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
本文旨在总结和介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方
便同学们复和备考。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
的运动等内容。
在复时,需要掌握地球的结构、各种坐标系的概念、季节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等。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
需要注意掌握地球的气候类型、气候区划、气候与植被的关系、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点。
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人文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人口与人口
问题、城市与城市问题、旅游资源与旅游业、交通运输等相关内容。
需要注意掌握相关的数据和地图,理解人口问题以及城市发展的影
响因素。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概念以及评价指标
等相关内容。
需要注意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现条件以及
发展模式等相关知识点。
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需要结合地图和数据进行理解和记忆。
在复习时要注重梳理重
点知识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联系,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你都掌握好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地图知识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新- 课-标- 第-一-网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大大小小两条平行等值线间的闭合区域,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高低低高向高值凸出的气温(或水温、气压等)低,相反则高高高低低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方向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反之亦成立河流向凹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河流的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洋流向凸海洋上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凸高凹低若某地等压面上凸,则该地气压比同一高度上两侧的气压高;相反则气压较低一陆南无论南北半球,1月份陆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12.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1.地球与地理-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地理的学科分类和主要研究方法-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地理坐标与地球网格-地理坐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地球网格在地图上的运用-地球不同地区的时间计算与时区划分3.地球的构造和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特点-地壳与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和发展-地球上的板块及其运动4.地球表层的地形-地球表层的主要地形类型和特征-地球表层地形的形成与变化原因-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和地震活动5.气候与气候因素-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气候要素和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原因6.气温和气温分布-气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气温的测定方法和旬月季年度变化规律-当地和世界各地气温分布的特点7.降水与降水分布-降水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降水的测定方法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8.大气压力和风-大气压力的概念和测定方法-大气压力的分布规律和季节性变化-风的概念和分类方法-风的成因和风的分布规律9.气团和气候-气团的概念和特征-不同气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划分和主要特征10.水循环和水资源-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和周期-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保护措施11.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12.人口与城市化-人口的概念和规模-人口增长与人口发展的机理-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规律-城市化对人口和环境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湘版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湘版知识点湖南地理知识点一、湖南地理概况湖南位于中国中部,东南与江西、广东接壤,南与广西、湖南相邻,西部与重庆、贵州交界,北与河南、湖北相连。
湖南地处江南丘陵山地区,被五岭环绕,地势起伏,山地占据总面积的78%。
二、地势和山脉湖南地势起伏,主要分为五岭、四渡和武陵三个山脉。
五岭主要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是江西、湖南和广东的边界山脉。
四渡山脉位于湖南的东部,主要延伸于岳阳市和长沙市一带。
武陵山脉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湖南的主要山脉之一。
三、水系和湖泊湖南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是湘江和资江。
湘江是湖南省的母亲河,全长约1120公里,是湖南的主要水源和交通要道。
资江是湘江的支流,流经湖南的西南部,全长约976公里。
湖南还拥有许多湖泊,其中最大的是洞庭湖,是我国面积第二大的淡水湖。
四、气候和植被湖南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湖南的植被多样,以森林、灌木和草地为主。
森林覆盖率高达51%,有丰富的草木资源。
五、矿产资源湖南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主要矿产有煤炭、铁、锌、铜、铅、硫等。
湖南的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是湖南的重要经济支柱。
六、经济发展湖南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农业方面,湖南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和玉米。
工业方面,湖南的重要产业有煤炭、有色金属、化工和汽车制造等。
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业、金融业和物流业为湖南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名胜古迹湖南拥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岳阳楼、洞庭山和岳麓山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为湖南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八、人物荟萃湖南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如楚庄王、毛泽东、刘少奇等。
他们为湖南的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九、湖南的文化湖南素有“儒、道、释之乡”的美誉,汉代文化、楚文化、革命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在湖南得以继承和发扬。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宇宙中的地理要素1. 宇宙中的地理要素是指宇宙中的物质、绝对空间、相对空间、时间与自然环境等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要素。
其中,物质性要素由地球以外的宇宙物质和月球、彗星、矮星等流体物质组成;绝对空间要素包括宇宙的群星、恒星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相对空间要素表示物体的关系,特别是地球内部的物体的绝对空间关系;时间要素是指恒星、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历法的概念等;而自然环境要素则包括地球表面上所有的形态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沙漠、森林、草原等。
二、地理位置1. 地理位置是指物体在整个地球(或地图)表面上的绝对位置。
描述地理位置时,首先要指出物体所处地球表面上的位置,然后要指出所在位置处的经纬度值。
经纬度值的具体指标是根据地球表面上的特定点计算出来的,经度值表示的是物体所处的经度线,而纬度值则表示的是物体所处的纬度线。
三、地理范围1. 地理范围是指某一地理物体或空间结构所覆盖的地理面积及其特征表现。
例如,河流范围一般指其水体网络以及其周围的曝气带面积、土壤和林地等;城市范围一般指城市的边界线、着力规划开发的地区以及其内涵的土地、水网等;地区范围指一个地区的边界线以及其内部的湖泊、河流、森林和耕地等。
四、地理形态1. 地理形态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形态特征,通常由陆地地貌、水体地貌、地表覆盖物围成的三维立体形态构成。
陆地地貌是指由山脉、河谷、高原、丘陵和盆地等组成的陆地地形特征;水体地貌是指湖泊、河流、瀑布等造成的水体地形特征;地表覆盖物是指雪山、沙漠、森林、草地等地表覆盖物对地形影响的形态特征。
五、地理行政1. 地理行政是指社会组织空间结构的基础。
地理行政按其行政管辖范围可分为国家行政、省级行政、地市级行政、县级行政、乡级行政等。
每一个行政级别都有专门的行政功能,影响着人们在其行政范围内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
六、地理环境1.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存在的气候、地貌、自然资源等环境要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共29张PPT)
?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 大陆西岸为寒流
?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逆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寒流
? 大陆西岸为暖流
?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顺时针;冬季自东向西流,
逆时针
?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暖流:增温增湿。例: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
