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土壤类型及特征
陕西概览
![陕西概览](https://img.taocdn.com/s3/m/005aa2fd700abb68a982fb5f.png)
陕西概况陕西地形地貌【陕西地型地貌】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
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
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
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
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
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
【陕北高原】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
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
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
沟大都是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的结果。
从区域组成特征看,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是以峁为主的峁梁沟壑丘陵区,绥德、米脂一带最为典型;延安、延长、延川是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西部为较大河流的分水岭,多梁状丘陵。
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
洛川原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
宜川、彬县、长武一带,因沟谷蚕食,形成了破碎塬。
在榆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神木等县的北部,长城沿线一带是风沙滩地。
陕西地质地貌
![陕西地质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5d91781db7360b4c2e3f6463.png)
地貌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沙漠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及陕南秦巴山地。
一、陕北沙漠高原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
沙丘沙地绵延不断,风蚀严重,风沙移动显著,土地沙化普遍。
沙丘、沙地之间湖泊、海子星罗棋布,滩地交错,土地盐渍化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1400—9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
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
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
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次级地貌类型:(一)沙丘沙地:主要分布在榆溪河西岸与无定河北岸的三角地带、梁镇至定边以北地区、红柳河与芦河之间。
这里各种流动、半固定、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链、长条形沙垄和沙滩、平缓沙地交错分布,连续不断,占据了地面的主要部分。
沙丘、沙垄一般长几十米至百米,底宽几十米,高度一般10—30m,少数可达40m,最小2—5m。
在一些较大沙丘之间,常有丘间洼地。
这一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二)草滩盆地: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地区,由一些低缓的内陆小盆地和滩地组成。
地面开阔平坦,由流水冲积、洪积沙土及风积沙土组成。
滩地和盆地中部低洼,有的积水成湖,因长期盐分积累,形成许多盐湖、盐碱地。
仅定边西北部就有大小盐湖11个。
小盆地之间为宽、高几米至十几米的宽缓分水鞍地。
表面坡度3—10°,越向盆地、洼地中心,越平坦。
地下水丰富,水位埋藏浅,夏季水草丰盛,是良好的牧场。
但春冬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不断沙化,草场持续受到破坏。
另外,在北部边缘与内蒙古接壤地带及榆林附近,分布有一系列湖盆滩地。
其特点是:沙丘沙地环抱湖盆草滩,沙丘高度一般较小,高3—6m,多已固定、半固定。
草滩地主要由冲积沙、粘土组成,地面较平坦,潜水水位埋深十几厘米至一、二米。
乡土地理陕西省和西安市
![乡土地理陕西省和西安市](https://img.taocdn.com/s3/m/83c4da9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0.png)
乡⼟地理陕西省和西安市第⼀章乡⼟地理第⼀节陕西省同学们,在初中地理的《中国地理》中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的34个省级⾏政区,⽽我们就⽣活在其中⼀个省份—陕西省。
今天,让我们⼀起⾛进陕西,了解陕西。
⼀、基本概况图1-1-1 中国政区图陕西省简称陕或秦,⾏政中⼼西安。
总⾯积:万平⽅公⾥。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西相望,西连⽢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东西宽约160~490公⾥。
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系和黄河⽔系。
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
全省⼟地⾯积为万平⽅公⾥,占全国⼟地⾯积的%。
其中耕地⾯积万公顷,园地⾯积万公顷,林地⾯积万公顷,草地⾯积万公顷,其它农⽤地万公顷,未利⽤⼟地⾯积万公顷。
全省⼟地按地形分,其中⼭地⾯积万公顷,占总⾯积的%;⾼原⾯积万公顷,占总⾯积的%;平原⾯积万公顷,占总⾯积的%。
陕西属⼤陆性季风⽓候,年平均⽓温9-16摄⽒度,年降⽔量396-802毫⽶。
中华⼈民共和国⼤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活动】1.读图1-1,描述陕西省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找出与陕西省相邻的省级⾏政区,说出它们的简称及⾏政中⼼。
2.读图1-2,找出流经陕西省的主要河流,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个⽔系?3.读图1-2,⾃北向南,说出陕西省的主要地形区,并说出每个地形区主要由哪些城市或地区组成。
图1-1-2 陕西省地形图⼆、陕南的秦巴⼭地图1-1-3陕西汉阴县的凤堰梯⽥陕南秦巴⼭地包括秦岭、巴⼭和汉江⾕地,约占全省⼟地总⾯积的36%。
秦巴⼭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地⼟质肥美,物产丰富。
秦岭、巴⼭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
陕境秦岭是秦岭⼭系的⾻⼲,⼭坡北陡南缓,⼭势巍峨壮丽。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与土壤污染状况分析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与土壤污染状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b5a49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8.png)
