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650字_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优秀8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优秀8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一“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当1900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时,他以这样的选择告诉观众人生的意义绝不是取决于生命的长度。
也许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得到惊喜,来感受悲伤,来体会感动,托纳托雷导演也正是利用了观众的这一心理巧妙地塑造了海上钢琴师1900这一悲情人物。
1900的朴实,儒雅,洗尽铅华在这个时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人们似乎能够在这种纯诚、洁白的单纯背后找到久违的遗憾,就让眼泪尽情地洗礼早已失落在物质和世俗背后的那片纯情森林。
在1900抑郁的眉宇间,在舒缓阴凉的背景音乐当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沧桑与孤独慢慢的侵蚀你的内心,让你在黑暗中无处可逃。
然而最后,镜头中的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是现实还是虚幻,影片在孤独平淡的音乐声中结束,1900也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活在Max和观众的幻想当中。
或许他不该属于这个浮华的岁月,这个渴求的时代,一个没有出生证明本来就不复存在的角色,赋予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最终也为影片的孤独落寞打上了长长的省略号。
当一个鲜活的生命赋予了情感与奇迹之后,便开始渲染出让观众共鸣的氛围。
不经世事却又洞穿一切的1900,用善良的微笑,倔强的生活态度,演绎了不懈的追求。
他的生命中只有自己喜爱的钢琴,永远懵懂迷茫的爱情,和那看不清的未来:“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生于船或许并不意味着要死于船,但1900却全然固执己见,让观众含泪离席,却似乎在劝慰世人:找到自己真正的所属吧,人生如此短暂!琴键是有尽头的,然而人生是没有尽头的,当1900极度挣扎着说出:“Theend?Please?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ends?”的时候,似乎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未来,却又不能看见自己的未来,于是无边的寂寞和惆怅悠然而生,让开始的期待变成同情,到最后也由衷的支持1900的选择,就让他与维珍尼亚号一起埋在没有尽头的大海吧,这或许比选择一个女人,一间屋子,一块地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能诠释生命的意义。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范文(精选7篇)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范文(精选7篇)观《海上钢琴师》有感范文(精选7篇)观《海上钢琴师》有感1还记得那是20xx年1月底,我第一次走进艺考培训学校,那是我接触的跟广播电视编导有关的第一节课——影评。
老师推开门二话没说为大家播放了这部电影,那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带着专业的角度去看一部电影。
《海上钢琴师》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启迪,更是一种对电影的渴望吧。
时隔这么多年过去,我也走上过讲台,每每都会把这部片子拿出来,同那些面临艺考的孩子们,一起体会影片中那经典镜头带来的视觉震撼,一起感受那灵魂音乐带给我们的人性回归。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的作品。
同《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合称为"时空三部曲"或者说是"回忆三部曲",还有的称之为"回家三部曲""寻找三部曲"。
三部影片运用了同样的叙事手法,在现实与过去不断穿梭,在追忆与沉思中循环往复。
而他的影片配角是特别的存在,贯穿始终,是引路者。
吉赛贝·托纳多雷导演作品不多,但每部都堪称精致,获得的奖项也很多。
有媒体评论他一如既往地精准: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主人公或主要行动做一个非常准确的亮相,虽然身为意大利人,却比纯好莱坞导演拍出的作品还要好莱坞。
但在我看来,他的作品叙事结构虽然复杂,但情节清晰流畅,画面精致唯美,音乐婉转缠绵。
他总去描写那些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在其中我们能看到,爱情、梦想以及对未知的恐惧。
《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艘穿梭在英美之间的游轮上。
1900年的第一天,铲煤工丹尼发现了遗弃在头等客舱钢琴上的男婴,收养了他并取名"1900"。
1900没有出生证明没有身份没有归宿,但他有海洋有钢琴有音乐。
那年,8岁的1900,推开"禁止入内"的大门,走进了他生命灵魂的深处——"Music"(音乐),钢琴天才1990一曲感动众人,一句"F the regulations"(去他的规定),开启他人生篇章。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通用6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通用6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有那么一些电影,它没有震撼的镜头,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只是毫无修饰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但银幕前的你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看完这部影片后,心中感慨万千却又无从下笔,《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简单地概括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在豪华游轮维珍尼亚号自成一格的海上世界中,名为1900在1900年被遗弃的孤儿在海上成长为天才钢琴师,引来陆地上的第一天才钢琴家登门挑战,而爱情也在不经意间从窗外中到来,但最后1900却决定生于大海死于大海。
但我想我们可以不用太在意这些情节,我甚至认为这完全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因为这些已经在许多电影中不厌其烦地上演过。
看这部影片我们更该看他最后那段对外面世界独白的台词,以此理解他最后关于上岸的抉择。
影片两次重点涉及到他的离开问题,第一次是为他心爱的姑娘决定去岸上,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他在生死抉择的关头,依然决然地坚持没有上岸。
也许,观众看到最后都会感到很惋惜,他为什么不离开呢?为什么宁死他也不愿踏上那片他曾经愿望踏上去的岸上呢?“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
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
它们不是无限的。
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
”这是他给出的回答。
开始我很不理解他不下船的解释,认为这是一种对生活不积极的做法!但是最后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择,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己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为自己的喜爱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说1900如果下船后就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己的曲子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一)迷宫乐声渐次远离,唯有冷风从窗口灌入才觉脸上很凉。
