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之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之梦姓名:柯静

班级:10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学号:20100103082

弗洛伊德之梦

我们经常说“白日做梦”,“黄粱美梦”,“南柯一梦”,那梦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做梦?难道真的是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学期,学习了文艺心理学一课,让我们理解到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经过伪装的象征性满足。而在梦的解析方面就不能不谈到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奥地利弗赖堡(今捷克的普莱波)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个羊毛商人。弗洛伊德少年时代酷爱阅读文学作品和史书,1873年进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5年去巴黎,师从著名的神经学家让•夏尔科(1825-1893),1886年会维也纳开设了专门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私人诊所,他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疗法,获得很大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理论是他的无意识理论,而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他的梦的理论。关于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在《释梦》一书中作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其主要观点是:人的许多愿望,尤其是欲望,由于与社会道德准则不符而被压抑到无意识之中,于是在睡眠中,当检查作用放松时,便以各种伪装的形象偷偷潜入意识层次,因而成梦。换句话说,由于人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便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表现在睡梦中。因此,弗洛伊德人为,梦的本质“就是一种(被压抑的,被压制的)愿望的(被伪装起来的)满足”。由于梦所表现的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所以采取伪装的形式,因此梦的内容分为为“显现内容”与“潜在思想”两部分,显现内容是我们所记得的梦中形象或事件,潜在思想是隐藏在那些形象或事件之下的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艺术与梦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首先,梦表现的是人的被压抑的欲望,而文学艺术也是被压抑的本能冲动的升华,具有梦境的象征意义;其次,梦的显现内容与潜在思想之间的关系犹如文学作品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它们是通过伪装或象征手段来表现其意义的。文学与梦实质上都是一种替代

物,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再次,释梦的方法与文学批评类似,都是为了发现并揭示其中的“潜在”意义。

弗洛伊德还认为,睡眠中的梦是一种幻想,因为它与幻想同理。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是愿望的实现。

,而梦的工作体现为四个层次即凝缩,移置,象征和润饰。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基本观点:作家如同孩子做游戏一样,怀着很大的热情,创造一个与现实严格的区分开来的幻想世界。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和冲动。梦是睡着时的幻想,白日梦是醒着时的幻想。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如同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作家的作品如同白日梦,是幼年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潜代物。作品的主人公往往是作家无意识的化身,但文学作品与白日梦又有区别,这表现在做白日梦者多为他荒唐不惊的幻想,自惭而不肯示人,或者即便承认,也无从提供任何快感,作家则对他的白日梦经过了改装,弱化了它的自我性质,用技巧克服了容易引起的厌恶感。因而表达时给读者提供了纯粹形式的美的快感。具体观点:(1)作品与白日梦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幻想,两者都要通过幻想创造出一个非现实的世界,并对这个世界怀着极大地热情而生活于其中。

(2)作品与白日梦都是幼年时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且都是它的替代物。

(3)作品与白日梦幻想都具有和夜晚的梦相当的性质:都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愿望的实现,作品主人公常常是作家无意识的化身

(4)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成人的白日梦羞于表达,而作家通过变化即伪装使白日梦的自我中心或利己主义的特点不那么明显或突出,于此同时,它提供的纯粹形式的乐趣,使我们能从作品中享受我们自己的白日梦,而用不着自我责备和害羞。

(5)白日梦幻想还徘徊于三种时间之间:现在、过去、未来,在这三个时间中,愿望之线贯穿了他们之中,而这和作家的创作相适。

弗洛伊德是第一位系统地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梦的学者,他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揭示了梦的形成机制。但他对梦的内容的理解却太狭隘,他只关注梦中的性内容,尤其是被压抑被遗忘的童年性经验,梦的分析就是去挖掘这些经验。也许从他个人的临床经验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治疗上的有效性,因为就他所接触的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和特定文化的病人而言,性压抑可能确实带有普遍性。尽管

如此,他将自己关于梦的内容的解释视为普遍的解释,认为所有具有象征意义的梦都应从性特别是童年性经验来加以理解,这就未免太狭隘了。所以这种理论必然会遭到批评和修正。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白天思索过的事情,晚上睡着之后,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人还会接着思索白天的事情。由于睡着了思索时是处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所以梦境中所发生的事情往往杂乱无章、荒诞不经,而且梦中所发生的事情也并非是做梦者在现实生活某一个愿望的履行或实现。如人们做噩梦可能就是因为做梦者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担心某一件事情会发生,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伤害,白天经常想到这件事,所以晚上睡着后头脑中还会继续想这件事情,没想到这件可怕的事情在梦境中真的发生了,因此将做梦者从梦中惊醒。

例如《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写了一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二是贾宝玉与“兼美”的云雨之事,贾宝玉潜意识的性爱欲望是他的侄媳妇秦可卿。证据有二:

第一,贾宝玉做梦的环境。贾宝玉做梦前见到秦可卿的美貌及其卧室充满性爱色彩的文化氛围。

第二,贾宝玉在秦可卿死时的反应。小说写道“(宝玉)如今从梦中听见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觉的‘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宝玉的伦理意识使他有意忽略或有意看不见秦可卿的美,他的伦理意识把他对秦可卿的美得欣赏欲望完全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了。然而,潜意识愿望一旦产生,它就不会自动消灭,总是以各种形式比如梦、文字等来寻求替代性满足。秦可卿“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说明秦可卿的美在宝玉的潜意识中既有宝钗的“富”,又有黛玉的“娇”的美,而仙姬即可卿“兼美”的称呼。正是这种意识的表露,,“兼美”的欲望表现了宝玉潜意识中对美不可兼得的爱此失彼的遗憾,这种不满足就导致了他对侄媳妇秦可卿的欲望——因在宝玉的潜意识中秦可卿即是兼美的。但即使在梦中与侄媳妇相爱也是被禁止的,因而贾宝玉潜意识便把侄媳妇伪装成仙姑之妹,这样他爱的就不是侄媳妇而是另一个人了,他的欲望也就得到了满足。

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活动于文本中的作品主人公做梦都是由于整天忧虑,害怕坏的有负面影响的事情会发生,结果在梦境中却都一一发生了。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