农业资讯NONGYEZIXUN农业信息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与土壤污染状况分析罗玉虎1,2,3,4(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75)摘 要 陕西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会造成土壤污染问题,而且矿产资源分布区的土壤污染相对严重。
基于此,根据矿资源的分布特征,对陕西省的土壤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 矿产资源;土壤污染;陕西省矿产资源指经过一系列地质活动形成的,赋存于地下或地表,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矿物或元素的集合体。
矿产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社会其利用已经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污染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据统计,我国因工矿业、农业等人类活动造成了全国16.1%的土壤或轻或重受到污染[1]。
陕西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含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带,成矿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2]。
根据1999年的统计结果,陕西省共发现矿产资源137种,其中金属矿产包括:黑色金属5种、有色金属10种、贵金属2种、稀有以及放射性矿产10种。
煤、石油、天然气的保有储量分别位居全国的第四位、第五位、第四位。
矿产资源分布与土壤污染具有紧密的联系,往往矿产资源分布区,也是土壤严重污染分布区[3]。
1 陕西省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从南至北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区,地跨扬子、华北、和秦岭3个构造单元,区内包含各种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构造活动强烈,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4]。
能源矿产主要以煤、石油以及天然气为主。
陕西土壤类型及特征
![陕西土壤类型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c8a58e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a.png)
陕西土壤类型及特征
陕西省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全省共有21个土类,50个亚类,149个土属,400多个土种;主要土类有栗钙土、黑垆土、棕壤、褐土、黄棕壤、黄褐土、风沙土、黄绵土、土+娄土、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和盐碱土等;
陕西省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从水平分异看,陕北高原为栗钙土——黑垆土地带;关中盆地为棕壤——褐土地带;陕南山地为黄棕壤——黄褐土地带;从垂直分异看,秦岭山地、大巴山地都很明显;秦岭北坡自下而上为褐土——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原始土壤;大巴山北坡自下而上为黄褐土——黄棕壤——棕壤;
陕西省的主要地域性土壤为风沙土、黄绵土、土+娄土、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盐碱土等;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长城以北的风沙区;黄绵土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的黄土区;土+娄土是关中主要的农业土壤;水稻土是陕南的主要农业土壤;新积土,分布于河流两岸,全省各地都有分布;潮土,主要分布在陕南和关中的凹湿地区;
沼泽土,分布在地形低凹,地下水经常出露的地区;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关中河流两岸低凹地上,以蒲城县的卤泊滩最集中,另外,在灌区由于排灌不当,易形成次生盐碱土;
土壤肥力直接影响着土地生产力;陕北的栗钙土、黑垆土、陕南山地的山地棕壤、山地黄褐土、灰化土、原始土壤以及各地的风沙土、盐碱土等,一般地力较差,生产水平较低,而关中盆地的油土、土+娄土,汉江谷地的水稻土等土壤的分布区,则是相对高产的区域;。
中国与世界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中国与世界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d5efcfb915f804d2a16c175.png)
世界土壤类型及中国土壤类型分布一、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名称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一般特征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
陕西省土壤资料
![陕西省土壤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db8fc9195f312b3169a5e2.png)
陕西土壤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学号:**********姓名:***时间:2014年6月1.概况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33万(2010年),下辖西安1副省级市、宝鸡等9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2.土壤分类及面积2.1分类原则: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原则及分类系统,结合陕西省土壤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土壤分类的经验,在县、地两级土壤分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评比、归并,汇总而成。
陕西省土壤分类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土壤分类必须把成土条件、成土图1 陕西省土壤图过程和土壤属性结合起来,并以士壤自身性态为主要依据;②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视为一个整体,纳入统一的分类系统中;③土壤分类要体现科学性,生产性和群众性。
2.2具体分类陕西省土壤分类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全省共划分9个土纲,22个土类,49个亚类,134个土属,403个土种。
如图1、表1:表1 陕西省土壤土壤分类系统表3.土壤的基本性质3.1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系指土壤中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的状况和性质,其中包括土壤质地、结构、容重、孔隙、水分和热量等。
土壤物理性质的好坏,不仅对植物根系生长及植株发育而且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及生物特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管理及土壤改良,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陕北典型风沙草滩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分析及改良模式探究
![陕北典型风沙草滩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分析及改良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38592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c.png)
