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重要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的理论

1、Piaget’s认知发展理论(Piaget's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知识、智力、思维是来源于主体的行为动作;知识的数和量都得到增长;认识发展是有序且逐步进行的。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核心概念是图式,即有组织的对刺激作出加工和行为的心理结构;个体的图式不同,对刺激作出的反应也会不同。婴儿的图式与成人不同。随着运动能力的发展,图式也越来越复杂,并为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做准备。主体通过动作(图式)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而这种适应是以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实现的。同化是指;顺应是指。

皮亚杰的理论其实是基于认知的阶段论的,从儿童到青春期每个人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儿童的知识的数和量都得到发展,而由一个阶

(平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则是由身体的成熟和环境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会有存在过渡期。

衡与平衡失调)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又分为6个亚阶段:

阶段1:简单反射。第1个月;吮吸反射

阶段2:初级循环反应。1-4月;动作的协调;循环反应(通过重复一个随机的动作来建构认知图式);一般以自己的身体的为目标。

阶段3:次级循环反应。4-8月;有目的;重复活动是为了对外部世界有一个期望的结果

阶段4: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月;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一些图式被结合起来生成一个动作来解决问题;客体永存;客体永存有但是并未发展到那个阶段,此时会出现A非B 错误

阶段5:三级循环反应。12-18月;实验并观察结果;对未预期的有兴趣;

阶段6:思维的出现。18-24月;心理表征;延迟模仿;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 岁)-和学前期(3-6)有重叠特点:象征性符号思维;开始使用概念,有心理推理;减少依靠感觉运动活动来理解世界。

最典型的特征是出现符号功能,即使用符号、词或客体来代表物理上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能力。与语言获得直接相关。

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特点:

关键成分和局限性:中心化(259);缺乏守恒能力;对转变的不完全理解;自我中心思维;

这个阶段的进步:直觉思维的发展;

同一性,也就是守恒的发展标志着从前运算阶段进入到了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2岁

思维已经具有了逻辑性,并且克服了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具有逆转能力,知道一个刺激可以逆转回它本来的形式。

但是仍然局限于具体事务与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形式运算思维(formal operational thought)

是在具体运算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和成人思维接近的、达到成熟的思维方式,亦,即命题运算思维。所谓形式运算或命题运算思维,就是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

2、依恋理论

依恋(attachment)这一概念由Bowlby提出来的。一般来讲依恋指的是抚养者与孩子之间一种特殊的情感上的联结。在这里,抚养者主要指的是母亲,当然现在的研究表明婴儿对父亲的依恋对其社会性发展也很有益。依恋关系为其探究世界,获得独立提供了安全基地。行为表现:

一是寻求接近和保持接触。婴儿倾向于接近依恋对象并与之交往,这是一连最基本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是分离焦虑。当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婴儿会紧张不安,重逢时婴儿会轻松愉快。这被公认为依恋形成的标志;

三是选择依恋目标。

对其测量主要是使用Ainsworth创立的陌生情境测量法(8阶段):

Ainsworth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的

表现,将他们分成了三大类:

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

B型:安全型依恋。大约占70%。

C型:焦虑-反抗型依恋。

A型和C型有时一起被看作焦虑型或不安全型依恋。

1990年Main和Solomen提出了一种新的依恋类型--混乱型不安全依恋。

3、Freud的五阶段理论

a)Birth to 12-18 months

b)To 3 years

c)To 5-6 years (5-6岁是超我发展的时期)

d)To adolescents

e)To adulthood

4、Kohlberg's 道德发展理论

Kohlberg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模型。他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过程:

水平一,称为“前习俗水平”,行为受逃避惩罚和获得奖赏的需要驱使,儿童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还没有发生社会规范的内化。

水平二,称为“习俗水平”,儿童认同于父母,并遵从父母的道德判断标准,儿童主要满足社会期望,这时社会规范已开始内化。

水平三,称为“后习俗水平”,儿童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此时社会规范已完成内化。

5、Lev Vygotsky

发展是由于特定文化中成员之间社会交互;儿童通过问题解决,和其他成人和儿童的互动来理解世界;要考虑文化的作用。

最近发展区(zones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在Vygotsky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尚不能完全独立完成、但在更有经验和能力的人的援助(提醒及指导)下可以完成作业的水平(level)。

脚手架(Scaffolding):对学生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支持,鼓励孩子的独立和成长。

文化工具——现实的事物,解决问题的结构,文化差异

儿童认知的发展是由于儿童在特定时期有发展出某项能力的潜能,但是要有经验的人进行提醒和指导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要有脚手架的帮助。其中一些更能力的个体提供的帮助叫cultural tools(笔、纸、计算器)。

6、Parenting方式

a)Diana Baumrind认为有3种主要的教养方式

i.权威:一般也是支持型

ii.独裁

iii.放纵:分两种:忽视/溺爱

iv.不卷入

主要在四个方面不同:表达温暖和抚养;纪律的策略;交流的质量;对成熟的预期

b)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反应

7、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愿望(desire)、信念(belief)、动机(attention)、意图(intention)等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这样一种系统之所以被称为一种理论,是因为心理状态不能被直接观察,并且可以用这种系统进行预测,特别是预测其他有机体的行为。

心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大脑相关区域的成熟

2、常规语言能力的发展

3、身边年长儿童的影响

4、身处社会环境对于人们行为意图的普遍解释等。

8、categories of social play

functional play:只是为了保持活动性,重复的动作

constructive play:

solitary play

Cooperative Play

Associative Play

Onlooker Play

Parallel Play

9、Carol Gilligan——女人

a)倾向考虑自己的利益

b)愿意为他人而牺牲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