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育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考试度题(2014.02)

合集下载

上海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5个数1a 、2a 、3a 、4a 、5a 的平均数是a ,则数据11a +、22a +、33a +、44a +、55a +的平均数为( )A .aB .3a +C .56a D .15a +2.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用电情况,随机对该社区10户居民进行了调查,下表是这10户居民2014年4月份用电量的调查结果:那么关于这10户居民月用电量(单位: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位数是55B .众数是60C .平均数是54D .方差是293.近年来,我国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让环保和健康问题成为焦点.为进一步普及环保和健康知识,我市某校举行了“建设宜居成都,关注环境保护”的知识竞赛,某班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 成绩(分) 60 70 80 90 100 人 数4812115则该办学生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70分,80分 B .80分,80分 C .90分,80分D .80分,90分4.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射击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环) 9.14 9.15 9.14 9.15 方差6.66.86.76.6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 A .甲B .乙C .丙D .丁5.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 ( ) A .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B .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 .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D .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6.某校有21名同学们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11名参加决赛,小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21名同学成绩的( )A .最高分B .中位数C .极差D .平均数 7.一组数据:3,2,5,3,7,5,x ,它们的众数为5,则x =( )A .2B .3C .5D .78.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 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 B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 C .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 D .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 9.已知数据x ,4,0,3,-1的平均数是1,那么它的众数是( )A .4B .0C .3D .-110.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4B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1C .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4D .这组是数据的极差是911.一组数据中有m 个a ,n 个b ,k 个c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A .3a b c++ B .3m n k++ C .3ma nb kc++D .ma nb kcm n k++++12.一次数学测试,某小组5名同学的成绩统计如下(有两个数据被遮盖):组员 甲 乙 丙丁 戊 平均成绩众数得分81 77 80 82 80A .80,80B .81,80C .80,2D .81,2二、填空题13.北京市 7月某日 10 个区县的最高气温如表(单位:C ):34343234323431333234区县大兴通州平谷顺义怀柔门头沟延庆昌平密云房山最高气温则这 10 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14.已知一组数据为1-、x 、0、1、2-的平均数为0,则x =__________这组数据的标准差为___________.15.某中学八年级人数相等的甲、乙两个班级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两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x 甲=79,x 乙=79,2S 甲=101,2S 乙=235,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_________(填“甲班”或“乙班”).16.数据﹣2、﹣1、0、1、2的方差是_____.17.某班45名同学的数学平均分是80分,其中女生有20名,她们的数学平均分为82分,那么这个班男同学的数学平均分为______分.18.某样本数据是:2,2,x ,3,3,6如果这个样本的众数为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19.某校准备从甲、乙、丙、丁四个科创小组中选出一组,参加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表格反映的是各组平时成绩的平均数x (单位:分)及方差S 2,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组去参赛,那么应选的组是_____.甲 乙 丙 丁 x7 8 8 7 s 211.20.91.820.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S 12,另一组数据6、7、8、9、10的方差为S 22,那么S 12_______________ S 22(填“>”、“=”或“<”).三、解答题21.为了强化暑期安全,在放暑假前夕,某校德育处利用班会课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名为“暑期学生防溺水”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结束后为了解全校各班学生对防溺水知识的掌握程度,德育处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知识测试.现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了15名学生的测试成绩,得分用x 表示,共分成4组::6070A x ≤<,:7080B x ≤<,:8090C x ≤<,:90100D x ≤≤,对得分进行整理分析,给出了下面部分信息: 初一的测试成绩在C 组中的数据为:81,85,88.初二的测试成绩:76,83,71,100,81,100,82,88,95,90,100,86,89,93,86.成绩统计表如下: 学部 平均数 中位数最高分 众数 初一88a9898(2)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你认为______(填“初一”或“初二”)学生对暑期防溺水知识的掌握更好?请写出一条理由:________.(3)若初一、初二共有800名学生,请估计此次测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学生约有多少人?22.某校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初二(1)班、初二(2)班、初二(3)班的各项得分如下:(1)填空: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在服装统一方面,三个班得分的平均数是________;在动作整齐方面三个班得分的众数是________;在动作准确方面最有优势的是________班.(2)如果服装统一、动作整齐、动作准确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2:3:5,那么这三个班的排名顺序怎样?为什么?(3)在(2)的条件下,你对三个班级中排名最靠后的班级有何建议?23.为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某初中学校组织全校1200名学生参加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为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学校考虑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调查分析.(1)学校设计了以下三种抽样调查方案:方案一: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指定部分学生成绩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方案二:从初一、初二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男生成绩及在初三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女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方案三:从三个年级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是__________.(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2)学校根据样本数据,绘制成下表(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及以上为“及格”):请结合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分数段内;②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24.如图1,A,B,C是郑州市二七区三个垃圾存放点,点B,C分别位于点A的正北AC 米.八位环卫工人分别测得的BC长度如下表:和正东方向,40甲丁丙丁戊戌申辰BC (单位:8476788270848680 m)他们又调查了各点的垃圾量,并绘制了下列间不完整的统计图2.(1)表中的中位数是、众数是;(2)求表中BC长度的平均数x;(3)求A处的垃圾量,并将图2补充完整;(4)用(2)中的x作为BC的长度,要将A处的垃圾沿道路AB都运到B处,已知运送1千克垃圾每米的费用为0.005元,求运垃圾所需的费用.25.某校八年级有800名学生,在一次跳绳模拟测试中,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根据其测试成绩制作了下面两个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取到的学生人数为______,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为______.(2)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_____(分),中位数是_____(分).(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我校八年级模拟体测中得12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26.某单位招聘员工两名,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项成绩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前六名选手的得分如下:(1)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___分,众数是________分.(2)现得知1号选手的综合成绩为88分,求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 (3)在(2)的情况下________,(填序号)选手会被录取.【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根据数据11a +、22a +、33a +、44a +、55a +比数据1a 、2a 、3a 、4a 、5a 的和多15,可得数据11a +、22a +、33a +、44a +、55a +的平均数比a 多3,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解:a+()()24512345132+4+51+3+-+a a a a a a a a a a ++++++++⎡⎤⎣⎦ ÷5 =a+[1+2+3+4+5] ÷5 =a+15÷5 =a+3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了算术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解题关键是判断出:数据11a +、22a +、33a +、44a +、55a +比数据1a 、2a 、3a 、4a 、5a 的平均数多3.2.D解析:D 【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方差,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详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0,50,50,50,55,55,60,60,60,60, 则众数为:60,中位数为:55,平均数为:405050505555606060606010++++++++++=54,方差为:22221(4054)3(5054)2(5554)4(6054)10⎡⎤-+⨯-+⨯-+⨯-⎣⎦=39. 故选D .3.B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80出现1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80分;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因此这组40个按大小排序的数据中,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20,21个数的平均数,而第20,21个数都在80分组,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80分. 故选B .考点:1.众数;2.中位数.4.D解析:D 【解析】【分析】首先比较平均数,平均数相同时选择方差较小的运动员参加. 【详解】∵==x x x x >乙丁甲丙, ∴从乙和丁中选择一人参加比赛,∵22S S >乙丁,∴选择丁参赛,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正确理解方差与平均数的意义是解题关键.5.A解析: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即可判断. 由题意得该数组的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方差点评:数学公式的计算与应用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基本能力,此类问题往往考查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6.B解析:B 【解析】共有21名学生参加预赛,取前11名,小颖知道了自己的成绩,我们把所有同学的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第11名的成绩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小颖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故选B .7.C解析:C 【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众数),直接写出x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一组数据:3,2,5,3,7,5,x ,它们的众数为5, ∴5出现的次数最多, 故5x =,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众数的基本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8.B解析:B 【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小亮的成绩和其它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 ∴40人的平均数是90分,∵39人的方差为41,小亮的成绩是90分,40人的平均分是90分, ∴40人的方差为[41×39+(90-90)2]÷40<41, ∴方差变小,∴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9.D解析:D 【分析】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出x .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众数. 【详解】∵x ,4,0,3,-1的平均数是1, ∴403115x +++-=⨯ ∴1x =-∴这组数据是14031--,,,, ∴众数是1-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定义和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的能力.要明确定义,找到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0.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的定义即可判断. 【详解】解:七个整点时数据为:22,22,23,26,28,30,31 所以中位数为26,众数为22,平均数为:22+22+23+26+28+3032167+= ;极差是31-22=9,标准差是:故D 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11.D解析:D 【分析】先求得这组数据的和和个数,再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解. 【详解】∵一组数据中有m 个a ,n 个b ,k 个c , ∴这组数据的和=ma+nb+kc ,数据的个数=m+n+k ,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ma nb kcm n k++++.故选:D. 【点睛】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和和个数.12.A解析:A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丙的得分,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得:805(81778082)80⨯-+++=(分),则丙的得分是80分;众数是80,故选A.【点睛】考查了众数及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求得丙的得分,难度不大.二、填空题13.34335【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详解】解:将10个区的气温数据进行从小到大重排解析:34 33.5【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详解】解:将10个区的气温数据进行从小到大重排:31,32,32,32,33,34,34,34,34,34,则中位数为:333433.52+=,众数为:34,故答案为:34,33.5.【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按要求将重新排列,是找中位数的关键.14.2【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x后再运用标准差的公式即可解出本题【详解】解:∵一组数据为的平均数为∴∴x=2∴这组数据的标准差为: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算术平均数标准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解析:2,【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x后,再运用标准差的公式即可解出本题.【详解】解:∵一组数据为1-、x、0、1、2-的平均数为0∴() -1+x+0+1+2=05-∴x=2∴故答案为:2【点睛】 此题考查算术平均数,标准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15.甲班【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进行判断【详解】∵=101=235∴<∴成绩较为整齐的是:甲班故答案是:甲班【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解析:甲班【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进行判断.【详解】∵2S 甲=101,2S 乙=235,∴2S 甲<2S 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甲班.故答案是:甲班.【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6.2【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由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x==0∴这组数据的方差是: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方差解题关键 解析:2【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由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x=()210125-+-+++ =0,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22222201000102025s --+--+-+-+-== ,故答案为2.【点睛】 此题考查方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17.784【解析】【分析】设男生的平均分为x 分根据男生总分和女生总分的和是全体学生的总分结合全班45名同学平均分是80分其中女生有20名她们的数学平均分为82分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析:78.4【解析】【分析】设男生的平均分为x分,根据男生总分和女生总分的和是全体学生的总分,结合全班45名同学,平均分是80分,其中女生有20名,她们的数学平均分为82分,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详解】设男生的平均分为x分,则2582204580x+⨯=⨯,解得78.4x=.即这个班男同学的数学平均分为78.4分.故答案为78.4.【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其中根据男生总分和女生总分的和是全体学生的总分,结合已知条件,构造关于x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8.2【解析】【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确定x的值再求该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因为一组数据22x336的众数是2所以x=2于是这组数据为222336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2+2+3+3+6)=3方差S2=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确定x的值,再求该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因为一组数据2,2,x,3,3,6,的众数是2,所以x=2.于是这组数据为2,2,2,3,3,6.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2+2+2+3+3+6)=3,方差S2=16[(2-3)2+(2-3)2+(2-3)2+(3-3)2+(3-3)2+(6-3)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方差的意义.①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②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③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19.丙【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乙组和丙组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组的状态稳定于是可决定选丙组去参赛【详解】因为乙组丙组的平均数比甲组丁组大而丙组的方差比乙组的小所以丙组的成绩比较稳定所以丙组的成绩较好 解析:丙【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乙组和丙组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组的状态稳定,于是可决定选丙组去参赛.【详解】因为乙组、丙组的平均数比甲组、丁组大,而丙组的方差比乙组的小,所以丙组的成绩比较稳定,所以丙组的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应选的组是丙组.故答案为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20.=【解析】分析:根据方差公式分别计算出这两组数据的方差比较即可解答详解:数据12345的平均数为3方差S12=;数据678910的平均数为8方差S22=;∴S12=S2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析:=【解析】分析:根据方差公式分别计算出这两组数据的方差,比较即可解答.详解:数据1、2、3、4、5的平均数为3,方差S 12=2222211(13)(23)(33)(43)(53)10255⎡⎤-+-+-+-+-=⨯=⎣⎦ ; 数据6、7、8、9、10的平均数为8,方差S 22=2222211(68)(78)(88)(98)(108)10255⎡⎤-+-+-+-+-=⨯=⎣⎦ ; ∴S 12=S 22.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方差公式计算出这两组数据的方差.三、解答题21.(1)85,100;(2)初二,在平均数相同时,初二的众数(中位数)更大;(3)320人.【分析】(1)根据条形图排序中位数在C 组数据为81,85,88.根据中位数定义知中位数位于(15+1)÷2=8位置,第8个数据为85,将初二的测试成绩重复最多是3次的100即可; (2)由平均数相同,从众数和中位数看,初二众数100,中位数86都比初一大即可得出结论;(3)求出初一初二 90分以上占样本的百分比,此次测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学生约:总数×样本中90分以上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A 与B 组共有6个,D 组有6个为此中位数落在C 组,而C 组数据为81,85,88.根据中位数定义知中位数在(15+1)÷2=8位置上,第8个数据为85,中位数为85,85a ,观察初二的测试成绩,重复次数最多是3次的100, 为此初二的测试成绩的众数为100, 100b =;(2)初二,从众数和中位数看,初二众数100,中位数86都比初一大,在平均数相同时,初二的众数(中位数)更大;说明初二的大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优于初一; (3)初一:90100D x ≤≤,由6人,初二90分以上有6人,初一初二 90分以上占样本的百分比为66100%=40%30+⨯, 此次测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学生约:80040%320⨯=,答:此次测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学生约有320人.【点睛】 本题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决策,利用样本的百分含量估计总体的数量,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决策,利用样本的百分含量估计总体的数量是解题关键.22.(1)89分,78分,初二(1);(2) 排名最好的是初二一班,最差的是初二(2)班,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得三个班的服装统一的平均数,找到动作整齐的众数即可;(2)利用加权平均数分别计算三个班的得分后即可排序;(3)根据成绩提出提高成绩的合理意见即可;【详解】(1)服装统一方面的平均分为:8097903++=89分; 动作整齐方面的众数为78分;动作准确方面最有优势的是初二(1)班;(2)∵初二(1)班的平均分为:802843875235⨯+⨯+⨯++ =84.7分; 初二(2)班的平均分为:972783805235⨯+⨯+⨯++=82.8分; 初二(3)班的平均分为:902783855235⨯+⨯+⨯++ =83.9; ∴排名最好的是初二一班,最差的是初二(2)班;(3)加强动作整齐方面的训练,才是提高成绩的基础.【点睛】考查了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要注意,当所给数据有单位时,所求得的平均数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不要漏单位.23.(1)方案三;(2)①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9095x ≤<分数段内;②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为840人【分析】(1)抽取样本注意事项就是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2)①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出这次竞赛成绩的中位数所落的分数段;②用优秀率乘以该校共有的学生数,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要调查学生的答题情况,需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则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是方案三.答案是:方案三;(2)①∵由表可知样本共有100名学生,∴这次竞赛成绩的中位数是第50和51个数的平均数,∴这次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落在9095x ≤<分数段内;∴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9095x ≤<分数段内;②由题意得:120070%840⨯=(人).∴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为840人.【点睛】解决此题,需要能从统计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是本题的关键,用到的知识点是抽样的可靠性,中位数的定义,用样本估计总体等.24.(1)81米,84米;(2)80米;(3)80千克,图详见解析;(4)运垃圾所需的费用为【分析】(1)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即可得;(2)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121()n x x x x n =+++即可得;(3)先根据C 处垃圾量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信息求出三处垃圾总量,再减去B 、C 两处的垃圾量可得A 处的垃圾量,然后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4)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根据“运送1千克垃圾每米的费用为0.005元”列出式子求解即可得.【详解】(1)由众数的定义得:众数是84米由中位数的定义,先将表中的数据从小到大进行顺序为70,76,78,80,82,84,84,86,则中位数是8082812+=(米)故答案为:81米,84米;(2)由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8476788270848680808x+++++++==(米)答:表中BC长度的平均数x为80米;(3)A、B、C三处垃圾总量为32050%640÷=(千克)则A处的垃圾总量是:64032024080--=(千克)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4)在直角ABC中,22228040403AB BC AC-=-=∵运送1千克垃圾每米的费用为0.005元∴运垃圾所需的费用为403800.005163⨯=答:运垃圾所需的费用为163【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定义,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关联等知识点,掌握并理解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5.(1)50;28;(2)12,11;(3)八年级模拟体测中得12分的学生约有256人.【分析】(1)根据得8分的学生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本次调查的人数,然后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m的值;(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我校九年级模拟模拟体测中得12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详解】:(1)本次抽取到的学生人数为:4÷8%=50,m%=1-8%-10%-22%-32%=28%,故答案为:50,28;(2)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12分,中位数是11分;(3)800×32%=256人;答:八年级模拟体测中得12分的学生约有256人;【点睛】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众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6.(1)84.5,84;(2)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3)4号.【分析】(1)先将笔试成绩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再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可得.(2)先设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百是x ,y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x ,y 的值即可;(3)根据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分别求出其余五名选手的综合成绩,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重新排列为80,84,84,85,90,92,∴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的中位数为:84852=84.5+(分),众数为84分, 故答案为:84.5,84;(2)设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x ,y ,根据题意得: 1859088x y x y +=⎧⎨+=⎩, 解得:0.40.6x y =⎧⎨=⎩, 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40%,60%;(3)2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92×0.4+83×0.6=86.6(分),3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4×0.4+82×0.6=82.8(分),4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90×0.4+90×0.6=90(分),5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4×0.4+80×0.6=81.6(分),6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0×0.4+85×0.6=83(分),则在(2)的情况下4号选手会被录取.故答案为:4号.【点睛】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用到的知识点是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关键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列出算式.。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行四边形》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行四边形》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图1中甲、乙两种图形可以无缝隙拼接成图2中的正方形ABCD .已知图甲中,45F ∠=︒,15H ∠=︒,图乙中 2MN =,则图2中正方形的对角线AC 长为( )A .22B .23C .231+D .23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CB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OA =3,OB =4,D 为边OB 的中点,若E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CDE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 的坐标( )A .(一3,0)B .(3,0)C .(0,0)D .(1,0) 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A .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B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C .两组对边相等D .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也平行4.如图,ABE 、BCF 、CDG 、DAH 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AE =5,AB =13,则EG 的长是( )A.72B.62C.7 D.735.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BD=4,AC=3BD,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A.96 B.48 C.24 D.6∆的面积为24,点D在线段AC上,点F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6.如图,已知ABC=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BC CFA.6B.8C.3D.4⊥且7.如图,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个四边形AECF,AE EF⊥,CF EFAE CF==,128EF=,则图中阴影分的面积为()A.100 B.104 C.152 D.304⊥于点8.如图,在Rt ABC中,90∠,30C=A∠=,D是AC边的中点,DE AC D,交AB于点E,若83AC=,则DE的长是()A.8 B.6 C.4 D.29.如图,点E 为矩形ABCD 的边BC 上的点,DF AE ⊥于点F ,且DF AB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DE 平分AEC ∠B .ADE ∆为等腰三角形C .AF AB =D .AE BE EF =+ 10.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D 作DH ⊥AB 于点H ,连接OH ,若OA =6,S 菱形ABCD =48,则OH 的长为( )A .4B .8C .13D .611.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过,AB AC 边中点D 、E 的线段DE 折叠,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个数是( )①BDF 是等腰三角形 ②12DE BC =③四边形ADFE 是菱形 ④2BDF FEC A ∠+∠=∠A .1B .2C .3D .41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4AB =,3AD =,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则折痕为DG 的长为( )A .3B .423C .2D .352二、填空题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10,AB BAD =∠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与DC 交于点F ,且点F 为边DC 的中点,ADC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M ,交AE 于点N ,连接DE .若6DM =,则DE 的长为_______.14.菱形ABCD 有一个内角是60°,它的边长是2,则此菱形的对角线AC 长为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13,12,AB BC ==点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连接DE CD 、,如果 2.5,DE =那么ABC ∆的周长是___.16.已知梯形的上底长是5cm ,中位线长是7cm ,那么下底长是_____cm .17.在△ABC 中,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CE 是AB 边上的中线,CD =AE ,且CE <AC .若AD =6,AB =10,则CE =___________18.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30,2ACB AB ︒∠==,则BD 的长为_______.19.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等腰梯形,则这个梯形的面积是_____cm 2.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135°,AD =42,AB =8,作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对边AB 、CD 于点E 和点F ,则AE 的长为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M ,N 分别为OB ,OD 的中点,连接AM 并延长至点E ,使EM AM =,连接CE ,CN .(1)求证:ABM CDN ≌;(2)当AB 与AC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MECN 是矩形?请说明理由;(3)连接AN ,EN .当ANE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MECN 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22.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E ,F 分别在直线AD 的两侧,且AC BD =,EBC FCB ∠=∠,BE CF =.求证:四边形AFDE 是平行四边形;2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D 为一条对角线,//AD BC ,2AD BC =,90ABD ∠=︒,E 为AD 的中点,连接BE .(1)求证:四边形BCDE 为菱形;(2)连接AC ,若AC 平分BAD ∠,1BC =,求AC 的长.24.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2BD =,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2AE CF +=.(1)求证:BDE BCF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5.在Rt ABC 中,90ACB ︒∠=,以AC 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CD ,点E 为AB 的中点,连接DE .(1)证明://DE CB ;(2)探索AC 与AB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四边形DCBE 是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6.已知: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E 、BF 分别是∠ADC 和∠ABC 的角平分线,交AB 、CD 于点E 、F ,连接BD 、EF .(1)求证:BD 、EF 互相平分;(2)若∠A =60°,AE =2EB ,AD =4,求线段BD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连接HF ,过点G 作GI HF 交HF 于点I ,根据甲、乙两种图形可以无缝隙拼接成图2中的正方形ABCD ,可得EF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可求得45GFI ,30GHI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GI =,3HI,则有1FI GI ,31EF HF HI FI ,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2AC EF =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如图示,连接HF ,过点G 作GI HF 交HF 于点I ,∵甲、乙两种图形可以无缝隙拼接成图2中的正方形ABCD .∴根据题意,根据对称性可得EF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有:90EFH,45EHF HEF ∵45GFE ,15EHG , ∴45GFI ,30GHI ,又∵GIHF ,2MN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GI =,3HI , 则有1FIGI , ∴31EF HF HI FI , ∴正方形的对角线2231232ACEF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D解析:D【分析】由于C 、D 是定点,则CD 是定值,如果△CDE 的周长最小,即DE +CE 有最小值.为此,作点D 关于x 轴的对称点D′,当点E 在线段CD′上时,△CDE 的周长最小.【详解】如图,作点D 关于x 轴的对称点D′,连接CD′与x 轴交于点E ,连接DE .若在边OA 上任取点E′与点E 不重合,连接CE′、DE′、D′E′由DE′+CE′=D′E′+CE′>CD′=D′E +CE =DE +CE ,∴△CDE 的周长最小.∵OB =4,D 为边OB 的中点,∴OD =2,∴D (0,2),∵在长方形OACB 中,OA =3,OB =4,D 为OB 的中点,∴BC =3,D′O =DO =2,D′B =6,∵OE ∥BC ,∴Rt △D′OE ∽Rt △D′BC , ∴OE D O BC D B='', 即:623OE =,即:OE =1, ∴点E 的坐标为(1,0)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都是运用轴对称的性质,将求折线问题转化为求线段问题,其说明最短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B解析:B【分析】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分别是:(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逐一验证.【详解】A、能用两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平行四边形;B、不能判定平行四边形,如等腰梯形;C、能用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平行四边形;D、能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平行四边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4.A解析: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证明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在Rt△ABE中,AE=5,AB=13,由勾股定理得,BE12,∵△ABE、△BCF、△CDG、△DAH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EB=∠BFC=∠CGD=90°,BF=CG=DH=AE=5,∴∠FEB=∠EFC=∠FGD=90°,EF=EH=12﹣5=7,∴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EG,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解答.【详解】解:∵BD=4,AC=3BD,∴AC=12,∴菱形ABCD的面积为12AC×BD=11242⨯⨯=24.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利用对角线求面积的方法,在求菱形的面积中用得较多,需要熟练掌握.6.A解析:A【分析】想办法证明S阴=S△ADE+S△DEC=S△AEC,再由EF∥AC,可得S△AEC=S△ACF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连接AF、EC.∵BC=4CF,S△ABC=24,∴S△ACF= 14×24=6,∵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DE∥CF,EF∥AC,∴S△DEB=S△DEC,∴S阴=S△ADE+S△DEC=S△AEC,∵EF∥AC,∴S△AEC=S△ACF=6,∴S阴=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高模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高模型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B解析:B【分析】由题意可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O=CO,EO=FO=12EF=6,由勾股定理可求AO=10,可得AC=20,由阴影分的面积=S正方形ABCD-S▱AECF可求解.【详解】解:连接AC,∵AE ⊥EF ,CF ⊥EF ,∴AE ∥CF ,且AE =C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AO =CO ,EO =FO =12EF =6, ∴AO 22AE EO +10,∴AC =20, ∴阴影分的面积=S 正方形ABCD -S ▱AECF =20202⨯-8×12=10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此题综合性较强,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8.C解析: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2BC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 ,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 .【详解】解:∵在Rt △ABC 中,∠C=90°,∠A=30°,∴AB=2BC ,设BC=x ,则AB=2x , ∴(22243x x =+, 解得:x=8或-8(舍),∴BC=8,∵D 是 AC 边的中点,DE AC ⊥,∴DE=12BC=4,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及HL 定理证明Rt △DEF ≌Rt △DEC ,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详解】解:在矩形ABCD 中,∠C=90°,AB=CD∵DF AE ⊥于点F ,且DF AB =∴∠DFE=∠C=90°,DF=CD在Rt △DEF 和Rt △DEC 中DF DC DE DE =⎧⎨=⎩∴Rt △DEF ≌Rt △DEC∴∠FDE=∠CDE ,即DE 平分AEC ∠,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Rt △DEF ≌Rt △DEC∴∠FED=∠CED又∵矩形ABCD 中,AD ∥BC∴∠ADE=∠CED∴∠FED=∠ADE∴AD=AE ,即ADE ∆为等腰三角形,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Rt △DEF ≌Rt △DEC∴EF=EC在矩形ABCD 中,AD=BC ,又∵AD=AE∴AE=AD=BC=BE+EC=BE+EF ,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由于AB=CD=DF ,但在Rt △ADF 中,无法证得AF=DF ,故无法证得AB=AF ,故C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论证是解题关键.10.A解析:A【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得出OA =OC =6,OB =OD ,AC ⊥BD ,则AC =12,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OH =12AB ,再由菱形的面积求出BD =8,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OA =OC =6,OB =OD ,AC ⊥BD ,∴AC=12,∵DH⊥AB,∴∠BHD=90°,∴OH=12BD,∵菱形ABCD的面积=12×AC×BD=12×12×BD=48,∴BD=8,∴OH=12BD=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关键是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求得OH=12 BD.11.C解析:C【分析】根据菱形的判定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采用排除法,逐条分析判断.【详解】解:①∵DE∥BC,∴∠ADE=∠B,∠EDF=∠BFD,又∵△ADE≌△FDE,∴∠ADE=∠EDF,AD=FD,AE=CE,∴∠B=∠BFD,∴△BDF是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同理可证,△CEF是等腰三角形,∴BD=FD=AD,CE=FE=AE,∴DE是△ABC的中位线,∴DE=12BC,故②正确;∵∠B=∠BFD,∠C=∠CFE,又∵∠A+∠B+∠C=180°,∠B+∠BFD+∠BDF=180°,∠C+∠CFE+∠CEF=180°,∴∠BDF+∠FEC=2∠A,故④正确.而无法证明四边形ADFE是菱形,故③错误.所以一定正确的结论个数有3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别方法是说明一个四边形为菱形的理论依据,常用三种方法:①定义;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确定.12.D解析:D【分析】首先设AG=x,由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可求得BD的长,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B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22=(4-x)2,解此方程即可求得AG 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设AG=x,∵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AB=4,AD=3,∴BD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3,A′G=AG=x,∠DA′G=∠A=90°,∴∠BA′G=90°,BG=AB-AG=4-x,A′B=BD-A′D=5-3=2,∵在Rt△A′BG中,A′G2+A′B2=BG2,∴x2+22=(4-x)2,解得:x=32,∴AG=32,∴在Rt△ADG中,DG=.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二、填空题13.【分析】先判定△ADF≌△ECF即可得到AF=EF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AF⊥DM;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DN=MN=3最后依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N与NE的长进而得出DE解析:【分析】先判定△ADF≌△ECF,即可得到AF=EF,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AF⊥DM;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DN=MN=3,最后依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N与NE的长,进而得出DE的长.【详解】解:∵点F为边DC的中点,∴DF=CF=12CD=12AB=5,∵AD∥BC,∴∠ADF=∠ECF,∵∠AFD=∠EFC,∴△ADF≌△ECF(ASA),∴AF=EF,∵CD∥AB,∴∠ADC+∠DAB=180°,又∵AF平分∠BAD,DM平分∠ADC,∴∠ADN+∠DAN=90°,∴AF⊥DM,∵AF平分∠BAD,∴∠BAF=∠DAF,又∵DC∥AB,∴∠BAF=∠DFA,∴∠DAF=∠DFA,∴AD=DF=5,同理可得,AM=AD=5,又∵AN平分∠BAD,∴DN=MN=3,∴Rt△ADN中,AN=224AD DN-=,∴AF=2AN=8,EF=8,∴NE=AE-AN=12,∴Rt△DEN中,DE=22317DN EN+=,故答案为:31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判定AF⊥DM,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或2【分析】根据菱形有一个内角为60°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结合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OA=OCOB=ODAD=AB=2若∠BAD=60°∴解析:23或2【分析】根据菱形有一个内角为60°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结合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OA=OC,OB=OD,AD=AB=2,若∠BAD=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2,∴OD=1,∴OA=22213-=,∴AC=23;若∠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2;故答案为:32.【点睛】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要记住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15.3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求出AC的长再求出ΔABC的周长【详解】∵点DE分别是ABBC的中点∴DE是ΔABC的中位线∴DE=AC∵DE=25∴AC=5∵AB=13BC=12∴C△ABC=A解析:3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求出AC的长,再求出ΔABC的周长.【详解】∵点 D 、 E 分别是 AB 、 BC 的中点,∴DE是ΔABC的中位线,∴ DE=12AC , ∵ DE=2.5 ,∴ AC=5 , ∵ AB=13 , BC=12 ,∴ C △ABC =AB+BC+AC=13+12+5=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6.9【分析】根据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可求得其下底【详解】解:由已知得下底=2×7-5=9cm 故答案为9【点睛】主要考查了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数量关系: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解析:9【分析】根据“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可求得其下底.【详解】解:由已知得,下底=2×7-5=9cm .故答案为9.【点睛】主要考查了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数量关系: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 17.【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再做△ABD 的中位线EF 可得EF=3BF=DF=4从而可得CF=1再次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E 【详解】解:∵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6AB=10∴∠D=90°∵CE 是【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再做△ABD 的中位线EF ,可得EF=3,BF=DF=4,从而可得CF=1,再次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E .【详解】解:∵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 =6,AB =10,∴∠D=90°,BD 8==,∵CE 是AB 边上的中线,CD =AE , ∴152CD AE BE AB ====, 取BD 的中点F,连接CF ,∴EF 为△ABD 的中位线, ∴132EF AD ==,EF//AD , ∴∠EFB=∠D=90°, 在Rt △BEF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2534BF BE EF =-=-=,∴DF=BD-BF=8-4=4,∴CF=CD-DF=5-4=1,在Rt △CEF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21310CE CF EF +=+= 1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勾股定理.能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8.4【分析】根据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C=4利用矩形的性质得到BD=AC=4即可【详解】在矩形中∵四边形是矩形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析:4【分析】根据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C=4,利用矩形的性质得到BD=AC=4即可.【详解】在矩形ABCD 中,90ABC ︒∠=,30,2ACB AB ︒∠==,2224AC AB ∴==⨯=,∵四边形ABCD 是矩形,4BD AC ∴==.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40【分析】先由矩形的性质得AD=BC=13cm∠A=∠D=90°AD∥BC再由折叠的性质得AB=AB=4cmAE=AE=3cmCD=CD=4cmDF=DF=3cm求出EF的长然后由梯形面积公式即可解析:40【分析】先由矩形的性质得AD=BC=13cm,∠A=∠D=90°,AD∥BC,再由折叠的性质得AB=A'B=4cm,AE=A'E=3cm,CD=CD'=4cm,DF=D'F=3cm,求出EF的长,然后由梯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13cm,∠A=∠D=90°,AD∥BC,∴EF∥BC,AB⊥AD,由折叠的性质得:AB=A'B=4cm,AE=A'E=3cm,CD=CD'=4cm,DF=D'F=3cm,∴EF=AD-AE-DF=13-3-3=7(cm),∴等腰梯形BCFE的面积=12(EF+BC)×AB=12(7+13)×4=40(cm2),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和矩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连接CE过点C作交AB的延长线于点H设AE=x则BE=8-xCE=AE=x 在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x的值【详解】如图:连接CE过点C作交AB的延长线于点H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AE=x则BE=解析:20 3【分析】连接CE,过点C作CH 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H,设AE=x,则BE=8-x,CE=AE=x,在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x的值.【详解】如图:连接CE,过点C作CH 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H,平行四边形ABCD 中,135,2ABC AD ∠=︒=45,2CBH BC ∴∠=︒=90,H ∠=︒45,BCH ∴∠=︒4CH BH ∴==设AE=x ,则BE=8-x ,EF 垂直平分AC ,CE AE x ∴==, 在Rt CEH 中,222CH EH EC +=,()222484x x ∴+-+=, 解得:203x =, AE ∴的长为203, 故答案为:20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AC=2AB ,理由见解析;(3)当AN=EN 且∠ENA=90°时,四边形MECN 是正方形.【分析】(1)根据SAS 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2)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NMA=90°,再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明即可.(3)先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MN=EM ,再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证明即可.【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AB ∥CD ,OB=OD ,OA=OC ,∴∠ABM=∠CDN ,∵点M ,N 分别为OB ,OD 的中点, ∴11,22==BM OB DN OD ∴BM=DN ,在△ABM 和△CDN 中, AB CD ABM CDN BM DN =⎧⎪∠=∠⎨⎪=⎩∴△ABM ≌△CDN .(2)当AC=2AB 时,四边形MECN 是矩形,理由如下:∵△ABM ≌△CDN ,∴AM=CN ,∠AMB=∠CND ,∴∠AMN=∠CNM ,∴AM ∥CN ,∵EM AM =,∴EM CN =,∴四边形EMNC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2OA ,∵AC=2AB ,∴AB=OA ,∵M 是OB 的中点,∴AM ⊥OB ,∴∠NMA=90°,∴∠NME=90°,∴平行四边形MECN 是矩形.(3)当AN=EN 且∠ENA=90°时,四边形MECN 是正方形;理由如下:连接AN 、EN∵△ABM ≌△CDN ,∴AM=CN ,∠AMB=∠CND ,∴∠AMN=∠CNM ,∴AM ∥CN ,∵EM AM =,∴EM CN =,∴四边形EMNC 是平行四边形,∵EM AM =,∠ENA=90°∴MN=EM ,∴平行四边形EMNC 是菱形,∵AN=EN ,AM=EM∴∠NME=90°,∴四边形EMNC 是正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见解析【分析】证明△ABE ≌△DCF ,得到AE=DF ,∠EAB=∠FDC ,推出AE ∥DF ,即可证明结论.【详解】解:∵AC=BD ,即AB+BC=CD+CB ,∴AB=CD ,∵∠EBC=∠FCB ,∴∠ABE=∠DCF ,在△ABE 和△DCF 中,AB CD ABE DCF BE CF =⎧⎪∠=∠⎨⎪=⎩,∴△ABE ≌△DCF (SAS ),∴AE=DF ,∠EAB=∠FDC ,∴AE ∥DF ,∴四边形AFDE 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全等得到对应角和对应边相等.23.(1)见解析;(2)3AC =【分析】(1)根据2AD BC =,E 为AD 的中点,证得四边形BCDE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BE=DE 即可证得结论;(2)根据AD ∥BC ,AC 平分BAD ∠,求出AD=2BC=2=2AB ,得到30ADB ∠=︒,60ADC ∠=︒,90ACD ∠=︒,根据Rt ACD ∆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证明:2AD BC =,E 为AD 的中点,DE BC ∴=.//AD BC ,∴四边形BCDE 是平行四边形.90ABD ∠=︒,AE DE =,BE DE ∴=,则四边形BCDE 是菱形;(2)解:如答图所示,连接AC ,//AD BC ,AC 平分BAD ∠,BAC DAC BCA ∴∠=∠=∠.1AB BC ∴==.22AD BC ∴==,2AD AB ∴=,∴在Rt ABD ∆中,30ADB ∠=︒.30DAC ∴∠=︒,60ADC ∠=︒,90ACD ∠=︒.在Rt ACD ∆中2AD =,1CD ∴=, ∴223AC AD CD =-=..【点睛】此题考查菱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的性质,熟记菱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4.(1)见解析;(2)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菱形ABCD 边长与对角线都是2,知ABD △和BCD △都是等边三角形.可得60BDE BCF ∠=∠=︒,BD BC =,可证BDE BCF △≌△;(2)由BDE BCF △≌△,得DBE CBF ∠=∠,BE BF =,利用=60DBF DBE DBF CBF ∠+∠=∠+∠︒.可证BEF 为等边三角形.【详解】(1)证明:∵菱形ABCD 的边长为2,2BD =,∴ABD △和BCD △都是等边三角形.∴60BDE BCF ∠=∠=︒,BD BC =,∵2AE DE AD +==,而2AE CF +=,∴DE CF =,∴BDE BCF △≌△;(2)解:BEF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BDE BCF △≌△,∴DBE CBF ∠=∠,BE BF =,∵60DBC DBF CBF ∠=∠+∠=︒°,∴60DBF DBE ∠+∠=︒.即60EBF ∠=︒.∴BEF 为等边三角形.【点睛】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掌握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是解题解题关键.25.(1)见解析;(2)AC =12AB 【分析】(1)首先连接CE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 =12AB =AE ,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 =CD ,然后证明△ADE ≌△CDE ,进而得到∠ADE =∠CDE =30°,再有∠DCB =150°可证明DE ∥CB ;(2)当AC =12AB 或AB =2AC 时,四边形DCBE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1)中所求得出DC ∥BE ,进而得到四边形DCBE 是平行四边形.【详解】解:(1)证明:连结CE .∵点E 为Rt △ACB 的斜边AB 的中点,∴CE =12AB =AE . ∵△ACD 是等边三角形,∴AD =CD .在△ADE 与△CDE 中,AD DC DE DE AE CE =⎧⎪=⎨⎪=⎩,∴△ADE ≌△CDE (SSS ),∴∠ADE=∠CDE=30°.∵∠DCB=150°,∴∠EDC+∠DCB=180°.∴DE∥CB.(2)当AC=12AB或AB=2AC时,四边形DCBE是平行四边形,理由:∵AC=12AB,∠ACB=90°,∴∠B=30°,∵∠DCB=150°,∴∠DCB+∠B=180°,∴DC∥BE,又∵DE∥BC,∴四边形DCBE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6.(1)证明见解析;(2)7【分析】(1)证明EF、BD互相平分,只要证DEBF是平行四边形,利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来证明;(2)过D点作DG⊥AB于点G,通过已知可证△A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E=2,DE=4,由勾股定理可求DG,继而可求得BD.