陕北典型风沙草滩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分析及改良模式探究摘要:陕北榆林地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度地带,新构造运动、地形、水文条件、成土母质、气候和人为活动等是影响盐碱土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定边县约有100.5万亩盐碱化土地,并形成大量的盐湖。
据调查,定边县盐碱化土壤质地多为砂土和轻壤土,土壤质地较均匀,砂粒含量较高,水盐运动强烈,形成了易于返盐的条件,在西北部盐湖分布区盐碱土壤柱状样显示在40cm左右的深度出现明显的盐碱化现象,220cm左右出现黏土,形成弱隔水层,导致盐分在土壤耕作层范围内积聚。
该区域土壤pH值为8.45~9.26,ESP值为2%~27%,土壤呈现轻度、中度碱化现象;SSC值为0.78~17.8g/kg,土壤呈现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盐化现象。
地下水位埋深为2.79~3.28m,监测结果显示地下水样品中pH值较高,地下水类型为Na-SO4·HCO3型,地下水矿化度为3.86-4.68g/L,属于咸水。
土地盐碱化已成为当地区域农牧业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重要障碍因素,当地农业仍停留在广种薄收的状态,主要以放牧为生,因此应采以迎合“国家” 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以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农民经济收入为落脚点,采取化学-物理-生物综合改良措施,并尝试建设以“政府、企业、大学和基层农技力量为核心”的长期性的示范试验基地,因地制宜的进行盐碱地改良。
关键词:陕北典型风沙滩区;盐碱土成因;盐碱土特征;改良模式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X321引言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壤盐碱化问题已经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战略问题,盐碱地改良和治理对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和保证粮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2014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0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盐碱地治理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4〕594号),提出了推进盐碱地治理工作。
陕西商丹盆地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粒度组成特征及意义
![陕西商丹盆地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粒度组成特征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0c4aea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5.png)
陕西商丹盆地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粒度组成特征及意义王海燕;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高鹏坤;王蕾彬【摘要】对商丹盆地茶房村剖面210个样品进行了野外调查及粒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丹江一级阶地上的沉积物是55 000 a BP以来堆积的风成黄土;粒度特征主要以粉砂和粘粒为主,二者总和为86.65%,其中粗粉砂为优势组分,在剖面中含量达46.81%;粘粒含量为23.94%;古土壤层的粒度组成较黄土层偏细,显示了二者风化成壤作用的差异,即古土壤层风化程度强于黄土层;茶房村剖面粒度特征的变化反映了商丹盆地自55 000 aBP以来区域气候的变化特征:55 000~11500 a BP时期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早期(11 500~8500aBP),气温有升高,降水增加.全新世中期(8 500~3 100 a BP),为大暖期,气候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3 100 a BP至今),气温降低,降水减少.%Loess-paleosol sequences have been applied to retrieve palaeoenvironment change in the study of the paleoclimatic evolution.Chafangcun (CFC) at Shangdan basin,Shaanxi provides such a loess-paleosol profile.At this profile,loess sequence's color and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and 210 samples were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for grain-siz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 Chafangcun loess-paleosol sequence in the first river terrace with typical atmospheric dust sediment alon g the Danjiang River,has formed since 55 000 a BP.② This loess sequen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silt (5 ~50 μm) and cla y (<5 μm),with an average proportion of 86.65%.The coarse silt of 10 ~ 50 pm in size is dominant composition in CFC profile,accounting for 46.81% on average,and clay (<5 μm in size) accounts for 23.94% in total composition.The sequence's grain-size composition varies from bottom totop stratigraphic unit,and the paleosol is smaller in grain size than that of their loess stratum.These properties reflect that the weathering intensity in paleosol is stronger than in loess.③ The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hangdan Basin reveal that the palaeo-climate changed successively in the following four stages:a cold and dry climate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55 000 ~ 11 500 a BP),a climate from dry & cold to warm & humid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11 500 ~ 8 500 a BP),a warm and humid climate during the middle Holocene (8 500 ~ 3 100 a BP),and the lower temperature and reduced precipitation climate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3 100 ~ 0 a BP).【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56)002【总页数】9页(P131-139)【关键词】黄土剖面;粒度特征;茶房村;商丹盆地【作者】王海燕;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高鹏坤;王蕾彬【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2黄土-古土壤序列作为记录环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一直是研究全球古气候演变的重要对象[1-5]。
