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学重要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公共关系:公关室一个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以传播沟通为手段,对公关关系的一种持久的策略活动。
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集团。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关关系主体相互联系、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关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传播: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的过程。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人与个人间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
大众传播: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者分散的社会大众。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以及组织社会影响的广度,它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
名誉度:社会组织所获得的特定荣誉,这种荣誉代表着一种既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亦即公众对组织的全部看法和综合评价。
公关策划:社会组织公关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公关目标或解决某种公关问题,对即将开展的公关工作进行主题构思,方案设计,策略谋划的思维运作过程。
礼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以一定的程度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行为。
二、简述题(一)1、人类早期的准公关的表现及特点?政治生活中:告知、劝服、宣传意识及其实践活动;民心、民众、舆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联盟和危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经济生活中:交流意识;招牌意识人们日常交往中:形成了以人和修睦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处理观念体系表现:自觉程度上:明显自发性,盲目性其发挥作用的社会领域和规范:带有强烈政治色彩,伦理色彩2、现代公关兴起的主要原因?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原因:现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公关提供了现实的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公关发展的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技术手段。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公共关系学常用的名词解释:
-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维护和发展关系的过程,旨在促进理解、信任和合作。
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工具,旨在塑造和维护一个组织的形象。
- **公共关系活动(Public Relations Activities)**:公共关系活动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信息和建立关系的活动,例如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营销、事件策划等。
- **公共关系战略(Public Relations Strategy)**:公共关系战略是一个组织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计划。
公共关系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和维护与公众的关系来塑造和维护组织的形象。
-**危机公关(Crisis Public Relations)**: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在遭遇严重的负面事件或危机时,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来管理和控制事件的影响。
危机公关旨在减轻事件对组织声誉和形象的负面影响。
- **社交媒体营销(Social Media Marketing)**:社交媒体营销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和宣传的活动。
社交媒体营销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组织与公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以上是公共关系学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
了解这些名词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公共关系学的概念和实践。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重点内容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重点内容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p6)2.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p15)3.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p5)4.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p5)5.公关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住处沟通活动。
(p6)6.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p17)7.伯尼斯: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
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
由于他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p38)8.《有效的公共关系》:是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斯科特·卡特里普和艾伦·森特合作出版的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提出了“双向平衡”理论和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等,并把公共关系工作提高到管理职能的高度去认识。
被美国乃至世界公关界奉为“公关圣经”。
(p39)9.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对组织的评价。
如一个企业,它的组织形象就是由产品形象、员工形象、机构形象、管理形象、企业文化形象综合反映出来的。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它是一个社会组织为改善与其公众的相互关系,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进行规范性活动的科学与艺术。
2.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结构中的社会组织是指按共同目标和系统方式结合起来与公众发生相关联系的各种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军事组织、文化团体及民间组织等具体机构。
3.公众:公共关系中的公众是指与社会组织有某种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
4.传播沟通:公共关系中的传播沟通是连接组织与公众的纽带,是指组织运用传播媒介向公众进行信息、思想、观念的传递和交流。
二、问答题1.答:社会组织作为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操作者、承担者,其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性。
即组织具有特定的目标。
(2)整体性。
即组织具有一定数量、较为固定的成员。
(3)系统性。
即组织具有实现目标的结构和手段。
(4)适应性。
2.答:公众的基本特征:(1)共同性(2)群体性(3)相关性(4)可变性(5)多样性3.答:(1)实事求是的原则(2)互惠双赢的原则(3)开拓创新的原则(4)全员PR的原则4.答: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它是一个社会组织为改善与其公众的相互关系,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进行规范性活动的科学与艺术。
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组织内外部公众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群众、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私人关系不包括在内。
其中,社会组织是主体,公众是客体。
第二,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内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推动组织事业的发展。
第三,公共关系的形成途径是双向的传播、沟通活动及其行为规范。
第四,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从理论上讲,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从实践上讲,公共关系又是一门艺术。
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
5.答: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门学科。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研究中,国内外理论界更多的把公共关系作为市场营销中的一种传播手段加以分析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日益成为现代组织市场营销的主流,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公共关系在促进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推动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市场营销丰富的实践经验反过来也充实了公共关系的内容,使得公共关系的功能加强。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简与答案例

1.社会组织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4.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5、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6、交际型公关: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7、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8、礼仪:是指人们在公众场合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个人的文化教养,是人们在交际中约定俗成的礼节和仪式。
