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嘎尔尼访华(历史剧本)

合集下载

马嘎尔尼访华(历史剧本)

马嘎尔尼访华(历史剧本)

一、角色介绍:中国:乾隆皇帝钦差大臣英国:乔治▪马嘎尔尼(正使) 乔治▪斯当东(副使)众随从二、剧情介绍第一幕英使来朝旁白:乾隆皇帝82岁生日时,英王使者马嘎尔尼以祝寿为名,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北京。

马嘎尔尼(在船上):早就听闻中国是礼仪之邦,而且地大物博。

我一生最向往的事情就是到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去看一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我一定不负英国所托,说服中国皇帝与我们建立外交关系。

斯当东:是啊,我们很快就能见到中国皇帝了。

旁白:经过几个月的艰辛航程,英国船只绕过非洲好望角,终于抵达中国天津港。

清朝的钦差大臣在港口迎接,英国船只驶入港口,大船上写着“英吉利狮子号”,于是钦差大臣立刻命人把一艘艘大船都贴上了“英吉利贡船”的标志。

钦差大臣:英国使者远道而来,辛苦了。

我们圣上正在承德山庄避暑,你们可随我先到北京圆明园稍事休息,听候安排吧。

马嘎尔尼:既然这样,我们正好把献给贵国的礼物放于圆明园中。

这次远行,我们带来了最先进的发明,相信中国皇帝一定会喜欢的。

斯当东:看,这是蒸汽机和织布机,这是领先世界的军事武器卡宾枪和连发手枪等等。

我们听闻中国人重视历法,特意带来了天体运行仪器,还有……旁白:还没等副使把话说完,钦差大臣就打断了他。

钦差大臣不屑地说,钦差大臣:这些贡品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看在你们这么有诚意的份儿上就姑且先收下了。

第二幕礼仪之争地点:热河承德避暑山庄旁白:那天的拂晓3点钟,在清朝接待官员的催促下,马戛尔尼和他的随行人员身着礼服向皇宫出发。

英国人在一片漆黑中走4公里多的路。

4点左右,英国人终于来到灯火辉煌的宫殿前,上千名的天朝官员、各国贡使和仆役,在无边的黑暗中等待皇帝的到来。

英国人第一次见识中国的早朝制度。

等皇帝上朝之后,仪式正式开始。

马嘎尔尼:我等代表大英帝国国王祝中国皇帝“万寿无疆”(行单膝下跪礼)乾隆皇帝(皱眉摇头):免礼吧。

马嘎尔尼:这是英王给您的信。

我们真诚地希望能与大清朝进行平等贸易,互通有无,互利共赢。

马戛尔尼访华

马戛尔尼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影响
最后,我们说18 世纪末中国融入世界的最 后一次机会,随着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
而告终。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和封闭思想等等,
从马嘎尔尼访华这一事件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 18世纪中英之间的平等交往尚有可能,那么到19世纪中
叶,这样的机会已经没有了。这也正应了清华
大学历史系前主任蒋廷黻的一句话:“鸦片战 争之前,我们不给他们平等待遇;鸦片战争
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虽然历史
已过去,可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仍在继续。
感谢观看!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影响
第三,它使中国丧失了融入世界的契机。
马戛尔尼的访华,是资产阶级革命后,西方第一次大规模的 访华,它的历史意义在于使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如此 近距离的接触,也是新旧世界文化的初次见面,双方如果妥善 的利用这次机会,中西双方的文化相互交流,对于大家都不无 裨益。所以马嘎尔尼使华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这个事件已经 是世界史的意义)上至关重要的偶然事件,就是这个事件决定 晚期中华帝国是否有机会平稳的过度到近代化的过程中,避免 中国殖民地化的命运。
马戛尔尼访华
——车辆151 唐田尧
一、源起:欧洲商人不愿再扮演朝贡者的角色
二、马嘎尔尼使华:寻求主权平等却极尽屈辱
三、尾声:用大炮轰开中国关闭的大门
四、浅谈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三点影响
乾隆时期的中英贸易
1.输入低于输出
2.贸易额逐年递增
3.英国扩大贸易的愿望多于中国
源起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自17世纪起,东南沿海一带的欧洲商人日益增多。 中国官方称这些“西洋蛮夷”为“贡使”或“夷商”。在 清廷的眼里,中国与西欧诸国商人的有限往来反映了朝廷 的怀柔。中国人认为,允许外国人与中国通商,彰显了天 子的仁厚。

