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藻类

合集下载

我国常见水华藻类图鉴

我国常见水华藻类图鉴

我国常见⽔华藻类图鉴我国常见⽔华藻类图鉴作者:防灾科技学院1750232班科技⼩组⽔华是淡⽔体中藻类⼤量繁殖的⼀种⾃然⽣态现象,造成⽔华的原因是⽔体富营养化。

引起⽔华的有藻类、原核⽣物以及浮游动物,其中藻类是⼀个⾮常⼤的原因。

淡⽔中富营养化后,"⽔华"频繁出现,⾯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流——汉江下游汉⼝江段中也出现"⽔华"。

淡⽔中"⽔华"造成的较⼤危害是:饮⽤⽔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物链影响⼈类的健康,蓝藻"⽔华"的次⽣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类的健康和⽣存。

引起我国⽔华的藻类种类繁多,下⾯是我国的引起⽔华的常见藻类。

1.隐藻⽔华:这是我国池塘养鱼常见的⼀种⽔华,其出现频率在各地肥⽔中可达到80%--100%,次优势种常称为⼩环藻、蓝隐藻和绿球藻的⼀些种类。

⽔⾊褐、红褐、褐绿和褐青。

全年都可出现。

优劣势:隐藻在海洋浮游⽣物群落中占有⼀定地位。

隐藻喜⽣于有机物和氮丰富的⽔体,是我国传统⾼产肥⽔鱼池中极为常见的鞭⽑藻类,有隐藻⽔华的鱼池,⽩鲢⽣长好,快,产量⾼,隐藻是⽔肥、⽔活、好⽔的标志。

2.膝⼝藻⽔华这是⽆锡鱼池夏季肥⽔最常见的⽔华,在⽣长期中出现的频率近60%。

优势种为扁型膝⼝藻,次优势种为隐藻和裸甲藻,有时绿球藻类也较多,⽔⾊褐青或褐绿。

优劣势:膝⼝藻⼤量繁殖时形成云彩状⽔华,⽔⾊呈黄绿⾊,为鲢鳙鱼的良好饵料。

池塘膝⼝藻的⼤量繁殖造成泛池死鱼事件频繁发⽣,使养殖户蒙受重⼤经济损失,主要发⽣在每年的七⼋⽉份。

3.裸甲藻⽔华这是由蓝绿甲藻⼤量繁殖引起的,在江浙和⼴东肥⽔中较常见,夏秋季出现较多。

夏季长与扁型膝⼝藻共存。

⽔⾊褐绿,褐青或铁灰,⽔⾯长有云雾状蓝绿⾊斑团,鱼农称为“转⽔”。

优劣势:裸、甲藻繁殖造成pH值偏⾼,影响对虾脱壳,造成脱壳后软壳;抑制⽔体有益藻⽣长,影响对虾成活率,脱壳期更为严重;藻毒素会造成对虾肝胰腺病变,摄⾷下降,影响对虾⽣长,严重时出现空肠空胃、偷死等现象。

常见海洋藻类

常见海洋藻类

常见海洋藻类1、川蔓藻开放分类:单子叶植物纲川蔓藻属泽泻亚纲泽泻目眼子菜科川蔓藻是眼子菜科,川蔓藻属的沉水草本。

主要分部在辽宁、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及其沿海岛屿、海南、广西等中文学名:川蔓藻二名法:Ruppia maritima 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又称百合纲。

亚纲:泽泻亚纲(Alismatidae)目:眼子菜科在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被分到茨藻目(Najadales)中。

亚目:在1998年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中被分到泽泻目科: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属:川蔓藻属(Ruppia Linn.)种:川蔓藻分布:全球温带、亚热带海域及盐湖均产。

川蔓藻 - 基本资料种中文名:川蔓藻种拉丁名:Ruppia maritima Linn.川蔓藻科中文名:眼子菜科科拉丁名:Potamogetonaceae属中文名:川蔓藻属属拉丁名:Ruppia国内分布:辽宁、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及其沿海岛屿、海南、广西等地。

国外分布:全球温带、亚热带海域及盐湖均产。

中国植物志:8:083川蔓藻 - 基本特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的咸水中,我国南北均产之。

纤弱、分枝、沉水草本,生于咸水中;叶纤细,线形,延长,基部阔鞘状;花小,两性,2-6朵生于一短柄上由叶鞘内抽出,花柄在花后增长;花被缺;雄蕊2,花丝短而宽;花粉粒狭长形,稍弯;心皮4-6,有胚珠1颗,结果时有长柄;瘦果卵状,钝头或有喙;种子悬垂,无胚乳。

川蔓藻川蔓藻2、石莼石莼Ulva lactuca L.属于绿藻门,丝藻目,石莼科,石莼属。

亦称海白菜、海青菜、海莴苣、绿菜、青苔菜、纶布,属常见海藻。

片状,近似卵形的叶片体由两层细胞构成,高10—40 厘米,鲜绿色,基部以固着器固着于岩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间带,生长在海湾内中、低潮带的岩石上,东海、南海分布多、黄海、渤海稀少。

我国海域大型藻类的详细图解——《南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和《黄、渤海及东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书评

我国海域大型藻类的详细图解——《南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和《黄、渤海及东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书评

我国海域大型藻类的详细图解——《南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和《黄、渤海及东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书评程净净【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8(035)012【总页数】1页(P56)【作者】程净净【作者单位】海洋出版社【正文语种】中文《南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和《黄、渤海及东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套书日前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套书鉴定我国南海海域大型海藻101种,黄、渤海及东海海域大型海藻118种,首次详细记录我国海域常见大型海藻的外观形态以及组织和细胞结构,是目前该领域少有的、较全面的图鉴。

大型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在光合固碳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同时,大型构造的藻体营造了特有的群落环境,为微生物和微型藻类的附生和共生以及小型海洋动物的栖息提供了重要场所。

此外,大型海藻是健康的海洋蔬菜,也是重要的海洋生产原料,从中提取的褐藻胶等水溶胶、海藻碘等药用产品以及海藻肥和海藻粉等农用产品,对于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发挥重要作用。

2010—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国内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潮间带开展大型海藻资源调查,对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和河北省沿海的121个站点进行171次调查。

根据外观形态以及组织和细胞结构,结合分子系统学,在南海海域鉴定大型海藻共计101种,包括绿藻门10属28种、红藻门27属48种、棕藻门12属25种;在黄、渤海及东海海域鉴定大型海藻共计118种,包括绿藻门7属22种、红藻门40属65种、棕藻门17属31种,形成《南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和《黄、渤海及东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

全套书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为海藻栖息地,以清晰直观和具有代表性的实拍照片展示不同海域的海藻栖息地;第2部分为海藻生物学特性,详细描述164种大型海藻的分类及其生活史、形态和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第3部分为包括海藻的分类、外观形态以及组织和细胞结构等在内的多角度照片,并准确记载每件样品的来源地、编号和生态分布。

冬季海南石斑鱼淀粉卵甲藻病的防治方法

冬季海南石斑鱼淀粉卵甲藻病的防治方法

淀粉卵甲藻病也称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病,是一种海水藻类引发的鱼病。

淀粉卵甲藻可在鱼体寄生生长和在水中繁殖。

该病主要在海水石斑鱼育苗池和土池养殖过程中产生危害,发病速度快、死亡率较高,给海南的石斑鱼冬季养殖带来严重风险,若防治不力则损失惨重。

一、病原体寄生在鱼体上的淀粉卵甲藻称为滋养体,成熟后落入水中形成包囊(直径61.3~112.7微米),藻体在包囊中不断分裂形成许多游泳体(也称之涡孢子),游泳体在水中运动,寻求鱼体实施寄生。

在水温27~29℃时,滋养体落入水底到形成包囊需8~12小时;滋养体脱落到涡孢子孵出需48~66小时。

滋养体球形、卵形或梨形,直径20~150微米,有几条假根状突起,有利于固着吸附在鱼鳃或体表部位,摄取营养。

淀粉卵甲藻胞质较为浓密,胞质内有许多淀粉粒,细胞有一眼点,故称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

二、流行规律该病在海水石斑鱼养殖过程中的室内育苗池或室外土塘暴发较为严重,发病突然,死亡速度快,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流行水温20~25℃,适宜pH值7.3~8.6。

海南文昌和琼海等地在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期,每年12月为该病的高暴发或流行期。

三、症状表现患病石斑鱼的鳃、体表和鳍条会出现许多小白点。

病鱼鳃丝和体表黏液很多,鳃淡红色或灰白色,鳃丝肿胀腐烂。

病鱼体表发黑,体质消瘦,活动呆滞,多因窒息衰竭而死。

发病初期病鱼喜在池壁摩擦,进而厌食,严重后漫游、溜边、卧底或停食等,呼吸困难,鳃盖开闭失常,张口并时常喷水。

刮取小白点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淀粉卵甲藻的滋养体,藻体静止不动、不透明,结构较为模糊。

常并发烂鳃、烂身、烂鳍、白便或瘦身等病。

四、致病条件1.养殖环境恶化有的土塘养殖历史过久,底质腐殖质增多,有时臭泥深度超过0.6米,这为淀粉卵甲藻包囊的生存提供了温床。

因养殖期投喂量较大,石斑鱼粪便较多,水中有机物严重污染,这为淀粉卵甲藻的涡孢体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致使病害迅速滋生和病情的恶化、蔓延。

条斑紫菜的生物学特性

条斑紫菜的生物学特性

条斑紫菜的生物学特性
(1)紫菜是一种广温性、一年生的海产经济藻类,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我国南从海南岛,北至辽东半岛的沿海都有分布。

由于南北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紫菜品种也不一样,在我国有10余种,而人工养殖的紫菜主要有两种:条斑紫菜和坛紫菜。

(2)条斑紫菜是冷温性海藻,雌雄同株,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黄渤海沿岸,为我国北方海域主要养殖品种;坛紫菜则是我国特有的暖温性海藻,多数为雌雄异株,少数为雌雄同株,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东海沿岸。

(3)条斑紫菜藻体薄嫩,品质优良,味道鲜美,价格高而产量低,既可内销又可出口;坛紫菜品质明显不如条斑紫菜,但生长快,藻体厚、产量高,主要供内销。

更多紫菜信息请继续关注中国紫菜交易网。

(4)紫菜喜欢生长在风浪较大、光照较强、潮流畅通、水质较肥的潮间带。

对干潮的忍耐能力很强,每天两次干潮后的干露、强烈阳光的直射、温度的起落都不影响它的正常生长。

条斑紫菜生长的最适海水温度为3~15e。

(5)紫菜为期一年的短暂/一生0可分为叶状体和丝状体两个阶段。

通常所见的紫菜即叶状体,叶状体养殖即为紫菜的养殖阶段。

处于育苗阶段的紫菜为丝状体,丝状体耐高温、能自然渡过夏秋高温期,秋末成熟时放出壳孢子,萌发成长为叶状体,叶状体在秋末、冬、春初低温下生长。

海南几种海藻营养成分分析

海南几种海藻营养成分分析

海南几种海藻营养成分分析侯萍;马军;李铭;樊伟伟;陈冬梅【摘要】马尾藻、麒麟菜、江蓠和裙带菜等都是在海南较为常见的海藻品种,本文四种海藻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海南及三亚海藻养殖、加工产业和海藻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生物技术世界》【年(卷),期】2016(013)005【总页数】2页(P99-100)【关键词】马尾藻;麒麟菜;江蓠;裙带菜;营养成分【作者】侯萍;马军;李铭;樊伟伟;陈冬梅【作者单位】[1]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三亚572000;[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三亚57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1马尾藻、麒麟菜、江蓠和裙带菜等都是在海南较为常见的海藻,由于目前对南海大型海藻的高值化深加工综合利用还缺乏系统研究,几种海藻还未得到高效的利用,本研究旨在为海南常见几种藻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马尾藻隶属于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主要生长在热带和温带海域近岸浅水区的岩石上[1-2]。

