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

合集下载

社会学观点下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问题研究

社会学观点下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问题研究

社会学观点下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问题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问题研究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养老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社会学的视野下,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生理现象,更是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

首先,人口老龄化的背后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问题也逐渐凸显。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养老资源的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其次,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老龄人口对医疗、养老等社会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涉及到家庭结构的变化,老人生活独居、空巢化现象的普遍出现,给家庭关系和社会联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问题的研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现象层面,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社会养老制度的建立和改革。

政府应该增加对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支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推动社会养老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要重视老年人自身的参与和积极性。

老年人不应该被看作是社会的负担和累赘,而是社会的智慧和资源。

通过开展各种老龄文化、体育、教育等活动,激发老年人的生活动力和创造力,提高老年人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需要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养老和老年人移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总之,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在社会学的视野下,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村老
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农村
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展开论述。

首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收入、健康状况、家庭
结构、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其养老服务购买意愿产生影响。

较高的收入水平能够提高农村老
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同时,健康状况良好、家庭结构单独居住、文化程度较高的老
年人更倾向于购买养老服务。

其次,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购买意愿与养老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也有关系。

由于农
村养老服务要比城市落后,服务质量也不如城市,给农村老年人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由
此导致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相对较低,同时也制约了养老服务供给的发展。

另外,养老服务价格和养老服务质量也是影响农村老年人购买意愿的因素之一。


老服务价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同时,养老服务质量
也是影响老年人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政府投入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产生了积极影响。

政府加大对养老
服务的投入可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同时也能够改善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

综上所述,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极为复杂,需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政府在加强养老服务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现
状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
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依据。

本文从经济水平、家庭支持、社会环境和个人偏好等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综合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农村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意愿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指导,也对未来的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发展提出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福祉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经济水平、家庭支持、社会环境、个人偏好、政策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农村地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不足和老年人口的增长,使得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农村老年人更多依靠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服务,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口外流,这种模式逐渐变得不可持续。

研究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于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推动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完善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政策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一、了解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购买意愿及其程度;二、探讨经济水平、家庭支持、社会环境和个人偏好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影响;三、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广泛普及和提升。

城市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建设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01
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补贴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养
老服务建设。
完善所、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
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03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鼓励发展机构养老模式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通常有更强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生活技能,更倾
向于选择居家养老。
03
家庭状况
家庭状况如子女数量、居住方式等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
。有更多子女的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而独居或空巢家庭
的老年人则更可能选择机构养老。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的大小和强弱会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拥有广泛社会联系的老年人可能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 ,而社会支持较弱的老年人则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
社区环境、社会福利政策等外部因素 也对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产生影 响。
老年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经济收入 、家庭支持等个人因素对养老模式选 择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仅针对城市老年人进行了调查,未能涵盖农村老年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农村地区。
在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本研究主要考虑了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文化、价值观 等深层次因素对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
制定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土地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 办养老机构。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 安全。
提高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的社会学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加之生育率的下降,导致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养老问题。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学科,对于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更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养老金与医疗保险的支出、社会福利资源的供给等都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挑战。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反映出社会生活发生了诸多变化。

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支持体系的瓦解,都导致老年人在经济、社会、精神等多方面面临新的困境。

在社会学角度下,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从家庭角度出发,探讨家庭结构变革对养老问题的影响。

随着年轻人成为核心家庭,养老家庭支持体系逐渐瓦解,老年人面临着孤独、无人照料等问题。

这种家庭变化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引发了对社会支持体系的思考。

其次,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与老年人自身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老年人的角色和地位在社会中愈发受到关注。

研究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参与度以及社会认同感等,有助于优化养老政策与服务的提供。

同时,合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也是养老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三,人口老龄化与工作、经济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如何让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保持经济的稳定与独立,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老年人在经济方面的贡献不应该被忽视,他们的价值和能力需要被充分发挥。

研究老年人的就业、退休等问题,对于发展健全的养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带来了医疗保健与社会福利的挑战。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医疗资源的供给与分配、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等都需要通过社会学的研究来寻找解决方案。