落日的挽歌

落日的挽歌

斯当东说,以上数字并未包括“合法和非法运到欧洲的私商茶叶”,“根据机密材料,英 国船上每只船经常偷运回国1000到3000箱茶叶,外国船长个人也经常偷运大量茶叶到英 国。”
1781—1795英国从中国运回的茶叶量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781 1783 1785 1787 1789 1791 1793 1795 万磅
严重的贸易逆差
英国向中国出口的货物主要是毛织品、铅、 锡、皮革等,数量不多。 中国向英国出口的货物主要是茶叶、丝及丝 织品、瓷器。还有少量的白铜、明矾、南京 布等。 斯当东对1773年至1782年从中国进口的货物, 每年平均计算,入口费用为100万英镑。每年 的贸易逆差是80—90万镑。
严重的贸易逆差的后果
龍與獅的對話
馬戛爾尼訪華
访华缘由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七月,以马戛尔尼 勋爵为特使的英国使团来到了北京。 这个使团飘洋过海历时近一年的时间而来到 中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反映,当时中英在 贸易关系中存在八个问题。
访华缘由
一、中英贸易不断扩大 二、中英贸易数量巨大 三、中英贸易无可代替的必需品 四、英国税负严重 五、英国贸易逆差严重 六、英国努力降低成本 七、中英贸易潜力巨大 八、保护英商目的
十三行包含了不断变动中的3-13个中国商人,他们在1755年被授予与外国人进行贸易的特权。 这些十三行在一起组成公行,直到1842年时它还作为政府从对外贸易中代收税款的机构。像 对农民征税一样,十三行尽可能从外商那里多征税,同时尽可能向政府少上缴。十三行的商 人组织松散,通常没有领导者,但是他们具有中国传统的责任感,也就是说这伙人对每个成 员的行为承担责任。 当一艘来自西方、满载货物的船到达广州时,船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与一家十三行 进行联系。然后十三行从船长那里收取各种官方的、半官方的、非官方的费用,再将它们转 交给相应的官员。所支付的费用中包括礼物、测量费,这是根据船的长度和宽度收取的;领 港费;翻译的费用;给买办的费用,买办是惟一有权为船只和船员提供给养的人。西方人和 中国人之间所有的社会和商业接触,从抢劫到购买一篮子水果,都由十三行居中调停,洋商 们还被称为“安全保障商” 。 十三行为西方商人提供办公室、货仓、住所、仆人。作为回报,商人将他所有的货物卖给这 家十三行,货物价格完全由十三行确定。外商甚至不能到附近的街上去看看人们在买卖什么 东西。港口所有的装货、卸货工作都在船上完成。在十三行的货仓里,人们将内地运来的茶 叶、丝绸进行分类、称重、重新包装,然后发往外国商船。如果茶叶或丝绸因质量问题而被 退回,十三行要无条件予以退换。商船往返一次广州的时间1-6个月不等。 除了十三行,西方人找不到其他的银行机构。每家十三行都有一间牢固的房屋,里面存有成 千上万的银币,十三行里还有收账员。收账员对银币和其他货币进行检验和称重,像对待其 他金属一样,货币是根据重量而非面值进行计算。中国人自己平时只使用铜币,用于交易的 金银通常是条状或块状的。政府不参与条状或块状贵重金属的制作,收账员的印章就是对金 属质量的保证。 十三行一直作为东西方贸易的润滑剂。广州没几个中国人能够读或写英文,而且几乎没有什 么西方人能够说或写中文—实际上,任何人如果被发现教授外国人中文,就会被处死。然而 在这种情况下,十三行还需让它们的贸易伙伴明白中国反复无常的贸易规则。

马嘎尔尼访华#历史掌故#

马嘎尔尼访华#历史掌故#

马嘎尔尼访华#历史掌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开始了访华之旅,这次访华之旅的真实目的是“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取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马嘎尔尼乘坐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军舰──狮子号(图一),一路耀武扬威,炫耀着自己强大的武力,一路大肆收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报。

9月14日,乾隆在热河接见了马嘎尔尼,接见前发生了一场让史家议论纷纷、感慨万千的礼仪之争:清政府要求马嘎尔尼使团行三跪九叩大礼,而马嘎尔尼则要求用觐见英王的礼仪,行单腿下跪、吻手礼。

