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果病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 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为甘蓝黑腐黄单胞杆 菌 桃 李 致 病 变 种wenku.baidu.com(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runi),异名为桃李黄单胞杆菌 (Xanthomonas pruni)。 霉 斑 穿 孔 病 的 病 原 为 嗜 果 刀 孢 (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 褐斑穿孔病的病原为核果尾孢 (Cercospora circumscissa)。三种病菌除为害桃外,还能侵害 李、杏、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病原: 畸形外囊菌(Taphrina eformans(Berk)Tul.), 除为害桃外,还可为害油桃、扁桃和蟠桃。
病害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厚壁芽孢子在桃芽鳞片或树皮上 越冬,翌年春季桃树萌芽时,芽孢子萌发直接穿 过嫩叶表皮或由气孔侵入,叶片展开前病菌从叶 背侵入,展叶后可从叶正面侵入,初夏产生子囊 孢子和芽孢子。病害4月上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 至 5 月上旬为发病盛期,无再侵染。早春低温多 雨的地区发病重,早熟品种发病较重。
2.霉斑穿孔病: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最 后形成穿孔,幼叶受害易焦枯,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 长出褐色霉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枝梢 受害以芽为中心形成长椭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伴 有裂纹和流胶。果实病斑褐色,边缘红色,中央稍凹 陷。
3.褐斑穿孔病: 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清晰略带环 纹,外围有时呈紫色或红褐色,后期产生灰褐色霉状 物(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中部干枯脱落,形 成穿孔,穿孔整齐。新梢和果实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相 似,均可产生灰褐色霉状物。
桃、李、杏、樱桃根癌病(Crown gall) 根癌病又名冠瘿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或主、侧 根上,嫁接处和地上部枝干也常见。被害部位形成癌 瘤,癌瘤的形状通常为球形或扁球形,初生癌瘤乳白 色或略带红色,光滑,后逐渐变褐色乃至深褐色,坚 硬,表面粗糙而不平。苗木受害后地上部表现的症状 特点是,发育受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严重时叶 片黄化。成年果树受害,生长不良,果实小,树龄缩 短,发病严重时全株枯死。
防治要点: 果树萌芽前喷一次石硫合剂或波尔多 液,5、6月份喷代森锌或代森锰锌1-2次, 对三种穿孔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对后二种真菌性穿孔病,也可喷甲基 托布津或多菌灵等。
桃缩叶病(Peach leaf curl)
桃缩叶病主要为害桃树幼嫩部位,以为害 叶片为主,严重时也可为害花、嫩梢和幼果。 春季嫩梢受害呈卷曲状,颜色发红或失绿 ,随叶片逐渐展开,卷曲和皱缩程度加剧,病 叶增厚变脆,呈红色或浅绿色,春末夏初病叶 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物(病菌的子囊层),最 后病叶变褐,焦枯脱落。枝梢受害后呈灰绿色 或黄色,节间缩短、粗肿,叶片丛生,严重时 整枝枯死。受害花瓣肥大变长,病果畸形,果 面龟裂。
桃穿孔病(Peach shot hole)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常见的叶部病害,包括细菌性 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褐斑穿孔病。 1.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枝梢亦可受害。 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小点,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周围水渍状并有黄色晕环, 后期病斑干枯,病健交界处产生一裂纹,病组织脱落 形成穿孔,或部分与叶片相连。枝条受害产生两种病 斑。春季溃疡: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疱疹,春末(开花前 后)病斑表皮破裂,并有细菌溢出。夏季溃疡:当年新 梢在晚夏被侵染而形成的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 渍状暗紫色斑点,病斑较小,不易扩展。果实发病产 生圆形暗紫色、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渍状的病斑,天 气潮湿时病斑上溢出黄白色粘质物(菌脓)。
防治要点: 摘除病叶减少越冬病菌。桃芽膨大及花瓣露 红时喷药铲除越冬病菌,药剂可用石硫合剂、波 尔多液(1:1:100)、粉锈宁、多菌灵等。
桃疮痂病(Peach scab)
桃疮痂病又名黑星病、黑点病,主要为害 果实,也能侵害叶片和新梢。果实发病多在肩 部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后呈黑色痣状斑点, 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病菌扩展一般仅限于表 皮组织,因此病斑常龟裂,呈疮痂状。新梢被 害后产生长圆形浅褐色病斑,后变暗褐色,病 部微隆起,常发生流胶,病健组织界限明显, 翌春病斑上产生暗色绒点状分生孢子丛。叶片 被害产生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后变 暗色或紫红色,最后干枯脱落成穿孔。
防治要点:
碱性土壤的果园适当施用酸性肥料或增施有 机肥料。 选择无病土作苗圃。 发现病瘤及时切除,并用抗菌剂402或福美砷 涂抹切口,病株周围土壤用抗菌剂402灌注杀菌。 病菌侵入前使用放射土壤杆菌K84进行生物 防治,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杏灰霉病(Gray mold of apricot)