【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CD=AB,AD=BC,∵DE、BF分别是∠ADC和∠ABC的角平分线,∴∠ADE=∠CDE,∠CBF=∠ABF,∵CD∥AB,∴∠AED=∠CDE,∠CFB=∠ABF,∴∠AED=∠ADE,∠CFB=∠CBF,∴AE=AD,CF=CB,∴AE=CF,∴AB-AE=CD-CF ,即BE=DF ,∵DF ∥BE ,∴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BD 、EF 互相平分;(2)如图,过D 点作DG ⊥AB 于点G ,∵∠A=60︒,AE=AD ,∴△ADE 是等边三角形,∵AD=4,∴DE=AE=4,∵AE=2EB ,∴BE=2,在Rt △ADG 中,AD=4,∠A=60︒, ∴122AG AD ==, ∴2223AD AG -= ∴()222242327BD DG BG =+=+=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1.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94页的部分内容.2.线段垂直平分线.我们已经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是MN上任一点,连结PA、PB,将线段AB沿直线MN对称,我们发现PA与PB完全重合,由此即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MN⊥AB,垂足为点C,AC=BC,点P是直线MN上的任意一点.求证:PA=PB.分析: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APC和BPC,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明PA=PB.定理证明:请根据教材中的分析,结合图①,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完整的证明过程.定理应用:(1)如图②,在△ABC中,直线m、n分别是边BC、AC的垂直平分线,直线m、n的交点为O.过点O作OH⊥AB于点H.求证:AH=BH.(2)如图③,在△ABC中,AB=BC,边AB的垂直平分线l交AC于点D,边BC的垂直平分线k交AC于点E.若∠ABC=120°,AC=15,则DE的长为.【答案】(1)见解析;(2)5【解析】【分析】定理证明:先证明△PAC≌△PBC,然后再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1)连结AO、BO、CO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解答;(2)连接BD,BE,证明△BDE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答.【详解】解:定理证明:∵MN⊥AB,∴∠PCA=∠PCB=90°.又∵AC=BC,PC=PC,∴△PAC≌△PBC(SAS),∴PA=PB.定理应用:(1)如图2,连结OA、OB、OC.∵直线m是边BC的垂直平分线,∴OB=OC,∵直线n是边AC的垂直平分线,∴OA=OC,∴OA=OB∵OH⊥AB,∴AH=BH;(2)如图③中,连接BD,BE.∵BA=BC,∠ABC=120°,∴∠A=∠C=30°,∵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边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DA=DB,EB=EC,∴∠A=∠DBA=30°,∠C=∠EBC=30°,∴∠BDE=∠A+∠DBA=60°,∠BED=∠C+∠EBC=60°,∴△BDE是等边三角形,∴AD=BD=DE=BE=EC,∵AC=15=AD+DE+EC=3DE,∴DE=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已知在△ABC中,AB=AC,射线BM、BN在∠ABC内部,分别交线段AC于点G、H.(1)如图1,若∠ABC=60°,∠MBN=30°,作AE⊥BN于点D,分别交BC、BM于点E、F.①求证:∠1=∠2;②如图2,若BF=2AF,连接CF,求证:BF⊥CF;(2)如图3,点E为BC上一点,AE交BM于点F,连接CF,若∠BFE=∠BAC=2∠CFE,求ABFACFSS的值.【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2【解析】【分析】(1)①只要证明∠2+∠BAF=∠1+∠BAF=60°即可解决问题;②只要证明△BFC≌△ADB,即可推出∠BFC=∠ADB=90°;(2)在BF上截取BK=AF,连接AK.只要证明△ABK≌CAF,可得S△ABK=S△AFC,再证明AF=FK=BK,可得S△ABK=S△AFK,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①证明:如图1中,∵AB=AC,∠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D⊥BN,∴∠ADB=90°,∵∠MBN=30°,∠BFD=60°=∠1+∠BAF=∠2+∠BAF,∴∠1=∠2②证明:如图2中,在Rt △BFD 中,∵∠FBD =30°,∴BF =2DF ,∵BF =2AF ,∴BF =AD ,∵∠BAE =∠FBC ,AB =BC ,∴△BFC ≌△ADB ,∴∠BFC =∠ADB =90°,∴BF ⊥CF(2)在BF 上截取BK =AF ,连接AK.∵∠BFE =∠2+∠BAF ,∠CFE =∠4+∠1,∴∠CFB =∠2+∠4+∠BAC ,∵∠BFE =∠BAC =2∠EFC ,∴∠1+∠4=∠2+∠4∴∠1=∠2,∵AB =AC ,∴△ABK ≌CAF ,∴∠3=∠4,S △ABK =S △AFC ,∵∠1+∠3=∠2+∠3=∠CFE =∠AKB ,∠BAC =2∠CEF ,∴∠KAF =∠1+∠3=∠AKF ,∴AF =FK =BK ,∴S △ABK =S △AFK ,∴ABF AFCS 2S ∆∆=.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30度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3.已知:等边ABC ∆中.(1)如图1,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在AB 边上,满足60AMN ∠=︒,求AN BN的值. (2)如图2,点M 在AB 边上(M 为非中点,不与A 、B 重合),点N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MNB MCB ∠=∠,求证:AM BN =.(3)如图3,点P 为AC 边的中点,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满足AEP PFC ∠=∠,求BF BE BC-的值. 【答案】(1)3;(2)见解析;(3)32. 【解析】【分析】(1)先证明AMB ∆,MBN ∆与MAN ∆均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BM=2BN ,AB=2BM ,最后转化结论可得出BN 与AN 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得;(2)过点M 作ME ∥BC 交AC 于E ,先证明AM=ME ,再证明MEC ∆与NBM ∆全等,最后转化边即得;(3)过点P 作PM ∥BC 交AB 于M ,先证明M 是AB 的中点,再证明EMP ∆与FCP ∆全等,最后转化边即得.【详解】(1)∵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M 是BC 的中点∴AM 平分∠BAC ,AM BC ⊥,60B BAC ∠=∠=︒∴30BAM ∠=︒,90AMB ∠=︒∵60AMN ∠=︒∴90AMN BAM ∠+=︒∠,30∠=︒BMN∴90ANM ∠=︒∴18090BNM ANM =︒-=︒∠∠∴在Rt BNM ∆中,2BM BN =在Rt ABM ∆中,2AB BM =∴24AB AN BN BM BN =+==∴3AN BN=即3ANBN=.(2)如下图:过点M作ME∥BC交AC于E∴∠CME=∠MCB,∠AEM=∠ACB∵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ACB=60︒∴60AEM ACB∠=∠=︒,120MBN=︒∠∴120CEM MBN∠==︒∠,60AEM A∠=∠=︒∴AM=ME∵MNB MCB∠=∠∴∠CME=∠MNB,MN=MC∴在MEC∆与NBM∆中CME MNBCEM MBNMC MN∠=∠⎧⎪∠=∠⎨⎪=⎩∴()MECNBM AAS∆∆≌∴ME BN=∴AM BN=(3)如下图:过点P作PM∥BC交AB于M∴AMP ABC=∠∠∵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ACB=60︒,AB AC BC==∴60AMP A==︒∠∠∴AP MP=,180120EMP AMP=︒-=︒∠∠,180120FCP ACB=︒-=︒∠∠∴AMP ∆是等边三角形,120EMP FCP ==︒∠∠∴AP MP AM ==∵P 点是AC 的中点∴111222AP PC MP AM AC AB BC ====== ∴12AM MB AB == 在EMP ∆与FCP ∆中EMP FCP AEP PFC MP PC ∠=∠⎧⎪∠=∠⎨⎪=⎩∴()EMP FCP AAS ∆∆≌∴ME FC =∴1322BF BE FC BC BE ME BC BE MB BC BC BC BC -=+-=+-=+=+= ∴3322BC BF BE BC BC -==.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通过作等边三角形第三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将多个量转化为同一个量是求比值的常用方法.4.如图,在等边△ABC 中,线段AM 为BC 边上的中线.动点D 在直线AM 上时,以CD 为一边在CD 的下方作等边△CDE ,连结BE .(1)求∠CAM 的度数;(2)若点D 在线段AM 上时,求证:△ADC ≌△BEC ;(3)当动D 在直线..AM 上时,设直线BE 与直线AM 的交点为O ,试判断∠AOB 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答案】(1)30°;(2)答案见解析;(3)∠AOB 是定值,∠AOB =60°.【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直接得出结论;(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 =BC ,DC =EC ,∠ACB =∠DCE =60°,由等式的性质就可以∠BCE =∠ACD ,根据SAS 就可以得出△ADC ≌△BEC ;(3)分情况讨论:当点D 在线段AM 上时,如图1,由(2)可知△ACD ≌△BCE ,就可以求出结论;当点D 在线段AM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可以得出△ACD ≌△BCE 而有∠CBE =∠CAD =30°而得出结论;当点D 在线段M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通过得出△ACD ≌△BCE 同样可以得出结论.【详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BAC =60°.∵线段AM 为BC 边上的中线,∴∠CAM 12=∠BAC ,∴∠CAM =∠BAM =30°. (2)∵△ABC 与△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DCE =60°,∴∠ACD +∠DCB =∠DCB +∠BCE ,∴∠ACD =∠BCE . 在△ADC 和△BEC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 (3)∠AOB 是定值,∠AOB =60°.理由如下:①当点D 在线段AM 上时,如图1,由(2)可知△ACD ≌△BCE ,则∠CBE =∠CAD =30°,又∠ABC =60°,∴∠CBE +∠ABC =60°+30°=90°.∵△ABC 是等边三角形,线段AM 为BC 边上的中线,∴AM 平分∠BAC ,即11603022BAM BAC ∠∠==⨯︒=︒,∴∠BOA =90°﹣30°=60°.②当点D 在线段AM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BC 与△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DCE =60°,∴∠ACB +∠DCB =∠DCB +∠DCE ,∴∠ACD =∠BCE .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CBE =∠CAD =30°.由(1)得:∠BAM =30°,∴∠BOA =90°﹣30°=60°.③当点D 在线段MA 的延长线上时.∵△ABC 与△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DCE =60°,∴∠ACD +∠ACE =∠BCE +∠ACE =60°,∴∠ACD =∠BCE .在△ACD和△BCE中,∵AC BCACD BCECD CE=⎧⎪∠=∠⎨⎪=⎩,∴△ACD≌△BCE(SAS),∴∠CBE=∠CAD.由(1)得:∠CAM=30°,∴∠CBE=∠CAD=150°,∴∠CBO=30°,∠BAM=30°,∴∠BOA=90°﹣30°=60°.综上所述:当动点D在直线AM上时,∠AOB是定值,∠AOB=6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等式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0),点 B是 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C、D在 x 正半轴上.(1)如图,若∠BAO=60°,∠BCO=40°,BD、CE 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且BD、CE交于点F,直接写出CF的长_____.(2)如图,△ABD是等边三角形,以线段BC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BCQ,连接 QD并延长,交 y轴于点 P,当点 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满足 PD=23DC?请求出点C的坐标;(3)如图,以AB为边在AB的下方作等边△ABP,点B在 y轴上运动时,求OP的最小值.【答案】(1)6;(2)C 的坐标为(12,0);(3)32. 【解析】【分析】 (1)作∠DCH =10°,CH 交 BD 的延长线于 H ,分别证明△OBD ≌△HCD 和△AOB ≌△FH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解答;(2)证明△CBA ≌△Q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Q =∠BAC =60°,求出 CD ,得到答案;(3)以 OA 为对称轴作等边△ADE ,连接 EP ,并延长 EP 交 x 轴于点 F .证明点 P 在直线 EF 上运动,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1)作∠DCH =10°,CH 交 BD 的延长线于 H ,∵∠BAO =60°,∴∠ABO =30°,∴AB =2OA =6,∵∠BAO =60°,∠BCO =40°,∴∠ABC =180°﹣60°﹣40°=80°,∵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D =∠CBD =40°,∴∠CBD =∠DCB ,∠OBD =40°﹣30°=10°,∴DB =DC ,在△OBD 和△HCD 中,==OBD HCD DB DC ODC HDC ∠∠⎧⎪=⎨⎪∠∠⎩∴△OBD ≌△HCD (ASA ),∴OB =HC ,在△AOB 和△FHC 中,==ABO FCH OB HC AOB FHC ∠∠⎧⎪=⎨⎪∠∠⎩∴△AOB ≌△FHC (ASA ),∴CF=AB=6,故答案为6;(2)∵△ABD 和△BCQ 是等边三角形,∴∠ABD =∠CBQ =60°,∴∠ABC =∠DBQ ,在△CBA 和△QBD 中,BA BD ABC DBQ BC BQ =⎧⎪∠=∠⎨⎪=⎩∴△CBA ≌△QBD (SAS ),∴∠BDQ =∠BAC =60°,∴∠PDO =60°,∴PD =2DO =6,∵PD =23DC , ∴DC =9,即 OC =OD+CD =12,∴点 C 的坐标为(12,0);(3)如图3,以 OA 为对称轴作等边△ADE ,连接 EP ,并延长 EP 交 x 轴于点F .由(2)得,△AEP ≌△ADB ,∴∠AEP =∠ADB =120°,∴∠OEF =60°,∴OF =OA =3,∴点P 在直线 EF 上运动,当 OP ⊥EF 时,OP 最小,∴OP =12OF =32则OP的最小值为3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1,在△ABC中,∠ACB=90°,AC=12BC,点D为BC的中点,AB =DE,BE∥AC.(1)求证:△ABC≌△DEB;(2)连结AD、AE、CE,如图2.①求证:CE是∠ACB的角平分线;②请判断△ABE是什么特殊形状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①详见解析;②△ABE是等腰三角形,理由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AC//BE,∠ACB=90°可得∠DBE=90°,由AC=12BC,D是BC中点可得AC=BD,利用HL即可证明△ABC≌△DEB;(2)①由(1)得BE=BC,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E=45°,进而可得∠ACE=45°,即可得答案;②根据SAS可证明△ACE≌△DCE,可得AE=DE,由AB=DE可得AE=AB即可证明△ABE是等腰三角形.【详解】(1)∵∠ACB=90°,BE∥AC∴∠CBE=90°∴△ABC和△DEB都是直角三角形∵AC=12BC,点D为BC的中点∴AC=BD又∵AB=DE∴△ABC≌△DEB(H.L.)(2)①由(1)得:△ABC≌△DEB∴BC=EB又∵∠CBE=90°∴∠BCE=45°∴∠ACE=90°-45°=45°∴∠BCE=∠ACE∴CE是∠ACB的角平分线②△ABE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在△ACE和△DCE中AC DCACE BCECE CE=⎧⎪∠=∠⎨⎪=⎩∴△ACE≌△DCE(SAS).∴AE=DE又∵AB=DE∴AE=AB∴△ABE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7.如图,已知DCE ∠与AOB ∠,OC 平分AOB ∠.(1)如图1,DCE ∠与AOB ∠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 D 、E ,90AOB DCE ∠=∠=︒,试判断线段CD 与C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以下是小宇同学给出如下正确的解法:解:CD CE =.理由如下:如图1,过点 C 作 C F OC ⊥,交 O B 于点 F ,则90OCF ∠=︒,…请根据小宇同学的证明思路,写出该证明的剩余部分.(2)你有与小宇不同的思考方法吗?请写出你的证明过程.(3)若120AOB ∠=︒,60DCE ∠=︒.①如图3,DCE ∠与AOB ∠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 D 、E 时,(1)中的结论成立吗?为什么?线段 O D 、OE 、OC 有什么数量关系?说明理由.②如图4,DCE ∠的一边与 AO 的延长线相交时,请回答(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请直接写出线段 O D 、OE 、OC 有什么数量关系;如图5,DCE ∠的一边与 BO 的延长线相交时,请回答(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请直接写出线段 O D 、OE 、OC 有什么数量关系.【答案】(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①成立,理由见解析;②在图4中,(1)中的结论成立,OE OD OC -=.在图5中,(1)中的结论成立,OD OE OC -=【解析】【分析】(1)通过ASA 证明CDO CEF ∆∆≌即可得到CD=CE ;(2)过点 C 作CM OA ⊥,CN OB ⊥,垂足分别为 M ,N ,通过AAS 证明CMD CNE ∆∆≌同样可得到CD=CE ;(3)①方法一:过点 C 作 C M OA ⊥,CN OB ⊥垂足分别为 M ,N ,通过AAS 得到CMD CNE ∆∆≌,进而得到,CD CE DM EN ==,利用等量代换得到=OE OD ON OM ++,在 Rt CMO ∆中,利用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得12OM OC=,同理得到12ON OC=,所以OE OD OC+=;方法二:以CO为一边作60FCO∠=︒,交O B于点F,通过ASA证明CDO CEF∆∆≌,得到,CD CE OD EF==,所以OE OD OE EF OF OC+=+==;②图4:以OC为一边,作∠OCF=60°与OB交于F点,利用ASA证得△COD≌△CFE,即有CD=CE,OD=EF得到OE=OF+EF=OC+OD;图5:以OC为一边,作∠OCG=60°与OA交于G点,利用ASA证得△CGD≌△COE,即有CD=CE,OD=EF,得到OE=OF+EF=OC+OD.【详解】解:(1)OC平分AOB∠,145∠=∠2=︒∴,390245,123︒︒∴∠=-∠=∴∠=∠=∠OC FC∴=又456590︒∠+∠=∠+∠=在CDO∆与CEF∆中,1346OC FC∠=∠⎧⎪=⎨⎪∠=∠⎩()CDO CEF ASA∴∆∆≌CD CE∴=(2)如图2,过点C作CM OA⊥,CN OB⊥,垂足分别为M,N,∴90CMD CNE∠=∠=︒,又∵OC平分AOB∠,∴CM CN=,在四边形O DCE中,12360AOB DCE∠+∠+∠+∠=︒,又∵90AOB DCE∠=∠=︒,∴12180∠+∠=︒,又∵13180∠+∠=︒,∴32∠=∠,在CMD∆与CNE∆中,32CMD CNECM CN∠=∠⎧⎪∠=∠⎨⎪=⎩∴()CMD CNE AAS∆∆≌,∴CDCE=.(3)①(1)中的结论仍成立.OE OD OC+=.理由如下:方法一:如图3(1),过点C作C M OA⊥,CN OB⊥,垂足分别为M,N,∴90CMD CNE∠=∠=︒,又∵OC平分AOB∠,∴CM CN=,在四边形ODCE中,12360AOB DCE∠+∠+∠+∠=︒,又∵60120180AOB DCE∠+∠=︒+︒=︒,∴12180∠+∠=︒,又∵23180∠+∠=︒,∴13∠=∠,在CMD∆与CNE∆中,13CMD CNECM CN∠=∠⎧⎪∠=∠⎨⎪=⎩,∴()CMD CNE AAS∆∆≌,∴,CD CEDM EN ==.∴OE OD OE OM DM OE OM EN ON OM +=++=++=+.在 Rt CMO ∆中,1490590302AOB ∠=︒-∠=︒-∠=︒, ∴12OM OC =,同理1 2ON OC =, ∴1122OE OD OC OC OC +=+=. 方法二:如图3(2),以CO 为一边作60FCO ∠=︒,交 O B 于点 F ,∵OC 平分AOB ∠,∴1260∠=∠=︒,∴3180260FCO ∠=︒-∠-∠=︒,∴13∠=∠,32FCO ∠=∠=∠,∴COF ∆是等边三角形,∴CO CF =,∵4560DCE ∠=∠+∠=︒,6560FCO ∠=∠+∠=︒,∴46∠=∠,在CDO ∆与CEF ∆中,1346CO CF ∠=∠⎧⎪=⎨⎪∠=∠⎩∴()CDO CEF ASA ∆∆≌,∴,CD CE OD EF ==.∴OE OD OE EF OF OC +=+==.②在图4中,(1)中的结论成立,OE OD OC -=.如图,以OC 为一边,作∠OCF=60°与OB 交于F 点∵∠AOB=120°,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COB=∠COA=60°又∵∠OCF=60°∴△COF为等边三角形∴OC=OF∵∠COF=∠OCD+∠DCF=60°,∠DCE=∠DCF+∠FCB=60°∴∠OCD=∠FCB又∵∠COD=180°-∠COA=180°-60°=120°∠CFE=180°-∠CFO=180°-60°=120°∴∠COD=∠CFE∴△COD≌△CFE(ASA)∴CD=CE,OD=EF∴OE=OF+EF=OC+OD即OE-OD=OC-=.在图5中,(1)中的结论成立,OD OE OC如图,以OC为一边,作∠OCG=60°与OA交于G点∵∠AOB=120°,OC为∠AOB的角平分线∴∠COB=∠COA=60°又∵∠OCG=60°∴△COG为等边三角形∴OC=OG∵∠COG=∠OCE+∠ECG=60°,∠DCE=∠DCG+∠GCE=60°∴∠DCG=∠OCE又∵∠COE=180°-∠COB=180°-60°=120°∠CGD=180°-∠CGO=180°-60°=120°∴∠CGD=∠COE∴△CGD≌△COE(ASA)∴CD=CE,OE=DG∴OD=OG+DG=OC+OE即OD-OE=O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有一定难度,解题关键在于能够做出辅助线证全等.8.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2cm/s,点N的速度为3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秒后,△AMN是等边三角形?(2)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运动秒后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3)M、N同时运动几秒后,△AMN是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1)125;(2)485;(3)点M、N运动3秒或127秒或10秒或9秒后,△AMN为直角三角形.【解析】【分析】(1)当AM=AN时,△MNA是等边三角形.设运动时间为t秒,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满足CM=BN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据题意设点M、N运动t秒后,可得到直角三角形△AMN,分四种情况讨论即可.【详解】(1)当AM=AN时,△MNA是等边三角形,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有:2t=12﹣3t解得t=12 5故点M、N运动125秒后,△AMN是等边三角形;(2)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满足CM=BN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则有:2t﹣12=36﹣3t解得t=48 5故运动485秒后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3)设点M、N运动t秒后,可得到直角三角形△AMN ①当M在AC上,N在AB上,∠ANM=90°时,如图∵∠A=60°∴∠AMN=30°∴AM=2AN则有2t=2(12﹣3t)∴t=3;②当M在AC上,N在AB上,∠AMN=90°时,如图∵∠A=60°∴∠ANM=30°∴2AM=AN∴4t=12﹣3t∴t=127;③当M、N都在BC上,∠ANM=90°时,如图CN=3t﹣24=6解得t=10;④当M、N都在BC上,∠AMN=90°时,则N与B重合,M正好处于BC的中点,如图此时2t=12+6解得t=9;综上所述,点M、N运动3秒或127秒或10秒或9秒后,△AMN为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E为射线AC上一点,D为射线CB上一点,AD DE=.(1)如图1,当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CD CE=时,AD是ABC的中线吗?请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E在AC的延长线上时,写出,,AB BD AE之间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AC上时,请直接写出,,AB BD AE的数量关系.【答案】(1)AD是ABC的中线,理由详见解析;(2)AB BD AE+=,理由详见解析;(3)AB AE BD=+.【解析】【分析】(1)利用△ABC是等边三角形及CD=CE可得∠CDE=∠E=30°,利用AD=DE,证明∠CAD=∠E =30°,即可解决问题.(2)在AB上取BH=BD,连接DH,证明AHD≌△DCE得出DH=CE,得出AE=AB+BD,(3)在AB上取AF=AE,连接DF,利用△AFD≌△EFD得出角的关系,得出△BDF是等腰三角形,根据边的关系得出结论AB=BD+AE.【详解】(1)解:如图1,结论:AD是△ABC的中线.理由如下:∵△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B=∠ACB=60°,∵CD=CE,∴∠CDE=∠E,∵∠ACD=∠CDE+∠E=60°,∴∠E=30°,∵DA=DE,∴∠DAC=∠E=30°,∵∠BAC=60°,∴∠DAB=∠CAD,∵AB=AC,∴BD=DC,∴AD是△ABC的中线.(2)结论:AB+BD=AE,理由如下:如图2,在AB上取BH=BD,连接DH,∵BH=BD,∠B=60°,∴△BDH为等边三角形,AB-BH=BC-BD,∴∠BHD=60°,BD=DH,AH=DC,∵AD=DE,∴∠E=∠CAD,∴∠BAC-∠CAD=∠ACB-∠E∴∠BAD=∠CDE,∵∠BHD=60°,∠ACB=60°,∴180°-∠BHD=180°-∠ACB,∴∠AHD=∠DCE,∴在△AHD和△DCE,BAD CDEAHD DCEAD DE∠=∠⎧⎪∠=∠⎨⎪=⎩∴△AHD≌△DCE(AAS),∴DH=CE,∴BD=CE,∴AE=AC+CE=AB+BD.(3)结论:AB=BD+AE,理由如下:如图3,在AB上取AF=AE,连接DF,∵△ABC为等边三角形,∴∠BAC=∠ABC=60°,∴△AFE是等边三角形,∴∠FAE=∠FEA=∠AFE=60°,∴EF∥BC,∴∠EDB=∠DEF,∵AD=DE,∴∠DEA=∠DAE,∴∠DEF=∠DAF,∵DF=DF,AF=EF,在△AFD和△EFD中,AD DEDF DFAF EF=⎧⎪=⎨⎪=⎩,∴△AFD≌△EFD(SSS)∴∠ADF=∠EDF,∠DAF=∠DEF,∴∠FDB=∠EDF+∠EDB,∠DFB=∠DAF+∠ADF,∵∠EDB=∠DEF,∴∠FDB=∠DFB,∴DB=BF,∵AB=AF+FB,∴AB=BD+AE.【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运用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线段.10.如图1,△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BE≌△ADC;(2)若∠ACD=15°,求∠AEB的度数;(3)如图2,当△ABD与△ACE的位置发生变化,使C、E、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C∥BE.【答案】(1)见解析(2) ∠AEB=15°(3) 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D,AE=AC,∠DAB=∠EAC=60°,即可得∠DAC=∠BAE,利用SAS即可判定△ABE≌△ADC;(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3)由(1)的方法可证得△ABE≌△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B=∠ACD =60°,即可得∠AEB=∠EAC,从而得AC∥BE.试题解析:(1)证明:∵△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D,AE=AC,∠DAB=∠EAC=60°,∴∠DAC=∠BAE,在△ABE和△ADC中,∴,∴△ABE≌△ADC;(2)由(1)知△ABE≌△ADC,∴∠AEB=∠ACD,∵∠ACD=15°,∴∠AEB=15°;(3)同上可证:△ABE≌△ADC,∴∠AEB=∠ACD,又∵∠ACD=60°,∴∠AEB=60°,∵∠EAC=60°,∴∠AEB=∠EAC,∴AC∥B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证得△ABE≌△ADC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一次函数》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一次函数》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 地出发匀速行驶到B 地,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 城的距离(km)y 与甲车行驶的时间(h)t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A B 两地相距480km ;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比甲车早到1小时; ③乙车出发后4小时时追上甲车;④甲,乙两车相距50km 时, 3.5t =或4.5.A .1B .2C .3D .42.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小华家出发到球场去.小华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发现东西忘在了家里,于是沿原路以同样的速度回家去取.已知小明的速度为180米/分,他们各自距离小华家的路程y (米)与出发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到达球场时小华离球场3150米B .小华家距离球场3500米C .小华到家时小明已经在球场待了8分钟D .整个过程一共耗时30分钟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整点,已知直线()1:20l y mx m =+<与直线2:4l y x =-,若两直线与y 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不含三角形的边)有且只有三个整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m -<<- B .21m -≤<- C .322m -≤<-D .322m -<≤-4.甲,乙两车分别从A ,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车出发2h 后休息,当两车相遇时,两车立即按原速度继续向目的地行驶.设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 (h ), 甲,乙两车到B 地的距离分别为y 1(km ), y 2(km ), y 1, y 2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下列结论:①甲车的速度是45a km /h ;②乙车休息了0.5h ;③两车相距a km 时,甲车行驶了53h .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5.关于x 的正比例函数y kx =与一次函数y kx x k =+-的大致图像不可能是( )A .B .C .D .6.如图,直线44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在OB 上,若将ABC 沿A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则点C 的坐标是( )A.(0,1)B.2 0,3⎛⎫⎪⎝⎭C.30,2⎛⎫⎪⎝⎭D.(0,2)7.下列一次函数中,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是()A.–1y x=-B.0.3y x=C.1y x=-+D.y x=-8.在直角坐标系中,点()2,3A-、()4,3B、()5,C a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的值是()A.-6 B.6 C.6或3 D.6或-69.已知:将直线21y x=-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 kx b=+,则下列关于直线y kx b=+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第一、二、三象限B.与x轴交于()1,0-C.与y轴交于()0,1D.y随x的增大而减小10.如图,直线y=kx(k≠0)与y=23x+2在第二象限交于A,y=23x+2交x轴,y轴分别于B、C两点.3S△ABO=S△BOC,则方程组236kx yx y-=⎧⎨-=-⎩的解为()A.143xy=-⎧⎪⎨=⎪⎩B.321xy⎧=-⎪⎨⎪=⎩C.223xy=-⎧⎪⎨=⎪⎩D.3432xy⎧=-⎪⎪⎨⎪=⎪⎩11.在某大国的技术封锁下,华为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华为概念指数从年初至今涨幅连连翻倍,比如硕贝德股票涨幅接近200%(如图AB段),小丽在图片中建立了坐标系,将AB段看作一次函数y kx b=+图象的一部分,则k,b的取值范围是( )A .0k >,0b <B .0k >,0b >C .0k <,0b <D .0k <,0b >12.港口,,A B C 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甲、乙两艘船同时分别从,A B 两港出发,匀速驶向C 港,甲、乙两船与B 港的距离y (海里)与行驶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B C 两港之间的距离为60海里 ②甲、乙两船在途中只相遇了一次③甲船平均速度比乙船平均速度快30海里/时 ④甲船到达C 港时,乙船还需要一个小时才到达C 港 ⑤点P 的坐标为()1,30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3.如图,直线y =12x +b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OA =2,点C 是x 轴上一点,且△ABC 是直角三角形,满足这样条件的点C 的坐标是_____.14.已知y +3与x 成正比例,且x =2时,y =7,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6y k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若AOB 的面积为12,则k 的值为_________.16.已知y =kx+b ,当﹣1≤x≤4时,3≤y≤6,则k ,b 的值分别是_____.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四边形ABCO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D 为AB 的中点,点P 为OB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P 、AP ,当点P 满足DP AP +的值最小时,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18.王阿姨从家出发,去超市交水电费.返回途中,遇到邻居交谈了一会儿再回到家,如图所示的图像是王阿姨离开家的时间t (分)和离家距离S (米)的函数图像.则王阿姨在整个过程中走得最快的速度是______米/分.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直线1l :25y x =+和直线2l :1y x 53=+,直线2l 的有一个点M ,当M 点到直线1l 的距离小于5,则点M 的横坐标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0.直线y =12x ﹣1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 =12x+3,则m =_____. 三、解答题21.已知点(2,﹣4)在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 (1)求k 的值;(2)若点(﹣1,m )也在此函数y =kx 的图象上,试求m 的值.22.如图,A ,B ,C 为三个超市,在A 通往C 的道路(粗实线部分)上有一D 点,D 与B 有道路(细实线部分)相通,A 与D ,D 与C ,D 与B 之间的路程分别为25km ,10km ,5km ,现计划在A 通往C 的道路上建一个配货中心H ,每天有一辆货车只为这三个超市送货,该货车每天从H 出发,单独为A 送货1次,为B 送货1次,为C 送货2次,货车每次仅能给一家超市送货,每次送货后均返回配货中心H ,设H 到A 的路程为km x ,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为km y .(1)用含的代数式填空: 当025x ≤≤时:货车从H 到A 往返1次的路程为2km x , ①货车从H 到B 往返1次的路程为_______km .②货车从H 到C 往返2次的路程为_______km ,当2535x <≤时,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y =__________. (2)求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3)配货中心H 建在哪段,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23.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表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的几组对应值. 所挂物体质量x/kg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cm283032343638是 ,因变量是 .(2)当所悬挂重物为6kg 时,弹簧的长度为 cm ;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 cm . (3)请直接写出弹簧长度y (cm )与所挂物体质量x (kg )的关系式,并计算若弹簧的长度为46cm 时,所挂重物的质量是多少kg ?(在弹簧的允许范围内)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4y kx =+与12y x b =-+的图象都经过()2,0A -,且分别与y 轴交于点B 和点C .(1)求,k b 的值; (2)设点D 在直线12y x b =-+上,且在y 轴右侧,当ABD ∆的面积为15时,求点D 的坐标.25.已知一次函数3y kx =-的图象经过点()2,1A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图中的直角坐标系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26.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2,5-,并且与y 轴相交于点P ,直线132y x =-+与y 轴相交于点Q ,点Q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观察图象可判断A 、B ,由图象所给数据可求得甲、乙两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与时间t 的关系式,可求得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可判断C ,分四种情况讨论,求得t ,可判断④,继而解题. 【详解】①由图象可知,A 、B 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480km ,故①正确;②甲行驶的时间为8小时,而乙是在甲出发1小时后出发的,且用时6小时,即比甲早到1小时,故②正确;③设甲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与t 的关系式为=y kt 甲,把(8,480)代入可求得=60k ,=60y t ∴甲设乙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与t 的关系式为=m y t n +乙,把(10)(7480),、,代入可得 07480m n m n +=⎧⎨+=⎩解得8080m n =⎧⎨=-⎩=8080y t -乙,令=y 甲y 乙可得:60=t 8080t -,解得=4t , 即甲、乙两直线的交点横坐标为=4t ,此时乙出发时间为3小时,即乙车出发3小时后追上甲车,故③不正确; ④当=50y 甲时,此时5=6t ,乙还没出发, 又当乙已经到达B 城,甲距离B 城50km 时,43=6t , 当=50y y -甲乙,可得60808050t t -+=,即802050t -=,当802050t -=时,可解得3=2t ,当802050t -=-时,可解得13=2t , 综上可知当t 的值为56或436或32或132,故④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共2个,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掌握一次函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学会构建一次函数,利用方程组求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是中考常见考点,难度较易.2.A解析:A 【分析】先设小华的速度为x 米/分,再根据小华返回时与小明相遇时所走的路程之和=小华家与球场之间的距离列出方程求出小华的速度为450米/分,再根据图象求出小明到达球场的时间,从而求出当小时到达球场时小华从球场出发返回家所用的时间为7分钟,所以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求出当小时到达球场时小华离球场的距离. 【详解】解:设小华的速度为x 米/分,则依题意得: (20-18)x+180×20=10x 解得:x=450∴(450×10-3600)÷180=5(分)∴当小明到达球场时小华离球场的距离为:450×(5+2)=3150(米). 故A 选项正确;小华家距球场450×10=4500米,故B 选项错误;小华到达家时小明在球场呆的时间为:10+8+10-4500÷180=3(分) 故C 选项错误;整个过程耗时10+8+10=28(分) 故D 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观察函数图象,设出合适的未知数求出小华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 【分析】由1l 过(1,0)时区域内由两个整点求出m=-2,由1l 过(2,-1)时区域内有三个整点求出32m =-,综合求出区域内有三个整点可求出322m -<≤-.【详解】当()1:20l y mx m =+<过(1,0)时区域内由两个整点, 此时m+2=0,m=-2,当()1:20l y mx m =+<过(2,-1)时区域内有三个整点, 此时122m -=+,32m =-, 两直线与y 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不含三角形的边)有且只有三个整点,322m -<≤-.故选择:D .【点睛】本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求区域整点问题,掌握利用区域三角形边界整点来解决问题是关键.4.A解析:A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算出甲的速度,由此可判断①,甲乙相遇时甲走路程为2akm ,计算出时间可判断②,分甲乙相遇前和相遇后两个时间段考虑甲乙相距akm 时的时间,可判断③. 【详解】解:由函数图象可知,甲5小时到达,速度为4/5akm h ,故①正确; 甲与乙相遇时,时间为42 2.545a aha -=,所以乙休息了2.520.5h -=,②正确;乙的速度为:2/2aakm h =, 在2小时时,甲乙相距4242255a a a akm --⋅=, ∴在2小时前,若两车相距a km 时,445a a a a t t -=⋅+⋅,解得53t h =, 当两车相遇后,即2.5小时后,若两车相距a km 时,44(0.5)5aa a a t t +=⋅-+⋅, 解得5518t h =, ∴两车相距a km 时,甲车行驶了53h 或5518h ,故③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5.D解析:D 【分析】分k >0、k <0两种情况找出函数y=kx 及函数y=kx+x-k 的图象经过的象限,以及图象的变化趋势对照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设过原点的直线为l 1:y=kx ,另一条为l 2:y=kx+x-k , 当k <0时,-k >0,|k|>|k+1|,l 1的图象比l 2的图象陡,当k <0,k+1>0时,l 1:y kx =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l 2:y=kx+x-k 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故选项A 正确,不符合题意;当k <0,k+1<0时,l 1:y kx =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l 2:y=kx+x-k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选项B 正确,不符合题意;当k >0,k+1>0,-k <0时,l 1:y kx =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l 2:y=kx+x-k 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l 1的图象比l 2的图象缓,故选项C 正确,不符合题意;而选项D 中,,l 1的图象比l 2的图象陡,故选项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一次函数的图象,分k >0、k <0两种情况找出两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以及|k|的大小与函数图象的缓陡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先求得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3,0)、(0,4),由此可求得AB =5,再根据折叠可得AD =AB =5,故OD =AD ﹣AO =2,设点C (0,m ),则OC =m ,CD =BC =4﹣m ,根据222CO OD CD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直线y =43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当x =0时,y =4;当y =0时,x =﹣3,则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3,0)、B (0,4),∴AO =3,BO =4,∴在Rt ABC 中,AB =5, ∵折叠,∴AD =AB =5,CD =BC ,∴OD =AD ﹣AO =2,设点C (0,m ),则OC =m ,BC =4﹣m ,∴CD =BC =4﹣m ,在Rt COD 中,222CO OD CD +=,即2222(4)m m +=-,解得:m =32, 故点C (0,3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题目将图象的折叠和勾股定理综合考查,难度适中.7.B解析:B【分析】一次函数y kx b =+中,当0k >时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0k <时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减小,据此对各选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A .∵y=-x-1中k=-1<0,∴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 B .∵y=0.3x 中k=0.3>0,∴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C .∵y=-x+1中k=-1<0,∴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D .∵y=-x 中k=-1<0,∴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B解析:B【分析】先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然后将点C 的坐标代入即可确定a 的值.【详解】解:设点()2,3A -、()4,3B 所在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则3234k b k b -=+⎧⎨=+⎩,解得39k b =⎧⎨=-⎩则直线y=3x-9将点C 的坐标代入得:a=3×5-9=6.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确定直线AB 的解析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根据图象的平移规则: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得出直线解析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将直线21y x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 kx b =+,∴直线y kx b =+的解析式为2(2)123y x x =+-=+,∵k=2>0,b=3>0,∴直线y kx b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A 正确;当y=0时,由0=2x+3得:x=32-, ∴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32-,0),故B 错误; 当x=0时,y=3,即直线y kx b =+与y 轴交于(0,3),故C 错误;∵k=2>0,∴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图象的平移变换、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知图象平移变换规律,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先根据223y x=+可得B、C的坐标,进而确定OB、OC的长,然后根据3S△ABO=S△BOC结合点A在第二象限确定A点的纵坐标,然后再根据点A在y=23x+2上,可确定点A的横坐标即可解答.【详解】解:由223y x=+可得B(﹣3,0),C(0,2),∴BO=3,OC=2,∵3S△ABO=S△BOC,∴3×12×3×|yA|=12×3×2,解得y A=±23,又∵点A在第二象限,∴y A=23,当y=23时,23=23x+2,解得x=﹣2,∴方程组236kx yx y-=⎧⎨-=-⎩的解为223xy=-⎧⎪⎨=⎪⎩.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1.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和题目中函数图象,可以延长,得到该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从而可以得到k、b 的正负情况,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由图象可得,该函数经过第一、三、四象限,0k ∴>,0b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12.D解析:D【分析】根据甲、乙的图象去分析出甲、乙的行驶过程,从而求出速度,相遇时间等信息,去判断选项的正确性.【详解】解:通过乙的图象可以看出B 、C 两港之间距离是90海里,故①错误,甲从A 港出发,经过B 港,到达C 港,乙从B 港出发,到达C 港,甲比乙快,所以甲、乙只会相遇一次,故②正确,甲的速度:300.560÷=(海里/小时),乙的速度:90330÷=(海里/小时),甲比乙快30海里/小时,故③正确,A 港距离C 港3090120+=(海里),120602÷=(小时),即甲到C 港需要2小时,乙需要3小时,故④正确, ()3060301÷-=(小时),即甲追上乙需要1个小时,1个小时乙行驶了30海里,∴()1,30P ,故⑤正确,正确的有:②③④⑤.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所给函数图象结合实际意义去进行分析得到想要的信息.二、填空题13.(00)或(0)【分析】由OA 的长度确定A 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得b 的值然后求得B 点坐标分情况讨论结合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详解】解:∵OA =2∴A 点坐标为(-20)将(-20)代入y =x +b 中×(-2)解析:(0,0)或(12,0) 【分析】由OA 的长度确定A 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得b 的值,然后求得B 点坐标,分情况讨论结合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详解】解:∵OA =2,∴A 点坐标为(-2,0)将(-2,0)代入y =12x +b 中,12×(-2)+b=0,解得:b=1 ∴B 点坐标为(0,1),OB=1设C 点坐标为(x ,0)当∠ACB=90°时,点C 的坐标为(0,0)当∠ABC=90°时,22(2)AC x =+,2225AB AO BO =+=,2221BC x =+∴22(2)51x =+x ++,解得:12x =∴点C 的坐标为(12,0) 综上,△ABC 是直角三角形,满足这样条件的点C 的坐标是(0,0)或(12,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及勾股定理,掌握相关性质定理,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是关键.14.【分析】根据题意设把x =2时y =7代入求出k 的值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把x =2时y =7代入可得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根据题意求出k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解析:53y x =-【分析】根据题意设3y kx ,把x =2时,y =7代入求出k 的值,即可求解.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3y kx , 把x =2时,y =7代入可得732k +=,解得5k =,∴53y x =-,故答案为:53y x =-.【点睛】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根据题意求出k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15.或【分析】求出AB 点坐标在Rt △AOB 中利用面积构造方程即可解得k 值【详解】由直线与y 轴于B 则则∴直线与x 轴于A 令则∴∴∴∴∴解得:由k≠0符合题意则k 的值为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 解析:32-或32【分析】 求出A 、B 点坐标,在Rt △AOB 中,利用面积构造方程即可解得k 值.【详解】由直线6y kx =+与y 轴于B ,则0x =,则6y =,∴(0,6)B ,直线6y kx =+与x 轴于A ,令0y =,则60kx +=,6x k=-, ∴6,0A k ⎛⎫- ⎪⎝⎭, ∴6OA k =-,6OB =, ∴1122AOB S OA OB =⋅=△,∴64 k-=,∴64k-=±,解得:13 2k=-,23 2k=,由k≠0,符合题意,则k的值为32-或32.故答案为:32-或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问题,掌握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利用面积构造方程,会解方程是解题关键.16.k=b=或k=b=【分析】分 k >0和 k <0两种情况结合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可得到关于 k b 的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解:当 k >0时此函数是增函数∵当﹣1≤x≤4时3≤y≤6∴当x=﹣1时解析:k=35,b=185或k=35-,b=275.【分析】分 k >0和 k <0两种情况,结合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可得到关于 k 、 b 的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解:当 k >0时,此函数是增函数,∵当﹣1≤x≤4时,3≤y≤6,∴当x=﹣1时,y=3;当x=4时,y=6,∴346k bk b-+=⎧⎨+=⎩,解得35185kb⎧=⎪⎪⎨⎪=⎪⎩;当k<0时,此函数是减函数,∵当﹣1≤x≤4时,3≤y≤6,∴当x=﹣1时,y=6;当x=4时,y=3,∴643k bk b-+=⎧⎨+=⎩,解得35275kb⎧=-⎪⎪⎨⎪=⎪⎩,故答案为:k=35,b=185或k=35-,b=275.【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知识,涉及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及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及解析式的求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点AC关于直线OB对称连接CD交OB于P 连接PAPD则此时PD+AP的值最小求得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2由于直线OB 的解析式为y=x解方程组得到P()即可【详解】解解析:44 , 33⎛⎫⎪⎝⎭【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点A,C关于直线OB对称,连接CD交OB于P,连接PA,PD,则此时,PD+AP的值最小,求得直线CD的解析式为y=-12x+2,由于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解方程组得到P(43,43)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点A,C关于直线OB对称,连接CD交OB于P,连接PA,PD,则此时,PD+AP的值最小,∵OC=OA=AB=2,∴C(0,2),A(2,0),∵D为AB的中点,∴AD=12AB=1,∴D(2,1),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212k bb+⎧⎨⎩==,∴122kb⎧=-⎪⎨⎪=⎩,∴直线CD的解析式为:y=-12x+2,∵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122y xy x⎧-+⎪⎨⎪⎩==,解得:x=y=43,∴P(43,43),故答案为:(43,43).【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正确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8.100【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每一段路程的速度然后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0~15分的速度:;25分~35分的速度:;45分~50分的速度:;∵∴王阿姨在整个过程中走得最快的速度是1解析:100【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每一段路程的速度,然后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0~15分的速度:160 800153÷=;25分~35分的速度:(800500)1030-÷=;45分~50分的速度:5005100÷=;∵160301003<<,∴王阿姨在整个过程中走得最快的速度是100米/分;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解决相应的问题.19.【分析】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到M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式与直线联立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界点值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题意的范围即可【详解】设点M(mn)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为EA与坐标轴的交点为EF过点A作AB解析:33m-<<【分析】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到M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式,与直线2l联立,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界点值,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题意的范围即可.【详解】设点M(m ,n),直线1l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E ,A ,2l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E ,F ,过点A 作AB ⊥EF ,垂足为B ,过点M 作MC ⊥EA ,垂足为C ,过点M 作MD ⊥y 轴,垂足为D ,根据题意,得OE=5,OA=52,OF=15,AF=OF-OA=252, ∴=, ∴1122EF AB AF OE ⋅=⋅,∴11255222AB ⨯=⨯⨯,∴,∴sin ∠AEB=ABAE==2,∴∠AEB=45°,∴MC=CE ,∴∴222MD ED ME +=,∴22(5)10m n +-=, ∴221(55)103m m +--=,∴29m =,∴3m =±,∵M 点到直线1l 5∴点M 的横坐标取值范围是33m -<<.故答案为33m -<<.【点睛】本题考查了交点坐标的确定,图形的面积,三角函数的定义,不等式解集的确定,熟记坐标与线段的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0.4【分析】首先求出直线y =x ﹣1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到y =﹣1+m 结合y =x+3即可求得m 的值【详解】解:直线y =x ﹣1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 =x+3∴﹣1+m =3解得m =4故答案为4【点解析:4【分析】首先求出直线y =12x ﹣1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到y =12x ﹣1+m ,结合y =12x+3,即可求得m 的值.【详解】解:直线y =12x ﹣1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 =12x+3, ∴﹣1+m =3,解得m =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关键是掌握直线y=kx+b 向上平移a 个单位,则解析式为y=kx+b+a ,向下平移a 个单位,则解析式为y=kx+b-a .三、解答题21.(1)-2;(2)2【分析】(1)结合点(2,-4)在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列方程并求解,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1)的结论,得到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结合题意,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点(2,-4)在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4=2k解得:k =-2;(2)结合(1)的结论得: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点(-1,m )在函数y =-2x 的图象上∴当x =-1时,m =-2×(-1)=2.【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比例函数、坐标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22.(1)①602x -;②1404x -;100;(2)2004(025)100(2535)x x y x -≤≤⎧=⎨<≤⎩;(3)建在CD 段,100km .【分析】(1)根据当0≤x ≤25时,结合图象分别得出货车从H 到A ,B ,C 的距离,进而得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再利用当25<x ≤35时,分别得出从H 到A ,B ,C 的距离,即可得出y =100;(2)利用(1)的结论可得y 与x 的函数关系;(3)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1)①如图1,当025x ≤≤时,货车从H 到A 往返1次路程为22km AH S x =货车从H 到B 往返1次的路程为:()22(255)HD DB S S x +=-+2(30)x =-602x =-;②货车从H 到C 往返2次的路程为:()44(2510)DH CD S S x +=-+4(35)x =-1404x =-,如图2,25DH S x =-,25,10(25)35DH CH S x S x x =-=--=-,∴2535x <≤时,货车从H 到A 往返1次路程为:2x ,货车从H 到B 往返1次的路程为:2(525)240x x +-=-,货车从H 到C 往返2次的路程为:4(35)1404x x -=-,∴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为:22401404100km y x x x =+-+-=.(2)由(1)可得:025x ≤≤时,26021404y x x x =+-+-2004x =-,2535x <≤时,100y =,∴2004(025)100(2535)x x y x -≤≤⎧=⎨<≤⎩. (3)由②得,025x ≤≤时,4200y x =-+,2535x <≤时,100y =,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配货中心建在CD 段时,这辆货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最短为100km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利用已知分别表示出从P 到A ,B ,C ,D 距离是解题关键.23.(1)x ,y ;(2)40,28;(3)y=2x+28,9kg【分析】(1)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定义解答即可;(2)由表格可知: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28cm ,重物每增加1kg ,弹簧长度增加2cm ,据此可求当所悬挂重物为6kg 时弹簧的长度;(3)根据(2)中分析可写出函数关系式,把y=46代入中求得的函数关系式,求出x 的值即可;【详解】解:(1)上述表格反映了弹簧的长度ycm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 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所挂物体的质量x 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y 是因变量.(2)由表格可知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28cm ,∵重物每增加1kg ,弹簧长度增加2cm ,∴当所悬挂重物为6kg 时,弹簧的长度为38+2=40cm ;(3)∵重物每增加1kg ,弹簧长度增加2cm ,∴y=2x+28,把y=46代入y=2x+28,得出:46=2x+28,∴x=9,所以,弹簧的长度为46cm 时,此时所挂重物的质量是9k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关系式和常量与变量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读题意并求出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4.(1)2,k =1b =-;(2)()4,3D -.【分析】(1)依据一次函数4y kx =+与12y x b =-+的图象都经过点A (−2,0),将点A 的坐标分别代入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即可得到k 和b 的值; (2)根据解析式求得B 、C 两点的坐标,然后依据S △ABC +S △BCD =15,即可得到点D 的横坐标,进而得出点D 的坐标.【详解】()1将()20A -,代入4y kx =+,得:240k -+= 解得2k =.将()20A -,代入12y x b =-+,得:10b +=, 解得:1b =-. ()2如图,过D 作DE y ⊥轴于E ,在24y x =+中,令0x =,则4y =,所以点B 的坐标为()04,. 在112y x =--中, 令0x =,则1y =-. 所以点C 的坐标为()01-,. 所以5BC =.15ABD ABC BCD S S S ∆∆∆=+=, 即1111255152222AO BC DE BC DE ⨯+⨯=⨯⨯+⨯⨯=. 解得4DE = 在112y x =--中,令4x =,得3y =-. 所以点D 的坐标为()4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并弄清题意,学会综合运用其性质解决问题.25.(1)23y x =-;(2)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见解析.【分析】(1)把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k 的值,即可得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利用两点画出函数图象即可.【详解】(1)因为一次函数3y kx =-的图象经过点()2,1A ,所以231,k -=解得2,k =所以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3y x =-.(2)由()1知,一次函数23y x =-,令0,x =则3,y =-得点(0,3)-.所以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0,3)-和()2,1,其图象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注意: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都满足一次函数解析式.26.y=−4x−3【分析】因为直线y=−12x+3与y轴相交于点Q,所以点Q的坐标是(0,3),点P在y轴上,且与点P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的坐标是(0,−3),把(0,−3),(−2,5)代入一次函数y=kx+b.求出k,b的值,得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详解】解:∵直线132y x=-+与y轴相交于点Q,∴当x=0时,y=3,∴点Q的坐标是(0,3),∵点Q与点P关于x轴对称,∴点P的坐标是(0,−3),把(0,−3),(−2,5)代入一次函数y=kx+b得3{25 bk b--+==,解得b=−3,k=−4.∴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4x−3.【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问题,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有四步:(1)设──设函数表达式;(2)列──列方程(组);(3)解──求方程(组)的解;(4)写──写出函数关系式;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上海华育中学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期末经典复习题(课后培优)