双方僵持不下,最终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以英国使团行单腿下跪之礼草草收场(图二)。

对这样的结果,乾隆皇帝很是不快,当马嘎尔尼向乾隆抛出他们此行真实的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的时候,乾隆皇帝一口拒绝,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在天朝上国的闭关政策面前,马嘠尔尼碰了一鼻子灰,不得不离开北京,返回伦敦。

后来马嘠尔尼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

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清朝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它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海盗式骚扰的一种抵制。

然而,这种抵制徒劳无益,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活动,但它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失去了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历史已然成烟,然而,对历史的思考并不如烟,历史可以过去,对历史的拷问、思索却将永无休止。

历史趣谈马戛尔尼访华 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历史趣谈马戛尔尼访华 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马戛尔尼访华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导语: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使团,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来到中国。

第一个使团由乔治第二个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使团,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来到中国。

第一个使团由乔治第二个使团由阿美士德勋爵领衔,史称“阿美士德使团”。

马戛尔尼使团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仅仅是为了祝寿吗?还有没有更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呢?乾隆皇帝是怎么接待他们的?传说乾隆皇帝要马戛尔尼等人在觐见时必须磕头行礼,马戛尔尼做到了吗?如果没有磕头,会不会让这场历史性会见不欢而散呢?
这是两个大国的历史性碰撞,意义非比寻常。

一、万里迢迢欲何为
中国的海外贸易由来已久,但跟英国人打交道比较晚。

直到明朝崇祯年间才有了第一次接触。

崇祯十年(1637年),英国武装商船队开到广州虎门,开炮射击,抢劫市镇,强迫贸易,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

这次接触很不愉快。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从朴茨茅斯港起航,奔赴万里之外的中国。

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呢?
二、男儿膝下有黄金
马戛尔尼的事前策划和细致准备,乾隆帝当然不知道。

在乾隆眼中,英国使团既然打着给自己拜寿的旗号,那就跟朝鲜、暹罗等当时向中国称臣的国家一样,是来进贡效忠的。

不过,英国地处偏远,来一趟不容易。

既然来了,就要热烈欢迎,好生款待。

于是,乾隆帝下令,破例允许使团的船只进入沿海任何口岸,要求地方官员做好接待准备。

生活常识分享。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开始了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开始了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开始了访华之旅,这次访华之旅的真实目的是“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取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马嘎尔尼乘坐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军舰──狮子号(图一),一路耀武扬威,炫耀着自己强大的武力,一路大肆收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报。

9月14日,乾隆在热河接见了马嘎尔尼,接见前发生了一场让史家议论纷纷、感慨万千的礼仪之争:清政府要求马嘎尔尼使团行三跪九叩大礼,而马嘎尔尼则要求用觐见英王的礼仪,行单腿下跪、吻手礼。

双方僵持不下,最终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以英国使团行单腿下跪之礼草草收场(图二)。

对这样的结果,乾隆皇帝很是不快,当马嘎尔尼向乾隆抛出他们此行真实的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的时候,乾隆皇帝一口拒绝,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在天朝上国的闭关政策面前,马嘠尔尼碰了一鼻子灰,不得不离开北京,返回伦敦。

后来马嘠尔尼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

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清朝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它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海盗式骚扰的一种抵制。

然而,这种抵制徒劳无益,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活动,但它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失去了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历史已然成烟,然而,对历史的思考并不如烟,历史可以过去,对历史的拷问、思索却将永无休止。

干隆为马戛尔尼来访而编的朝贡戏

干隆为马戛尔尼来访而编的朝贡戏

乾隆为马戛尔尼来访而编的朝贡戏【南方周末】1793年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华作为中西外交史上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其意义无庸赘述。

此次访问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文件都早已被中外历史学家反复论述和引用,即便是近几年来最受到注意的有关专著,除了利用新理论来提供新视角外,也没有提供任何新材料。

所以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个研究过度的题目,无法再有突破。

然而我这些年在清宫档案的搜寻中,却找到了当年乾隆为马戛尔尼来访专门编写的剧本。

这个剧本的存在至今不为任何中西历史学家所知。

这个剧本不但可以告诉我们乾隆如何看待英使的来访,也即英国使团的外交地位问题;而结合英国方面的事后回忆,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当时是如何误会了这出戏的内容,错过了与他们直接有关的信息,以致他们后来的计划全盘落空,空手而归。

