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怀念母亲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第6课-怀念母亲幻灯片

最新第6课-怀念母亲幻灯片

29岁上,我成了家,另立门户。生活好了,我们经常 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只 无人问津的鱼头。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女儿也能自 己吃饭了。有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 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女儿 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子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 头。”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妻子无奈, 好不容易从鱼肋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 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不要吃鱼头了。打那以后,每逢 吃鱼,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很艰难地 用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她妈妈碗里,很孝顺地说:“妈妈, 您吃鱼头。”

❖ 薄暗:
昏暗。

❖ 沮丧:
灰心失望。

❖ 思潮起伏: ❖ 心潮腾涌:
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心情跳跃、涌动。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 亲?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 感情?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 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生身母亲” 有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于万分之一。形象贴切,一 语双关。
后亦用以比喻一个人难以报答祖国的恩情。 寸草:小草。心:指小草抽出的嫩心。三春晖:喻指母爱。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称三春。晖,太阳光。
❖ 真挚: ❖ 弃养:
(感情)真诚恳切。 婉辞,指父母死亡。
❖ 寝不安席: ❖ 终天之恨:
无法安然入睡。 终身的遗恨。
广











福建省通力传媒有限公司
整合手段之一:广告
目 的 提高认知度、美誉度

2月14日六年级上(人教版)《6怀念母亲》季羡林

2月14日六年级上(人教版)《6怀念母亲》季羡林

6、怀念母亲(A案)教学分析教材简析:《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怀念母亲》作者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这篇课文是季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深地的怀念,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亲自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并且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相互映衬。

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

课文季老先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流露于文章朴实的字里行间,所以,课文表达语文人文性一面的是季老对母亲、对祖国深沉的爱,而工具性一面则是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

3、引导学生置身文本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蕴的思母、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资源准备:1、相关作者的资料;2、自制教学课件;3、歌曲《我的中国心》4、作者的相关著作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生为主,以读位本,以导促学。

重点体会文本语言、感悟语言情韵。

通过亲近和品读语言文字,去体会文字含蕴的意韵,带着这种体会反过来又去亲近和品味语言,感受朴实的语言之妙,积淀语言的感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老人——(课件:播放颁奖现场视频),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

以前我们以前学过他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好课题(从节奏和情感两个方面去指导)。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79)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79)
A项主要表现的是母亲的聪明能干和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B.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对劳动的热爱,也侧面 表现了作者当时家境的贫寒。】 C.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通过议论突出了母亲在精神方面对我的影响。】 D.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 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客籍人:寄居在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妯娌: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吃大户:旧时遇着荒年,饥民聚集在一起到地主富豪家去吃饭或夺 取粮食。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剥削者唯利 是图,心狠手毒。也指富者无仁爱之心。 豪绅:旧时指地方上依仗封建势力欺压人民的绅士。 衙门: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合作探究
2.快速浏览文章的第二部分,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⑺第7段中“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 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一句的主 要表达方式和作用是什么?
议论;突出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对母亲的敬佩和感 激之情。
合作探究
2.快速浏览文章的第二部分,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⑻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
合作探究
小结:以上分析的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它是文章的主体。 重点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 第12自然段中“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 远想念着她一样。”一句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如何理解?

第6课怀念母亲PPT

第6课怀念母亲PPT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样一位学界泰斗,
却从来不以“大师”自居。 生活中的季羡林,真诚、 朴素,为人宽厚,知恩必 报。对人对物都充满了海 一样的深情。中山装、布 鞋,是他一贯的装束;一 日三餐,吃的全是家常饭 菜。以至被人误以为是” 北大看自行车的老头”.
奔丧(sāng) Shù数十年
丧(sàng)失 Shǔ Shù数数
yàn 食不下咽 dāi待会儿
yān咽喉
dài等待
yè 哽咽
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 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 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 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 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 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 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 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 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 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 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 母亲的面影。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老的回忆录《留 德十年》中的一篇。《留德十年》从1934 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如 愿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 止。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 一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 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 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 年的经历。
自由朗读文章第2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 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 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出 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边 写上自己的感受。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 下咽,寝不安席。我真 想随母亲于地下。
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 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 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 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 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 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 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 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 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 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 出慈祥的笑容。