海南省马尾藻物种资源十分丰富[2],是海南省重要的大型经济藻类之一。

曾呈奎等藻类学家对中国的马尾藻进行样品采集与种类鉴定,报道海南马尾藻有36种[3],但近年来对海南马尾藻的研究很少,主要是以马尾藻为主要原料生产海藻饲料,用作养殖的有机肥等产品,每年约有70%以上马尾藻会自然腐烂,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4]。

麒麟菜隶属于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红翎菜科,生长在海底珊瑚礁上。

海南岛麒麟菜资源有野生和人工养殖两种来源,野生麒麟菜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在玉琢礁、浪花礁等处产量较大;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的琼海、文昌和昌江等地。

麒麟菜是生产卡拉胶的主要原料,主要是以干制品和加工成卡拉胶粉的形式向外销售,产品模式单一,经济附加值有限。

麒麟菜中提取的卡拉胶作为增稠剂、乳化剂等简单地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日用化学工业上,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也是仅仅局限在作为药膏基、药片粘结剂和药用胶囊等[5],应用领域过于单一。

“蓝色经济”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

“蓝色经济”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

“蓝色经济”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作者:刘郑伊来源:《养生大世界》2020年第11期海南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一)繁多的海洋生物与丰富的生物医药根据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

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

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有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有229种。

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南海中有记载的各类海洋生物超过3000种。

其中,鱼类资源1064种,有经济价值的40多种,约占全国150多种的26.7%;经济虾类17种,主要品种有斑节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红斑对虾、中国龙虾、墨吉对虾等。

海参类有梅花参、赤瓜参、白尼参、黑尼参和白参等。

爬行动物主要是海龟(西沙特产,可重达200多公斤)、玳瑁及海蛇。

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方面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医药资源,为众多医药产品的研发上市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基础;另一方面生物的多样性也保障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丰富的贝类与明显的药用价值海南省的近海和外海贝类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达700多种,仅西沙群岛的贝类就有250种以上。

经济贝类150多种,主要品种有鲍鱼、文蛤、泥蚶、大珠母贝、珠母贝、马氏珠母贝、企鹅珠母贝等;价值较高的有鲍、牡蛎、珍珠贝、白蝶贝、大珠母贝、马蹄螺、夜光蝾螺、蝶螺、凤螺、虎斑宝贝等。

贝类资源既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滋阴清热、安神定志、止咳化痰、利尿通淋等,也具备较强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能够制作成优美的观赏艺术品、培育出南海珍珠。

(三)藻类资源分布广泛与医用价值巨大海南省近海和外海的主要经济藻类有162种,其中以麒麟菜、江蓠、马尾藻等10多种藻类的经济价值最高。

在西沙、中沙群岛珊瑚礁礁盘上生长的藻类约有400种,麒麟菜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麒麟菜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等海域,仅西沙群岛每年的产量就高达300多吨。

海南2种马尾藻的分类鉴定

海南2种马尾藻的分类鉴定

纪5 0年 代 至 2 0世纪末 , 曾呈奎 、 陆保 仁 等 中国藻类 学家 开 始对 中 国的马 尾 藻进行 样 品采 集 与种 类 鉴 定 , 报 道 了 中国马尾 藻 7 6种 , 其 中海南 马 尾 藻 占 3 6种 _ 1 j 。海 南 省 马尾 藻 物 种 资 源 十分 丰 富 , 但 近 年来 对 海 南 马尾 藻 的研究 很少 , 沿海 居 民虽利 用 马 尾 藻获 得 了较大 的经 济效 益 , 但 对 马 尾 藻 物种 多 样性 及 其 种 类 的认识 欠缺 。在 马尾 藻 收获季 节 , 沿 海 居 民通 常通 过 马尾 藻 藻 叶 的大 小将 其 命 名 为 “ 大 叶马 尾 藻 ” 和“ 小 叶马尾 藻 ” , 但对 马尾 藻 的种 名并 无 科 学 的认 识 。 因此 , 对 海 南 马尾 藻 资 源进 行 调查 与 分类 研 究 , 对 深 入 了解其 种类 多样 性 和加快 资源 的开 发 利 用进 程 都 具有 重 要 的 现实 意 义 。笔 者从 形 态 学 和 分子 生 物 学 方 面 对海 南省 儋州 市海 头镇 2种 生物量 最 大 的马尾藻 进 行种 类 鉴定 , 旨在 为 马尾 藻 的进一 步 开发 利用 提供

要 :对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 2种生物量最大 的马 尾藻 品种 进行形态 学和分子鉴 定 , 根据 马尾藻藻体 、 固
着器 、 主干、 分枝 、 藻叶 、 气囊和生殖托等 主要部位 的形 态特 征 , 结合 I T S基 因序 列相似性 比对 结果 , 将其 鉴定 为刺托马尾藻和匍枝 马尾 藻。这 为马尾藻物 种多样性 、 深加工利用 以及马尾藻资源保护等研究奠定 了基础 。
气 候适 宜 , 海域 广 阔 , 这 为马 尾藻 的生 长发育 提供 了优 越 的 自然 环境 。马尾 藻 是生 产褐 藻 胶 、 有 机 肥等 产

可食用藻类

可食用藻类

1.巨藻【别名】海藻王【功效】缓解心绞痛【科属分类】褐藻门巨藻科【主治】高胆固醇;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症;气管炎;哮喘等【生态环境】生于低潮带以下数十米深的岩石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我国于1978年从墨西哥引进,已在大连、山东长岛等海域养殖成功。

【动植物形态】藻体巨大,褐色,长可达70-80m,最长可达100m以上,具有粗绳状的茎状舌柄,近基部长出2-3次双叉分枝,分枝细长,柄的直径约1-2cm,有韧性,可弯曲。

分枝上侧生很多叶片,呈互生或螺旋形叶序,叶片长3-5m,宽10-25cm,表面常凹凸不平具皱褶,边缘具锯齿状突起。

分枝的顶生叶片,常自叶基开始向叶尖作不规则分裂,而生成新的侧生叶片。

成熟的叶片,具一短柄,柄基部为一纺锤形或类球形的气囊,直径约2-3cm,长5-7cm。

叶间距离为0.7-50cm,越接近海面则距离越小,分枝的伸展由于具有许多气囊而能漂浮海面。

藻体成熟时,在基部簇生带状孢子叶片,长30-60cm,宽2-6cm,叶柄无气囊,因产生孢子囊群而表面大块隆起。

固着器大,由钩形的多次二叉分枝状假根组成。

2.马尾藻褐藻的一属。

藻体分固着器、茎、叶和气囊四部分。

茎略呈三棱形,叶子多为披针形。

生近海中,可做饲料,又可用来制褐藻胶和绿肥。

藻多大型,多年生,可区分为固着器、主干、分枝和藻叶几部分。

固着器有盘状、圆锥状、假根状等。

主干圆柱状,长短不一,向四周辐射分枝;分枝扁平或圆柱形。

藻叶扁平,多数具有毛窝。

具气囊,单生,圆形,倒卵形或长圆形。

雌雄同托或不同托、同株或异株。

生殖托扁平,圆锥形或纺锤形。

现有250种,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暖水和温水海域,特别是印度-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

我国是马尾藻主要产地之一,有60种。

盛产于广东、广西沿海,尤其是海南岛、洲岛和涠洲岛。

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或潮下带2~3米水深处的岩石上。

我国常见的有海蒿子、海黍子、鼠尾藻、匍枝马尾藻等。

海南岛近海马尾藻的分类鉴定及分子系统研究

海南岛近海马尾藻的分类鉴定及分子系统研究

海南岛近海马尾藻的分类鉴定及分子系统研究马尾藻(Sargassum)是一类生物量大、资源丰富的经济海藻,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

马尾藻隶属于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主要生长在热带和温带海域近岸低潮带和潮下带浅水区的岩石上。

在中国,马尾藻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其中海南省的马尾藻资源尤其丰富。

但长期以来,对海南马尾藻资源的研究很少,对其种类多样性、生物学特性、种苗繁育技术及深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认识都十分有限,导致优良马尾藻资源的规模化养殖和深加工利用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因此,为加快我国马尾藻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开展对海南马尾藻的种类和分布研究,对深入了解其种类多样性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于2013年5~6月份对海南岛近海岸的马尾藻进行了样品采集,在海头镇、鹿回头、长坡镇、潭门镇共收集到43个马尾藻样品,经形态鉴定共20个种,其中包括1个新发现的变种。

具体结果如下:在海头采集的样品中,经鉴定有5个种,分别是匍枝马尾藻(S. polycystum)、刺托马尾藻(S. odontocarpum)、宽叶马尾藻(S. euryphylluM)、荚托马尾藻(S. siliquosum)和莫氏马尾藻(S. mcclurei);在鹿回头采集的样品中,经鉴定有2个种,分别是三亚马尾藻(S. sanyaense)和大洲马尾藻(S. dazhouense);在长坡采集的样品中,经鉴定一共有8种,分别是山德马尾藻(S. sandei)、重缘叶马尾藻(S. duplicatum)、莺歌海马尾藻(S.yingehaiense)、都氏马尾藻(S. dotyyi)、合根式马尾藻(S. symphyorhizoideum)、厚叶马尾藻(S. crassifolium)、冬青叶马尾藻(S. ilicifolium)和冠叶马尾藻(S.cristaefolium);在潭门采集的样品中,经鉴定共有7个种,其中包括1个新发现的变种,即拟披针叶马尾藻潭门变种(S. pseudolanceolatum var. tanmen),其气囊呈卵圆形,边缘有细边包裹,顶部带有与气囊直径长度相近的尖,囊柄叶状,毛窝两列,边缘有锯齿,长度略比气囊长,与模式种存在差别,其余6种马尾藻分别是全缘马尾藻(S. integerrimum)、孤囊马尾藻(S. oligocystum)、莺歌海马尾藻(S.yingehaiense)、冬青叶马尾藻(S. ilicifolium)、囊叶马尾藻少刺变种(S. cystophyllum var. parcespinosa)和冬青叶马尾藻重缘变种(S.ilicifolium var. conduplicatum)、目前国内外对马尾藻分子系统研究的报道不多,本研究借助近年来已经报道的大型海藻的基因序列,对所采集的马尾藻样品的coxI基因片段、rbcL基因片段和ITS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共获得了125条新的序列,部分已提交至GenBank,丰富了数据库中马尾藻的基因序列。

常见海洋藻类

常见海洋藻类

常见海洋藻类、川蔓藻1眼子菜科泽泻亚纲川蔓藻属开放分类: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目山东、主要分部在辽宁、甘肃、青海、新疆、川蔓藻是眼子菜科,川蔓藻属的沉水草本。

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及其沿海岛屿、海南、广西等Ruppia maritima L. 二名法:中文学名:川蔓藻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门:界:植物界纲:(Alismatidae) 泽泻亚纲亚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又称百合纲。

年经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中被分到泽泻目APG 亚目:在1998年的分类法和2003 目:眼子菜科在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被分到茨藻目(Najadales)中。

川蔓藻属(Ruppia Linn.) 属:科: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全球温带、亚热带海域及盐湖均产。

分布:川蔓藻种:- 基本资料川蔓藻种中文名:川蔓藻Linn.Ruppia maritima 种拉丁名:川蔓藻科中文名: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川蔓藻属Ruppia 属拉丁名:国内分布:辽宁、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及其沿海岛屿、海南、广西等地。

国外分布:全球温带、亚热带海域及盐湖均产。

8:083中国植物志:- 1 -- 基本特征川蔓藻生于咸水中;分枝、沉水草本,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的咸水中,我国南北均产之。

纤弱、朵生于一短柄上由叶鞘内抽出,花-6叶纤细,线形,延长,基部阔鞘状;花小,两性,21,有胚珠2柄在花后增长;花被缺;雄蕊,花丝短而宽;花粉粒狭长形,稍弯;心皮4-6 颗,结果时有长柄;瘦果卵状,钝头或有喙;种子悬垂,无胚乳。