9、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
CS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11、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12、媒介事件:又叫做制造新闻,它不是指无根据地编造新闻,而是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有效展开一些宣传组织形象的活动,以便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13、社区关系:是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
公共关系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其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有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5、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6、公众: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7、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8、公关功能:指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了公共关系的角色使命以后,应当产生的管理效益。
9、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10.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11、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12、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1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关三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关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关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重点题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P10)2、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P11)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P12)4、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P17)5、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6、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于个人媒介志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7、营销推广:是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和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P54)8、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P54)9、游说:是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P54)10、论题处理:又称“问题管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P55)11、危机处理: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
(P55)12、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P98)13、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
(P112)14、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3.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
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4.爱德华·伯尼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爱德华·伯奈斯。
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的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通过“投公众所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5.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
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6.交际型公关: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7.进攻型公关: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磨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管理、形象塑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2)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其利益相关公众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彼此合作的规律及工作方法的一门科学。
(3)公共关系社团:是指社会上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和热爱公共关系事业的团体与个人,自发联合起来组建的非营利性松散的社会群众团体,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俱乐部、联谊会等公共关系机构。
(4)政府关系对象:政府关系指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关系,其对象包括政府的各级官员、行政助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政府关系对象是任何组织的公共关系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5)名流关系对象:指那些对于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社会名人,如政界、工商界的首脑人物,科学、教育、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文化、艺术、影视、歌坛和体育方面的明星,新闻出版界的舆论领袖等。
(6)认知度的内涵:由认知转换过来而为公共关系目标之一的认知度,表述的是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其包含被认识的深度、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
(7)和谐度的内涵:即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是组织从目标公众出发、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获得回报的指标。
(8)公共关系协调:一是指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的状态,如内部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外部享有盛誉,融洽合作等,在这个含义中,协调是形容词,是结果式的静态规范;二是指社会组织为争取公众的支持与合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开展的各种协调公共关系的工作,如在内部为员工办实事,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在这个含义中,协调作动词,是过程式的动态范畴。
(9)公共关系调查:指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和公共关系人员运用科学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考察、了解、分析、研究社会组织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现象,以把握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际状况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公共关系学》作业(一)

《公共关系学》作业(一)第一章――第四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公共关系活动:就是指一个非政府为缔造较好的社会环境,谋求公众舆论积极支持而实行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包含协同、传播、沟通交流等手段,即以缔造较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2.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己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3.非公众:非公众就是公共关系研习中的特定概念,所指的就是在非政府的影响范围中,但受非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和犯罪行为的左右;同时,他们的犯罪行为和建议也不影响非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犯罪行为的社会群体。
4.伯尼斯:伯尼斯是现代公共关系活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舆论的形成》,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学的原理与方法逐步形成为一具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所好”。
(由于伯尼斯将公共关系学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
5.顺意公众:又称积极支持公众,就是所指对非政府抱持赞许、积极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他们就是促进非政府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1分,共15分)1.(a)2.(b)3.(b)4.(b)5.(a)6.(a)7.(d)8.(b)9.(a)10.(b)11.(a)12.(c)13.(d)14.(c)15.(c)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罚球。
每题1分后,共10分后)1.(abcde)2.(ad)3.(abde)4.(abe)5.(abcde)6.(abce)7.(ade)8.(abe)9.(abde)10.(acde)-1-四、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前划“√”,不正确的划“×”。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运用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同公众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和支持的依存关系。
