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_陈发景2005

第12卷第3期2005年9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Eart 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Vol.12No.3Sep.2005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陈发景1, 汪新文2, 汪新伟2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CH EN Fa 2jing 1, WAN G Xin 2wen 2, WAN G Xin 2wei 211S 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 ,B ei j ing 100083,China21S chool of Eart h S 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 ,B ei j ing 100083,ChinaCHEN F a 2jing ,WANG Xin 2w en ,WANG Xin 2w ei 1Prototyp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Junggar b asin ,northw estern China 1Ea rt h Science Frontiers ,2005,12(3):0772089Abstract :Three topic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1)the time of ocean 2continent transformation and the pro 2totype of the Middle 2Late Carboniferous J unggar basin.Based on tectonic evolution and magmatic activity of the J unggar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s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ocean 2continent transformation occurred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and that a rifted trough of Middle 2Late Carboniferous developed because of post 2o 2rogenic extensional collapse ;(2)the prototypes of Permian 2Early Pleistocene basins.Based on criteria of intra 2continental basins ,it is suggested that Permian basins belong to rift ,post 2rift weak extensional depressions ,and weak contractional flexural depressions 1Triassic ,J urassic ,Cretaceous and Tertiary basins are superposed ,which consist of weak 2extensional or stable intracontinental depressions alternating with intracontinental fore 2land or weak shortening flexural depressions ;(3)hydrocarbon occurrence in the J unggar basin was controlled by prototyp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1K ey w ords :time of ocean 2continent transformation ;rift trough ;intracontinental rift ;weak extensional depres 2sion ;intracontinental foreland depression摘 要:文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洋2陆转换时限和中、晚石炭世盆地原型。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油气盆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其中的四棵树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的北部,是该盆地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本文将对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演化阶段进行浅析。
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古生代、中晚古生代和新生代。
早古生代阶段是准噶尔盆地的最早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奥陶纪至志留纪时期。
在这一阶段,准噶尔盆地经历了陆架沉积、断陷和殷都沉积三个阶段的演化。
中晚古生代阶段是准噶尔盆地的第二个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发生在泥盆纪至白垩纪时期。
在这一阶段,准噶尔盆地的演化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主要包括离层盆地的形成、巴里坤造山带的发育、夷陵-陇南岛弧的碰撞和阿尔泰造山带的活动等。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包括早古生代、中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三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地质过程对盆地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_曲国胜

北
和什托洛盖
青
山
夏子街
格
乌尔禾
尔
百口泉
英西1
伦参1
里 底山
依
克拉玛依
加
红山嘴 中拐
车45
石南9 石西2
莫北2 盆参2
三个泉 石南2
彩16
沙西1
卡拉麦 里 山
乌苏
依
艾3 四棵树
奎屯
连
哈 比尔 尕
炮台 莫索湾
阜2 阜5
大井 将军庙
沙湾 玛纳斯 呼图壁
阜康
三台 奇台
昌吉
吉木萨尔 博
木垒
山
乌鲁木齐
格达 山
图 2 吐谷鲁群构造(图例同图 1)
隆升区,沉积厚度较小,南缘昌吉凹陷为巨厚沉积区, 沉积了前陆磨拉石建造。整个盆地呈北高南低的掀斜 状,南缘昌吉凹陷中乌鲁木齐和奎屯两个沉降中心沉 积厚度大,帐北隆起带和西缘隆起带具有南北向沉降 梯度带,乌伦古凹陷有部分沉积(图 1)。
北
和什托洛盖
青
山
夏子街
格
乌尔禾
尔
百口泉
英西1
伦参1
里 底山
依
克拉玛依
1980 年以来,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地矿局、部 分高校和研究单位先后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缘和 东北缘的地表地质进行了长期研究,包括盆地地质结 构、演化和油气系统等的综合研究,获取了大量构造 (包括深部构造)、地层、矿产、年代学数据,开展了多 学科、多层次的综合地质研究,获得了一批以板块构 造理论为基础讨论新疆北疆各个时期构造演化的成 果[1-30]。