虽然近年来西方清史研究中强调把皇帝当成皇权机构而非个人看待,但皇帝除了代表皇权,也还是个人,他们仍时时表现出个人的特性,在皇权空前集中的清代,这种个人性格尤其处处可见。

我之所以能在汗牛充栋的清宫档案中发现这个剧本,也与我对乾隆个性的了解有关,并非完全侥幸。

怀柔远人:《四海升平》清宫中有专为外藩朝贡而编的戏,这些戏与所有仪式戏一样,内容贫乏,千篇一律,同样的唱词有时甚至出现在不同戏中。

因此这些戏靠技巧、排场取胜,同时也是朝廷炫耀实力和财富的方式之一。

乾隆时期三层舞台的设计便是应这种需要而出现的。

朝贡的日子往往在宫中最重要的“三大节”(皇帝生日的万寿节、冬至及元旦)期间,三大节庆祝的戏要演五六个小时以上。

戏的内容不外两类:神仙、菩萨或历史人物来向天子祝寿;外藩仰慕天朝,不远千里来朝贡。

除零星个人的记载,从晚清档案看(清前期档案已不存),这些戏中最常见的有《海不扬波》、《年年康泰》和《太平王会》等几出。

朝贡戏通常不提具体国名,而是使用古老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类没多少实际意义的含糊说法。

这些戏可以在任何朝代的宫廷演出,事实上宫廷仪式戏也的确不是源于清朝。

历史趣谈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 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

历史趣谈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 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导语: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

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

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堪称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别有用心的访华使团18世纪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广州一口通商已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

乾隆五十二年(1787),英国国王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派遣凯思卡特为使臣前往中国交涉通商事务,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却未料使臣在中途病死。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国政府又派曾任外交官和殖民地行政长官的马戛尔尼为特使,代表英王乔治三世前往中国,祝贺乾隆皇帝83岁寿辰。

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取消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

同时,也是为了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估计中国的实力,为英国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依据。

英国政府对这次出使十分重视,为使团的组成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首先,对使团成员做了精心安排。

特使马戛尔尼是一位有经验的外交官和殖民主义的老手,曾任驻俄公使,与俄国签订了十分有利于英国的商务条约,以后又历任格林纳达总督和英属印度马德拉斯总督。

副使斯当东是马戛尔尼的挚友,有从事殖民外交的丰富经验。

使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其中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家以及有经验的军官。

此外,还有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和大量军事人员。

生活常识分享。

英使马戈尔尼访华

英使马戈尔尼访华

英使马戈尔尼访华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探索?发现2004-169)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13日 15:09公元1792年的9月26日,英国皇家战舰“狮子号”、“印度斯坦号”等几艘船只正准备出发。

这是乔治三世国王派遣庞大的访华使团的船队。

为首的是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副使是乔治?斯当东男爵,访华的成员共有八百多人。

他们将远渡重洋,前往遥远古老的中国,参加当朝的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典礼。

18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

因此,马戛禀文译文尔尼此次出行的目的,是要敲开东方清王朝的大门。

九个月后,英国使团船队终于在乾隆五十八年五月十四日到达中国,在澳门外万山群岛的珠克珠岛抛锚等候。

英国使团到达中国的消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佛兰西斯?百灵的信件传递给两广总督,他请两广总督转奏乾隆。

乾隆皇帝看了两广总督的奏折特别高兴,并批“即有旨”意思是对这个问题另外再发一道谕旨。

他任命长芦盐政徵瑞、直隶总督梁肯堂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接待英国使团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欢迎旨意,英国使团船只便从澳门出发前往天津。

在天津他们再改乘坐内陆船到通州,最后到了北京。

在北京西北的圆明园休息了几天后,马戛尔尼带领随员92人直奔承德避暑山庄,因为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庆典将在那里举行。

从北京到避暑山庄,要经过万里长城。

巨大的工程,壮观的景色,使英国使团一行人惊心动魄。

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四日(公元1793年9月8日),马戛尔尼、斯当东和随员们到达热河。