好像感情的喷薄从来只是一瞬间的事,太多想表达的话语落于纸上,像雨点叩击海面,是漫无目的深邃和着苍白无力的呐喊——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仅用“感动”一词来囊括所有的情感都显得太过苍白,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去揣度人生,妄想写出超出年龄之外的深度,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宛如一场春秋大梦,醒来什么也不曾留下,还丢失了本该属于这个年龄特有的稚气。
看《海上钢琴师》便是这样的体会。
可为什么还是要写?是那句“未表达的情绪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丑陋的方式涌现”促使着我写下去,写下这些少不更事的通透和深刻,写下这些倔强和稚嫩,留给以后慢慢咀嚼也罢。
我不愿以对错评判一个人的选择,对于1900最终没有下船的结局,理想主义者为此正词,说这是一个人活得纯粹而自由的标志,现实主义者又抨击这不过是空洞荒诞的无意义,无谓地悲叹人生的虚无,只是一种病入膏肓却不自知的悲观。
我呢?我不站任何一种说辞,人们从未真正了解彼此,基于这个事实探究选择的对错这件事本身就是无意义的。
我更认同的是,这是1900自身推导出的结果——年幼时短暂拥有过的亲情,黑暗之中漫长无捱的躲藏等待,以及一段惊鸿一瞥无疾而终的爱情和一段总会告别的友情。
影片中最深的是那一幕——漆黑的夜里1900忐忑不安地向船外面的世界打出电话,像是冲着宇宙深处光年之外的事物发出的孤独讯号。
这条连接着自己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脐带,在孤独的宇宙中能够抓住的唯一一根稻草,在拨通的那一刻,还是被剪断了,一瞬间的欢欣与失落轮番着上演,1900的失落来自被宣告的孤独,不是因为无人理会,而是无人懂得。
挂断之后,宇宙陷入了更深的寂静。
他的一生总是与告别为伴,漂泊在海上无望孤独地等待,被人群围住,哗众喝彩比海潮来去还要迅猛,留下来的唯独钢琴。
“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精神会崩溃的。
”他无奈地说。
陆上对于1900来说,就像是一个他从未涉足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斥着太多铜臭味和浓郁的香水味,是无法填满的欲望和无限膨胀的虚荣,是尔虞我诈的人性之恶和迷失自我的未知恐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5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一些思考的。
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
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
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
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近来天气寒冷,下班晚上回到家闲时就宅在床上看电影,IPAD被我看得一天一充电,看过的多部电影中,唯有《海上钢琴师》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忧郁、单纯的1900个人非凡的钢琴天赋?是为了坚守精神家园而舍弃爱情的勇气?……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2024年海上钢琴师观影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海上钢琴师观影心得体会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主人公1900,是一位自幼被遗弃于蒸汽船上的孤儿,后被一位善良的烧炉工收养。
不幸的是,烧炉工在一次事故中去世,1900再度成为孤儿。
凭借天赋异禀,他自学成才,成为一名卓越的钢琴家。
他对于陆地生活充满恐惧,从未踏足上岸,纽约的高楼大厦和密集人群让他感到不安。
即使遇到了心动的女孩,他也选择了留在船上,直至废船被炸毁,他选择了与船同归于尽。
观众在观看电影后,不禁会产生诸多疑问:为何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会被遗弃?为何他害怕面对陆地的复杂世界?为何爱情的召唤无法促使他踏上陆地?为何他对即将沉没的船只如此眷恋?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与1900的性格和生活经历有关。
1900的生母可能并非贫寒,但显然是一个畏缩不前、不敢承担责任的人,1900遗传了她的这种性格缺陷。
面对未来,1900感到恐惧、迷茫和未知。
陆地的广阔让他担忧自己找不到定位。
一位单纯的少女让他对陆地产生了无限遐想,也许陆地上的一切并非他所想象的那样可怕。
他曾经挣扎过、努力过,但爱情带来的痛苦和颓废让他最终选择了对音乐的执着。
他追求的是纯粹的音乐,不为名利,不受控制的自由之音。
在音乐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尽管1900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道路,但他最终选择了留在船上。
这种选择或许缺乏挑战生活的勇气,但也是他对音乐纯粹追求的体现。
他的生命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一艘船,一个弃婴,一架钢琴,命运将它们紧密相连,直至永恒。
1900从容面对死亡,不离不弃他钟爱的事业,选择了自己向往的生活,留下了一段让人深思的故事。
2024年海上钢琴师观影心得体会(二)在弥漫着灰色烟雾的都市中,高耸且阴沉的建筑群与机械的喧嚣声交织,共同描绘出工业文明时代的图景。
在这座城市的大西洋畔,一艘名为弗吉尼亚号的巨轮,日复一日地迎来送往着追逐利益的匆匆过客,他们彼此不曾停留。
在这不断的流转中,有一个人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命运,他的一生都在这艘船上度过,用一架钢琴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在音乐上一直是个“白痴”,但是,这并不会成为我理解本片的障碍。
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就像1900从没接触过钢琴却会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一样。
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死在海上,这就是1900的一生。
他从未离开过船半步,从未踏上陆地,虽然,爱情的力量曾经让他心动……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来,回到这属于他的甲板上,因为他不属于这世界,这世界不属于他。
当看到1900走到楼梯一半又回来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说真的,我还是很高兴的。
世界不属于她的,又何必勉强呢?船上他很孤独,但起码他还有钢琴,还有一个演绎自己心中音乐的环境。
当他一踏上陆地,他或许将更孤独。
钢琴还有,没错,但,那是上帝的。
多走几步,到陆地上去,他或许真的会像他朋友所说的那样获得成功,因为他有那么好的天赋。
但他选择“浪费”上帝的礼物,因为,那是……。
很好的一部电影,看完后感触颇深,奈何笔拙,只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至此……《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在跟我姐一起看《海上钢琴师》,看到1900不肯下船,准备随船一起炸毁的时候,我姐一直在旁边叨叨:“闭嘴吧你!不要再说了!”然后转过头来跟我说,“是朋友就应该把他打晕拉下船,那个小号怎么不动手呢?”我在旁边吓得不敢说话,默默点头。
然后她又问我:“你能理解他吗?我感觉他有病!”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理解,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只能说:不理解不理解,我也觉得他心理有问题……1900说,陆地太大了,而他的世界只有船头到船尾的距离。
一条条街道没有尽头,是从小在船上长大的1900所掌握不了的.未来。
他能在88个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音符,但是在陆地上,只有上帝才有能力在这里演奏,他不能,他看不到尽头。
