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数据的收集 教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数据收集与整理概述1.1 数据收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数据收集的定义强调数据收集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需要收集数据的情景1.2 数据整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数据整理的定义强调数据整理对数据分析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必要性第二章: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2.1 问卷调查法介绍问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教授问卷设计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问卷2.2 观察法介绍观察法的概念与特点教授观察技巧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第三章: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技巧3.1 数据清洗介绍数据清洗的概念与重要性教授数据清洗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清洗对数据分析的影响3.2 数据可视化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概念与作用教授数据可视化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可视化传达信息第四章: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4.1 描述性统计分析介绍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概念与方法教授描述性统计分析的计算与解读引导学生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应用4.2 推断性统计分析介绍推断性统计分析的概念与方法教授推断性统计分析的计算与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推断性统计分析的局限性第五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应用5.1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讨论并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5.2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设计和实施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评估和讨论各小组项目的结果和改进建议第六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伦理considerations6.1 伦理原则介绍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等。
强调遵守伦理原则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
引导学生讨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方法。
6.2 数据安全与保护介绍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教授如何确保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包括加密、访问控制等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评选吉祥物∣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评选吉祥物∣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评选吉祥物”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评选活动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评选吉祥物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吉祥物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
2. 数据收集: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对不同吉祥物的喜好数据。
3. 数据整理与描述: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使用图表进行描述。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最受欢迎的吉祥物,并给出理由。
5. 决策:每组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选择本组的吉祥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能力。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白板、粉笔- 学具:调查问卷、统计图表模板、计算器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不同活动和节日的吉祥物,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对不同吉祥物的喜好数据。
3. 数据整理与描述: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使用图表进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最受欢迎的吉祥物,并给出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
5. 决策:每组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选择本组的吉祥物。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评选吉祥物2. 内容:- 评选活动背景介绍- 数据收集- 数据整理与描述- 数据分析- 决策3. 图表:展示调查问卷模板和统计图表模板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自己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8.1《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8.1《数据的收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8.1《数据的收集》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础知识,对于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地区和个体差异,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据处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3.练习巩固: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1数据的收集
自学检测:
• 课本90页随堂练习的三个小题。
巩固练习:
• 习题 • 知识技能:1题 • 问题解决:2、3、4题
讨论: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 历那些过程?
• • • • 1、明确调查的问题和目的; 2、确定调查的对象; 3、选择调查的方法,设计调查问题; 4、实施调查(形式多样,如问卷、访谈等 形式); • 5、收集并整理数据; •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帮助人们作决策。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课本第88页—89页的内容并解 决一下问题: • 1、从小颖的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 2、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分别有多少 人接受了调查?你认为那个年龄段的人具有节水 意识? • 3、你认为班级同学在节约用水方面应怎样做? • 5分钟后,检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认真看书: 解决课本想一想中的三个问题。
• 1、 • 2、 • 3、
• 上面活动中的统计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课堂小结
• 数据的收集 • 1、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观察、测量、调 查和实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文献资料和 使用因特网查询等; •3、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有助于我们掌 握更多的信息,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和判断。
8.1数据的收集
知识目标: • 1、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的目的; • 2、让学生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 3、掌握整理数据的几种常用方法;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观察数据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作出正确判断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掌握相关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信 息,作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重点: • 1、了解收集数据的目的,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和途径; • 2、掌握用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方法来整理数据; 难点: • 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来掌握相关的信息,作出明智的决策和 判断;
《8.1我们的梦想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8.1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8.1我们的梦想》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梦想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明确梦想对自己的激励作用,学会设定梦想并努力去实现。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梦想的含义、梦想的重要性、如何设定梦想、努力实现梦想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也有自己的梦想。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梦想的认识不够清晰,缺乏努力实现梦想的动力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梦想意识,引导他们学会设定梦想并付出努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设定梦想,并学会努力去实现梦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实例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梦想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设定梦想,并学会努力去实现梦想。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设定梦想,并激发他们努力实现梦想的动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故事等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梦想的力量,激发他们的梦想意识。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分享教学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经历,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故事等教学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梦想的力量。
2.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彼此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方法。
3.准备与梦想相关的人生价值观的素材,引导学生正确设定梦想。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平均数22-人教版
《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平均数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第一节《平均数》。
三、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是在第一学段已经理解了平均分以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对平均数的处理,更加突出其统计意义。
通过“两队人数不同不能用总数比较”这一思维的矛盾,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进而发现运用平均数作比较的必要性。
四、学情分析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2.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平均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
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出示情境图片。
老师有一个三层的小书架,每层分别放着6个黄球,7个红球,2个绿球。
看上去不整齐,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球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并上白板课件展示成果。