上海华育中学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期末经典复习题(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0分)[ID :10225]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数轴重合(点C 在正半轴上),5AB =,12BC =,若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则对角线AC BD 、的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A .5.5B .5C .6D .6.52.(0分)[ID :1022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a ,b ,斜边上高为h ,则下列各式总能成立的是( ) A .ab=h 2B .a 2+b 2=2h 2C .111a b h+= D .222111a b h += 3.(0分)[ID :10217]已知M 、N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AM =MN =2,NB =1,以点A 为圆心,AN 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 为圆心,BM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连接AC ,BC ,则△ABC 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4.(0分)[ID :10211]一次函数111y k x b =+的图象1l 如图所示,将直线1l 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2l ,2l 的函数表达式为222y k x b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2k k =B .12b b <C .12b b >D .当5x =时,12y y >5.(0分)[ID :1020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和BCD ∠的平分线交于AD 边上一点E ,且4BE =,3CE =,则AB 的长是( )A .3B .4C .5D .2.56.(0分)[ID :10196]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下列选项中k 值可能是( )A.1B.2C.3D.47.(0分)[ID:10136]已知一次函数y=-0.5x+2,当1≤x≤4时,y的最大值是()A.1.5B.2C.2.5D.-68.(0分)[ID:10179]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图象必经过点().A.(1,2)B.(−1,−2)C.(2,−1)D.(1,−2)9.(0分)[ID:10177]明君社区有一块空地需要绿化,某绿化组承担了此项任务,绿化组工作一段时间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绿化组完成的绿化面积S(单位:m2)与工作时间t (单位: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绿化组提高工作效率前每小时完成的绿化面积是()A.300m2B.150m2C.330m2D.450m210.(0分)[ID:10172]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表示数1的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A.-2B.﹣1+2C.﹣1-2D.1-211.(0分)[ID:10166]如图,点P是矩形ABCD的边上一动点,矩形两边长AB、BC长分别为15和20,那么P到矩形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是()A.6B.12C.24D.不能确定12.(0分)[ID:10164]某商场对上周某品牌运动服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如下表所示:颜色黄色绿色白色紫色红色数量(件)12015023075430经理决定本周进货时多进一些红色的,可用来解释这一现象的统计知识的( ) 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平均数与众数13.(0分)[ID :10162]一列火车由甲市驶往相距600km 的乙市,火车的速度是200km/时,火车离乙市的距离s(单位:km)随行驶时间t(单位:小时)变化的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4.(0分)[ID :10157]如图,一个工人拿一个2.5米长的梯子,底端A 放在距离墙根C 点0.7米处,另一头B 点靠墙,如果梯子的顶部下滑0.4米,梯子的底部向外滑( )米A .0.4B .0.6C .0.7D .0.815.(0分)[ID :10148]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 =120°,BD =4,则BC 的长是( )A .4B .5C .6D .3二、填空题16.(0分)[ID :10331]如图,在ABC 中,AC BC =,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延长DE 到点F ,使DE EF =,得四边形ADCF .若使四边形ADCF 是正方形,则应在ABC 中再添加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17.(0分)[ID :10324]若x=2-1, 则x 2+2x+1=__________. 18.(0分)[ID :10309]若ab <0,则代数式2a b 可化简为_____. 19.(0分)[ID :10298]函数11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20.(0分)[ID :10294]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120°,CE//BD ,DE//AC ,若AD=5,则四边形CODE 的周长______.21.(0分)[ID :1028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21y x =-+的图象经过()()111222P x y P x y ,,,两点.若12x x <,则1y ______2y (填“>”“<”或“=”).22.(0分)[ID :10286]一次函数y 1=kx+b 与y 2=x+a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 <0;②a >0;③关于x 的方程kx ﹣x=a ﹣b 的解是x=3;④当x >3时,y 1<y 2中.则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___.23.(0分)[ID :1028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3,BC =5,∠B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___.24.(0分)[ID :10246]一组数据:1、2、5、3、3、4、2、4,它们的平均数为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方差是_______.25.(0分)[ID :10238]如图:长方形ABCD 中,AD=10,AB=4,点Q 是BC 的中点,点P在AD边上运动,当△BPQ是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为___.三、解答题26.(0分)[ID:10406]如图,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直线EF过点O分别交BC,AD于点E、F,G、H分别为OB、O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27.(0分)[ID:10393]为发展校园足球运动,某县城区四校决定联合购买一批足球运动装备,市场调查发现,甲、乙两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种品牌的足球队服和足球,已知每套队服比每个足球多50元,两套队服与三个足球的费用相等,经洽谈,甲商场优惠方案是:每购买十套队服,送一个足球,乙商场优惠方案是:若购买队服超过80套,则购买足球打八折.()1求每套队服和每个足球的价格是多少?()2若城区四校联合购买100套队服和a(a10)>个足球,请用含a的式子分别表示出到甲商场和乙商场购买装备所花的费用;()3在()2的条件下,若a60=,假如你是本次购买任务的负责人,你认为到甲、乙哪家商场购买比较合算?28.(0分)[ID:10377]甲、乙两名射击选示在10次射击训练中的成绩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请解答下面的问题;选手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甲a88c乙7.5b6和9 2.65(1)补全甲选手10次成绩频数分布图.(2)a=,b=,c=.(3)教练根据两名选手手的10次成绩,决定选甲选手参加射击比赛,教练的理由是什么?(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理由).29.(0分)[ID:10368]在一条东西走向河的一侧有一村庄C,河边原有两个取水点A,B,其中AB=AC,由于某种原因,由C到A的路现在已经不通,某村为方便村民取水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取水点H(A、H、B在一条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测得CB=3千米,CH=2.4千米,HB=1.8千米.(1)问CH是否为从村庄C到河边的最近路?(即问:CH与AB是否垂直?)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2)求原来的路线AC的长.30.(0分)[ID:10425]某养鸡场有2500只鸡准备对外出售.从中随机抽取了一部分鸡,根据它们的质量(单位:kg),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Ⅰ)图①中m的值为;(Ⅱ)求统计的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Ⅲ)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这2500只鸡中,质量为2.0kg的约有多少只?【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A2.D3.B4.B5.D6.B7.A8.D9.B10.D11.B12.C13.A14.D15.A二、填空题16.答案不唯一如∠ACB=90°或∠BAC=45°或∠B=45°【解析】【分析】先证明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AC=DF即可再利用∠ACB=90°得出答案即可【详解】∠ACB=90°时四边形AD17.2【解析】【分析】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对所求式子进行变形然后代入x的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x=-1∴x2+2x+1=(x+1)2=(-1+1)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涉及了因式18.【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就隐含条件b>0由ab<0先判断出ab的符号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若ab<0且代数式有意义;故有b>0a<0;则代数式=|a|=-a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19.x>1【解析】【分析】【详解】解:依题意可得解得所以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0.20【解析】【分析】通过矩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AOB=120°可证△AOD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OD的长度再通过证明四边形CODE是菱形即可求解四边形CODE的周长【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21.大于【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详解】∵一次函数y=−2x+1中k=−2<0∴y随x的增大而减小∵x1<x2∴y1>y2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22.①③④【解析】【分析】根据y1=kx+b和y2=x+a的图象可知:k<0a<0所以当x>3时相应的x的值y1图象均低于y2的图象【详解】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k<0正确;②a<0原来的说法错误;③方23.2【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则∠AEB=∠CBE再由∠ABE =∠CBE则∠AEB=∠ABE则AE=AB从而求出DE【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24.33【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25.2或25或3或8【解析】【分析】【详解】解:∵AD=10点Q是BC的中点∴BQ=BC=×10=5如图1PQ=BQ=5时过点P作PE⊥BC于E根据勾股定理QE=∴BE=BQ﹣QE=5﹣3=2∴AP=B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连接BD交AC于E,由矩形的性质得出∠B=90°,AE=12AC,由勾股定理求出AC,得出OE,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连接BD交AC于E,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B=90°,AE=12 AC,∴222251213AB BC+=+=,∴AE=6.5,∵点A表示的数是-1,∴OA=1,∴OE=AE-OA=5.5,∴点E表示的数是5.5,即对角线AC、BD的交点表示的数是5.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D解析:D【解析】 【分析】 【详解】解: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导出:斜边c=ab h. 再结合勾股定理:a 2+b 2=c 2.进行等量代换,得a 2+b 2=222a b h,两边同除以a 2b 2, 得222111a b h+=. 故选D .3.B解析:B 【解析】 【分析】依据作图即可得到AC =AN =4,BC =BM =3,AB =2+2+1=5,进而得到AC 2+BC 2=AB 2,即可得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 【详解】如图所示,AC =AN =4,BC =BM =3,AB =2+2+1=5, ∴AC 2+B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CB =90°,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4.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两函数图象平行k 相同,以及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即可判断 【详解】∵将直线1l 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2l ,∴直线1l ∥直线2l ,∴12k k =,∵直线1l 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2l ,∴12b b >,∴当x 5=时,12y y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平移后解析式有这样一个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关键是要搞清楚平移前后的解析式有什么关系.5.D解析:D【解析】【分析】由▱ABCD 中,∠ABC 和∠BCD 的平分线交于AD 边上一点E ,易证得△ABE ,△CDE 是等腰三角形,△BEC 是直角三角形,则可求得BC 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CD ,AD=BC ,∴∠AEB=∠CBE ,∠DEC=∠BCE ,∠ABC+∠DCB=90°,∵BE ,CE 分别是∠ABC 和∠BCD 的平分线,∴∠ABE=∠CBE=12∠ABC ,∠DCE=∠BCE=12∠DCB , ∴∠ABE=∠AEB ,∠DCE=∠DEC ,∠EBC+∠ECB=90°,∴AB=AE ,CD=DE ,∴AD=BC=2AB ,∵BE=4,CE=3,∴5==,∴AB=12BC=2.5.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证得△ABE ,△CDE 是等腰三角形,△BEC 是直角三角形是关键.6.B解析:B 【解析】由图象可得2535kk<⎧⎨>⎩,解得5532k<<,故符合的只有2;故选B.7.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系数k=-0.5<0,可得出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将x=1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求出y值即可.【详解】在一次函数y=-0.5x+2中k=-0.5<0,∴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y取最大值,最大值为-0.5×1+2=1.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牢记“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解析】设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0),因为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1,2),所以2=-k,解得:k=-2,所以y=-2x,把这四个选项中的点的坐标分别代入y=-2x中,等号成立的点就在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所以这个图象必经过点(1,-2).故选D.9.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4+=1200 {5k+b=1650k b,解得450 {600 kb==-故直线AB的解析式为y=450x﹣600,当x=2时,y=450×2﹣600=300,300÷2=150(m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10.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边长为122112+=∴2-1∵A在数轴上原点的左侧,∴点A表示的数为负数,即12故选D11.B解析:B【解析】【分析】由矩形ABCD可得:S△AOD=14S矩形ABCD,又由AB=15,BC=20,可求得AC的长,则可求得OA与OD的长,又由S△AOD=S△APO+S△DPO=12OA•PE+12OD•PF,代入数值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连接OP,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OA =OC =12AC ,OB =OD =12BD ,∠ABC =90°, S △AOD =14S 矩形ABCD , ∴OA =OD =12AC , ∵AB =15,BC =20, ∴AC 22AB BC +221520+25,S △AOD =14S 矩形ABCD =14×15×20=75, ∴OA =OD =252, ∴S △AOD =S △APO +S △DPO =12OA •PE +12OD •PF =12OA •(PE +PF )=12×252(PE +PF )=75,∴PE +PF =12. ∴点P 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 和BD 的距离之和是1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由于销售最多的颜色为红色,且远远多于其他颜色,所以选择多进红色运动装的主要根据众数.故选C .考点:统计量的选择.13.A解析:A【解析】【分析】首先写出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函数的特点即可确定.【详解】由题意得: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600-200t,其中0≤t≤3,所以函数图象是A.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的知识点,解答时应看清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1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解:∵AB=2.5米,AC=0.7米,∴BC(米).∵梯子的顶部下滑0.4米,∴BE=0.4米,∴EC=BC﹣0.4=2(米),∴DC(米),∴梯子的底部向外滑出AD=1.5﹣0.7=0.8(米).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1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对角线平分对角,从而可知∠ABD=∠CBD=60°,从而可知△BCD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可知答案.【详解】∵∠ABC=120°,四边形ABCD是菱形∴∠CBD=60°,BC=CD∴△BCD是等边三角形∵BD=4∴BC=4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能够掌握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答案不唯一如∠ACB=90°或∠BAC=45°或∠B=45°【解析】【分析】先证明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AC=DF即可再利用∠ACB=90°得出答案即可【详解】∠ACB=90°时四边形AD解析:答案不唯一,如∠ACB=90°或∠BAC=45°或∠B=45°【解析】【分析】先证明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AC=DF即可,再利用∠ACB=90°得出答案即可.【详解】∠ACB=90°时,四边形ADCF是正方形,理由:∵E是AC中点,∴AE=EC,∵DE=EF,∴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AD=DB,AE=EC,∴DE=12 BC,∴DF=BC,∵CA=CB,∴AC=DF,∴四边形ADCF是矩形,点D. 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E//BC,∵∠ACB=90°,∴∠AED=90°,∴矩形ADCF是正方形.故答案为∠ACB=90°.【点睛】此题考查正方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法则17.2【解析】【分析】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对所求式子进行变形然后代入x的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x=-1∴x2+2x+1=(x+1)2=(-1+1)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涉及了因式解析:2【解析】【分析】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对所求式子进行变形,然后代入x的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x2+2x+1=(x+1)2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涉及了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8.【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就隐含条件b>0由ab <0先判断出ab 的符号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若ab <0且代数式有意义;故有b >0a <0;则代数式=|a|=-a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解析:-【解析】【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就隐含条件b>0,由ab <0,先判断出a 、b 的符号,再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若ab <0故有b >0,a <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与运用:当a >0;当a <0;当a=0.19.x >1【解析】【分析】【详解】解:依题意可得解得所以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解析:x >1【解析】【分析】【详解】解:依题意可得10x ->,解得1x >,所以函数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20.20【解析】【分析】通过矩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AOB=120°可证△AOD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OD 的长度再通过证明四边形CODE 是菱形即可求解四边形CODE 的周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解析:20【解析】【分析】通过矩形的性质可得OD OA OB OC ===,再根据∠AOB=120°,可证△AOD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OD 的长度,再通过证明四边形CODE 是菱形,即可求解四边形CODE 的周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OD OA OB OC ===∵∠AOB=120°∴18060AOD AOB =︒-=︒∠∠∴△AOD 是等边三角形∵5AD =∴5OD OA ==∴5OD OC ==∵CE//BD ,DE//AC∴四边形CODE 是平行四边形∵5OD OC ==∴四边形CODE 是菱形∴5OD OC DE CE ====∴四边形CODE 的周长20OD OC DE CE =+++=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周长问题,掌握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大于【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详解】∵一次函数y =−2x +1中k =−2<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1<x2∴y1>y2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解析:大于【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详解】∵一次函数y =−2x +1中k =−2<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1<x 2,∴y 1>y 2.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y =kx +b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2.①③④【解析】【分析】根据y1=kx+b 和y2=x+a 的图象可知:k <0a <0所以当x >3时相应的x 的值y1图象均低于y2的图象【详解】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k<0正确;②a<0原来的说法错误;③方解析:①③④【解析】【分析】根据y1=kx+b和y2=x+a的图象可知:k<0,a<0,所以当x>3时,相应的x的值,y1图象均低于y2的图象.【详解】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k<0正确;②a<0,原来的说法错误;③方程kx+b=x+a的解是x=3,正确;④当x>3时,y1<y2正确.故答案是:①③④.【点睛】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四种情况:①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②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③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④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23.2【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则∠AEB=∠CBE 再由∠ABE=∠CBE则∠AEB=∠ABE则AE=AB从而求出DE【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则∠AEB=∠CBE,再由∠ABE=∠CBE,则∠AEB=∠ABE,则AE=AB,从而求出DE.【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EB=∠CBE,∵∠B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ABE=∠CBE,∴∠AEB=∠ABE,∴AE=AB,∵AB=3,BC=5,∴DE=AD-AE=BC-AB=5-3=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24.33【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解析:3, 3, 32.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 平均数=1(12533424)38⨯+++++++=,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中位数是3332+=, 方差=222221(13)2(23)2(33)2(43)(53)8⎡⎤⨯-+⨯-+⨯-+⨯-+-⎣⎦=32, 故答案为:3,3,32. 【点睛】 此题考查计算能力,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正确掌握各计算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5.2或25或3或8【解析】【分析】【详解】解:∵AD=10点Q 是BC 的中点∴BQ =BC=×10=5如图1PQ=BQ=5时过点P 作PE ⊥BC 于E 根据勾股定理QE=∴BE=BQ ﹣QE=5﹣3=2∴AP=B解析:2或2.5或3或8.【解析】【分析】【详解】解:∵AD=10,点Q 是BC 的中点,∴BQ=12BC=12×10=5, 如图1,PQ=BQ=5时,过点P 作PE ⊥BC 于E ,根据勾股定理,2222543PQ PE -=-=,∴BE=BQ ﹣QE=5﹣3=2,∴AP=BE=2;②如图2,BP=BQ=5时,过点P 作PE ⊥BC 于E ,根据勾股定理,BE=2222-=-=,∴AP=BE=3;543PB PE③如图3,PQ=BQ=5且△PBQ为钝角三角形时,BE=QE+BQ=3+5=8,AP=BE=8,④若BP=PQ,如图4,过P作PE⊥BQ于E,则BE=QE=2.5,∴AP=BE=2.5.综上所述,AP的长为2或3或8或2.5.故答案为2或3或8或2.5.【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是本题的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6.见解析.【解析】【分析】通过证明△EOB≌△FOD得出EO=FO,结合G、H分别为OB、OD的中点,可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证明.【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O=DO,AD=BC且AD∥BC.∴∠ADO=∠CBO.又∵∠EOB=∠FOD,∴△EOB≌△FOD(ASA).∴EO=FO.又∵G、H分别为OB、OD的中点,∴GO=HO.∴四边形GEHF为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呼应,每种方法都对应着一种性质,在应用时应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7.(1) 每套队服150元,每个足球100元;(2) 购买的足球数等于50个时,则在两家商场购买一样合算;购买的足球数多于50个时,则到乙商场购买合算;购买的足球数少于50个时,则到甲商场购买合算.【解析】试题分析:(1)设每个足球的定价是x元,则每套队服是(x+50)元,根据两套队服与三个足球的费用相等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2)根据甲、乙两商场的优惠方案即可求解;(3)先求出到两家商场购买一样合算时足球的个数,再根据题意即可求解.解:(1)设每个足球的定价是x元,则每套队服是(x+50)元,根据题意得2(x+50)=3x,解得x=100,x+50=150.答:每套队服150元,每个足球100元;(2)到甲商场购买所花的费用为:150×100+100(a﹣)=100a+14000(元),到乙商场购买所花的费用为:150×100+0.8×100•a=80a+15000(元);(3)当在两家商场购买一样合算时,100a+14000=80a+15000,解得a=50.所以购买的足球数等于50个时,则在两家商场购买一样合算;购买的足球数多于50个时,则到乙商场购买合算;购买的足球数少于50个时,则到甲商场购买合算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8.(1)4;(2)8、1.2、7.5;(3)从平均数看,甲成绩优于乙的成绩;从方差看,甲的方差小,说明甲的成绩稳定.【解析】【分析】(1)根据甲的成绩频数分布图及题意列出10﹣(1+2+2+1),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平均数公式、中位数的求法和方差公式计算得到答案;(3)从平均数和方差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甲选手命中8环的次数为10﹣(1+2+2+1)=4,补全图形如下:(2)a=67284921010+⨯+⨯+⨯+=8(环),c=110×[(6﹣8)2+2×(7﹣8)2+4×(8﹣8)2+2×(9﹣8)2+(10﹣8)2]=1.2,b=872+=7.5,故答案为:8、1.2、7.5;(3)从平均数看,甲成绩优于乙的成绩;从方差看,甲的方差小,说明甲的成绩稳定.【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频数分布直方图,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求法.29.(1)CH是从村庄C到河边的最近路,理由见解析;(2)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2.5千米.【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1)是,理由是:在△CHB中,∵CH2+BH2=(2.4)2+(1.8)2=9BC2=9∴CH2+BH2=BC2∴CH⊥AB,所以CH是从村庄C到河边的最近路(2)设AC=x在Rt △ACH 中,由已知得AC =x ,AH =x ﹣1.8,CH =2.4由勾股定理得:AC 2=AH 2+CH 2∴x 2=(x ﹣1.8)2+(2.4)2解这个方程,得x =2.5,答:原来的路线AC 的长为2.5千米.【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0.(Ⅰ)28. (Ⅱ)平均数是1.52. 众数为1.8. 中位数为1.5. (Ⅲ)200只.【解析】分析:(Ⅰ)用整体1减去所有已知的百分比即可求出m 的值;(Ⅱ)根据众数、中位数、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Ⅲ)用总数乘以样本中2.0kg 的鸡所占的比例即可得解.解:(Ⅰ)m%=1-22%-10%-8%-32%=28%.故m=28;(Ⅱ)观察条形统计图, ∵ 1.05 1.211 1.514 1.816 2.04 1.5251114164x ⨯+⨯+⨯+⨯+⨯==++++,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2.∵在这组数据中,1.8出现了1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8. ∵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1.5,有1.5 1.5 1.5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Ⅲ)∵在所抽取的样本中,质量为2.0kg 的数量占8%.∴由样本数据,估计这2500只鸡中,质量为2.0kg 的数量约占8%.有25008%200⨯=.∴这2500只鸡中,质量为2.0kg 的约有200只.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以及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2020-2021下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