晚三叠世时期,陆梁隆起、马桥凸起、白家海凸起 等地沉积厚度小,乌伦古凹陷、玛湖-盆 1 井西凹陷、 南缘昌吉凹陷、东道海子凹陷、帐北隆起带西侧的南北 向凹陷中心沉积厚度大,四棵树凹陷不发育(图 5)。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是准噶尔盆地的一个重要
地区。
在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演化中,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是前奥陶世早期至晚期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在这一阶段,四棵树地区处于大陆
边缘,没有明显的构造活动。
沉积物主要是碎屑岩和碎屑灰岩,沉积环境以深水为主。
这
个阶段的特点是沉积物的堆积和横向扩展。
接下来是晚奥陶世晚期的盆地断陷阶段。
在这一阶段,四棵树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断陷
活动。
地壳的下沉形成了一个深水盆地,沉积物主要是海相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
这个
阶段的特点是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沉积物的堆积。
然后是早志留世晚期的构造压实阶段。
在这一阶段,四棵树地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压
实作用。
构造运动产生的剪切应力使得沉积物发生了褶皱和断裂,形成了构造褶皱和断层。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构造变形的形成和沉积物的改变。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演化经历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断陷、构造压实和构造
褶皱和断层盆地等多个阶段。
通过不同的构造活动,地壳发生了剧烈的变形,形成了复杂
的构造形态,并且对沉积物的堆积和改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构造演化过程丰富了准噶
尔盆地的地质历史,也为后续的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准格尔盆地知识点总结

准格尔盆地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概况准格尔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临大兴安岭,西南靠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开发潜力区之一。
盆地周边地貌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等,并且盛产资源,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煤田之一。
二、地质特点准格尔盆地是典型的盆地形成于中生代的岩盆地。
在地质构造上,盆地属北华西北陕深部拗褶构造区。
盆地内分布着多种地质构造形态,包括断裂、褶皱等,形成了多样的地貌景观。
三、气候特点准格尔盆地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总体来说属于寒冷干燥气候,气候条件较为恶劣。
盆地内日照充足,但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干旱天气较为普遍。
四、资源概况1.煤炭资源准格尔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盆地内储量丰富,品质优良,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南部地区。
同时,盆地内还储藏了大量的页岩气和臭氧油矿资源,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2.矿产资源盆地内还储藏了大量的金属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等,资源丰富,并且品质优良。
3.水资源准格尔盆地内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水质纯净,是盆地内重要的水源补给地。
4.土地资源盆地内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同时还适宜林木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五、环境保护与治理盆地内的工业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盆地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开发也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保护盆地环境。
盆地内的环境治理工作需要加强,以确保盆地的生态环境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结语准格尔盆地地处中国北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矿资源基地和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盆地内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能力的支持,以推动盆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希望准格尔盆地能够在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浅谈准噶尔盆地东部大地构造背景

浅谈准噶尔盆地东部大地构造背景准噶尔盆地是中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盆地,位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的交界处,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
盆地地处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区,自古以来就备受地质学家和地质工作者的关注。
准噶尔盆地东部大地构造背景复杂多样,包括了多种地质构造现象,对于了解盆地的形成演化以及开展相关地质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构造角度,浅谈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大地构造背景。
二、准噶尔造山运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处中国的北疆造山带与哈萨克斯坦的阿尔泰造山带之间,是两个重要造山带的交汇地带。
在地质时期里,这一地区经历了多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地壳活动频繁。
在早古生代至中新生代,特别是晚古生代的准噶尔期,盆地东部的地质构造经历了准噶尔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众多的构造隆起以及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现象。
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地层在这一地质历史的影响下,发生了剧烈变动,成为了后续地质构造活动的重要根源。
