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范文

高二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范文

高二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范文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二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二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1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4.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5.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森林的作用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

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2.世界森林现状⑴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⑵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图2.17)。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思考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点拨:关于森林分布的地区差别问题。

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

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

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示范教案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示范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2.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同学们都有远途探亲的经历吧!小明在探亲途中遇到了有意思的事情。

寒假,小明一路北上,穿的衣服越来越厚,这说明了什么?生:随着纬度变高,气温逐渐降低。

冬季南北温差大。

然而在暑假,小明一路北上,衣服的厚度几乎没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生:虽然,随着纬度变高,气温逐渐降低。

但是,在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小。

【讲授新课】通过小明的探亲经历,我们知道我国的各地的气温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的季节各地气温的差异程度不一致。

研究气温的空间与时间差异,我们需要借助气温空间分布图,通过实际数据,计算温差,挖掘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以及深入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气候之气温,来解答这些问题吧!(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借助气温空间分布图,探析气温的分布规律。

但是如何读等温线分布图?生:一、读图名,依据图例,读取数值;二、观察等温线延伸方向与突变部分;三、观察等温线疏密程度;四、阅读气温极端数值。

自主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这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生1:黑龙江省漠河1月平均气温低于-28°C。

生2:海南岛,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

生3:44°C,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

自主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7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这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生1:黑龙江省漠河7月平均气温16℃以上。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2. 掌握中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

3. 能够分析中国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 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

3. 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气候的复杂性。

2.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2. 讨论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3. 案例分析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老师展示一张中国气候分布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吗?”鼓励学生回答。

步骤二: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察,总结中国的气候特点。

2. 学生报告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步骤三:了解中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3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报告,介绍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天气与气候条件。

3. 学生利用地图和气象图,分析各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步骤四:分析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5分钟)1. 老师给学生分发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

2. 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讨论解决方法。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法。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 老师讲述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进行一项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情况,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以探究为主线,通过讨论、观察和分析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新高二中国地理气候公开课教案7篇

最新高二中国地理气候公开课教案7篇

最新高二中国地理气候公开课教案7篇最新高二中国地理气候公开课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高二中国地理气候公开课教案(精选篇1)一、学情分析:在高二地理文理教学中,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五个理科和一文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其中1、2班基础较好,8、9、10、11班的基础较差。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初中和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个是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不好,不爱学习。

如何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是本学年的教学重点。

这一切都要求老师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好教研组、集备组整体优势。

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教学班6个,5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1、2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点。

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

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六、教学措施: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

分析气温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同一时间段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生答两地气候不同)。

我们学习气候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气温,二是降水。

要想深入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一)气候复杂多样a、气温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讨论:为什么我国一月南北温差如此之大呢?大家看图和资料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评价,教师指导。

中国气候1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中国气候1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中国气候1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教学设计:中国气候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投影仪。

2.地图和气候数据。

3.画纸和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中国气候。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并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回忆。

二、讲解中国气候特点(20分钟)1.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标出不同气候带。

2.介绍中国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带呈纬度带状分布,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温带气候。

3.结合地图和数据,向学生讲解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点,并鼓励学生提问。

三、分组探究中国气候变化(30分钟)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气候带进行研究。

2.小组成员合作,查找自己所选气候带的气候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量等。

3.学生绘制气候变化曲线图,并标明变化规律和原因。

4.各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讨论气候对人类的影响(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2.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思考和观点,并进行辩论或讨论。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并补充相关知识和案例。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2.强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分组探究和讨论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各自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案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复习-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L

高中地理复习-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L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气候与饮食的关系。

3,分析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规律。

教学难点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及我国气候与饮食的剪辑视频。

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可能都看过<时间上的中国>这个栏目,它围绕着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讲述了中国的美食百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例如:1、东北人爱吃炖菜,吃起来名堂也多,什么大鹅炖土豆、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鲶鱼炖茄子、酸菜炖白肉、还都能顾名思义,也无一不是寒风里腊月天吃的乡土菜。

2、广州人爱煲汤是出了名的。

在一些外地人看来,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有关广州人爱煲汤的笑话,说的是一个外星人落到地球上,广州人则兴奋得两眼发光:拿来煲汤。

但事实上:民以天为食,那天是指什么呢?指气候,气候的冷热干湿影响着人们的饮食。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讲解气候的冷热干湿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饮食。