杏灰霉病可为害花、叶片和果实,花受害呈水渍状,后变淡 褐色或褐色腐烂,似烫伤状,潮湿时花瓣上产生灰色霉状物( 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果实发病后变褐软腐,表面生 灰色霉层,后期干缩脱落,表面产生黑色小菌核。叶片受害 后产生褐色湿腐状病斑,病斑薄易破裂,病斑背面产生灰色 霉层。 病原: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病害发生规律:病菌以菌核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越冬,翌 春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为害 。 防治要点: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落花后喷代森 锌、多菌灵等杀菌剂。
李红点病(Plum leaf blister) 李红点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也可受害, 叶片染病初生橙黄色近圆形病斑,微隆起,病 健交界明显,病叶增厚,颜色加深,病部密生 暗红色小粒点(病菌分生孢子器),秋末病叶深红 色,产生黑色小粒点(子囊壳)。果实染病产生橙 红色圆斑,稍隆起,无明显边缘,最后病部变 为红褐色,其上散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
病原: 李疔座霉菌(Polystigma rubrum(Pers.)DC.),无 性阶段为(Polystigmina rubrum rubra (Desm.)Sacc.)。
病害发生规律: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开 花末期产生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在 侵染循环中不起作用。病害从展叶期至9月中旬 均可发生,多雨年份或雨季发病重。
病原: 嗜果黑星孢(Fusicladium carpophilum), 异名为嗜果枝孢(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有性阶段为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我国尚未发现。除为害桃树外,病菌还能侵 害杏、李、梅、扁桃、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 树。
病害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4月下旬 至 5 月中旬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了萌发后直接 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病菌侵染果实时潜育期约为 40-70天,新梢和叶片为25-45天,4-5• 月多雨潮湿 发病重,果园定植过密或树冠郁闭也能促进病害 的发生。果实6月份开始发病,7月份盛发,晚熟 品种发病较重,黄肉桃发病也重。 防治要点: 剪除病枝梢减少越冬病菌量。发芽前,落花 后半个月至6月上旬喷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托 布津、代森锰锌等杀菌剂。
病原: 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本病能为害桃、苹果、梨、李、杏、樱桃、花 红、枣、板栗、胡桃等多种果树,据报道,其 寄主范围多达93科331属643种植物。病菌有不 同的生物型。
病害发生规律:
病原细菌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癌瘤破裂时 进入土壤中越冬,雨水和灌溉水是传病的主要媒介, 此外,地下害虫(如蛴螬、线虫等)也能传病,带菌苗 木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 引起寄主细胞异常分裂,形成癌瘤,当寄主细胞开始 分裂后,即使除去细菌也不能阻止癌瘤的发展和增大, 从病菌侵入到显现病瘤一般要经过几周至一年以上。 病菌侵染与病害发生随土壤温度的增高而增加,碱性 土壤利于发病。
桃黄叶病(Iron deficiency of peach tree) 桃黄叶病多在新梢顶部嫩叶上出现症状,病叶叶 肉失绿变黄,叶脉两侧保持绿色,叶片呈绿色网纹 状,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缘变褐焦 枯,叶片脱落或顶芽枯死。 病因及发病条件:由于土壤中铁元素缺乏所致。 在盐碱高的地区或果园中,由于大量二价铁被转化 成不溶性的三价铁,不能被吸收利用,致黄叶病发 生,尤其在树体旺盛生长期,对铁需求量高时。地 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及排水不良的果园 发病重。 防治要点:盐碱重的果园春季灌水洗盐,增施有 机肥,改良土壤,喷施或树干注射硫酸亚铁等。
防治要点:加强果园管理,冬季清除病叶、病果, 李树开花末期及叶芽萌发时喷波尔多液、多菌灵、 代森锌等杀菌剂。
杏疔病(Apricot pox) 杏疔病又称杏黄病、红肿病,主要为害新梢和叶片,也可为 害花和果实。新梢染病节间缩短,其上的叶片变黄增厚,叶脉 红褐色,叶肉暗绿色,正反两面密生小红点 ( 病菌的分生孢子 器) ,后期从小红点中涌出淡黄色孢子角,卷曲成短毛状或在 叶面混合成黄色胶层。叶片染病变黄增厚,叶柄变短变粗,基 部肿胀,7月以后干枯成褐色至黑色,质地硬,卷曲畸形,叶 背散生小黑点(子囊壳),黑叶在树上不易脱落,病枝结果少或 不结果。花染病不易开放,花苞增大,花萼花瓣不易脱落。果 实染病生长停滞,果面生淡黄色病斑和红褐色小粒点,病果后 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 病原:杏疔座霉(Polystigma deformans Syd.)。 病害发生规律: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春季子囊孢子 随气流传播到幼芽,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随新叶生长在寄主 组织中蔓延,5月出现症状,后期病叶变黑并在叶背产生子囊 壳越冬。
核果类果树病害
全世界已记载的桃、李、杏、梅、樱桃 等核果类果树病害近200种,我国桃树病害 约50种,其中以褐腐病、疮痂病、流胶病、 冠瘿病和穿孔病为害严重,腐烂病在局部地 区发生严重。李树病害有40多种,李红点病 发生普遍。杏树病害约30多种,其中杏疔病 为害严重。樱桃病害10多种,樱桃丛枝病为 害较重。
病害发生规律: 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细菌在枝条的溃疡部(主 要是春季溃疡斑)越冬,开花前后细菌从病组织中 溢出,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经气孔、皮孔侵入, 叶片5月发病,温暖、多雨水或多雾适于病害发 生。树势衰弱或排水、通风不良,偏施氮肥的果 园发病较重。 霉斑穿孔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被害枝 梢或芽内越冬,翌春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害幼 叶,产生孢子后侵染枝梢和果实。低温多雨有利 于发病。 褐斑穿孔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和枝梢组 织内越冬,翌春形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侵 染叶片、新梢和果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