早已等候在这里的乾隆,站在行宫御花园的高台上,观看使团整齐地列队进入避暑山庄。

清政府对英国使团的来访非常重视,皇帝早就命令军机处拟定了一套接待方案,包括朝见、赏赐、宴请、看戏、游览等活动。

这个方案记录在清宫档案的《上谕档》册中正在双方都兴致勃勃等待正式会见的时候,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朝见的礼仪问题,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两个帝国的碰撞——马嘎尔尼使团访华

两个帝国的碰撞——马嘎尔尼使团访华

谢谢!
经过礼仪之争这番折腾,大清政府的态度发生 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在回国后的英国人回忆录中,英国人记述到, 他们与和珅谈判礼仪时,遇到了一副阴沉的脸 色:“和中堂接见公使的时候坐在正中一个铺 着绸缎的高椅上,两旁有四位大臣……他们见 了我们也不起立,态度冷漠,语气傲慢专横。” “(礼仪之争)从此以后,中国人对我们的态 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餐桌上的菜少了三 分之二,剩下了也不再可口了,其他丰富的供 给也减量一半,甚至我们所住的宾馆档次也降 低了一格”
4、马嘎尔尼使团抵达天津后,英国人发现在城外 迎接的不仅有直隶总督,还有一对中国士兵,其中 有弓箭手,火绳枪手和大刀手,一个个挺胸收腹, 权力展示东方人的勇武。“有几个士兵的手里除了 武器之外,还拿着扇子„„列队士兵手里拿着扇子, 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中国军队的分列式表演没有使英国人感到敬畏,反 而让他们发现,虽然世界已经进入了火器时代,但 中国军队却仍然停留在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这种 军事展示在英国人眼里成了笑话。
——马嘎尔尼
马嘎尔尼一回国,以武力教训中国的声音就开 始在欧洲响起。马嘎尔尼的出使让欧洲得出了 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不用武力,就无法打开 中国的大门,因为礼貌和沟通对中国人来说不 起任何作用(因为中国人压根不算文明人), 那就意味着中国需要用西方的炮火之光加以照 亮。
这就意味着中英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中 英战争迟早会到来。
返回
在马嘎尔尼访华之前,西方对东方(中国)的 认识还远远停留在元代的马可波罗和明清的传 教士的记载之上,这次马嘎尔尼使团的到来却 令他们大开眼界。马嘎尔尼在自己的书中描述 了一些所见所闻。这些意想不到的场面彻底改 变了英国人的看法
1、因为(官府)送来的食物过多,并且“有些猪 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 些死猪、死鸡从船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 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海,“马上把它们捞 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 官员们在贯彻皇帝的执意的时候,要在一切环节 中全力展示帝国的富强,但是这一旨意并没有被 每一位普通百姓所领会,他们所关心的是自己的 胃更甚于国家的尊严。这个细节(也是高高在上 的官员始料未及的)一下子暴露了中国的尴尬。

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康熙年间,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通过寄送传教报告、书信、回忆录等,向欧洲介绍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并进而形成长达百年的欧洲“中国热”。

但是,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并更加闭关锁国。

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则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工业上的空前发展,使英国有了更多的对外扩张要求。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决定以给乾隆皇帝贺寿为名派遣使节访问中国,讨论两国的贸易和建交问题,并希望缔结一项伦敦与北京之间的商业联盟条约,从而得到贸易上的最优惠待遇。

英国在出使人选问题上颇费了一番脑筋,他们考虑到中国历来轻商,且官吏傲慢、精明,所以使者必须是与商业无关、地位崇高且办事能力强的人。

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出身贵族,获有神学硕士学位,做过驻俄公使、爱尔兰事务大臣和印度马德拉斯总督,被英国政府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副使斯当东(George L. Staunton)是法学博士,代表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专家及一些有经验的军官。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给乾隆皇帝的信中写道,他们派人出使中国的目的,绝非谋求扩充本国领土,亦非谋求获取外国财富,而只是为了“研究世界各地的出产,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

1但信中还是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珠山(即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在北京设立洋行;得到珠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在广州附近拨出一小块土地供英商居住;英商货物由广东至澳门在内河行走时,不上税或少上税等。

