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宝给四中师弟师妹的一封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四中师弟师妹们的一封信
杨小宝编者按:杨小宝是我县电城镇人,1993-1999年曾在电白四中读过初中、高中。1999年,他在广东高考中以670分(标准分830分)的总分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读。2003年,他免试直接攻读本校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08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杨博士现在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系担任研究员助理。他的第一篇论文荣获国学研究项目奖,发表于美国杂志,美国多所大学曾引用其论文观点和数据。
杨博士虽然身在异乡,但是他情系桑梓,关心和支持电白教育。最近,他给母校的师弟师妹们写了封信。他在信中谈了自己对读书的认识和对前途理想的执着追求,回顾了自己求学路上的磨难、挫折、奋起和欢乐,介绍了自己读书、应考的心得体会和经验,表达了自己对父母,对师长,对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他的人的感谢和感恩之情,还对四中的师弟师妹寄以殷切的期望。这封信民情深意切,不仅对电白四中的学生很有裨益,对全县的中小学生都有非常大的裨益!希望全县中小学生都能好好的拜读这封信,并能从中有所感悟。
四中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
到香港城市大学已经两个月了,自己新的科研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时间过得真是很快,不知不觉从四中毕业已经将近9年了,还记得拿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的兴奋,记得欢送会上老师同学们对我的鼓励和祝福,记得一个人背上行囊坐上往北京西站的火车······当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我的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决定授予我博士学位的时候,我内心实在有说不出的兴奋和喜悦,回想起从本科学习到拿学士并直接攻读博士,到一字一句撰写我的博士论文,多少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多少次在实验室思考钻研······奖学金、市三好学生、优秀论文报告、提前毕业,在清华,我交出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养卷。
四中,清华,是我人生道路关键的两个地方,也是让我有最多回忆的地方。我发现在清华走的路和四中走的路非常相似,有了大学的经历后对中学那段日子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因为有了中学的经历,才让我大学的发展更加顺利。回想在四中的日子,我总会有很多的感动。我非常感谢四中,感谢各位老师,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在四中,我学会了很多很基本却很重要的东西。
和各位同学一样,选择高中主要是想考上大学,让自己有机会继续学习技能,将来可以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高考非常关键,不能说考不上大学就一定一事无成,但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没有足够的基础要成功则要困难很多。此外,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高中时代开始逐
渐形成。因此,把握好高中三年时间,在思想认识和学习能力上锻炼好自己,可以为自己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高中阶段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习是高中的主题,高中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在学习,很多人也非常关心怎么才能有效地学习,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等。其实学习和其他事情一样,一定要对其感兴趣,才容易提高效率的,要善于发现学习的乐趣,让自己在学习中流连忘返。学理科,理解了就明白了,明白了就不会困惑。当你发现自己把握了真理,并能灵活运用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理科的学习将会是趣味无穷的,要享受一下子把问题想明白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比如化学,有很多的反应方程式,但基本都可以从“强弱”的角度来理解,比如强酸和弱酸盐反应、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这些都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决定了。当我学到元素周期律的时候,自己一下子把之前的规律都联系起来记忆,感觉非常的舒畅;不过我马上又注意到一些把反例,比如用钠和氯化钾反应制取金属钾是工业常见的方法,这个显然不能用元素周期律来理解,当时看完化学平衡理论后,脑海的疑团自然烟消云散了。