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地层表

合集下载

(整理)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

(整理)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一、概括地理位置准噶尔盆地位于西北为准噶尔界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大约位于45°N,85°E。

东北为阿尔泰山,西部为准噶尔西部山地,南为天山山脉。

盆地呈三角形,面积约380,000平方公里。

地质特征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上沉积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

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

地形特征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

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

盆地中部为广阔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

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

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

盆地类型准噶尔盆地是新疆北部自二叠纪以来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4 个阶段,即早二叠世断陷,晚二叠世拗陷,三叠纪—第三纪断拗和第四纪上升阶段。

二、盆地研究1、盆地的结构基底准噶尔盆地具有双基底结构: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

根据航磁资料,盆地地壳有两个磁性界面,上面一个界面在盆地边缘地区的平均厚度为5~8km,下面一个界面平均深度为16km,两者之间的地层厚达10km。

从现有资料看,上面的界面相当于上古生界中磁性地层的顶面,在盆地南缘的北天山凹陷区,钻井资料与地面露头已证实为晚海西期褶皱基底,下面那个界面所反映的地层当然要比上古生界老得多。

从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岩石的磁性来看,泥盆系以下的古生界及上元古界磁性都比较弱,难以形成磁性界面,只有比它们更老的太古界及下元古界磁性比较强,可以形成磁性界面。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

五彩城
将军戈壁
• 将军戈壁是一个十分神奇而又迷人的地方, 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自然 景观。这里有火烧山、红柳、梭梭林、海 市蜃楼,传说不年将军就是受海市蜃楼的 诱惑才误入迷途。 • 亚洲最大的硅化木群,轰动全国的恐龙沟, 被称为化石之库的石钱滩都在这里,和魔 鬼城并称将军戈壁“四大奇迹”河谷,常 常看到风蚀地貌,河岸形成状态怪异的石 群,色彩呈浓艳的土黄和土红色,表层又 浮现洁白半透明的石英砾石。五彩湾人们 用来泛指在东准噶尔许多色彩鲜艳的风蚀 地。准噶尔东南广大沙漠地带,在地史上 是个巨大的古湖盆区,所不同的是,这里 的湖相岩层是五彩缤纷的,被风蚀后便呈 现另类面貌的魔鬼城。
将军戈壁
硅化木
• 硅化木又称树化石,形成于侏罗纪时期, 它是大约一亿两千万年前的树,乔木被意 外深埋地下,由于洪水冲刷裹带,成片的 树木逐渐为泥土,沙石和火山灰所埋藏, 几经地质变迁,又经过了漫长的替代质换, 石化过程后被外力抛至地表,经风沙长期 磨蚀抛光的木质细胞二氧化硅填充和代替 后给溶于水中的铁,锰氧化物染上黄,红, 紫,黑和浅灰颜色,就成了今天五彩斑斓, 镶金叠玉的树化石。
矿藏资源
• 新疆准噶尔盆地建成的第一套环形输气管 网全线贯通。这套管网总长约七百六十公 里,分为彩南-石西-克拉玛依、克拉玛 依-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彩南三段,沿 线分布着玛河、石西、彩南、盆五等多个 天然气产区。
水资源日益减少
• 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沿山前断 陷平原流向西北,经过俄罗斯的斋桑泊、 鄂毕河,注入北冰洋。其余河流如发源于 阿尔泰山东部的乌伦古河,发源于天山的 乌鲁木齐河、玛纳斯河、奎屯河等分别注 入盆地中的布伦托海、玛纳斯湖、艾比湖。 由于大量引水灌溉,玛纳斯湖已经干涸, 艾比湖的面积也已缩小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收稿日期:20000507;修订日期:20000911作者简介:蔡忠贤(1963— ),男,博士,副教授,矿产资源普查与勘探专业,现在石油大学博士后站工作。