有限的数字都可以组合成无限的可能,更何况是由无限去产生无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不到万不得已,相信没有人会完全脱离之前生活的圈子,重新开始,用自己不了解的方式继续生活。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精选17篇)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精选17篇)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1《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
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
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不舍,可能类似于我们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
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愿离开他的故土,纵然那土地贫瘠,荒凉,甚至充满危险,纵然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金银遍地,他们从不离开故土一步。
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那里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
能够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
所以即便是最后一刻,他仍然不会选取离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
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能够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能够驾驭这种“有限”,在那里,他就是他。
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能够选取,他没有办法去驾驭。
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
他只能选取他能够选取,能够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
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我想这也许是他不选取离开的第二个理由。
他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
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
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齐。
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
我想,他的内心里,也必须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
2024年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样本(3篇)
2024年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样本《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观众在观影后往往心潮澎湃,却又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该影片深刻地探讨了孤独、存在与自我认同等哲学命题。
影片给予观众的直观感受是孤独,这种孤独感是深沉而真实的。
主角1900虽身处孤独之中,却并不缺乏内在的丰富。
他拥有源源不断的音乐灵感与才华,用流动的音符编织出独特的音乐世界。
1900的存在,让观者反思自身,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之间寻找平衡。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被赋予诸多身份和称谓,从出生至死亡,这些身份如同标签,伴随我们的成长和变化。
1900是个特例,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身份证明,也没有固定的名字,他的存在仿佛不留痕迹,但他却以自己的方式,证明了生命的真实和价值。
1900的生活态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
他挑战社会规则,重视个体存在而非外界认可。
他选择不随波逐流,保持自我,即使这意味着与世隔绝。
他的生活选择,是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在存在主义视角中,人生充满不确定性,个体在自由选择的也必须面对孤独和生活的无目的性。
1900的人生,是一场自觉选择的悲剧,他预见并接受了这一命运。
观众在聆听1900的音乐时,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仿佛与他在海上漂泊,体验存在的快感。
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却是难以避免的。
与1900不同,我们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城”,来安放我们的孤独和逃避现实。
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中,孤独被视为一种不良情绪,社会要求我们融入集体,追求一致性。
拒绝融入,意味着要承受更大的孤独;而融入,又可能意味着失去自我,陷入更深的迷茫和孤独。
这部电影激发了我们对于生活、自我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引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自我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2024年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样本(二)人们常常追求未知,渴望探索生活的奥秘,有时却因此错失了珍贵的时光。
季节的变换常引发人们的忧虑:冬季担心夏日的迟迟未至,夏季又害怕冬天的临近。
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人们四处奔波,试图寻找一个四季如春的理想之地。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体会6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体会6篇《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个人回忆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
影片所叙述的是一个天才钢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体会,供大家参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体会篇1他,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独有的名字,钢琴是他终生的伴侣,大海是他灵感的源泉,宽广的大海给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犹如海一般透彻的心灵,他的手随着波涛的摇曳尽情演奏,心却神游大地,无所不往,他便是这样一位特别而又神奇的海上钢琴师。
1997年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将这位给予传奇颜色的钢琴师的一生搬上了电影荧幕,也造就了一段电影史上的经典,传奇的海上钢琴师有太多的别于常人的地方,这也让观者能够无限的思考、探寻,以至于(反思)人生应当如何生活。
人生应当如何栖居?人应当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影片《海上钢琴师》没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尽管如此,它却指引我们去思索这一切。