2020-2021下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

2020-2021下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上高为h,则下列各式总能成立的是()A.ab=h2B.a2+b2=2h2C.111a b h+=D.222111a b h+=2.计算12(75+313﹣48)的结果是()A.6B.43C.23+6D.12 3.对于函数y=2x+1下列结论不正确是()A.它的图象必过点(1,3)B.它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C.当x>12时,y>0D.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4.如图,菱形中,分别是的中点,连接,则的周长为()A.B.C.D.5.某单位组织职工开展植树活动,植树量与人数之间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本次植树活动共有30人B.每人植树量的众数是4棵C.每人植树量的中位数是5棵D.每人植树量的平均数是5棵6.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13,则第三边长为()A.5B.17C.5或17D.5或7.如图,一次函数y=mx+n与y=mnx(m≠0,n≠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A .B .C .D .8.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则这个图象必经过点( ). A .(1,2)B .(,)C .(2,)D .(1,) 9.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条边长是( )A .1B .5C .7D .5或7 10.将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 ,高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h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 )A .h 17cm ≤B .h 8cm ≥C .7cm h 16cm ≤≤D .15cm h 16cm ≤≤ 1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35+=B .32﹣2=3C .236⨯=D .632÷= 12.如图,已知△ABC 中,AB=10 ,AC=8 ,BC = 6 ,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连接CD ,则CD 的长度为( )A .3B .4C .4.8D .5二、填空题13.如图.过点A 1(1,0)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y=2x 于点B 1;点A 2与点O 关于直线A 1B 1对称,过点A 2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y=2x 于点B 2;点A 3与点O 关于直线A 2B 2对称.过点A 3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y=2x 于点B 3;…按此规律作下去.则点A 3的坐标为_____,点B n 的坐标为_____.14.如图所示,BE AC ⊥于点D ,且AB BC =,BD ED =,若54ABC ∠=,则E ∠=___.15.已知函数y =2x +m -1是正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___.16.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 沿BC 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17.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23+1,23-1,则它的斜边长为____.18.已知数据:﹣1,4,2,﹣2,x 的众数是2,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19.一组数据:1、2、5、3、3、4、2、4,它们的平均数为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方差是_______.20.如图,直线1y kx b =+过点A(0,2),且与直线2y mx =交于点P(1,m),则不等式组mx > +kx b > mx -2的解集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求证:∠EBF=∠EDF.22.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1)求证:△BCP≌△DCP;(2)求证:∠DPE=∠ABC;(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若∠ABC=58°,则∠DPE=度.23.某商场同时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00件,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商品名称甲乙进价(元/件)4090售价(元/件)60120设其中甲种商品购进x件,商场售完这100件商品的总利润为y元.(Ⅰ)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Ⅱ)该商场计划最多投入8000元用于购买这两种商品,①至少要购进多少件甲商品?②若销售完这些商品,则商场可获得的最大利润是多少元?24.如图,将□ABCD的对角线BD向两个方向延长至点E和点F,使BE=DF,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 (k ,b 都是常数,且k≠0)的图象经过点(1,0)和(0,2).(1)当﹣2<x≤3时,求y 的取值范围;(2)已知点P (m ,n )在该函数的图象上,且m ﹣n=4,求点P 的坐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导出:斜边c=ab h. 再结合勾股定理:a 2+b 2=c 2. 进行等量代换,得a 2+b 2=222a b h , 两边同除以a 2b 2, 得222111a b h +=. 故选D . 2.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12===. 故选:D. 3.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k 、b 的值依据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当x =1时,y =3,故A 选项正确,∵函数y=2x+1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B、D正确,∵y>0,∴2x+1>0,∴x>﹣12,∴C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熟记性质并运用解题是关键.4.D解析: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菱形的性质证明△ABE≌△ADF,然后连接AC可推出△ABC以及△ACD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又可推出△AEF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E的长,继而求出周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BC=CD=2cm,∠B=∠D,∵E、F分别是BC、CD的中点,∴BE=DF,在△ABE和△ADF中,,∴△ABE≌△ADF(SAS),∴AE=AF,∠BAE=∠DAF.连接AC,∵∠B=∠D=60°,∴△ABC与△ACD是等边三角形,∴AE⊥BC,AF⊥CD,∴∠BAE=∠DAF=30°,∴∠EAF=60°,BE=AB=1cm,∴△AEF是等边三角形,AE=,∴周长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涉及知识点较多,也考察了学生推理计算的能力.5.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A、∵4+10+8+6+2=30(人),∴参加本次植树活动共有30人,结论A正确;B、∵10>8>6>4>2,∴每人植树量的众数是4棵,结论B正确;C、∵共有30个数,第15、16个数为5,∴每人植树量的中位数是5棵,结论C正确;D、∵(3×4+4×10+5×8+6×6+7×2)÷30≈4.73(棵),∴每人植树量的平均数约是4.73棵,结论D不正确.故选D.考点:1.条形统计图;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6.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告诉的两边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即可.注意13,12可能是两条直角边也可能是一斜边和一直角边,所以得分两种情况讨论.【详解】当12,13为两条直角边时,第三边==,当13,12分别是斜边和一直角边时,第三边==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题目中渗透着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7.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m、n同正,同负,一正一负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详解】解:①当mn>0时,m、n同号,y=mnx过一三象限;同正时,y=mx+n经过一、二、三象限,同负时,y=mx+n过二、三、四象限;②当mn<0时,m、n异号,y=mnx过二四象限,m>0,n<0时,y=mx+n经过一、三、四象限;m<0,n>0时,y=mx+n过一、二、四象限;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解析】设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0),因为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1,2),所以2=-k,解得:k=-2,所以y=-2x,把这四个选项中的点的坐标分别代入y=-2x中,等号成立的点就在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所以这个图象必经过点(1,-2).故选D.9.D解析:D【解析】【分析】分第三边为直角边或斜边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第三边.【详解】当第三边为直角边时,4为斜边,第三边;当第三边为斜边时,3和4为直角边,第三边=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关键是根据第三边为直角边或斜边,分类讨论,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0.C解析:C【解析】【分析】观察图形,找出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首先根据圆柱的高,知筷子在杯内的最小长度是8cm,则在杯外的最大长度是24-8=16cm;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筷子在杯内的最大长度是(如图)AC=2222158AB BC+=+=17,则在杯外的最小长度是24-17=7cm,所以h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此题要求的是筷子露在杯外的取值范围.主要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筷子在杯内的最大长度.1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得加减法法则及乘除法法则逐一计算即可得答案.【详解】23B.3222,故该选项计算错误,2323⨯6,故该选项计算正确,6363÷2,故该选项计算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得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2.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已知AB=10,AC=8,BC=8,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又因DE为AC边的中垂线,可得DE⊥AC,AE=CE=4,所以DE为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即可得DE=12BC=3,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5,故答案选D.考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中位线定理;中垂线的性质.二、填空题13.(40)(2n﹣12n)【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A2点的坐标再根据A 2点的坐标求出B2的坐标以此类推总结规律便可求出点A3Bn的坐标【详解】解:∵点A1坐标为(10)∴OA1=1过点A1作x轴解析:(4,0)(2n﹣1,2n)【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A2点的坐标,再根据A2点的坐标求出B2的坐标,以此类推总结规律便可求出点A3、B n的坐标.【详解】解:∵点A1坐标为(1,0),∴OA1=1,过点A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1,可知B1点的坐标为(1,2),∵点A2与点O关于直线A1B1对称,∴OA1=A1A2=1,∴OA2=1+1=2,∴点A2的坐标为(2,0),B2的坐标为(2,4),∵点A3与点O关于直线A2B2对称.故点A3的坐标为(4,0),B3的坐标为(4,8),此类推便可求出点A n的坐标为(2n﹣1,0),点B n的坐标为(2n﹣1,2n).故答案为(4,0),(2n﹣1,2n).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14.27°【解析】【分析】连接AE先证Rt△ABD≌Rt△CBD得出四边形ABCE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可推导得到∠E的大小【详解】如下图连接AE∵BE⊥AC∴∠ADB=∠BDC=90°∴△ABD和△CB解析:27°【解析】【分析】连接AE,先证Rt△ABD≌Rt△CBD,得出四边形ABCE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可推导得到∠E的大小.【详解】如下图,连接AE∵BE⊥AC,∴∠ADB=∠BDC=90°∴△ABD 和△CBD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BD 和Rt △CBD 中AB BC BD BD =⎧⎨=⎩∴Rt △ABD ≌Rt △CBD∴AD=DC∵BD=DE∴在四边形ABCE 中,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四边形ABCE 是菱形∵∠ABC=54°∴∠ABD=∠CED=27°故答案为:27°【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证明和性质的运用,解题关键是先连接AE ,然后利用证Rt △ABD ≌Rt △CBD 推导菱形.15.1【解析】分析:依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m-1=0求解即可详解:∵y =2x +m -1是正比例函数∴m-1=0解得:m=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解析:1【解析】分析:依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m-1=0,求解即可,详解:∵y =2x +m -1是正比例函数,∴m-1=0.解得:m=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16.【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的△ABC 沿边BC 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则AD=1BF=BC+CF=BC+1DF=AC 又∵AB+BC+AC=10∴四边形ABFD 的周长=AD+AB+BF+D解析:【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的△ABC 沿边BC 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 则AD=1,BF=BC+CF=BC+1,DF=AC ,又∵AB+BC+AC=10,∴四边形ABFD 的周长=AD+AB+BF+DF=1+AB+BC+1+AC=10.考点:平移的性质.17.【解析】【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由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可求得斜边的长度【详解】由勾股定理得(2 +1)2+(2 −1)2=斜边2斜边=故答案为:【点睛】勾股【解析】【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由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可求得斜边的长度.【详解】由勾股定理得( +1)2+( −1)2=斜边2,斜边,【点睛】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我们应熟练正确的运用这个定理,在以后复杂的题目中这是最为常见也最为基础的定理公式.18.【解析】试题分析:数据:﹣142﹣2x 的众数是2即的2次数最多;即x=2则其平均数为:(﹣1+4+2﹣2+2)÷5=1故答案为1考点:1众数;2算术平均数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数据:﹣1,4,2,﹣2,x 的众数是2,即的2次数最多;即x=2.则其平均数为:(﹣1+4+2﹣2+2)÷5=1.故答案为1.考点:1.众数;2.算术平均数.19.33【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解析:3, 3,32. 【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1(12533424)38⨯+++++++=,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中位数是3332+=, 方差=222221(13)2(23)2(33)2(43)(53)8⎡⎤⨯-+⨯-+⨯-+⨯-+-⎣⎦=32,故答案为:3,3,32. 【点睛】 此题考查计算能力,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正确掌握各计算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详解】解:由于直线过点A (02)P (1m )则解得故所求不等式组可化为:mx >(m-2)x+2>mx-20>-2x+2>-2解得:1<x <2 解析:12x <<【解析】【分析】【详解】解:由于直线过点A (0,2),P (1,m ),则2k b m b +=⎧⎨=⎩,解得22k m b =-⎧⎨=⎩, 1(2)2y m x ∴=-+,故所求不等式组可化为:mx >(m-2)x+2>mx-2,0>-2x+2>-2,解得:1<x <2,三、解答题21.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先连接BD ,交AC 于O ,由于AB=CD ,AD=CB ,根据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四边形ABBCD 是平行四边形,于是OA=OC ,OB=OD ,而AF=CF ,根据等式性质易得OE=OF ,再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于是∠EBF=∠FDE .【详解】解:连结BD ,交AC 于点O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B=OD ,OA=OC.∵AE=CF ,∴OE=OF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EBF=∠EDF .22. (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58【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BC=DC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得∠BCP=∠DCP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BP=∠CDP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CBP=∠E ,然后求出∠DPE=∠DCE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DCE=∠ABC ,从而得证.(3)根据(2)的结论解答:与(2)同理可得:∠DPE=∠ABC=58°.【详解】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BC=DC ,∠BCP=∠DCP=45°,∵在△BCP 和△DCP 中,BC DC BCP DCP PC PC =⎧⎪∠=∠⎨⎪=⎩,∴△BCP ≌△DCP (SAS ).(2)证明:由(1)知,△BCP ≌△DCP ,∴∠CBP=∠CDP .∵PE=PB ,∴∠CBP=∠E .∴∠CDP=∠E .∵∠1=∠2(对顶角相等),∴180°﹣∠1﹣∠CDP=180°﹣∠2﹣∠E ,即∠DPE=∠DCE .∵AB ∥CD ,∴∠DCE=∠ABC .∴∠DPE=∠ABC .(3)解:在菱形ABCD 中,BC=DC ,∠BCP=∠DCP ,在△BCP 和△DCP 中,BC DC BCP DCP PC PC =⎧⎪∠=∠⎨⎪=⎩∴△BCP ≌△DCP (SAS ),∴∠CBP=∠CDP ,∵PE=PB ,∴∠CBP=∠E ,∴∠DPE=∠DCE ,∵AB ∥CD ,∴∠DCE=∠ABC ,∴∠DPE=∠ABC=58°,故答案为:58.23.(Ⅰ)103000y x =-+;(Ⅱ)①至少要购进20件甲商品;②售完这些商品,则商场可获得的最大利润是2800元.【解析】【分析】(Ⅰ)根据总利润=(甲的售价-甲的进价)×甲的进货数量+(乙的售价-乙的进价)×乙的进货数量列关系式并化简即可得答案;(Ⅱ)①根据总成本最多投入8000元列不等式即可求出x 的范围,即可得答案;②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确定其最大值即可.【详解】(Ⅰ)根据题意得:()()()604012090100103000y x x x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103000y x =-+.(Ⅱ)()40901008000x x +-≤,解得20x ≥.∴至少要购进20件甲商品.103000y x =-+,∵100-<,∴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20x 时,y 有最大值,102030002800y =-⨯+=最大.∴若售完这些商品,则商场可获得的最大利润是2800元.【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4.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连接AC 交EF 于点O ,由平行四边形ABCD 的性质,可知OA=OC ,OB=OD ,又因为BE=DF ,可得OE=OF ,即可判定AECF 是平行四边形.【详解】证明:连接AC 交EF 于点O ;∵平行四边形ABCD∴OA=OC,OB=OD∵BE=DF,∴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关键是找出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解题. 25.(1) ﹣4≤y<6;(2)点P的坐标为(2,﹣2) .【解析】【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得出即可;(1)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即可.(2)根据题意得出n=﹣2m+2,联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详解】设解析式为:y=kx+b,将(1,0),(0,2)代入得:,解得:,∴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1)把x=﹣2代入y=﹣2x+2得,y=6,把x=3代入y=﹣2x+2得,y=﹣4,∴y的取值范围是﹣4≤y<6.(2)∵点P(m,n)在该函数的图象上,∴n=﹣2m+2,∵m﹣n=4,∴m﹣(﹣2m+2)=4,解得m=2,n=﹣2,∴点P的坐标为(2,﹣2).考点:1、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3、一次函数的性质。

