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电子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 学历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的写景技巧。
3、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如“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中的“干”“拟”等实词,以及“此山当是其一也”中的判断句式。
(2)赏析作者对小孤山和大孤山景色的描写,如“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中通过对比展现小孤山的独特风貌。
2、难点(1)理解作者在写景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人生思考。
(2)探究文中写景与抒情、议论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自主学习法: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中的疑难问题,交流对景色描写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疏通文意,标注出生僻字和不理解的词句。
(二)课堂学习1、导入展示小孤山和大孤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课文。
2、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陆游(1125 年—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2)写作背景本文是陆游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一篇游记。
当时,陆游正处于被贬途中,心情较为复杂。
3、字词梳理(1)正音彭蠡(lǐ)潦缩(lǎo)湓浦(pén pǔ)烽火矶(jī)(2)实词释义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过小孤山大孤山》练案1
《过大孤山小孤山》练案一、知识点归纳训练(每小题3分,共30分)(一)古今异义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①依乎天理,批大郤②今司马受戮,天理昭彰B.①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②江西省人杰地灵。
C.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②在和太阳队比赛中,姚明发挥不佳。
D.①二山东西相望。
②两军东西对峙。
(二)一词多义2.下列加点“干”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A.我自喝酒,干你甚事。
B.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霄。
C.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D.时墨者东郭先生将适中山以干仕。
3.下列加点“胜”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A.喜不自胜B.驴不胜怒,蹄之C.登山览胜,岂不快哉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4.下列加点“顾”的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提刀而立,为之四顾A.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顾视无可置者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D.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5.下列加点“微”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A.动刀甚微,謋然已解B.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C.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D.其辞微,其志洁(三)词类活用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为定江军。
岸上赤而壁立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7. 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肩之所倚,足之所履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籍吏民,封府库C.置人所罾鱼腹中D.成以其小,劣之8. 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B.必先苦其心志C.闻寡人之耳者D.足以荣汝身9、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晚泊沙夹(2)掠江东南去(4)上干云霄(四)通假字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善刀而藏之B.善哉!技盖至此乎?C.臣之所好者,道也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五)文言句式10.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D.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二、语言表达与探究(14分)11.阅读陆游诗《观小孤山图》,然后按要求写出原文相关语句。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讲课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一、给加点字注音烽火矶.()烽燧.()窦.()潦.缩()巉.然()上干.()云霄楼观亭榭.()抟.()翠蔓.()汲.()葭.苇()栖鹘..()以杏仁澄.之()二、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解释其含义。
)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皆名.天下 ( )2.(1)如宝.装屏风 ( )(2)掠江东南..去 ( )(3)岸土赤而壁.立()(4)上.干云霄()(5)晚.泊沙夹()三、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1.此山当是其一也。
()2.信造化之尤物也。
()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5.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6.及抛江过其下。
()7.复以小艇游庙中。
()8.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四、古今异义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②..①相发挥①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②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2.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3.信造化..也。
..之尤物古义:今义:造化,福气,运气;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4.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古义: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五、一词多义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1.起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信造化之尤物 ( )3.信言必信,行必果()低眉信手续续弹 ( )复以小艇游庙中 ( )4.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年欢笑复明年 ( )红罗复斗帐 (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5.临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未尝不临文皆悼()皆以杏仁澄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以吾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作《师说》以贻之()木欣欣以向荣()此山当是其一()7.是是日风静,舟行颇迟()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六、语句翻译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过大孤山小孤山》优秀教案
《过大孤山小孤山》优秀教案第一篇:《过大孤山小孤山》优秀教案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赏析指导”,明确本单元标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引用课文中的比喻,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应当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应通过对具体语句的解读再现文中对自然、人物、事件、事理形象的表现。
二、新课教授:1、释题:结合注释,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写作背景。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
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
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写作背景)2、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
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
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3、朗读正音:教师范读,学生划记。
其后自我朗读。
4、整体感知: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明确: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及大孤。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船的行程。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小孤山大孤山》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3)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背景及作者简介;2. 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3. 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背景及作者简介;(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让学生标记出生字词,并查找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证过程,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2)解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分析文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4)阐述文章的深层含义及作者的表达意图。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强调文章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过小孤山大孤山》;2. 完成相关练习题;3. 深入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阐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位置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教学内容:1. 介绍小孤山的位置和名称的由来。
2. 描述小孤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探讨小孤山的旅游开发和保护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小孤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孤山。
2. 学生分享对小孤山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介绍小孤山的位置和特点。
4. 学生讨论小孤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5. 教师提出小孤山的旅游开发和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小孤山的形成与演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地质变迁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小孤山的地质背景。