养老问题的社会学视野

养老问题的社会学视野

养老问题的社会学视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社会学家,我们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探讨如何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有效地应对养老问题。

一、养老的社会学意义养老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养老问题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其次,养老问题也反映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康程度和公平性。

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福利和权益,涉及到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最后,养老问题还与家庭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在家庭层面上,老人的福利和生活质量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和稳定性;在个人层面上,养老问题意味着个人未来生活的稳定和安全。

二、养老问题的主要挑战养老问题的主要挑战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的影响、老年人的社交和文化需求等。

其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养老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中仍然存在着缺陷,导致老年人的福利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三、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应对措施针对养老问题,社会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水平、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鼓励老年人的社交和文化活动等。

首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应当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制定更加完善和公平的养老金政策,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其次,提高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水平。

社会应当加强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和护理保障,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防病治疗。

第三,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

老年人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在养老机构、社区等领域发挥志愿服务和情感支持作用,为社会和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鼓励老年人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和文化活动,让老年人过幸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社会调研报告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与需求分析

社会调研报告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与需求分析

社会调研报告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与需求分析社会调研报告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与需求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需求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社会调研,对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养老观念调研1.1 养老的定义和重要性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到老年人对养老的定义和重要性有着普遍的认识。

养老被视作一种社会责任,是社会对老年人的保障和关怀,同时也是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福祉的重视。

1.2 养老观念的转变在过去,老年人对养老的观念主要集中在经济保障方面,强调子女的赡养义务。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老年人的养老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和社交活动。

他们期望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乐趣,希望能够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并保持社交关系。

二、养老需求调研2.1 基础生活需求通过调研发现,老年人的基础生活需求是养老问题的核心。

他们希望在老年阶段过上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包括居住条件、饮食保障、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此外,他们也对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等养老机构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2.2 心理和社交需求除了物质生活的需求,老年人对心理和社交需求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要。

他们需要关爱和陪伴,希望身边有人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此外,老年人希望能够保持社交关系,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2.3 文化和教育需求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年人对于文化和教育需求的表达也较为普遍。

他们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和开展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书法、音乐、舞蹈等。

此外,他们也希望有人指导他们正确的养生方法,增加健康和长寿的知识。

三、问题与建议通过对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需求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和提出以下建议:3.1 养老服务不足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养老机构的数量相对不足,且质量参差不齐。

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VS
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征(如年龄、 性别、健康状况等)、家庭状况( 如家庭支持、子女经济状况等)、 社会环境(如政策支持、机构服务 水平等)等。
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分析、意愿调查和对策研究等方面,研究方法和手段 多样化,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焦点。
机构养老作为老年人养老的一 种重要选择,对于解决老年人
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 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老年人 机构养老的需求和问题,为政 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了解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不同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 愿的影响程度。
研究方法
研究不足
现有研究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深入探讨不够,缺乏对比分析;同时,研究结果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中的适用 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03
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 响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
收入水平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可能会增强,因为这通常意味着他们能够负担得起 机构养老的费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 的变化,有必要进行长期追踪研究, 以观察养老意愿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 化。
要点三
多因素综合分析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综合分析各 种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社会 等层面,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机制。同时,还可以探讨如何 通过干预这些因素来提高老年人机构 养老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调查内容
包括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经济 状况、家庭状况、养老意愿等。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调 查。

老年人的需求及其社会支持分析

老年人的需求及其社会支持分析

单地低买高卖即可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能够迎合老年人身体衰弱,精力不足的特征。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但股票市场中每支股票在一天中都设有涨跌幅限制,股票市值的损益一般不会超出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范围。

如果股市能够启稳和走牛,会使老年股民产生良好的收益预期,从而刺激其消费。

51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水平老年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既需要有效的商品供给和服务,也需要精神生活。

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城镇和农村中较为健全的社区系统开辟一些活动室,为老年消费者提供电视、棋牌、健身、歌咏等方面的特殊服务,亦可以象征性收费,使老年消费者生活在健康的文化精神氛围中。

引导老年消费者有一个乐观豁达的消费心态,使他们慢慢地摆脱传统的保守的消费观念,学会适应和接受新的消费时尚,同样也能够促进老年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增加,刺激其消费。