①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1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R]119851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蔡忠贤1,陈发景2,贾振远2(11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00;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准噶尔盆地的早二叠世属于裂谷还是前陆盆地,存在意见分歧;晚二叠世—老第三纪盆地的性质也不确定。

文中通过对盆地构造几何学、沉降史、热史及火山岩的综合分析研究,对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准噶尔盆地在早二叠世为裂谷,晚二叠世为热冷却伸展坳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克拉通内盆地,新第三纪至今,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碰撞才形成陆内前陆盆地。

(2)对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岩浆活动结合区域构造资料的研究表明,准噶尔地区古生代的板块运动和造山作用具软碰撞特点,早二叠世的裂谷盆地是在软碰撞背景下造山带伸展塌陷的产物。

(3)地幔热对流作用可能是软碰撞造山后伸展塌陷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裂谷;热冷却坳陷;克拉通盆地;软碰撞;伸展塌陷中图分类号:P54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0)040431100 引言准噶尔盆地是新疆北部自二叠纪以来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目前是我国含油气前景最有希望的地区。

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和地质研究工作,但由于盆地遭受改造,在盆地类型和成因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分歧。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①将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即早二叠世断陷,晚二叠世拗陷,三叠纪—第三纪断拗和第四纪上升阶段。

吴庆福[1]认为二叠纪为裂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拗陷,新第三纪以后为收缩上隆阶段。

尤绮妹[2]的划分是:石炭纪—三叠纪为裂谷阶段,侏罗纪为中央隆升阶段,白垩纪以后为山前拗陷阶段。

准噶尔盆地地层表

准噶尔盆地地层表
准噶尔盆地地层表
表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表





段(或亚组)
砂层组
原方案
现方案
原方案
现方案
新生界
第三系
上新统
独山子组N2d
中新统
塔西河组N1t
沙湾组N1s
渐新—始新统
乌伦古河组E2-3w
古新统
中生界
白垩系
上统
红砾山组K2d
艾里克湖组K2a
下统
吐谷鲁群K1tg
连木沁组K1l
胜金口组K1s
呼图壁河组K1h
清水河组K1q
侏罗系
上统
齐古组J3q
中统
头屯河组J2t
水西沟群J1-2sh
西山窑组J2x
下统
三工河组J1s
一段J1s1
三段J1s3
S1
二段J1s2
二段J1s2
S21
J1s21
S22
J1s22
三段J1s3
一段J1s1
S31
J1s11
S32
J1s12
S33
J1s13
八道湾组J1b
一段J1b1
三段J1b3
二叠系
上统
上乌尔组P3w
中统
下乌尔组P2w
夏子街组P2x
下统
风城组P1f
佳木河组P1j
石炭系
B11
J1b31
B12
J1b32
B13
J1b33
二段J1b2
二段J1b2
B2
三段J1b3
一段J1b1
B31
J1b11
B32
J1b12
B33
J1b13
B34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 冲积扇
自 生 自 储 下 生 上 储
26
六盘山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27
北方新区 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28
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29
海拉尔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30
塔木察格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31
二连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三宝坳组 T2s
T2s: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
下 嘉陵江组

大冶组
大隆组
上 统
龙 潭
上段
二 选
组 下段

茅口组

当冲


栖霞组
中、

壶天群

梓门
大 桥段
石 炭 系下

塘 测水段
阶 石磴
子段
刘家
岩 塘段
关 阶
孟公 坳段
邵东段
上 统 泥 盆 系
中 统
前泥盆系
锡 上段 矿 山 下段 组
佘田桥组
棋梓桥组
灰岩 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灰质泥岩
及页岩
深灰色灰岩、泥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灰~黄灰色灰岩、泥灰岩、砂岩、粉砂岩、钙 质页岩
黄灰~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
黄灰~深灰色灰岩、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为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精砂选岩版、课砂为 砾件泥 岩p灰夹p岩砂t 质泥页岩
灰—深灰色泥岩,
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滨浅湖
二 400

