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析苏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物评析

——苏轼苏轼在人们心中是一代大文豪,以其一首《定风波》彰显出他豪放不羁,潇洒淡然

的性格。要评析这个人,就不得不通过他的诗词去解析他。词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

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

想。或许你会羡慕他的豁达胸襟,但你应该先了解下他的经历。

余秋雨有一本书叫《苏东坡突围》就很好的说明了苏东坡宦海的浮沉。我先大概介

绍下这个“乌台诗案”事件。一些文化官僚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政府的不

满和不敬,后来宋神宗判了苏东坡的罪。1079年7月28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

衙来逮捕苏东坡,苏东坡事先得知风声,立即不知所措。文人终究是文人,他完全不知

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从气势汹汹的样子看,估计会处死,他害怕了,躲在后屋里不敢出

来,朋友说躲着不是办法,人家已在前面等着了,要躲也躲不过。正要出来他又犹豫了,

出来该穿什么服装呢?已经犯了罪,还能穿官服吗?朋友说,什么罪还不知道,还是穿

官服吧。苏东坡终于穿着官服出来了,朝廷派来的差官装模作样地半天不说话,故意要

演一个压得人气都透不过来的场面出来。苏东坡越来越慌张,说:“我大概把朝廷惹恼

了,看来总得死,请允许我回家与家人告别。”差官说“还不至于这样”,便叫两个差

人用绳子捆扎了苏东坡,像驱赶鸡犬一样上路了。家人赶来,号啕大哭,湖州城的市民

也在路边流泪。

全部遭遇还不知道半点起因,苏东坡只怕株连亲朋好友,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都想投水自杀,由于看守严密而未成。不是别的,是诗句,把他推上了死路。没想到,就在这时,隐隐约约地,一种散落四处的文化良知开始汇集起来了,他的诗文竟然在这危难时分产生了正面回应,他的读者们慢慢抬起了头,要说几句对得起自己内心的话了。很多人不敢说,但毕竟还有勇敢者;他的朋友大多躲避,但毕竟还有侠义人。杭州的父老百姓想起他在当地做官时的种种美好行迹,在他入狱后公开做了解厄道场,求告神明保佑他;狱卒梁成知道他是大文豪,在审问人员离开时尽力照顾生活,连每天晚上的洗脚热水都准备了;他在朝中的朋友范镇、张方平不怕受到牵连,写信给皇帝,说他在文学上“实天下之奇才”,希望宽大;他的政敌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仗义执言,对皇帝说:“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语罪人”,如果严厉处罚了苏东坡,“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就在这种情势下,皇帝释放了苏东坡,贬谪黄州。

黄州是苏轼一生最重要的经历,是他性格改变,洞悉这个世界,洞悉官场,看透生死的地方。一个人的成长必定会是一部触目惊心的血泪史,更何况是苏轼这个大文豪。那场差点要了他的命的事件让他看清了世间的很多东西。尽管后来苏轼的宦海生活还有历经起伏,可是这次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个事件之前苏轼满怀抱负,希望可以帮君王解忧,为民众造福,可是似乎上天不想让他做一名政客,于是他成了一个令后辈景仰的大文豪。我们不应该埋怨历史,不应该假设,不应该如果,苏轼就这样成长起来了,留给世人后代无穷无尽的财富。

这时的苏轼才真正的成熟起来: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

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是他《赤壁赋》中最让我有感觉的一段,此文是他排遣内心苦闷的作品,从这段可以看到他豁达的一面,实数难得。可是这段也是他内心最真实地吐露,那广阔但不平静的江面,那温柔却又寒冷的江风,那皎洁而遥远的月光到底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我想,此时才是他放开思绪的时候,是他看透官场,看透人生的时候。读过的人都会被他那奇特的天马行空的思维,超然物外的观点深深折服。这些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他的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就是这些人事和自己内心折磨着他,也打磨着他,当我们还为他的痛苦的经历而扼腕叹息时,也是当我们为自己所经历的种种不平事抱怨时,过后会发现,和苏轼一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是苏轼的痛苦,也是苏轼的财富,更是我们的财富。

苏轼的佳丽诗词有很多,如平冈千骑,锦帽貂裘,挽弓射虎的激昂慷慨;如烟雨一蓑,芒鞋竹杖,吟啸徐行时的开朗旷达;如大江酹月,故国神游,缅怀英烈时的沉郁悲凉;如长路思茶,荒村叩荆,从容不迫的随和平易。他的大多数的令人赞扬的诗词是

后期的作品,这是他成长起来后的睿智。一件一件不如意的事终于让一个人变得成熟。历史上有些文人有了肚量却少了扎根现实的稳重,有了华丽的文笔功法却欠缺了思想的力度,有了婉约花间的细腻却少了笑对人生的豪放,有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却欠缺了脱离拘束的大局观,而苏轼就是兼具的人,一个令人敬意油然而生的人。

在我心中,苏轼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经得起风浪而又不会后怕的人。至于什么是成熟,这点余秋雨对苏轼的点评十分到位: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