并引导他们关注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及老年产业的发展。

(作者工作单位: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2年10月人口与经济POPU LATION&ECONOMICS增刊老年人的需求及其社会支持分析李松柏 一、前 言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大陆人口达1216583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6196%,而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超过10%。

这就意味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据专家预测, 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将达到16184%,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27177%。

人口结构将更加老龄化,因此,解决养老问题将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由一个案例提出的问题有一个家庭由一对老年夫妇组成,均为高校退休教师,二老无儿无女,亲友相距都远。

从经济上讲,两位老人都享受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各种福利,生活很平静。

然而,老先生不幸患上了帕金氏综合症,住进了医院,老太太很辛苦,病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无处求助,这个家庭陷于了危机之中。

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意愿调查及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意愿调查及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意愿调查及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人才,其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也备受关注。

为深入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养老工作的态度和意愿,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受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对养老工作的态度和意愿等。

问卷设计了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通过量化和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1. 受访者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有200名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其中男性占30%,女性占70%。

受访者的年龄集中在20-25岁,占比60%,其次是26-30岁的占30%,其余为30岁以上的占比10%。

而受访者的学历以本科生为主,占比80%,其次是硕士生,占比15%,博士生占比5%。

2. 对养老工作的态度在对养老工作的态度方面,受访者普遍持积极态度。

有80%的受访者认为养老工作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15%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认为养老工作需要特殊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仅有5%的受访者持消极态度,认为养老工作辛苦且报酬低。

3. 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在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从事养老工作,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生活;25%的受访者持观望态度,认为需要更多的了解和考虑;15%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从事养老工作,主要是担心工作压力大和薪酬低。

三、分析与建议1. 分析从调查结果可见,绝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对养老工作持积极态度,并表示愿意从事养老工作。

这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和职业使命密不可分。

护理专业是一项具有人文关怀属性的学科,培养的学生以悉心呵护他人为己任。

而养老工作正是需要这样一种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陪伴和关怀。

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也有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对养老工作持观望态度或者不愿意从事的情况。

养老市场分析报告

养老市场分析报告

养老市场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市场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对养老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揭示其现状、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养老市场的现状(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据统计,_____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这意味着养老需求的不断扩大,对养老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二)养老模式多样化当前,主要的养老模式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其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正逐渐受到关注,它结合了家庭和社会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机构养老则在专业化和规范化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满足部分老年人对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

(三)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生活照料,还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和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

二、养老市场的发展趋势(一)智能化养老服务兴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智能家居系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生活环境,远程医疗服务使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二)医养结合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由于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高,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连续的健康服务。

(三)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养老市场不再是单一的服务领域,而是逐渐与金融、房地产、旅游等产业相互融合。

例如,养老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理财选择;养老地产项目不断涌现,满足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养老旅游市场逐渐兴起,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度假方式。

养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养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养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于养老的未来愈发关切。

一、社会养老现状首先,当前我国的养老现状并不理想。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愈发严重。

据统计,到201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

而由于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子女们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为老人提供足够的养老服务,这使得很多老人无法依靠家庭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同时,由于我国养老机构短缺、服务质量不高,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缺乏规范、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也使得很多老人无法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来过晚年。

二、养老问题的社会学原因1.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首先,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养老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导致了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加,使得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2.传统家庭结构的改变传统家庭结构的改变也是导致养老问题的重要原因。

从传统的三世同堂到现在的核心家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到大城市工作,使得他们无法给老人提供足够的陪伴和照顾,导致老人无法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3.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不足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不足也是导致养老问题的原因之一。

由于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不足,很多老年人选择留在家里自行养老。

由于缺乏专业的照顾人员,医疗护理工作等往往无法得到满足,使得老人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三、解决养老问题的途径1.发展智能养老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养老技术的发展应该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技术的应用,设立一些养老中心和医疗机构来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可以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2.鼓励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养老方式。

国家可以适当加强对家庭养老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同时提供家政服务,帮助年轻人更好地把握工作与照顾家庭的平衡点,从而为老年人在家中提供更好的照护和服务。

养老社会工作学习心得范文(三篇)