地层层位

地层层位
黄山街组T3hs
百口泉组T1b
上仓房沟群T1ch
韭菜园组T1j
上古生界
二叠系
上乌尔禾组P3w
下仓房沟群P2ch
梧桐沟组P3wt
下乌尔禾组P2w
平地泉组P2p
芦草沟组P2l
夏子街组P2x
将军庙组P2j
将军庙组P2j
风城
佳木河组P1j
石炭系
石钱滩组C2s
巴塔玛依内山组C2b
中生界
白垩系
东沟组K2d
东沟组K2d
东沟组K2d
吐谷鲁群K1tg
吐谷鲁群K1tg
吐谷鲁群K1tg
侏罗系
头屯河组J2t
石树沟群J2sh
头屯河组J2t
西山窑组J2x
西山窑组J2x
西山窑组J2x
三工河组J1s
三工河组J1s
三工河组J1s
八道湾组J1b
八道湾组J1b
八道湾组J1b
三叠系
白碱滩组T3b
黄山街组T3hs
表2-1 准噶尔盆地不同区域地质层位对比表(据新疆油田公司修改)


各区地质层位
西北缘
东北缘
南缘
新生界
第四系
西域组Q1x
西域组Q1x
第三系
独山子组N2d
独山子组N2d
独山子组N2d
塔西河组N1t
塔西河组N1t
塔西河组N1t
沙湾组N1s
沙湾组N1s
沙湾组N1s
安集海河组E3a
安集海河组E3a
紫泥泉子组E1-2z
滴水泉组C1d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

2、盆地构造发育及演化 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覆盖其上的海西期褶皱基底。 在C1晚期准噶尔作为地体与周边褶皱山系最后碰撞拼贴在一起,结晶基底 和晚海西期褶皱基底最终组成统一的准噶尔盆地基底。 其上接受晚石炭世至今的盆地盖层沉积。 晚古生代-中、新生代的准噶尔盆地,其形成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众多堑、垒相间的早期阶段 C-P呈若干堑、垒间列并行发育的局面。 众多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连通的大小不等的沉积坳陷组成为拗陷群体, 均陷间为剥蚀隆起区相隔。 拗陷开始接受沉积的时间也先后不等,早期有部分海侵,各层序间均 为不整合。坳陷的边界断层不少是张性正断层。 许多人笼统地把准噶尔盆地归入压性盆地,是不真实的。 石炭一二叠纪拗陷的陡翼多生长性正断层,缓翼多进积超覆现象。
早更新世末,中亚地区最强的喜马拉雅运动使盆地的不对称形态定型, 并在南部山前的坳陷带形成了较强烈的盖层楼皱和压性盆地特征。
三、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1、大地构造背景和盆地性质
一大型复合叠加盆地。 在前中生代时期,为哈萨克斯坦 板块东延部分,北与西西伯利亚板块接 邻,其南与塔里木板块相邻。为陆间海 槽区的一个古陆块。
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容易形成古潜山油气藏 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 在褶皱区容易成藏 较好的油气运移通道 可形成地层油气藏 较好的油气运移通道 也可形成地层油气藏 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 也可封堵油气
基东鼻凸、 陆 9、石南 陆 9 井区 10、石南 1 陆西斜坡、 石南斜坡 斜坡区 整个工区 玛东 2、 夏盐 2 石南 12、 陆8 陆9等
3地层与岩性油气藏
北三台地层与岩性油气藏剖面图
不整合类型 褶皱不整合 断褶不整合 削截不整合 超覆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
分布地区 古继承 性隆起
典型 井区 石南 11 等

准格尔盆地(二类参照)

准格尔盆地(二类参照)

第二十一章准噶尔盆地第一节地质概况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位于北纬43°20′~46°40′,东经82°30′~91°30′之间。

西北为西准噶尔界山,东北为东准噶尔和阿尔泰山,南为天山山脉,东西长700公里,南北宽320公里,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准噶尔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是一个以古生代地槽型褶皱为基底的中、新生代盆地。