2. 描述小孤山的形成过程。
3. 探讨小孤山的演变情况。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小孤山的地质图,引导学生了解地质背景。
2. 学生分享对小孤山形成过程的认识。
3. 教师介绍小孤山的形成过程和演变情况。
4.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或图片,了解小孤山的演变过程。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孤山演变的认识。
第三章:小孤山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自然资源。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小孤山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2. 探讨小孤山自然资源的保护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小孤山的植被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
2. 学生分享对小孤山自然资源的认识。
3. 教师介绍小孤山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孤山自然资源的保护问题。
5. 学生分享对保护小孤山自然资源的想法和建议。
第四章:小孤山的人文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孤山的人文历史。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小孤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探讨小孤山的人文历史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小孤山的历史图片和文化遗址,引导学生了解人文历史。
2. 学生分享对小孤山人文历史的认识。
(完整版)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过小孤山大孤山一词多义:之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然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古今异义词: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古义: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古义:不能通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
重点词组:列置烽燧陈列、设置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又深秋潦缩积水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上干云霄冲,直入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庙在山之西麓山脚尝加营葺营建,修缮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有俊鹘抟水禽持,抓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词类活用: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二、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1、宝装屏风: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2、皆名天下:扬名,名词作动词3、上干云霄:向上,名词作状语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向南,名词作状语5、掠江东南去:向东南,名词作状语6、岸土赤而壁立: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7、晚泊沙夹:在晚上,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特殊句式:判断句: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判断句省略句: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结构后置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句《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庖丁解牛:剖开、分割足之所履:踩肩之所踦(yǐ):支撑,接触砉(huā)然向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向,通“响”。
奏刀騞(huō)然:奏,进;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进乎技矣:超过。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
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因其固然: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4.1《过小孤山大孤山》 Word版含答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一、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四、教学时授: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导入:倘若这个世界有原先,倘若能够推开岁月尘封的门,就让我们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
或许我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里忧伤了千年的爱恋。
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深深伤痛。
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二、作者简介: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
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四单元第十课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別[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 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 •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技能 目标 领悟“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感悟散文和诗歌在表达同一题材时的不同手法情感 目标体会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把握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情感[知作者]陆游(见《书愤》相关介绍)。
02散文之部第「课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曾因参加科举考试谈论恢复中原而被罢官。
1169年,被起用为夔州通判,次年从故乡山阴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且行且记所见所闻,感慨万千,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知常识]1•小孤山(小姑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
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 。
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 于石上。
由于此山形状像一位云髻髙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
2•大孤山(大姑山):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
民间传说此山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3•日记体游记:是游记中的一种形式,是用写日记的形式来写游记;也可以说是日记中的一种题材类型,是专写纪行中所遇、所闻、所感。
实i,j'] • kfe词■ i t f旬式■ ■导基础陆游的《入蜀记》和范成大的《吴船录》成为宋代两部成熟的日记体游记,为后来明清日记体游记树立了典范。
一、古今异义1•信造化①之尤物②也①古义:这里指天地、自然界今义:福气,运气②古义: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今义: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2.与江山①相发挥②①古义: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和小孤山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政权②古义:辉映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3.盖江西路也古义:长江的西路今义:江西省4•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古义:没走路今义:不可以二、一词多义1.相①二山东西相.望副词,互相②移船相近邀相.见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译为“她”③及时相遣归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译为“我”④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⑤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2 .过①过烽火矶动词,经过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过错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副词,过于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责备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形容词,过分3.凡①凡江中独山副词,凡是,一切②凡三往,乃见副词,共计③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形容词,平常,一般4 •信①信造化之尤物也副词,实在②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信使,这里指媒人③低眉信手续续弹动词,随意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名词,实情⑤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5.拟①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动词,相比,比拟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动词,模仿③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动词,比划6 .属①小孤属.舒州宿松县动词,隶属,归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7.当①此山当是其一也副词,应该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占着,把着③西当太白有鸟道动词,对着,面对8 .奇①怪奇万状形容词,不寻常的,罕见的②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名词,奇观9.是①此山当是其一也动词,表判断②是日风静,舟行颇迟指示代词,这③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今天10 .复①复以小艇游庙中副词,又,再②回朕车以复路兮动词,返回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动词,恢复④山重水复疑无路动词,繁复,重复⑤红罗复斗帐形容词,双层的⑥退将复修吾初服副词,重新11.然①杰然特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连词,表转折,然而,但是③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指示代词,这样»« A 4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知识解读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赏析指导》关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大致内容,能大致区分散文和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2、疏通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鉴赏游记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和课时安排1、教学重点:疏通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教学难点:理解散文和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课时安排:2课时三、课前预习作业1、对照课下注释,结合练习册参考译文,基本读懂文章内容。