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 气候 ? ? 寒流:降温减湿。 ?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 ?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 海洋生物 ? 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
26、洪涝灾害产_生_、1的_地原势因低平,排2、水降不水畅集,中多3、暴支雨流,多, 汇水量大4、围湖造田,使蓄__洪能力下降
27、洪涝灾害的_治1、_理修措建施水库,调节2、径疏流通量河;道,增加3、泄洪能力
退田还_,湖调高蓄_洪4、能加力固堤5、坝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28、中国雨带的推地移点,锋时面间性质
?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1、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 2、 整体性:①表现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2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 系和相互作用;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 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我国东部、
日本和朝鲜 半岛等地
低温干 燥
温暖湿 润
热带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印度半岛、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 中南半岛和
动
我国西南
概念
暖气团上升状 况
地理高一必背知识点湘教版
地理高一必背知识点湘教版地理是一门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作为高中学科之一,地理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一门课程。
下面是地理高一必背知识点湘教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是一个球体,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个运动。
地球的不同地带有不同的气候带和植被带。
其中赤道附近是热带气候和热带植被,两极附近是寒带气候和冰雪带。
地图是对地球表面进行缩小和形象化表示的工具。
地图分为等距投影、等角投影和等面投影。
二、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东亚的东部,东临太平洋。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多样,有山地、高原和平原。
西南地区有喀斯特地貌,华北地区有黄土高原。
中国的河流众多,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中国南方平原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是中国北方平原的母亲河。
中国的气候分布广泛,有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北方地区气候干旱。
三、世界地理世界地理包括了各大洲、各国家地理概况和自然地理特征。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人口最多的洲。
欧洲有众多的发达国家,是科技和文化中心。
美洲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和中美洲,北美洲是世界发达国家较多的地区,南美洲则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非洲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集中地,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
大洋洲包括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太平洋岛国也属于大洋洲范围。
四、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它是人口统计学的重要内容。
世界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衡。
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城市化是人口城市流动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
城市化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因此,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化的重要任务。
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人教版和湘教版的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其实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只是顺序有些不同。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知识点归纳
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湘教版)一、地球的宇宙环境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半径约为光年。
⑵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①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②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❶组成:主要是由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的,其次还有很多由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
❷关系:银河系同属于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
③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⑶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①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地球的和所处的比较普通。
②特殊性(具备的条件):❶充足的。
❷恰到好处的。
❸适宜的范围。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⑴太阳辐射:太阳以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①波长: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微米之间,分为、(50%能量)和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❶太阳辐射经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
❷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的主要能源。
⑵太阳活动与地球①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②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从内向外分别是(活动现象为)、(活动现象为、)、(活动现象为)。
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❶:数目变化大约以年为周期。
地球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❷耀斑:引起,从而影响,干扰电子设备。
❸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两极上空出现。
三、地球的自转⑴地球自转:地球围绕的旋转运动。
方向自向。
北看为时针南看为时针。
周期分日(24h)和日(23h56m4s,真正周期)。
角速度除两极外,任何地点都,约为每小时°。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
(0°: km/h;30°: km.h;60°: km/h)⑵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导致现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现象。
②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作用,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上不偏转。
③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尺度是地球半径。
–地球形状的证据:船帆峰法、地震波传播、航拍照片等。
–地球尺度的测定方法:大地测量法、航天测量法。
2.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坐标–地球的自转:自转轴、自转周期、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
–地理坐标系统:经度、纬度、经纬度的表示和读取。
3.地球的地壳与板块构造–地壳的组成:岩石、矿物、土壤、水和空气等。
–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构造地貌、板块运动理论、板块交界带。
二、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与太阳系–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地球公转、地球轨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和角直径。
2.地球的地理环境–大气层: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结构、大气的功能。
–水圈:水的分布、水的循环、水资源及利用。
–陆地:大陆的分布、地球的陆地类型、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3.地球的地理勘测–地球的勘测方法:遥感技术、地面观测技术、调查方法。
–地球地理勘测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测等。
三、人口与城市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增长过程、人口变动原因、人口规模的评价。
–人口迁移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类型、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
2.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的发展与类型:城市的定义、城市的发展过程、不同类型的城市。
–城市化过程与城市规模:城市化的特征、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城市与区域联系–城市网络与交通:城市的联系与交通网络、城市群及其发展。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土地与环境1.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类型、土地利用的方式。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类型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变化等。