一、气温和温度带(板书)活动一:一月气温看中国提问:1、图中等温线是如何分布的?2、大庆、北京、武汉、广州的冬季气温分别是多少?3、冬季最高温和最低温在哪里?南北温差多少?4、为什么冬季我国南北温差会这么大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总结: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与原因(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2)成因①纬度因素:北方太阳高度小于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的太阳热量少;②冬季风: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影响大;③地形: 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冬季风的南下。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与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就是一种资源,而且就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就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正确思想。

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入境生趣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我国不同城市(海口、上饶、漠河、拉萨)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图,请同学们猜猜为什么我国南北温度差异如此之大。

学生:……从而引入新课:中国的气温与温度带〔启发引导〕根据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瞧瞧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指导读图〕首先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就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就是多少摄氏度?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瞧一瞧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总结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发、读图分析法、微课展示教学指导: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见上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册、图文结合法、微课。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引入【:中国的气候(一)教学设计图片引入】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景象万千。

从海南岛到漠河会看到那些自然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海南岛的热带沙滩上,我们看到了蓝天透白云,椰林缀斜阳的热带风光!在小桥流水人家的长三角我们体会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水乡景象,在祖国的最北端感受到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自然景观的差异呢?(气候)【展示气候分布图】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有两个要素,分别是气温和降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气温!展示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一、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先让学生根据学案复习回顾气温的影响因素和等温线的弯曲规律。

(背诵3 分钟)展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1、描述一月0℃等温线的走向?2、找出气温最高、最低的位置?相差多少度?原因?3、描述我国东部冬季气温分布特点?让学生先思考后讲解这三个问题。

展示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也设计了三个问题。

1、海南岛和漠河相差多少度?这反应了我国夏季气温的什么特点?2、我国夏季气温最高、最低的位置?影响因素?3、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原因?合作探究: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 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1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试分析攀枝花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 分)过渡:气温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二、中国的温度带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首先介绍积温的定义。

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出了5 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展示温度带图。

问:1、天山南北是什么温度带?2、山东位于什么温度带?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中温带,是温凉型的。

热量条件差。

中国还有一个地区热量条件也差,那就是青藏高原区。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气候》(一)教学设计高二地理谷明磊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地理重在记忆知识点,而高中地理重在理解形成现象的原因,所以高中地理的学习难度有所增加。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生活体验已经较多,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学习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应该可取得良好效果。

效果分析本节课中,主要是结合图表分析掌握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划分依据、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以学生讨论为主,讲练结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学生互动较好,因此,达到了课标要求。

教学反思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以学生讨论为主,讲练结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学生学习气氛好。

不足之处:一些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中国的气候》是区域地理学习中中国地理概况部分,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掌握气候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认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特征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所以学案编排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两大部分:掌握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理解我国干湿区及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知道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2、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

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两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造成了地理景观有差异)。

气候是影响各地自然景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28、P29、 P3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2)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5)读图2—16,找出我国从南到北共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的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在我国北方吗,为什么?教师点拨:由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很多同学都以为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自我国北方,实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篇:《中国的气候》(教案)《中国的气候》(教案)【课题】中国的气候【年级科目】高二年级地理科(文科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两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让学生明白我国气侯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气候分布图等的分析阅读,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与地理思维。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例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成因,使学生了解我国气候对实际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对人民实际生活、生产的影响的分析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我国的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二)教学难点: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构建知识结构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中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分析:我国南北方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季风气候。

季风就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风,夏天,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风,冬天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冬季风。

板书:一、季风气候显著【思考】夏季风对我国降水规律的影响。

分析:由于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洋形成高气压,陆地上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到陆地,带来了海洋上暖湿的气流,从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在东南沿海登陆时,与较冷的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雨带,4-5月,雨带登陆,华南地区进入雨季;6-7月,雨带推进到江淮地区,这里进入梅雨季节;7月以后,雨带陆续来到华北、东北地区,北方雨季来临;随着9月冷空气增强,雨带被迫南移,10月,在我国大陆完全消失,第二年依旧如此。

【小结】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思考】我国的降水在空间上有何差异?分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这一线以西以北,夏季风难以达,成为非季风区,以东以南,则是深受夏季风影响的季风区。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精品教案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精品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分析中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标准”指向十分明确:一是能运用气候资料,包括地图(如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直方图、气候统计资料、示意图等,归纳出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含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能简单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是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本节中专指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课时分配上分为4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创设两个情境:哈尔滨和海口冬夏季气温对比,作为课程导入,继而通过分析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总结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冬夏季气温分布不同特点的形成因素。

