.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以为,在人的生计需要基本获取知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三种,它们是( C )。

A.成就需要、恭敬需要、成长需要B.成就需要、权利需要、成长需要C.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合群需要D.成就需要、成长需要、合群需要11.组织行为学家以为,现代组织构造理论是一种( C )。

A.关闭式的系统理论B.以人为本的理论C.开放系统理论D.以人逢迎管理的理论12.组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

A.共同的价值观B.组织目标或者主旨C.作风及传统习惯D.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13.面谈法属于下边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哪一种研究方法?( B)A‘察见解B检查法C实验法D.测试法14.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检查方法的是(D)A面谈法 B电话检查法 C问卷检查法D事例研究法1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当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响的认识称为(A)A.角色知觉B.角色矛盾C.角色期望D.角色定式16组织改革的步骤往常不包含以下哪个环节?(D)A发现征兆B、诊疗问题C、确立改革内容D、规划改革17.吉林羊毛衫厂的“全员塑形法”的理论基础是( A )。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组织⾏为学》复习资料《组织⾏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0选5)1、⼯作满意度⼯作满意度,指⼈们对⼯作特点进⾏评估后⽽产⽣的对⼯作的积极感觉。

⼀个⼈的⼯作不仅包括⼯作内容本⾝,还有与同事上司的互动、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达到绩效标准、⼯作环境等等,员⼯对⾃⼰的⼯作是否满意常常是对⼤量不同⼯作元素综合概括的结果。

2、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对⾃⼰形成印象的过程。

3、群体群体指的是为实现特定⽬标⽽组合到⼀起并形成互动和互相依赖关系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

4、群体凝聚⼒群体凝聚⼒,指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以及愿意留在该群体中的程度。

5、⼈格⼈格是个体对他⼈反应⽅式和交往⽅式的总和。

在组织⾏为学中,⼈格是⼀个动态概念,⽤于描述个体⼈格的成长和发展。

6、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了⼈们关于判断的最基本的信念,反映个体对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是指某种⾏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的是它有多重要。

7、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指的是群体中成员热衷保持⼀致意见的情况下,从众压⼒使得该群体难以批判性地评估那些不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的观点。

8、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些⾏为标准。

群体规范让成员知道⾃⼰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9、⾓⾊知觉⾓⾊知觉,个体对于⾃⼰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

10、⾓⾊冲突⾓⾊冲突,即遵守某种⾓⾊要求会使另⼀种⾓⾊要求难以实现。

例如⼀个⼈的家庭⾓⾊(丈夫)和社会⾓⾊(职业经理⼈)就会有时间分配等问题的冲突。

11、组织⽂化组织⽂化指的是组织成员共享的⼀套能够将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的意义体系,代表组织成员的共同认知。

如从创新冒险、关注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稳定性等⽅⾯,组织成员共享对本组织、组织开展⼯作的风格以及组织成员应有的⾏为⽅式的理解。

12、组织设计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作。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考试及答案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考试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讲解1.组织行为学:2.知觉:3.沟通:4.集体:5.气质:6.性格二、简答题1.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见解和管理方式是什么?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3.气质对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5.霍桑试验中,为什么试验组和比较组的生产效率都提高?6.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什么?7.依照角色(保护角色、任务角色)将集体分类,并说明怎样这些集体的管理?8.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差别是什么?9.解析能力、知识和技术的关系是什么?10.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理解企业职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是什么?11.精神激励应注意哪些问题?1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是什么?13.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14.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什么?15.集体规范的功能是什么?16.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什么?17.个人怎样应付工作压力?答: 1、保持和同事之间友好的关系。

2、抛弃圆满主义标准,适合减低工作要求。

3、推迟满足感,工作中建立先难后易的次序。

4、分清责任,并肩负属于自己的责任。

5、每天适合做一些体育锻炼活动三、案例解析题( 26 分)“上旬拉平”。

在安排上旬生产任务时,将难干和易干的活搭配分给每个人,使每个人在上旬完成的生产指标基本拉平,这样不致损害他们完成本月任务的积极性。

“中旬超额”。

在中旬,把所有简单的活所有安排下去。

同时,依照需要也适合安排些难干的活,使多数工人在中旬即可超额完成一些工时。

“下旬稳住”。

在中旬已经超额的前提下,下旬把所有难干的活安排下去。

这时得奖已成定局,再多干即可多超,即使难干的活也感觉见义勇为,勇于肩负。

我们的课本中把它做为双因素理论的运用,请讲解它是怎样利用双因素理论的?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 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 于 1959 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造成职工对工作不满的因素主若是由于企业政策、行政管理、督查、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的关系、地位、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办理不当以致的。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题型:一、选择题(10题,4分/题)(人格、沟通、冲突)二、名词解释(2题,5分/题)(一句)三、简答(3题,10分/题)(要有针对性)四、论述(1题,20分)(先定义再论述)知识点:组织行为学: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只是改变组织绩效。

1.(1)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某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组成部分:认知、情感和行为。

认知=评估,情感=感觉,行为=行动(3)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工作满意度:它描述了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地态度。