–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资源节约与再利用、环境监测与治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湘教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湘教知识点地理湘教知识点湘教地理是我国湖南省编写的地理教材,根据高中教育要求,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基础,结合湖南省地理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编写而成。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必修一地理湘教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湖南省地理教材中的内容。
1.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造对于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1.2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个运动,自转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1.3 地球的表面由大片陆地和广阔的海洋构成,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对于了解地球的地理特点至关重要。
1.4 地球上存在大量的地理现象,如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这些地理现象对于人类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2.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2.1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2.2 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草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2.3 中国地处于亚洲的东部,拥有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这些河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2.4 中国气候多样,南方热带季风气候和北方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3.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3.1 人口是社会的基础,了解人口的分布和变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3.3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对于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和推动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4.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4.1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促进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4.3 中国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5. 第五章地球与人类活动5.1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等。
湘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14034567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河外银其他太其他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91日珥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3、太阳大气的分层结构由于光球层的亮度最大,我们平时看到是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呈玫瑰色。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41234: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赤移动。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地方时、区时与时区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要早。
这种因经度不同引起的时间不同称为地方时。
(1)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0范序号×15°已知某一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区时:区时=已知区时±相隔的时区数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3、日界线日期界线包括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
⑴自然界线:即零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⑵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的、大体上沿180°经线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24时。
(三)地转偏向力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34、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
【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
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
(重要)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
(很重要)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4.太阳系(很重要)(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
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重要) (2(很重要)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
(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总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1401250多亿个)(2000多亿个)(地球和月球)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很重要)(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及地球(了解)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He+能量(重要)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
(重要)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日珥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
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
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地球与月球的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有液态的水地球内能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汇总表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汇总表1.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位置: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03'到53°33'之间 - 中国地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约亩-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约1.8万千米- 中国海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2. 中国气候区划- 中国地理气候带划分:北温带、寒温带、暖温带、热带- 北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短暂,昼夜温差大- 寒温带气候:寒冷冬季长,夏季短暂- 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热带气候:全年高温,季风影响,降水丰富3. 中国地形地貌特点- 中国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 中国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大别山脉- 中国主要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中国主要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 - 中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4. 中国地震活动特点- 中国地震分布特点:我国地震多发区主要为青藏高原周边地带、沿海地区- 中国地震剧烈程度:以西部地区为主,地震灾害较严重- 影响地震活动的因素:板块构造运动、地壳运动、人类活动5. 中国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自然灾害种类:台风、洪涝、干旱、地震、地质灾害、气候变化等- 自然灾害防治:- 加强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完善灾害监测和预测技术-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抗灾能力-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灾害6. 中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总量:约14.5亿人- 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地理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 - 人口政策调控:二孩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调整7.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特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城市经济更加繁荣- 区域发展战略:沿海带动内陆,东西部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总结:以上是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的知识点汇总表,涵盖了中国地理概况、气候区划、地形地貌特点、地震活动、自然灾害防治、人口问题和区域经济差异等内容。