2、阅读《赏析指导》内容,了解散文与诗歌塑造形象的不同之处。
3、完成《练习册》预习作业2-4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赏析指导》大意明确,10分钟1、学生迅速阅读全文,画出有关散文与诗歌塑造形象不同的语句。
2、教师诠释分析。
下面我们看看两张中国画,找出两者的区别。
(幻灯片展示)前一幅写意,以形写神,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后一幅工笔,线条工整、细腻严谨,具体真实。
古代诗歌和散文在塑造形象上的区别大致就可以用写意画和工笔画来区别,一个偏重于抽象写意,一个侧重于具体生实。
所以,古人云:“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较大,上下句之间多有跳跃和省略,更注意对事物的提炼和升华,能让我们的想象飞得更高。
散文展现的形象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感,让人身临其境。
3、小结:教师复述“赏析指导”2-3段的相关语句。
<二>择要串译全文,25分钟第1段译文:八月一日,(船)过烽火矶。
南朝以来,从武昌到京口,都设置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看到高耸的山峰罢了。
等到船抛锚停在江中后,(我)经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大不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覆盖缠绕在它的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作品简介:《过小孤山大孤山》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小孤山与大孤山之间的游历经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热爱。
1.2.2 作品分析: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景物描写等,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1.2 分析法: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景物等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1.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作品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的相关图片、地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2.2.2 文献资料: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方便学生查阅和拓展知识。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简要介绍《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讲解:详细讲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1.3 讨论:组织学生就作品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1.4 总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亮点和意义。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讲解:20分钟3.2.3 讨论:15分钟3.2.4 总结: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过小孤山大孤山》第二课时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设计
《过小孤山大孤山》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第二课时一、温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点。
二、解说第二自然段文句。
三、质疑、释疑。
1、叮咛小孤山上有戍兵看守,阐明白什么?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2、勾画本段风景描述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形容了哪一水段之景?描述的重点工具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狼烟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俊美,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是怎样体现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运用比较手腕。
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比较,突出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比较,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较,渲染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更是为了阐明小孤山如果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超过金山上矣”。
4、写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采纳的是什么写景按次?由远及近。
四、串讲第三自然段文句。
五、质疑、释疑。
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什么?彭蠡口江面的广阔,四望无际。
2、该段写景是写哪一同段的景物?重点落在那处?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
重点写大孤山的风景。
3、那么大孤山的风景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
4、作者是怎样体现大孤山这一特点?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经由过程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比较,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六、文句积聚:然杰然特起以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波不及鸣也。
然峭拔俊美皆不行与小孤比复以小艇游庙中实否则也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碧峰巉然孤起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之信造化之尤物而高耸罢了自数十里外望之徙倚久之而归徙倚久之而归岸土赤而壁立何功之有哉?而母立于兹之二虫又何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关注自然景观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攀登高峰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生字词的掌握。
难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写作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写作手法。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和课后练习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评价: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景观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 邀请当地导游或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小孤山和大孤山的历史、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学生作文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写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人教版《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游记中的景物形象。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三、教学难点: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四、教学时授:一课时一、导入:如果散文是一弯浅浅的小溪,那诗歌就是一片深邃的大海;如果散文是稚嫩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那诗歌就是羞涩少女紧掩的心扉。
诗歌和散文创造的形象又有着怎样的差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探究竟。
二、写作背景:(注解一)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
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三、检查预习:(一)正音窦穴dòu xué巉chán 潦缩lǎo烽燧suì潦缩lǎo 彭蠡口lǐ楼观亭榭ɡuàn 系缆jì澄清chénɡ事实把水澄清dènɡ藤蔓wàn 蔓菁mán 蔓延màn(二)文言知识1、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晚:名作状(2)岸土赤而壁立壁:像墙壁一样,名作状(3)掠江东南去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4)上干云霄上:向上,名作状2、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B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3、翻译:信造化之尤物也。
(这)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师:大家对本文的字词拼音、句子的理解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如果有,请大胆地提出来。
强调翻译:罗络其上/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俄复开霁)四、置身文境,感悟形象。
教师朗读课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背景知识,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理解《过小孤山大孤山》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1.2.2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教学准备1.3.1 教材:《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及相关注释。
1.3.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简要介绍《过小孤山大孤山》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标记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1.4.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1.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分享自己的见解。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分析《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动机。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共鸣和同情,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分析《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动机。
2.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教学准备2.3.1 教材:《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及相关注释。
2.3.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语文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及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
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
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
’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