养老社会工作学习心得范文(三篇)

养老社会工作学习心得范文我是一名养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养老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下面就我个人的学习心得进行分享。

养老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服务,使他们能够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尊重、关爱和帮助。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老年人们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养老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首先是专业知识的学习。

作为一名养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与其他年龄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学习与养老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还需要了解养老服务的最新发展动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提供最合适的服务。

其次是实践经验的积累。

养老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不能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习、志愿者活动等,通过与老年人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

通过实践,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还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再次是团队合作的能力。

养老社会工作需要多个专业的人员共同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希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专长和想法,每个人都可以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而只有团队的协作和合作,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最后是人文关怀的理念。

养老社会工作首先是一项人文科学,关怀和关爱老年人是其核心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老年人的寂寞、无助和焦虑,以及他们对温暖和陪伴的渴望。

人口社会学论文珠海市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社会学论文珠海市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社会学论文珠海市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珠海市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珠海市也面临着老龄化的压力。

了解老年人口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养老政策和提供适宜的养老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调查结果为了解珠海市老年人口的养老意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为珠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共计1000人。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

1. 养老方式的选择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老年人口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口(80%)表示希望在家庭中养老,只有少部分人(15%)倾向于选择养老院或者社区养老机构。

这表明家庭养老仍然是珠海市老年人口的首选。

2. 养老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老年人口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

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最希望得到的养老服务是医疗保健(60%),其次是社交活动(25%),再次是文化娱乐(10%)。

这表明老年人口对于身体健康和社交活动的需求更为迫切。

二、影响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因素除了了解老年人口的养老意愿外,我们还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因素。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

1.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发现,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口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而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口更倾向于选择养老院或者社区养老机构。

这可能是因为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口更有能力支付家庭养老的费用,而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口则更需要依赖养老机构提供的低收费或免费养老服务。

2.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影响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发现,拥有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的老年人口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而没有家庭支持的老年人口更倾向于选择养老院或者社区养老机构。

这可能是因为有家庭支持的老年人口更能够获得照顾和关爱,而没有家庭支持的老年人口则需要依赖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

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2023-11-04•研究背景和意义•机构养老概述•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实证研究•提高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建议目•研究不足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方式之一,在国内外学界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深厚,老年人更倾向于家庭养老,但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变化,机构养老的需求逐渐增加。

研究意义了解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更合适的养老服务和支持。

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养老理论及实践经验,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02机构养老概述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家庭,进入专门的养老机构,由机构提供专业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等服务的养老方式。

机构养老是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补充,适应了社会变迁和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养老服务。

机构养老的定义按照机构性质分类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公私合办养老机构等。

按照服务类型分类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精神慰藉等。

机构养老的类型机构养老的优势与劣势优势专业化的服务: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等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集体生活:老年人可以在养老机构中结交朋友,参与集体活动,生活更加充实。

•减轻家庭负担: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委托养老机构照顾老人,减轻家庭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和生活。

机构养老的优势与劣势机构养老的优势与劣势劣势费用问题:养老机构的费用相对较高,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负担。

适应问题:老年人离开家庭进入养老机构,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社交方式,有些老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适应。

服务质量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差异较大,有些可能存在服务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

03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女性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可能是因为女性在家庭照顾方面承担更多责任,而机构养老能够减轻家庭照顾的压力。

中国当代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与需求分析

中国当代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与需求分析

中国当代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与需求分析.,以后逐步)(市、区、镇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年之前基本2020扩大试点并在全国普遍实施,新和“”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新农保主要是解决农民养和医的基本保障,这也农合”是农村老年人最首要最直接的需求。

使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得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这就必须考虑农村老的养老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年人的养老需求、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影响因素,探讨既能适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障政策,又能满足老年人个性需要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探讨如何解决目前由于养老需求具有共性,外,也有利于保障现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问题,从而有效应对老和未来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龄高峰期时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研究方法国外将养老需求的界定概念界定与操作化。

,即物质需求或)Money(钱:一是归结为“3M”,也叫医疗保)Medical(经济保障;二是医疗保障,包括精神慰藉、心精神需要三是险;Mental()理满足等。