1900的人生是一场喜剧,也是一场悲剧,上帝赐予了他天才的灵感以及一双无可媲美的灵活双手,大海与他融为一体,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键上驰骋,演奏出无限的乐曲,你会认为他是上天的宠儿,但他却是一名社会的弃儿,从小成长与船上,养父丹尼因他没有任何诞生证明文件,可怕被人抢走,以至于不允许他离开船半步,他没有做为社会存在的证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忙过客,1900仅是他们记忆中的一瞬,随着他们的远行而忘却,1900仅有一位伴侣小号手麦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岁月使得他们相互依存,但这微薄的依存是无法证明1900的存在的,以至于与世界隔阂,这正是他的可悲之。
,他曾试图下船,却又退却了,理由很简洁,却很真实,由于那无限扩散的城市让他看不到终点,下船之后他不知该走向何方,这种茫然的恐惊围围着他,终究酿成与弗吉尼亚号共赴大海的惨剧。
1900的乐曲不应在凡世,应当留于天堂,他的音乐才华不仅使他的名字流传于弗吉尼亚号上,也惊动了当时物欲横流的世界,爵士乐的始祖慕名向他挑战,在波涛汹涌的邮轮上,一场较量无可避开,这不仅是名利之心与纯洁心灵的较量,还是凡世乐音向天堂之声的冲击,事实证明,纯净的心灵才能谱写动人音符,挑战者在嘲讽声中狼狈地逃离,1900的音乐也因此为世人所追捧,名利、金钱的诱惑也随之而来,然而正如1900能在乐队演出中喊出的:“Fucktheregulations!”,将规定抛之于脑后,面对社会的诱惑,他只回应了一句:“音乐是不能和演奏者分别的”,将已将录制好的乐曲夺走,选择了孤独的音乐,放弃了名利的世界,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句简洁的回答,他鞭笞了当时的拜金主义思想和对权势的狂热,引出了埋藏于人内心深处的呐喊,纯洁的心灵容不得玷污!麦克斯曾试图用财宝以及名利劝告1900下船,而1900做了真实的回答:“陆上的人喜爱寻根究底,虚度许多的光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6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6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1《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
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1900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机会可以这样做。
直到最后这艘退役的老船即将用6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尝试过劝说。
“整座城市。
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
无穷无尽,麻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你能体会吗?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
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见一切,可就是看不见尽头,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尽头正是我所未见。
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有开始,也有终结。
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键,它们是有限的,在这88个琴键上你可以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我也只能这样生存,但你们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无数个琴键的钢琴,没有尽头。
可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说我坐错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老天啊!你有没有看见那些街道,成千上万的街道。
怎样才能从中选一个,选一个女人,选一栋房子。
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选一种自己的活法。
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漆漆的看不到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有无穷的世界里。
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过大的船。
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亚号爆炸的前夕,拒绝了max的劝说,说出了上面的话。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篇《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通过音乐的力量和人性的深度展现了艺术的魅力和无限可能。
观影之后,我深受感动,思绪万千,愿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我的观后感。
第一篇视觉交响曲《海上钢琴师》以美丽的画面开篇,一艘孤零零的小船在茫茫大海上独自航行,与此同时,配乐中传来的悠扬琴音犹如海上的微风,温柔又悲伤。
这种极富诗意的画面使我深陷其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浩瀚的大海之中。
导演用镜头展现了各种海上景观,船身和浪花相互碰撞、船帆被海风吹拂,每一切都那么真实而美丽。
影片给我一种深重的看似浅薄、偶尔其实具有深度的感觉。
第二篇发现天籁之音主人公钢琴师在船上演奏琴曲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用双手给这架破旧的钢琴注入了灵魂,弹奏出美妙的旋律。
船上的人们被他的音乐所打动,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对音乐的崇敬。
音乐的力量超越了语言的局限,将人们的心灵与思绪连接在一起。
在那个闭塞的环境中,钢琴师的音乐让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痛苦,寻找到了一丝希望和慰藉。
第三篇沉默的誓言《海上钢琴师》中的宣传单上写着,这是一部描写音乐和沉默之间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钢琴师和心爱的女子之间,没有过多的言语表达,但他们却用琴音和眼神来传递深情,创造了一段沉默而美好的爱情。
正是他们的默契和默然的默许,使音乐中那弥足珍贵的情感更加鲜活而动人。
第四篇天使般的力量影片中的小男孩阿多然,拥有着与众不同的天赋和眼光。
他看穿了钢琴师内心的痛苦和孤独,用他纯真的眼神给予他力量。
同时,阿多然也是音乐的使者,通过他与钢琴师的互动和合奏,发现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潜能。
在他的陪伴下,钢琴师找回了乐趣,渐渐解开心中的束缚。
第五篇音乐与自由影片中,钢琴师的演奏逐渐超越了海上的束缚,成为了人们心灵的自由。
音乐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不受时间、空间及身份的限制,将人们的心与环境相连,打破了界限的束缚。
音乐的自由性和包容力使得人们能够追求内心真实的表达和情感的释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在看完《海上钢琴师》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1900这个人物,毫无疑问是:纯洁。
他在海上出生,在海上成长,一生都没有上岸。
没有国籍,没有接受过教育,就连名字,在常人看来也有些奇怪。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现实。
电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定是男主角那令人惊叹的钢琴技巧。
尽管没有接受过任何钢琴教育,但当他第一次坐着钢琴前,就注定他是一个最伟大的音乐家。
他对于音乐的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音乐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朋友晕船的良药,传达欢乐的手段,证明自己的方法。