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从朴次茅斯起航。

为了向中国显示英国势力的强盛,抑制中国人的傲慢,英国政府让特使和56名使团成员乘坐装有64门炮位的“狮子”号军舰,并选了一支50人的精悍卫队。

英国马戛尔尼来华

英国马戛尔尼来华

英国马戛尔尼来华第一幕时间:1793年9月13日地点:承德避暑山庄人物:乾隆皇帝及3位大臣,1位太监,马戛尔尼及2位随从。

旁白(平静):英国早期派遣来中国的官方代表团。

由前驻俄公使、孟加拉总督马戛尔尼任全权大使。

1792年 9月,他率领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等90人组成的使团,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600箱礼品,乘船自朴次茅斯港启程。

使团带有英王庆贺乾隆帝83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

【乾隆皇帝端坐在柔软的垫子上抽着烟,大臣站在两旁。

突然一太监带马戛尔尼来到乾隆满前。

】乾隆(不情愿地):下面站着的是什么人呐?【乾隆自在地吸了一口烟。

马戛尔尼单膝跪,2位随从拜倒施礼。

】马戛尔尼(尊敬地):英国使臣马戛尔尼。

乾隆(用余光看了他们一眼,生气,大臣们也十分傲慢):大胆!既然是什么国的使臣,那么为什么还不跪下?马戛尔尼(疑惑地):这个——?!乾隆(深吸一口烟,大声呵斥):这个什么,还不快跪下磕头!马戛尔尼:这礼节在我英国并没有!乾隆:好吧,既然你们远道而来,不懂天朝的礼节,那就原谅你们一次。

今天你过来是来干事么的?马戛尔尼:我呢,这次来是送点东西的,不知您……乾隆(把烟往旁边一扔,迫不及待地):有没有iPhone6。

价格好说。

(大臣们也来了精神,纷纷起哄):是呀,快拿出来。

马戛尔尼:呵呵,我没有。

【一大臣帮乾隆捡起被扔掉的烟,递到手边,乾隆继续吸烟】马戛尔尼:不过,我给你们带来了,我们英国最新的科技。

您看如何。

【乾隆着吸烟】乾隆:是什么东西?马戛尔尼: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车船大炮热气球模型……【乾隆继续着吸烟】大臣(骄傲地):你没看见我们大清帝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要这些干事么。

这些只不过是孩童的玩具罢了。

【马戛尔尼摇了摇头,与随从离开了乾隆】马戛尔尼:算了,我们明天再来谈正事。

看他们无知的样子,也不会收的。

随从连连点头第二幕时间:次日地点:承德避暑山庄人物:乾隆皇帝及3位大臣,马戛尔尼及2位随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康熙年间,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通过寄送传教报告、书信、回忆录等,向欧洲介绍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并进而形成长达百年的欧洲“中国热”。

但是,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并更加闭关锁国。

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则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工业上的空前发展,使英国有了更多的对外扩张要求。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决定以给乾隆皇帝贺寿为名派遣使节访问中国,讨论两国的贸易和建交问题,并希望缔结一项伦敦与北京之间的商业联盟条约,从而得到贸易上的最优惠待遇。

英国在出使人选问题上颇费了一番脑筋,他们考虑到中国历来轻商,且官吏傲慢、精明,所以使者必须是与商业无关、地位崇高且办事能力强的人。

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出身贵族,获有神学硕士学位,做过驻俄公使、爱尔兰事务大臣和印度马德拉斯总督,被英国政府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副使斯当东(George L. Staunton)是法学博士,代表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专家及一些有经验的军官。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给乾隆皇帝的信中写道,他们派人出使中国的目的,绝非谋求扩充本国领土,亦非谋求获取外国财富,而只是为了“研究世界各地的出产,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

[1]但信中还是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珠山(即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在北京设立洋行;得到珠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在广州附近拨出一小块土地供英商居住;英商货物由广东至澳门在内河行走时,不上税或少上税等。

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从朴次茅斯起航。

为了向中国显示英国势力的强盛,抑制中国人的傲慢,英国政府让特使和56名使团成员乘坐装有64门炮位的“狮子”号军舰,并选了一支50人的精悍卫队。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对于英国、欧洲来说,主要是其改变了对中国 的态度。
同时这样的结局也造成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 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五口通商,以及一系列 条约,而这些都是半个世纪前英国特使马嘎尔 尼来华提出的要求。
谢谢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时间:
1792年9月-1794年1月
地点:
中国
人物: 马戛尔尼使团 康熙皇帝
正使:乔治•马戛尔尼• 副使:乔治•斯当东(斯当东从男爵) 中国传教士:李神父、周神父、安神父与王神父。 船长普罗克托和翻译, 船内有跟役、水手四十人。 使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其中有哲学家、 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 海家以及有经验的军官。此外,还有东印度公司 的职员和大量军事人员。
起因
经过
第一:英国愿意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 如中国愿意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庭必以 最优之礼款待之。 第二:英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 第三:英国希望中国有固定的、公开的 海关税则。 第四:英国希望中国给他一个小岛,可 以供英国商人居住及贮存货物,就如同 西班牙人在触,认识世界,改变封闭状态的良 好机遇。