、2属于绿藻门,丝藻目,石莼科,石莼属。

亦称海白菜、海青菜、.石莼川蔓川蔓藻藻石莼Ulva lactuca L海莴苣、绿菜、青苔菜、纶布,属常见海藻。

片状,近似卵形的叶片体由两层细胞构成,高生长在海湾内中、鲜绿色,基部以固着器固着于岩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间带,10—40 厘米,低潮带的岩石上,东海、南海分布多、黄海、渤海稀少。

南海藻类资源

南海藻类资源

南海藻类资源概述南海是中国的重要海洋领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其中,藻类是南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利用的重要资源之一。

南海藻类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南海藻类资源的种类、分布、生态特征以及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介绍。

藻类种类南海藻类资源包括多种类型的藻类,主要包括红藻、绿藻和棕藻等。

这些藻类在南海中广泛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红藻红藻是南海中最常见和最丰富的一类藻类。

它们通常呈现出红色或棕红色,并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

在南海中,常见的红藻包括紫菜、裙带菜、衣菜等。

这些红藻富含植物色素和多种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药物研发以及生物肥料的生产等领域。

绿藻绿藻在南海中也有一定的分布,但相对于红藻来说较为少见。

绿藻通常呈现出绿色或黄绿色,并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效率。

在南海中,常见的绿藻包括海洋石莼、海洋鳕鱼草等。

这些绿藻富含叶绿素和多种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水产养殖以及环境修复等领域。

棕藻棕藻是南海中另一类重要的藻类资源。

它们通常呈现出棕色或黄棕色,并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在南海中,常见的棕藻包括海带、裙带菜、岩溅菜等。

这些棕藻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药物研发以及化妆品生产等领域。

藻类分布南海是一个广阔的海洋区域,其水域面积辽阔,藻类分布广泛。

根据海洋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特点,南海的藻类资源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南海沿岸的海岸带是藻类分布的重要区域。

由于水深较浅、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这里成为了藻类繁殖生长的理想环境。

红藻和绿藻在海岸带分布较为广泛,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海底浮游南海中还存在大量的浮游藻类,它们漂浮在水中,并随着洋流运动而变化位置。

这些浮游藻类对南海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不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起到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