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
无论是在上层人士聚会的头等舱还是下等人聚会的末等舱,1900弹奏的钢琴音乐总能使各种各样的人得到快乐,而且音乐大多为即兴成分,都是有感而发得到的。
每次的演奏,都能体现出1900独特的性格:无拘无束的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与爵士乐鼻祖JellyRollMorton的飙琴时说出“自取其辱”的自信,对于女孩弹奏的痴情,以至于最后炸船时依然不愿离开的固执。
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表现出1900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
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能给他安全感。
即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试图上岸去寻找她,陌生而又复杂的大陆还是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即使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心甘情愿的陪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永远沉入海底。
面对死亡的他能够如此从容镇定,微笑着离开人世。
我最喜欢1900最后说的一段话:“我看不见,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是的,错不了,这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花了一整晚看完《海上钢琴师》,内心没有太多的汹涌澎湃,反而异常的平静,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很成功的电影,沉重的主题,让我们不经意的思考起自己的城市,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尽头。
一九零零说他在甲板上看见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
这是贯穿全剧的主题句,我们深处城市,又何尝沉重的思考起了尽头这个主题?望见一栋栋的高楼,你看到的是繁华,连绵不绝,望不见尽头;望见穿梭于马路中来来往往的人群,你看到的是冷漠,不会再因为一个跌倒的老人泛起怜悯之心,不会再因为一桩车祸感叹起生命的短暂,冷漠的气息周旋于所有的罅隙间,你会因为看到一处美丽的风景而心生笑容吗?你会因为看到一对老人,彼此相扶在午后散步,而心生羡慕吗?不,你不会,你习惯了在尾气间,匆匆赶去你的工作地点,忙碌一整天,而后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被城市吞噬的体无完肤,却从来没有回过头,停下来,思考一下今天为何做这些?城市人的虚伪似乎在这样的冷漠中变得异常完美起来,虚伪是赖以生存的标志,对于上司,阿谀奉承,对于下属,言声厉色,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带着不同的面具做人,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倍受宠爱,平步青云,有时,不禁羡慕起那些山村的孩童,带着最纯朴的心去追逐她们最纯朴的梦想。
一九零零说他不愿做过多的选择,选择一栋房子,选择一块地,选择一个朋友,走一条死路。
回想一下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在众多的选择中度过?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个微小的选择影响我们的一生。
从上小学起,我们要选择一个全市最好的学校,以便打下扎实的基础,然后选择一个好的初中,以便日后能考上高中,接着再选择一个好的高中,为了更好的大学……在这期间,我们似乎还有更多微小的选择,选择一个朋友,不知是对是错,选择一个专业,不知是否合适,只听大人们说这是一份很容易赚钱的职业,选择一次旅行,去寻找另一个城市的尽头。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众多的选择中度过,那些或大或小的选择,也就慢慢的堆积起了我们的人生,有时我们会彷徨,会迷惘,不知何去何从,对于这样有一个复杂的社会,我想一九零零的选择是对的,他选择了天堂,那个有钢琴陪伴他的地方,在那里,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尽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单位同事热情的授之以鱼,让我很快的如愿以偿,看到了儿子竭力推荐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
电影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归之于大海。
严格讲是属于那艘能承载两千人的维多利亚号巨轮。
是浩瀚的大海给了他灵感,让他无师自通地成为出色的钢琴师,88个琴键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来挑战的爵士乐鼻祖谢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他对世界细微而深化的观察。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生疏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着左右手笑话的人是不会害怕任何事情的。
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好处,大海、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分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1900辞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可以用88个键弹奏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那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
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了船上那样简单的生活。
换句话讲,1900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
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
他的朋友小号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
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险,这也是我看了片子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为之可惜之所在。
假如从非艺术的角度讲,1900人生的价值不应这样地消尽,他就应出此刻另一条船上,或是冲破心中的樊篱,到岸上给更多的人带去美的享受,这样人生也许会更加光鲜夺目!《海上钢琴师》最经典的地方就应是它的配乐。
剧情与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
空旷的舞厅里钢琴随着海浪飘动,琴技比试时的剧烈弹奏,感情到来时的迷惑,不需要剩余的对白,音乐足以完美演绎出其中的精华。
无论是激情四溢的,还是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在餐厅的那一场随着海浪拍动而进展的华尔兹钢琴舞,让人大开眼界;与爵士乐大师谢利的琴键上的比赛将整个片子推上了高潮。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及影评5篇_观看《海上钢琴师》有感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及影评5篇_观看《海上钢琴师》有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其实,一个月前我已经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了,一直没机会看,所谓没机会不是没时间,因为看这种电影,必须一气呵成地看完,还得心无杂念,心无旁骛。
这边厢满脑子都是明天该买那只股票抄底,那边厢还要跟着伟大的钢琴师在海上颠沛流离,如此的私心杂念绝对是对一部好电影的大不敬。