单膝跪地还是三跪九叩--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记

单膝跪地还是三跪九叩--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记

等拘泥国俗,不行此礼,转失尔国王遣尔航海远 河 .于礼 节 多未谙 悉 .朕心深 为不惬 ”。清
来祝蟹纳贡之诚,且贻各藩部使 臣讥笑,恐在朝 廷负责接待英使 团的大臣徵瑞等再 次与马嘎
引礼大 臣亦 不容也 。
尔尼就礼仪 问题磋 商 。马嘎尔尼仍 旧坚 持 以
至此 ,中英 双方就英使觐 见乾隆皇帝 时 谒 见英 国女 王一样的屈膝 礼谒 见中国皇帝 。
使 中国 。十月,乔 治 ·马 嘎尔 围的贸易大门。
单 膝 跪 地 还 是 三 跪 九 叩 尼与副使乔治 ·斯当东一道,
在经 历几个月的 漫长航
率领 由植 物学 家 、化学 家 、天 行 之 后 ,马嘎尔 尼使 团抵 达
文学 家 、医 学 家 、航 海 家等 广 州 。l{1于英 国使 团打 着 表
及 ,为维 护 天朝 国体及礼 仪 ,
帝 撒 了谎 。他 以为 可 以通 过
他 最 终 决 定 仅 派 随 员 天 津 道
自己的 努 力 ,让 马嘎 尔 尼 等
员乔人 杰 、通 州 副将王文 雄 前
人 接 受 跪 叩 礼 。然 而 马 嘎尔
往 英 国使 团所 乘 船 上 迎 接 马
尼 坚 决 主 张行 西 方 屈 膝 礼 ,
跪九叩首之礼。即国王亲自来朝者,亦同此礼。 官 员不可能接受的建议 。
今 尔国王遣 尔等前来祝嘏,自应遵天朝法度 。虽
直 至英 国使 团抵 达 热 河 时 ,中英 双 方
尔国俗俱用布扎缚,不能跪拜,但尔叩见时何仿 就 觐见礼仪 问题 仍没有达 成一致意 见,这让
暂时松解,俟行礼后再行扎缚,亦属甚便。若尔 乾隆皇帝甚 为不满 , “英 吉利使 臣等 前来热

马格尔尼访华

马格尔尼访华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营业范围:
重庆新耀成电器有限公司
许可项目:电力设施承装、承修、承试(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一般项目:设计、生产、 销售及维护:高低压配电设备、高低压电器元件、母线槽、箱变;销售:仪器仪表、电线电 缆、桥架设备、建材、钢材;电器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及咨询;加工、销售:黄金饰品(除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序号
项目名称
1 昆明空港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高压 开关柜采购
*按近 1 年中标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招标单位
重庆三峰卡万 塔环境产业有 限公司
中标金额 (万元)
210.1
公告时间 2022-12-08
是否 中标 中标
是否 中标 未中 标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8 日 生成
6 / 10
目标单位: 重庆新耀成电器有限公司
报告时间:
2023-08-18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企业的投标业绩表现、竞争能力、竞争 对手、服务客户和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投标行为全方位分析,为目标企业投标管理、市场拓展 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为目标企业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业主单位、竞争对手、中介机构、金融 机构等快速了解目标企业的投标实力、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企业 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公司与重庆新耀成电 买 卖 合 同

1792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1792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英使访华18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王以补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名义派出以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为首800多人的使团访问清朝帝国,并于次年到达。

弘历接到两广总督关于英使来华“进贡”的奏报十分高兴,他命人专门负责接待英国使团。

英国使团到了北京,在圆明园休息几天后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参加乾隆皇帝八十三岁寿辰的庆典。