在国内,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既有.生活照研究大部分将养老需求界定为经济支持、而将医疗费用和护理分别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也有不少研究专门列出了包括在经济和照料中,就间接地反映五个老有”医疗需求。

我国提出的“了老年人的需求。

心养老需求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本文中,理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其在老年阶段从而产生有赖于自身资源相对不足或出现困境,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帮助的需求。

主要表现为经济需求、医疗需求、生活照本文养老现状料需求和精神慰藉需求四个方面。

老年人基和养老需求的测量主要包含五个维度:医疗现状和经济现状和需求满足程度、本情况、需求满足程度、生活照料现状和需求满足程度、精神慰藉现状和需求满足程度。

本文对农村老年人养老现调查对象的选取。

状及需求满足程度的调查主要以辽宁省大连市据大连市第六旅顺口区铁山街道柏岚子村为例。

农村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

农村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其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农村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两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农村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存在一定差异。

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普及,农村中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有更多的了解,逐渐形成一定的养老观念。

他们认识到机构养老可以提供专业的照料和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子女负担。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习惯的影响,部分农村中老年人仍然倾向于家庭养老。

他们习惯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与子女在一起互相照顾。

因此,机构养老并不是所有农村中老年人的首选。

其次,影响农村中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因素也有多方面。

首先是经济因素。

农村中老年人普遍收入较低,无力支付高昂的机构养老费用。

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仍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

农村地区的社区养老服务不健全,机构养老设施不足。

这使得部分农村中老年人只能依赖家庭支持和亲属照料。

另外,文化因素也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产生影响。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观念和亲情关系的国家,农村中老年人更加重视与子女的互动和关系。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农村中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意愿的重要因素,如健康状况、独居情况等。

针对以上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加大农村养老保障的力度,提高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水平,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多样化的机构养老服务。

其次,加大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并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再次,加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机构养老的认知和了解,培养他们积极接受机构养老的意愿。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融入感,增强他们对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

综上所述,农村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提供养老知识培训,提高中 老年人的养老技能和自我管 理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中老年 人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鼓励中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 增强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中 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

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提 供全面的养老服务
加强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提高 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加强社区安全保障,提高老年 人的安全感
汇报人:
家庭因素:子女 数量、子女经济 状况、家庭关系 等
社会因素:社会 支持、社区服务、 政策法规等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意愿逐渐增强 家庭养老意愿受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养老意愿的变化趋势受到政策、社会福利等因素的影响 家庭养老意愿的变化趋势受到家庭结构、子女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社区环境:营造和谐、友好的社区 氛围,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Part Five
提高养老金水平,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加强医疗保障,提高老年人医疗待遇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建立家庭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专业护理和康复服务 加强家庭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家庭养老服务,提高家庭养老意识 完善家庭养老服务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子女经济状况:子女经济状况越好,养 老意愿越强
子女健康状况:子女健康状况越好,养 老意愿越强
居住空间:宽敞、舒适的居住空间 有利于提高养老意愿
居住环境: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 有利于提高养老意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居住设施:完善的居住设施可以提 高养老意愿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社会学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社会学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社会学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需要进行社会学分析来理解其背后的问题和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挑战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养老需求大幅度增加。

这就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养老金的支付需求不断增加,财力紧张成为制约养老保障体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也存在问题。

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供不应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人口老龄化背后的社会学问题1. 家庭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的多代同堂家庭逐渐消失,更多的家庭以核心家庭为主。

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老年人多数时候只能依赖政府的养老保障体系,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有足够的家庭支持。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要求更高。

2. 老年人社会参与度的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普遍下降。

这不仅限制了老年人的个人发展,也给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老年人的离退休,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也可能被浪费。

如何激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发挥他们的余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变革1. 政府的责任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进行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

政府应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高养老金的支付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同时,政府还需继续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供给。

2. 社会的力量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中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非营利机构、企业等可以与政府合作,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同时,倡导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

3. 个人的责任个人在面对养老问题时,也需要有主动的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6卷第4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Vol.46No.4 2006年7月J 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Jul.,2006 ・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宋宝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人口的持续减少,如何赡养老年人已成为极具挑战性的现实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应该成为选择和确定社会养老制度的重要依据。