所以等来等去,我决定今晚观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艺电影的片长都不短,几乎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很受用,谁叫我是文艺片的粉丝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
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
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
电影最后演的是,在那艘即将被销毁的大船上,海上钢琴师1900万般投入地,非常忘我地,上下摇动手指对着空气弹琴,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这真的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电影了。
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宿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当一个人的生命被一样事物决定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爱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来决定,也许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满这样的荒唐。
生命被决定,在这部电影看来是美丽的。
也许,我无法评判剧中人的幸或不幸。
不过,我倒宁愿看到电影这样的结尾:海上钢琴师1900跟随着他的钢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于最后的生与死,不在我关心的范畴之内。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主角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烧炉工老丹尼收养了。
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意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孤儿。
2024年海上钢琴师的观后心得体会样本(4篇)
2024年海上钢琴师的观后心得体会样本电影《海上钢琴师》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在观影后心潮澎湃,却又难以用言语表达。
该片不仅展现了主人公1900的传奇一生,更引发了对人生、孤独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影片给予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是孤独,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1900是否真的孤独,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900拥有源源不断的音乐灵感,他的才华横溢,音符如泉涌。
他并非孤独,反而他的存在使他人感到孤独。
我们之所以感到孤独,是因为缺乏像1900那样的天赋和才华,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得到认可和满足。
我们从1900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和不足,因此感到孤独。
人生自始至终,我们被赋予各种身份和称号。
从出生时的名字,到成年后的职称,我们被定义为他人的子女、父母、朋友或同事。
这些身份的标签让我们不禁思考,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当这些标签被剥离,我们是否还能找到真实的自己?1900是一个没有身份证明的人,他不属于任何国家,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名字。
即使他离世,也不会在任何资料中留下痕迹。
但他曾经真实地存在过,用他的音乐和人生证明了自我的价值。
1900的一生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他挑战社会规则,重视自身的存在而非外界的认可。
在存在主义者的视角中,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孤独。
尽管有选择的自由,但未来却充满了混沌和未知。
1900的人生无疑是一场悲剧,但他早已预见并接受了这一命运。
他不愿在无边无际的城市中迷失,选择留在船上,守护自己的自由和孤独。
在音乐中,我们能够暂时忘却孤独,感受存在的美好。
1900的钢琴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船上,随着海浪摇摆,感受飞翔和旋转的快感。
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却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来安放我们的孤独,逃避我们不喜欢的一切。
在这个繁华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常常感到孤独,仿佛置身于孤岛之上。
这个城市不欢迎孤独,不允许我们有时间享受孤独。
它要求我们融入喧嚣的潮流,走上与他人相同的道路。
拒绝融入,我们将承受双重的孤独;而融入,则意味着一生都不会真正的快乐,因为我们失去了自我,无法感受到存在的意义。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篇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现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思绪纷飞却不知从何整理的。
《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欲罢不能却欲言又止的电影。
也许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那场惊艳的钢琴决斗,会忘记他心爱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号,会忘记……但在维吉尼亚号残骸中他与麦克斯最后的对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独、决绝而温柔,始终会出没在心底,带来生息。
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
所以,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
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一开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为什么不能试着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在喧嚣繁闹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为什么非要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捍卫一生的梦想呢?对于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题。
当然,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经典之作。
从追求梦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们都朝着美国梦不断努力,世界充满了欲望、利益和关系的纷争,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走向穷途末路。
迈克斯为了生计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卖掉,为了生存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于面对死亡,他依然无所畏惧。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态,如果结尾没有这么悲剧性的一幕,这部影片就没有了升华的价值,在我看来,它反映了很多现实世界与理想主义的东西。
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拥有了和平常人一样的家庭和财富,也许他就无法弹奏出在大船上那种纯净、自然的音乐了。