工作参与:用于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他的工作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组织承诺:界定了员工对特定组织及目标的认同,并希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身份。

组织承诺包括了三个独立的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2.退出-建议-忠诚-怠工理论框架:(1)退出:直接离开组织。

包括寻找新的工作岗位或者离职。

(2)建议:采取主动的、建设性的努力来改善工作条件。

包括提出改进建议,主动与上司以及其他类型的团体一起讨论所面临的问题。

(3)忠诚:被动但乐观地等待环境有所改善。

包括面对外部批评时站出来为组织说话,以及相信组织与管理层会做出正确的事。

(4)怠工:被动地听任事态越来越糟。

包括长期缺勤或迟到、降低努力程度和增加失误率。

3.情感、情绪和心境的区别(1)情感:是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

这个总括概念中包含了情绪和心境两个成分。

(2)情绪是一种强烈的感情,它直接指向某个人或者某个物。

(3)心境则是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

4.(1)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2)情感事件理论:证明员工会对工作中发生的事情产生情绪反应,这些反应又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1、4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2、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3、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4、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5、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6、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7、群体规范:有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8、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9、社会知觉可分为哪些知觉?(1)对人知觉。

这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

这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3)角色知觉。

这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人们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不断产生对他人的各种角色知觉,并借助于思维活动,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4)因果关系知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属于领导权变理论的是(B)
A.领导特质论B.LPC理论
C.领导行为方格论D.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
2.“任何领导类型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与环境情况相适应的”,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A)
A.菲德勒B.李克特C.耶顿D.霍曼斯
3.马斯洛认为,若一个人的所有需要都相对未满足时,支配人们行为的优势需要是(A)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D.尊重需要
4.根据职能和项目两个变量设计的一种组织结构是(C)
A.超事业部制B.模拟分权结构
C.矩阵制D.立体组织结构
5.从探讨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冻结三个过程的学者是(B)
A.卡斯特B.卢因C.克利D.罗西
6.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组织管理的最高层次是(B)
A.组织心理的和谐化B.组织文化
C.组织成员的认同感D.组织战略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C)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8.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9.在群体规范的压力下,个体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从而与其它成员保持一致,在组织行为学中被称为(B)
A.群体促进效应
B.羊群效应(从众行为)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10.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D)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B)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3.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B)
A.E高×V高=M高
B.E高×V低=M高
C.E低×V高=M低
D.E低×V低=M低
15.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D)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ERG理论
16.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B)
A.故事
B.口号和标识
C.仪式
D.语言
1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班组
18.在人们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中,有一种是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被称之为
(C)。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19.组织行为学中把为了满足某些心理需求而自发形成的群体称为(C)。

A.任务型群体
B.命令型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正式群体
20.动机会由于行为的良好结果而加强,使该行为重复出现;也会因坏的结果而削弱以至消失。

这表明了动机具有(D)。

A.始发机能
B.反馈机能
C.选择和导向机能
D.强化机能
21.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三种,它们是(C)。

A.成就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要
B.成就需要、权力需要、成长需要
C.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合群需要
D.成就需要、成长需要、合群需要
22.模式:积极性=效价×期望值。

这是下列哪种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A)
A.期望理论
B.公平理论
C.综合型激励理论
D.ERG理论
23.从探讨组织变革中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冻结三个过程。

这是组织变革程序中的(A)。

A.卢因程序
B.克利程序
C.卡斯特程序
D.艾诺芬程序
24.个体在冲突中只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这属于处理冲突行为意向中的(D)
A.回避
B.迁就
C.折衷
D.竞争
25.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以下哪个因素构成的?(A)
A.情景(环境)
B.社会
C.组织
D.经济
26.在管理方格论中,对工作高度关心,但对人很少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中间型管理
C.团队式管理
D.任务式管理
27.“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B)
A.二元四分模型
B.菲德勒模式
C.管理方格模型
D.勒温模式
28.马斯洛需求层次说认为,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分为(A)
A.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
B.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C.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
D.优势需要与次要需要
29.当代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亚当斯
B.弗鲁姆
C.斯金纳
D.奥德弗
30.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B)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31.员工满意度与出勤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A)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非线性关系
D.正比关系
32.在组织行为学中,将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D)
A.组织理念
B.组织伦理
C.组织规范
D.组织文化
33.态度的构成因素包括(ABC)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E.价值观
34.按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分为(BCD)
A.正式沟通
B.口头沟通
C.书面沟通
D.非言语性沟通
E.非正式沟通
35.以下关于群体绩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群体规模能够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绩效
B.研究表明,成员为偶数的群体似乎比成员为奇数的群体更有效
C.相对而言,10至12人的群体在执行任务时较有效
D.一般来说,异质团队优于同质团队
36.领导的正式权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合法权、报酬权和(B)
A.指挥权
B.强制权
C.决策权
D.人事权
37.努力工作后不再追究以前的过错,这种强化方式是
(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
38.组织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创建出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价值观念。

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C)
A.凝聚功能
B.创新功能
C.约束功能
D.效率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