深海区南海深海区域也存在一定数量和种类的藻类资源。

藻类名称拉丁文

藻类名称拉丁文

名称部分(拉汉对照)AAcanthochloris Pascher 棘绿藻属Acanthoica Lohmann 刺钙板藻属Acanthopeltis japonica Okamura 日本刺盾藻Acanthopeltis Okamura in Yatabe 刺盾藻属Acanthophora aokii Okamura 台湾鱼栖苔Acanthophora Lamx. 鱼栖苔属Acanthophora muscoides (L.) Bory 藓状鱼栖苔Acanthophora pacifica (Setchell) Kraft 太平洋鱼栖苔Acanthosphaera Lemm. 粗刺藻属Acanthosphaera zachariasi Lemm. 粗刺藻Acetabularia caliculus Lamouroux 伞藻Acetabularia clavata Yam. 棒形伞藻Acetabularia crenulata Lamx. 细圆齿伞藻Acetabularia dentata Solms-Lamxach 齿状伞藻Acetabularia exigua Solms. 尖顶伞藻Acetabularia farlowii Solms-Lamxach 法洛伞藻Acetabularia gigas Solm. 极大伞藻Acetabularia Lamx. 伞藻属Acetabularia major Mart. 大伞藻Acetabularia mediterranea Lamx. 地中海伞藻Acetabularia myriospora Joly et Cordeiro-Marino 多孢伞藻Acetabularia parvula Solms –Laubach 小伞藻Acetabularia pusilla(Howe)Collins 微形伞藻Acetabularia ryukyuensis Okamura et Yamada 琉球伞藻Acetabularia tsengiana Egerod 梨形伞藻Acetabularia velasquezii Trono , Santiago et Ganzon-Fortes 未氏伞藻Achnanthaceae (硅藻)曲壳藻科Achnanthales (硅藻)曲壳藻目Achnanthes affinis Grun. 近缘曲壳藻Achnanthes amoena Hustedt 美丽曲壳藻Achnanthes amphicephala Hust. 两头曲壳藻Achnanthes archibaldiana Lange-Bertalot 拱形曲壳藻Achnanthes austriaca 奥地利曲壳藻Achnanthes bengalensis Grun. 孟加拉曲壳藻Achnanthes biasolettiana (Kütz.) Grun. 双面曲壳藻Achnanthes bicapitellata Cl.-Eul. 二小头端曲壳藻Achnanthes Bory 曲壳藻属Achnanthes boyei Ostrup 博伊曲壳藻Achnanthes brevipes Ag. 短柄曲壳藻Achnanthes brevipes var. angustata Cleve 短炳曲壳藻变窄变种Achnanthes brevipes var. intermedia (Kütz.) Cleve 短柄曲壳藻中间变种Achnanthes brevipes var. japonica Skv.短柄曲壳藻日本变种Achnanthes brevipes var. leudugeri (Temp.et Brun) Cleve 短柄曲壳藻勒氏变种Achnanthes brevipes var. parvula (Kütz.) Cleve短柄曲壳藻小形变种Achnanthes brevipes var. seriata Cl. 短柄曲壳藻成列变种Achnanthes citronella (Mann) Hustedt 柠檬曲壳藻Achnanthes clevei Grun. 克利夫曲壳藻Achnanthes coarctata (Breb.) Grun. 狭曲壳藻Achnanthes conspicua Mayer 显形曲壳藻Achnanthes crassa Hust. 粗曲壳藻Achnanthes crenulata Gtun. 波缘曲壳藻Achnanthes curta (A.Cl.) A. Berg ex Cl.-Eul. 短曲壳藻Achnanthes curvirostrum Brun 弯嘴曲壳藻Achnanthes danica (Floegel) Grunow 丹麦曲壳藻Achnanthes delicatula (Kütz.) Grun. 优美曲壳藻Achnanthes dispar Cleve 不同曲壳藻Achnanthes dispar var. angulata Hustedt 不同曲壳藻有角变种Achnanthes exigna Kütz. 短小曲壳藻Achnanthes exilis Kütz. 瘦曲壳藻Achnanthes gibberula Grun. 驼峰曲壳藻Achnanthes grimei Krasske 格里门曲壳藻Achnanthes hauckiana Grun. 霍克曲壳藻Achnanthes heideni Schulz. 海德曲壳藻Achnanthes himalayensis Jao et Zhu 喜马拉雅曲壳藻=喜马拉雅曲壳硅藻Achnanthes inflata (Kütz.) Grun. 膨大曲壳藻Achnanthes javanica Grun. 爪哇曲壳藻Achnanthes javanica var. subconstricta Meister 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 tenuistauros (Mann) Meister 爪哇曲壳藻细十字节变种Achnanthes kryophila petersen 喜雪曲壳藻Achnanthes lanceolata Bréb. 披针曲壳藻Achnanthes lavanderi (W. Smith) Grun. 雷万德曲壳藻Achnanthes linearis (W. Smith) Grun. 线形曲壳藻Achnanthes linkei Hust. 林克曲壳藻Achnanthes longipes Ag. 长柄曲壳藻Achnanthes medioconvexa Zhu et Chen 中凸曲壳藻Achnanthes mesoconstricta Zhu et Chen 中缢曲壳藻Achnanthes microcephala (Kütz.) Cleve 微形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 Kütz. 极细微曲壳藻Achnanthes montana Krasske 山地曲壳藻Achnanthes ninuensis Huang 尼木曲壳藻Achnanthes nodusa A. Cl. 具节曲壳藻Achnanthes orientalis Hustedt 东方曲壳藻Achnanthes perogallii Brun et Heribaud 佩拉加曲壳藻Achnanthes ploenensis (plonensis) Hustedt 普洛曲壳藻Achnanthes punctifera Hustedt 具斑点曲壳藻Achnanthes radiata Du et Cheng 放射曲壳藻Achnanthes rupestris Krasske 石生曲壳藻Achnanthes saxonica Krasske 萨克森曲壳藻Achnanthes schmidtiana Krenner var. schmidtiana 施米德蒂曲壳藻(原变种)Achnanthes schmidtiana var. tibetica Jao et Zhu 施米德蒂曲壳藻(西藏变种)Achnanthes septentrionalis Ostrup. 北方曲壳藻Achnanthes siberica Cl.-Eul. 西伯利亚曲壳藻Achnanthes subhudsonis Hust. 近赫德森曲壳藻Achnanthes subsessilis Kütz. 近无柄曲壳藻Achnanthes taeniata Grun. 带状曲壳藻Achnanthes tibetica Jao 西藏曲壳藻Achnanthes wellsiae Reimer 雨水曲壳藻Acinetospora Bornet 定孢藻属Acinetospora crinita (Carmichael) Kornmann 定孢藻Acinetospora nicholsoniae Hollenberg 尼氏定孢藻Acrochaetiaceae Fritsch ex Taylor=Rhodochortaceae Nasr =Audouinellaceae J.Feldmann 顶丝藻科Acrochaetiales Feldmann 顶丝藻目Acrochaetium barbadense (Vickers) Boergesen 髯毛顶丝藻Acrochaetium catenulatum Howe 链状顶丝藻Acrochaetium daviesii Naeg. 丛出顶丝藻Acrochaetium densum (Drew) Papenfuss 密集顶丝藻Acrochaetium grandis(Levr.)Papenf. 大顶丝藻Acrochaetium humili (Rosenvinge) Boergesen 矮生顶丝藻Acrochaetium liagorae Boergesen 寄粉顶丝藻Acrochaetium macula (Rosenvinge) Hamel 斑点顶丝藻Acrochaetium microscopicum (Naegeli) Naegeli 微小顶丝藻Acrochaetium Naegeli in Naegeli et Cramer =Kylinia Rosenvinge = ChromastrumPapenfuss 顶丝藻属Acrochaetium parvulum (Kylin) Hoyt 小顶丝藻Acrochaetium robustum Boerg. 粗状顶丝藻Acrochaetium secundatum Naeg. 单侧顶丝藻Acrochaetium sparsum Naeg. 稀疏顶丝藻Acrochaetium terminale (Nakamura) Lee 顶生顶丝藻Acrochaetium vagum (Drew) Jao 异形顶丝藻Acrochaetium virgatulum J. Ag. 枝丛顶丝藻Acrocystis nana Zan. 顶囊藻Acrocystis Zan 顶囊藻属Acrosorium flabellatum Yamada 扇形顶群藻Acrosorium polyneurum Okam. 细脉顶群藻Acrosorium reptans Kylin 匍匐顶群藻Acrosorium venulosum (Zanadini) Kylin 具钩顶群藻Acrosorium yendoi Yamada 顶群藻Acrosorium(Zan.)Kylin 顶群藻属Acrothamnion J. Agardh 端枝藻属Acrothamnion preissii (Sonder) Wollaston 端枝藻Acrothrichaceae 顶毛藻科Acrothrix gracilis Kylin 纤细顶毛藻Acrothrix Kylin 顶毛藻属Acrothrix pacifica Okam.et Yamada 顶毛藻Actinastrum aciculare Playfair 针状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 Lageheim 集星藻Actinastrum Lagerheim 集星藻属Actinella brasilienica Grun. 巴西长矛藻Actinella Lewis 长矛藻属Actinella miocenica Li 中新长矛藻Actinocyclus alienus Grunow 奇妙辐环藻Actinocyclus appendiculatus (Grun.) Rattray 具附属物辐环藻Actinocyclus australis Grunow. 澳洲辐环藻Actinocyclus crassus(W. Smith)V. H. 厚辐环藻Actinocyclus curvatulus Janisch 弯曲辐环藻Actinocyclus Ehrenberg 辐环藻属Actinocyclus ehrenbergii Ralfs 爱氏辐环藻Actinocyclus ehrenbergii ralfsii(W. Smith)Hust. 爱氏辐环藻辣氏变种Actinocyclus ehrenbergii var. crassa (W. Smith) Hustedt 爱氏辐环藻厚缘变种Actinocyclus ehrenbergii var. tenella (Breb.) Hustedt 爱氏辐环藻优美变种Actinocyclus ellipticus f . lanceolata Volbe 椭圆辐环藻披针变型Actinocyclus ellipticus Grunow 椭圆辐环藻Actinocyclus fasciculatus Castracane 束状辐环藻Actinocyclus Ehrenberg 辐环藻属Actinocyclus ingens Rattray 巨大辐环藻Actinocyclus normani (Greg.) Hustedt 诺氏辐环藻Actinocyclus roperi (Bréb.)Grun. 洛氏辐环藻Actinocyclus subtilis (Greg.) Ralfs 细弱辐环藻Actinocyclus varicus Mann [Stictocyclus varicus Mann] 射纹辐环藻Actinodiscaceae 辐盘藻科Actinoptychus annulatus (Wallich) Grunow 球状辐裥藻Actinoptychus annulatus var. minor Grun. 环状辐裥藻小形变种Actinoptychus annulatus(willich)Grun. 环状辐裥藻Actinoptychus australis (Grun.) Andrew 澳大利亚辐裥藻Actinoptychus Ehrenberg 辐裥藻属Actinoptychus hexagonus Grun. 六角辐裥藻Actinoptychus marylandicus Andrews 马里兰辐裥藻Actinoptychus notabilis Grunow 特殊辐裥藻Actinoptychus pericavatus Brun 围穴辐裥藻Actinoptychus splendens (Shadb.) Ralfs 华美辐裥藻Actinoptychus stella var. thumii A. Schmidt 心形辐裥藻色氏变种Actinoptychus subangulatus A. Schmidt 亚角辐裥藻Actinoptychus triacriformis Cheng et Chin 三叉状辐裥藻Actinoptychus trilingulatus (Brightw.) Ralfs 三舌辐裥藻Actinoptychus undulatus(Bailey)Ralfs 波状辐裥藻Actinoptychus vulgaris Schumann 中等辐裥藻Actinotaenium (Nägeli) Teiling 辐射鼓藻属Actinotaenium clevei (Lundell) Teiling 克利辐射鼓藻Actinotaenium crassiusculum (De Bary) Teiling 肥厚辐射鼓藻Actinotaenium cruciferum (De Bary) Teiling 十字形辐射鼓藻Actinotaenium cucurbita (Breb.) Teiling ex Růžička & Pouzar 南瓜形辐射鼓藻Actinotaenium cucurbitinum (Breb. ) Teiling 葫芦辐射鼓藻Actinotaenium curtum (Breb.) Teiling ex Růžička & Pouzar 短辐射鼓藻Actinotaenium globosum (Bulnheim) Förster 球辐射鼓藻Actinotaenium inconspicum (West & West) Teiling 不显著辐射鼓藻Actinotrichia Decaisne 辐毛藻属Aegira Fries 爱杰利亚藻属Aegira virescens (Carmichael) Setchell et Gardner 绿色爱杰利亚藻Aegira zosterae (Mohr) Fries 狭叶爱杰利亚藻Aeterosigma akashiwo (Hada) Hada. 赤潮异湾藻Agarum Bory 孔叶藻属Agarum clathratum Dumortier 孔叶藻Agarum fimbriatum Harvey 流苏孔叶藻Agarum oharaense 大冶孔叶藻Aglaothamnion callophyllidicola (Yamada) Boo, Lee, Rueness et Yoshida 小丽丝藻Aglaothamnion cordatum (Boergesen) Feldmann-Mazoyer 心形丽丝藻Aglaothamnion Fledmann-Mazoyer 丽丝藻属Agmenellum Bréb. 阿格藻属Agmenellum thermal (Kütz.) Dr. and D. 温泉阿格藻Ahnfeltia fastigiata (Post. et Ruprecht) Makienko 帚状伊谷藻Ahnfeltia Fries 伊谷藻属Ahnfeltia yinggehaiensis Xia et Zhang 莺歌海伊谷藻Ahnfeltiaceae Maggs et Pueschel 伊谷藻科Ahnfeltiales Maggs et Pueschel 伊谷藻目Ahnfeltiopsis catenata (Yendo) Masuda 链状拟伊藻Ahnfeltiopsis chnoosporoides (Tanaka et Pham) Masuda 毛孢拟伊藻Ahnfeltiopsis concinna (J. Agardh) Silva et DeCew 美丽拟伊藻Ahnfeltiopsis dense (J. Agardh) Silva et DeCew 密集拟伊藻Ahnfeltiopsis divaricata (Holmes) Masuda 叉开拟伊藻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 (Harv.) Masuda 扇形拟伊藻Ahnfeltiopsis gracilis (Yamada) Masuda 细羽拟伊藻Ahnfeltiopsis guangdongensis Xia et Zhang 广东拟伊藻Ahnfeltiopsis hainanensis Xia et Zhang 海南拟伊藻Ahnfeltiopsis masudai Xia et Zhang 马氏拟伊藻Ahnfeltiopsis okamurae Silva et DeCew 岗村拟伊藻Ahnfeltiopsis paradoxa (Suringar) Masuda 近荣拟伊藻Ahnfeltiopsis pygmaea (J. Ag.) Silva et De Cew 矮小拟伊藻Ahnfeltiopsis quinhonensis (Pham) Masuda 粗茎拟伊藻Ahnfeltiopsis serenei (Dawson) Masuda 瑟氏拟伊藻Ahnfeltiopsis Silva et De Cew 拟伊藻属Ahnfeltiopsis triquetrifolia Masuda et Kogame 三叶拟伊藻Ahnfeltiopsis yamadae (Segawa) Masuda 山田拟伊藻Akkesiphycus lubricum Yamada et Tanaka 平滑厚岸藻Akkesiphycus Yamada et Tanaka 厚岸藻属Alaria angusta Kjellman 窄叶翅藻Alaria crassifolia Kjellmman. 厚翅藻Alaria fistulosa P. et R. 翅藻Alaria grandifolia J. Agardh 颗粒叶翅藻Alaria Grev. 翅藻属Alaria marginata Postels et Ruprecht 边翅藻Alaria membranacea J. Agardh 膜状翅藻Alaria musaefolia (De la Pylaie) J. Agardh 香蕉叶翅藻Alaria praelonga Kjellmman. 延长翅藻Alaria pylaii (Bory) Graville 比氏翅藻Alaria taeniata Kjellman 带状翅藻Alariaceae 翅藻科Alatocladia (Yendo) Johansen 羽珊藻属Alatocladia modesta(Yendo)Johansen 羽珊藻Alexandrium catenella (Whedon er Kofoid) Balech 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Lebour) Balech 塔玛亚历山大藻Amansia Lamx. 