地震剖面没有揭示盆地内部有古陆块存在。

其内部地质结构可划分为八个一级构造单元,即三隆——三个泉隆起、中央隆起带、沙奇隆起;四坳——乌伦古断裂、玛湖—漠区坳陷、昌吉坳陷、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一个冲断带——西北缘冲断带。

(图21-1)图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分区图Ⅰ-乌伦古断裂;Ⅱ-三个泉隆起;Ⅲ-西北缘冲断带;Ⅳ-玛湖—漠区坳陷;Ⅴ-中央隆起Ⅵ-昌吉坳陷;Ⅶ-沙奇隆起;Ⅷ-乌鲁木齐山前坳陷第二节沉积发育特征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发育完整,包括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

湖盆经历多次的沉降与抬升,扩张与收缩,地层间常见假整合或局部不整合接触,具多旋回沉积发育特征(表21-1)。

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统表第一沉积旋回——二叠纪沉积。

早中三叠世以冲积扇粗碎屑堆积为特征,湖区范围较小,晚三叠世湖盆扩大,发育暗色沉积。

末期,盆地北部抬升,遭受剥蚀。

第二沉积旋回——侏罗纪沉积。

侏罗纪沉积阶段断裂活动,振荡运动频繁,尤其是西山窑期未,构造运动强烈,在盆地中央形成三个泉——盆1井弧形低降起带,将盆地分隔为南北两部分;也由于这一运动,在侏罗系沉积内部形成两个次级旋回,第一个次级旋回为下中侏罗统,其下部和上部由河流相及沼泽相组成,中部则为湖相层。

第二个次级旋回为中上侏罗统,由于气候由潮湿逐渐转向干旱,故其沉积物以灰绿色、杂色和紫褐色为主。

晚侏罗世末的构造运动,使盆地抬升,水域缩小,进而消失。

第二沉积旋回——白垩纪沉积。

下白垩以灰绿色浅湖沉积为主,上白垩统湖区急剧缩小,以洪冲积平原和滨湖粗碎屑沉积占主导地位。

准噶尔盆地地层表

准噶尔盆地地层表
一段P2x1
三段P2x3
二段P2x2
二段P2x2
三段P2x3
一段P2x1
下统
风城组P1f
一段P1f1
四段P1f4
二段P1f2
三段P1f3
三段P1f3
二段P1f2
四段P1f4
一段P1f1
佳木河组P1j
上亚组P1j1
上亚组P1j3
中亚组P1j2
中亚组P1j2
下亚组P1j3
下亚组P1j1
石炭系
表2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层表及地质符号(推荐方案)





段(或亚组)
砂层组
原方案
现方案
原方案
现方案
新生界
第四系
下更新统
西域组Q1x
第三系
上新统
独山子组N2d
中新统
塔西河组N1t
沙湾组N1s
渐新—
始新统
安集海河组E2-Βιβλιοθήκη a古新统紫泥泉子组E1-2z
中生界
白垩系
上统
东沟组K2d
下统
吐谷鲁群K1tg
连木沁组K1l
胜金口组K1s
呼图壁河组K1h
二段K1h2
一段J2t1
J2t1
J2t1
二段J2t2
J2t2
J2t2
三段J2t3
J2t3
J2t3
水西沟群J1-2sh
西山窑组J2x
一段J2x1
X1
J2x1
二段J2x2
X2
J2x2
三段J2x3
X3
J2x3
四段J2x4
X4
J2x4
下统
三工河组J1s
一段J1s3