必修一湘教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湘教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地球的基本特征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自转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它的平均直径约为12756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4千米。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 地球的公转和地球公转的意义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约为365.24日,太阳系中所有行星的公转都是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进行的,地球的公转运动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倾角和银河系地球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称为地球的赤道倾角,这个倾角约为23.5°。
银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它包含着数百亿颗星星,其中包括太阳。
第二部分:地球的自然环境1. 大气圈和大气成分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上空气的层状结构,它直接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生物圈和人类社会的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汽等组成。
2. 水圈和水资源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系统,包括地表水、冰川、土壤水、地下水、湖泊和河流等。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极、南极和高山地区,全球淡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
3. 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这些地貌特征不仅决定了地球的自然环境,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部分:地球的生物圈和人类活动1. 生物圈的分类和类型生物圈包括陆地生物圈和海洋生物圈,生物圈中包含了各种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 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影响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陆地地区,在不同地理环境下进行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地球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影响。
第四部分:地理信息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来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系统,遥感技术是利用遥感卫星和其他航空器进行地球资源调查和监测的技术手段,它们为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编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编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和星际物质等。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包括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和可观测宇宙。
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和月球组成,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和海。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和水星、金星、火星一样,地球属于类地行星,离太阳比较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和木星、土星一样,地球属于巨行星,体积和质量巨大;和天王星、海王星一样,地球属于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和质量中等。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包括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外部太阳光照稳定、条件运行轨道安全、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的热量等。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是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能量以电磁波形式传播,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太阳大气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等。
太阳大气不同层次的活动包括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层的太阳风。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其主要标志。
它们的增多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导致短暂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这些粒子流在两极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此外,太阳活动还与地震、水旱灾害等有关。
地球的能量来源有直接和间接的太阳能、地球内部的化学能和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
这些能量来源的不同会影响太阳辐射。
地震是地壳中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能量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地理期末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的含义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辐射与地球①太阳辐射的组成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6、地球的自转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3)产生地方时。
③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昏线的判定见教材23页。
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⑤地方时和区时的简单计算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早西迟。
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2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
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3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⑥国际日期变更线0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7、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方向、周期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位于近日点, 7 月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角速度平均1o/日,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
近日点时较快,远日点时较慢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②黄赤交角的概念、示意图及意义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
示意图见教材21页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③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不做要求)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北半球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⑤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⑥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侧视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8、地球的内部圈层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特点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②岩石圈的概念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9、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地壳以外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特点: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一般把XX~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①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②三类岩石的成因、实例③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如砾岩、白岩、石灰岩、砂岩。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2、地壳的物质循环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及示意图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示意图见教材34页图2-7。
读图要求:1、找到岩浆岩(分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图示转化中的所处位置。
2、关注岩石转化中能量的来源:地球内部的放射热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3、注意各类岩石之间的内外力作用。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①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②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4、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1)地球表层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示意图见教材37页图2-10)。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②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常见地形的形成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篇二: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1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2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