旋花藻属Amilodinium Brown et Hovasse 淀粉甲藻属Amorphonostoc Elenk. 变珠藻属Amorphonostoc paludosum (Kütz.) Elenk. 沼泽变珠藻Amorphonostoc punctiforme (Kütz.) Elenk.=Nostoc punctiforme 粒状变珠藻Amphichrysis compressa Korchikoff 侧偏双金藻属Amphichrysis Korchikoff 双金藻属Amphidinium clap. et Zachm. 前沟藻属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 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herdmani Kof. et Swezy. 前沟藻Amphidinium lacustris Stein 湖生前沟藻Amphilithopyxis Defl. 双石胞藻属Amphipleura Kuetzing 双肋藻属Amphipleura lindheimei Grunow 凌氏双肋藻Amphipleura micans (Lyn.) Cleve 光亮双肋藻Amphipleura pellucida(Ehr.)Kuetz. 透明双肋藻Amphipleura rutilans(Trent.)Cleve 橙红双肋藻Amphiprora alata(Ehr.)Kuetz. 翼茧形藻Amphiprora Ehrenberg 茧形藻属Amphiprora gigantea Grunow 巨大茧形藻Amphiprora paludosa var. hyalina (Eulenst) Cleve 沼泽茧形藻透明变种Amphiprora paludosa W. Smith 沼泽茧形藻Amphiprora venusta Greville 美丽茧形藻Amphiraphia Chen et Zhu 两形壳缝藻属Amphiraphia xizangensis Chen et Zhu var.xizangensis 西藏两形壳缝藻 (原变种)Amphiraphia xizangensis var. major Chen et Zhu 西藏两形壳缝藻(大形变种)Amphiraphiaceae Chen et Zhu 两形壳缝藻科Amphiraphiadales Chen et Zhu 两形壳缝目Amphiroa anastomosans Weber-van Bosse 网结叉节藻Amphiroa anceps (Lamarck) Decaisne 扁叉节藻Amphiroa ephedraea Decaisne 平滑叉节藻Amphiroa foliacea Lamx. 叶状叉节藻Amphiroa fragilissima (L.)Lamx. 脆叉节藻Amphiroa fragilissima f. cyathifera(Lamx.)Weber-van Bosse 脆叉节藻轮枝变型Amphiroa Lamx. 叉节藻属Amphiroa pusilla Yendo 微小叉节藻Amphiroa rigida Lamx. 硬叉节藻Amphiroideae Johansen 叉节藻亚科Amphisolenia asymmetrica Kofoid歪突双管藻Amphisolenia bidentata Schröder 二齿双管藻Amphisolenia extensa Kofoid细长双管藻Amphisolenia globifera stein二球双管藻Amphisolenia palaeatheroides Kofoid古生双管藻Amphisolenia rectangulata Kofoid矩形双管藻Amphisolenia schauinslandi Lammermann四齿双管藻Amphisolenia schroederi Kofoid锥形双管藻Amphisolenia spinulosa Kofoid微刺双管藻Amphisolenia Stein 双管藻属Amphisolenia thrinax Schütt 三叉双管藻Amphisoleniaceae 双管藻科Amphithrix janthina Born. et Flah. 紫色分须藻Amphithrix Kützing 分须藻属Amphora acuta Gregory 尖锐双眉藻Amphora acutiuscula Kütz. 微尖双眉藻Amphora angusta Gregory 狭窄双眉藻Amphora angusta var. chinensis Skvortzow 狭窄双眉藻中国变种Amphora angusta var. diducta(A.S.)Cleve 狭窄双眉藻分离变种Amphora angusta var. eulensteinii(Grun.)Cleve 狭窄双眉藻尤氏变种Amphora angusta var. sinensis Skv. 狭窄双眉藻中华变种Amphora angusta var. typica Cl. 狭窄双眉藻典型变种Amphora arenaria Donkin 沙生双眉藻Amphora arenicola var. major Cleve 沙地双眉藻大形变种Amphora arenicola var. subaequalis Cleve 沙地双眉藻近相等变种Amphora arenicola(Grun.)Cleve 沙地双眉藻Amphora baltica Brander 波罗的海双眉藻Amphora bigibba Grunow 双凸双眉藻Amphora castellata Giffen 城形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 (Ag.) Kütz. 咖啡形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 var. acutiuscula(Kuetz.)Hustedt 咖啡形双眉藻微尖变种Amphora coffeaeformis(Ag.)Kütz. 咖啡形双眉藻Amphora commutata Grunow 变异双眉藻Amphora copulata(Kütz.)Schoeman etArchibald 联合双眉藻Amphora costata var. inflata Peragallo et Peragallo 中肋双眉藻膨大变种Amphora costata W. Smith中肋双眉藻Amphora crassa Gregory 厚双眉藻Amphora crassa var. campechiana Grunow 厚双眉藻坎佩切变种Amphora cymbelloides Grunow 似桥弯双眉藻Amphora decussata Grunow 叉纹双眉藻Amphora delicatissima Kraake 优美双眉藻Amphora delphinea var. jamalinensis Cl. 海豚双眉藻 (贾美利亚变种)Amphora egregia Ehrenberg 优势双眉藻Amphora Ehrenberg ex Kuetzing 双眉藻属Amphora eunotia Cleve 短缝双眉藻Amphora eunotia var. giganter(Grun.)Cleve 短缝双眉藻巨大变种Amphora exigua Gregory 简单双眉藻Amphora exsecta Grunow 旧扇双眉藻Amphora fluminensis Grunow 流水双眉藻Amphora geniculata Hust. 膝曲双眉藻Amphora gigantea Grunow 巨大双眉藻Amphora gigantea var. fusca(A.S.)Cleve 巨大双眉藻淡褐变种Amphora graeffii(Grun.)Cleve 格氏双眉藻Amphora grevilleana Gregory 格雷双眉藻Amphora grovei Cleve 格罗氏双眉藻Amphora hyalina Kütz. 透明双眉藻Amphora incrassata Giffen 加厚双眉藻Amphora inflexa (Bréb.) H. L. Smith 曲双眉藻Amphora javanica A.Schmidt 爪哇双眉藻Amphora laevis Gregory 平滑双眉藻Amphora lineolata Ehrenberg 线状双眉藻Amphora lineolata var. chinensis(A.S.)Cleve 线状双眉藻中国变种Amphora lunula Cleve 新月形双眉藻Amphora lyrata Gregory 琴状双眉藻Amphora macilenta Gregory 瘦双眉藻Amphora margaritifera Cleve 珠状双眉藻Amphora marina Van Heurck 海洋双眉藻Amphora mexicana A.Schmidt 墨西哥双眉藻Amphora micrometra Giffen 微小双眉藻Amphora minima Hustedt 极小双眉藻Amphora muelleri A Schmidt 牟氏双眉藻Amphora normani Rabh. 诺尔曼双眉藻Amphora obtusa Gregory 钝头双眉藻Amphora obtusa var. oceanica(Cast.)Cleve 钝头双眉藻海洋变种Amphora ocellata Donkin 眼点双眉藻Amphora oculus A. Schmidt 眼纹双眉藻Amphora ohgii Skv. 大连双眉藻Amphora ostrearia Brěbisson 牡蛎双眉藻Amphora ostrearia var. vitrea(Cl.)Cleve 牡蛎双眉藻透明变种Amphora ovalis Kütz. 卵圆双眉藻Amphora ovalis var. libyca(Ehr.)Cleve 卵形双眉藻利比加变种Amphora ovalis var. pediculus(Kütz.)Van Heurch 卵形双眉藻有柄变种Amphora perpusilla Grun. 很小双眉藻Amphora proteus Gregory 易变双眉藻Amphora proteus var. oculata Peragallo H. et M.易变双眉藻眼状变种Amphora reichardtiana Grunow 赖夏双眉藻Amphora rhombica Kitton 菱面双眉藻Amphora rhombica var. sinica Skvortzow 菱面双眉藻中华变种Amphora robusta Gregory 强壮双眉藻Amphora salina W. Smith 盐生双眉藻Amphora schmidtii Grunow 施氏双眉藻Amphora sinuata Greville 波弯双眉藻Amphora spectabilis Gregory 美丽双眉藻Amphora staurophora(Castr.)Cleve 十字形双眉藻Amphora subacutiuscula Schoeman 略尖双眉藻Amphora tenerrina Aleen et Hustedt 特内双眉藻Amphora terroris Ehr. 截端双眉藻Amphora turgida Gregory 膨胀双眉藻Amphora veneta Kütz. 威蓝色双眉藻Anabaena azollae Strasb. 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Bory 鱼腥藻属Anabaena catenula (Kütz.)Born.et Flah. 链状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 Rabenh. 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 var. macrospora(Wittr.)Forti 卷曲鱼腥藻大孢变种Anabaena cylindrica Lemm. 柱孢鱼腥藻Anabaena doliolum Bbaradw. 桶形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 (Lyngb.)Bréb. 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 var. treleasi Born.et Flah. 水华鱼腥藻屈氏变种Anabaena gelatinicola ghose 胶质鱼腥Anabaena hallensis(Jancz.)Born. et Flah. 海伦鱼腥藻Anabaena hunanensis Jao 湖南鱼腥藻Anabaena inaequalis(Kütz.)Born.et Flah. 崎岖鱼腥藻Anabaena kwangtungensis Ley 广东鱼腥藻Anabaena lapponica Borge 拉普鱼腥藻Anabaena laxa(Rabenh.)A. Braun 宽松鱼腥藻Anabaena lemmermanni P. Richt. 累氏鱼腥藻Anabaena levanderi Lemm. 雷万鱼腥Anabaena macrospora Klebahn 巨孢鱼腥藻Anabaena mediocris var. minor Ley 中型鱼腥藻小型变种Anabaena oblonga De Wild. 椭圆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 Bory 类颤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 var.minor Jao et Lee 颤鱼腥藻小型变种Anabaena planctonica Brunnth. 浮游鱼腥藻Anabaena shensiensis Jao 陕西鱼腥藻Anabaena sphaerica Born.et Flah. 球孢鱼腥藻Anabaena sphaerica var. tenuis west 球孢鱼腥藻小型变种Anabaena spiroides Klebahn 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ubdelicatula Jao 娇柔鱼腥藻Anabaena torulosa(Carm)Lamxrh 纽曲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 Kütz. 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olzii Lemm. 浮氏鱼腥藻Anabaena yunnanensis Li 云南鱼腥藻Anabaenopsis arnoldii Aptekarj 阿氏项圈藻Anabaenopsis circularis var. javanica Wolosz. 环圈项圈藻爪哇变种Anabaenopsis circularis(G. S. West) wolosz.et Miller 环圈项圈藻Anabaenopsis Miller 项圈藻属Anacystis marina (Hansg.)Dr et D. 海生组囊藻Anacystis Menegh 组囊藻属Anacystis montana(Lightf.)Dr et D. 高山组囊藻Anadyomene Lamx. 肋叶藻属Anadyomene menziesii Harv. 孟氏肋叶藻Anadyomene stellata(Wulf.)Ag. 星芒肋叶藻Anadyomene wrightii Gray 肋叶藻Ancylonema Berggren 弯丝鼓藻属Ancylonema nordenskioldii Berggren 弯丝鼓藻Anisonema acinus Duj. 葡萄异鞭藻Anisonema Duj. et Stein 异鞭藻属Anisonema prosgeobium skuja 广卵异鞭藻Ankistrodesmus convolutus Cord. 卷曲纤维藻Ankistrodesmus acicularis (A.Br.) Korsch. 针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acicularis var. sigmoides Hu & Jao 针形纤维藻弯曲变种Ankistrodesmus angustus Bern.sensu Korš. 狭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bibraianus (Reinsch) Korš. 粗壮纤维藻Ankistrodesmus Corda 纤维藻属Ankistrodesmus falcatus(Cord.)Ralfs 镰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falcatus var. mirabilis(W.et W.S. West)G. S. West 镰形纤维藻奇异变种Ankistrodesmus fusiformis Corda 纺锤纤维藻Ankistrodesmus gracilis (Reinsch) Korš 纤细纤维藻Ankistrodesmus nivalis. (Chod.) Brunnthater 雪栖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iralis (Turn.) Lemm. 螺旋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iralis var. fasciculatus G. M.Smith 束状变种Ankyra Fott. 锚藻属Ankyra judayi (G.M.Smith) Fott 叉状锚藻Ankyra lanceolata (Korš) Fott 披针锚藻Anomoeneis bohemica(Ehr.)Pfitz. 波海密异菱藻Anomoeneis Pfitz. 异菱藻属Anomoeneis sphaerophora (Kütz.)Pfitz. 圆孔异菱藻Anomoeoneis costata (Kütz.) Hust. var. costata =Anomoeoneis polygramma (Ehr.) Cl. 中肋异菱藻 (原变种)Anomoeoneis costata (Kuetz.) Hustedt 中肋异菱藻Anomoeoneis costata var. rhomboides Jao 中肋异菱藻(类菱形变种)=菱形多纹异形硅藻Anomoeoneis exilis (Kuetz.) Cl. 瘦异菱藻Anomoeoneis intermedia (Kuetz.) Cl.-Eul. 中型异菱藻Anomoeoneis serians (Breb.)Cl. 长瓶异菱藻Anomoeoneis sphaerophora (Kuetz.) Pfitzer 具球异菱藻=圆孔异菱藻Anorthoneis excentrica(Donk.)Grunow 偏缝藻Anorthoneis Grunow偏缝藻属Anotrichium Naegeli 冠毛藻属Anotrichium okamurae Baldock 岗村冠毛藻Anotrichium tenue (C. Agardh) Naegeli 纤细冠毛藻Anthrophysa Borzi. 花胞藻属Anthrophysa vegetans ( O. F. M.) Stein 花胞藻Antithamnion amamiense Itono 爱米对丝藻Antithamnion americanum(Harv.)Farl. 美洲对丝藻Antithamnion boreale(Gobi)Kleen 北方对丝藻Antithamnion corallina(Rupr.)Kjellm 珊瑚对丝藻Antithamnion corticarum Tokida 下皮对丝藻Antithamnion cruciatum (C. Ag.) Naegeli 对丝藻Antithamnion densum (Suhr) Howe 密集对丝藻Antithamnion hubbsii Dawson 赫勃对丝藻Antithamnion iherminieri (Crouan et Crouan) Nasr 匍枝对丝藻Antithamnion Naegeli 对丝藻属Antithamnion nipponicum Yamada et Inagaki 日本对丝藻Antithamnion percurrens Sawson 及顶对丝藻Antithamnion secundum Itono 偏向对丝藻Antithamnion tanakae Itono 田中对丝藻Antithamnionella elegans (Berthold) Price et John 优美拟对丝藻Antithamnionella Lyle 拟对丝藻属Antithamnionella sarniensis Lyle 拟对丝藻Antithamnionella spirographidis (Schiffner) Wollaston 蠕虫拟对丝藻Apatococcus Brand 虚幻球藻属Apatococcus lobatus (Chodat) Boye-Peters 虚幻球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L.)Ralfs 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gracile Lemm. 