初中地理课程: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
![初中地理课程: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79e235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6.png)
初中地理课程: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1. 土壤类型1.1 概述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天然资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特征各异,对于植被的分布和生长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1.2 主要土壤类型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土壤类型:1.2.1 红壤•特征:颜色较红,适合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南、华南等。
1.2.2 黄土•特征:颜色呈黄色或棕黄色,贫瘠但富含养分。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如黄河中游、陕西关中平原等。
1.2.3 森林土•特征:富含腐殖质,具有良好的肥力和透水性。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森林覆盖较多的地区,如亚马逊雨林、东南亚等。
1.2.4 沙质土•特征:颗粒粗大,排水性好但保水能力差。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沙漠和沿海地区,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等。
2. 植被分布2.1 概述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各种植物群落,在地理学中起到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作用。
不同土壤类型对植被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2.2 主要植被类型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主要的植被类型:2.2.1 高山草甸和苔原•特征:位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植物以苔藓和一些耐寒的矮小草本为主。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北极圈等地。
2.2.2 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特征:气候温和湿润,植物主要为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东亚等地。
2.2.3 热带雨林•特征: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湿润,植被丰富多样,包括高大的乔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等。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亚马逊盆地、刚果盆地等地。
2.2.4 荒漠植被•特征:由于干旱和缺水条件限制,植物稀疏,以耐旱性强的灌木和多肉植物为主。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等地。
以上是初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土壤类型对于植被的影响,并进一步认识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陕西各地区适合种植哪些中药材
![陕西各地区适合种植哪些中药材](https://img.taocdn.com/s3/m/fbe43bbe31b765ce040814b8.png)
陕西各地区适合种植哪些中药材陕西省位於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兼跨汉水上游,北部为黄土高原,南部为秦巴山地,中部是关中平原,土壤类型较多,植被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2271种,药用动物310种,矿物药40种,其他药材47种,共计2668种。
秦巴山区秦巴山区地跨我国南北分界线,包括陕西省安康、汉中、商洛地区及四川、河南、湖北、甘肃等省部分地区,其中陕南三区约占陕西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
秦巴山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半湿润山地气候。
境内降雨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地势峰峦叠起,沟壑纵横,高低悬殊,为多种生物提供理想的生存空间,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秦巴山区有各类生物资源6000余种,中草药资源1500种以上,占全省总数的2/3以上,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药库”的美称。
汉中全市有药用动植物达1600多种,占全省的77%。
名列全省第一,居全国地(市)级第二。
是我省秦巴山区三地市中资源最丰富的一个市,国家公布的365种中药材中,汉中产有280种,也占77%。
杜仲、天麻、附子、川芎、黄柏、元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50%以上,独活、西洋参、猪苓、汉中参叶、山茱萸等均为著名的地道药材。
在全国药材布局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安康也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基地,区内有中草药资源1299种,其中,药用植物1215种,药用动物57种,药用矿物27种,已重点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绞股蓝、葛根、黄姜等在境内蕴藏极为丰富,已形成规模;杜仲产量居全国首位;肚倍、黄莲、黄柏、厚朴、玄参、麝香、蜈蚣等均居全省之冠;党参、当归、牛黄、天麻、金银花等产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部分药用生物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且储量大、品位高,有明显的开发优势和利用价值。
在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安康的绞股蓝、葛根系列产品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
商洛出产的中草药多达1192种,新版药典收载的品种有265种,其中丹参、党参、柴胡、黄芩、山茱萸、天麻均是我国有名的地道药材。
陕西省土壤简介