(2)教师提问:现在每层都有5个球了,“5”与原来每层的球数相比较,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数?(3)教师:5就是6,7,8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根据这个课题,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2)探究怎样计算平均数;(3)了解平均数的代表意义。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2.掌握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整理方法;3.能够利用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特征;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2.数据整理和分析;3.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收集数据?•数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数据的收集方式•主动收集与被动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采访等方法。
3. 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分类、归纳、整理等;•制表、图表的制作。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重要性(15分钟)。
2.数据的含义:讲解数据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数据(10分钟)。
3.数据的收集方式:介绍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的多样性(15分钟)。
第二课时1.数据的整理方法:讲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数据(15分钟)。
2.制表、图表的制作: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格和柱状图等(20分钟)。
第三课时1.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制作的图表进行数据分析,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20分钟)。
2.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数据收集整理的意义与方法,总结本单元知识点(10分钟)。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3.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件:包括数据收集整理的例题和图片资料。
2.试卷和练习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练习表现: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3.测验成绩:对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验。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思维,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收集》教学教案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数据收集与整理概述1.1 数据收集的意义与目的1.2 数据整理的概念与作用1.3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步骤1.4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与技巧第二章:数据收集的方法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2.2 观察法在数据收集中的应用2.3 实验法在数据收集中的应用2.4 数据收集的伦理问题与注意事项第三章: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3.1 数据清洗的重要性与方法3.2 数据排序与分类的方法与技巧3.3 数据可视化展示的方法与工具3.4 数据概括与总结的方法与技巧第四章:数据整理与分析4.1 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关系4.2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4.3 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第五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应用案例5.1 市场调查案例分析5.2 社会学研究案例分析5.3 教育研究案例分析5.4 生物医学研究案例分析第六章:数据处理软件与应用6.1 数据处理软件的介绍与选择6.2 Excel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6.3 Python与Pandas库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6.4 R语言与ggplot2库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第七章:大数据收集与整理7.1 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7.2 大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术7.3 大数据整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7.4 大数据分析的工具与技术第八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伦理与法律问题8.1 数据隐私与保护的重要性8.2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伦理原则8.3 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与遵守8.4 数据安全与合规的实践措施第九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践项目9.1 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流程9.2 项目案例分析与评价9.4 项目反思与总结第十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在数据收集与整理中的应用10.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10.3 数据科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10.4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发展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数据收集与整理概述重点:数据收集的意义与目的、数据整理的概念与作用、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步骤难点: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与技巧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二、数据收集的方法重点: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观察法在数据收集中的应用、实验法在数据收集中的应用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伦理问题与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三、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重点:数据清洗的重要性与方法、数据排序与分类的方法与技巧、数据可视化展示的方法与工具难点:数据清洗的细节处理,以及数据可视化的高级技巧四、数据整理与分析重点: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关系、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难点:理解并应用高级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五、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应用案例重点:市场调查案例分析、社会学研究案例分析、教育研究案例分析、生物医学研究案例分析难点:分析并评价不同案例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的有效性六、数据处理软件与应用重点:数据处理软件的介绍与选择、Excel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Python与Pandas库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R语言与ggplot2库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难点:熟练运用不同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库进行实际数据处理操作七、大数据收集与整理重点: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大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术、大数据整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大数据分析的工具与技术难点:理解大数据的概念,并掌握大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八、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伦理与法律问题重点:数据隐私与保护的重要性、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伦理原则、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与遵守、数据安全与合规的实践措施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遵守数据伦理与法律规范,确保数据安全九、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践项目十、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在数据收集与整理中的应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数据科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发展挑战与机遇难点:预测并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设计涵盖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础知识、方法、工具、实践和未来发展趋势。
《数据收集》教案设计范文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数据收集与整理概述1.1 数据收集的意义与目的解释数据收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探讨数据收集的方法和途径1.2 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整理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数据分类、排序和筛选的方法第二章: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2.1 问卷调查法介绍问卷调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2 观察法探讨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讲解观察法的实施技巧第三章:数据整理与分析3.1 数据清洗解释数据清洗的重要性介绍数据清洗的方法和工具3.2 数据整理与展示讲解数据整理的步骤和技巧探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第四章: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4.1 描述性统计分析解释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概念和作用介绍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4.2 推断性统计分析探讨推断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第五章:数据收集整理的综合案例5.1 案例介绍提供一个实际的数据收集整理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数据收集整理方法和过程5.2 案例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探讨如何从案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第六章: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整理6.1 数据整理软件介绍介绍常用的数据整理软件(如Excel、Google Sheets等)解释这些软件在数据整理中的作用和功能6.2 数据整理软件的操作技巧讲解数据导入、数据清洗、数据排序等基本操作探讨如何利用软件进行高级数据整理和分析7.1 数据可视化基本概念解释数据可视化的意义和目的介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Power BI等)讲解数据报告的结构和要素第八章:数据隐私与伦理8.1 数据隐私的基本概念解释数据隐私的重要性介绍保护数据隐私的方法和措施8.2 数据伦理considerations探讨数据伦理在数据收集整理中的重要性分析数据伦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问题第九章:数据收集整理的实践项目9.1 项目设计提供数据收集整理的实际项目案例分析项目的目标、方法和步骤9.2 项目实施与评估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施和评估探讨如何从项目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数据收集整理教案的要点和内容强调数据收集整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10.2 展望未来探讨数据收集整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引导学生对未来数据收集整理的思考和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数据收集的意义与目的数据收集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需要重点关注。