对于物理,则关键在于对基本原理的把握,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注意整体和局部的统一。可以说,能量守恒和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而我们的身边处处都能看到具体的例子,所以养成用自己的知识来理解世界,将可以体会到爱因斯坦所说的“大自然最不可理解的是居然可以被理解”。数学刚相对抽象一些,但是很多推导还是有相似相通之处。有教师曾经这样比喻:做数学题就像下棋,熟能生巧,高手熟悉棋谱,一看到题目,“高手”就能看到深入的几步。比如这个条件我们通常可以推导到什么进一步等价的表示,题目自然可以迎刃而解。而对于语文和英语、历史、哲学等文科,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如果逼近自己强行记忆,容易感到枯燥,记忆也不牢靠。我一直认为,多看自然能记住,而且要用一些愉快的心情去看,就像看长篇小说,第一次也许能记住主要情节,再看能记住细节,看多了估计里面人物的对白都能记下来的。在轻松的心情下,相信记忆效率也高一些。无论理科还是文科,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一个高兴的理由,也许一开始没啥兴趣,但要坚持到自己感兴趣为止,当你发觉自己喜欢学习了,那离成绩提高就不远了。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如果讨厌某门课程,一般都很难学好该课程的,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不要排斥学习。我一直觉得在学习的时候,并不是缺少有趣的东西,而是缺少发现。在大学的学习和研究生的科研中,我更清楚兴趣的重要性。如果对自己的工作(包括学习和科研)不感兴趣了,每天都会消极敷衍,而自己也会特别空虚;只有把热情投入到自己追求的工作中,敬业乐群,这样才不容易感到苦闷,每天也会过得充实。
有人说,学习是讲天赋的,成绩好的同学天生喜欢学习,天生记忆力好,天生反应快。
刚上清华的时候,我发现成绩好的同学主要还是靠勤奋。我和班里不少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天赋,甚至反应也不算快;而我和他们上清华的路是一样的,靠的是扎实的努力,一分一秒的投入。尤其是高三的第一学期,我中午和晚上都抽出一个额外的一小时来学习,每天的积累是成绩稳步提高的关键。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学习的方法,就是看书做题,题做多了,思维活跃了,题越做越快,能做的题越来越多,这样的良性循环,学习效率自然高。正所谓万事起头难,在走上成绩稳步上升道路之前,还是要下一些苦功夫的。刚上高二的时候学校让我和调研的同学一起上课,自己当时很兴奋,就开始高中的“总复习”。其实我高二的内容也没有怎么看,反正是总复习,就从头开始。一开始感觉还是比较难的,高考题显然和会考不是一个档次的。一张卷子下来,自己要从头到尾去找,找自己会的,结果数理化的试卷加起来满分是450,我一般做不到150,相当受打击。也许是看到了差距就会有动力,那时已经有双休日了,所以周末我就到教室里开始做卷子。数理化一般应该每科2小时,我经常一天7到8小时才能做完,而且很多东西完全不懂,只能硬着头皮来,中午饿了基本就是汽水和面包。不知道这样过了多少个周末,不知道做了多少卷子(高考复习最不缺的就是试卷,各省各地区的模拟题),也不知吃了多少面包,分数从150起逐渐也有了变化。从一开始看着试卷发呆,到拿着试卷感觉得心应手,每次的汽水和面包都有不同的滋味。周围的环境感觉也不错,高三的同学为了理想大学在奋斗着,我自然也不会轻易放松,不过我觉得自己当时有着相当的心理优势,因为我只是高二,也许正因为是良好的心态让我每次考试都可以充分发挥,最后成绩居然排在了高三同学的前面。教师当时暗示:这样努力发展下去,清华北大也是有希望的。
非常感谢母校老师们的提前安排,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高考复习,未雨绸缪也成了自己后来的习惯。比如在本科学习的时候,大二我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的科研方向,于是就到各个实验室去了解,而且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尝试。因为自己是提前准备的,多方比较后确定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掌握了必要的编程技能,在后来的科研中得心应手。由于论文发表顺利,在研究生第二年,我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先是就达到了可以博士的要求。在后面的科研工作中,自己可能无压力钻石一些难度大的课题(因为论文不够是不能获得学位的,一开始就做风险大的课题是不明智的)。提前准备,就不会感到彷徨,放松的心态更利于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很多朋友问过我学习方法的问题,不过我感觉自己自己在学习中隔壁没有用过特别的方法,也许只有自己才知道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但是要保持平稳的心态学习和工作,这本身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说回高考,我们也要冷静思考自己的定位,因为考生很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