![陕西省土壤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42c61995f0e7cd1842536ce.png)
陕西土壤1.概况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33万(2010年),下辖西安1副省级市、宝鸡等9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2.土壤分类及面积2.1分类原则: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原则及分类系统,结合陕西省土壤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土壤分类的经验,在县、地两级土壤分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评比、归并,汇总而成。
陕西省土壤分类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土壤分类必须把成土条件、成土图1 陕西省土壤图过程和土壤属性结合起来,并以士壤自身性态为主要依据;②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视为一个整体,纳入统一的分类系统中;③土壤分类要体现科学性,生产性和群众性。
2.2具体分类陕西省土壤分类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全省共划分9个土纲,22个土类,49个亚类,134个土属,403个土种。
如图1、表1:表1 陕西省土壤土壤分类系统表3.土壤的基本性质3.1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系指土壤中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的状况和性质,其中包括土壤质地、结构、容重、孔隙、水分和热量等。
土壤物理性质的好坏,不仅对植物根系生长及植株发育而且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及生物特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管理及土壤改良,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1.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的相对比例或粗细状况。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个稳定的自然属性,它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性,是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056126785a8102d276a22f57.png)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这些土壤具体分布区域如下:1、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5、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陕西蒲城黄土微观结构特征及定量分析_方祥位
![陕西蒲城黄土微观结构特征及定量分析_方祥位](https://img.taocdn.com/s3/m/e995844ebe1e650e52ea99a3.png)
对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化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进
Df (pi lg pi )
i 0
255
(1)
式中:pi 为第 i 级灰度出现的频率。图像的灰度熵 可以有效地表征图像灰度分布的均匀和离散情况。
2
研究方法
(2) 面积 S 和周长 L
面积与周长是描述区域大小最基本的特征。图 像中的区域面积 S 可以用同一标记的区域中的像素 的个数来表示。对于一幅二值化图像来说,颗粒的 面积就是灰度为 255 的像素的数目,孔隙的面积就 是灰度为 0 的像素的数目。区域周长 L 用区域中相 邻边缘点间距离之和来表示。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UCHENG LOESS IN SHAANXI PROVINCE
FANG Xiangwei1,SHEN Chunni2,LI Chunhai1,WANG Long1,CHEN Zhenghan1
(1.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Geomechanics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11,China;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3) 圆形度 R0
用圆形度 R0 来描述目标形状接近圆形的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R0 4 πS / L2
(2)
陕西地质地貌
![陕西地质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c8204879168884868762d63f.png)
陕西地质地貌地貌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沙漠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及陕南秦巴山地。
一、陕北沙漠高原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
沙丘沙地绵延不断,风蚀严重,风沙移动显著,土地沙化普遍。
沙丘、沙地之间湖泊、海子星罗棋布,滩地交错,土地盐渍化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1400—9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
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
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
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次级地貌类型:(一)沙丘沙地:主要分布在榆溪河西岸与无定河北岸的三角地带、梁镇至定边以北地区、红柳河与芦河之间。
这里各种流动、半固定、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链、长条形沙垄和沙滩、平缓沙地交错分布,连续不断,占据了地面的主要部分。
沙丘、沙垄一般长几十米至百米,底宽几十米,高度一般10—30m,少数可达40m,最小2—5m。
在一些较大沙丘之间,常有丘间洼地。
这一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二)草滩盆地: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地区,由一些低缓的内陆小盆地和滩地组成。
地面开阔平坦,由流水冲积、洪积沙土及风积沙土组成。
滩地和盆地中部低洼,有的积水成湖,因长期盐分积累,形成许多盐湖、盐碱地。
仅定边西北部就有大小盐湖11个。
小盆地之间为宽、高几米至十几米的宽缓分水鞍地。
表面坡度3—10°,越向盆地、洼地中心,越平坦。
地下水丰富,水位埋藏浅,夏季水草丰盛,是良好的牧场。
但春冬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不断沙化,草场持续受到破坏。
另外,在北部边缘与内蒙古接壤地带及榆林附近,分布有一系列湖盆滩地。
其特点是:沙丘沙地环抱湖盆草滩,沙丘高度一般较小,高3—6m,多已固定、半固定。
草滩地主要由冲积沙、粘土组成,地面较平坦,潜水水位埋深十几厘米至一、二米。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bbe6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e.png)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一、引言陕西,位于中国西北部,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