《数据的收集和》教案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设计第一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概念1.1 数据收集的含义和目的1.2 数据整理的含义和目的1.3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关系1.4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步骤1.5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第二章:数据收集的方法2.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2.2 观察法的应用2.3 实验法的应用2.4 文献调研的方法2.5 网络数据收集的方法第三章:数据整理的方法3.1 数据清洗的含义和目的3.2 数据清洗的方法和技巧3.3 数据排序和分类的方法3.4 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3.5 数据分析和解释的方法第四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践案例4.1 案例一: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4.2 案例二: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4.3 案例三:实验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4.4 案例四:文献调研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4.5 案例五:网络数据收集在社交媒体研究中的应用第五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伦理问题5.1 数据隐私和保密的问题5.2 数据合法性和合规性的问题5.3 数据偏差和误差的问题5.4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伦理原则和规范5.5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伦理案例分析第六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具和技术6.1 调查问卷设计工具6.2 数据整理软件和工具6.3 数据可视化工具6.4 网络数据收集平台6.5 数据分析技术第七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统计方法7.1 描述性统计分析7.2 推断性统计分析7.3 概率论基础7.4 假设检验方法7.5 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第八章: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收集和整理8.1 大数据的含义和特征8.2 大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挑战8.3 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8.4 大数据伦理和法律问题8.5 大数据在商业和社会领域的案例分析第九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未来趋势9.1 在数据收集和整理中的应用9.2 机器学习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9.3 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9.4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9.5 未来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教育和培训第十章:综合实践项目10.1 项目一:设计和实施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10.2 项目二: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分析社交媒体数据10.3 项目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消费者行为研究10.4 项目四: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预测10.5 项目五:综合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案例研究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概念重点环节二:数据收集的方法重点环节三:数据整理的方法重点环节四: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践案例重点环节五: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伦理问题重点环节六: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具和技术重点环节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统计方法重点环节八: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重点环节九: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未来趋势重点环节十:综合实践项目本教案设计涵盖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全面知识体系,从基本概念、方法、实践案例、伦理问题到统计方法、技术工具以及未来趋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
8.1《评选吉祥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8.1《评选吉祥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评选吉祥物》,这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个实践性课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从而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吉祥物。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学生对吉祥物评选活动的理解和参与。
教具学具准备1. 吉祥物图片或模型。
2. 数据收集表格。
3. 投票箱。
4.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各种吉祥物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吉祥物,并简要介绍吉祥物的意义和作用。
2. 数据收集:教师发放数据收集表格,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喜欢的吉祥物进行投票。
学生将投票结果填写在表格上。
3. 数据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如将各个吉祥物的得票数进行统计。
4. 数据描述:教师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描述数据,如制作条形图、饼图等,展示各个吉祥物的得票情况。
5. 数据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如哪个吉祥物得票最多,为什么;哪个吉祥物得票最少,为什么等。
6. 评选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吉祥物。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吉祥物评选活动的意义。
板书设计1. 《评选吉祥物》2. 教学内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3. 教学目标: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学生对吉祥物评选活动的理解和参与。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勾股定理1.1 勾股定理的发现导入: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实际测量,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背景。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勾股定理,并能够用字母表示。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勾股定理的应用。
1.2 勾股定理的证明导入:通过回顾三角形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探究:让学生通过割补、折叠等方法,尝试证明勾股定理。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勾股定理证明的理解。
第二章:实数与方程2.1 实数的分类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
探究: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理解实数的分类,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实数分类的理解。
2.2 一元一次方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探究:让学生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1 不等式的概念导入:通过比较大小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3.2 不等式的解法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不等式的解法,引导学生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不等式的解法。
第四章:函数及其图象4.1 函数的概念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函数的性质。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4.2 一次函数的图象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第五章:平面图形的认识5.1 线段的性质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性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数据的概念,认识数据的基本形式。
2.能够收集简单的数据并用图表进行整理。
3.能够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
难点
1.数据分析能力培养。
2.图表的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包含数据整理以及相关图表的展示。
2.教学用具:白板、彩色粉笔、图表模板等。
3.学生用具: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数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据的重要性。
二、讲解
1.讲解数据的基本形式,如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等。
2.分步介绍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
三、示范
教师示范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展示相应图表。
四、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用图表展示。
五、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数据和对应的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相互交流讨论。
六、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据整理的重要性。
五、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并根据所给数据制作自己的图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强调了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意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数据收
集和整理的基本技能,并培养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提高学生的数据利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8.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8.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8.1章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收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图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统计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但是,学生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收集的方法不够全面,数据整理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据收集方法,培养学生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2.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收集方法。
2.如何使用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数据收集实例。
2.准备图表制作工具,如PPT、Excel等。
3.准备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如纸张、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如果你是班级的班主任,你想了解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你会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的数据收集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数据收集主题,如“调查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使用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二年级下册8.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分类整理,用不一样方法展示整理结果。 3.你还知道什么?
总结: 1.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用不一样符号表示分类整理结果。
第9页
这么多气球,能够怎样分类?
能够按颜色分 能够按形状分
第10页
动脑筋,做一做
问题:
1. 假如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能够怎样分? 2. 你能把分组结果表示出来吗? 3.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 想一想,还能够怎样分?
1. 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学生比老师 多多少人?
按照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老师
√ √
√
学生
√√√ √ √√√ √ √√√ √
老师有3位,学生12名,学生比老师多9人。
第6页
分类整理,用不一样方法展示整理结果。
1. 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学生比老师 多多少人?