柔细束丝藻Aphanizomenon Morren 束丝藻属Aphanocapsa anodontae Hansg. 栖蚌隐球藻Aphanocapsa biformis A. Braun 二型隐球藻Aphanocapsa delicatissima W. et G. S. West 细巧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 var. planktonica Smith 细小隐球藻浮游变种Aphanocapsa elachista var. Conferta w. et G. S.West 细小隐球藻稠密变种Aphanocapsa elachista W. et G. S. West 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ndolithica Erceg. 石内隐球藻Aphanocapsa endophytica Smith 植内隐球藻Aphanocapsa fonticola Hansg. 泉生隐球藻Aphanocapsa grevillei (Hassg.)Rebenh. 格氏隐球藻Aphanocapsa koordersi strom 高氏隐球藻Aphanocapsa litoralis Hansg. 潮间隐球藻Aphanocapsa montana Cramer 山地隐球藻Aphanocapsa montana var. micrococcus Cramer 山地隐球藻微球变种Aphanocapsa muscicola(Menegh.)Wille 土栖隐球藻Aphanocapsa Näg. 隐球藻属Aphanocapsa nivalis Lamxrh. 雪地隐球藻Aphanocapsa pulchra(Kütz.)Rab. 美丽隐球藻Aphanocapsa rivularis(Carm.)Rabenh. 溪生隐球藻Aphanocapsa salina woronich. 盐生隐球藻Aphanocapsa siderosphaera Naum. 侧球隐球藻Aphanocapsa thermalis Brügg. 温泉隐球藻Aphanocapsa virescens (Hass.)Rabenh. 绿色隐球藻Aphanochaetaceae 隐毛藻科Aphanochaete A. Braun 隐毛藻属Aphanochaete magna Godward 大隐毛藻Aphanochaete polychaete (Hansg.) Fritsch 多毛隐毛藻Aphanochaete reoens Braun. 葡生隐毛藻Aphanothece castagnei(Bréb)Rabenh. 卡氏隐杆藻Aphanothece elathrata var. brevis Bachm 窗格隐杆藻短小变种Aphanothece elathrata W.et G.S.West 窗格隐杆藻Aphanothece gelatinosa Gardner 胶质隐杆藻Aphanothece lemnae Chu 卵形隐杆藻Aphanothece microscopica Nägeli 微小隐杆藻Aphanothece naegelii Wartmann 纳氏隐杆藻Aphanothece Näg. 隐杆藻属Aphanothece nidulans Richter 巢形隐杆藻Aphanothece pallida(Kütz.)Rabenh. 灰绿隐杆藻Aphanothece prasina A. Braun 葱绿隐杆藻Aphanothece saxicola Näg. 栖石隐杆藻Aphanothece stagnina(Spreng.)A. Br. 静水隐杆藻Apiocystis brauniana Näg. 梨囊藻Apiocystis Nag. 梨囊藻属Apistonema carteru Anad. 卡氏顶丝藻Apistonema commutatum Pascher 顶丝藻Apistonema Pascher 顶丝藻属Apistonema submarinum Dangeard 亚海生顶丝藻Apodinium Chatton 寄生甲藻属Apoglossum J. Agardh 离舌藻属Arachnoidiscus Bailey 蛛网藻属Arachnoidiscus ehrenbergii Bailey 蛛网藻Arachnoidiscus ehrenbergii var. monteryanaA.Schmidt 蛛网藻圆孔变种Arachnoidiscus ornatus Ehr. 纹筛蛛网藻Archaeolithothamnium erythraeum (Rothpl.) Fosl.红古石枝藻Archaeomonadaceae 古胞藻科Archaeomonadopsis Deflandre 拟古胞藻属Archaeomonas Deflandre 古胞藻属Archaeosphaeridium Deflandre 古球藻属Arcocellulus cornucervis Hasle,Von Stosch et Syvertsen 角突弧眼藻Arcocellulus Hasle, Von Stosch et Syvertsen 弧眼藻属Arcocellulus mammifer Hasle 乳头弧眼藻Ardissonula J. De Toni 等翼藻属Ardissonula regu1aris(Okam.)J.De Toni 等翼藻Arthrochrysis leptopus Pascher 纤节金藻Arthrochrysis Pascher 节金藻Arthrodesmus extensus (Borge) Hirano 伸长四棘鼓藻Arthrodesmus Ehrenberg ex Ralfs 四棘鼓藻属Arthrodesmus incus (Brebisson) Hassall ex Ralfs 英克斯四棘鼓藻Arthrodesmus octocornis Ehr. 八角四棘鼓藻Arthrospira brevis Wang 短节旋藻Arthrospira jenneri (Kuetz.)Stizenb. 简氏节旋藻Arthrospira maxima Setch. et Gardn. 极大节旋藻Arthrospira pelluoidis Wang 透明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Nordst.) Gom. 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spirulinoides f. tenuis (Singh) comb. n.小型旋状节旋藻Arthrospira spirulinoides Ghose 旋状节旋藻Arthrospira Stizenb.节旋藻属Arthrospira tenuis Bruhl and Biswas 微小节旋藻Arthrothamnus bifidus (Gmelin) Ruprecht二裂节枝藻Arthrothamnus Ruprecht节枝藻属Ascocyclus distromaticus Taylor 二层圆囊藻Ascocyclus Magnus 圆囊藻属Ascocyclus orbicularis (J. Agardh) Magnus 圆形圆囊藻Ascoglena Stein 囊胞藻属Ascoglena vaginicola Stein 囊胞藻Ascoglena viridis Popova 绿色囊胞藻Ascophyllum mackaii (Turner) Holmes et Batters 马氏囊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 (Linnaeus) Le Jolis 瘤状囊叶藻Ascophyllum Stackhouse 囊叶藻属Asparagopsis Mont. 海门冬属Asparagopsis taxiformis (Delile) Trevisan 紫杉状海门冬(配子体)Asperococcus bullosus Lamouroux 长粗粒藻Asperococcus echinatus (Matens) Greville 具剌粗粒藻Asperococcus Lamouroux 粗粒藻属Astasia curvata Klebs 弯变胞藻Astasia Ehrenberg emend Dujardin 变胞藻属Astasia klebsii Lemm. 尾变胞藻Astasia parvula Skuja 小形变胞藻Astasiaceae 变胞藻科(变形藻科)Asterionella formosa Hass. 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glacialis Castracane 冰河星杆藻Asterionella Hass. 星杆藻属Asterionella japonica Cl. 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kariana Grun. 加拉星杆藻Asterionella notata (Grun.) Grunow 标志星杆藻Asterocapsa Chu. 星球藻属Asterocapsa gloeotheceformis Chu 粘杆星球藻Asterocapsa hyalina(Chu)Chu 透明星球藻Asterocapsa purpurea(Jao)Chu 紫色星球藻Asterocapsa trochischoides(Jao)Chu 球纹星球藻Asterococcus limneticus G.M.Smith 湖生绿星球藻Asterococcus Schedm. 绿星球藻属Asterococcus superbus (Cienk.) Schedm. 分层绿星球藻Asterocytis Gobi 星胞藻属Asterocytis ornata(C. Ag.)Hamel 整齐星胞藻Asterocytis smaragdina(Reinsch.)Forti 星胞藻Asterolampra grevillei Grev. 多区星纹藻Asterolampra Ehrenberg 星纹藻属Asterolampra marylandica Ehr. 南方星纹藻Asterolampra vanheurckii Brun 大星纹藻Asteromphalus arachne (Breb.) Ralfs 蛛网星脐藻Asteromphalus brookei Bailey 布鲁氏星脐藻Asteromphalus cleveanus Grun. 长卵面星脐藻Asteromphalus Ehrenberg 星脐藻属Asteromphalus elegans Grev. 美丽星脐藻Asteromphalus eleveanus Grun. 长卵面星脐藻Asteromphalus flabellatus (Breb.) Greville 扇形星脐藻Asteromphalus heptactis(Breb.)Ralfs 椭圆星脐藻Asteromphalus Ehrenberg 星脐藻属Asteromphalus robustus Castr. 粗星脐藻Asteromphalus roperianus (Grev.) Ralfs 罗氏星脐藻Atractella affixa Printz 固着梭线藻Atractella Printz 梭线藻属Attheya West 四棘藻属Attheya zachariasi Brun. 扎卡四棘藻Audouinella arcuata (Drew) Garbay 弓形旋体藻Audouinella attenuata (Rosenvinge) Garbary 渐尖旋体藻Audouinella Bory 旋体藻属Audouinella chalybea(Roth) Bory 硬枝旋体藻Audouinella codicola (Boergesen) Garbay 栖松旋体藻Audouinella codii (Crouan frat.) Garbary 柯狄旋体藻Audouinella curviramulosa R. X. Luan 曲枝旋体藻Audouinella cylindrica Jao 柱形旋体藻Audouinella daviesii (Dillwyn) Woelkerling 丛出旋体藻Audouinella dense (Drew) Garbary 密集旋体藻Audouinella eugenea (Skuja) Jao 优美旋体藻Audouinella globosa (Boergesen) Garbary 球状旋体藻Audouinella glomerata Jao 簇丛旋体藻Audouinella gracillis (Boergesen) Garbary 纤细旋体藻Audouinella hermannii(Roth) Duby 赫曼旋体藻Audouinella heterospora S. L. Xie et Y. J. Ling 异孢旋体藻Audouinella howei (Yamada) Garbary 豪氏旋体藻Audouinella humillis (Rosenvinge) Garbary 矮生旋体藻Audouinella hypneae (Boergesen) Luan et Zhang 无柄旋体藻Audouinella lanosa Jao 绒毛旋体藻Audouinella macrospora (Wood) Sheath etBurkholder大孢旋体藻Audouinella macula (Rosenving) Garbary 斑点旋体藻Audouinella microscopica (Naegeli) Woelkerling 微小旋体藻Audouinella pacifica (Kylin) Garbary 太平洋旋体藻Audouinella plumosa (Drew) Grabary 羽状旋体藻Audouinella purpurea (Lightfoot) Woelkerling 紫色旋体藻Audouinella pygmaea (Kütz.) Weber-Van Bosse 矮小旋体藻Audouinella robusta (Boergesen) Garbary 粗壮旋体藻Audouinella sinensis Jao 中华旋体藻Audouinella subimmersa (Setchell et Gardner) Garbery et Ru 隐丝旋体藻Audouinella tenuissima (Collins) Garbary 细枝旋体藻Audouinella terminalis (Nakamura) Garbary 顶生旋体藻Audouinella vaga (Drew) Garbary 异形旋体藻Aulacodiscus affinis Grunow 近似沟盘藻Aulacodiscus argus (Ehr.) A. Schmidt 蛇目沟盘藻Aulacodiscus Ehrenberg 沟盘藻属Aulacodiscus margaritaceus Ralfs. 珠纹沟盘藻Aulacodiscus reticulata Pantocsek 网状沟盘藻Aulacoseira 沟链藻属Aulacoseira ambigua (Grun.) Simonsen =Melosira ambigua (Grun.) O. Mull. 膜糊沟链(直链)藻Aulacoseira distans (Ehr.) Simonsen =Melosira distans (Ehr.) Kuetz. 远距沟链(直链)藻 Aulacoseira granulata (Ehr.) Simonsen =Melosira granulata (Ehr.) Ralfs 颗粒沟链(直链)藻Aulacoseira islandica (Mull.) Simonsen =Melosira islandica O. Mull. 冰岛沟链(直链)藻Aulacoseira italica (Ehr.) Simonsen = Melosira italica (Ehr.) Kuetz. 意大利沟链(直链)藻Aulakochloris Pascher 沟丝藻属Auliscus caelatus Bailey侧窝眼纹藻Auliscus caelatus var. major A. Schmidt 侧窝眼纹藻较大变种Auliscus Ehrenberg 眼纹藻属Auliscus incertus A.Schmidt 眼纹藻Auliscus punctatus Baliey 斑点眼纹藻Auliscus sculptus (W. Smith) Ralfs 同突眼纹藻Aulosira aenigmatica Fremy 艾列管链藻Aulosira bombayensis Gonzalves 孟买管链藻Aulosira corfluens Jao 合生管链藻Aulosira fertilissima Ghose 繁育管链藻Aulosira fertilissima var. tenuis Rao, C. B. 繁育管链藻微小变种Aulosira fritschii Bharadw. 费氏管链藻Aulosira implexa B. and F. 交织管链藻Aulosira implexa var. crassa Dixit 交织管链藻粗厚变种Aulosira Kirchn. 管链藻属Aulosira laxa Kirchner 疏松管链藻Aulosira prolifica Bharadw. 多繁管链藻Aulosira pseudoramosa Bharadw. 假枝管链藻Aulosira sinensis Li. 中国管链藻Auricula Castracane 耳形藻属Auricula complexa(Greg.)Cleve 复杂耳形藻Auricula insecta(Grun.)Cleve 昆虫耳形藻Auricula intermedia(Lewis)Cleve 中间耳形藻Auricula minuta Cleve 微小耳形藻Auriculaceae 耳形藻科Aurosphaera echinata Schiller 多刺金球藻Aurosphaera Schiller 金球藻属Avrainvillea amadelpha Gepp 群栖绒扇藻Avrainvillea asarifolia Boergs. 细辛叶绒扇藻Avrainvillea canariensis A. et E. S. Gepp 加那利绒扇藻Avrainvillea clavatiramea A. et E. S. Gepp 棒枝绒扇藻Avrainvillea Decaisne 绒扇藻属Avrainvillea elliottii A. et E.S.Gepp 埃氏绒扇藻Avrainvillea erecta(Berkl.)A. et E. S. Gepp 直立绒扇藻Avrainvillea gardineri A. et E. S. Gepp 加氏绒扇藻Avrainvillea hollenbergii Trono 和氏绒扇藻Avrainvillea lacerata J. Ag. 裂片绒扇藻Avrainvillea mazei Murray et Boodle 梅氏绒扇藻Avrainvillea nigricans Decaisne 微黑绒扇藻Avrainvillea obscura 模糊绒扇藻Avrainvillea pacifica A. et E. S. Gepp 太平洋绒扇藻Avrainvillea rawsoni Howe 罗氏绒扇藻Avrainvillea ryukyuensis Yam. 琉球绒扇藻Avrainvillea sordida Murray et Boodle 浊色绒扇藻Avrainvillea xishainsis Tseng, Dong et Lu 西沙绒扇藻BBachelotia antillarum (Grunow) Gerloff 安的巴克藻Bachelotia fulvescen(Schousboe)Kuckuch 暗黄巴克藻Bachelotia Kuckueh 巴克藻属Bacillaria Gmelin 棍形藻属Bacillaria paradoxa Gmelin in Linneaeus 奇异棍形藻Bacillariophyceae 硅藻纲Bacillariophyta 硅藻门Bacteriastrum mediterraneum Pav. 地中海辐杆藻Bacteriastrum comosum Pavillard 丛毛辐杆藻Bacteriastrum comosum var. hispida (Castr.) Schroeder 丛毛辐杆藻具棘变种Bacteriastrum delicatulum Cl. 优美辐杆藻Bacteriastrum elongatum C1. 长辐杆藻Bacteriastrum elongatum var. diversum Ikari 长辐杆藻异端变种Bacteriastrum hyalinum Laud. 透明辐杆藻Bacteriastrum hyalinum var. princeps(Castr.)Ikari 透明辐杆藻异毛变种Bacteriastrum Lebour 辐杆藻属。