【三套打包】上海华育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三套打包】上海华育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最新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分)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D.x>32.(3分)化简的结果正确的是()A.﹣2B.2C.±2D.43.(3分)下列各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3,4,5B.1,2,C.5,12,13D.6,8,12 4.(3分)如图,▱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2,则△DOE的周长为()A.15B.18C.21D.245.(3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A.20B.24C.40D.486.(3分)如图,在矩形AOBC中,O为坐标原点,OA、OB分别在x轴、y轴上,点B 的坐标为(0,3),∠ABO=30°,将△ABC沿AB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落在点D 处,则点D的坐标为()A.(,)B.(2,)C.(,)D.(,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3分)与最简二次根式5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8.(3分)计算(2+3)(2﹣3)的结果等于.9.(3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3分)在Rt△ABC中,∠C=90°,∠A=30°,AB=6,则AC=.11.(3分)当2≤3x+5≤8时,化简+=.12.(3分)已知:矩形ABCD,AB=5,BC=4,P是边CD上一点,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求PC的长可以是.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6分)计算:(1)+|﹣2|﹣()﹣1(2)4+﹣+414.(6分)长方形的长是3+2,宽是3﹣2,求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15.(6分)如图,一架梯子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0.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滑动了多少米?16.(6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求证:∠AFD=∠CBE.17.(6分)如图,在▱ABCD中,AB=10,AD=6,AC⊥BC.求BD的长度.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8分)《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在“勾股”章中记载了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可翻译为:有一根竹子高一丈,今在A处折断,竹梢落在地面的B处,B与竹根部C相距3尺,求折断点A与地面的高度AC.(注:1丈=10尺)19.(8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BC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BE≌△DCE;(2)求∠AED的度数.20.(8分)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F分别在线段BC、AB上,DC=BF,以BF为边在△ABC外作等边三角形BEF.(1)求证: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2)△ABC的边长是6,当点D是BC三等分点时,直接写出平行四边形CDEF的面积.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1.(9分)对于形如的式子可以用如下的方法化简:===+.请仿照这样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化简:(2)化简求值:已知x=,求(+)•22.(9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过点C作BD的平行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OCED是矩形;(2)若CE=1,DE=2,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六、(本大题共12分)23.(12分)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BD=BE,连接DE,Q为DE的中点,有一动点P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E 点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用含t的式子表示);(1)如图1,连接DP、PQ,则S△DPQ(2)如图2,M、N分别为AB、AD的中点,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为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3)如图3,连接CQ,AQ,试判断AQ、CQ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分)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D.x>3【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式子有意义,∴x﹣3≥0,解得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被开方数具有非负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分)化简的结果正确的是()A.﹣2B.2C.±2D.4【分析】根据=|a|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2|=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a|.3.(3分)下列各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3,4,5B.1,2,C.5,12,13D.6,8,12【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A、32+42=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12+()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62+82≠1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4.(3分)如图,▱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2,则△DOE的周长为()A.15B.18C.21D.24【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6,∴BC+CD=18,∵OD=OB,DE=EC,∴OE+DE=(BC+CD)=9,∵BD=12,∴OD=BD=6,∴△DOE的周长为9+6=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3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A.20B.24C.40D.48【分析】由菱形对角线的性质,相互垂直平分即可得出菱形的边长,菱形四边相等即可得出周长.【解答】解:由菱形对角线性质知,AO=AC=3,BO=BD=4,且AO⊥BO,则AB==5,故这个菱形的周长L=4AB=2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面积的计算,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考查了菱形各边长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B的长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一般.6.(3分)如图,在矩形AOBC中,O为坐标原点,OA、OB分别在x轴、y轴上,点B 的坐标为(0,3),∠ABO=30°,将△ABC沿AB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落在点D 处,则点D的坐标为()A.(,)B.(2,)C.(,)D.(,3﹣)【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对应线段长,进而得出D点坐标.【解答】解:∵四边形AOBC是矩形,∠ABO=30°,点B的坐标为(0,3),∴AC=OB=3,∠CAB=30°,∴BC=AC•tan30°=3×=3,∵将△ABC沿AB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落在点D处,∴∠BAD=30°,AD=3,过点D作DM⊥x轴于点M,∵∠CAB=∠BAD=30°,∴∠DAM=30°,∴DM=AD=,∴AM=3×cos30°=,∴MO=﹣3=,∴点D的坐标为(,).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以及矩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正确得出∠DAM =30°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3分)与最简二次根式5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2.【分析】先将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根据同类二次根式得到被开方数相同可得出关于a的方程,解出即可.【解答】解:∵与最简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且,∴a+1=3,解得:a=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8.(3分)计算(2+3)(2﹣3)的结果等于﹣3.【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解答】解:原式=24﹣27=﹣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9.(3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定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计算面积即可.【解答】解:∵()2+12=3=()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面积为:×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逆定理,关键是正确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10.(3分)在Rt△ABC中,∠C=90°,∠A=30°,AB=6,则AC=3.【分析】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BC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度.【解答】解: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30°,AB=6,∴BC=AB=3,∴AC==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牢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1.(3分)当2≤3x+5≤8时,化简+=6.【分析】直接求出x的取值范围,进而化简二次根式得出答案.【解答】解:∵2≤3x+5≤8,∴﹣1≤x≤1,∴+=3﹣x+x+3=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2.(3分)已知:矩形ABCD,AB=5,BC=4,P是边CD上一点,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求PC的长可以是 2.5或3或2.【分析】三种情况:①PA=PB,求出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求出DP,进而得出CP;②PA=AB=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P,进而得出CP;③PB=BA=5,同法求出CP.【解答】解:有三种情况:①PA=PB,∵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DP=PC=×5=2.5;②PA=AB=5,∵矩形ABCD,∴∠D=90°;由勾股定理得:DP=,∴CP=5﹣3=2,③PB=BA=5,同法求出CP=3,故答案为:2.5或3或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6分)计算:(1)+|﹣2|﹣()﹣1(2)4+﹣+4【分析】(1)根据分母有理化、绝对值的意义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计算;(2)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解答】解:(1)原式=+2﹣﹣2=0;(2)原式=4+3﹣2+4=7+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14.(6分)长方形的长是3+2,宽是3﹣2,求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2×(长+宽),面积公式:长×宽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周长:2[(3+2)+(3﹣2)],=2(3+2+3﹣2),=2×6,=12;面积:(3+2)×(3﹣2)=45﹣12=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关键是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和乘法计算.15.(6分)如图,一架梯子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0.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滑动了多少米?【分析】根据梯子长度不会变这个等量关系,我们可以根据BC求AC,根据AD、AC求CD,根据CD计算CE,根据CE,BC计算BE,即可解题.【解答】解:由题意知AB=DE=2.5米,BC=0.7米,AD=0.4米,∵在直角△ABC中,AC为直角边,∴AC==2.4米,已知AD=0.4米,则CD=2.4﹣0.4=2(米),∵在直角△CDE中,CE为直角边∴CE==1.5(米),BE=1.5米﹣0.7米=0.8米.答: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滑动了0.8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本题中正确的使用勾股定理求CE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6.(6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求证:∠AFD=∠CBE.【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BCE=∠DCE,BC=CD,AB∥CD,推出∠AFD=∠CDE,证△BCE≌△DCE,推出∠CBE=∠CDE即可.【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BCE=∠DCE,BC=CD,AB∥CD,∴∠AFD=∠CDE,在△BCE和△DCE中∴△BCE≌△DCE,∴∠CBE=∠CDE,∵∠AFD=∠CDE,∴∠AFD=∠CB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BCE≌△DCE是解题关键.17.(6分)如图,在▱ABCD中,AB=10,AD=6,AC⊥BC.求BD的长度.【分析】由BC⊥AC,AB=10,BC=AD=6,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得出OA长,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OB的长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6,OB=OD,OA=OC,∵AC⊥BC,∴AC===8,∴OC=4,∴OB===2,∴BD=2OB=4.【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求出OB是解题关键.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8分)《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在“勾股”章中记载了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可翻译为:有一根竹子高一丈,今在A处折断,竹梢落在地面的B处,B与竹根部C相距3尺,求折断点A与地面的高度AC.(注:1丈=10尺)【分析】设AC=x,可知AB=10﹣x,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AC=x,∵AC+AB=10,∴AB=10﹣x.∵在Rt△ABC中,∠ACB=90°,∴AC2+BC2=AB2,即x2+32=(10﹣x)2.解得:x=4.55,即AC=4.5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19.(8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BC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BE≌△DCE;(2)求∠AED的度数.【分析】(1)根据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B=BE=CE=CD,∠ABE =∠DCE=30°,由此即可证明;(2)只要证明∠EAD=∠ADE=15°,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BC是等边三角形,∴BA=BC=CD=BE=CE,∠ABC=∠BCD=90°,∠EBC=∠ECB=60°,∴∠ABE=∠ECD=30°,在△ABE和△DCE中,,∴△ABE≌△DCE(SAS).(2)∵BA=BE,∠ABE=30°,∴∠BAE=(180°﹣30°)=75°,∵∠BAD=90°,∴∠EAD=90°﹣75°=15°,同理可得∠ADE=15°,∴∠AED=180°﹣15°﹣15°=150°.【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0.(8分)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F分别在线段BC、AB上,DC=BF,以BF为边在△ABC外作等边三角形BEF.(1)求证: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2)△ABC的边长是6,当点D是BC三等分点时,直接写出平行四边形CDEF的面积.【分析】(1)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到∠B=60°,而∠EFB=60°,由此可以证明EF∥DC,而DC=EF,然后即可证明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2)过E作EH⊥BC交CB的延长线于H,解直角三角形得到EH=BE=BF=C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EFB=60°,∴∠ABC=∠EFB,∴EF∥D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C=EF,∴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2)解:过E作EH⊥BC交CB的延长线于H,∵△ABC和△BEF是等边三角形,∴∠ABC=∠EBF=60°,∴∠EBH=180°﹣60°﹣60°=60°,∴EH=BE=BF=CD,∵点D是BC三等分点,∴当CD=BC=2时,平行四边形CDEF的面积=2×=2,当CD=BC=4时,平行四边形CDEF的面积=4×2=8,综上所述,平行四边形CDEF的面积为2或8.【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性质与判定方法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1.(9分)对于形如的式子可以用如下的方法化简:===+.请仿照这样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化简:(2)化简求值:已知x=,求(+)•【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2)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1)===2+;(2)(+)•=×=,∵x===﹣1,∴原式=.【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9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过点C作BD的平行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OCED是矩形;(2)若CE=1,DE=2,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4.【分析】(1)欲证明四边形OCED是矩形,只需推知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内角为90度即可;(2)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和菱形的面积公式解答.【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COD=90°.∵CE∥OD,DE∥OC,∴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又∠COD=90°,∴平行四边形OCED是矩形;(2)由(1)知,平行四边形OCED是矩形,则CE=OD=1,DE=OC=2.∵四边形ABCD是菱形,∴AC=2OC=4,BD=2OD=2,∴菱形ABCD的面积为:AC•BD=×4×2=4.故答案是:4.【点评】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此题中,矩形的判定,首先要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有一内角为直角.六、(本大题共12分)23.(12分)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BD =BE ,连接DE ,Q 为DE 的中点,有一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BC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E 点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1)如图1,连接DP 、PQ ,则S △DPQ = 15﹣t (用含t 的式子表示);(2)如图2,M 、N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为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3)如图3,连接CQ ,AQ ,试判断AQ 、CQ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分析】(1)由勾股定理可求BD =10,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S △DPQ =(S △BED ﹣S △BDP )可求解;(2)当t =5时,可得BP =5=BE ,由中位线定理可得MN ∥BD ,MN =BD =5,PQ ∥BD ,PQ =BD =5,可得MN ∥PQ ,MN =PQ ,可得结论.(3)连接BQ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QD +∠BQA =9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Q =CQ ,∠DCQ =∠CDQ ,由“SAS ”可证△ADQ ≌△BCQ ,可得∠AQD =∠BQC ,即可得结论.【解答】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6,BC =8,∴BC =8,CD =6,∴BD ==10∴BD =BE =10 ∵Q 为DE 的中点,∴S △DPQ =S △DPE ,∴S △DPQ =(S △BED ﹣S △BDP )==15﹣t 故答案为:15﹣t(2)当t =5时,四边形MNQP 为平行四边形, 理由如下:∵M 、N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 ∴MN ∥BD ,MN =BD =5,∵t =5时,∴BP =5=BE ,且点Q 是DE 的中点, ∴PQ ∥BD ,PQ =BD =5∴MN ∥PQ ,MN =PQ∴四边形MNQP 是平行四边形(3)AQ ⊥CQ理由如下:如图,连接BQ ,∵BD =BE ,点Q 是DE 中点,∴BQ ⊥DE ,∴∠AQD +∠BQA =90°∵在Rt △DCE 中,点Q 是DE 中点, ∴DQ =CQ ,∴∠DCQ =∠CDQ ,且∠ADC =∠BCD =90° ∴∠ADQ =∠BCQ ,且BC =AD ,DQ =CQ ∴△ADQ ≌△BCQ (SAS )∴∠AQD =∠BQC ,且∴∠AQD +∠BQA =90° ∴∠BQC +∠BQA =90°∴∠AQC =90°∴AQ⊥CQ【点评】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QD=∠BQC 是本题的关键.最新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分)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D.x>32.(3分)化简的结果正确的是()A.﹣2B.2C.±2D.43.(3分)下列各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3,4,5B.1,2,C.5,12,13D.6,8,12 4.(3分)如图,▱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2,则△DOE的周长为()A.15B.18C.21D.245.(3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A.20B.24C.40D.486.(3分)如图,在矩形AOBC中,O为坐标原点,OA、OB分别在x轴、y轴上,点B 的坐标为(0,3),∠ABO=30°,将△ABC沿AB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落在点D处,则点D的坐标为()A.(,)B.(2,)C.(,)D.(,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3分)与最简二次根式5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8.(3分)计算(2+3)(2﹣3)的结果等于.9.(3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3分)在Rt△ABC中,∠C=90°,∠A=30°,AB=6,则AC=.11.(3分)当2≤3x+5≤8时,化简+=.12.(3分)已知:矩形ABCD,AB=5,BC=4,P是边CD上一点,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求PC的长可以是.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6分)计算:(1)+|﹣2|﹣()﹣1(2)4+﹣+414.(6分)长方形的长是3+2,宽是3﹣2,求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15.(6分)如图,一架梯子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0.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滑动了多少米?16.(6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求证:∠AFD=∠CBE.17.(6分)如图,在▱ABCD中,AB=10,AD=6,AC⊥BC.求BD的长度.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8分)《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在“勾股”章中记载了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可翻译为:有一根竹子高一丈,今在A处折断,竹梢落在地面的B处,B与竹根部C相距3尺,求折断点A与地面的高度AC.(注:1丈=10尺)19.(8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BC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BE≌△DCE;(2)求∠AED的度数.20.(8分)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F分别在线段BC、AB上,DC=BF,以BF为边在△ABC外作等边三角形BEF.(1)求证: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2)△ABC的边长是6,当点D是BC三等分点时,直接写出平行四边形CDEF的面积.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1.(9分)对于形如的式子可以用如下的方法化简:===+.请仿照这样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化简:(2)化简求值:已知x=,求(+)•22.(9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过点C作BD的平行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OCED是矩形;(2)若CE=1,DE=2,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六、(本大题共12分)23.(12分)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BD=BE,连接DE,Q为DE的中点,有一动点P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E 点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1)如图1,连接DP、PQ,则S=(用含t的式子表示);△DPQ(2)如图2,M、N分别为AB、AD的中点,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为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3)如图3,连接CQ,AQ,试判断AQ、CQ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分)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D.x>3【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式子有意义,∴x﹣3≥0,解得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被开方数具有非负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分)化简的结果正确的是()A.﹣2B.2C.±2D.4【分析】根据=|a|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2|=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a|.3.(3分)下列各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3,4,5B.1,2,C.5,12,13D.6,8,12【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A、32+42=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12+()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62+82≠1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4.(3分)如图,▱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2,则△DOE的周长为()A.15B.18C.21D.24【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6,∴BC+CD=18,∵OD=OB,DE=EC,∴OE+DE=(BC+CD)=9,∵BD=12,∴OD=BD=6,∴△DOE的周长为9+6=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3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A.20B.24C.40D.48【分析】由菱形对角线的性质,相互垂直平分即可得出菱形的边长,菱形四边相等即可得出周长.【解答】解:由菱形对角线性质知,AO=AC=3,BO=BD=4,且AO⊥BO,则AB==5,故这个菱形的周长L=4AB=2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面积的计算,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考查了菱形各边长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B的长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一般.6.(3分)如图,在矩形AOBC中,O为坐标原点,OA、OB分别在x轴、y轴上,点B 的坐标为(0,3),∠ABO=30°,将△ABC沿AB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落在点D 处,则点D的坐标为()A.(,)B.(2,)C.(,)D.(,3﹣)【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对应线段长,进而得出D点坐标.【解答】解:∵四边形AOBC是矩形,∠ABO=30°,点B的坐标为(0,3),∴AC=OB=3,∠CAB=30°,∴BC=AC•tan30°=3×=3,∵将△ABC沿AB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落在点D处,∴∠BAD=30°,AD=3,过点D作DM⊥x轴于点M,∵∠CAB=∠BAD=30°,∴∠DAM=30°,∴DM=AD=,∴AM=3×cos30°=,∴MO=﹣3=,∴点D的坐标为(,).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以及矩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正确得出∠DAM =30°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3分)与最简二次根式5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2.【分析】先将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根据同类二次根式得到被开方数相同可得出关于a的方程,解出即可.【解答】解:∵与最简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且,∴a+1=3,解得:a=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8.(3分)计算(2+3)(2﹣3)的结果等于﹣3.【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解答】解:原式=24﹣27=﹣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9.(3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定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计算面积即可.【解答】解:∵()2+12=3=()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面积为:×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逆定理,关键是正确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10.(3分)在Rt△ABC中,∠C=90°,∠A=30°,AB=6,则AC=3.【分析】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BC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度.【解答】解: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30°,AB=6,∴BC=AB=3,∴AC==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牢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1.(3分)当2≤3x+5≤8时,化简+=6.【分析】直接求出x的取值范围,进而化简二次根式得出答案.【解答】解:∵2≤3x+5≤8,∴﹣1≤x≤1,∴+=3﹣x+x+3=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2.(3分)已知:矩形ABCD,AB=5,BC=4,P是边CD上一点,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求PC的长可以是 2.5或3或2.【分析】三种情况:①PA=PB,求出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求出DP,进而得出CP;②PA=AB=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P,进而得出CP;③PB=BA=5,同法求出CP.【解答】解:有三种情况:①PA=PB,∵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DP=PC=×5=2.5;②PA=AB=5,∵矩形ABCD,∴∠D=90°;由勾股定理得:DP=,∴CP=5﹣3=2,③PB=BA=5,同法求出CP=3,故答案为:2.5或3或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6分)计算:(1)+|﹣2|﹣()﹣1(2)4+﹣+4【分析】(1)根据分母有理化、绝对值的意义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计算;(2)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答案】78. 【解析】
【分析】
利用 ABC 的 ABC 的平分线与 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 D 得到
∠DBC= 1 ∠ABC,∠ACD= 1 (∠A+∠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
2
2
∠D= 1 ∠A=30 ,利用外角定理得到∠DEH= 96 ,由 EFD 与 EFH 关于直线 EF 对称 2
∠ XBC+∠ XCB=90°, ∠ ABX+∠ ACX=128°-90°=38°.
5.已知 a、b、c 为△ABC 的三边,化简:|a+b﹣c|-|a﹣b﹣c|+|a﹣b+c|=______.
【答案】 3a b 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再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
∴设S△PEF S△PCF =x,S△CDF S△ADF =y ∴S△BEF 15 x ∴S△BCD S△BDA 15+x+y ∴S△BFA S△BDA y=15+x+y-y=15+x ∴S△BEA S△BEF S△BFA 15 x+15+x=30
∵S△BEA =
1 2
AB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Rt△ ABC 中,∠C=90°,∠BAC 的角平分线 AE 与 AC 的中线 BD 交于点 F,P 为
CE 中点,连结 PF,若 CP=2, SBFP 15 ,则 AB 的长度为_______.
4.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板 XYZ 放置在△ABC 上,三角板 XYZ 的两条直角边 XY、XZ 改变 位置,但始终满足经过 B、C 两点.如果△ABC 中,∠A=52°,则∠ABX+ ∠ACX=_________________.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经典练习卷(专题培优)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经典练习卷(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某学习小组的5名同学在一次数学文化节竞赛活动中的成绩分别是:92分,96分,90分,92分,85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2 B.中位数是90 C.众数是92 D.极差是7C解析:C【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的定义、计算公式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详解】解:A.这组数据的平均分15×(85+90+92+92+96)=91分,所以A选项错误;B、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85、90、92、92、96,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92(分),所以B选项错误;C、这组数据的众数为92(分),所以C选项正确;D.这组数据极差是96﹣85=11,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解题关键是正确熟练运用公式.2.下图是2019年5月17日至31日某市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说明:空气质量指数为0-50、51-100、101-150分别表示空气质量为优、良、轻度污染)有如下结论:①在此次统计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少于轻度污染的天数;②在此次统计中,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占45;③20,21,22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的方差小于26,27,28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的方差.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C解析:C【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数据,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①中:当空气质量指数为0-50时表示优,数出折线图中在这个范围内的天数有5天;当空气质量指数为101-150是表示轻度污染,数出折线图中在这个范围内的天数有3天,故空气质量优的天数大于轻度污染的天数,故①错误;②中:空气质量指数在0-100范围内为优良,其天数共有12天,故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所占比例为:124=155,故②正确;③中:20,21,22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波动范围小于26,27,28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波动范围,故20,21,22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的方差小于26,27,28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的方差,故③正确.∴正确的有:②③.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通过坐标轴以及图例等读懂本图,根据图中所示的数量解决问题.3.一组数据,6、4、a、3、2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方差为()A.8 B.5 C.6 D.3A解析:A【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a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数据6、4、a、3、2平均数为5,∴(6+4+2+3+a)÷5=5,解得:a=10,∴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5[(6-5)2+(4-5)2+(10-5)2+(2-5)2+(3-5)2]=8.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均数,方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4.某次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成绩如下表,通过计算可知两组的方差为S2甲172=,S2乙256=,下列说法:①两组的平均数相同;②甲组学生成绩比乙组学生成绩稳定;③甲组成绩的众数>乙组成绩的众数;④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均是80,但成绩 80的人数甲比乙组多,从中位数来看,甲组成绩总体比乙组好;⑤成绩高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乙组比甲组多,高分段乙组成绩比甲组好.其中正确的有()个A.2 B.3 C.4 D.5C解析:C【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方差、平均数的概念来解答.【详解】解:①平均数:甲组:(50×2+60×5+70×10+80×13+90×14+100×6)÷50=80,乙组:(50×4+60×4+70×16+80×2+90×12+100×12)÷50=80,②S甲2=172<S乙2=256,故甲组学生成绩比乙组学生成绩稳定;③甲组成绩的众数90>乙组成绩的众数70;④成绩≥80的人数甲组33人比乙组26人多;从中位数来看,甲组成绩80=乙组成绩80,故错误.⑤成绩高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乙组24人比甲组20人多,高分段乙组成绩比甲组好.故①②③⑤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定义性质.5.小明、小华两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10次,两人的平均成绩均为7.5环,如图做出了表示平均数的直线和10次射箭成绩的折线图.S1,S2分别表示小明、小华两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则有()A.S1<S2B.S1>S2C.S1=S2D.S1≥S2A解析:A【分析】各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就越小;反之,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就越好.【详解】根据图形可得,小明、小华两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10次所得的成绩中,小明的成绩与平均成绩离散程度小,而小华的成绩与平均成绩离散程度大,故S1<S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方差和折线统计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6.某小组7名学生的中考体育分数如下:37,40,39,37,40,38,40,该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A.40,37B.40,39C.39,40D.40,38B解析:B【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可得.【详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37,37,38,39,40,40,40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40,中位数为39,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7.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 )A.甲B.乙C.丙D.丁C解析:C【解析】【分析】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选出方差最小,而且平均数较大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详解】∵3.6<7.4<8.1,∴甲和丙的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方差最小,发挥稳定, ∵95>92,∴丙同学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高,∴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丙. 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8.某校九年级模拟考试中,1班的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96,108,102,110,108,82.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108 B .中位数是105 C .平均数是101 D .方差是93D解析:D 【分析】把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82,96,102,108,108,110,求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把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82,96,102,108,108,110, ∴众数是108,中位数为1021081052+=,平均数为82961021081081101016+++++=,方差为()()()()()()222222182101961011021011081011081011101016⎡⎤-+-+-+-+-+-⎣⎦ 94.393≈≠;故选D . 【点睛】考核知识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理解定义,记住公式是关键.9.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值周班长小兵每周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评分结果“分值”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89,90 B .90,90C .88,95D .90,95B解析:B 【解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找出从小到大排列后最中间的数和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详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84,89,90,90,90,91,96,最中间的数是90,则中位数是90;90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90;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0.某中学九年级二班的8名女同学在一次仰卧起坐测试中的成绩如下(单位:个),135 13814214414014714514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A.142,142 B.143,142 C.143,143 D.144,143B解析:B【解析】【分析】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第4,5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根据平均数的公式求值.【详解】中位数:142144=1432+平均数:135138142144140147145145=1428+++++++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理解定义是关键.二、填空题11.今年某果园随机从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枇杷树中各选了5棵,每棵产量的平均数x (单位:千克)及方差S2(单位:千克2)如表所示:__.甲【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乙产量较高然后比较方差得到甲比较稳定【详解】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比丙大所以甲乙的产量较高又甲的方差比乙小所以甲的产量比较稳定即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解析:甲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乙产量较高,然后比较方差得到甲比较稳定.【详解】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比丙大,所以甲、乙的产量较高,又甲的方差比乙小,所以甲的产量比较稳定,即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树进行种植,则应选的品种是甲;故答案为:甲.【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12.有一组数据:1,3,5,3,若再添加一个数,所得的新一组数据与原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都没有发生变化,则添加的数为____.3【分析】依据定义和公式分别计算新旧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求解即可【详解】原数据的1335的平均数为=3中位数为=3众数为3;添加的数为3后新数据13335的平均数为=3中位数为3众数为3;故答解析:3.【分析】依据定义和公式分别计算新旧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求解即可.【详解】原数据的1、3、3、5的平均数为13354+++=3,中位数为332+=3,众数为3;添加的数为3后,新数据1、3、3、3、5的平均数为133355++++=3,中位数为3,众数为3;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熟练掌握相关概念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3.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是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_.15岁15岁【分析】由图得到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及对应的人数再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详解】∵由图可得:13岁的有2人14岁的有6人15岁的有8人16岁的有3人17岁的有2人18岁的有1人∴平均数为解析:15岁 15岁 【分析】由图得到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及对应的人数,再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求解. 【详解】∵由图可得:13岁的有2人,14岁的有6人,15岁的有8人,16岁的有3人,17岁的有2人,18岁的有1人,∴平均数为13214615816317218115268321⨯+⨯+⨯+⨯+⨯+⨯=+++++;∵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中位数是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15岁, 故答案是:15岁,15岁.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和中位数.解题关键是求中位数时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14.数据﹣2、﹣1、0、1、2的方差是_____.2【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由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x==0∴这组数据的方差是: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方差解题关键解析:2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方差. 【详解】 由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x=()210125-+-+++ =0,∴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22222201000102025s --+--+-+-+-== ,故答案为2. 【点睛】此题考查方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15.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组4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70分,乙组6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分,则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_____.76分;【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这10名同学的总成绩再除以1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6(分)故答案为:76分【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解析:76分; 【解析】 【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这10名同学的总成绩,再除以10,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048106⨯+⨯=76(分),故答案为:76分.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不正确,而求70、80这两个数的平均数.16.若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解析:83【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11x y +=,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 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 ∴,x y 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4579166x y +++++=, ∴11x y +=,∴,x y 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6,∴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846256661[]676963-+-+-+-+-=; 故答案为83. 【点睛】本题是一道数据统计中的综合性题目,涉及知识点较多,应当熟练掌握,特别是记忆方差的计算公式.17.某班45名同学的数学平均分是80分,其中女生有20名,她们的数学平均分为82分,那么这个班男同学的数学平均分为______分.784【解析】【分析】设男生的平均分为x分根据男生总分和女生总分的和是全体学生的总分结合全班45名同学平均分是80分其中女生有20名她们的数学平均分为82分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析:78.4【解析】【分析】设男生的平均分为x分,根据男生总分和女生总分的和是全体学生的总分,结合全班45名同学,平均分是80分,其中女生有20名,她们的数学平均分为82分,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详解】设男生的平均分为x分,则2582204580x+⨯=⨯,解得78.4x=.即这个班男同学的数学平均分为78.4分.故答案为78.4.【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其中根据男生总分和女生总分的和是全体学生的总分,结合已知条件,构造关于x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8.一组数据2、3、5、6、x的平均数正好也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正整数x为_____.-149【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表示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讨论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数据2356x的平均数是=∴当x=-1时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中位数也是3;当x=4时这组数解析:-1、4、9【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表示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讨论,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数据2、3、5、6、x的平均数是23565x++++=165x+,∴当x=-1时,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中位数也是3;当x=4时,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中位数也是4;当x=9时,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中位数也是5;∴x=-1,4或9;故答案为-1,4或9.【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19.某校对开展贫困地区学生捐书活动,某班40名学生捐助数量(本)绘制了折线统计图,在这40名学生捐助数量中,中位数是_____,众数是_____.2323【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由折线统计图可知阅读20本的有4人21本的有8人23本的有20人24本的有8人共40人∴其中位数是第202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23众解析:23 23 【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解:由折线统计图可知,阅读20本的有4人,21本的有8人,23本的有20人,24本的有8人,共40人,∴其中位数是第20、2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23232=23,众数为23, 故答案为23、23.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及中位数、众数的知识,关键是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一定不要忘记将所有数据从小到大依此排列再计算.20.已知一组数据:3,3,4,5,5,则它的方差为____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3+4+5+5)÷5=4再根据方差公式求出这组数据的方差为:×(3–4)2+(3–4)2+(4–4)2+(5–4)2+(5–4)2=故答案为解析:45【解析】根据题意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3+4+5+5)÷5=4,再根据方差公式求出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5×[(3–4)2+(3–4)2+(4–4)2+(5–4)2+(5–4)2]=45. 故答案为45. 三、解答题21.在推进杭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某校为了考察该校初中生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测试,并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整理,绘制了如图所示不完整的频数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和扇形统计图.(1)求样本容量,并补充完整频数直方图.(2)在抽取的这些学生中,玲玲的测试成绩为85分,你认为85分一定是这些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若成绩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为优秀,请估计全校1400名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人数.解析:(1)50;见解析;(2)不一定;见解析;(3)728【分析】(1)由总人数为100可得m的值,从而补全图形;(2)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判断即可得;(3)样本中成绩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占调查人数的161050+,因此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列出算式1610140050+⨯,求解可得结果.【详解】解:(1)样本容量是:10÷20%=50.70≤a<80的频数是50−4−8−16−10=12(人),补全图形如下:(2)不一定是这些学生成绩的中位数.理由:将50名学生知识测试成绩从小到大排列,第25、26名的成绩都在分数段80≤a≤90中,他们的平均数不一定是85分,因为25、26的成绩的平均数才是整组数据的中位数.(3)全校1400名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人数为:161014007285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量的选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2.某学校抽查了某班级某月5天的用电量,数据如下表(单位:度):度数91011天数311(1)求这5天的用电量的平均数;(2)求这5天用电量的众数、中位数;(3)学校共有36个班级,若该月按22天计,试估计该校该月的总用电量.解析:(1)9.6度;(2)9度;9度;(3)7603.2度.【分析】(1)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平均用电量即可;(2)分别利用众数、中位数及极差的定义求解即可;(3)用班级数乘以日平均用电量乘以天数即可求得总用电量.【详解】(1)平均用电量为:(9×3+10×1+11×1)÷5=9.6度;(2)9度出现了3次,最多,故众数为9度;第3天的用电量是9度,故中位数为9度;(3)总用电量为22×9.6×36=7603.2度.23.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某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费用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容量是.(直接写出结果)(2)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中位数是.(直接写出结果)(3)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总花费.解析:(1)40;(2)30,50;(3)50500元【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容量;(2)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该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总花费.【详解】解:(1)样本容量是:6+12+10+8+4=40,(2)由统计图可得,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30,中位数是50;(3)2063012501080810046121084⨯+⨯+⨯+⨯+⨯++++×1000=50500(元),答:该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总花费是50500元.故答案为(1)40;(2)30,50;(3)50500元.【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加权平均数、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4.某校举办了一次趣味数学竞赛,满分10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达到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达到90分及以上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如下(单位:分)甲组:30,60,60,60,60,60,70,90,90,100;乙组:50,60,60,60,70,70,70,70,80,90.(1)以上成绩统计分析表如表:组别平均分中位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甲组68a37630%则表中a = ,b = ,c = .(2)如果你是该校数学竞赛的教练员,现在需要你根据成绩的稳定性选一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复赛,你会选择哪一组?并说明理由. 解析:(1)60,68,70;(2)乙组,理由见解析 【分析】(1)利用中位数的定义确定a 、c 的值,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出b 的值; (2)先计算出乙组成绩的方差,然后选择甲乙两组成绩的方差较小的一组. 【详解】解:(1)甲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60602+=60,即a =60; 乙组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110(50+3×60+4×70+80+90)=68; 乙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70702+=70,即b =68,c =70; 故填:60,68,70; (2)选择乙组. 理由如下:乙组学生成绩的方差为110[(50﹣68)2+3(60﹣68)2+4(70﹣68)2+(80﹣68)2+(90﹣68)2]=116,因为甲乙两组学生成绩的平均数相同,而乙组学生成绩的方差较小,成绩比较稳定,所以选择乙组. 【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及各个统计量所反映数据的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立定跳远5次,距离如下(单位:cm ): 甲:225,230,240,230,225; 乙:220,235,225,240,230. (1)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2)谁的跳远技术较稳定?为什么? 解析:(1)30;50(2)甲稳定;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甲和乙的平均数,再代入方差公式()()()2221221=.....n S x x x x x x n ⎡⎤-+-++-⎢⎥⎣⎦,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甲的平均数是:()1225+230+240+230+225=2305cm ⨯, 乙的平均数是:()1220+235+240+230+225=2305cm ⨯, 甲的方差是:()()()()()22222221=225230230230240230230230225230305S cm ⎡⎤⨯-+-+-+-+-=⎣⎦,乙的方差是:()()()()()22222221=220230235230240230230230225230505S cm ⎡⎤⨯-+-+-+-+-=⎣⎦;(2)由(1)知,S 甲2<S 乙2, ∴甲的跳远技术较稳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方差及平均数的运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6.某校需要选出一名同学去参加温州市“生活中的数学说题”比赛,现有5名候选人参加该校举办的模拟说题比赛,挑选出成绩最高者参加说题比赛.已知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情况如表所示.某校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情况(1)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 ;(2)由于C 、E 两名候选人成绩并列第一;所以学校决定根据两人平时成绩、任课老师打分、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按2:3:5的比例最后确定成绩,最终谁将参加说题比赛.已知C 、E 两名候选人平时成绩、任课老师打分情况如表所示.解析:(1)85;(2)最终候选人E 将参加说题比赛 【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直接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C、E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75,83,85,90,90,则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85分;故答案为:85;(2)∵C的平均成绩是:952803905235⨯+⨯+⨯++=88(分),E的平均成绩是:852903905235⨯+⨯+⨯++=89(分),∴88<89,∴最终候选人E将参加说题比赛.【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均数的定义.27.受疫情影响,某地无法按原计划正常开学.在延迟开学期间该地区组织了在线教学活动.开学后,某校针对各班在线教学的个性化落实情况,通过初评决定从甲、乙、丙三个班中推荐一个作为在线教学先进班级,下表是这三个班的五项指标的考评得分表(单位:分):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请确定如下的“五项指标的考评得分分析表”中的a、b、c的值:(2)如果学校把“课程设置”、“课程质量”、“在线答疑”、“作业情况”、“学生满意度”这五项指标得分按照2∶2∶3∶1∶2的比例确定最终成绩,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应推荐哪个班为在线教学先进班级?解析:(1)a=10,b=8,c=8.6;(2)推荐丙班级为网上教学先进班级.【分析】(1)直接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分的概念即可求解;(2)先根据各项得分的权重求得各班的最终成绩,然后比较即可判断.【详解】解:(1)∵甲班的五项指标得分由小到大重新排列为:6、7、10、10、10∴甲班的中位数为:10分;∵乙班的五项指标得分为:10、8、8、9、88分出现次数最多,∴乙班的众数是:8分;∵(9+10+8+7+9)÷5=8.6(分),∴丙班的平均分是:8.6分;∴a=10,b=8,c=8.6.(2)甲:10×20%+10×20%+6×30%+10×10%+7×20%=8.2(分)乙:10×20%+8×20%+8×30%+9×10%+8×20%=8.5(分)丙:9×20%+10×20%+8×30%+7×10%+9×20%=8.7(分),∴推荐丙班级为网上教学先进班级.【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正确理解每个概念是解题关键.28.随着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某校计划将这种学习方式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各年级共15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对其家庭中拥有的移动设备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人,图①中m的值为.(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学生家庭中;拥有3台移动设备的学生人数.解析:(1)50,32;(2)众数为4;中位数是3;(3)420【分析】(1)根据2台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可求出调查的学生总人数,用4台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m的值;(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3)用1500乘以拥有3台移动设备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10÷20%=50(人),16m,%100%32%50∴m=32,故答案为:50,32;(2)∵这组样本数据中,4出现了16次,出现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为4;。

上海版2014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上海版2014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上海版2014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2015年6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3分,满分1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填涂】1、下列函数中,哪个是一次函数……………………………………………………( ▲ )(A )22+=x y ; (B )x y -=; (C )22+=x y ; (D )x y =. 2、方程03=-x x 的根是……………………………………………………………( ▲ )(A )0,-1; (B )-1,+1; (C )0,+1; (D )-1,0,+1.3、正方形的对角线具有的所有..性质是………………………………………………( ▲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C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4、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 )(A )0)(=-+→→a a ; (B ))()(→→→→→→++=++c b a c b a ;(C )→→→→+=+a b b a ; (D ))(→→→→-+=-b a b a .5、下列成语或词语所反映的事件中,不可能事件的是……………………………( ▲ )(A )探囊取物 (B )水中捞月 (C )平分秋色 (D )十拿九稳6、顺次联结下列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与原四边形形状相同的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等腰梯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3分,满分36分)【请将结果直接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7、直线26-=x y 的截距是 ▲ ;8、一次函数43+-=x y 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9、关于x 的方程b ax =有无数解,则a 、b 满足的条件是 ▲ ;10、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1+=-+-x x x x x k 有增根1=x ,那么k 的值是 ▲ ;11、方程11510=--+x x 的解是 ▲ ;12、某校组织学生步行去相距6千米的科技馆春游,返回时由于步行速度比去时每小时少1千米,结果时间比去时多用了半小时,如果设学生去时的步行速度是x 千米/时,则可根据题目列出方程 ▲ ;13、如果一个正n 边形的内角和小于外角和,那么n 等于 ▲ ;14、已知菱形的边长是6,一个内角是60°,则这个菱形较长..的对角线长为 ▲ ; 15、一个等腰梯形,它的上底是12厘米,下底是22厘米,高和上底一样长,则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 ▲ 厘米;16、已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的长为10,高为5,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 ;17、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中的“百宝箱”互动环节,是一种竞猜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20个商标牌中,有5个商标牌的背面注明一定的奖金额,其余商标牌的背面是一张哭脸,若翻到哭脸,就不得奖,参与这个游戏的观众有三次翻牌机会(翻过的牌不能18、已知,如图,P 是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 内一点,AP=3,BP=4,将△ABP 绕点B 旋转后,使P 点落在直线BC 上,点A 落在点A ’上,则线段A ’C 的长度为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满分20分) 【将下列各题的解答过程,做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19、解方程:2213211x x x x --=--; 20、解方程组:⎩⎨⎧=+-=+.023,12222y xy x y x ;21、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AD ∥BC ,点E 在边BC 上,联结DE 、AC ;(1)→AD +→DC = ▲ ;(2)设→→=a AB ,→→=b AC ,试用→→b ,a 表示→BC = ▲ ;(3)请在图中画出表示→→→++DC CE AD 的和向量。

上海华育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提高,Word版 含解析)

上海华育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提高,Word版 含解析)

上海华育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提高,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1.在Rt △ABC 中,∠ABC=90°,AB=3,BC=4,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且点P 在直线BC 上.则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案】15CP ≤≤【解析】【分析】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详解】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如图,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的值最大,此时CP=AC ,Rt △ABC 中,∠ABC=90°,AB=3,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5,所以CP 的最大值为5, 所以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1≤CP≤5,故答案为1≤CP≤5.【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能根据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点P 在直线BC 上确定出点E 、F 位于什么位置时PC 有最大(小)值是解题的关键.2.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点 A (1,2),点 P 是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且△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答案】5(0,5),(0,4),0,4⎛⎫ ⎪⎝⎭【解析】【分析】有三种情况:①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D ,求出OA 即可;②以A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P ,求出OP 即可;③作OA 的垂直平分线交y 轴于C ,则AC =OC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 即可.【详解】有三种情况:①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D ,则OA =OD =22125+=;∴D (0,5);②以A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P ,OP =2×y A =4,∴P (0,4);③作OA 的垂直平分线交y 轴于C ,则AC =OC ,由勾股定理得:OC =AC =()2212OC +-,∴OC =54, ∴C (0,54); 故答案为:5(0,5),(0,4),0,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P是ABC内任一点,PD AB,PE BC++=____cm.∥,若ABC的周长为12cm,则PD PE PFPF AC【答案】4【解析】【分析】先说明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AHE和△AH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得到一系列长度相等的线段,最后求替换求和即可.【详解】∥解:∵PD AB,PE BC∴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PD=HB∵ABC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12cm∴∠B=∠A=60°,AB=4∥∵PE BC∴∠AHE=∠B=60°∴∠AHE=∠A=60°∴△AHE是等边三角形∴HE=AH∵∠HFP=∠A=60°∴∠HFP=∠AHE=60°∴△AHE是等边三角形,∴FP=PH∴PD+PE+PF=BH+(HP+PE)=BH+HE=BH+AH=AB=4cm故答案为4c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正六边形 ABCDEF 的边长是 5,点 P 是 AD 上的一动点,则 PE+PF 的最小值是_____.【答案】10【解析】利用正多边形的性质,可得点B关于AD对称的点为点E,连接BE交AD于P点,那么有PB=PF,PE+PF=BE最小,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三角形AP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可知BE 的长为10,即PE+PF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10.∠内任意一点,OP=5 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5.如图,点P是AOB++的最小值是5 cm,则AOBOB上的动点,PN PM MN∠的度数是__________.【答案】30°【解析】试题解析: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如图所示:∵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D,关于OB的对称点为C,∴PM=DM,OP=OD,∠DOA=∠POA;∵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C,∴PN=CN,OP=OC,∠COB=∠POB,∴OC=OP=OD,∠AOB=12∠COD,∵PN+PM+MN的最小值是5cm,∴PM+PN+MN=5,∴DM+CN+MN=5,即CD=5=OP,∴OC=OD=CD,即△OCD是等边三角形,∴∠COD=60°,∴∠AOB=30°.6.如图,在△ABC中,∠C=90°,∠B=30°,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④S△DAC:S△ABC=1:3.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答案】4【解析】【分析】①连接NP,MP,根据SSS定理可得△ANP≌△AMP,故可得出结论;②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 的度数,再由AD 是∠BAC 的平分线得出∠1=∠2=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DC =60°;③根据∠1=∠B 可知AD =BD ,故可得出结论;④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2=30°,CD =12AD ,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 ①连接NP ,MP .在△ANP 与△AMP 中,∵AN AM NP MP AP AP =⎧⎪=⎨⎪=⎩,∴△ANP ≌△AMP ,则∠CAD =∠BAD ,故AD 是∠BAC 的平分线,故此选项正确;②∵在△ABC 中,∠C =90°,∠B =30°,∴∠CAB =60°.∵AD 是∠BAC 的平分线,∴∠1=∠2=12∠CAB =30°,∴∠3=90°﹣∠2=60°,∴∠ADC =60°,故此选项正确;③∵∠1=∠B =30°,∴AD =BD ,∴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故此选项正确;④∵在Rt △ACD中,∠2=30°,∴CD =12AD ,∴BC =BD +CD =AD +12AD =32AD ,S △DAC =12AC •CD =14AC •AD ,∴S △ABC=12AC •BC =12AC •32AD =34AC •AD ,∴S △DAC :S △ABC =1:3,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 ∆和DBC ∆中,40A ∠=,2AB AC ==,140BDC ∠=,BD CD =,以点D 为顶点作70MDN ∠=,两边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连接MN ,则AMN ∆的周长为_______.【答案】4【解析】【分析】延长AB至F,使BF=CN,连接DF,通过证明△BDF≌△CDN,及△DMN≌△DMF,从而得出MN=MF,△AMN的周长等于AB+AC的长.【详解】延长AB至F,使BF=CN,连接DF.∵BD=CD,且∠BDC=140°,∴∠BCD=∠DBC=20°.∵∠A=40°,AB=AC=2,∴∠ABC=∠ACB=70°,∴∠DBA=∠DCA=90°.在Rt△BDF和Rt△CND中,∵BF=CN,∠DBA=∠DCA,DB=DC,∴△BDF≌△CDN,∴∠BDF=∠CDN,DF=DN.∵∠MDN=70°,∴∠BDM+∠CDN=70°,∴∠BDM+∠BDF=70°,∴∠FDM=70°=∠MDN.∵DF=DN,∠FDM=∠MDN,DM=DM,∴△DMN≌△DMF,∴MN=MF,∴△AMN的周长是:AM+AN+MN=AM+MB+BF+AN=AB+AC=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三角形全等,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的延长线上,G是AC上一点,且CG=CD,F是GD上一点,且DF=DE.若∠A=100°,则∠E的大小为_____度.【答案】10【解析】【分析】由DF=DE,CG=CD可得∠E=∠DFE,∠CDG=∠CGD,再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意义可得∠GDC=∠E+∠DFE=2∠E,∠ACB=∠CDG+∠CGD=2∠CD G,进而可得∠ACB=4∠E,最后代入数据即可解答.【详解】解:∵DF=DE,CG=CD,∴∠E=∠DFE,∠CDG=∠CGD,∵GDC=∠E+∠DFE,∠ACB=∠CDG+∠CGD,∴GDC=2∠E,∠ACB=2∠CDG,∴∠ACB=4∠E,∵△ABC中,AB=AC,∠A=100°,∴∠ACB=40°,∴∠E=40°÷4=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确定各角之间的关系.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180°,E、F分别在BC、CD上,且AB=BE,AD =DF,M为EF的中点,DM=3,BM=4,则五边形ABEFD的面积是_____.【答案】12【解析】【分析】延长BM至G,使MG=BM,连接FG、DG,证明△BME≌△GMF(SAS),得出FG=BE,∠MBE=∠MGF,证出AB=FG,证明△DAB≌△DFG(SAS),得出DB=DG,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DM⊥BM,由五边形ABEFD的面积=△DBG的面积,可求解.【详解】延长BM至G,使MG=BM=4,连接FG、DG,如图所示:∵M为EF中点,∴ME=MF,在△BME和△GMF中,BM MGBME GMFME MF=⎧⎪∠=∠⎨⎪=⎩,∴△BME≌△GMF(SAS),∴FG=BE,∠MBE=∠MGF,S△BEM=S△GFM,∴FG∥BE,∴∠C=∠GFC,∵∠A+∠C=180°,∠DFG+∠GFC=180°,∴∠A=∠DFG,∵AB=BE,∴AB=FG,在△DAB和△DFG中,AB FGA DFGAD DF=⎧⎪∠=∠⎨⎪=⎩,∴△DAB≌△DFG(SAS),∴DB=DG,S△DAB=S△DFG,∵MG=BM,∴DM⊥BM,∴五边形ABEFD的面积=△DBG的面积=12×BG×DM=12×8×3=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由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Rt△ABC中,∠C=30°,将△ABC绕点B旋转α(0<α<60°)到△A′BC′,边AC和边A′C′相交于点P,边AC和边BC′相交于Q.当△BPQ为等腰三角形时,则α=__________.【答案】20°或40°【解析】【分析】过B作BD⊥AC于D,过B作BE⊥A'C'于E,根据旋转可得△ABC≌△A'BC',则BD=BE,进而得到BP平分∠A'PC,再根据∠C=∠C'=30°,∠BQC=∠PQC',可得∠CBQ=∠C'PQ=θ,即可得出∠BPQ=12(180°-∠C'PQ)=90°-12θ,分三种情况讨论,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即可得到关于θ的方程,进而得到结果.【详解】如图,过B作BD⊥AC于D,过B作BE⊥A'C'于E,由旋转可得,△ABC≌△A'BC',则BD=BE,∴BP平分∠A'PC,又∵∠C=∠C'=30°,∠BQC=∠PQC',∴∠CBQ=∠C'PQ=θ,∴∠BPQ=12(180°-∠C'PQ)=90°-12θ,分三种情况:①如图所示,当PB=PQ时,∠PBQ=∠PQB=∠C+∠QBC=30°+θ,∵∠BPQ+∠PBQ+∠PQB=180°,∴90°-12θ+2×(30°+θ)=180°,解得θ=20°;②如图所示,当BP=BQ时,∠BPQ=∠BQP,即90°-12θ=30°+θ,解得θ=40°;③当QP=QB时,∠QPB=∠QBP=90°-12θ,又∵∠BQP=30°+θ,∴∠BPQ+∠PBQ+∠BQP=2(90°-12θ)+30°+θ=210°>180°(不合题意),故答案为:20°或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旋转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高相等,得出BP平分∠A'PC,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AB⊥AC,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AG∥BC,AG⊥BG,下列结论:①∠BAG=2∠ABF;②BA平分∠CBG;③∠ABG=∠ACB;④∠CFB=135°,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个A.1 B.2 C.3 D.4【答案】C【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BC+∠ACB=90°,又因为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得到∠FBC+∠FCB=45°,所以求出∠CFB=135°;有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ABG=∠ACB,∠BAG=2∠ABF.所以可知选项①③④正确.【详解】∵AB⊥AC.∴∠BAC=90°,∵∠BAC+∠ABC+∠ACB=180°,∴∠ABC+∠ACB=90°∵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2∠FBC+2∠FCB=90°∴∠FBC+∠FCB=45°∴∠BFC=135°故④正确.∵AG∥BC,∴∠BAG=∠ABC∵∠ABC=2∠ABF∴∠BAG=2∠ABF 故①正确.∵AB⊥AC,∴∠ABC+∠ACB=90°,∵AG⊥BG,∴∠ABG+∠GAB=90°∵∠BAG=∠ABC,∴∠ABG=∠ACB 故③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ADC 的周长为14,BC=8,则AC 的长为A .5B .6C .7D .8【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MN 是直线AB 的中点,所以可得AD=BD ,BC=BD+CD ,而△ADC 为AC+CD+AD=14,即AC+CD+BD=14,因此可得AC+BC=14,已知BC 即可求出AC .【详解】根据题意可得MN 是直线AB 的中点AD BD ∴=ADC 的周长为14AC CD AD ++=14AC CD BD ++=∴BC BD CD =+14AC BC =∴+已知8BD =6AC ∴=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中的等量替换,关键在于MN 是直线AB 的中点,这样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13.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依次为2,4,6,8,……,其中1(0,1)A ,()21,13A --,()31,13A -,4(0,2)A ,()52,223A --,……,按此规律排下去,则2019A 的坐标为( )A .()673,6736733-B .()673,6736733--C .(0,1009)D .()674,6746743- 【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依次为2,4,6,8,……,及点的坐标特征,每三个点一个循环,2019÷3=673,A 2019的坐标在第四象限即可得到结论.【详解】∵2019÷3=673,∴顶点A 2019是第673个等边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且在第四象限.第673个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673=1346,∴点A 2019的横坐标为 12⨯1346=673.点A 2019的纵坐标为673-13463⨯=673﹣6733.故点A 2019的坐标为:()673,673673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点的变化规律,主要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确定出点A 2019所在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如图,∠AOB=60°,点P 是∠AOB 内的定点且OP=3,若点M 、N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异于点O 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A .362B .332C .6D .3【答案】D【解析】分析:作P 点分别关于OA 、OB 的对称点C 、D ,连接CD 分别交OA 、OB 于M 、N ,如图,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得MP=MC ,NP=ND ,3∠BOP=∠BOD ,∠AOP=∠AOC ,所以∠COD=2∠AOB=120°,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判断此时△PMN 周长最小,作OH ⊥CD 于H ,则CH=DH ,然后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计算出CD 即可.详解:作P 点分别关于OA 、OB 的对称点C 、D ,连接CD 分别交OA 、OB 于M 、N ,如图,则MP=MC ,NP=ND ,OP=OD=OC=3,∠BOP=∠BOD ,∠AOP=∠AOC ,∴PN+PM+MN=ND+MN+MC=DC ,∠COD=∠BOP+∠BOD+∠AOP+∠AOC=2∠AOB=120°, ∴此时△PMN 周长最小,作OH ⊥CD 于H ,则CH=DH ,∵∠OCH=30°,∴OH=12OC=32, CH=3OH=32, ∴CD=2CH=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路径最短问题.15.如图,△ABC 中,AB =AC ,且∠ABC =60°,D 为△ABC 内一点 ,且DA =DB ,E 为△ABC 外一点,BE =AB ,且∠EBD =∠CBD ,连DE ,CE. 下列结论:①∠DAC =∠DBC ;②BE ⊥AC ;③∠DEB =30°.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B .①③...C .② ...D .①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 连接DC,证ACD BCD DAC DBC ∠∠≅=得出①,再证BED BCD ≅,得出BED BCD30∠∠==︒;其它两个条件运用假设成立推出答案即可.【详解】解:证明:连接DC,∵△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CB=60°,∵DB=DA,DC=DC,在△ACD与△BCD中,AB BCDB DADC DC=⎧⎪=⎨⎪=⎩,∴△ACD≌△BCD (SSS),由此得出结论①正确;∴∠BCD=∠ACD=1302ACB∠=︒∵BE=AB,∴BE=BC,∵∠DBE=∠DBC,BD=BD,在△BED与△BCD中,BE BCDBE DBCBD BD=⎧⎪∠=∠⎨⎪=⎩,∴△BED≌△BCD (SAS),∴∠DEB=∠BCD=30°.由此得出结论③正确;∵EC∥AD,∴∠DAC=∠ECA,∵∠DBE=∠DBC,∠DAC=∠DBC,∴设∠ECA=∠DBC=∠DBE=∠1,∵BE=BA,∴BE=BC,∴∠BCE=∠BEC=60°+∠1,在△BCE中三角和为180°,∴2∠1+2(60°+∠1)=180°∴∠1=15°,∴∠CBE=30,这时BE是AC边上的中垂线,结论②才正确.因此若要结论②正确,需要添加条件EC∥AD.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已知条件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点.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a ,0),B (0,a ),等腰直角三角形ODC 的斜边经过点B ,OE ⊥AC ,交AC 于E ,若OE =2,则△BOD 与△AOE 的面积之差为( )A .2B .3C .4D .5【答案】A【解析】【分析】 首先证明△DOB ≌△COA (SAS ),推出S △DOB ﹣S △AOE =S △EOC ,再证明△O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 (a ,0),B (0,a ),∴OA =OB .∵△O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D =OC ,∠D =∠DCO =45°.∵∠DOC =∠BOA =90°,∴∠DOB =∠COA .在△DOB 和△COA 中,∵OD =OC ,∠DOB =∠COA ,OB =OA ,∴△DOB ≌△COA (SAS ),∴∠D =∠OCA =45°,S △DOB ﹣S △AOE =S △EOC .∵OE ⊥AC ,∴∠OEC =90°,∴△CE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 =EC =2,∴S △DOB ﹣S △AOE =S △EOC 12=⨯2×2=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O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7.如图,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DG 交ACB ∠的平分线CD 于点D ,过D 作DE AC ⊥于点E ,若10AC =,4CB =,则AE =( )A.7B.6C.3D.2【答案】C【解析】【分析】连接BD、AD,过点D作DF⊥CB于点F,利用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BD=AD,DE=DF,依据HL定理可判断出Rt△AED≌Rt△BF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BF=AE,再运用AAS定理可证得Rt△CED≌Rt△CFD,证出CE=CF,设AE的长度为x,根据CE=CF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连接BD、AD,过点D作DF⊥CB于点F.的平分线CD于点D,DE⊥AC,DF⊥BC,∵AB的垂直平分线DG交ACB∴BD=AD,DE=DF.∴Rt△AED≌Rt△BFD.∴BF=AE.又∵∠ECD=∠FCD,∠CED=∠CFD,CA=CA,∴Rt△CED≌Rt△CFD,∴CE=CF,设AE的长度为x,则CE=10-x,CF=CB+BF= CB+AE= 4+x,∴可列方程10-x=4+x,x=3,∴AE=3;故选C.【点睛】本题涉及到线段垂直平分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解答.18.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4,面积为3D为AC的中点,点E为BC的中点,点P为BD上一动点,则PE+PC的最小值为()A.3 B.42C.23D.43【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点A、点C关于BD对称,连接AE交BD于点P,由对称的性质可得,PA=PC,故PE+PC=AE,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E即为PE+PC的最小值.【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BC的中点,∴BD⊥AC,EC=2,连接AE,线段AE的长即为PE+PC最小值,∵点E是边BC的中点,∴AE⊥BC,∴PE+PC的最小值是22-=.4223AC E C-=2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A.(-2012,2)B.(-2012,-2)C.(-2013,-2)D.(-2013,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首先由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然后根据题意求得第1次、2次、3次变换后的对角线交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得规律:第n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为偶数时为(2-n,2),继而求得把正方形ABCD连续经过2014次这样的变换得到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试题解析:∵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为(2,2),根据题意得:第1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2),即(1,-2),第2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2,2),即(0,2),第3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3,-2),即(-1,-2),第n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为偶数时为(2-n,2),∴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2012,2).故选A.考点: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正方形的性质;3.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20.已知等边△ABC中,在射线BA上有一点D,连接CD,并以CD为边向上作等边△CDE,连接BE和AE,试判断下列结论:①AE=BD;②AE与AB所夹锐夹角为60°;③当D在线段AB或BA延长线上时,总有∠BDE-∠AED=2∠BDC;④∠BCD=90°时,CE2+AD2=AC2+DE2,正确的序号有()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由∠BCD=∠ACD+60°,∠ACE=∠ACD+60°可得∠BCD=∠ACE,利用SAS可证明△BCD≌△ACE,可得AE=BD,①正确;∠CBD=∠CAE=60°,进而可得∠EAD=60°,②正确,当∠BCD=90°时,可得∠ACD=∠ADC=30°,可得AD=AC,即可得CE2+AD2=AC2+DE2,④正确;当D点在BA延长线上时,∠BDE-∠BDC=60°,根据△BCD≌△ACE可得∠AEC=∠BDC,进而可得∠BDC+∠AED=∠AEC+∠AED=∠CED=60°,即可证明∠BDE-∠BDC=∠BDC+∠AED,即∠BDE-∠AED=2∠BDC,当点D在AB上时可证明∠BDE-∠AED=120°,③错误,综上即可得答案.【详解】∵∠BCA=∠DCE=60°,∴∠BCA+∠ACD=∠DCE+∠ACD,∴∠BCD=∠ACE,又∵AC=BC,CE=CD,∴△BCD≌△ACE,∴AE=BD,∠CBA=∠CAE=60°,∠AEC=∠BDC,①正确,∴∠BAE=120°,∴∠EAD=60°,②正确,∵∠BCD=90°,∠BCA=60°,∴∠ACD=∠ADC=30°,∴AC=AD,∵CE=DE,∴CE2+AD2=AC2+DE2,④正确,当D点在BA延长线上时,∠BDE-∠BDC=60°,∵∠AEC=∠BDC,∴∠BDC+∠AED=∠AEC+∠AED=∠CED=60°,∴∠BDE-∠BDC=∠BDC+∠AED∴∠BDE-∠AED=2∠BDC,如图,当点D在AB上时,∵△BCD≌△∠ACE,∴∠CAE=∠CBD=60°,∴∠DAE=∠BAC+∠CAE=120°,∴∠BDE-∠AED=∠DAE=120°,③错误故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④,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华育中学初二数学试卷