六上第6课《怀念母亲》PPT课件

六上第6课《怀念母亲》PPT课件
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
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 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 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 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 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 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 地糊在心头。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看到她的 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
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看到她的 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
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去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 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 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 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5)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5)
11.选文第一、二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
作用?
高度评价母亲对“我”的教育
运用与议影论响;的“表我达”方对式母,亲的不爱仅高度评价了母亲 对“我”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我”对母
亲的爱。
12.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句话改为 “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句中的“能”“一定能”表达了自
第6段 第10段
16.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手上系 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在“我方”便家回生家活期间,外牵婆挂是不为舍了通过布条找 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我”她对 “我”的爱和陪伴,以及她对“我”的牵挂与不舍。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 世界。 基本思路:分条概括+依据 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 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 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 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 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 有她思念的旧人。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
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对比
善持家务,聪明能
干,怀念母亲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
现出作者对地主富人家奢侈生活的蔑视,也突出
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明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
怀念之情。
二、精段品读
阅读“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
文章14、15
_示__例__二__:__有__爱__心___的__妈__妈__最__美__。__我__的__妈__妈__是__一__个___有__爱__心__的__人__。__敬__老___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 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 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 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 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 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 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 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 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 ,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敬意
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 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
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词语积累




(感情)真诚恳切。 真挚: 婉辞,指父母死亡。 弃养: 寝不安席: 无法安然入睡。 终天之恨: 终身的遗恨。 昏暗。 薄暗: 灰心失望。 沮丧: 思潮起伏: 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
系教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任。
学术交流演讲时
季羡林与温家宝总理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怀念母亲 其中写到季羡林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把不熟练的字词 多读几遍。 2.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

字词正音
zhì 真挚
méng 朦 pín qǐn 寝不安席 频繁 lóng 胧 bān 可见一 斑 qī 凄凉 piān 篇目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 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 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还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 母,还有那-----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谈 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 体 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 会 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

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

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

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

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

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

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時,活動起來。

我想到故鄉,故鄉裏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935年11月18日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

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風裏夾著雨。

天色陰得如黑夜。

心裏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裏,引用了這幾段。

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

《怀念母亲》课件

《怀念母亲》课件

教育经历:母亲的学历、 专业等
子女情况:母亲的子女 数量和职业等
母亲的教育和成长经历
母亲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 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母亲在成长过程中,一直保持 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母亲在求学期间,成绩优异, 多次获得奖学金
母亲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工作地点:当地小学
智慧: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的 智慧和洞察力
宽容:对待他人错误时表现出 的宽容和理解
第四章
对母亲的怀念和 追忆
回忆和母亲共度的时光
童年回忆:母亲陪伴成长,温 馨而难忘
母爱的温暖:无微不至的关怀 与呵护
母亲的教诲:言传身教,成为 人生导师
最后的告别:永远的思念和无 尽的哀思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和影响
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母亲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对待他人,如何面对困难。 教育我们如何学习:母亲教会我们如何学习,如何面对挫折,如何保持积极心态。 教育我们如何生活:母亲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保持健康。 教育我们如何面对未来:母亲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未来,如何规划人生,如何实现梦想。
母亲的智慧和才华
教育子女:善 于引导和教育 子女,使他们 成为有用之才
家庭管理:善 于管理家庭事 务,使家庭和
谐美满
社交能力:善 于处理人际关 系,使家庭在 社会中受到尊

艺术才华:具 有艺术才华, 如绘画、音乐 等,使家庭充
满艺术气息
母亲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善良:对待他人充满爱心和同 情心
坚韧: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坚 韧不拔和毅力
家庭生活:与丈夫共同抚养 三个孩子
职业:教师
家庭氛围:温馨和谐,充满 爱
母亲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教育子女:培养子女成才,成为有用之才 家庭贡献:为家庭付出,照顾家人,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会贡献: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传承家风:传承优良家风,教育子女成为有品德、有担当的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6课 怀念母亲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6课 怀念母亲

1.会写“挚、寝”等生字,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可见一斑”等词语。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季羡林:(1911-2009年)字希逋,又字齐奘。

山东省临清人。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

他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2006年,曾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重要作品:《朗润集》《天竺心.影》《印度简史》《牛棚杂记》等真挚(zhì chi ) 寝不安席(qǐn qing ) 频来(pín bin ping )√√√.奔bēn (奔跑)bèn (奔跑)丧sāng(丧事)sàng(丧失)夹jiā(夹住)jiá(夹衣)薄báo (薄片)bó (单薄)bò (薄荷)咽yān (咽喉咽头)yàn (咽气吞咽)yè (呜咽哽咽).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挚zhì书写指导:第七笔撇短,第九笔横长,第十笔在竖中线上。