全国城乡老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家庭关系和家庭地位受教育水平、身体状况、居住地域以及职业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人口特征、社会地位和家庭情况等变量影响着老年人口在共同生活模式、独自生活模式和福利院模式之间进行选择。

因此,通过对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可以揭示养老模式的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养老意愿在社会养老制度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老年人口;养老模式;家庭关系;家庭地位[中图分类号]C91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34(2006)042009020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0BSH005) [收稿日期]2006-03-10[作者简介]宋宝安(1949-),男,吉林伊通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10%),中国早在20世纪末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具有老化速度快、老龄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等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人口结构发生急剧变迁、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萎缩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人口的大规模快速老龄化,必将给社会养老制度设计带来极大困难。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人口的持续减少,如何赡养老年人已成为极具挑战性的现实问题。

以往的研究,往往从“社会能够给予老年人什么”的角度,而不是从“老年人需要什么”的角度探讨问题,很难避免制度提供和实际需要的矛盾,不但老年人的需要没有满足,还造成了养老资源的极大浪费。

老年人口是社会养老政策成效信息的直接感受者,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应该成为选择和确定社会养老制度的重要依据。

调查和研究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的养老意愿,对于科学制定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探讨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老年人口个性需要的社会养老理想模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为社会养老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养老模式:家庭与社会之间养老模式的选择受制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不同的社会和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养老模式会有很大不同。

农业社会主要由具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赡养,即家庭养老。

工业社会以来,家庭养老功能萎缩,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很多老年人依靠退休金生活,即社会养老。

社会养老的出现并不排斥家庭养老,不管是西方还是华人社会,家庭中的成年子女是年老体弱父母日常生活的主要照顾者。

这是中外研究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学者们的共识。

[1]老年人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需要经济上的支持,也需要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家庭在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老年人所接受的照顾,通常首先来自他们最亲近的人。

这与家庭这一人类社会基本制度的特征与功能密不可分。

家庭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制度。

家庭可以被看作一个“自给自足的单位”,它通过互惠关系,在家庭成员间重新分配资源而紧密团结在一起。

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赡养就是这种互惠关系的体现,通过为年长的父母提供照顾,为自己将来获得子女的照顾提供了道德基础,这种供养与反哺的方式使家庭养老模式得以延续。

[2]同时向老年人提供援助也是一种互惠行为,许多老年人仍然继续工作并在家庭经济中担任重要角色,代际互惠和交换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主要是出于下述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规模即子女数的减少;二是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过去的共同居住转向分居;三是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尤其是妇女就业的普遍性。

这些变化影响到家庭的养老功能,特别是精神慰藉功能和日常照料功能的弱化在许多家庭出现。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经济活动本身带来的风险增多,使家庭保障力不从心。

生产和生活的日益社会化,使家庭及其成员在承担养老功能时需要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是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及其保障功能所不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养老模式趋向多样化。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社区养老以及自我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只要按月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获得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养老模式。

它能减轻年轻人照顾老人的压力,缓解家务劳动所带来的各种矛盾,使老人得到较为集中的照顾和有秩序的生活,而且老人在院舍中有同辈群体的交流,从心理上来说建立了另一种社会支持网络,对老人的身体状况等方面极有帮助。

居家社区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它是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

自我养老指既不靠子女和亲属(或无从依靠),又没有离退休金的社会保障,主要靠储蓄或劳动收入或其他收入(如租金、股金)来维持生计的养老模式。

[3]养老模式的多元化既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结果,也是老年人需求多元化的外在表现。

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然而城市化已冲击了传统的家庭支持系统,导致家庭支持网弱化。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未富先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对老年事业的资源投入,应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照料为辅的养老制度,努力实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

[4]对于老年人而言,养老意愿与社会提供的可选择的养老方式之间还存在矛盾。

本文试图分析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与影响养老意愿的相关因素,为构建老年多元社会支持体系提供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二、养老意愿的实证分析影响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老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家庭关系和谐度、身体状况、居住地域、职业类型等。