准噶尔盆地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阶段表

准噶尔盆地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阶段表
海相盆地
不整合
晚海西 I
TP1 不整合 前 陆 中海西运动 型海 相盆 地
不整合
克拉美丽山组 D2k
不整合
不整合
不整合
TE1 TK4
演化 阶段
构造运动
类前陆
型陆相 盆地
喜山运动 II
喜山运动 I 燕山运动 III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上统 下统
吐谷鲁群
齐古组 头屯河组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
白碱滩组 上克拉玛依组 下克拉玛依组 百口泉组
上乌尔禾组 下乌尔禾组 夏子街组 风城组 佳木河组
界系 新 第四系 生 界 上第三系 R 下第三系
白垩系
中 生 侏罗系 界 Mz
三叠系
二叠系 古 生 界 Pz 石炭系
泥盆系
表 1-1 准噶尔盆地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阶段表
统 上统
西北缘
东北缘
群、组
代号
地震 波组

代号
QQTQ1N NhomakorabeaN
E
TN1
E
TE1
艾里克湖组 K2a
东沟组
K2d
TK2 连木沁组
K1l
接触 地 震 关系 波组
太勒古拉组
包谷图组 希贝库拉斯组
K1tg
J3q J2t J2x J1s J1b
T3b T2k2 T2k1 T1b
P3w P2w P2x P1f P1j
C2t
C1b C1x
胜金口组 K1s
呼图壁河组 K1h
清水河组 K1q
TK1 齐古组
J3q
头屯河组 J2t
TJ4 西山窑组
J2x
TJ3 三工河组 J1s

地层层位

地层层位
黄山街组T3hs
百口泉组T1b
上仓房沟群T1ch
韭菜园组T1j
上古生界
二叠系
上乌尔禾组P3w
下仓房沟群P2ch
梧桐沟组P3wt
下乌尔禾组P2w
平地泉组P2p
芦草沟组P2l
夏子街组P2x
将军庙组P2j
将军庙组P2j
风城组P1f
金沟组P1jg
下芨芨槽子群P1j
佳木河组P1j
石炭系
石钱滩组C2s
巴塔玛依内山组C2b
滴水泉组C1d
中生界
白垩系
东沟组K2d
东沟组K2d
东沟组K2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吐谷鲁群K1tg
吐谷鲁群K1tg
吐谷鲁群K1tg
侏罗系
头屯河组J2t
石树沟群J2sh
头屯河组J2t
西山窑组J2x
西山窑组J2x
西山窑组J2x
三工河组J1s
三工河组J1s
三工河组J1s
八道湾组J1b
八道湾组J1b
八道湾组J1b
三叠系
白碱滩组T3b
黄山街组T3hs
表2-1准噶尔盆地不同区域地质层位对比表(据新疆油田公司修改)


各区地质层位
西北缘
东北缘
南缘
新生界
第四系
西域组Q1x
西域组Q1x
第三系
独山子组N2d
独山子组N2d
独山子组N2d
塔西河组N1t
塔西河组N1t
塔西河组N1t
沙湾组N1s
沙湾组N1s
沙湾组N1s
安集海河组E3a
安集海河组E3a
紫泥泉子组E1-2z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简介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简介
➢中科院地学部将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即早二叠世断陷,
晚二叠世拗陷,三叠纪—第三纪断拗和第四纪上升阶段。
➢吴庆福认为二叠纪为裂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拗陷,新第三纪以
后为收缩上隆阶段。
➢赵白的划分是二叠纪为断陷、拗陷阶段,三叠纪为断拗阶段,侏罗
纪—老第三纪为拗陷阶段,新第三纪以后为萎缩上隆阶段。
盆地由外向里地形的总特征是南面的天山、东北的阿尔泰山为雪岭高山,西北的 玛依里—扎依尔山系为中、低山地;盆地边缘为海拔600~1000米的丘陵与平原区过 渡带;盆地内一般海拔在500米左右,略显东南高、西北低,以玛纳斯湖—艾比湖为 地表河流的汇流中心;盆地腹部为面积约4.8万平方千米的库尔班通古特沙漠覆盖区。
➢局部盖层:二叠系风成组和下乌尔禾
组。
提纲
一、盆地概况 二、勘探历史 三、构造演化 四、地温场特征 五、生储盖组合 六、油气分布特征 七、油气藏类型 八、油气成藏模式 九、典型油气藏
六、油气分布特征
六、油气分布特征
➢准噶储尔集 盆层 地具有七套烃油 源岩资,源从量石炭系以来气 ,资 经源 历了量海西、
一、盆地概况
库尔班通古特沙漠覆盖区
270m
479.1m
189m,盆地最低点
北部平原
一、盆地概况————地层