按照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老师 ○○○ 学生 ○○○○○○○○○○○○
第18页
看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某学校要订校服,下表是某班同学喜欢颜色统计结果。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1)全班共有( 38 )人。 (2)喜欢( 蓝 )色人数最多。
(3)假如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蓝 )色
适当。第1Βιβλιοθήκη 页看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某学校要订校服,下表是某班同学喜欢颜色统计结果。
题:
0颗
1颗
2颗
2颗以上
( )人 ( )人 ( )人 ( )人
没有蛀牙 有蛀牙
( )人 ( )人
1.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人多还是没有蛀牙人多? 2.在有蛀牙同学中,有几颗蛀牙人最多?
第17页
新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导学案2
8.1 数据的收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统计的一般过程
2、能说出常用的收集数据的三种方法,即调查、实验、查阅资料
3、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方式获取数据。
重点: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难点:学会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
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一.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阅读教材88页-89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从小颖的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分别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
3:通过小明给出的调查数据,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
【探究点二】
为了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我们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在我们班开展一个调查。
调查问卷
1.你在刷牙时会一直开着水龙头吗?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2.你会将用过的水另作他用吗?例如,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冲厕所等。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问题1的调查结果
问题2的调查结果
合作交流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
备注
典例分析
1.如果想了解人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你打算怎样获得这些数据?
2.为了得到“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总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
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按不同标准分类丨苏教版 (2)
《按不同标准分类》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能够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整理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会整理课桌吗?(出示课桌图片)这张书桌文具摆放怎么样?凌乱可以怎样来整理课桌?按铅笔、尺子和橡皮分类摆放。
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都是按照类型来进行分类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类。
二、新授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童心园玩耍!师:现在大家一起来看屏幕,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们能说说看呢,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生:老师、学生;看书、下棋、做游戏。
(板贴)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说一说……师: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你打算怎么分类?谁还能来找一找?生:可以分成老师和学生呢?生:可以分成看书下棋做游戏师:对的,我们可以按照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也可以按照活动类型分成三类。
我们先来按照老师和学生来分成两类,那怎么样表示分类结果呢?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人?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师:除了图形呢?生:图形,文字,数字。
师:拿出你们的作业纸,先把你们左边的第一张表格像黑板上一样补充完整,补充完整的坐端正,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图片,老师在图中画个勾,你们就在表格中做一个记录,记住了,一个符号代表了人,挑选你们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纸,我选一个小朋友来帮老师的忙。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第8章 数据采集与集成
8.3 数据清洗
脏数据是指不一致或不准确数据、陈旧数据以及人为造成的错误数据 等。脏数据主要表现为:拼写问题、打印错误、不合法值、空值、不一致 值、简写、同一实体的多种表示方法(重复)、不遵循引用完整性等。在 现实生活中,脏数据在工业生产、金融、企业管理等社会各行各业中普遍 存在。脏数据直接影响数据的总体质量,进而影响到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 成本的投入量,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成本追加是不可忽视的。
图8.4 学生简历
一种方法是将半结构化数据化解为结构化数据。这种方法通常是对现 有的简历中的信息进行粗略的统计、整理,在总结出简历中信息所有的类 别的同时,考虑系统真正关心的信息。
图8.5所示为使用结构化表格形式来保存图8.4中的两个简历的数据。
图8.5 使用结构化表格形式保存半结构化数据
另一种方法是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格式来组织并保存数据到CLOB字段中,将不同类别的信息保存在XML 的不同节点中就可以了。这种方法能够灵活地扩展,在扩展信息时只需更 改对应的DTD(文档类型定义)或者XSD就可以了,但查询效率比较低,要 借助XPath来完成查询统计。但随着数据库对XML支持的提升,查询效率问 题有望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了使数据能够有效地支持组织的日常运作和决策,人们设法提高数 据质量,使数据可靠无误,真实有效。而数据清洗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检 测和修复脏数据(消除错误或者不一致的数据),解决数据质量问题。数 据清洗作为提高数据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主要应用于数据仓库、数据挖 掘和全面数据质量管理3个领域。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教案 北师大版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8.1.1 平均数(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根据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补充练习(记作§8.1.1 A);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8.1.1 B);第三张:补充练习(记作§8.1.1 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而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评判.比如我们在每次考试结束后要进行横向对比,看本班级在年级中的所排名次如何,自己在本班中排名第几,这就需要知道各科分数这些数据,并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问题的学习.Ⅱ.讲授新课1.算术平均数的定义[师]打篮球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尤其是男生同学们更是倍爱有加,请问同学们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有哪些呢?[生]有心理因素,有大伙儿的配合程度,有技术成份,还有身高和年龄等因素.[师]对.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呢?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生]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就是分别求两个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然后再作比较,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是指甲队队员的平均身高要比乙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高.