华育中学初二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 下列数中,有理数是()A. √9B. √16C. √25D. √362. 若a > b,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A. a + 2 > b + 2B. a - 3 > b - 3C. a - 5 < b - 5D. 2a > 2b3. 已知方程2x - 3 = 5的解为x = 4,则方程3x - 7 = 2的解为()A. x = 5B. x = 3C. x = 2D. x = 14.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3,2)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A.(-3,-2)B.(3,-2)C.(3,2)D.(-3,2)5. 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是()A. y = 2x + 3B. y = x^2 - 1C. y = kx (k ≠ 0)D. y = √x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6. 0.3 + 0.4 × 0.5 = ________7. 2^3 ÷ 2^2 = ________8. (a - b)^2 = ________9. 若x + y = 5,则x^2 + y^2 = ________10.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腰长为8cm,则其面积为 ________cm^2。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10分)解下列方程:(1)3x - 5 = 2x + 4(2)2(x - 3) = 5(x + 2)12. (10分)已知函数y = 2x - 3,求:(1)当x = 2时,y的值;(2)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13. (10分)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AD是BC的中线,且AD = 6cm,求BC的长度。

四、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15分)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200个,10天完成。

后来因为改进工艺,每天能多生产20个,实际用了8天完成。

求改进工艺后每天能生产多少个零件。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经典练习卷(专题培优)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经典练习卷(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初三体育素质测试,某小组5名同学成绩如下所示,有两个数据遮盖,如图:A .35 2B .36 4C .35 3D .36 32.某校在体育健康测试中,有8名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单位:次)分别是:14,12,8,9,16,12,7,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10,12B .12,11C .11,12D .12,123.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恰好都是9.2环,方差分别是20.56S =甲,20.45S =乙,20.50S =丙,20.60S =丁;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4.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50B .52C .48D .25.某次数学趣味竞赛共有10道题目,每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全班40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75,70 B .70,70C .80,80D .75,806.已知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0.1,则1242,42,,42n x x x ---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A .2,1.6B .C .6,0.4D . 7.2017年世界未来委员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授予我国“未来政策奖”,以表彰我国在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的突出成就.如图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则荒漠化土地面积是五次统计数据的中位数的年份是( )A .1999年B .2004年C .2009年D .2014年8.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 ) A .50分B .82分C .84分D .86分9.一组数据,,,,,,a b c d e f g 的平均数是m ,极差是k ,方差是n ,则23,23,23,23,23,23------a b d e f g 的平均数、极差、和方差分别是( )A .222、、m k nB .23232m k n --、、C .232-、、4m k nD .2323--、、4m k n10.通过统计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某学期的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得到甲、乙、丙、丁三明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甲2=17,S 乙2=36,S 丙2=14,丁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丁同学80809090则这四名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最稳定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11.如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远运动员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甲 乙 丙 丁平均数x (厘米) 375350375350 方差2s12.5 13.5 2.45.4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决赛,最合适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12.某校八年级有八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之和除以8,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B.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C.这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这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13.一组数据3,4,4,5,若添加一个数4,则发生变化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14.为了帮助我市一名贫困学生,某校组织捐款,现从全校所有学生的捐款数额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捐款数统计如下表:A.1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中位数是40C.众数是90D.方差是40015.甲、乙、丙、丁四位选手各进行了10次射击,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下表:则成绩发挥最不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二、填空题16.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 n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3,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 n﹣2的方差是__________.17.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岁、_____岁.18.北京市7月某日10个区县的最高气温如表(单位:C):34343234323431333234区县大兴通州平谷顺义怀柔门头沟延庆昌平密云房山最高气温则这 10 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 19.已知一组数据a ,b ,c 的方差为2,那么数据3a +,3b +,3+c 的方差是________.20.烹饪大赛的菜品的评价按味道、外形、色泽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满分均为100分),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依次为7:2:1.某位厨师的菜所得的分数依次为92分、88分、80分,那么这位厨师的最后得分是_______________.21.甲、乙、丙三人进行飞镖比赛,已知他们每人五次投得的成绩如图6-Z -2所示,那么三人中成绩最稳定的是________.22.为了增强青少年的防毒拒毒意识,学校举办了一次“禁毒教育”演讲比赛,其中某位选手的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演讲技巧这三项得分分别为90分,80分,85分,若依次按50%,30%,20%的比例确定成绩,则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__________分.23.根据李飞与刘亮射击训练的成绩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若要推荐一位成绩较稳定的选手去参赛,应推荐______.24.一组数2、a 、4、6、8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的中位数是______.25.一组数据2、3、5、6、x 的平均数正好也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正整数x 为_____.26.如果一组数据 -2,0,1,3,x 的极差是7,那么x 的值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27.本学期初,某校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缅怀革命先烈,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校德育处对本校七年级学生四月份“阅读该主题相关书籍的读书量”(下面简称:“读书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对所有随机抽取学生的“读书量”(单位:本)进行了统计,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上面两幅统计图;(2)本次所抽取学生四月份“读书量”的中位数为本;(3)求本次所抽取学生四月份“读书量”的平均数;(4)已知该校七年级有12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中,四月份“读书量”为5本的学生人数.28.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某校随机抽样调查了一部分学生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费用情况,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解答下面问题;(1)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_;(2)由统计图可知,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3)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总花费.29.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理化实验操作情况,随机抽查了40名同学实验操作的得分(满分10分).根据获取的样本数据,制作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扇形①的圆心角的大小是;(2)求这个样本的容量和样本数据的平均数;(3)若该校九年级共有400名学生,估计该校理化实验操作得满分的学生有多少人.30.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重庆某中学为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开展了“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知识竞赛活动.初一、初二年级各500人,为了调查竞赛情况,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收集数据:从初一、初二年级各抽取20名同学的测试成绩(单位:分),记录如下:初一:68、79、100、98、98、86、88、99、100、93、90、100、80、76、84、98、99、86、98、90初二:92、89、100、99、98、94、100、62、100、86、75、98、89、100、100、68、79、100、92、89整理数据:表一分析数据:表二得出结论:(1)在表中:m=_______,n=_______,x=_______,y=_______;(2)得分情况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填初一或初二);(3)估计该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本次测试成绩中可以得满分的人数共有多少人?。

上海华育中学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期中经典复习题(课后培优)

上海华育中学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期中经典复习题(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0分)[ID :993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47+=B .1232=C .2(-2)2=-D .142136= 2.(0分)[ID :9914]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A .11y x=+ B .y=﹣2xC .y=x 2+2D .y=kx+b (k 、b 是常数)3.(0分)[ID :9913]一次函数1y ax b 与2y bx a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 .4.(0分)[ID :9904]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 决赛成绩/分 95 90 85 80 人数4682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85,90B .85,87.5C .90,85D .95,905.(0分)[ID :988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是( )A .3B .2C .20D .256.(0分)[ID :9880]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中,把边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M .连接AM 并延长交CD 于点N ,连接MC ,则MNC ∆的面积为( )A .2312a - B .2212a - C .2314a - D .2214a - 7.(0分)[ID :9879]如图,一个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测得4AO =米.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米,这时梯子的底端也恰好外移1米,则梯子AB 的长度为 ( )A .5米B .6米C .3米D .7米8.(0分)[ID :9876]△ABC 的三边分别是 a ,b ,c ,其对角分别是∠A ,∠B ,∠C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B = ∠A - ∠C B .a : b : c = 5 :12 :13 C .b 2- a 2= c 2D .∠A : ∠B : ∠C = 3 : 4 : 5 9.(0分)[ID :987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①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0分)[ID :9871]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A′处,点B 落在点B′处,若∠2=40°,则图中∠1的度数为( )A .115°B .120°C .130°D .140°11.(0分)[ID :9864]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CD ,CE 分别是斜边上的高和中线,30B ∠=︒,4CE =,则CD 的长为( )A .25B .4C .23D .512.(0分)[ID :9855]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255-=- B .()20.50.5-=- C .()2255-=D .()20.50.5-=13.(0分)[ID :9852]在矩形ABCD 中,AB=2,AD=4,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交BC 的延长线于F 点,P 为BC 上一点,当∠PAE=∠DAE 时,AP 的长为 ( )A .4B .174C .92D .514.(0分)[ID :984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5+= B .3262= C .235=D .1333÷= 15.(0分)[ID :9885]如图,ABC 中,CD AB ⊥于,D E 是AC 的中点.若6,5,AD DE ==则CD 的长等于( )A .5B .6C .8D .10二、填空题16.(0分)[ID :10029]某校在“爱护地球,绿化祖国“的创建活动中,组织了100名学生开展植数造林活动,其植树情况整理如下表: 植树棵数(单位:棵) 4 5 6 8 10 人数(人)302225158则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_____.17.(0分)[ID :9994]在Rt 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90C ∠=︒,若:2:3a b =,52c =,则a 的长为_______.18.(0分)[ID :9991]函数126x 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9.(0分)[ID :9962]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30ACB ∠=,则AOB ∠的大小为______ .20.(0分)[ID :9944]设2a =,3b =,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0.54,结果为________.21.(0分)[ID :9941]已知矩形ABCD 如图,AB =4,BC =43,点P 是矩形内一点,则ABP CDP S S ∆∆+=______________.22.(0分)[ID :99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0)(4,0)(0,3),A B C -、、若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D 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23.(0分)[ID :9933]如图,点P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一点,过点P 作EF ∥BC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连接PB ,PD .若AE =2,PF =8.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24.(0分)[ID :9966]如图,正方形ABCD 中,AE=AB ,直线DE 交BC 于点F ,则∠BEF=_____度.25.(0分)[ID :9958]一根旗杆在离地面4.5 m 的地方折断,旗杆顶端落在离旗杆底部6 m 外,则旗杆折断前的高度是________.三、解答题26.(0分)[ID :10094]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分别过点C 、D 作CE ∥BD 、DE ∥AC ,CE 、DE 交于点E .(1)求证:四边形OCED 是菱形.(2)将矩形ABCD 改为菱形ABCD ,其余条件不变,连结OE .若AC =10,BD =24,则OE 的长为____.27.(0分)[ID :1009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6,0)A -,(4,3)B -,边AB 上有一点(,2)P m ,点C ,D 分别在边OA ,OB 上,联结CD ,//CD AB ,联结PC ,PD ,BC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及点P 的坐标; (2当CQ BQ =时,求出点C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点R 在射线BC 上,ABO RBO S S ∆∆=,请直接写出点R 的坐标. 28.(0分)[ID :10075]计算:(311223-)233131÷+-+()() 29.(0分)[ID :10056]如图,某住宅小区在施工过程中留下了一块空地(图中的四边形ABCD ),经测量,在四边形ABCD 中,AB =3m ,BC =4m ,CD =12m ,DA =13m ,∠B =90°.(1)△ACD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2)小区为美化环境,欲在空地上铺草坪,已知草坪每平方米80元,试问铺满这块空地共需花费多少元?30.(0分)[ID :10046]一次函数y 1=kx +b 和y 2=﹣4x +a 的图象如图所示,且A (0,4),C (﹣2,0).(1)由图可知,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 ; (2)若不等式kx +b >﹣4x +a 的解集是x >1. ①求点B 的坐标;②求a的值.【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D2.B3.C4.B5.D6.C7.A8.D9.C10.A11.C12.D13.B14.D15.C二、填空题16.5【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定义求解【详解】第50个数和第55个数都是5所以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5(棵)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17.4【解析】【分析】设每份为x则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然后求出a的长【详解】解:根据题意设每份为x∵∴在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负值已舍去)∴;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18.x>-3【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由题意得2x+6>0解得x>-3故答案为x>-3【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19.【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OA与OB的关系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答案【详解】∵ABCD是矩形∴∠ABC=90°∵∠ACB=30°∴∠BAO=90°﹣∠ACB=60°∵O20.【解析】【分析】将化简后代入ab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将化简变形本题属于中等题型21.【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PD和△BPC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过点P作MN∥AD交AB于点N交CD于点M如图∴AB∥CDAD∥BCAD=BC=AB=CD=4∴S△APB+S22.(-53)(53)(3−3)【解析】【分析】作出图形分ABBCAC为对角线三种情况进行求解【详解】如图所示①AC为对角线时AB=5∴点D的坐标为(-53)②BC为对角线时AB=5∴点D的坐标为(5323.16【解析】【分析】作PM⊥AD于M交BC于N则有四边形AEPM四边形DFPM四边形CFPN四边形BEPN都是矩形可得S△PEB=S△PFD=8则可得出S阴【详解】作PM⊥AD 于M交BC于N则有四边24.45【解析】【分析】先设∠BAE=x°根据正方形性质推出AB=AE=AD∠BAD=90°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EB和∠AED的度数根据平角定义求出即可【详解】解:设∠BAE=25.12米【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所示AC=6米BC=45米由勾股定理得AB==75(米)故旗杆折断前高为:45+75=12(米)故答案为:12米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对A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B、C进行判断;根据分母有理化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对D进行判断.【详解】A2,所以A选项错误;B、原式=B选项错误;C、原式=2,所以C选项错误;=,所以D选项正确.D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2.B解析:B【解析】A、y=1x+1不是一次函数,故错误;B、y=-2x是一次函数,故正确;C、y=x2+2是二次函数,故错误;D、y=kx+b(k、b是常数),当k=0时不是一次函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3.C解析:C【解析】【分析】可用排除法,对各选项中函数图象的特点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由y1的图象可知a< 0,b> 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相矛盾,故错误;B.由y1的图象可知a< 0,b> 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相矛盾,故错误;C. 正确;D.由y1的图象可知a> 0,b> 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相矛盾,故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熟记一次函数的图象与k及b值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B解析:B【解析】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故选B.考点:1.众数;2.中位数5.D解析: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解析:根据题意,得出如下图形,最短路径为AB的长,AC=20,BC=15,∴AB=25故选D.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变曲为直,画出矩形,利用勾股定理得出对角线的长度.6.C解析:C 【解析】 【详解】如图,作MG ⊥BC 于G ,MH ⊥CD 于H ,则BG=GC ,AB ∥MG ∥CD , ∴AM=MN ,∵MH ⊥CD ,∠D=90°, ∴MH ∥AD , ∴NH=HD ,由旋转变换的性质可知,△MBC 是等边三角形, ∴MC=BC=a ,∠MCD=30°, ∴MH=12MC=12a ,CH=32a , ∴DH=a 3, ∴CN=CH ﹣3﹣(a 3)=3﹣1)a , ∴△MNC 的面积=12×2a ×3﹣1)31-a 2. 故选C.7.A解析:A 【解析】 【分析】设BO xm =,利用勾股定理依据AB 和CD 的长相等列方程,进而求出x 的值,即可求出AB 的长度.【详解】解:设BO xm =,依题意,得1AC =,1BD =,4AO =. 在Rt 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24AB AO OB x =+=+,在Rt COD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22=+=-++,CD CO OD x(41)(1)2222∴+=-++,4(41)(1)x xx=,解得3∴==,5AB答:梯子AB的长为5m.故选:A.【点睛】=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是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题中找到AB CD解题的关键.8.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判断A、D即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C即可.【详解】A、∵∠B=∠A-∠C,∴∠B+∠C=∠A,∵∠A+∠B+∠C=180°,∴2∠A=180°,∴∠A=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52+122=13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b2-a2=c2,∴b2=a2+c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A:∠B:∠C=3:4:5,∠A+∠B+∠C=180°,∴∠A=45°,∠B=60°,∠C=75°,∴△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辨析能力.9.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进行分析即可.【详解】(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法正确;(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说法错误;(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说法正确;(4)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说法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10.A解析:A【解析】解:∵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A ′处,点B 落在点B ′处,∴∠BFE =∠EFB ',∠B '=∠B =90°.∵∠2=40°,∴∠CFB '=50°,∴∠1+∠EFB '﹣∠CFB '=180°,即∠1+∠1﹣50°=180°,解得:∠1=115°,故选A .11.C解析:C【解析】【分析】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求得AB 的长度,再根据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C 的长度,最后通过解直角△ACD 求得CD 的长度.【详解】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CE 是斜边上的中线,4CE =,28AB CE ∴==.30B ∠=︒,60A ∴∠=︒,142AC AB ==. CD 是斜边上的高,30ACD ∠=︒122AD AC ∴==CD ∴===故选:C .【点睛】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2.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 解:因为(()222550.50.50.5=-==,,所以A ,B ,C 选项均错,故选D13.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等角对等边,进而得出CF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P 的长.【详解】∵∠PAE =∠DAE,∠DAE =∠F∴∠PAE =∠F∴PA =PF∵E 是CD 的中点∴BF =8设AP =x ,则BP =8−x在RtΔABP 中,4+(8−x)2=x 2得x =174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得出FC 的长是解题关键.1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原式+=,故错误;B2C、原式,故C错误;=,正确;D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5.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于D,解:∵ABC中,CD AB∴∠ADC=90°,则ADC为直角三角形,∵E是AC的中点,DE=5,∴AC=2DE=10,在Rt ADC中,AD=6,AC=10,∴8C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5【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定义求解【详解】第50个数和第55个数都是5所以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5(棵)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解析:5【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定义求解.【详解】第50个数和第55个数都是5,所以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5(棵).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7.4【解析】【分析】设每份为x 则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然后求出a 的长【详解】解:根据题意设每份为x∵∴在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负值已舍去)∴;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 解析:4【解析】【分析】设每份为x ,则2a x =,3=b x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然后求出a 的长.【详解】解:根据题意,设每份为x ,∵:2:3a b =,∴2a x =,3=b x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3)x x +=,解得:2x =(负值已舍去),∴4a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边长.18.x >-3【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由题意得2x+6>0解得x >-3故答案为x >-3【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解析:x >-3.【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由题意得,2x+6>0,解得x >-3.故答案为x >-3.【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19.【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C 的度数OA 与OB 的关系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答案【详解】∵ABCD是矩形∴∠ABC=90°∵∠ACB=30°∴∠BAO=90°﹣∠ACB=60°∵O解析:60【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OA与OB的关系,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答案.【详解】∵ABCD是矩形,∴∠ABC=90°.∵∠ACB=30°,∴∠BAO=90°﹣∠ACB=60°.∵OA=OB,∴△ABO是等边三角形,∴∠AOB=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利用矩形的性质得出∠ABC的度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将化简后代入ab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将化简变形本题属于中等题型解析:3 10 ab【解析】【分析】化简后,代入a,b即可.【详解】====a=b=,301=ab故答案为:310ab.【点睛】化简变形,本题属于中等题型.21.【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PD和△BPC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过点P作MN∥AD交AB于点N交CD于点M如图∴AB∥CDAD∥BCAD=BC=AB=CD=4∴S△APB+S解析:【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PD和△BPC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过点P作MN∥AD,交AB于点N,交CD于点M.如图,∴AB∥CD,AD∥BC,AD=BC=3AB=CD=4,∴S△APB+S△DPC=12×AB×PN+12CD×PM=12×4×PN +12×4×PM =12×4×(PM+PN)=12×4×438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图象的能力.22.(-53)(53)(3−3)【解析】【分析】作出图形分ABBCAC为对角线三种情况进行求解【详解】如图所示①AC为对角线时AB=5∴点D的坐标为(-53)②BC为对角线时AB=5∴点D的坐标为(53解析:(-5,3)、(5,3)、(3,−3)【解析】【分析】作出图形,分AB、BC、AC为对角线三种情况进行求解.【详解】如图所示,①AC为对角线时,AB=5,∴点D的坐标为(-5,3),②BC为对角线时,AB=5,∴点D的坐标为(5,3),③AB为对角线时,C平移至A的方式为向左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点B 向左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D的坐标为(3,−3),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是(-5,3)、(5,3)、(3,−3).故答案为:(-5,3)、(5,3)、(3,−3).【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注意要分情况进行讨论.23.16【解析】【分析】作PM⊥AD于M交BC于N则有四边形AEPM四边形DFPM四边形CFPN四边形BEPN都是矩形可得S△PEB=S△PFD=8则可得出S阴【详解】作PM⊥AD于M交BC于N则有四边解析:16【解析】【分析】作PM⊥AD于M,交BC于N,则有四边形AEPM、四边形DFPM、四边形CFPN、四边形BEPN都是矩形,可得S△PEB=S△PFD=8,则可得出S阴.【详解】作PM⊥AD于M,交BC于N,则有四边形AEPM、四边形DFPM、四边形CFPN、四边形BEPN都是矩形,∴S△ADC=S△ABC,S△AMP=S△AEP,S△PBE=S△PBN,S△PFD=S△PDM,S△PFC=S△PCN,∴S△DFP=S△PBE=12×2×8=8,∴S阴=8+8=16.故答案是:16.【点睛】考查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S△PEB=S△PFD.24.45【解析】【分析】先设∠BAE=x°根据正方形性质推出AB=AE=AD∠BAD=90°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EB和∠AED的度数根据平角定义求出即可【详解】解:设∠BAE=解析:45【解析】【分析】先设∠BAE=x°,根据正方形性质推出AB=AE=AD,∠BAD=90°,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EB和∠AED的度数,根据平角定义求出即可.【详解】解:设∠BAE=x°.∵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90°,AB=AD.∵AE=AB,∴AB=AE=AD,∴∠ABE=∠AEB=12(180°﹣∠BAE)=90°﹣12x°,∠DAE=90°﹣x°,∠AED=∠ADE=12(180°﹣∠DAE)=12[180°﹣(90°﹣x°)]=45°+12x°,∴∠BEF=180°﹣∠AEB﹣∠AED=180°﹣(90°﹣12x°)﹣(45°+12x°)=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正方形性质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如何把已知角的未知角结合起来,题目比较典型,但是难度较大.25.12米【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所示AC=6米BC=45米由勾股定理得AB==75(米)故旗杆折断前高为:45+75=12(米)故答案为:12米解析:12米【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所示,AC=6米,BC=4.5米,由勾股定理得,224.56(米).故旗杆折断前高为:4.5+7.5=12(米).故答案为:12米.三、解答题26.(1)见解析;(2)13【解析】【分析】(1)首先由平行判定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由矩形性质得出OC=OD ,即可判定四边形OCED 是菱形;(2)首先由平行判定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由菱形性质得出AC ⊥BD ,AD=CD ,即可判定四边形OCED 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解.【详解】(1)∵DE ∥AC 、CE ∥BD ,∴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12OC AC =,12OD BD =. ∴OC =OD .∴四边形OCED 是菱形.(2)∵DE ∥AC 、CE ∥BD ,∴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AD=CD∴∠COD=90°∴四边形OCED 是矩形∴OE=CD∵AC =10,BD =24,∴OD=12,OC=5∴()222251213OC O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27.(1)直线AB 解析式为y =32x +9,P 点坐标为(-143,2)(2)C 点坐标为(-2,0)(3)R (2,-6).【解析】【分析】(1)由A 、B 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AB 的解析式,再把P 点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可求得P 点坐标;(2)由条件可证明△BPQ ≌△CDQ ,可证得四边形BDCP 为平行四边形,由B 、P 的坐标可求得BP 的长,则可求得CD 的长,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求得OC 的长,则可求得C 的坐标;(3)由条件可知AR ∥BO ,故可先求出直线OB ,BC 的解析式,再根据直线平行求出AR 的解析式,联立直线AR 、BC 即可求出R 点坐标.【详解】(1)设直线AB 解析式为y =kx +b ,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可得4360k b k b -+=⎧⎨-+=⎩,解得329k b ⎧=⎪⎨⎪=⎩, ∴直线AB 解析式为y =32x +9, ∵(,2)P m 在直线AB 上,∴2=−32m +9,解得m =-143, ∴P 点坐标为(-143,2); (2)∵//CD AB , ∴∠PBQ =∠DCQ ,在△PBQ 和△DCQ 中PBQ DCQ CQ BQPQB DQC ∠=∠⎧⎪=⎨⎪∠=∠⎩∴△PBQ ≌△DCQ (ASA ),∴BP =CD ,∴四边形BDCP 为平行四边形,∵(4,3)B -,(-143,2),∴CD =BP3=, ∵A (-6,0), ∴OA =6,AB=∵CD ∥AB ,∴△COD ∽△AOB ∴CO CD AO AB =,即6CO =,解得CO =2, ∴C 点坐标为(-2,0);(3)∵ABO RBO S S ∆∆=,∴点A 和点R 到BO 的距离相等,∴BO ∥AR ,设直线BO 的解析式为y=nx ,把(4,3)B -代入得3=-4n ,解得n=-34x ∴直线BO 的解析式为y=-34x , ∴设直线AR 的解析式为y=-34x+e , 把A(-6,0)代入得0=-34×(-6)+e 解得e=-92∴直线AR 的解析式为y=-34x-92, 设直线BC 解析式为y =px +q , 把C 、B 两点坐标代入可得4320k b k b -+=⎧⎨-+=⎩,解得323k b ⎧=-⎪⎨⎪=-⎩, ∴直线AB 解析式为y =-32x-3, 联立3942332y x y x ⎧=--⎪⎪⎨⎪=--⎪⎩解得26x y =⎧⎨=-⎩∴R (2,-6).【点睛】本题为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28.243【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原式=+2-1=13313-+-=243.【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各运算法则和平方差公式是关键.29.(1)△AC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2882元.【解析】【分析】(1)先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C,在△ACD中,易求AC2+CD2=AD2,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CD是直角三角形,且∠ACD=90°;(2)分别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BC、△ACD的面积,两者相加即是四边形ABCD 的面积,再乘以80,即可求总花费.【详解】解:(1)如图,连接AC,在Rt△ABC中,∵AB=3m,BC=4m,∠B=90°,AB2+CB2=AC2∴AC=5cm,在△ACD中,AC=5cmCD=12m,DA=13m,∴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ACD=90°;(2)∵S△ABC=12×3×4=6,S△ACD=12×5×12=30,∴S四边形ABCD=6+30=36,费用=36×80=2882(元).答:铺满这块空地共需花费2882元.【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30.(1)x>﹣2;(2)①(1,6);②10.【解析】【分析】(1)求不等式kx+b>0的解集,找到x轴上方的范围就可以了,比C点横坐标大就行了(2)①我们可以先根据B,C两点求出k值,因为不等式kx+b>﹣4x+a的解集是x>1所以B点横坐标为1,利用x=1代入y1=kx+b,即求出B点的坐标;②将B点代入y2=﹣4x+a中即可求出a值.【详解】解:(1)∵A(0,4),C(﹣2,0)在一次函数y1=kx+b上,∴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故答案为:x>﹣2;(2)①∵A(0,4),C(﹣2,0)在一次函数y1=kx+b上,∴b=4-2k+b=0⎧⎨⎩,得b=4k=2⎧⎨⎩,∴一次函数y1=2x+4,∵不等式kx+b>﹣4x+a的解集是x>1,∴点B的横坐标是x=1,当x=1时,y1=2×1+4=6,∴点B的坐标为(1,6);②∵点B(1,6),∴6=﹣4×1+a,得a=10,即a的值是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的掌握程度。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校在体育健康测试中,有8名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单位:次)分别是:14,12,8,9,16,12,7,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10,12B .12,11C .11,12D .12,12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恰好都是9.2环,方差分别是20.56S =甲,20.45S =乙,20.50S =丙,20.60S =丁;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3.若数据 4,x ,2,8 ,的平均数是 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是( ) A .3 和 2B .2 和 3C .2 和 2D .2 和4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右表所示,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那么应选___________去.A .甲B .乙C .丙D .丁5.给出下列命题:①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②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变动,那么它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随之变动; ③如果不等式()33m x m ->-的解集为1x <,那么3m <;④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通过统计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某学期的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得到甲、乙、丙、丁三明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甲2=17,S 乙2=36,S 丙2=14,丁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表:则这四名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最稳定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7.有甲乙两个箱子,其中甲箱内有98颗球,分别标记号码1~98,且号码不重复的整数,乙箱内没有球。