海南岛常见的大型底栖海藻

海南岛常见的大型底栖海藻
收 稿 日期 : 00— 3—1 21 0 5 基 金 项 目 : 带 水 生 生 物 技 术 重 点 实 验 室 开放 基 金 课 题 、 热 实验 教 学 示 范 中心 建 设 项 目
作者简介 :王红勇 (9 9一) 男 , 15 , 海南 临高人 , 海南大学海洋学 院副教授.
16 7
藻有 1 5种 。 关 键 词 : 藻 ; 栖 ; 南 岛 海 底 海 中图 分 类 号 :S9 27 3 . 文 献 标 志 码 :A
海南 岛位 于东 经 183 1。5 , 纬 1。0 2 。O , 临北 部 湾 , 部 与南 部 濒 临南 海 , 靠 大 0 。7 ~l 10 北 81 ~ 0 1 西 东 北 陆, 与雷州 半 岛只有 琼州 海峡 一水 之 隔 , 岸线 长达 16 8k 有 大 小港 湾 6 海 1 m, 8个 。海 南 岛地 处热 带 , 候 气
分 布于 三亚 、 宁等地 , 长在 高潮 带 的岩石 上 , 其 在 风 浪大 的 区域 生 长较 多 , 丝 藻 是 一种 可 食 万 生 尤 皮
用 的经 济海 藻 。
1 12 2 柏按 藻 目 B n e a 0 j e ... 0 n m i na s s l 柏按 藻科 B n e i naee o nma o i a s c
海 南 岛 常 见 的 大 型 底 栖 海 藻
王红勇 , 吴洪流 , 雪梅 , 姚 冯永勤 , 文 珍 , 谢桂连 , 惠 彭
( 南 大 学 海 洋 学 院 , 南 海 t 50 2 ) 海 海 Y 7 2 8 l
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 00 20 20 - 09年 , 对海南 岛大型底栖海藻 资源 作了初步调查 , 发现常见红 藻有 5 1种 , 藻有 1 褐 7种 , 绿

海南沼虾有何优点

海南沼虾有何优点

这些蛋白质对于维持 肌肉、骨骼和皮肤的 健康都有重要作用。
富含矿物质
海南沼虾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 、磷、铁、锌等。
这些矿物质对骨骼和牙齿的健康 ,以及血液的正常凝固都非常重
要。
矿物质还能帮助身体产生酶,这 些酶在身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都
起到关键作用。
富含维生素
海南沼虾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和维生素B群等。
多种烹饪方式
海南沼虾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如炒、炸、烤、煮等。此外,它还是制作火锅和麻 辣烫等美食的理想选择。
不同的烹饪方式能够呈现出海南沼虾不同的口感和风味,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 需求。
适合不同人群食用
海南沼虾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生长发 育和提高免疫力,适合儿童和青少年食用。
海南沼虾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抗衰老和美容 养颜,适合女性朋友食用。
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视力,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维 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有助于防止细胞损伤,维生素B群则 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能量代谢。
03
海南沼虾的食用价值
美味可口,营养丰富
海南沼虾肉质鲜美,口感爽滑,既适 合做主菜,也适合做配菜。其富含蛋 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 康有诸多益处。
海南沼虾还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 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 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等疾病。
栖息地
它们通常栖息在淡水湖泊、河 流和水库等水域中。
繁殖
海南沼虾在春季和秋季进行繁 殖,繁殖期较长。
活动
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则 隐藏在草丛或石缝中避暑。
02
海南沼虾的营养价值
富含蛋白质
海南沼虾的蛋白质含 量较高,是人体日常 所需的蛋白质的良好 来源。

保护海南海洋生态的意义和措施3

保护海南海洋生态的意义和措施3

保护海南海洋生态的意义和措施3 保护海南海洋生态的意义和措施摘要:海南属热带地区,是我国热带海洋资源最富有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然而,围海、填海等工程建设,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的直接排放,过度采捕海洋生物等都导致了海南热带海洋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

海洋生态系统对整个生物圈起稳定、协调和动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海洋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

只有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势在必行~关键字:海南生态意义措施一、海南热带海洋资源的现状1、海南海洋生态系统简介海南属热带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表现出极高的生物遗传多样性,是我国热带海洋资源最富有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海南对生物多样性贡献巨大,具有物种丰富、珍稀物种繁多的先天优势,海南拥有各类海洋生物3000种以上,其中鱼的种类超过1500种,有经济价值的200多种,贝类有400多种,藻类有100多种。

浅海重要鱼类有40多种;有大量珊瑚,还有海龟、玳瑁、贝类、虾蟹、海藻等,构成热带海洋生态系统。

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

我省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品质十分优良,而且盛产中国其它海区罕见的大洋性鱼类。

如:金枪鱼、鲨鱼等。

海南有海龟种类3-4种,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海洋贝类在我省分布约有400多种,目前海南省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东风螺和企鹅珍珠贝等,珍稀种类有大珠母贝、鹦鹉螺等。

其它海洋生物主要有软体类动物、甲壳类动物和藻类。

软体类除了上面介绍的贝类以外,还有驰名的鱿鱼、墨鱼、章鱼等;甲壳类的梭子蟹、青蟹、龙虾、对虾、鲎等。

这些都是我省的主要海产。

热带海藻类资源也极其丰富,是中国主要的产区之一,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石花菜、麒麟菜、马尾藻、紫菜等。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分类(药用植物识别)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分类(药用植物识别)

绿藻门
石莼,俗称海白菜,来自石莼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至海南岛沿海, 固着在海边的岩石上。形态为2层细胞构成的膜状体,黄绿色,边缘波状,基 部有多细胞的固着器。药用能软坚散结、清热祛痰、利水解毒。
红藻门
形态:多为多细胞丝状体、叶状体 或枝状体。
光合色素:主要含叶绿素a、d、胡 萝卜素、叶黄素以及藻红素和藻蓝素。
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生境:绝大多数是分布于海水当中, 固着于岩石等物体上。
红藻门
紫菜,也称甘紫菜,属于红毛 菜科。生于海湾内较平静的中潮带 岩石上。具有化痰琼枝,来自红翎 菜科。生于潮线附近的死珊瑚上。 药用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
褐藻门
藻类植物的分类
藻类植物分类
世界上已知的藻类植物有3万多种,广布于全世界,人们通过形态构造、细胞壁 成分、光合色素种类等特征将其分为螺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褐 藻门、红藻门和蓝藻门8个门。我国已知的药用藻类植物种类大概在110多种,其中 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4个门所含的药用植物最多。
生境:在淡水、海水、潮湿地面、树皮等 等都有地方分布。
蓝藻门
葛仙米,俗称为地软、地木耳, 属于念珠藻科。生于湿地或地下水 位较高的草地。入药后的功效是清 热收敛、益气明目。
发菜,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 区的干旱草原地带或潮湿草地。入 药以后具有清热、消脂、软坚、化 痰的功效。
绿藻门
形态:单细胞体、多细胞群体以及多细胞的丝状体。 光合色素:主要有叶绿素a、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光合产物:主要是淀粉。 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生境:大部分分布在淡水当中。
蓝藻门
绿藻门
甲藻门
金藻门

海南岛常见的大型底栖海藻

海南岛常见的大型底栖海藻

海南岛常见的大型底栖海藻王红勇;吴洪流;姚雪梅;冯永勤;文珍;谢桂连;彭惠【摘要】2000-2009年,对海南岛大型底栖海藻资源作了初步调查,发现常见红藻有51种,褐藻有17种,绿藻有15种.【期刊名称】《热带生物学报》【年(卷),期】2010(001)002【总页数】8页(P175-182)【关键词】海藻;底栖;海南岛【作者】王红勇;吴洪流;姚雪梅;冯永勤;文珍;谢桂连;彭惠【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7海南岛位于东经108°37'~111°05',北纬18°10'~20°10',西临北部湾,东部与南部濒临南海,北靠大陆,与雷州半岛只有琼州海峡一水之隔,海岸线长达1 618 km,有大小港湾68个。

海南岛地处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25℃。

全岛有157条河流流入大海,给沿海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海底有许多起伏成群的岩礁及珊瑚礁,优越的地理气候和环境条件形成了丰富的海藻资源。

为了摸清海南岛常见的大型底栖海藻资源现状,2000—2009年笔者对海南岛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红藻门[1]Rhodophycophyta1.1 红藻纲Phodophyceae1.1.1 红毛菜亚纲[2-3]Bangiophycida红毛菜目[3]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 C.Ag广东紫菜Porphyra guangdongensis T seng et T.J.Chang分布于文昌、海口、澄迈、临高等地,生长在中高潮带的岩石上。

可食用藻类

可食用藻类

1.巨藻【别名】海藻王【功效】缓解心绞痛【科属分类】褐藻门巨藻科【主治】高胆固醇;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症;气管炎;哮喘等【生态环境】生于低潮带以下数十米深的岩石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我国于1978年从墨西哥引进,已在大连、山东长岛等海域养殖成功。

【动植物形态】藻体巨大,褐色,长可达70-80m,最长可达100m以上,具有粗绳状的茎状舌柄,近基部长出2-3次双叉分枝,分枝细长,柄的直径约1-2cm,有韧性,可弯曲。

分枝上侧生很多叶片,呈互生或螺旋形叶序,叶片长3-5m,宽10-25cm,表面常凹凸不平具皱褶,边缘具锯齿状突起。

分枝的顶生叶片,常自叶基开始向叶尖作不规则分裂,而生成新的侧生叶片。

成熟的叶片,具一短柄,柄基部为一纺锤形或类球形的气囊,直径约2-3cm,长5-7cm。

叶间距离为0.7-50cm,越接近海面则距离越小,分枝的伸展由于具有许多气囊而能漂浮海面。

藻体成熟时,在基部簇生带状孢子叶片,长30-60cm,宽2-6cm,叶柄无气囊,因产生孢子囊群而表面大块隆起。

固着器大,由钩形的多次二叉分枝状假根组成。

2.马尾藻褐藻的一属。

藻体分固着器、茎、叶和气囊四部分。

茎略呈三棱形,叶子多为披针形。

生近海中,可做饲料,又可用来制褐藻胶和绿肥。

藻多大型,多年生,可区分为固着器、主干、分枝和藻叶几部分。

固着器有盘状、圆锥状、假根状等。

主干圆柱状,长短不一,向四周辐射分枝;分枝扁平或圆柱形。

藻叶扁平,多数具有毛窝。

具气囊,单生,圆形,倒卵形或长圆形。

雌雄同托或不同托、同株或异株。

生殖托扁平,圆锥形或纺锤形。

现有250种,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暖水和温水海域,特别是印度-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