准 噶 尔 盆
国 石 化 胜 利


地 层 表
田 地 质 院


2019
二、勘探历史
(二)勘探历史简况
➢1950年前勘探简况 :主要体现在1936年发现的独山子油田和中外地质学
➢白碱滩组:全盆地分布,厚度100~
400m;三工河组:泥岩总厚度60~ 200m,盆地内广泛分布;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气 层
表 井 反射层 界面
性质
T 赛 2 不整合
40
T 井 3 不整合
T6 不整合
赛 1 井

尔0 善│ 组 800
褐灰色砂岩、砾状砂岩与 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灰色—杂色凝灰质砾岩、 砂砾岩夹同色泥岩
T8 不整合
赛 4 井

上统

罗 系
中下统
古生界 (Pz)
0-200
0 │

720 ~ △ 未
~~
黄灰~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
黄灰~深灰色灰岩、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为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为泥灰岩
砂岩、砂砾岩夹砂质泥页岩 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
And
中 涟源、 组 邵阳两 合 个凹陷
下 涟源、 组 邵阳两 合 个凹陷
思茅坳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T3Z 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红泥岩、泥岩夹煤层
T3S
灰~灰白色砂岩、粉砂红泥岩、泥岩夹煤层或 煤线
选 中 麒麟山组
T2q T2q:钙质粉刷岩、钙质页岩加薄层砂质泥灰岩。
系统
三宝坳组 T2s
T2s: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
上 残留分 组 布于零 合 陵凹陷
下 嘉陵江组

大冶组
大隆组
上 统
龙 潭
9
100
3
7.0
200
4
7.0
300
3 7.0
3
400 7.30
4
500
3 4
3
600
4 5
4
700
3
4

准噶尔盆地地层表

准噶尔盆地地层表
Bi2
Jib32
Bi3
Jib33
二段Jib2
二段Jib2
B2
三段Jib3
一段Jibi
B3i
Jibil
B32
Jibi2
B33
Jibi3
ΓB34
4
Jibi
三叠系
上统
白碱滩组T3b
中统
克拉玛依组T2k
上亚组
T2k2
上亚组
T2k2
Si
T2k2i
S2
T2k22
S3
T2k23
S4
4
T2k2
S5
T2k25
下亚组
T2ki
夏子街组P2X
下统
风城组Pif
佳木河组Pij
石炭系





一段、


妙.

*
采 力


新生界
1
-
一 一
系 三 第
d
统 新 中
-t N
I
渐新一 始新统
a
2
E
3 a
2
LU段 上
3a E段 三
2a E段 二
E下


2Z UT
Zz巳
IZ C


EE-
OZ巳
HZ

中生界
系 垩 白
统 下
吩K
K
S K
h
q
KK
系 罗 侏
四段Pif4
一段Pifi
佳木河组Pij
上亚组
Piji
上亚组
Pij3
中亚组
Pij2
中亚组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中上组合层序地层分析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中上组合层序地层分析