已知某同学从甲箱内拿出49颗球放入乙箱后,乙箱内球的号码的中位数为40.若此时甲箱内有a颗球的号码小于40,有b颗球的号码大于40,则关于a,b的值,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5 B.a=16 C.b=24 D.b=358.若a、b、c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2,方差为S2,则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2,S2B.4,S2C.2,S2+2 D.4,S2+49.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如下:5,6,6,x,7,8,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6 B.6.5 C.7 D.810.某公司全体职工的月工资如下:的普通员工最关注的数据是()A.中位数和众数B.平均数和众数C.平均数和中位数D.平均数和极差11.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中位数12.测试五位学生的“一分钟跳绳”成绩,得到五个各不相同的数据,在统计时出现了一处错误:将最高成绩写得更高了,则计算结果不受影响的是()A.中位数B.平均数C.方差D.极差二、填空题13.若这8个数据-3, 2,-1,0,1,2,3,x的极差是11,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14.某中学八年级人数相等的甲、乙两个班级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两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x甲=79,x乙=79,2S甲=101,2S乙=235,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_________(填“甲班”或“乙班”).15.一组数据4、5、a、6、8的平均数5x=,则方差2s=________.16.一组数据1,0,2,1的方差S2=_____.17.若一组数据4,,5,,7,9x y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18.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中位数是b,众数是c,则数据a,b,c的方差是___.19.某样本数据是:2,2,x,3,3,6如果这个样本的众数为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20.某班一次数学竞赛考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已知全班共有38人,且众数为60分,中位数为70分,则x 2-2y=_________. 成绩(分)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235x6y34三、解答题2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业员15人,该公司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公司有关部门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月销售量/件数 1770 480 220 180 120 90 人数113334(1)直接写出这15名营业员该月销售量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月销售目标,你认为(1)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哪个最适合作为月销售目标?请说明理由.22.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为5,求数据x 1+5,x 2+5,x 3+5,…,x n +5的平均数23.某校为了分析九年级学生艺术考试的成绩,随机抽查了两个班级的各5名学生的成绩,它们分别是:九(1)班:96,92,94,97,96 九(2)班:90,98,97,98,92 通过数据分析,列表如下:(1)__________;__________a b ==(2)计算两个班级所抽取的学生艺术成绩的方差,判断哪个班学生艺术成绩比较稳定. 24.某篮球队在一次联赛中共进行了10场比赛,已知这10场比赛的平均得分为48分,且前9场比赛的得分依次为:57,51,45,51,44,46,45,42,48. (1)求第10场比赛的得分;(2)直接写出这10场比赛的中位数,众数和方差.25.随着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某校计划将这种学习方式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各年级共15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对其家庭中拥有的移动设备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 人 ,图①中m 的值为 . (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学生家庭中;拥有3台移动设备的学生人数.26.根据重庆轨道集团提供的日客运量统计,2019年2月21日重庆轨道交通首次日客运量突破300万乘次,其中近期开通的重庆轨道交通环线日客运量为21.5万乘次.据了解,某工作日上午7点至9点轨道环线四公里站有20列列车进出站,每列车进出站时,将上车和下车的人数记录下来,各得到20个数据,并将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统计图.(数据分组为:A 组:170180x ≤<,B 组:180190x ≤<,C 组:190200x ≤<,D 组:200210x ≤<,E 组:210220x ≤≤)I .上车人数在C 组的是:190,190,191,192,193,193,195,196,198,198,198,198;II .上车人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如下表:平均数 中位数 上车人数(人)194a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表中a =________,扇形统计图中m =_________,扇形统计图中E 组所在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度;(3)请利用平均数,估算一周内5个工作日的上午7点至9点重庆轨道环线四公里站的上车总人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先把原数据按由小到大排列,然后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 【详解】原数据按由小到大排列为:7,8,9,10,12,12,14,16,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10+12)=11, 众数为12.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众数,中位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2.B解析:B 【分析】直接利用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进而分析即可. 【详解】解:∵20.56S =甲,20.45S =乙,20.50S 丙=,20.60S =丁, ∴2S 乙<2S 丙<2S 甲<2S 丁,∴成绩最稳定的是乙.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正确理解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3.A解析:A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x 的值,再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数据2,x ,4,8的平均数是4,∴这组数的平均数为2484x +++=4,解得:x =2;所以这组数据是:2,2,4,8,则中位数是242+=3. ∵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2.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数据的和,然后除以数据的总个数;据此先求得x 的值,再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将中间的两个数求平均值即可得到中位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4.B解析:B 【分析】本题首先可通过四位同学的平均分比较,择高选取;继而根据方差的比较,择低选取求解本题. 【详解】通过四位同学平均分的比较,乙、丙同学平均数均为90,高于甲、丁同学,故排除甲、丁;乙、丙同学平均数相同,但乙同学方差更小,说明其发挥更为稳定,故选择乙同学.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以及方差,平均数表示其平均能力的高低;方差表示数据波动的大小,即稳定性高低,数值越小,稳定性越强,考查对应知识点时严格按照定义解题即可.5.B解析: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邻补角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①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故错误;②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变动,那么它的平均数会随之变动,但众数和中位数不一定变动,故错误;③如果不等式()33m x m ->-的解集为1x <,可得m -3<0,那么3m <,故正确; ④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这个外角和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之和为180°, ∴三角形的这个内角为180°÷2=90° 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2个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定义、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定义、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C解析:C 【分析】求得丁同学的方差后与前三个同学的方差比较,方差最小的成绩最稳定. 【详解】丁同学的平均成绩为:14⨯(80+80+90+90)=85; 方差为S 丁214=[2×(80﹣85)2+2×(90﹣85)2]=25, 所以四个人中丙的方差最小,成绩最稳定.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及方差的计算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方差的公式,难度不大.7.A解析:A 【分析】先求出甲箱的球数,再根据乙箱中位数40,得出乙箱中小于、大于40的球数,从而得出甲箱中小于40的球数和大于40的球数,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甲箱98−49=49(颗), ∵乙箱中位数40,∴小于、大于40各有(49−1)÷2=24(颗),∴甲箱中小于40的球有39−24=15(颗),大于40的有49−15=34(颗),即a=15,b=3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正确进行分析,掌握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 【分析】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每个数都加了2,所以波动不会变,方差不变,平均数增加2. 【详解】由题意知,原来的平均数为2,每个数据都加上2,则平均数变为4;原来的方差221=(2)(2)(2)3S a b c ⎡⎤---⎣⎦22++ 现在的方差:222222111=(24)(24)(24)=(2)(2)(2)33S a b c a b c S ⎡⎤⎡⎤+-+-+-=---=⎣⎦⎣⎦22++++方差不变.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和平均数,当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9.C解析:C 【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出x 的值,再利用中位数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5,6,6,x ,7,8,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 ∴()775667898x =⨯-+++++=, ∴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5,6,6,7,8,8,9 ∵这组数据最中间的数为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7. 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根据平均数正确得出x 的值是解题关键.10.A解析:A 【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极差的意义分别判断后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 【详解】∵数据的极差为16800,较大, ∴平均数不能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普通员工最关注的数据是中位数及众数,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有关统计量的意义,难度不大.11.B解析:B 【分析】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反映的是数据的集中趋势,方差反映的是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稳定. 【详解】解:由于方差能反映数据的稳定性,故需要比较这两名同学5次短跑训练成绩的方差.故选B. 【点睛】考核知识点: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12.A解析:A【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解答可得.【详解】解:因为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代表了这组数据值大小的“中点”,不受极端值影响,所以将最高成绩写得更高了,计算结果不受影响的是中位数,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极差、中位数和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的定义.二、填空题13.15或-05【分析】根据极差的概念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详解】一组数据-32-10123x的极差是11当x为最大值时x﹣(﹣3)=11x=8平均数是:;当x是最小值时3﹣x=11解得:解析:1.5或-0.5【分析】根据极差的概念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详解】一组数据-3, 2,-1,0,1,2,3,x的极差是11,当x为最大值时,x﹣(﹣3)=11,x=8,平均数是:[3+ 2+1+0+1+2+3+8]8 1.5--÷=();当x是最小值时,3﹣x=11,解得:x=﹣8,平均数是:[3+ 2+1+0+1+2+3+(8)]80.5--÷=-()-,故答案为:1.5或-0.5【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差和平均数,掌握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极差就是这组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解题的关键14.甲班【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进行判断【详解】∵=101=235∴<∴成绩较为整齐的是:甲班故答案是:甲班【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解析:甲班【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进行判断.【详解】∵2S甲=101,2S乙=235,∴2S 甲<2S 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甲班. 故答案是:甲班.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5.4【分析】首先根据其平均数为5求得a 的值然后再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4+5+a+6+8)=5×5解得a=2则这组数据为45268的平均数为5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s2=(4解析:4 【分析】首先根据其平均数为5求得a 的值,然后再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4+5+a+6+8)=5×5, 解得a=2,则这组数据为4,5,2,6,8的平均数为5, 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s 2= 15[(4-5)2+(5-5)2+(2-5)2+(6-5)2+(8-5)2]=4.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意义、计算公式,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6.05【分析】利用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则故答案为0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差的计算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解析:0.5 【分析】利用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1x (1021)14=+++=, 则222221(11)(01)(21)(11)0.54S ⎡⎤=-+-+-+-=⎣⎦, 故答案为0.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差的计算,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 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 解析:83【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11x y +=,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 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x y 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 ∴()4579166x y +++++=, ∴11x y +=,∴,x y 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6, ∴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846256661[]676963-+-+-+-+-=; 故答案为83. 【点睛】 本题是一道数据统计中的综合性题目,涉及知识点较多,应当熟练掌握,特别是记忆方差的计算公式.18.0【解析】【分析】先确定出abc 后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abc 的方差【详解】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c 的方差故答案是:0【点睛】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概念的含义解析:0.【解析】【分析】先确定出a ,b ,c 后,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a ,b ,c 的方差.【详解】解:平均数()123242a =+++÷=;中位数()2222b =+÷=;众数2c =;a ∴,b ,c 的方差(222[(22)(22)22)30⎤=-+-+-÷=⎦.故答案是:0.【点睛】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概念的含义.19.2【解析】【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确定x的值再求该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因为一组数据22x336的众数是2所以x=2于是这组数据为222336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2+2+3+3+6)=3方差S2=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确定x的值,再求该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因为一组数据2,2,x,3,3,6,的众数是2,所以x=2.于是这组数据为2,2,2,3,3,6.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2+2+2+3+3+6)=3,方差S2=16[(2-3)2+(2-3)2+(2-3)2+(3-3)2+(3-3)2+(6-3)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方差的意义.①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②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③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20.50【分析】由于全班共有38人则x+y=38-(2+3+5+6+3+4)=15结合众数为50分中位数为60分分情况讨论即可确定xy之值从而求出x2-2y之值【详解】∵全班共有38人∴x+y=38-(解析:50【分析】由于全班共有38人,则x+y=38-(2+3+5+6+3+4)=15,结合众数为50分,中位数为60分,分情况讨论即可确定x、y之值,从而求出x2-2y之值.【详解】∵全班共有38人,∴x+y=38-(2+3+5+6+3+4)=15,又∵众数为60分,∴x≥8,当x=8时,y=7,中位数是第19,20两个数的都为70分,则中位数为70分,符合题意;当x=9时,y=6,中位数是第19,20两个数的平均数,则中位数为(60+70)÷2=65分,不符合题意;同理当x=10,11,12,13,14,15时,中位数都不等于70分,不符合题意.则x=8,y=7.则x2-2y=64-14=50.故答案为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关键是根据众数的人数和中位数的数值进行分类讨论x 、y 的取值.三、解答题21.(1)平均数为278,中位数为180,众数为90;(2)中位数最适合作为月销售目标,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以及求解方法分别进行求解即可;(2)分析不低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人数,根据题意进行确定即可.【详解】(1)这15名销售人员该月销售量数据的平均数为177048022031803120390415++⨯+⨯+⨯+⨯=278, 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为180,故中位数180,数据90出现了4次,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为90;(2)中位数最适合作为月销售目标.理由如下:在这15人中,月销售额不低于278(平均数)件的有2人,月销售额不低于180(中位数)件的有8人,月销售额不低于90(众数)件的有15人.所以,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销人员都能够达到月销售目标,(1)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中位数最适合作为月销售目标.【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意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2.10【分析】本题首先将1x ,2x ,3x ,…,n x 的和表示出来,继而将其求和值代入目标式子中求解本题.【详解】∵1x ,2x ,3x ,…,n x 的平均数为5,∴1235n x x x x n +++⋅⋅⋅+=,∴15x +,25x +,35x +,…,5n x +的平均数为:[]1231231155(5)(5)(5)(5)(5)10n n n n x x x x x x x x n n n n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其概念,其次注意计算精度.23.(1)96;98;(2)九(1)班的学生的艺术成绩比较稳定.【分析】(1)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可得;(2)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再依据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可得答案.【详解】(1)九(1)班成绩重新排列为92,94,96,96,97,则中位数a=96,九(2)班成绩的众数为b=98;故答案为:96,98;(2)S 2(1)班=15×[(96-95)2+(92-95)2+(94-95)2+(97-95)2+(96-95)2]=3.2, S 2(2)班=15×[(90-95)2+(98-95)2+(97-95)2+(98-95)2+(92-95)2]=11.2, ∵S 2(1)班<S 2(2)班,∴九(1)班学生的艺术成绩比较稳定.【点睛】此题考查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24.(1)第10场比赛的得分为51分;(2)这10场比赛得分的中位数为47分,众数为51分,方差18.2.【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先求出总数,再分别减去前9个数即可;(2)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分别求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和出现次数最多数,再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代入计算即可.【详解】(1)∵10场比赛的平均得分为48分,∴第10场比赛的得分=48×10-57-51-45-51-44-46-45-42-48=51(分),(2)把这10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为;42、44、45、45、46、48、51、51、51、57,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46+48)÷2=47,则这10场比赛得分的中位数为47分,∵51出现了3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51分,方差22222221(4248)(4448)2(4548)(4648)(4848)3(5148)(5748)18.210⎡⎤=-+-+⨯-+-+-+⨯-+-=⎣⎦.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和方差.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牢记方差的公式是求解方差的关键.25.(1)50,32;(2)众数为4;中位数是3;(3)420【分析】(1)根据2台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可求出调查的学生总人数,用4台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m 的值;(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3)用1500乘以拥有3台移动设备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10÷20%=50(人),16%100%32%50m , ∴m =32,故答案为:50,32; (2)∵这组样本数据中,4出现了16次,出现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为4;∵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均为3,且332=3,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3)1500×28%=420(人),答:估计该校学生家庭中;拥有3台移动设备的学生人数约为42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以及样本估计总体,能够从不同的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6.(1)补图见解析;(2)193,30,36;(3)19400人.【分析】(1)用20减去A 、C 、D 、E 组的数量得到B 组数量,据此即可补全直方图;(2)利用中位数的概念可求得a 的值,用100%减去B 、C 、D 、E 组所占的百分比求得A 组所占的百分比可求得m 的值,用360度乘以E 组所占的比例即可求得相应圆心角的度数;(3)用样本的平均数乘以这一时间段的进站车数再乘以天数即可得.【详解】(1)B 组的数量为:20-2-12-2-1=3,补全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2)2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的应该是第10、第11个数据,A、B、C、D、E组的数据是从小到大进行的,A、B组共有5个数据,C组有12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90,190,191,192,193,193,195,196,198,198,198,198,C组中的第5个数据是总数据的第10个,为193,C组中的第6个数据是总数据的第11个,为193,所以中位数为:(193+193)÷2=193,即a=193;m%=100%-25%-20%-15%-10%=30%,所以m=30;扇形统计图中E组所在的圆心角度数为360°×10%=36°,故答案为:193,30,36;(3)估算一周内5个工作日的上午7点至9点重庆轨道环线四公里站的上车总人数为:194×20×5=1940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扇形统计图,中位数,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弄清题意,准确识图,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试卷

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2,公差为3,则第10项an等于()A. 29B. 31C. 33D. 352. 若x²-2x+1=0,则x的值为()A. 1B. -1C. 0D. 2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3,-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 (3,2)B. (3,-2)C. (-3,2)D. (-3,-2)4. 若a,b是方程x²-3x+2=0的两个实数根,则a+b的值为()A. 2B. 3C. 4D. 55.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若AB=AC,且∠B=45°,则∠C的度数为()A. 45°B. 90°C. 135°D. 180°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6.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则这个数是______。

7.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

8. 若a,b是方程2x²-5x+2=0的两个实数根,则a+b的值是______。

9.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若AB=AC=BC,则∠A的度数是______。

10. 若x²-4x+3=0,则x的值为______。

三、解答题(共60分)11. (12分)已知数列{an}的前三项分别是1,3,5,且an-an-1=2n,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12. (12分)已知三角形ABC中,∠A=60°,∠B=45°,∠C=75°,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

13. (12分)已知函数f(x)=x²-4x+3,求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14. (12分)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若∠B=40°,求∠C的度数。

15. (12分)已知方程x²-2x+1=0,求方程的解。

四、附加题(共8分)16. (4分)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²-n+1,求该数列的前n项和。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 ,F,AB=11,AC=5,则BE=______________.【答案】3【解析】如图,连接CD,BD,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F=DE,∠F=∠DEB=90°,∠ADF=∠ADE,即可得AE=AF,又因DG是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CD=BD,在Rt△CDF和Rt△BDE中,CD=BD,DF=DE,利用HL定理可判定Rt△CDF≌Rt△BD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CF,所以AB=AE+BE=AF+BE=AC+CF+BE=AC+2BE,又因AB=11,AC=5,所以BE=3.点睛: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在Rt△ABC中,∠BAC=90°AB=AC,分别过点B、C做经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BD、CE,若BD=14cm,CE=3cm,则DE=_____【答案】11cm或17cm【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形画出图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当D,E在BC的同侧时,∵∠BAC=90°,∴∠BAD+∠CAE=90°,∵BD⊥DE,∴∠BDA=90°,∴∠BAD+∠DBA=90°,∴∠DBA=∠CAE,∵CE⊥DE,∴∠E=90°,在△BDA和△AEC中,ABD CAED EAB AC∠=∠⎧⎪∠=∠⎨⎪=⎩,∴△BDA≌△AEC(AAS),∴DA=CE=3,AE=DB=14,∴ED=DA+AE=17cm.如图,当D,E在BC的两侧时,同法可证:BD=CE+DE,可得DE=11cm,故答案为:11cm或17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3.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的值为_____秒时,△ABP和△DCE全等.【答案】1或7【解析】【分析】分点P在线段BC上和点P在线段AD上两种情况解答即可.【详解】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则BP=2t,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AB=CD,∠B=∠DCE=90°,此时有△ABP≌△DCE,∴BP=CE,即2t=2,解得t=1;当点P在线段AD上时,∵AB=4,AD=6,∴BC=6,CD=4,∴AP=BC+CD+DA=6+4+6=16,∴AP=16-2t,此时有△ABP≌△CDE,∴AP=CE,即16-2t=2,解得t=7;综上可知当t为1秒或7秒时,△ABP和△CDE全等.故答案为1或7.【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有:ASA、SAS、AAS、SSS、HL.解决本题时注意分情况讨论,不要漏解.4.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D,BE平分∠ABC交AC于E,交AD于F,FG∥BC,FH∥AC,下列结论:①AE=AF;②AF=FH;③AG=CE;④AB+FG=B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③④【解析】①正确.∵∠BAC=90°∴∠ABE+∠AEB=90°∴∠ABE=90°-∠AEB∵AD⊥BC∴∠ADB=90°∴∠DBE+∠BFD=90°∴∠DBE=90-∠BFD∵∠BFD=∠AFE∴∠DBE=90°-∠AFE∵BE平分∠ABC∴∠ABE=∠DBE∴90°-∠AEB=90°-∠AFE∴∠AEB=∠AFE②正确.∵∠BAC=90°∴∠BAF+∠DAC=90°∴∠BAF=90°-∠DAC∵AD ⊥BC∴∠ADC=90°∴∠C+∠DAC=90°∴∠C=90°-∠DAC∴∠C=∠BAF∵FH ∥AC∴∠C=∠BHF∴∠BAF=∠BHF在△ABF 和△HBF 中ABE CBE BAF BHF BF BF ∠=∠⎧⎪∠=∠⎨⎪=⎩∴△ABF ≌△HBF∴AF=FH③正确.∵AE=AF ,AF=FH∴AE=FH∵FG ∥BC ,FH ∥AC∴四边形FHCG 是平行四边形∴FH=GC∴AE=GC∴AE+EG=GC+EG∴AG=CE④正确.∵四边形FHCG 是平行四边形∴FG=HC∵△ABF ≌△HBF∴AB=HB∴AB+FG=HB+HC=BC故正确的答案有①②③④.5.在△ABC 中,∠ABC =60°,∠ACB =70°,若点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则∠BOC =_____°.【答案】115或65或22.5【分析】先画出符合的图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逐个求出即可.【详解】解:①如图,∵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点O是△ABC的三角的平分线的交点,∵∠ABC=60°,∠ACB=70°,∴∠OBC=12∠ABC=30°,1OCB2∠=∠ACB=35°,∴∠BOC=180°﹣∠OBC﹣∠OCB=115°;②如图,∵∠ABC=60°,∠ACB=70°,∴∠EBC=180°﹣∠ABC=120°,∠FCB=180°﹣∠ACB=110°,∵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EBC和∠F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C=12∠EBC=60°,1OCB2∠=∠FCB=55°,∴∠BOC=180°﹣∠OBC﹣∠OCB=65°;③如图,∵∠ABC=60°,∠ACB=75°,∴∠A=180°﹣∠ABC﹣∠ACB=45°,∵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EBA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A=12∠EBA=12×(180°﹣60°)=60°,1OCB2∠=∠ACB=37.5°,∴∠BOC=180°﹣(∠OBA+∠ABC+∠OCB)=180°﹣(60°﹣60°﹣37.5°)=22.5°;如图,此时∠BOC=22.5°,故答案为:115或65或2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6.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边上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F=AP;③2S四边形AEPF=S△ABC;④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有BE+CF=EF;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_.【答案】①③【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容易证明△AEP≌△CFP,然后能推理得到①③都是正确.【详解】∵AB=AC,∠BAC=90°,点P是BC的中点,∴∠EAP=12∠BAC=45°,AP=12BC=CP.①在△AEP与△CFP中,∵∠EAP=∠C=45°,AP=CP,∠APE=∠CPF=90°-∠APF,∴△AEP≌△CFP,∴AE=CF.正确;②只有当F在AC中点时EF=AP,故不能得出EF=AP,错误;③∵△AEP≌△CFP,同理可证△APF≌△BPE.∴S四边形AEPF=S△AEP+S△APF=S△CPF+S△BPE=12S△ABC,即2S四边形AEPF=S△ABC;正确;④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PE,所以,EF随着点E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点E为AB的中点时,2PE=AP,在其它位置时EF≠AP,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得△AEP 和△CFP 全等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突破点.7.如图,要在河流的南边,公路的左侧M 区处建一个工厂,位置选在到河流和公路的距离相等,并且到河流与公路交叉A 处的距离为1cm(指图上距离),则图中工厂的位置应在_____.【答案】∠BAC 的平分线上,与A 相距1cm 的地方.【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及要求满足的条件,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作答,注意距A1cm 处.【详解】工厂的位置应在∠BAC 的平分线上,与A 相距1cm 的地方;理由: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作图题一定要找到相关的知识为依托,同时满足多个要求时,要逐个满足.8.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AD AB =,F 是AD 的中点,作CE AB ⊥,垂足E 在线段上,连接EF 、CF ,则下列结论2BCD DCE ①∠=∠;EF CF =②;3DFE AEF ③∠=∠,2BEC CEF SS =④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 .(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答案】②③【解析】分析: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2AB ,F 是AD 的中点,易得AF=FD=CD ,继而证得①∠DCF=12∠BCD ;然后延长EF ,交CD 延长线于M ,分别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EF ≌△DMF (ASA ),得出对应线段之间关系,进而得出答案.详解:①∵F 是AD 的中点,∴AF=FD ,∵在▱ABCD中,AD=2AB,∴AF=FD=CD,∴∠DFC=∠DCF,∵AD∥BC,∴∠DFC=∠FCB,∴∠DCF=∠BCF,∴∠DCF=12∠BCD,即∠BCD=2∠DCF;故此选项错误;②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M,∵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MDF,∵F为AD中点,∴AF=FD,在△AEF和△DFM中,A FDMAF DFAFE DFM∠∠⎧⎪⎨⎪∠∠⎩===,∴△AEF≌△DMF(ASA),∴FE=MF,∠AEF=∠M,∵CE⊥AB,∴∠AEC=90°,∴∠AEC=∠ECD=90°,∵FM=EF,∴FC=FM,故②正确;③设∠FEC=x,则∠FCE=x,∴∠DCF=∠DFC=90°-x,∴∠EFC=180°-2x,∴∠EFD=90°-x+180°-2x=270°-3x,∵∠AEF=90°-x,∴∠DFE=3∠AEF,故此选项正确.④∵EF=FM,∴S△EFC=S△CFM,∵MC>BE,∴S△BEC<2S△EFC故S△BEC=2S△CEF错误;综上可知:一定成立的是②③,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AEF≌△DME是解题关键.9.如图,AB=BC且AB⊥BC,点P为线段BC上一点,PA⊥PD且PA=PD,若∠A=22°,则∠D的度数为_________.【答案】23°【解析】解:过D作DE⊥PC于E.∵PA⊥PD,∴∠APB+∠DPE=90°.∵AB⊥BC,∴∠A+∠APB=90°,∴∠A=∠DPE=22°.在△ABP和△PED中,∵∠A=∠DPE,∠B=∠E=90°,PA=PD,∴△ABP≌△PED,∴AB=PE,BP=DE.∵AB=BC,∴BC=PE,∴BP=CE.∵BP=DE,∴CE=DE,∴∠DCE=45°,∴∠PDC=∠DCE-∠DPC=45°-22°=2 3°.故答案为:23°.10.如图,已知AB∥CD,O为∠CAB、∠ACD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且OE=2,CO=3,则两平行线间AB、CD的距离等于________.【答案】4【解析】试题解析:如图,过点O作MN,MN⊥AB于M,交CD于N,∵AB ∥CD ,∴MN ⊥CD ,∵AO 是∠BAC 的平分线,OM ⊥AB ,OE ⊥AC ,OE=2,∴OM=OE=2,∵CO 是∠ACD 的平分线,OE ⊥AC ,ON ⊥CD ,∴ON=OE=2,∴MN=OM+ON=4,即AB 与CD 之间的距离是4.点睛:要明确:①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从一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二、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D =90°,AE ⊥BD 于点E .连CD 分别交AE ,AB 于点F ,G ,过点A 做AH ⊥CD 交BD 于点H ,则下列结论:①∠ADC =15°;②AF =AG ;③AH =DF ;④△ADF ≌△BAH ;⑤DF =2EH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 .5B .4C .3D .2【答案】B【解析】【分析】 ①根据△ABC 为等边三角形,△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得出各角的度数以及DA=AC ,即可作出判断;②分别求出∠AFG 和∠AGD 的度数,即可作出判断;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HAB 的度数,求证EHG DFA ∠=∠,利用AAS 即可证出两个三角形全等;③根据④证出的全等即可作出判断;⑤证明∠EAH=30°,即可得到AH=2EH ,又由③可知AH DF =,即可作出判断.【详解】①正确:∵ABC △是等边三角形,∴60BAC ︒∠=,∴CA AB =.∵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 AB=.又∵90BAD︒∠=,∴150CAD BAD BAC︒∠=∠+∠=,∴DA CA=,∴()1180150152ADC ACD︒︒︒∠=∠=-=;②错误:∵∠EDF=∠ADB-∠ADC=30°∴∠DFE=90°-∠EDF=90°-30°=60°=∠AFG∵∠AGD=90°-∠ADG=90°-15°=75°∠AFG≠∠AGD∴AF≠AG③,④正确,由题意可得45DAF ABH︒∠=∠=,DA AB=,∵AE BD⊥,AH CD⊥.∴180EHG EFG︒∠+∠=.又∵180?DFA EFG∠+∠=,∴EHG DFA∠=∠,在DAF△和ABH中()AFD BHADAF ABH AASDA AB∠=∠⎧⎪∠=∠⎨⎪=⎩∴DAF△≌ABH.∴DF AH=.⑤正确:∵150CAD︒∠=,AH CD⊥,∴75DAH︒∠=,又∵45DAF︒∠=,∴754530EAH︒︒︒∠=-=又∵AE DB⊥,∴2AH EH=,又∵=AH DF,∴2DF EH=【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目.12.在△ABC中,∠C=90°,D为AB的中点,ED⊥AB,∠DAE=∠CAE,则∠CAB=()A.30°B.60°C.80 °D.50°【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D为AB的中点,ED⊥AB,∴DE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DAE=∠DBE,∴∠DAE=∠DBE=∠CAE,在Rt△ABC中,∵∠CAB+∠DBE=90°,∴∠CAE+∠DAE+∠DBE=90°,∴3∠DBE=90°,∴∠DBE=30°,∴∠CAB=90°-∠DBE=90°-30°=60°.故选B.13.如图所示,在Rt ABC∆中,E为斜边AB的中点,ED AB⊥,且:1:7CAD BAD∠∠=,则BAC∠=( )A.70B.45C.60D.48【答案】D【解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知∠B=∠BAD,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得∠BAC+∠B=90°,设∠CAD=x,则∠BAD=7x,则x+7x+7x=90°,解得x=6°,因此可知∠BAC=∠CDA+∠BAD=6°+42°=48°.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角的关系,根据比例关系设出未知数,然后根据角的关系列方程求解是解题关键.14.如右图,在△ABC中,点Q,P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AQ=PQ,PR⊥AB于R,PS⊥AC于S,且PR=PS,下面四个结论:①AP平分∠BAC;②AS=AR;③BP=QP;④QP∥AB.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PR⊥AB于点R,PS⊥AC于点S,且PR=PS,∴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即AP平分∠BAC,故①正确;∴∠PAR=∠PAQ,∵AQ =PQ ,∴∠APQ =∠PAQ ,∴∠APQ =∠PAR ,QP AB ∴, 故④正确;在△APR 与△APS 中,AP AP PR PS =⎧⎨=⎩, (HL)APR APS ∴≌, ∴AR =AS ,故②正确;△BPR 和△QSP 只能知道PR =PS ,∠BRP =∠QSP =90∘,其他条件不容易得到,所以,不一定全等.故③错误.故选C.15.已知OD 平分∠MON,点A 、B 、C 分别在OM 、OD 、ON 上(点A 、B 、C 都不与点O 重合),且AB=BC, 则∠OAB 与∠BCO 的数量关系为( )A .∠OAB+∠BCO=180°B .∠OAB=∠BCOC .∠OAB+∠BCO=180°或∠OAB=∠BCO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画图,可知当C 处在C 1的位置时,两三角形全等,可知∠OAB=∠BCO ;当点C 处在C 2的位置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OAB+∠BCO=180°.故选C.16.如图,点P 、Q 分别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ABC △边AB 、BC 上的动点,点P 从顶点 A ,点Q 从顶点B 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下面四个结论:①BQ AM =②ABQ △≌CAP △③CMQ ∠的度数不变,始终等于60︒④当第 2秒或第4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正确的有( )个.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 ∵点P 、Q 速度相同,∴AP BQ =.在ACP △和ABQ △中,60AP BQ CAP ABQ AC BA =⎧⎪∠==︒⎨⎪=⎩, ∴ACP △≌BAQ △,故②正确.则AQC CPB ∠=∠.即B BAQ BAQ AMP ∠+∠=∠+∠.∴60AMP B ∠=∠=︒.则60CMQ AMP ∠=∠=︒,故③正确.∵APM ∠不一定等于60︒.∴AP AM ≠.∴BQ AM ≠.故①错误.设时间为t ,则AP=BQ=t ,PB=4-t①当∠PQB =90°时,∵∠B =60°,∴PB =2BQ ,得6-t =2t ,t =2 ;②当∠BPQ =90°时,∵∠B =60°,∴BQ =2BP ,得t =2(6-t ),t =4;∴当第2秒或第4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17.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标有A、B、C、D、E、F六个格点,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与△ABC全等的是()A.△ACF B.△ACEC.△ABD D.△CEF【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先分别求得△ABC的各边长以及各选项中三角形的各边长,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判定即可得.【详解】在△ABC中,AB=22+=10,BC=2231+=2,AC=22,11A、在△ACF中,AF=22+=5≠10,5≠2,5≠22,则△ACF与△ABC不全21等,故不符合题意;B、在△ACE中,AE=3≠10,3≠2,3≠22,则△ACE与△ABC不全等,故不符合题意;C、在△ABD中,AB=AB,AD=2=BC,BD=22=AC,则由SSS可证明△ACE与△ABC全等,故符合题意;D、在△CEF中,CF=3≠10,3≠2,3≠22,则△CEF与△ABC不全等,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已知五边形ABCDE中,∠ABC=∠AED=90°,AB=CD=AE=BC+DE=2,则五边形ABCDE的面积为()A .2B .3C .4D .5【答案】C【解析】【分析】 可延长DE 至F ,使EF=BC ,利用SAS 可证明△ABC ≌△AEF ,连AC ,AD ,AF ,再利用SSS 证明△ACD ≌△AFD ,可将五边形ABCDE 的面积转化为两个△ADF 的面积,进而求解即可.【详解】延长DE 至F ,使EF=BC ,连AC ,AD ,AF ,在△ABC 与△AEF 中,0=90AB AE ABC AEF BC EF ⎧⎪∠∠⎨⎪⎩=== , ∴△ABC ≌△AEF (SAS ),∴AC=AF ,∵AB=CD=AE=BC+DE ,∠ABC=∠AED=90°,∴CD=EF+DE=DF ,在△ACD 与△AFD 中,AC AF CD DF AD AD ⎧⎪⎨⎪⎩=== , ∴△ACD ≌△AFD (SSS ),∴五边形ABCDE 的面积是:S=2S △ADF =2×12•DF•AE=2×12×2×2=4.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全等三角形把五边形ABCDE 的面积转化为两个△ADF 的面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有两条边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D.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答案】B【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可知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A不正确;根据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能判定全等;若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也能判全等,但是有两边对应相等,没说明是什么边对应,故不能判定,故B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可知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故C不正确;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HL,可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题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SAS,ASA,AAS,HL,直接判断即可.20.在△ABC与△DEF中,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AB=DE,∠B=∠E,∠C=∠F B.AC=DE,∠B=∠E,∠A=∠FC.AC=DF,BC=DE,∠C=∠D D.AB=EF,∠A=∠E,∠B=∠F【答案】B【解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析可得:A、AB=DE,∠B=∠E,∠C=∠F可利用AAS证明△ABC与△DEF全等;B、∠A=∠F,∠B=∠E,AC=DE,对应边不对应,不能证明△ABC与△DEF全等;C、AC=DF,BC=DE,∠C=∠D可利用ASA证明△ABC与△DEF全等;D、AB=EF,∠A=∠E∠B=∠F可利用SAS证明△ABC与△DEF全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1.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PFA≌△PEB,②EF=AP,③△P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S四边形AEPF=12S△ABC,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AB=AC,∠BAC=90°,P是BC中点,∴AP⊥BC,AP=PB,∠B=∠CAP=45°,∵∠APF+∠FPA=90°,∠ APF+∠BPE=90°,∴∠APF=∠BPE,在△BPE和△APF中,∠B=∠CAP, BP=AP,∠BPE =∠APF,∴△PFA≌△PEB;故①正确;∵△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是BC的中点,∴AP=12 BC,又∵EF不一定是△ABC的中位线,∴EF≠AP,故结论②错误;∵△PFA≌△PEB,∴PE=PF,又∵∠EPF=90°,∴△P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③正确;∵△PFA≌△PEB,∴S△PFA =S△PEB,∴S四边形AEPF=S△APE+S△APF=S△APE+S△BPE=S△APB=12S△ABC,故结论④正确;综上,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始终正确的有3个结论.故选:C.点睛:本题意旋转为背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时需要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性较强,根据题意得出△PFA≌△PEB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E为AB上一点,过点E作EF∥AD,与AC、DC 分别交于点G,F,H为CG的中点,连结DE、EH、DH、FH.下列结论:①EG=DF;②△EHF≌△DHC;③∠AEH+∠ADH=180°;④若23AEAB,则313DHCEDHSS.其中结论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分析:①根据题意可知∠ACD=45°,则GF=FC,则EG=EF-GF=CD-FC=DF;②由SAS证明△EHF≌△DHC即可;③根据△EHF≌△DHC,得到∠HEF=∠HDC,从而∠AEH+∠ADH=∠AEF+∠HEF+∠ADF-∠HDC=180°;④若AEAB=23,则AE=2BE,可以证明△EGH≌△DFH,则∠EHG=∠DHF且EH=DH,则∠DHE=90°,△EH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过H点作HM垂直于CD于M点,设HM=x,则DM=5x,26x,CD=6x,则S△DHC=12×HM×CD=3x2,S△EDH=12×DH2=13x2.详解:①∵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AD,∴EF=AD=CD,∠ACD=45°,∠GFC=90°,∴△C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GF=FC,∵EG=EF−GF,DF=CD−FC,∴EG=DF,故①正确;②∵△C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H为CG的中点,∴FH=CH,∠GFH=12∠GFC=45°=∠HCD,在△EHF和△DHC中,EF=CD;∠EFH=∠DCH;FH=CH,∴△EHF≌△DHC(SAS),故②正确;③∵△EHF≌△DHC(已证),∴∠HEF=∠HDC,∴∠AEH+∠ADH=∠AEF+∠HEF+∠ADF−∠HDC=∠AEF+∠ADF=180°,故③正确;④∵AEAB=23,∴AE=2BE,∵△C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H为CG的中点,∴FH=GH,∠FHG=90°,∵∠EGH=∠FHG+∠HFG=90°+∠HFG=∠HFD,在△EGH和△DFH中,EG=DF;∠EGH=∠HFD;GH=FH,∴△EGH≌△DFH(SAS),∴∠EHG=∠DHF,EH=DH,∠DHE=∠EHG+∠DHG=∠DHF+∠DHG=∠FHG=90°,∴△EH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过H点作HM⊥CD于M,设HM=x,则DM=5x,DH=26x,CD=6x,则S△DHC=12×HM×CD=3x2,S△EDH=12×DH2=13x2,∴3S△EDH=13S△DHC,故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熟练的运用相关性质.23.在和中,,高,则和的关系是( )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当∠C′为锐角时,如图1所示,∵AC=A′C′,AD=A′D′,AD⊥BC,A′D′⊥B′C′,∴Rt△ADC≌Rt△A′D′C′,∴∠C=∠C′;当∠C为钝角时,如图3所示,∵AC=A′C′,AD=A′D′,AD⊥BC,A′D′⊥B′C′,∴Rt△ACD≌Rt△A′C′D′,∴∠C=∠A′C′D′,∴∠C+∠A′C′B′=180°.故选C.24.如图,△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作PR⊥AB,PS⊥AC,垂足分别是R、S,若AQ=PQ,PR=PS,下面四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QSP;④AP垂直平分RS.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如图,连接AP,根据HL判定△APR和△APS全等,即可说明①正确;由△APR和△APS 全等可得∠RAP=∠PA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出∠QAP=∠QPA,得到∠QPA=∠BAP,根据平行线判定推出OP//AB,即②正确;在Rt△BRP和Rt△QSP中,只有PR=PS.无法判断Rt△BRP和Rt△QSP是否全等;连接RS,与AP交于点D,先证△ARD≌△ASD,即RD=SD;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定.【详解】解:如图,连接AP∵PR⊥AB,PS⊥AC,PR=PS∴△APR≌△APS∴AS=AR,∠RAP=∠PAC即①正确;又∵AQ=PQ∴∠QAP=∠QPA∴∠QPA=∠BAP∴OP//AB,即②正确.在Rt△BRP和Rt△QSP中,只有PR=PS.无法判断Rt△BRP和Rt△QSP是否全等,故③错误.如图,连接PS∵△APR≌△APS∴AR=AS,∠RAP=∠PAC∴AP垂直平分RS,即④正确;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如图,在△ABC中,∠ABC=45°, BC=4,以AC为直角边,点A为直角顶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连接BD,则△DBC的面积为( ) .A.8 B.10 C.42D.82【答案】A【解析】【分析】将△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C,BD与EC交于点O,连接BE,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E=AB,∠BAE=∠DOC=90°,过D点作DF⊥BC,证△EBC≌BFD,可得DF=BC=4,再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下图所示,将△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C,BD与EC交于点O,连接BE,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EC=BD,AE=AB,∠BAE=∠DOC=90°,∴△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E=45°,又∵∠ABC=45°,∴∠EBC=90°,∵∠BDF+∠DBF=90°,∠ECB+∠DBF=90°,∴∠BDF=∠ECB在△EBC 和△BFD 中EBC=BFD=90ECB=BDFEC=BD ⎧∠∠⎪∠∠⎨⎪⎩∴△EBC ≌△BFD (AAS )∴DF=BC=4∴△DBC 的面积=11BC DF=44=822⋅⨯⨯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难度较大,关键是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26.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 .两个等边三角形B .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 .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 .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详解】解:A 、当两个等边三角形的对应边不相等时,这两个等边三角形也不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 、当该角不是对应角时,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也不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 、当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对应边与对应角不相等时,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也不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D 、等腰三角形的100°角只能是顶角,则两个底角是40°,它们对应相等,所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 或AAS 证得它们全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7.如图(1),已知AB AC=,D为BAC∠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连接BD,CD;如图(2),已知AB AC=,D,E为BAC∠的角平分线上两点,连接BD,CD,BE,CE;如图(3),已知AB AC=,D,E,F为BAC∠的角平分线上三点,连接BD,CD,BE,CE,BF,CF;……,依此规律,第6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A.21 B.11 C.6 D.4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条件可得图1中△ABD≌△ACD有1对三角形全等;图2中可证出△ABD≌△ACD,△BDE≌△CDE,△ABE≌△ACE有3对三角形全等;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根据数据可分析出第6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详解】解:∵AD是∠BAC的平分线,∴∠BAD=∠CAD.在△ABD与△ACD中,AB ACBAD CADAD AD=⎧⎪∠=∠⎨⎪=⎩,∴△ABD≌△ACD.∴图1中有1对三角形全等;同理图2中,△ABE≌△ACE,∴BE=EC,∵△ABD≌△ACD.∴BD=CD,又DE=DE,∴△BDE≌△CDE,∴图2中有3对三角形全等,3=1+2;同理: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6=1+2+3;∴第6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1+2+3+4+5+6=21.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规律的归纳,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证出图形中有几对三角形全等,然后寻找规律.28.如图,ABC∆中,45ABC∠=,CD AB⊥于D,BE平分ABC∠,且BE 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个①BF AC=;②12AE BF=;③67.5A∠=;④DGF∆是等腰三角形;⑤ADGE GHCES S=四边形四边形.A.5个B.4个C.3个D.2个【答案】B【解析】【分析】只要证明△BDF≌△CDA,△BAC是等腰三角形,∠DGF=∠DFG=67.5°,即可判断①②③④正确,作GM⊥BD于M,只要证明GH<DG即可判断⑤错误.【详解】∵CD⊥AB,BE⊥AC,∴∠BDC=∠ADC=∠AEB=90°,∴∠A+∠ABE=90°,∠ABE+∠DFB=90°,∴∠A=∠DFB,∵∠ABC=45°,∠BDC=90°,∴∠DCB=90°−45°=45°=∠DBC,∴BD=DC,在△BDF和△CDA中BDF CDAA DFBBD CD∠∠⎧⎪∠∠⎨⎪⎩===,∴△BDF≌△CDA(AAS),∴BF=AC,故①正确.∵∠ABE=∠EBC=22.5°,BE⊥AC,∴∠A=∠BCA=67.5°,故③正确,∴BA=BC,∵BE⊥AC,∴AE=EC=12AC=12BF,故②正确,∵BE平分∠ABC,∠ABC=45°,∴∠ABE=∠CBE=22.5°,∵∠BDF=∠BHG=90°,∴∠BGH=∠BFD=67.5°,∴∠DGF=∠DFG=67.5°,∴DG=DF,故④正确.作GM⊥AB于M.∵∠GBM=∠GBH,GH⊥BC,∴GH=GM<DG,∴S△DGB>S△GHB,∵S△ABE=S△BCE,∴S四边形ADGE<S四边形GHCE.故⑤错误,∴①②③④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第五个问题难度比较大,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29.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相交于点O,给出四个条件:①OB=OC;②∠EBO=∠DCO;③∠BEO=∠CDO;④BE=CD.上述四个条件中,选择两个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A.2种B.3种C.4种D.6种【答案】C【解析】【分析】①②:求出OBC=∠OCB,推出∠ACB=∠ABC即可的等腰三角形;①③:证△EBO≌△DCO,得出∠EBO=∠DCO,求出∠ACB=∠ABC即可;②④:证△EBO≌△DCO,推出OB=OC,求出∠ABC=∠ACB即可;③④:证△EBO≌△DCO,推出∠EBO=∠DCO,OB=OC,求出∠OBC=∠OCB,推出∠ACB=∠ABC即可.【详解】解:有①②,①③,②④,③④,共4种,①②,理由是:∵OB=OC,∴∠OBC=∠OCB,∵∠EBO=∠DCO,∴∠EBO+∠OBC=∠DCO+∠OCB,即∠ABC=∠ACB,∴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①③,理由是:∵在△EBO和△DCO中BEO CDOEOB DOC OB OC∠=∠⎧⎪∠=∠⎨⎪=⎩,∴△EBO≌△DCO,∴∠EBO=∠DCO,∵∠OBC=∠OCB(已证),∴∠EBO+∠OBC=∠DCO+∠OCB,即∠ABC=∠ACB,即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②④,理由是:∵在△EBO和△DCO中BEO CDOEOB DOC BE CD∠=∠⎧⎪∠=∠⎨⎪=⎩,∴△EBO≌△DCO,∴OB=OC,∴∠OBC=∠OCB,∴∠EBO+∠OBC=∠DCO+∠OCB,即∠ABC=∠ACB,即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③④,理由是:∵在△EBO和△DCO中BEO CDOEOB DOCBE CD∠=∠⎧⎪∠=∠⎨⎪=⎩,∴△EBO≌△DCO,∴∠EBO=∠DCO,OB=OC,∴∠OBC=∠OCB,∴∠EBO+∠OBC=∠DCO+∠OCB,即∠ABC=∠ACB,即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30.如图,等腰直角△ABC中,∠BAC=90︒,AD⊥BC于D,∠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C、AD 于E、F两点,M为EF的中点,延长AM交BC于点N,连接DM.下列结论:①AE=AF;②AM⊥EF;③AF=DF;④DF=D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BAC=90°,AC=AB,AD⊥BC,∴∠ABC=∠C=45°,AD=BD=CD,∠ADN=∠ADB=90°,∴∠BAD=45°=∠CAD,∵BE平分∠ABC,∴∠ABE=∠CBE=12∠ABC=22.5°,∴∠BFD=∠AEB=90°-22.5°=67.5°,∴∠AFE=∠BFD=∠AEB=67.5°,∴AF=AE,故①正确;∵M为EF的中点,∴AM⊥EF,故②正确;过点F 作FH ⊥AB 于点H ,∵BE 平分∠ABC ,且AD ⊥BC , ∴FD=FH <FA ,故③错误; ∵AM ⊥EF ,∴∠AMF=∠AME=90°,∴∠DAN=90°-67.5°=22.5°=∠MBN , 在△FBD 和△NAD 中 {FBD DANBD ADBDF ADN∠∠∠∠=== ∴△FBD ≌△NAD , ∴DF=DN ,故④正确; 故选C .。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期中经典练习卷(专题培优)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期中经典练习卷(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0分)[ID :9928]按图(1)﹣(3)的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照这样的方式维续摆放,如果摆放的餐桌为x 张,摆放的椅子为y 把,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为( )A .y =6xB .y =4x ﹣2C .y =5x ﹣1D .y =4x+22.(0分)[ID :9927]如图,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AB=3,AD=4.已知A (﹣32,﹣1),则点C 的坐标是( )A .(﹣3,32)B .(32,﹣3)C .(3,32)D .(32,3) 3.(0分)[ID :9903]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AB BC =时,它是菱形B .当AC BD ⊥时,它是菱形 C .当90ABC ︒∠=时,它是矩形 D .当AC BD =时,它是正方形4.(0分)[ID :9900]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6,∠ABC =60°,M 为AD 中点,P 为对角线BD 上一动点,连接PA 和PM ,则PA +PM 的最小值是( )A .3B .2√3C .3√3D .6 5.(0分)[ID :9879]如图,一个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测得4AO =米.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米,这时梯子的底端也恰好外移1米,则梯子AB 的长度为 ( )A .5米B .6米C .3米D .7米6.(0分)[ID :9877]周末小丽从家里出发骑单车去公园,因为她家与公园之间是一条笔直的自行车道,所以小丽骑得特别放松.途中,她在路边的便利店挑选一瓶矿泉水,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愉快地到了公园.图中描述了小丽路上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小丽从家到达公园共用时间20分钟B .公园离小丽家的距离为2000米C .小丽在便利店时间为15分钟D .便利店离小丽家的距离为1000米 7.(0分)[ID :9870]函数y =11x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1且x ≠1C .x ≥一1D .x ≥-1且x ≠1 8.(0分)[ID :9864]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CD ,CE 分别是斜边上的高和中线,30B ∠=︒,4CE =,则CD 的长为( )A .25B .4C .23D .59.(0分)[ID :9922]《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问题,其意思是:现有一竖立着的木柱,在木柱上端系有绳索,绳索从木柱上端顺木柱下垂后,堆在地面的部分尚有3尺,牵着绳索退行,在离木柱根部8尺处时绳索用尽,请问绳索有多长?若设绳索长度为x 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82﹢x 2 = (x ﹣3)2B .82﹢(x +3)2= x 2C .82﹢(x ﹣3)2= x 2D .x 2﹢(x ﹣3)2= 82 10.(0分)[ID :9837]如图,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且∠ADE :∠EDC=3:2,则∠BDE 的度数为( )A .36°B .18°C .27°D .9°11.(0分)[ID :983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532=B 822=C.114293=D.()22525-=-12.(0分)[ID:9833]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23-B.2(0.3)-C.2-D.x13.(0分)[ID:9885]如图,ABC中,CD AB⊥于,D E是AC的中点.若6,5,AD DE==则CD的长等于()A.5B.6C.8D.1014.(0分)[ID:9869]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3EF=,BD=4,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4B.46C.47D.2815.(0分)[ID:9851]下列各组数据中,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7,24,25B.2223,4,5C.53,1,44D.1.5,2,2.5二、填空题16.(0分)[ID:10030]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AC=3√2,在△ABC内作第1个内接正方形DEFG;然后取GF的中点P,连接PD、PE,在△PDE内作第2个内接正方形HIKJ;再取线段KJ的中点Q,在△QHI内作第3个内接正方形…,依次进行下去,则第2019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17.(0分)[ID:10021]比较大小:21318.(0分)[ID:10001]如图,□ABCD的周长为16cm,AC、BD相交于点O,OE⊥AC交AD 于E ,则△DCE 的周长为________19.(0分)[ID :9993]在函数y=1x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20.(0分)[ID :9990]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BAC DAE ∠-∠=__________︒(点A ,B ,C ,D ,E 是网格线交点).21.(0分)[ID :9982]将函数31yx 的图象平移,使它经过点()1,1,则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 22.(0分)[ID :9975]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 ,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 ,C ,D 在同一直线上.若AB=2,则CD=_____.23.(0分)[ID :9942]放学后,小刚和同学边聊边往家走,突然想起今天是妈妈的生日,赶紧加快速度,跑步回家.小刚离家的距离()s m 和放学后的时间之间()t min 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小刚边走边聊阶段的行走速度是125/m min ;②小刚家离学校的距离是1000m ;③小刚回到家时已放学10min ;④小刚从学校回到家的平均速度是100/m min .其中正确的是_____(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上)24.(0分)[ID :9941]已知矩形ABCD 如图,AB =4,BC =3P 是矩形内一点,则ABP CDP S S ∆∆+=______________.25.(0分)[ID :9937]如图,若▱ABCD 的周长为22 cm ,AC ,BD 相交于点O ,△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小3 cm ,则AB =________。