[师]要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生]需要求出每队各个队员的身高.[师]下面我们根据大家刚才讨论的结果,亲自去实践一下.上面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的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生]八一双鹿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99米,平均年龄为25.3岁;上海东方大鲨鱼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98米,平均年龄为23.3岁.所以这两支篮球队中,八一双鹿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上海东方大鲨鱼队队员更为年轻.我们是通过求他们身高和年龄的平均数,然后作比较得出的.[师]大家是怎样求出平均数的? [生]把一个队中的所有队员的身高求和,再除以人数就是本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求平均年龄类似.[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我们并不陌生,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时,我们经常用到它,这种平均数叫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定义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n 1 (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平均数,记为x ,读作“x 拔”.2.想一想[师]除了上面求平均数的方法之外,小明经过认真的观察,对上海东年龄/岁 16 18 21 23 24 26 29 34 相应队员数12413121他是这样计算的平均年龄=(16×1+18×2+21×4+23×1+24×3+26×1+29×2+34×1)÷(1+2+4+1+3+1+2+1)≈23.3(岁)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请大家互相讨论后回答. [生]小明的做法还是根据求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即求出本队队员的年龄之和,再除以人数,就是平均年龄,只是他在求相同年龄的和时用简便运算法,而不是用加法,如2个18,可以用18+18,又可用18×2,且18×2比18+18计算简便,所以说小明的做法只是求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简便算法.[师]很好,确实如此,我们应该向小明同学学习,学习他敏锐的观察力,敢于创新的精神.3.例题讲解[例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 、B 、C 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师]请大家讨论后解答. [生]解:(1)A 的平均成绩为31(72+50+88)=70(分) B 的平均成绩为31 (85+74+45)=68(分) C 的平均成绩为31 (67+70+67)=68(分) 因此候选人A 将被录用.(2)根据题意,3 人的测试成绩如下: A 的测试成绩为 =++⨯+⨯+⨯13418835047265.75(分)B 的测试成绩为134145374485++⨯+⨯+⨯=75.875(分)C 的测试成绩为134167370467++⨯+⨯+⨯=68.125(分)因此候选人B 将被录用. 4.议一议[师](1)(2)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请大家互相交流.[生]因为在(1)中没有指出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所占的比份,是把它们平等对待的,在(2)中就规定了这三项分别占的比份是4、3、1,所以(1)(2)的结果就不一样.这说明所占比份的不同对平均数有影响.[师]很好.由于每一项的重要性不同,所以所占的比份不同,计算出的平均数就不同.可见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平均数)的影响是很大的.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weight),而称134188350472++⨯+⨯+⨯为A 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由此可见,由于工作不同,对各方面的要求就不同,哪一方面比较重要,权就比较大.Ⅲ.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 (二)补充练习[生]解:18年间平均每年留学美国的人数为13.5÷18=0.75(万).[生]解:平均成绩为:(100×7+99×5+98×6+95×4+88×5+85×5+80×8+79×2+78×4+65×2+50×2)÷(7+5+6+4+5+5+8+2+4+2+2)=87.36(分)投影片(§8.1.1 C)解:∵x 1、x 2、x 3的平均数是x . ∴x =31 (x 1+x 2+x 3)∴3x 1+5,3x 2+5,3x 3+5的平均数是:31[(3x 1+5)+(3x 2+5)+(3x 3+5)]=31[3(x 1+x 2+x 3)+15] =(x 1+x 2+x 3)+5=3x +5.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有: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Ⅴ.课后作业 习题8.1.1.解:400只灯泡的平均寿命为:(550×21+650×79+750×108+850×92+950×76+1050×24)÷400=798.75(时).2.解:平均分为(81.5×50+83.4×45)÷95=82.4(分) Ⅵ.活动与探究某班进行个人投篮比赛,受了污损的下表记录了在规定时间内投进n 个球的人数分布情况:同时,已知进球3个或3个以上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5个球;进球4个或4个以下的人平均投进2.5个球.问投进3个球和4个球的各有多少人?解:设投进3个球的有x 个人,投进4个球的有y 个人. 根据题意,得⎩⎨⎧+++=++⨯+⨯+⨯++=⨯++)721(5.243722110)2(5.32543xy y x y x y x 整理,得⎩⎨⎧=+=-1836y x y x解得⎩⎨⎧==39y x答:投进3个球的有9个人,投进4个球的有3个人. 板书设计§8.1.2 平均数(二)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2.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1.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2.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方法探讨式教学.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补充练习(记作§8.1.2 A);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8.1.2 B);第三张:补充练习(记作§8.1.2 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以及如何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加权平均数,以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Ⅱ.讲授新课1.例题讲解某学校对各个班级的教室卫生情况的考查包括以下几项:黑板、门窗、桌椅、地面.(1)小明将黑板、门窗、桌椅、地面这四项得分依次按15%,10%,35%,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卫生成绩,那么哪个班的成绩最高?(2)你认为上述四项中,哪一项更为重要?请你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评分方案.根据你的方案,哪一个班的卫生成绩最高?与同伴进行交流.[生]一班的卫生成绩为95×15%+90×10%+90×35%+85×40%=88.75二班的卫生成绩为90×15%+95×10%+85×35%+90×40%=88.75三班的卫生成绩为85×15%+90×10%+95×35%+90×40%=91因此三班的成绩最高.[生]我认为黑板、门窗、桌椅、地面这四项得分依次按30%,30%,30%,1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卫生成绩较合适.一班的卫生成绩为95×30%+90×30%+90×30%+85×10%=91二班的卫生成绩为90×30%+95×30%+85×30%+90×10%=90三班的卫生成绩为85×30%+90×30%+95×30%+90×10%=90因此一班的成绩最高.[师]从上面计算出的结果看,大家有何体会?[生]因为大家的想法不同,所以这四项所占的比份就不同,即权有差异,得出的结果就会不同,也就是说权的差异对结果有影响.2.议一议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支出为3600元,教育支出为1200元,其他支出为7200元.小颖家今年的这三项支出依次比去年增长了9%,30%,6%.小颖家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分析:今年总支出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数是去年总支出去年总支出今年总支出-.[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大家看应该如何求小颖家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数.这里有两种做法. 小明的做法是31(9%+30%+6%)=15% 小亮的做法是7200120036007200%61200%303600%9++⨯+⨯+⨯=9.3%.小明和小亮哪个做的对?说说你的理由.与同伴交流.[生]小明的做法不对,因为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教育和其他三项支出金额不等,因此饮食、教育和其他三项支出的增长率“地位”不同,它们对总支出增长率的“影响”不同.