”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
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
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一、给加点字注音烽火矶.()烽燧.()窦.()潦.缩()巉.然()上干.()云霄楼观亭榭.()抟.()翠蔓.()汲.()葭.苇()栖鹘..()以杏仁澄.之()二、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解释其含义。
)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皆名.天下( )2.(1)如宝.装屏风( )(2)掠江东南..去( )(3)岸土赤而壁.立()(4)上.干云霄()(5)晚.泊沙夹()三、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1.此山当是其一也。
()2.信造化之尤物也。
()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5.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6.及抛江过其下。
()7.复以小艇游庙中。
()8.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四、古今异义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②..①相发挥①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②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2.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3.信造化..也。
..之尤物古义:今义:造化,福气,运气;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4.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古义: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五、一词多义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 1.起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信造化之尤物( ) 3.信言必信,行必果()低眉信手续续弹( )复以小艇游庙中( ) 4.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年欢笑复明年( )红罗复斗帐(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5.临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未尝不临文皆悼()皆以杏仁澄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以吾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作《师说》以贻之()木欣欣以向荣()此山当是其一()7.是是日风静,舟行颇迟()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六、语句翻译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3 Word版含答案
年级:高二编写人审核人:编制时间:.12 课题过小孤山大孤山(第一课时)班级授课(完成)时间三课时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过程与方法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重点难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教学方法赏析法诵读法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一.解释题意:1、写作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
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2、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与对岸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隔江相望,每年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称。
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
小孤山山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迎山而上则胜迹迭出,启秀寺、一天门、龙耳洞、龙角石、关圣殿、弥陀阁、藏经楼、先月楼、圣母殿、半边塔、界潮祠、竹林、御诗碑、梳妆亭等十余处景点,且每一景点都有每一景点之雅观和民间传说,并镌有历代名人的匾额和雅士墨客之碑文。
(1)晚泊沙夹(2)岸土赤而壁立(3)掠江东南去(4)上干云霄教(学)后反思年级:高二编写人:审核人:编制时间:.12 课题过小孤山大孤山(第二课时)班级授课(完成)时间三课时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深刻领悟这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赏析经典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难点赏析诗句,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赏析法诵读法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教(学)后反思年级:高二编写人:审核人:编制时间:.12 课题过小孤山大孤山(第三课时)班级授课(完成)时间三课时教师(学生)教学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过小孤山大孤山》 学历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陆游及他的创作风格。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3、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手法。
4、体会作者对小孤山、大孤山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分析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技巧。
2、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游(1125 年 11 月 13 日-1210 年 1 月 26 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 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 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 卷,收诗9000 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 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 卷,词 2 卷)、《老学庵笔记》10 卷及《南唐书》等。
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2、写作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
至 1169 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过小孤山大孤山》这篇文章的内容,掌握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
1.3 教学时间本章节预计教学时间为45分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章背景介绍介绍作者Background以及文章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2.2 文章主要内容概述概述《过小孤山大孤山》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论点和论据等。
2.3 重点词汇和短语列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话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阅读文章做好准备。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3 讨论和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据,并进行分析评价,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某个观点或段落,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2 小组展示学生小组选择一个重要观点或论据,进行展示和解释,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深入分析文章结构6.1 文章结构解析详细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和结尾等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
6.2 重要段落解读重点解读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分析段落的主题句、支持句和结论句,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
第七章:作者观点和态度分析7.1 分析作者观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立场和写作目的。
7.2 评价作者观点学生就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八章:应用练习8.1 写作练习根据文章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如写一篇短文或日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一、给加点字注音
烽火矶.()烽燧.()窦.()潦.缩()巉.然()上干.()云霄
楼观亭榭.()抟.()翠蔓.()汲.()葭.苇()栖鹘
..()以杏仁澄.之()
二、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解释其含义。
)
1.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皆名.天下 ( )
2.
(1)如宝.装屏风 ( )
(2)掠江东南
..去 ( )
(3)岸土赤而壁.立()
(4)上.干云霄()
(5)晚.泊沙夹()
三、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
1.此山当是其一也。
()
2.信造化之尤物也。
()
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
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5.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
6.及抛江过其下。
()
7.复以小艇游庙中。
()
8.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
四、古今异义
②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①相发挥
..
①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2.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
3.信造化
..也。
..之尤物
古义:
今义:造化,福气,运气;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4.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古义:
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五、一词多义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
1.起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
信造化之尤物 ( )
3.信言必信,行必果()
低眉信手续续弹 ( )
复以小艇游庙中 ( )
4.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今年欢笑复明年 ( )
红罗复斗帐 ( )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5.临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未尝不临文皆悼()
皆以杏仁澄之()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以吾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作《师说》以贻之()
木欣欣以向荣()
此山当是其一()7.是是日风静,舟行颇迟()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
六、语句翻译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