上海华育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检测(提高,Word版 含解析)

上海华育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检测(提高,Word版 含解析)

上海华育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检测(提高,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C=090,点D 在AB 上,BC=BD,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连接BE ,由斜边直角边判定Rt BDE ∆≅ Rt BCE ∆,从而DE CE =,再由△ABC 的周长 △ADE 的周长即可求得BC 的长.【详解】如图:连接BE ,DE ⊥AB ,090BDE ∴∠=,在Rt BDE ∆和Rt BCE ∆中,BE BE BD BC =⎧⎨=⎩, ∴Rt BDE ∆≅ Rt BCE ∆,DE CE ∴=,∴△ABC 的周长=AB+BC+AC=2BC+AD+AE+DE=12,△ADE 的周长= AD+AE+DE =6,∴BC=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和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连接BE 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在Rt △ABC 中,∠C =90°,∠A 的平分线AD 分对边BD ,DC 的长度比为3:2,且BC =20cm,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cm.【答案】8【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过点D作DE⊥AB于点E,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E=CD,根据角平分线AD分对边BC为BD:DC=3:2,且BC=10cm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D作DE⊥AB于点E,∵AD是∠BAC的平分线,∠C=90°,∴DE=CD.∵BD:DC=3:2,且BC=10cm,∴CD=20×25=8(cm).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如图,在等边△ABC中,AB=10,BD=4,BE=2,点P从点E出发沿EA方向运动,连结PD,以PD为边,在PD的右侧按如图所示的方式作等边△DPF,当点P从点E运动到点A 时,点F运动的路径长是________.【答案】8【解析】【分析】作FG⊥BC于点G,DE’⊥AB于点E’,易证E点和E’点重合,则∠FGD=∠DEP=90°;由∠EDB+∠PDF=90°可知∠EDP+∠GFD=90°,则易得∠EPD=∠GDF,再由PD=DF易证△EPD≌△GDF,则可得FG=DE,故F点的运动轨迹为平行于BC的线段,据此可进行求解.【详解】解:作FG⊥BC于点G,DE’⊥AB于点E’,由BD=4、BE=2与∠B=60°可知DE⊥AB,即∠∵DE’⊥AB,∠B=60°,∴BE’=BD×1=2,2∴E点和E’点重合,∴∠EDB=30°,∴∠EDB+∠PDF=90°,∴∠EDP+∠GFD=90°=∠EDP+∠DPE,∴∠DPE=∠GFD∵∠DEP=∠FGD=90°,FD=GP,∴△EPD≌△GDF,∴FG=DE,DG=PE,∴F点运动的路径与G点运动的路径平行,即与BC平行,由图可知,当P点在E点时,G点与D点重合,∵DG=PE,∴F点运动的距离与P点运动的距离相同,∴F点运动的路径长为:AB-BE=10-2=8,故答案为8.【点睛】通过构造垂直线段构造三角形全等,从而确定F点运动的路径,本题有一些难度.4.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D,BE平分∠ABC交AC于E,交AD于F,FG∥BC,FH∥AC,下列结论:①AE=AF;②AF=FH;③AG=CE;④AB+FG=B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③④【解析】①正确.∵∠BAC=90°∴∠ABE+∠AEB=90°∴∠ABE=90°-∠AEB∵AD⊥BC∴∠ADB=90°∴∠DBE+∠BFD=90°∴∠DBE=90-∠BFD∵∠BFD=∠AFE∴∠DBE=90°-∠AFE∵BE 平分∠ABC∴∠ABE=∠DBE∴90°-∠AEB=90°-∠AFE∴∠AEB=∠AFE∴AE=AF②正确.∵∠BAC=90°∴∠BAF+∠DAC=90°∴∠BAF=90°-∠DAC∵AD ⊥BC∴∠ADC=90°∴∠C+∠DAC=90°∴∠C=90°-∠DAC∴∠C=∠BAF∵FH ∥AC∴∠C=∠BHF∴∠BAF=∠BHF在△ABF 和△HBF 中ABE CBE BAF BHF BF BF ∠=∠⎧⎪∠=∠⎨⎪=⎩∴△ABF ≌△HBF∴AF=FH③正确.∵AE=AF ,AF=FH∴AE=FH∵FG ∥BC ,FH ∥AC∴四边形FHCG 是平行四边形∴FH=GC∴AE=GC∴AE+EG=GC+EG∴AG=CE④正确.∵四边形FHCG 是平行四边形∴FG=HC∵△ABF≌△HBF∴AB=HB∴AB+FG=HB+HC=BC故正确的答案有①②③④.5.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与直角三角形BDE中,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C=AE=CD,∠BA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F,连DF,EF,分别交AB、BC于M、N,已知点F到△ABC三边距离为3,则△BMN的周长为____________.【答案】6【解析】【分析】由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FC=135°,由△AFC≌△DFC可得∠DFC=∠AFC=135°,可得∠AFD=90°.同理可得∠CFE=90°,可求得∠MFN=45°,过点F作FP⊥AB于点P,FQ⊥BC于点Q,由正方形的半角模型可得MN=MP+NQ,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过点F作FP⊥AB于点P,FQ⊥BC于点Q,过点F作FG⊥FM,交BC于点G.∵点F是∠BAC和∠BCA的角平分线交点,∴FP=FQ=3,∵∠ABC=90°,∴四边形BPFQ是正方形,∴BP=BQ=3.在Rt△ABC中,∠BAC+∠BCA=90°,∵AF、CF是角平分线,∴∠FAC+∠FCA=45°,∴∠AFC =180°-45°=135°.易证△AFC ≌△DFC (SAS ),∴∠AFC =∠DFC =135°,∴∠ADF =90°,同理可得∠EFC =90°,∴∠MFN =360°-90°-90°-135°=45°.∵∠PFM +∠MFN =90°,∠MFN +∠QFG =90°,∴∠PMF =∠QFG ,∵∠FPM =∠FQG =90°,FP =FQ ,∴△FPM ≌△FQG (ASA ),∴PM =QG ,FM =FG .在△FMN 和△FGN 中45FM FG MFN GFN FN FN =⎧⎪∠=∠=⎨⎪=⎩∴△FMN ≌△FGN (SAS ),∴MN =NG ,∴MN =NG =NQ +QG =PM +QN ,∴△BMN 的周长为:BM +BN +MN= BM +BN + PM +QN=BP +BQ=3+3=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是一道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作出辅助线,准确的找出全等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 中,AC=BC ,∠ACB=90°,M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是AC 、BC 边上的动点,连接DM 、ME 、CM 、DE, DE 与CM 相交于点F 且∠DME=90°.则下列5个结论: (1)图中共有两对全等三角形;(2)△DEM 是等腰三角形; (3)∠CDM=∠CFE ;(4)AD 2+BE 2=DE 2;(5)四边形CDME 的面积发生改变.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MC≌△BMC、△AMD≌△CME、△CMD≌△BM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M=ME得出△DEM是等腰三角形,及∠CDM=∠CFE,再逐个判断222AD+BE=DE CEM CDM ADM CDM ACM ABCCDME1S=S+S=S+S=S=S2△△△△△△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在Rt△ABC中,∠ACB=90°,M为AB中点,AB=BC∴AM=CM=BM,∠A=∠B=∠ACM=∠BCM=45°,∠AMC=∠BMC=90°∵∠DME=90°.∴∠1+∠2=∠2+∠3=∠3+∠4=90°∴∠1=∠3,∠2=∠4在△AMC和△BMC中AM=BMMC MCAC BC⎧⎪=⎨⎪=⎩∴△AMC≌△BMC在△AMD和△CME中A=MCEAM=CM1=3∠∠⎧⎪⎨⎪∠∠⎩∴△AMD≌△CME在△CDM和△BEMDCM=BCM=BM2=4∠∠⎧⎪⎨⎪∠∠⎩∴△CMD≌△CME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故(1)错误∵△AMD ≌△BME∴DM=ME∴△DEM 是等腰三角形,(2)正确∵∠DME=90°.∴∠EDM=∠DEM=45°,∴∠CDM=∠1+∠A=∠1+45°,∴∠EDM=∠3+∠DEM=∠3+45°,∴∠CDM=∠CFE,故(3)正确在Rt △CED 中,222CE CD DE +=∵CE=AD ,BE=CD∴222AD +BE =DE 故(4)正确(5)∵△ADM ≌△CEM∴ADM CEM S =S △△∴CEM CDM ADM CDM ACM ABC CDME 1S =S +S =S +S =S =S 2△△△△△△四边形 不变,故(5)错误 故正确的有3个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通过推理论证每个命题的正误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7.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边BC 上,以AD 为边向左作等边ADE ,连结BE ,作BF AE ∥交AC 于点F ,若2AF =,4CF =,则AE =________.【答案】7【解析】【分析】证明△BAE ≌△CAD 得到ABE BAC ∠=∠,从而证得BEAF ,再得到AEBF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E=BF ,在三角形BCF 中求出BF 即可.【详解】作FH BC ⊥于H ,∵ABC 是等边三角形,2AF =,4CF =∴BC=AC=6在HCF 中, CF=4, 060BCF ∠=030,2CFD CH ∴∠==2224212FH ∴=-=22241227BF BH FH ∴=+=+=∵ABC 是等边三角形,ADE 是等边三角形∴AC=AB ,AD=AE ,060CAB DAE ∠=∠=CAD BAE ∴∠=∠CAD BAE ∴∆≅∆060ABE ACD ∴∠=∠=ABE BAC ∴∠=∠BE AF ∴∵BF AE∴AEBF 是平行四边形∴AE=BF= 27【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如图,在△ABD 中,∠BAD=80°,C 为BD 延长线上一点,∠BAC=130°,△ABD 的角平分线BE 与AC 交于点E ,连接DE ,则∠DEB=_____.【答案】40°【解析】【分析】做辅助线,构建角平分线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逆定理可得:EF=EG=EH ,设∠DEG=y ,∠GEB=x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GEA=∠FEA=40°,∠FEB=∠HEB ,列方程为2y+x=80-x,y+x=40,可得结论:∠DEB=40°.【详解】如图,过E作EF⊥AB于F,EG⊥AD于G,EH⊥BC于H,∵BE平分∠ABD∴EH=EF∵∠BAC=130°,∠BAD=80°∴∠FAE=∠CAD=50°∴EF=EG∴EG=EH∴ED平分∠CDG∴∠HED=∠DEG设∠DEG=y,∠GEB=x,∵∠EFA=∠EGA=90°∴∠GEA=∠FEA=40°∵∠EFB=∠EHB=90°,∠EBH=∠EBF∴∠FEB=∠HEB∴2y+x=80-x,2y+2x=80y+x=40即∠DEB=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正确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分别在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上移动,点M在第二象限,且MA平分∠BAO,做射线MB,若∠1=∠2,则∠M的度数是_______。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二次根式》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二次根式》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①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③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④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⑤已知a =2b =2a 、b 是互为倒数.其中错误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从“+,﹣,×,÷”中选择一种运算符号,填入算式“+1)□x”的“□”中,使其运算结果为有理数,则实数x 不可能是( )A B . 1 C 2 D .1 3.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C D 4.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5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B .1x >C .1x ≤D .1x =6.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 B C D 7.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2(9=B 3=-C 3=-D 3=8.已知y 3+,则x y的值为( ). A .43 B .43-C .34D .34-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236362⨯==B 4=±C .()()15242⎛⎫-÷-⨯-=± ⎪⎝⎭D .(223410-⨯++=10. )A B .C D .11.估计 )A .在2~3之间B .在3~4之间C .在4~5之间D .在5~6之间 12.已知a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 B .a b < C .a b =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3.当2<a <3时,化简:2a -______.14.已知最简根式a =________,b =________.15.若2<x <3|3|x -的正确结果是_____.16.已知b>0=_____.17.已知实数x ,y 满足30x -=,则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18.2=__________.19.已知1x =,求229x x ++=______.20.可以合并,则实数a 的值是 _________.三、解答题21.化简(1)+(222.先化简,再求值:2232()111x x x x x x +÷---,其中1x =.23.先化简,再求值:21133x x x x x x ,其中1x = 24.计算:(1(2)(325.先化简,再求值:21()111x x x x -÷---,其中x . 26.观察,计算,判断:(只填写符号:>,<,=)(1)①当2a =,2b =时,2a b +②当3a =,3b =时,2a b +;③当4a =,1b =时,2a b +④当5a =,3b =时,2a b +(2)写出关于2a b +______探究证明:(提示:20≥) (3)实践应用:要制作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结论,写出镜框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对五个命题进行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①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判断错误;③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判断正确;④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判断错误;⑤已知a =2b =2a 、b 是互为倒数,判断正确.所以错误的有两个命题.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二次根式的乘法,熟知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2.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添上一种运算符号后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1+1)=0,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1)无论是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结果都是无理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2)=3,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12,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记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以及平方差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b)(a-b)=a2-b2.3.A解析:A【分析】利用最简二次根式定义判断即可.【详解】=,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熟练掌握最简二次根式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利用最简二次根式定义判断即可.【详解】A=B=,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2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5.A解析:A【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1≥0,再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6.A解析:A【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得.【详解】A 是最简二次根式,此项符合题意;B =C a ==D 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此项不符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7.D解析: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 、2(3=,故本选项错误;B 3=,故本选项错误;CD 3=,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a =,2(0)a a =≥.8.A解析:A【分析】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出x 的值,即可得出y 的值,计算出x y 的值即可. 【详解】因为3y =,4040x x -≥⎧∴⎨-≥⎩, ∴x =4,∴y =3, ∴43x y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记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关键. 9.D解析:D【分析】根据乘方运算,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加减的混合运算进行判断.【详解】A 、32322754⨯=⨯=,故A 错误;B 4=,故B 错误;C 、()()()11155252224⎛⎫⎛⎫⎛⎫-÷-⨯-=-⨯-⨯-=- ⎪ ⎪ ⎪⎝⎭⎝⎭⎝⎭,故C 错误;D 、(22346410-⨯+=-+=,故D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加减的混合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0.C解析:C【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各项,再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A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C=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可知,再由16<24<25,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得4<5,可得结果.【详解】解:∵16<24<25,∴45,即4<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B解析:B【分析】将a=,b=进行分母有理化,再比较即可.【详解】解:451451 515151a,46262 626262b,∵<1<∴1<∴a 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不等式的性质,实数比较大小等知识点,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2a-5【分析】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详解】∵2<a<3∴a-2>0a-3<0∴|原式=a−2-(3−a)=a-2-3+a=2a-5故答案为:2a-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析:2a-5【分析】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详解】∵2<a<3,∴a-2>0,a-3<0,∴|原式=a−2-(3−a)=a-2-3+a=2a-5.故答案为:2a-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利用a的取值范围化简是解题关键.14.【分析】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得到解方程组即可【详解】由题得:解得: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正确理解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列出方程组是解题的解析:7 2【分析】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得到122531ba b+=⎧⎨-=-⎩,解方程组即可.【详解】由题得:122531ba b+=⎧⎨-=-⎩,解得:721ab⎧=⎪⎨⎪=⎩.故答案为:72,1.【点睛】此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正确理解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列出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先化简代数式再合并【详解】解:∵2<x <3∴|x ﹣2|=x ﹣2|3﹣x|=3﹣x 原式=|x ﹣2|+3﹣x =x ﹣2+3﹣x =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化简求值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先化简代数式,再合并.【详解】解:∵2<x <3,∴|x ﹣2|=x ﹣2,|3﹣x |=3﹣x ,原式=|x ﹣2|+3﹣x=x ﹣2+3﹣x=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化简求值,整式的加法法则,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先由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得出≥0结合已知条件b >0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得出a≤0再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解:∵≥0b >0∴a≤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解析:-【分析】先由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得出32a b -≥0,结合已知条件b >0,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得出a≤0,再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解:∵32a b -≥0,b >0,∴a≤0,a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难度适中,得出a≤0是解题的关键.17.15【分析】根据绝对值及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可得出xy 的值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将其相加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实数xy 满足∴x =3y =6∵336不能组成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解析:15【分析】根据绝对值及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可得出x 、y 的值,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将其相加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实数x ,y 满足30x -=,∴x =3,y =6,∵3、3、6不能组成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6、6,∴等腰三角形周长为:3+6+6=15,故答案是:1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二次根式(绝对值)的非负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根据绝对值及二次根式非负性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找出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8.1【分析】由题可得即可得出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由题可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析:1【分析】由题可得,30x -≥,即可得出20x -≤,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由题可得,30x -≥,∴3x ≥,∴20x -≤,∴2()()23x x =----23x x =-+-+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13【分析】先变形为然后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当时原式==13故答案是:13【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求值及二次根式的性质熟悉公式是解题关键解析:13【分析】先变形为222918x x x ++=++(),然后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2222921818x x x x x ++=+++=++(),当1x =时,原式2118++=13.故答案是:13.【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求值及二次根式的性质,熟悉公式是解题关键. 20.2【分析】最简二次根式与可以合并即被开方数相同然后列出方程解出a【详解】解:解得: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同类二次根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掌握两个最简二次根式可以合并即被开方数相同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2【分析】与a .【详解】解:213a -=解得:2a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同类二次根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掌握两个最简二次根式可以合并,即被开方数相同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1-+;(2)54【分析】(1)先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然后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最后合并计算即可;(2)先将每个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详解】(1)解:原式22231=-+=-+=-+(2)解:原式===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21x x -+,1【分析】 先将括号内的异分母分式通分,除法化为乘法,计算乘法后将x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 2223232(1)12()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当1x =时,原式=211x x -==+. 【点睛】此题考查分式化简求值,正确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及分母有理化运算是解题的关键.23.2x x -;2+.【分析】先把括号内通分化简,然后利用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将算式化简,再将1x =代入计算原式的值即可.【详解】 解:21133x x x x x x 2311=333x x x x x x x x 2131=33x x xx x x x 213=31x x x x x1x x2x x =-当1x =时,原式2212122.【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悉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4.(1)2)0,(3)1.【分析】 (1)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加减即可;(2)先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再化简合并;(3)先求立方根,再按运算顺序计算即可.【详解】解:(1,=,=;(2)224=--,734=--,0=;(3,3=,3=- 32=-,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和求立方根,正确运用法则是解题关键.25.2x +.【分析】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化简原式,然后再将x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详解】 解:原式=2(1)11x x x x ⎛⎫+⨯- ⎪--⎝⎭=2(1)1x x x +⨯-- =x +2.把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加法,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6.(1)①=;②=;③>;④>;(2)2a b +≥,证明见解析;(3)4. 【分析】(1)①、②、③、④直接将a 、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2)由20≥可得0a b -≥,最后移项即可说明;(3)当镜框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即然后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出边长即可解答.【详解】(1)①当2a =,2b =时,2a b +=2,则2a b +②当3a =,3b =时,2a b +=3,则2a b +③当4a =,1b =时,2a b +=2.5,则2a b +④当5a =,3b =时,2a b +=42a b + 故:①=,②=,③>,④>;(2)2a b +≥ 20≥,∴0a b -≥,整理得,2a b +≥; (3)当镜框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镜框的面积为1∴镜框的边长为1,即周长为4.【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确定出两个算式的大小关系并灵活运用这种关系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