要点:1、社会组织。
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导作用。
2、公众。
客体,有组织公众、群体公众和个体公众。
3、传播媒介与沟通手段。
4、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依存关系。
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或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叫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管理功能的科学。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它的特点有:1、分内、外部公众。
2、公众的形成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3、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4、除了显公众外,还存在潜公众,会出现新公众。
5、数量上和成员上都是变动的。
公共关系的职能有:1、传播组织形象。
2、协调组织环境。
3、参与组织决策。
4、加强组织团结。
5、增进组织效益。
第二节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
它产生的客观条件是:1、商品经济发展是经济基础。
生产结构变动引起社会关系复杂化,社会化生产需要协调各方面关系。
商品交换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社会公众力量是社会基础。
卖方转变为买方,企业需要争取公众的支持,工人运动显示大众的强大力量,经济危机从反面证明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3、传播业为公共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传播为它的发展提供科学手段,先进的传播使舆论更有力量,传播媒介确立了公共关系的地位。
4、现代管理理论为公共关系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代管理思想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社会学、行为学为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状况1903年美艾维.李在纽约创立“宣传顾问事务所”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标志,它的核心是“说真话”。
《原则真言》他的贡献是使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一门职业。
爱德华.伯纳斯1923年第一部《舆论之凝结》,1952年的《公共关系学》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投公众所好”是它的重要思想。
当代西方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1、在各国广泛流行。
《公共关系学》形考作业答案

《公共关系学》形考作业答案各位同学:大家好!下列答案仅供大家在完成形考作业的过程中参考。
作业1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它协助建立与维持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传播、熟悉、同意与合作的渠道;参与问题与纠纷的处理,协助管理当局对民意保持灵通及采取反应;解释及强调管理当局为公众利益而服务的责任;协助管理当局顺应并有效地利用变化着的环境,担任早期预警系统的角色,协助预测未来趋势;以研究工作及合乎道德的正确沟通技术为要紧工具。
2、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与行为倾向的深层思想意识。
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们意识到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与懂得。
3、揭丑运动:揭丑运动表现为大批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利用新闻媒体介对资本家进行强烈的抨击。
他们通过发表揭丑文章,并配有大量的社论与漫画来谴责企业丑行,与工人运动相配合,而给许多大企业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的运动。
4、爱德华·伯尼斯:他是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创作了第一部研究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公共舆论之形成》。
在这本书中,他对公共关系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之形成一整套理论。
他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根本原则,主张一个企业或者组织在做出决策之前,就应首先熟悉公众喜好什么,需要什么,在确定公众的价值取向以后,再有目的地从事宣传工作,以便迎合公众的需要。
5、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众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是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共关系工作。
二、推断正误并更正(√)1、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2、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3、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是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但它不包含“五W”模式的基本要素。
更正: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是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包含了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的基本要素。
公众名词解释公共关系学

公众名词解释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和实践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公共和私人组织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公
共关系学的目标是建立、维护和改善组织与其相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公共关系的原理、策略和战术,媒体关系管理,危机管理,品牌建立和维护,社会责任,公共舆论研究等。
它结合了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公共关系学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策划,帮助组织与公众建立信任和互动。
它的目标是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以满足双方的需求和利益。
公共关系学在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和个人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公共关系学的实践包括公关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媒体关系管理,社交媒体管理,危机管理,形象塑造等。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策略思维、领导力和灵活性,以应对不同的情况和挑战。
随着社会媒体的兴起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公共关系学变得越发重要。
组织需要与公众建立更加紧密和透明的关系,以应对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和声音。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组织的声誉管理、品牌建
立和危机应对至关重要。
总之,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的学科,旨在帮助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它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组织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持作用。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d31a7450ad02de80d4d84054.png)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关系:“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3、舆论:“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4、形象:“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公关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社会舆论。
追求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
5、“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6、“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
7、“清垃圾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那些“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发表了两万多篇揭丑文章,同时还有社论和漫画,这就是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8、“门户开放原则”:1906年,艾维。
李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阐明了他的事务所的宗旨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乐闻的课题,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s)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一种通过计划、执行和评估信息传递与交流活动来建立并维护良好关系的努力。
其目标是建立和维护公众对组织的认可和支持,以促进组织的发展。
2. 媒体关系 (Media Relations)媒体关系是组织与新闻界和其他媒体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与记者、编辑和其他媒体从业者的互动,以推动组织的形象和信息在媒体中的传播。
3.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社交媒体是指一类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在线平台,用于互动和信息分享。
它包括社交网络、微博、论坛、博客等形式,成为公共关系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4. 品牌形象 (Brand Image)品牌形象是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总体印象和认可程度。
它涉及品牌的声誉、价值、特征等方面的评价,对于组织在市场上的竞争和营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5. 危机公关 (Crisis Public Relations)危机公关是指在组织面临重大危机时,采取一系列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措施来应对和管理危机的过程。