所以,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颂了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纯洁梦想。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2电影是我休闲时光不可缺少的伙伴,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陪伴你打发时间,更能给你以启迪。
2024年影片海上钢琴师观看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影片海上钢琴师观看心得体会在同事的热情协助下,我得以迅速观赏到儿子极力推荐的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师》。
该片叙述了一位天赋异禀的钢琴师自出生至死亡,始终未曾涉足陆地的非凡历程。
主人公1900的生涯几乎完全归属于大海,更准确地说,是归属于承载两千人的维多利亚号巨轮。
大海赋予他无尽的灵感,使他在无师自通中成为卓越的钢琴师,琴键在他的指尖流淌,令著名的爵士乐先驱谢利也惊叹不已;深邃的大海也教会他洞察世界微妙而深刻的方式。
1900不仅是天生的钢琴演奏家,也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哲人。
他并非因畏惧未知的陆地而选择留守,因为一个能在死亡面前仍能微笑、悠然讲述左右手笑话的人,是无所畏惧的。
他追求的是生活存在的意义,大海、维多利亚号构成了他的世界,而钢琴则演绎出他的生命。
他曾表示,他的世界就在船上,____个琴键能奏出如大海般无垠的音乐,这里的边界清晰可辨。
相比之下,广阔无垠的陆地生活并不符合他简单生活的追求。
换句话说,他只愿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六吨半的TNT炸毁了这位伟大而鲜为人知的1900。
小号手迈尔斯曾感慨,他只需迈出一小步就能登陆,但这一步始终未被跨越。
一个无畏死亡的人,却拒绝冒险,这也是我在观影后内心无法平静、深感惋惜之处。
如果从非艺术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价值不应如此消逝,他应出现在另一艘船,或突破内心的束缚,到陆地上为更多人带来美的享受,如此,人生将更为璀璨夺目。
《海上钢琴师》的配乐无疑是其最精彩的部分。
音乐与剧情的融合无懈可击。
在摇曳的舞厅中,钢琴随海浪漂移,琴键上的对决激昂四溢,爱情的迷茫无需多余的言语,音乐已将其中的精华演绎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哀伤低回,都深深触动着我……餐厅中那场随海浪起舞的华尔兹钢琴表演令人眼界大开;与谢利的钢琴较量将电影推向高潮,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2024年影片海上钢琴师观看心得体会(二)在描述中,主角提及的“朋友”实则指代他自己,暗示了他对自我身份的矛盾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650字_观海上钢琴师有感——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大家都对科学实验有一定的认识,它的目的是为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般地是控制住一些条件使之存在,而使另一些条件不存在,然后判断结果与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
《海上钢琴师》不失为一次人生的实验,最大的条件就是没有父母,不在陆地生活,看看这样的情况下人究竟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
教育的实验――灵性教育观众都对1900在小时候突然就会谈钢琴,能准确说出娱乐大厅里的一些人的性格、情绪、行为特点,此人刚刚发生的及将要发生的事情等等,感到非常惊讶。
虽说电影是虚构的,但我们都会亲见或听说身边一些类似的例子,尤其大家观察婴幼儿,发现他(她)们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惊讶的行动或说一些让人意想不到话,这些行为、话语首先让人感觉就是超越婴幼儿实际的成熟年龄,并且行动与话语往往还很有智慧。
婴幼儿究是什么?身心特点如何?对人类来说还是一个谜,有些观点认为婴幼儿的那些超人的表象背后有一种身心上的灵性,如何看待、对待,或者教育当中如何培养这种灵性成为一个话题。
我们来考察一下发生在1990身上的教育,全船人肯定是爱这个孩子的,但大家又各忙其事,因此1900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也不会有所谓的教学计划、教育目地、教育目标等等,他也不需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竞争等等,虽然有船员们“会按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养”,但整个过程来讲是善意和宽松的。
除了早期1900被教一些识文断字,还有必要的思维步骤要求,如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收养1900的Danny要求他把词语联结起来形成更全面的意义,其他之外一切都是自由的。
我想1900就是通过漫画书刊来获得陆地生活的印象和判断的,他也一定与人们交流过他的看法,但那样的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以幽默对待,也不需要刻意纠正他,或者纠正也是一种没有压力没有嘲笑的纠正。
总之这样的教育环境保留了1900的灵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儿童开始按成人的要求背词、学琴、做算术题等等的时候,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理性教育,并且我们往往假定儿童是一张白纸,是没有任何经验与感受的,一切都由教师按严格的技能程序来教授。
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是灵性不失,渐进一些理性,可能我们现实的教育是灵性全毁而理性未建。
伦理与心理实验――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或许是作家与导演想探寻或追求混沌初开时,人最初的那种纯静、纯真、纯粹的道德和心理境界是什么样子。
并认为人的灵性与纯粹的道德是同一的,正象其他沙龙朋友所表达的那样,1900没有名利的感觉与思想,不知什么是竞争、争取等,总之一切世俗人所有的自私、贪梦、虚荣、算计等皆无。
然而作家与导演又想告诉人们熊掌与鱼不可兼得,这样的环境又培养了1900与世俗无法相容,无法用自己的心灵解释这个世界,人最大恐惧来源于对事物不能解释,因此1900宁愿随船一起焚毁也不愿下船。
在“嘭”的爆炸声中,1900回归了本初(有说人来自于大海)。
作家与导演也完成了的悲剧构思(美的事物被毁掉)。
实验结束了,但结果却让人生疑。
从而作家与导演发出了对人类的追问:“人到底哪儿出了问题?”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自电影诞生之日起,世世代代留下太多经典电影,它们宛如光影打磨的五彩记忆,散落在时光的河床上。
曾有人质疑:老片已经过时,还有必要回温吗?当然有。
因为一部好电影必然反映着人性的光辉与睿智的哲思,而这两点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共通的,所以,经典老片不仅永不过时,而且常看常新——《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经典的意大利老片。
《海上钢琴师》由著名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1998年上映即获好评无数,其精妙的编剧、古典的摄影、唯美的配乐曾分别荣获意大利金球奖、欧洲电影奖、美国金球奖。
20__年11月15日,《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穿越时光与国界于我国首映,上映三天票房持续位居单日票房前三甲,甚至超越了好莱坞大片《霹雳娇娃》,足见影迷对经典的喜爱。
尽管如此,电影浓厚的文艺气质与深奥的仍令很多观众难以理解。
下面就分析下《海上钢琴师》到底讲得是什么:|1900背后的隐喻之一:意大利移民潮首先要提一个大家习惯性的误区:由于《海上钢琴师》有着浓烈的艺术色彩,以至于影迷们喜欢单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海上钢琴师》,却忽略了历史背景,这其实是不妥的,任何脱离现实的电影作品都很难成为经典,而将幻想与现实不露痕迹的结合,恰恰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表面看《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大海上,与世无争的故事,但却暗含深刻的时代印记与家国情怀。