我国是马尾藻主要产地之一,有60种。

盛产于广东、广西沿海,尤其是海南岛、洲岛和涠洲岛。

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或潮下带2~3米水深处的岩石上。

我国常见的有海蒿子、海黍子、鼠尾藻、匍枝马尾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各种常见藻琼枝【药名】琼枝【别名】石华、石花菜、石花、海菜、草珊瑚【汉语拼音】qiong zhi【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heuma gelatinae(Esp.)J.Ag.【归经】肺;肝;大肠经【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解毒【科属分类】红翎菜科【拉丁文名】Alga Eucheumae【主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痔疮肿痛或下血;肠炎【生态环境】生于大于潮线附近或在0.5-7m深处的碎、死珊瑚上,少数亦生于低潮带的珊瑚礁石隙中。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漂去沙屑,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等沿海。

【动植物形态】藻体紫红色或黄绿色,夏季藻体背面黄色,腹面红色,软骨质,匍匐重叠,体长10-20cm,不规则叉状或羽状分枝,枝上部斜立,扁平,宽3-5mm,厚1-2mm,有时枝体的下部常有圆锥形齿状突起,而上面往往平滑,两侧密生羽状小枝,枝端及藻体腹面常具有圆盘状固着器,而以腹面较多。

髓部中央有密集的藻丝。

四分孢子囊带状分裂。

囊果圆形有长柄,单生或2-3个集生。

【功效分类】清肺化痰药;软坚散结药;解毒药【性味】甘;咸;寒;无毒【药材基源】为红翎菜科植物琼枝的藻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出处】《中华本草》食疗价值红翎菜科植物琼枝的藻体。

又称石芝、石衣菜、石花菜、海菜、草珊瑚、胶麒麟菜。

我国广东、台湾等沿海有分布。

夏、秋季采收,晒干用。

本品性能、应用与石花菜相似。

此外,又可用于高脂血症、瘿瘤、瘰疬。

9珍珠麒麟菜【药名】麒麟菜【拼音】QILINCAI【别名】龙须菜,石花菜,鹿角菜,鸡胶菜【来源】为藻类植物药红翎菜科植物麒麟菜或珍珠麒麟菜的藻体。

【功效】消痰软坚。

【主治】治瘰疬、结核。

【性味归经】《纲目拾遗》:“味咸,性平。

”入肺、肾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

【别名】鸡脚菜(《纲目》)、鹿角菜(《琉球国志略》)、鸡胶菜(《罗源县志》)珍珠麒麟菜分布我国海南岛(琼海)和台湾。

日本(琉球群岛)亦有分布。

珍珠麒麟菜藻体北面黄绿色至紫红色;腹面暗红色,长10-20cm,匍匐,主枝圆柱形或略扁,宽0.5-1cm,二至三回叉状分枝,分枝亚圆柱形较粗短,彼此相互重叠,缠绕成团块状。

枝体表面有乳头状或圆锥状突起,老枝上突起较低或不明显,腹面突起较少而有多数固着器,有时在较长小枝顶端亦生出圆盘状固着器,以便互相吸附,故本种外形变异较大。

髓部厚,薄壁细胞大,胞间散布较多小细胞。

囊果半球形,于体表或腹面生成。

②《纲目拾遗》:“麒麟菜,出海滨石上,亦如琼枝菜之类,琼州府海滨亦产。

今人蔬食中多用之,煮食亦酥脆;又可煮化为膏,切片食。

”【中药化学成分】麒麟菜含粘质,粘质的成分中有半乳糖、半乳糖硫酸酯、半乳糖硫酸酯钙盐、3,6—去水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和D—木糖。

坛紫菜俗名: 紫菜、乌菜。

产地及产期:紫菜的种类颇多,福建、浙南沿海多养殖坛紫菜,北方则以养殖条斑紫菜为主。

介绍:紫菜也分叶、叶柄和团着器三部分,不同种类的叶片形状、大小不同,坛紫菜的叶状体呈长叶片状,基部宽大,梢部渐失,叶薄似膜,边缘有少些皱格,自然生长的长30~40厘米,宽3~5厘米;养殖得好的叶长可达1~2米。

加工后的紫菜均呈深紫色,富光泽。

价值:紫菜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而质量好,氨基酸中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大量的呈味氨基酸;维生素A、B、C和碘、钙、铁、磷、锌、锰、铜等元素也很丰富;VA、Vb1、Vb2的含量可与动物肝脏想媲美。

紫菜对人体具有降低血清中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补肾、利尿、清凉、宁神、夜盲、发育障碍12海带【学名】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分类】褐藻门、褐藻纲(本门仅此一纲)、海带目、海带科、海带属。

【别名】昆布、江白菜。

【描述】褐藻的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状像带子,含有大量的碘质,可用来提制碘、钾等。

中医入药时叫昆布,有“碱性食物之冠”一称。

【形态】藻体褐色,长带状,革质,一般长2-6米,宽20-30厘米。

藻体明显地区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

固着器假根状,柄部粗短圆柱形,柄上部为宽大长带状的叶片。

在叶片的中央有两条平行的浅沟,中间为中带部,厚2-5毫米,中带部两缘较薄有波状皱褶。

也是藻类植物,象根的部分只是起到固着作用的根状物,象叶的部分叫叶状体。

【产地、季节】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省北部沿海均有养殖,野生海带在低潮线下2-3米深度岩石上均有。

由于从北到南温差、光照等诸因素差异的影响,使海带的生长成熟期有早有迟,在同一海区或同一苗绳上的海带,其成熟期也有先后,所以,收获期从5月中旬延续到7月上旬。

【营养价值】海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每百克干海带中含:粗蛋白8.2克,脂肪0.1克,糖57克,粗纤维9.8克,无机盐12.9克,钙2.25克,铁0.15克,以及胡萝卜素0.57毫克,硫胺素(维生素B1)0.69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3 6毫克,尼克酸16毫克,能发出262干卡热量。

与菠菜、油菜相比,除维生素C 外,其粗蛋白、糖、钙、铁的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

海带是一种含碘量很高的海藻。

养殖海带一般含碘3~5‰,多可达7~10‰。

从中提制得的碘和褐藻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

碘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多食海带能防治此病,还能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与脂的积聚。

海带中褐藻酸钠盐有预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对动脉出血亦有止血作用,口服可减少放射性元素锶-90在肠道内的吸收。

褐藻酸钠具有降压作用。

海带淀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近年来还发现海带的一种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

海带甘露醇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退、脑水肿、乙性脑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

脾胃虚寒者少食用。

【应用】除食用外,海带还可以制海带酱油、海带酱、味粉,海带还可以加工成脆片,海带脆片成为新的海洋类休闲食品。

目前在我国百强县前列的山东荣成市一家大型的海产品加工养殖企业,已经研发生产出这类新产品,这无疑将更加丰富海带产品的产品链,同时加大了我国海带产业的深精细加工的发展。

日本人用海带磨成粉,作为红肠等食物的添加剂,把海带茶作为表示喜庆的高贵食品。

工业上用海带提取钾盐、褐藻胶、甘露醇,用来代替面粉浆纱、浆布,制酒时用作澄清剂,还可作医疗用品。

海带为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sea belt,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

海膜俗名: 海膜产地及产期:产于嵊、中街山、南虎。

我国黄海、渤海均有分布。

本种系冷温带性海藻。

可供食用。

介绍:藻体紫红色,片状,膜质,高20~40厘米,宽4~8厘米。

单条或基部分叉l~2次。

可分皮层和髓部,髓部由与两层垂直的丝状细胞互相连结而成。

囊果在表面呈点状突起。

生长在低潮带岩石或养殖海带、贻贝的架子上。

生长盛期5~6月。

海索面目海索面目(Nemalionales)红藻门、真红藻纲的1目。

藻体丝状、圆柱状、或扁压;无叶状体。

单条或分枝。

单轴或多轴型。

胶粘柔软,大多数不钙化(有例外)。

单轴型的藻体无皮层,多轴型的髓部由纵走根状丝交织而成,皮层由分枝的丝状体(又称同化丝)组成。

色素体呈星状,有的种类含有一个蛋白核。

胞间具有初生纹孔连接。

无性生殖在有些种中只产生单孢子,也有的种产生2~4个孢子。

有些种类四分孢子囊生于同形世代的四分孢子体上,另一些则生在微观的丝状四分孢子体上。

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雌雄同体或异体。

精子囊集生于枝顶端或由分枝的同化丝产生。

果胞枝由2~6个细胞组成,顶生或侧生于皮层的同化丝上;果胞受精后,直接生出产孢丝的原始细胞,或产孢丝发育自果孢的1个子细胞,全部或多数细胞变成果孢子囊,极少数出现果胞四分孢子囊;囊果埋生在体内或裸露;一般露出体外者有特殊的外套包被。

本目的标准特征和范围迄今尚未完全固定,这是由于一些种类的生活史展现出很多的变异,例如同形和异形的式样以至自受精的果胞直接发育成四分孢子体等。

C. S. 洛班和M.温(1981)将本目分为12科:海索面科(Nemaliaceae)、蠕枝藻科(Hel minthocladiaceae)、皮丝藻科(Dermonemataceace)、柏桉藻科(Bonnemaisoni-acea e)、纳卡藻科(Naccariaceae)、粘皮藻科(Chae-tangiaceae)顶丝藻科(Acrochaeti aceae)、石花菜科(Gelidiaceae)、凝花菜科(Gelidiellaceae)、串珠藻科(Batrachosp ermaceae)、鱼子菜科(Lemaneaceae)和拖拉藻科(Thoreaceae)。

H.博尔德和M.温(1985)根据近年来纹孔连接的超微结构等的研究,除将石花菜科和凝花菜科恢复为原来的石花菜目外,柏桉藻科和串珠藻科(包括鱼子菜科和拖菜科)也已被分别独立成目。

屠氏藻科Dumontiaceae属种:藻类植物,属红藻门。

红藻的共同特点:藻体红色或紫红色,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体。

光合作用色素中具藻胆素。

贮藏物质为红藻淀粉和红藻糖。

多海生,少数营淡水生活。

本科特点:藻体结构复杂;卵式生殖,受精卵萌发前有助细胞连接,由助细胞形成造孢丝;助细胞由特别的细胞丝在受精前形成;藻体丝状或圆柱形至叶状;四分孢子囊分离,埋于藻体表面;雌雄异株。

代表种类有:亮管藻属(Hyalosiphonia Okam.):藻体红色,柔软,丛生,有不规则的分枝,分枝两端细。

生于低潮带岩石上。

羊栖菜羊栖菜学名:Sargasum fusifOrme(Hary ,)Seichell.分类:藻类植物,属褐藻门马尾藻科别名:海藻、虎酋菜、鹿角尖、海菜芽、羊奶子、海大麦等形态:藻体黄褐色,肥厚多汁,高15—40 厘米,可达2 米以上。

叶状体的变异很大,形状各种各样。

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多分布于我国沿海。

羊栖菜每百克含水分17.5 克,蛋白质20.9 克,脂肪3.7 克,碳水化合物29 克,钙329 毫克,磷203 毫克,铁99.4 毫克,褐藻胶22.7 克,甘露醇6.6 克,碘63 毫克等。

羊栖菜性味甘咸寒,具有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泄热化痰的功效。

用于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浮肿、脚气等。

脾胃虚寒者忌食用。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称羊栖菜主治“瘿瘤结气”、“利小便”,有治疗“本豚气”、“水气浮肿”,“宿食不化”等功效。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生物钙以及各种维生素,对防治甲状腺肿大、高血压、风湿病、大肠癌以及消除大脑疲劳、促进皮肤光滑等均有显著疗效。

羊栖菜藻体还含有丰富的褐藻胶、甘露醇、碘等,它们均可作为工业原料。

食用方法主要为炒制,可制成调味晶和海藻凝胶食品。

药用可作为治疗风湿病用的含脂多糖药物;制成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消化道溃疡用的植物和微生物脂多糖;抗疱疹药;胆固醇下降剂;抗糖尿病剂以及治疗弓形体感染用的脂多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