§ 季 二 4 6 0 G
4 6 GR 1 5 O 深度 ( m) } 性 剖 面

. 1 8 0 S P 一 1 3 4
上 自然 伽玛 值 由 低 到 高 变 化 , 自然 电位 异 常 幅
度 由大变小 ,最大 洪泛 面之 下情 况则 正好 相 反 。
2 )长期 旋 回 NL S C1 层 序 对 比格 架 对 应 于 新 近 系 N S 沉 积 时 期 ,气 候 干 旱 ,降 水 的补 给 整 体 上 表现 为幕 式 间歇 性 的特点 ,而且 凹 陷内大 范 围供水 过程 较 为短 暂 ,表现 为 近源暂 时性 河 流 ,发育 以河 流 侵蚀 作 用所 带来 的前 期沉 积 岩 为物 源 的河 流 、三 角洲 及 滨 浅 湖 相 。此 时期 古 地 形 梯 度 小 ,地 形 较 为 平
缓 ,盆 浅湖 扩 ,沉积 物整 体 以氧 化色 调 为主 ,湖 泊 区地表 径流 补 给不 足地 区广泛 发 育蒸 发岩 沉积 ,而在
盆地 北 部边 缘地 表径 流补 给 充分 地 区主要 发 育 以淡 水 三角 洲为 主 的沉积 。在这种 气 候背 景条 件下 ,造 成
整个 长 期基 准面 旋 回层序 呈 现 出弱进 积一 强 进积 一 退积 一 加积一 弱进 积 的沉 积作用 特 点[ 。
1 . 3 冲 刷 侵 蚀 面
注 :GR 为 自然 伽 马 ,AP 1 ;S P为 自然 电位 ,mV。
图 3 最 大 湖 泛 面 Mf s l 钻测 井响应特征 ( 西 5井 )
是 由于较 强 的 区域 构 造 运 动 ,或 基 准 面 较 大 幅度 下 降到 较 低 位 置 而 形 成 的 。其 上 可 见 底
2 . 1 长 期 基 准 面 旋 回

第九章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

第九章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

2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优良的盖层和成藏后稳定的构造环境 (1)盖层 泥岩-泥质岩类和煤系地层 区域性盖层 厚度大的泥岩:J 三工河组、T3 主要形成于湖盆扩张 期,与下伏砂岩构成最佳储盖组合 湖相沉积的K吐鲁番群、R安集海河组、塔西河组 局部性盖层 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各沉积时期某一局部地区储层之上 的塑性地层-盖层 C P1 佳木河组顶部的风化壳 西北缘风城组中的白云质泥岩……
2 大油气田预测
大油气田—探明油气储量大于1亿吨的油气田 克拉玛依大油气田 生、储、盖、圈、运、保 综合考虑 (1)陆南斜坡—陆南凸起;石南凹陷 (2)西北缘斜坡带 运移途径上 生储盖匹配好 (3)昌吉凹陷东斜坡带 J勘探目的层 临近P凹陷 (4)凹中隆起带---玛湖背斜;达巴松凸起;马桥凸起 (5)盆地南缘 紧邻褶皱造山带的推覆构造带 第三系巨厚沉积区
2 构造单元划分
5个一级构造单元和32个二纪构造单元 (1)乌龙古坳陷 位于盆地北部,沉积厚度达5000m J 最大厚度2500m, T 大于1000m 古生界主要为C和P1佳木河组 P2 整体处于隆起状态 部分井(伦参1井、伦5井)侏罗系见到油气显示 (2)陆梁隆起 大型隆起带,走向北西,分割乌龙古坳陷和中央坳陷, 其上有多个凹陷和凸起构造 P沉积厚度薄,生烃条件差 陆南凸起临近中央坳陷-油源供给充沛—重要勘探地带 石西背斜 古生界火山岩及侏罗系获高产油流—石西油南北两坳夹中间一隆格局 北部坳陷:P 山前坳陷 P 平地泉组优良烃源岩 南部坳陷:P深凹陷(包括博格达山) 发育P 芦草沟组、红雁池组烃源岩 印支-燕山运动 东西向构造进行了南北分割 凹凸构造 博格达山向北逆冲隆起成山
二、盆地油气聚集模式
1 烃源岩空间分布及热演化史
第九章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亚组T2k1
下亚组T2k1
S6
T2k11
S7
T2k12
S8
T2k13
下统
百口泉组T1b
S9
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上乌尔禾组P3w
中统
下乌尔禾组P2w
夏子街组P2x
一段P2x1
三段P2x3
二段P2x2
二段P2x2
三段P2x3
一段P2x1
下统
风城组P1f
一段P1f1
四段P1f4
二段P1f2
三段P1f3
三段P1f3
B11
J1b31
B12
J1b32
B13
J1b33
二段J1b2
二段J1b2
B2
三段J1b3
一段J1b1
B31
J1b11
B32
J1b12
B33
J1b13
B34
J1b14
三叠系
上统
白碱滩组T3b
中统
克拉玛依组T2k
上亚组T2k2
上亚组T2k2
S1
T2k21
S2
T2k22
S3
T2k23
S4
T2k24
S5
T2k25
一段J2x1
X1
J2x1
二段J2x2
X2
J2x2
三段J2x3
X3
J2x3
四段J2x4
X4
J2x4
下统
三工河组J1s
一段J1s3
三段J1s3
S1
二段J1s2
二段J1s2
S21
J1s21
S22
J1s22
三段J1s1
一段J1s1
S31
J1s11
S32
J1s12
S33
J1s13
八道湾组J1b
一段J1b1
三段J1b3
清水河组K1q
侏罗系
上统
齐古组J3q
中统
头屯河组J2t
水西沟群J1-2sh
西山窑组J2x
下统
三工河组J1s
一段J1s1
三段J1s3
S1
二段J1s2
二段J1s2
S21
J1s21
S22
J1s22
三段J1s3
一段J1s1
S31
J1s11
S32
J1s12
S33
J1s13
八道湾组J1b
一段J1b1
三段J1b3
K1h27
一段K1h1
一段K1h1
h11
K1h11
h12
K1h12
h13
K1h13
h14
K1h14
h15
K1h15
h16
K1h16
h17
K1h17
清水河组K1q
侏罗系
上统
中统
头屯河组J2t
一段J2t1
J2t1
J2t1
二段J2t2
J2t2
J2t2
三段J2t3
J2t3
J2t3
水西沟群J1-2sh
西山窑组J2x
准噶尔盆地地层表
表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表