比如,影片一开头便出现这样的场景:一艘客轮缓缓驶向纽约,当风尘仆仆的乘客们看到远处的自由女神像后纷纷欢呼;再比如,男主降生在世纪之交,取名为1900——为什么叫这么一个奇怪拗口的名字?很显然,这是蓄意为之。
了解意大利的历史就会知道上述两件事共同指向一个历史事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移民潮”,这就要简单谈谈意大利的历史。
对于意大利人来讲,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意大利有着璀璨的文明,尤其古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其文化、经济曾在欧洲各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但到了十五世纪末,法国和西班牙争夺亚平宁半岛斗争激化,导致了持续数十年的“意大利战争”,使意大利受了比较严重的内伤,之后,掀起“意大利复兴运动”,直到1870年,才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长年战乱使得意大利的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以至于大批居民受不了国内落后的经济环境而背井离乡,纷纷移民至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其中移民数量最多的当属美国,截至1920__年,仅美国纽约就有多达二十万的意大利人。
在异国打拼并非易事,这其中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血泪。
影片开篇便提及这段历史,明确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为理解影片提供了线索。
|1900背后的隐喻之二: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可如果单纯地将影片理解为纪念“意大利移民潮”就又错了,影片的格局远比想象中宏大,上述事件只是一个引子,影片的矛头指向的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整个动荡的资本主义世界。
电影开篇反复出现“自由女神像”,但“她”却隐没在远方的雾气中,若即若离,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这是一个单纯的镜头,还是想借此表达什么?若想找到答案,让我们再看看当时的历史:1920__年前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大一统。
在这种形势下,欧美大部分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尤以美国为最,当时的纽约街头巷尾充斥商业气息,马车渐渐被汽车所取代,一片繁荣景象。
二十世纪初美国纽约街头的繁荣景象但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导致对资源的争抢,殖民战争、经济危机接踵而至,世界处于水深火热中。
这就不难理解“自由女神像”的隐喻,暗示着资本主义文明的虚假繁荣,也预示那些前往美国的移民者们惨遭梦碎的悲惨命运。
美国二十世纪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求职者除了巧妙的隐喻外,影片还通过对话以及精心设计的桥段展现船外世界的动荡局面,比如:“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莫顿向男主发起挑战,影片刻意丑化他的形象,让他身上散发着浓厚的铜臭味儿;有个唱片公司的商人慕名来船上录制男主的钢琴曲,扬言将唱片卖到世界各地,让男主拥有梦寐以求的财富。
这两个人一副奸商嘴脸,实则影射时人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再有,就是通过对话,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世界正处在战乱中。
所以,真心佩服导演的独具匠心,将故事设置在一船之上,但世界却已尽收眼底。
通过男主的种种反常表现,能看出导演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第一个反常表现:面对“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莫顿的挑战,男主完全不将打败他当作一回事儿,而是放松地欣赏对方的音乐;第二个反常表现:男主对唾手可得的财富丝毫不感兴趣,宁可违约把唱片送给一见钟情的女乘客,也不愿同商人合作。
还有一个最反常的表现是:男主从出生开始就没离开那艘船,内心深处对城市充满排斥。
有一次,男主为追求爱情终于打算离开客船,可他停留在舷梯上,思考良久,最终却又返回了船舱——这是电影最经典、也最令人难以理解的一段:明明离开船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何却选择留下?是因为懦弱吗?答案绝非如此简单。
男主在影片最后有一段意味深长的独白:“阻止我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
你明白吗?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
”“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
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
这里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表达出无限的快乐,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这段独白究竟在表达什么?我认为不能单纯从表象来理解,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明显不真实的故事,充满荒诞的色彩,这点只要是普通人都看得出来:首先,不可能有人会永远住在船上而不上岸,尤其在船舶报废之后,如果钢琴师不下船,吃什么、喝什么?可电影没去表现这些东西——是剧本逻辑有问题吗?当然不是!导演就是希望用这么一个极为荒诞的故事来影射现实,所以,我们不能以正常人的视角来判断男主的行为动机——“海上钢琴师”实则隐喻着那个漂泊动荡的年代,寄托着导演的哀思: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排斥,对古朴、自由、文艺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然而,时代的轮渡绝不会为谁而停止,所以,废旧的客船最终被引爆,钢琴家和他的理想世界也最终化为尘埃,沉入无边无际的大海。
|自由相对论虽然,影片离我们比较遥远,且鞭笞的是资本主义文明,但对我们而言也有着可以借鉴的启迪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追逐物质的热情高涨,但同时忙碌的工作也使人们失去了太多的乐趣,甚至顾不得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
很多人抱怨:生活压力大,各种不自由,却不知道“快乐”与“自由”更多是精神层面的。
影片中,钢琴师虽蜗居在小小的客船上,但他陶醉在热爱的音乐中,心灵无比快乐而自由,可陆地上那些为欲望绑架的芸芸众生反而没有这份惬意。
所以,不妨学习一下钢琴师,适当减少一下自己的欲望,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歇,旅旅游,听听音乐,哪怕静看云卷云舒,只要能为自己营建一个栖息的精神后花园,那便是极为美妙的事情。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去电影院看了《海上钢琴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1900为什么不下船?whywhy?其实我高中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海上钢琴师》,那时候还小,对于孤独和自由没有感同身受的理解。
只是知道里面有一个场景拍摄的非常美,比如1900第一次见小号手的时候,那场在飞奔的钢琴下面弹奏的场景,比如1900和布鲁斯之父比赛的场景……。
这次再看一遍,当1900站在旋梯的时候,我多么希望他走下去,去追求他的爱情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