不能简单地用算术平均数计算总支出的增长率,而应将这三项支出金额3600、1200、7200分别视为三项支出增长率的“权”,从而总支出的增长率为7200120036007200%61200%303600%9++⨯+⨯+⨯=9.3%.因此,小亮的做法正确.[师]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平均”现象并作算术平均.由于多数情况下,各项的重要性不一定相同(即权数不同),应将其视为加权平均.如彩票的平均收益,不是各个等次奖金金额的算术平均数,而应考虑不同等次奖金的获奖比例.Ⅲ.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生]解:(1)平均速度为 215115⨯+⨯=10(千米/时) (2)平均速度为3235215+⨯+⨯=9(千米/时)[师]大家判断一下,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哪个是算术平均数,哪个是加权平均数?[生甲]第(1)题是算术平均数.(2)题是加权平均数,因为(1)中的15×1+5×1=15+5,因此求他的平均速度就是求数字15和5的平均数.即算术平均数,(2)中15和5的权分别为2和3,应为加权平均数.[生乙]我认为这两个小题都是加权平均数,只是在(1)中15和5的权相等,都为1.[师]大家认为这两个同学谁的回答正确呢?[生]第二位同学的做法正确.两个小题都是加权平均数,但(1)是特殊的加权平均数,即算术平均数.[师]由此看来,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就清楚了.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各项的权相等.(二)补充练习投影片(§8.1.2 A)解:该市七月中旬的最高气温的平均数为12232128232233334235++++⨯+⨯+⨯+⨯+⨯=33(℃) 投影片(§8.1.2 B)(800×3+120×2+660×5)÷10=594(人).估计本月游园的人数为594×30=17820(人).投影片(§8.1.2 C)3.某校招聘学生会干部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四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测试成绩A B C语言85 95 90综合知识90 85 95 创新95 95 85 处理问题能力95 90 95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语言、综合知识、创新、处理问题能力按20%、30%、30%、20%的比例计算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解:A的测试成绩为85×20%+90×30%+95×30%+95×20%=91.5B的测试成绩为95×20%+85×30%+95×30%+90×20%=91C的测试成绩为90×20%+95×30%+85×30%+95×20%=91因此A将被录用.从上面的四个数字看都相同,都为85、90、95、95,但因为权数不同,故最后的结果不同.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巩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体会由于权数的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即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不一定是算术平均数.Ⅴ.课后作业习题8.21.解:四块实验田中水稻的平均单位产量是(8250×4+7875×3+7125×1+6375×2)÷10=7650(千克/公顷).Ⅵ.活动与探究1.八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6人,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58米,小明身高为1.59米,但小明说他的身高在全班是中等偏下的,班上有25个同学比他高,20个同学比他矮,这可能吗?解:可能.虽然小明的身高在全班是中等偏下,且他的身高超过平均水平,班上有25个同学比他高,也就是在平均线以下的同学占少数,但可能比小明高的同学的身高比平均身高高,但幅度不大,比小明低的同学的身高比平均身高低的幅度大,所以还是有可能的.2.某商场经理为了了解两个不同产地的同一种水果的销售情况,收集了(1)哪种水果的平均批发价较高?(2)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将作出怎样的经营决策?解:(1)甲种水果的平均批发价为(0.85+0.83+0.90+0.90+0.88+0.86+0.82+0.81+0.95+0.84)÷10=0.864.乙种水果的平均批发价为(0.80+0.82+0.95+0.91+0.86+0.82+0.83+0.79+0.84+0.80)÷10=0.842因此甲种水果的平均批发价较高.(2)如果是进货,进乙地的水果;如果是经营批发业务,选甲地的水果效益较好.板书设计§8.2 中位数与众数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背景,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取一定的评判能力.2.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巩固学生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同时也力图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2.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的一部分,使学生体会数字与现实的联系.3.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的特点(记作§8.2 A);第二张:练习(记作§8.2 B).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这种特征数包括三个数据代表,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两个数据代表.Ⅱ.讲授新课1.例题讲解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师]请大家给应聘者帮帮忙,分析一下该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发表自己的看法.[生]经理说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职员C说自己的月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处于中等水平,职员D说工资是1100元的人数不是一个.[师]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月平均工资20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000元,说明公司每月将支付工资总计2000×9=18000元.职员C的工资12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它为中位数.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1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它为众数.2.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师]在上面的例题中我们又学习了反映平均水平的另两个特征数、众数和中位数.请大家口述它们的定义.[生]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3.议一议(1)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2)为什么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师]请与同伴交流后回答.[生](1)用平均工资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2)因为正副经理的工资特别高,将平均工资“拉”高了.[生]我认为用中位数即12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理,因为1200元正居于中间.[生]我认为用众数11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理,因为工资是1100元的人数最多.[师]大家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回答的都很棒.4.做一做[师](1)在第一节课中我们已知上海东方大鲨鱼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85米,1.96米,2.02米,2.05米,1.88米,1.94米,1.85米,2.08米,1.98米,1.97米,1.96米,2.23米,1.98米,1.86米,2.02米,并求出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98米.现在来求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生]中位数是1.97米.1.85出现2次,1.96出现2次,1.98出现2次,2.02出现2次.这四个数都是出现两次,我不知道哪一个作众数?[师]这位同学提得问题非常好,请大家帮帮他.[生]我认为选四个中的一个就行.[生]我认为四个数都是众数.[师]大家再从众数的定义去理解,只要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就可,并没有规定是几个数据,因此这四个数都是众数.(2)①你课前所调查的50名男生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生]我所调查的50名男生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39.②你认为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生]商店应多进众数所对应尺码的男式运动鞋.5.想一想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师]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但它们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它们的特征.