清朝政府拟定了一套接待方案,包括朝见、赏赐、宴请、看戏、游览等活动。

双方都兴致勃勃等待正式会见的时候,却在礼仪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按清朝规定,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礼。

而马戛尔尼认为这样有损大英帝国的尊严,主张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

弘历得知后非常生气。

经过磋商双方达成妥协:八月初六万树园欢迎宴会上行英式礼节;八月十三日,正式举行乾隆万寿典礼时行三跪九叩礼。

英使带来的礼品共19宗、590余件,都是当时英国先进科技的代表作,有座钟,天球仪,地球仪,望远镜,还有能够测报气象的仪器,手枪、步枪、榴弹炮等。

乾隆帝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

”清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

英使团参加完庆典返京后,马戛尔尼递送的表文由在京的传教士翻译了出来,原来是英国要求派人常驻北京。

乾隆帝以谕旨的形式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交马戛尔尼带回。

这时乾隆帝已隐隐感到英使另有企图,便催令他们赶快起程回国。

马戛尔尼离开英国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让他把一封信转交乾隆。

马戛尔尼多次想通过和珅向弘历转达信中的意思,都被和珅转移了话题。

于是马戛尔尼就按信的内容直接给乾隆帝写了一封信,提出如下请求:开放珠山、宁波、天津等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取消澳门和广州之间的转口税,或照1782年的税率减免;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珠山附近划一个没有城寨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囤货;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并自由往返澳门;允许英国人自由传教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角色介绍:
中国:乾隆皇帝钦差大臣
英国:乔治▪马嘎尔尼(正使) 乔治▪斯当东(副使)众随从
二、剧情介绍
第一幕英使来朝
旁白:乾隆皇帝82岁生日时,英王使者马嘎尔尼以祝寿为名,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北京。

马嘎尔尼(在船上):早就听闻中国是礼仪之邦,而且地大物博。

我一生最向往的事情就是到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去看一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我一定不负英国所托,说服中国皇帝与我们建立外交关系。

斯当东:是啊,我们很快就能见到中国皇帝了。

旁白:经过几个月的艰辛航程,英国船只绕过非洲好望角,终于抵达中国天津港。

清朝的钦差大臣在港口迎接,英国船只驶入港口,大船上写着“英吉利狮子号”,于是钦差大臣立刻命人把一艘艘大船都贴上了“英吉利贡船”的标志。

钦差大臣:英国使者远道而来,辛苦了。

我们圣上正在承德山庄避暑,你们可随我先到北京圆明园稍事休息,听候安排吧。

马嘎尔尼:既然这样,我们正好把献给贵国的礼物放于圆明园中。

这次远行,我们带来了最先进的发明,相信中国皇帝一定会喜欢的。

斯当东:看,这是蒸汽机和织布机,这是领先世界的军事武器卡宾枪和连发手枪等等。

我们听闻中国人重视历法,特意带来了天体运行仪器,还有……
旁白:还没等副使把话说完,钦差大臣就打断了他。

钦差大臣不屑地说,
钦差大臣:这些贡品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看在你们这么有诚意的份儿上就姑且先收下了。

第二幕礼仪之争
地点:热河承德避暑山庄
旁白:那天的拂晓3点钟,在清朝接待官员的催促下,马戛尔尼和他的随行人员身着礼服向皇宫出发。

英国人在一片漆黑中走4公里多的路。

4点左右,英国人终于来到灯火辉煌的宫殿前,上千名的天朝官员、各国贡使和仆役,在无边的黑暗中等待皇帝的到来。

英国人第一次见识中国的早朝制度。

等皇帝上朝之后,仪式正式开始。

马嘎尔尼:我等代表大英帝国国王祝中国皇帝“万寿无疆”(行单膝下跪礼)乾隆皇帝(皱眉摇头):免礼吧。

马嘎尔尼:这是英王给您的信。

我们真诚地希望能与大清朝进行平等贸易,互通有无,互利共赢。

乾隆:我们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夷通商。

你们有什么缺的开口便是,我一定赏赐给你们。

旁白:几个月里,马嘎尔尼与众使者做了很大的努力,清朝皇帝只是接受了英国的“贡品”,却并不谈贸易的事儿,马嘎尔尼失望之极。

几日后,马嘎尔尼一行从北京出发,沿运河南下,到达广州,自广州回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