它包括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和危机恢复等方面,旨在减少危机对组织声誉和利益的负面影响。
二、简答题1. 公共关系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共关系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组织能够增加公众对其的认知和理解,建立信任和好感,提高品牌形象和声誉。
公共关系还能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收集反馈和意见,为组织改进和决策提供依据,增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2. 媒体关系为什么对于公共关系至关重要?媒体关系对于公共关系非常重要,原因如下:•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将组织的消息和故事传播给大众,扩大影响力。
•媒体关系可以帮助组织塑造正面的形象和声誉,通过报道和采访展示组织的成就和价值。
•媒体关系也可以帮助组织应对负面消息和危机事件,通过有效沟通和解释减少负面影响。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指某一社会组织与某公众的联系以及被理解、信任、支持的程度.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现代社会组织与其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原理、原则、方法、技巧以及规律的学科。
它是在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学、人际关系学、广告等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现代交叉综合性的应用科学.二、简答及其它1.公共关系公关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媒介2.公共关系基本属性:①客观性②公众性③相对稳定性(可变性)④相关性⑤间接性⑥互利性3。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①两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商品产生—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消费者有选择—企业争取顾客、讲信誉树立形象—公关产生②两者本质和目的不同③两者活动方式不同④两者的发展前途不同4.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联系:①都是处理关系,都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②公共关系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公共关系中的个人代表组织③遵守一般的共同原则,如真诚相待,与人为善,相互帮助,设立自身形象区别:①主体和出发点不同,公共主体和出发点是社会组织着重处理组织与公众的关系, 人际关系主体是个人主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目的和方式不同③工作范围不同5.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广告是由确定的广告主通过付费获得可控制形式的非个体传播,以劝说的方式向目标市场推销商品、服务。
联系:都以公众为对象都以传播为手段,都与塑造组织形象有关,都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区别:目的不同、传播原则不同(表现手法真实、广告有艺术性)效果不同,周期不同,工具不同(传播方式)地位不同,传播对象不同。
6。
公共关系职能作用(1)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①塑造形象,是最终目标,也是主要职能②监测环境(信息功能)(收集信息,掌握资料)③决策咨询(参谋功能)(智囊团,思想库)④传播引导⑤沟通协调⑥问题管理(危机处理)⑦教育培训(2)公共关系对个人的作用①公共关系推动个人的观念不断更新: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尊重他人的观念合作的观念②公共关系促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3)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掌握重点)①净化社会风气,调控社会行为②消除心理障碍,优化心理环境③繁华社会经济、增强整体效益④促进民主政治,倡导社会文明第二章一、选择或填空1.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条件——人性文化是公关产生发展的精神源泉思想条件——人类协调合作意识的增强是其产生与发展的思想条件内在机制——利益互补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物质技术条件—-人类传播技术的进步2。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一、名词解释1、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
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告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渭“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典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
2伯尼斯:伯尼斯是现代公共关系活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920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台上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舆论之形成》,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逐步形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所好”.由于伯尼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
3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公众之问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4网络公关:网络公关又被称为e公关,是以互联网为手段,沟通组织内外信息,加强组织与社会各界公众的交流,从而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良好的组织现象的新型公关活动。
5.全员公关:指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个员PR。
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
6.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分不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
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企业理念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7.《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的公共关系》。
8.公关广告:公关广告是,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
它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是: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两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集锦

2.舆论: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片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3.形象:在公共关系学中把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的总和,追求良好的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4.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7.“清垃圾运动”:10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媒介不满,报纸杂志率先揭露实业界的恶劣丑闻,发表了多篇揭丑文章。
11、营销推广:指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的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12、游说:指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13、论题处理:又称“问题管理”或“议题处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14、社会互动:指社会的横向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
公共关系对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通过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来实现。
15、公关开发活动:指文化、教育、艺术、福利、慈善、宗教和社会等组织,运用传播的力量去发展会员、筹措经费和争取资源等活动。
16、广告:是一种“付费传播”,即广告主付费购买传播媒介的使用权来推销其产品、服务或观念。
它必须明示广告主体,是一种自我宣传方式,主观性比较强。
17、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和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18、公共关系领导人员:公共关系部门的经理、主任,即负责人,是公共关系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关系:“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3、舆论:“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4、形象:“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公关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社会舆论。
追求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
5、“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6、“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
7、“清垃圾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那些“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发表了两万多篇揭丑文章,同时还有社论和漫画,这就是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8、“门户开放原则”:1906年,艾维。
李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阐明了他的事务所的宗旨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乐闻的课题,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