[生]求平均数是求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字个数,因此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参与运算.求中位数时不用进行运算,只把这一组数据进行排序,然后找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中位数和两边的数的大小没有关系.求众数时只要观察哪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较多就可,和数字的大小没有关系.[师]总结得很好,下面我再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投影片(§8.2 A)Ⅲ.课堂练习投影片(§8.2 B)1.分析: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从不同角度表示这组数据集中趋势.由(1)的结果容易回答(2),甲厂、乙厂、丙厂分别利用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进行广告推销,顾客在选购产品时,一般以平均数为数据.解:(1)甲厂:平均数为101(4+5+5+5+5+7+9+12+13+15)=8.众数为5,中位数为6; 乙厂: 平均数为101(6+6+8+8+8+9+10+12+14+15)=9.6.众数为8,中位数为8.5;丙厂:平均数为101(4+4+4+6+7+9+13+15+16+16)=9.4.众数为4,中位数为8. (2)甲厂用的是平均数; 乙厂用的是众数; 丙厂用的是中位数.(3)顾客在选购产品时,一般以平均数为依据,选平均数大的厂家的产品,因此应选乙厂生产的产品.2.解:(1)平均工资为 71(3000+700+500+450+360+340+320)=810(元) (2)工资的中位数为450元(3)由(1),(2)可知,用中位数描述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4)去掉经理的工资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61(700+500+450+360+340+320)=445(元).和(3)的结果相比较,能反映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3.解:(1)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1(0.8+0.9+1.2+1.3+0.8+0.9+1.1+1.0+1.2+0.8)=1(千克) ∴这塘鱼的总产量为1×20000×70%=14000(千克) (2)全部卖出后收入为 14000×4=56000(克) 第一年的纯收入为56000-16000=40000(元). 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2.根据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并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Ⅴ.课后作业 习题8.3.Ⅵ.活动与探究 某市实行中考改革,需要根据该市中学生体能的实际状况重新制定中考体育标准,为此抽取了50名初中毕业的女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测(1)求这次测试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根据这一数据的特点,你认为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标准次数应定为多少较为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解:(1)平均数为(6×1+12×1+15×7+18×18+20×10+25×5+27×2+30×2+32×1+35×1+36×2)÷(1+1+7+18+10+5+2+2+1+1+2)=20.5众数为18. 中位数为18.(2)根据(1)的结果,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标准次数应定为18比较合适,因为每分钟18次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能达到.板书设计§8.3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知识与技能目标:1.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对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探索,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通过互相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教学重点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2.用计算器求平均数.3.从所给条形图中正确获取信息,并能进行加工与整理.教学难点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教学方法合作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一张:补充练习(记作§8.3 A).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并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当一组数据比较小,且数字个数不是很多时,我们用笔算就能解决问题,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数字个数比较多时,采用笔算就困难了,因此我们需要找个帮手,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Ⅱ.讲授新课1.例题讲解[师]在前面我们已用计算器进行过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因此对计算器并不陌生,但为了活动的方便,我们还是拿相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坐到一起,首先探索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进行步骤的熟练操作.[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家肯定能熟练地进行操作了,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1)31,35,31,34,30,32,31(2)12.1,12.2,13,12.5,13.1,12.5,12.4,12.2(3)1,4,3,4,3,2,5,5,2.5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做完之后小组检查.[师]上面我们练习的练习题都比较简单,都是直接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但是实际问题中并非都是如此,请看例题.[例1]观察图8—1,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师]首先大家要会识图,从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才能进行计算,那么这个图究竟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生]这些队员中,16岁的有1人,18岁的有2人,21岁的有4人,23岁的有1人,24岁的有3人,26岁的有1人,29岁的有2人,34岁的有1人.[师]非常棒,这位同学识图能力很强,那么求平均数的式子能否写一下呢?[生]式子为15134229126324123421218116⨯+⨯+⨯+⨯+⨯+⨯+⨯+⨯[师]好,现在大家就可以进行计算了.并把计算的结果和书上的答案进行对照.以检验自己的正确率.Ⅲ.课堂练习(一)估计一下讲台的宽度,并将大家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再用尺子量一量讲台的宽度,看看大家的估计结果怎么样.。
《数据收集》教案设计范文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数据收集与整理概述1.1 数据收集的意义与目的1.2 数据整理的重要性1.3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步骤1.4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第二章: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2.2 观察法的运用2.3 实验法的开展2.4 数据收集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第三章:数据整理的基本技巧3.1 数据清洗与筛选3.2 数据排序与分类3.3 数据可视化展示3.4 数据概括与描述第四章:数据整理工具的使用4.1 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如Excel)4.2 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如SPSS)4.3 数据可视化工具的运用(如Tableau)4.4 开源数据整理工具的探索第五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应用案例5.1 社会调查案例分析5.2 市场调查案例分析5.3 科学研究案例分析5.4 数据整理在决策支持中的应用第六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践操作6.1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流程设计6.2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践案例解析6.3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操演练6.4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注意事项第七章:数据整理分析的策略与方法7.1 描述性统计分析7.2 推断性统计分析7.3 数据挖掘技术7.4 机器学习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第八章:数据可视化的表达与呈现8.1 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8.2 数据可视化工具的选择与应用8.3 常见数据可视化图表的设计与创作第九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数据隐私与保护的原则9.2 数据收集的合法性与合规性9.3 数据使用与共享的伦理考量9.4 违反伦理与法律的案例分析第十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综合应用10.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10.2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问题解决中的角色10.3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数据收集与整理概述难点解析: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步骤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