这个省份拥有广阔的黄土高原,连绵的山峦,深邃的峡谷,以及壮观的喀斯特地貌。
这些地形特点形成了陕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农业、生态以及人类活动。
本报告将对陕西的地貌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二、地貌类型1、黄土高原:陕西的黄土高原是黄土覆盖最广的地区之一,地势高亢,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
然而,水土流失问题在这些地区仍然严峻。
2、秦岭山脉:秦岭山脉贯穿陕西,形成了天然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山脉的山势雄伟,生物多样性丰富,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陕南盆地:陕南盆地以汉中平原为中心,周围环绕着秦岭和大巴山。
这里的地貌特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河流密布,是陕西的重要粮食产区。
4、陕北高原:陕北高原的地势北高南低,地表崎岖,黄土层深厚。
这里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但近年来通过生态治理,情况有所改善。
三、地貌形成原因陕西的地貌形成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成的基础,秦岭和陕北高原的隆起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
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表现在温度、降雨和风力的差异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分布。
外力作用包括侵蚀、风化和沉积等,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地质构造,形成了各种地貌特征。
四、地貌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西的地貌特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土高原和陕北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秦岭山脉和陕南盆地的地形地貌为农业、交通和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陕西的地貌特征还影响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结论陕西的地貌特征具有多样性,包括黄土高原、秦岭山脉、陕南盆地和陕北高原等。
这些地貌类型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和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
陕西的地貌特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地貌特征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彬县地质概况
![彬县地质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e6cabce4551810a6f52486d6.png)
陕西咸阳彬县地质构造彬县地质构造简单,地壳运动缓慢而稳定,属弱震区。
所发生的地质,震源多在境外,且裂度不大,破坏性较小。
较大的地震有两次,一是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华县震中8级,彬县裂度七,房屋倒塌甚多。
二是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大震8.5级,彬县裂度6—7,破坏很大,县内一个窑洞塌死七人。
从公元前186年至今有记载地震13次。
土壤与植被县境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土壤主要由黑垆土、黄墡土、淤土、红土、潮土构成。
黑垆土是本县主要的农业土壤。
县内的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栽培的落叶阔叶树和农业植物群为主。
近年来实施山川秀美工程,植被情况大有改善。
植被为松柏杨杏槐,间有杂木林,土壤属黄胶土质。
地质构造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彬县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形构造前绵东翼内侧,总体构造形态为北西—北北西向的平缓单斜,在单斜面上有为数不多的、方向单一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小于9°,构造简单。
南翼倾角平缓,一般1°—2°,北翼较陡,从西到东由4°陡增至9°。
两翼跨度8公里,北翼起伏幅度300米,起伏一般为80米。
地层岩性彬县境内所见到的地层从三叠纪开始,有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层,特别是有巨厚的第四纪黄土堆积。
龟蛇山的地岩层性应为白垩系(K)洛河组,为棕红色砾岩、砂砾岩平粗砂岩。
龟蛇山位于龙高镇富仁村泾河岸边,距县城44公里,距龙高镇7公里,东距公刘墓5公里。
从泾河北边高原俯瞰,有酷似龟、蛇的两道山梁南北向奔入泾河,民间称为龟蛇二相、龟蛇神山等。
相传在公刘死后不久,曾经发生了泾河黑龙移动犟山,企图用洪水冲跨公刘墓的事,幸有伏龙山的顽强抵御,才使公刘墓免受洪水冲击。
公刘的发展农业,使人民丰衣足食的事迹感动了上天,为了保护公刘墓,天庭就派龟、蛇、牛头、马面等各路神仙下凡保护长眠于此的公刘,从龟蛇山开始,伏龙山、蝎子掌山、牛头马面山等依次排开,犬牙交错,曲曲折折,消耗能量,使泾水自古到今都无法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危害公刘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土壤类型及特征
陕西省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全省共有21个土类,50个亚类,149个土属,400多个土种。
主要土类有栗钙土、黑垆土、棕壤、褐土、黄棕壤、黄褐土、风沙土、黄绵土、(土+娄)土、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和盐碱土等。
陕西省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
从水平分异看,陕北高原为栗钙土——黑垆土地带;关中盆地为棕壤——褐土地带;陕南山地为黄棕壤——黄褐土地带。
从垂直分异看,秦岭山地、大巴山地都很明显。
秦岭北坡自下而上为褐土——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原始土壤;大巴山北坡自下而上为黄褐土——黄棕壤——棕壤。
陕西省的主要地域性土壤为风沙土、黄绵土、(土+娄)土、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盐碱土等。
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长城以北的风沙区。
黄绵土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的黄土区。
(土+娄)土是关中主要的农业土壤。
水稻土是陕南的主要农业土壤。
新积土,分布于河流两岸,全省各地都有分布。
潮土,主要分布在陕南和关中的凹湿地区。
沼泽土,分布在地形低凹,地下水经常出露的地区。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关中河流两岸低凹地上,以蒲城县的卤泊滩最集中,另外,在灌区由于排灌不当,易形成次生盐碱土。
土壤肥力直接影响着土地生产力。
陕北的栗钙土、黑垆土、陕南山地的山地棕壤、山地黄褐土、灰化土、原始土壤以及各地的风沙土、盐碱土等,一般地力较差,生产水平较低,而关中盆地的油土、(土+娄)土,汉江谷地的水稻土等土壤的分布区,则是相对高产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