这就是企业管理的“门户开放原则”。
9、“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是卡特利普和森特两人论述的,就是在公关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10、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于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称“人际沟通”,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11、营销推广:指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的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12、游说:指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13、论题处理:又称作“问题管理”或“议题处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14、社会互动:指社会的横向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
公共关系对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通过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来实现。
15、公关开发活动:指文化、教育、艺术、福利、慈善、宗教和社会等组织,运用传播的力量去发展会员、筹措经费和争取资源等活动。
16、广告:是一种“付费传播”,即广告主付费购买传播媒介的使用权来推销其产品、服务或观念。
它必须明示广告主体,是一种自我宣传方式,主观性比较强。
17、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和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18、公共关系领导人员:公共关系部门的经理、主任,即负责人,是公共关系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他们要负责统筹策划公共关系活动的全部环节,是组织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19、公共关系一般人员:指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中工作的各类人员,主要包括调查分析人员、计划人员、传播人员、文秘人员和专门技术员等。
20、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是一种现代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其次,结合公共关系职业的特性,它专指以公共关系意识为核心,以自信、热情、开放职业心理为基础,配之以公共关系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一种整体职业素质。
21、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和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和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
22、公共关系主体:广义的公共关系主体指的是任何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具有特定功能和任务,具有社会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
狭义的公共关系主体主要指专门执行公共关系职能的公共关系机构及人员。
23、公共关系公司:是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和公共关系服务公司等独立的公共关系服务机构的统称。
公共关系公司由职业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类公关专业人员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关系咨询,或受理委托为客户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信息型、智力型和传播型的服务性机构。
24、全员(PR)管理:是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25、高层领导直属型:即公关部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但作为一个第三级机构,它并不隶属于哪一个二级机构,而是直接属于组织的最高层领导,直接向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负责。
26、公共关系委员会:是由组织的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的公关工作协调委员会,它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公共关系活动,下设公共关系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7、对内关系:主要是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和股东关系等。
处理这些关系主要运用职工调查、编印内部刊物、举办职工活动、撰写年度报告及召开股东大会等方法和手段,增强员工和股东的归属感、自豪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28、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伤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公众”这个概念涵盖了公共关系工作的所有对象,凡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都可称之为公众。
29、公众环境:公众环境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不同,是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总称。
这些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范围很广,涉及组织内部和外部、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相互关联,构成复杂。
30、公益性组织:以国家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其公众对象是社会各界,如政府部门、公共安全机关和消防队等。
31、积极公众:是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形成、对组织的问题认知和卷入较深,对组织积极施加影响的那部分公众。
32、消极公众:是与组织存在着内在关系,但又因对这种关系的认识不够,或该组织的行为对其造成的影响尚未被察觉,同进又具有察觉、卷入和认知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但目前对组织的行为和传播持消极不干预、不影响、不积极反馈态度的公众。
33、政府公众:指政府各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
任何组织都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和制约,这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权威性的对象。
34、国际公众:是指一个组织的产品、人员及其活动进入国际范围,对别国的公众产生影响,并需要了解和适应对象国的公众环境的时候,该组织所面对的不同国家、地区的公众对象。
35、名流公众: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这类关系对象的数量有限,但传播的作用很大,影响力很强。
通过社会名流去影响公众和舆论,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6、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的公众。
37、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如企业内部的员工、股东等等。
内部公众既是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是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
38、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比如,因为飞机航班误点而滞留机场的旅客、足球场闹事的球迷等。
39、非公众:指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
40、潜在公众:即由于潜在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
41、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42、赌金持有人:是指积极公众。
“赌金持有人”是与某一组织联系在一起、与该组织有着相互影响关系的人们。
一个赌金持有人可能是影响该组织行为、决策、政策、策略或目标的;或受它们影响的任何人或集团。
43、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主动)地或不自觉(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和心理过程。
44、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45、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46、晕轮效应:即一种片面的知觉。
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时,往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
47、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48、社交的需要:即希望与别人进行交往,避免孤独,希望与伙伴和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以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的需要。
49、态度:是人们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
50、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到处可见,人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风”现象。
51、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值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52、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和平等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53、逆反心理:是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54、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当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对有关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通过一系列传导神经,把这一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相关的一个感觉信息组合的活动,因而得以反映该整个事物的存在。
55、近因效应: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