2、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归纳概括统计活动需要的
过程.
3、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4、通过具体活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内容及教法设计: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处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因为本节课立足于让学生经历一个简单完整的统计过程,同时也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学生身边的调查活动,基于本节课立足于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悟统计的过程,所以本节课采用实习法和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
2、学法指导:因为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来感悟统计的过程,由于统计活动并非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而在归纳概括统计的步骤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所以我指导学生用合作探究法来学习,在合作交流中,通过相互帮助,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
3、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各小组的答题板能直接观察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真正做到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锻炼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思维敏捷能力,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查漏补缺.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信息源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一方面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能够不同程度地体会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激起更浓厚的合作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节课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体现了“生活数学”。
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过程,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口、手、脑并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一次较好的训练。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去展示、阅读、理解相关知识,一切问题由学生自主讨论、回答。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体验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的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课堂引入提出的问题、课中讨论的问题、课后拓展的问题均围绕“学生喜爱的小吃”这样一个学生身边的话题而展开,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是在教研员王老师的指导下,同组老师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节展示课,在备课和试讲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思维的碰撞,从而也让我对于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主要反思如下:
一、材料选择环节
本节课教材设计的是“节约用水”的问题,我在设计的时候将其换成了“帮助李阿姨调查学生喜爱的小吃”的问题。
在上课结束后,也有评委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会觉得完全没有涉及到教材的内容是不是背离了教材,其实不然,首先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从而感悟统计的全过程,而教材在设计“节约用水”问题的同时,已经给出了一些统计图及调查问卷,这样一个“半成品”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导向,思维上必然受到限制,而我选择了一个不同于教材的问题,让学生无从借鉴,那么学生就必须自己动脑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上以问题串的形式将整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真正做到了每个人都是课堂活动的主人,而老师只是组织者。
我们再现课堂的一些画面:在出现问题情境以后,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调查“对小吃的喜爱程度”,而是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李阿姨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选择她经营的小吃品种?那么此时学
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顾客的喜爱、进货是否方便、成本的多少、盈利的情况等等,看似这些问题与本节课内容关系不大,但是恰恰是我们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
然后我又问学生:如果我们要帮助李阿姨做调查,可以调查哪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很快得到了要调查学生“对小吃的喜爱程度”。
二、课堂活动环节
在课堂活动中,是否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呢?显然设计调查问卷会占据很多时间,但是从力求让学生独立解决整个问题,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亲自设计调查问卷,课后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设计问卷是不是会有困难?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他们在生活中是接触过调查问卷的,所以他们对调查问卷并不是很陌生,事实证明:课堂上虽然设计调查问卷确实多费了一些时间,但是最后每个小组的问卷都能独立完成,而且他们还可以对自己的问卷与他人的问卷做以比较和评价和修改,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展示是本节课的一个主要的课堂活动方式,整节课一共出现四次小组合作:1、设计调查问卷;2、调查收集数据;3、概况总结统计的步骤;4、提炼收集数据的方法。
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参与,合作交流并积极展示,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让学生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并展示自我的能力。
三、概况总结环节
以往的小结我们只重视知识层面的收获,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学习,所以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就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收获,本节课在概况总结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总结知识,还总结了归纳概况数学思想方法和与人合作的学习方法。
我相信如果我们始终如一的去做,学生一定能有收获。
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反复的打磨,这节课结束以后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在于我准备的过程,与之相比似乎结果并不那么重要了,通过这节课,使我对于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我期待自己会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