第二部分是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方法,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1.冬季影响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2.下列有关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B.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C.漠河是我国冬、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答案:气象学上以该年第一次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都在22°C以上(含22°C),则这5天的第一天作为该地夏季的开始。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2.掌握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了解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学会利用气候图和气候数据进行气候分析。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气候特点;2.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气候图和气候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起学生对中国气候的兴趣,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30分钟)a.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高山地区和沿海地区气候变化较为显著。

b.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中国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将其划分为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和西北五个气候区;-东北气候区: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华北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东南气候区:暖湿气候,雨量充沛,冬季温暖;-西南气候区:高原山地区,气温递减带,雨量充沛;-西北气候区:干燥、寒冷,年降水少。

c.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气温:影响植物生长、人们的生活;-降水:决定地区的水资源、农作物种植;-风向和风速:影响气温、降水分布。

3.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给学生一个气候图或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图和数据,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讨论气候对该地区的影响。

4.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并提问学生几个复习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2.气候图和气候数据,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3.学生对复习问题的回答。

六、教学延伸:1.学生自主和整理一个中国气候的分区图,并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各个气候区的特点;2.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学生可以使用气象仪器观测当地的气候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气候特点。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7篇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7篇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7篇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3”是在“地理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

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

二、教学任务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措施: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中国地理高二中国的气候教案精选篇2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学习路线图的基础知识梳理。

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的气候》参考教案

《中国的气候》参考教案

《中国的气候》参考教案一、教材分析气候是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教材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并且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气候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气候这部分内容即使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气温分布的特点;⑵.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⑶.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2.能力目标:⑴.掌握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⑵.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⑵.对我国气候资源形成正确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3、我国的气候特征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复习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气候特征掌握得很差,所以需要进一步讲解记忆。

对于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2、读图分析法;3、讨论法;4、分小组比赛法六、课前准备相关气候图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师生共同展示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图片或资料,如东北黑土地上的滚滚麦浪、长江三角洲的河网水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悠悠驼队、青藏高原的雪山冰川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差别,探讨原因:这些景观的差别除了由于地形因素造就之外,还与什么原因有密切关系————气候。

教师启示:一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决定,因此气候的差异也就体现在气温与降水的差别上。

中国的气候优质课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优质课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月日授课时间月日授课人高林宏课题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寒潮、台风的定义以及寒潮、台风侵入我国的路径及影响的地区。

2、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成因及危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和阅读有关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具体报导,能分析有关现象的本质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在我国的影响地区及其造成的危害教学难点三种气候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具、学具地图册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阅读法、归纳法课时第四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注一、导入: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中国气候的特征,主要是气候复杂多样,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介绍了,又学习了气候的另一个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

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的气候特点会给我国带来哪些灾害?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二、新授(一)寒潮:阅读课本第38页内容及图2—24“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图”,思考以下问题: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2、观察图2—24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3、从图中观察,寒潮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5、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小组经过讨论,汇报结果。

(1)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2)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3)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4)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
中国的气候(一)教学设计
图片引入】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景象万千。

从海南岛到漠河会
看到那些自然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海南岛的热带沙滩上,我们看到了蓝天透白云,椰林缀斜阳的热带风光!在小桥流水人家的长三角我们体会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水乡景象,在祖国的最北端感受到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自然景观的差异呢?(气候)【展示气候分布图】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有两个要素,分别是气温和降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展示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一、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先让学生根据学案复习回顾气温的影响因素和等温线的弯曲规律。

(背
诵3 分钟)
展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1、描述一月0℃等温线的走向?
2、找出气温最高、最低的位置?相差多少度?原因?
3、描述我国东部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让学生先思考后讲解这三个问题。

展示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也设计了三个问题。

1、海南岛和漠河相差多少度?这反应了我国夏季气温的什么特点?
2、我国夏季气温最高、最低的位置?影响因素?
3、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原因?
合作探究: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 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1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试分析
攀枝花
1 月份
平均气
温较高
的原因。

(8 分)
过渡:气温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二、中国的温度带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首先介绍积温的定义。

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出了5 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展示温度带图。

问:1、天山南北是什么温度带?2、山东位于什么温度带?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中温带,是温凉型的。

热量条件差。

中国还有一个地
区热量条件也差,那就是青藏高原区。

积温的多少不但影响了农业的类型,也影响到了农业的熟制。

看表格,让学生背诵3 分钟。

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快速抢答。

合作探究: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
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
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
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1999 年,中国某公司在坦
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
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 人,预计2020 年种植面积达3000 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 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 分)
结束语: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违农时,方能五谷丰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