段(或亚组)
砂层组
原方案
现方案
原方案
现方案
新生界
第三系
上新统
独山子组N2d
中新统
塔西河组N1t
沙湾组N1s
渐新—始新统
乌伦古河组E2-3w
古新统
中生界
白垩系
上统
红砾山组K2d
艾里克湖组K2a
下统
吐谷鲁群K1tg
连木沁组K1l
胜金口组K1s
呼图壁河组K1h
二段P1f2
四段P1f4
一段P1f1
佳木河组P1j
上亚组P1j1
上亚组P1j3
中亚组P1j2
中亚组P1j2
下亚组P1j3
下亚组P1j1
石炭系
表2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层表及地质符号(推荐方案)





段(或亚组)
砂层组
原方案
现方案
原方案
现方案
新生界
第四系
下更新统
西域组Q1x
第三系
上新统
独山子组N2d
中新统
塔西河组N1t
沙湾组N1s渐新—始统安集海河组E2-3a
古新统
紫泥泉子组E1-2z
中生界
白垩系
上统
东沟组K2d
下统
吐谷鲁群K1tg
连木沁组K1l
胜金口组K1s
呼图壁河组K1h
二段K1h2
二段K1h2
h21
K1h21
h22
K1h22
h23
K1h23
h24
K1h24
h25
K1h25
h26
K1h26
h27
二叠系
上统
上乌尔组P3w
中统
下乌尔组P2w
夏子街组P2x
下统
风城组P1f
佳木河组P1j
石炭系
B11
J1b31
B12
J1b32
B13
J1b33
二段J1b2
二段J1b2
B2
三段J1b3
一段J1b1
B31
J1b11
B32
J1b12
B33
J1b13
B33
J1b14
三叠系
上统
小泉沟群T2-3xq
白碱滩组T3b
中统
克拉玛依组T2k
二段T2k2
二段T2k2
一段T2k1
一段T2k1
下统
百口泉组T1b
古生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