为了全面把握和解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提高此项研究的科学性,为社会养老制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课题组从2003年3月开始,历时两年零六个月,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南、江苏、上海、广东、福建、云南、四川、湖南、陕西、西藏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选取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5000位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4127份,回收率为83%。

考虑到本项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本文设计了家庭关系、家庭地位和养老模式三个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

首先,以家庭关系为因变量,考察人口特征和社会地位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其次,以家庭地位为因变量,考察人口特征、社会地位对家庭地位的影响;最后,以养老模式为因变量,考察人口特征、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和家庭关系对养老模式的影响。

家庭关系分为和睦、不和睦,家庭地位指受尊敬和不受尊敬;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机构养老。

(一)家庭关系差别的因素分析表1 老年人口家庭和睦状况的Logistic模型①模 型回归系数显著度Exp(B)模型1:人口特征性 别1032 172311032 60-64岁-1069 16781933 65-69岁-1291 10731747 70-74岁1072 16601075 75-79岁-1030 18641971 初、高中1264 100711302 大专以上11425 100041157 配 偶1109 126711115 居住地1500 100011649 身体健康11236 100031442 身体一般1164 113311178 Constant1371 103411450 模型2:职业收入家庭收入1000 152111000 公务员11028 100021796 企业管理1949 100021583 科教文体1742 100021099 一般工人1545 100011725 个体户1693 103021000 Constant11072 100021920 从人口特征和社会地位两个角度考察老年人口的家庭关系,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有无配偶和家庭收入对家庭关系没有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和身体状况以及职业类型对家庭关系有影响。

从受教育程度看,相对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而言,初高中毕业的人家庭关系和睦的可能性增加了3012%,大专以上学历者的家庭关系和睦的可能性提高了31157倍,这说明学历越高,家庭关系越和睦。

从居住地看,居住在城市的老人比居住在农村的老人家庭关系和睦的可能性增加6419%。

从身体状况看,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比健康状况一般的老人家庭关系和睦程度提高了21442倍。

职业类型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很突出,不同职业群体家庭关系的和睦程度表现出很大差别,按和睦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公务员、企业管理、科教文体、个体户、一般工人和农民。

其中,①研究模型中,年龄以8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为参照群体;教育程度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为参照群体;工作类型以农民为参照群体。

公务员家庭关系的和睦程度是农民家庭的21796倍,企业管理人员家庭关系的和睦程度是农民家庭的21583倍,科教文体人员家庭关系的和睦程度是农民的21099倍,个体户家庭关系的和睦程度是农民的2倍,一般工人的家庭关系比农民家庭关系和睦的可能性高7215%。

统计结果显示,问卷中调查的各职业群体的家庭关系和睦程度均较农民高。

从统计角度来看,收入对家庭关系的好坏不存在显著影响,而职业、学历、身体健康状况和居住地对家庭关系有影响。

农民这一群体普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关系不如城市老年人家庭关系和睦。

对于农民而言,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模式,在现阶段还不具备建立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只是在少数农村的老年人可以获得养老保障,大多数老年农民是通过将土地交给儿女耕种而获得经济收入的,从而与赡养家庭组成经济生活共同体,传统的乡土生活的矛盾主要来自各种家庭社会关系的处理上,这构成了农民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从普遍意义上讲,农民的家庭关系不如城市老年人家庭关系和睦。

(二)家庭地位差别的因素分析表2 老年人口家庭内受尊敬情况的Logistic模型模 型回归系数显著度Exp(B)模型1:人口特征性 别1331 10041718 60-64岁-1152 148211164 65-69岁-1495 10151609 70-74岁1198 13351820 75-79岁-1183 14051833 初、高中1524 100011689 大专以上11993 100071340 配 偶1246 10541782 居住地1477 100011612 身体健康11054 100021869 身体一般1230 108511258 Constant11520 100041574 模型2:职业收入家庭收入1000 145411000 公务员11075 100021929 企业管理11056 100021874 科教文体11242 100031463 一般工人11019 100021769 个体户1571 113311770 Constant11678 100051353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居住地、健康状况和职业对老年人口的家庭地位有影响,而婚姻和收入情况对老年人的家庭地位不存在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