结构:上下组词:真挚 挚爱造句: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寝qǐn书写指导:第七笔撇短,第九笔横长,第十笔在竖中线上。

结构:上下组词:真挚 挚爱造句: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频pín书写指导:第七笔撇稍长,第八笔横稍长。

结构:左右组词:频繁 频频造句:老师频频告诫我们做题要细心,不要马虎。

.朦mé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弯钩斜中取正,三撇布白均匀。

结构:左右组词:朦胧造句: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小村子。

.胧ló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竖弯钩圆润有力。

结构:左右组词:朦胧造句:大雾中,近处的景色都是朦胧的。

.凄qī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画均匀,最后一笔横长托住上部。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6 《怀念母亲》课文原文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6 《怀念母亲》课文原文

11月18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 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 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 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 的!
11月20日
⑦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 耐。
11月28日
⑧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 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⑨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 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 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 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⑩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 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⑪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⑫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àng)望灰天,在泪 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⑬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 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 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 的十一年。
③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 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 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④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⑤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 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 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 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 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 在心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课件

重点课文内容理解:
• 重点问题:
• (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 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 人”字形线路)。
• (2)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凿进法)开凿 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
• 课文中心:课写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 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
的坚强
决心。
缩写句子
• 1.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 都不约而同地笑起来了。
• 2.爷爷激动得手抖动起来。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 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 人民。
(邓小平)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 有真进步。
《怀念母亲》 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 )(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 )
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①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上天空,( ) 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 )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
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
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 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tiāo tiǎo)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 ,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 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 liáng liàng),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 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 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935年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怀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

《怀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

《思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思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一)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2、选文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3、文中划线的是()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二)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

(三)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个句子用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这两位朋友间的。

(四)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五)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地往来。

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

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它们()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腾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

大街小巷里,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似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有的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投以好奇的眼光。

5 秋天的怀念(共31张PPT)课件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5 秋天的怀念(共31张PPT)课件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10 01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任务。 ➢ 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 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210 01
字音字形
瘫痪(tān huàn ) 侍弄( shì) 憔悴( qiáo cuì) 仿膳(shàn )
暴怒( bào )
砸碎( zá )
捶打( chuí)
翻来覆去( fù )
(4)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乐观慈爱的人,这体现在她喜出望外、兴奋难抑的 动作语言中。
210 01
研读课文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 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敏感细心的人,这体现在“对于‘跑’和‘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210 01
作者简介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 21岁时就双腿瘫痪,又长期患病,但他一直与病魔 抗争。在他特殊的人生旅途中,是他的母亲给予他 “好好儿活”的动力,给予他爱的温暖,对自己的 母亲,史铁生一直怀有一种特别的怀念。
210 01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史铁生 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在精心照顾他的 第六个年头,年仅四十九岁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 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210 01
拓展思考
启发: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有缺憾有痛苦,史铁生在无法弥 补的身体缺憾中依然能找到生命的价值,我们也应该对生活、对克服 困难抱有信心,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正音
真挚 哥廷根 寝不安席 频 来入梦(频繁)沉默 朦胧凄凉 长眠 思潮起伏 描绘 可见一斑 怅望灰天 心潮腾涌 食不下咽 终天之恨 可见一斑

真挚: (感情)真诚恳切。 弃养: 婉辞,指父母死亡。 无法安然入睡。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终身的遗恨。 薄暗: 昏暗。 沮丧: 灰心失望。 思潮起伏: 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心潮腾涌: 心情跳跃、涌动。
学过季羡林的文章
自己的花是给人看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1、怀念的对象是谁?
2、这里的母亲是现实意义上的母亲吗?
3、这两位母亲是谁? 4、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 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作者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 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3、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 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 母亲频来入梦。 4、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 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对“祖国母亲” 的感情
⑴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 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 来入梦。
⑵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 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 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⑶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⑷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同学们有没有从作者的字里 行间感受到这样浓浓的爱与怀 念?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找一 找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深切感情。 先来找找怀念亲生母亲的句子 吧,用横线划出你找的句子, 并注意边找边感悟
找出对“生身母亲” 的感情句子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 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 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 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 数十年如一日。
这里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 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文章通过 这些描写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 情。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 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 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 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 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 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容颜,但无奈模糊 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 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 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 身在异国小城,心中十分忧愁;但是 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 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 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 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 意思是祖国母亲经 常到梦中来。作者身居异国他乡,心 中无限思念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 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 国的亲人。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 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 作者心目中两师——季羡林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 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 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 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 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 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 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 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 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 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 系教授、系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