三、盆地边缘地壳构造活动盆地的边缘地壳构造活动对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发育了众多的断裂带和褶皱带,这些地壳构造活动的产物对盆地的边缘地质构造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多次地震活动也在这一地区频繁发生,地壳的构造隆起、挤压变形等现象普遍存在。
这些构造活动,不仅直接影响了盆地的地质构造,也产生了许多优良的断裂构造地质资源,对于盆地的地质资源勘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盆地内部断裂构造盆地内部的断裂构造也是影响盆地形成演化的重要因素。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存在着多条盆地内部的主次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对盆地的地质构造、地层变化以及资源分布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这些断裂带的形成,不仅伴随着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同时也为盆地的地质资源勘查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和资源点位。
准噶尔盆地东部大地构造背景极为复杂,包括了准噶尔造山运动、盆地边缘地壳构造活动以及盆地内部断裂构造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
这些地质构造现象和背景,不仅影响了盆地的形成演化,同时也为盆地的地质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基础。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准噶尔盆地位于中亚地区西北部,是一个超大型构造-沉积盆地系统。
这个由侏罗纪构成的盆地已经吸引了许多历史学家、地质学家和石油勘查人员的关注,因为其丰富的地质遗迹特征,这些调查工作给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体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准噶尔盆地包括西准噶尔地区和东准噶尔地区,其主要构造构造有:南古克什米尔伸展式构造域、准噶尔伸展式构造域、塔克拉玛干伸展式构造域和天山后碰撞构造域等。
其准噶尔伸展式构造域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中心位置,从南到北平均向东倾斜,分为新准噶尔早期发育的头部盆地、侏罗纪中期发育的中部盆地和侏罗纪晚期发育的尾部盆地。
准噶尔盆地随着几次演化而形成,由侏罗系构成了最大的沉积体系,共分为芙蓉须盖系(芙蓉盖系、须盖系)、多里亚系、罗汉系、阿尔卡系和佩德罗系五个沉积期。
芙蓉须盖系的沉积特征具有丰富的变质岩源、角砾岩结石和细砂岩母质等特征,并以大规模的向侏罗纪发育形成了以灰钙岩、浅海滩沉积为主的沉积盆地,可以追溯到早侏罗纪中期。
多里亚系沉积特征具有浅海滩、粗砂岩、碎屑岩、中等砂岩和滨浅海相沉积特征,以及大量古老沉积物的沉积盆地,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晚期。
罗汉系沉积特征具有碎屑岩、细砂岩、粗砂岩、灰钙岩和滨浅海相沉积特征,以及大量古老沉积物,可以追溯到侏罗纪中期。
阿尔卡系沉积特征具有砂岩、碎屑岩、粉砂岩、灰钙岩和海滩侵蚀相沉积特征,以及大量古老沉积物,追溯到侏罗纪晚期。
佩德罗系沉积特征具有碎屑岩、细砂岩和中等砂岩沉积特征,以及大量古老沉积物,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早期。
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系沉积体系反映出在构造演化与环境演变的微观结构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探究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系沉积体系,可以更好地发现、提炼准噶尔盆地的沉积资源,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新的策略,有助于推动全球油气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多个
阶段。
本文将对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演化进行浅析。
第一个阶段是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早期的伸展构造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大陆向两侧
伸展,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发生了广泛的伸展构造活动。
在这个阶段,地壳开始发生断裂,形成了许多断裂构造,如北缘断裂、南缘断裂和二级断裂等。
地壳开始下沉,形成了
浅海相的沉积盆地。
这个阶段的构造活动为后期的构造运动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挤压构造期。
在这个阶段,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
区经历了强烈的挤压构造活动。
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造成了古特提斯洋闭合和
喀喇昆仑造山运动。
在四棵树地区,印度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了盆地的抬
升和压扁,同时还引发了众多的断裂活动。
这个阶段的构造活动导致了地壳的抬升和地表
隆起,盆地开始逐渐形成。
第四个阶段是早第三纪到现在的隆升抬升期。
在这个阶段,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活动主
要表现为地壳的隆升和抬升。
随着构造应力的逐渐积累,地壳开始产生隆起和抬升的变形。
这个阶段的构造活动还导致了盆地中广泛的断裂活动,形成了许多断裂盆地和断层地貌。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早期的伸展构造期、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挤压构造期、早白垩世到早第三纪的伸展构造期和早第三纪到现在
的隆升抬升期。
这些构造活动对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该地区的地质
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00507;修订日期:20000911作者简介:蔡忠贤(1963— ),男,博士,副教授,矿产资源普查与勘探专业,现在石油大学博士后站工作。
①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1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R]119851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蔡忠贤1,陈发景2,贾振远2(11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00;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准噶尔盆地的早二叠世属于裂谷还是前陆盆地,存在意见分歧;晚二叠世—老第三纪盆地的性质也不确定。
文中通过对盆地构造几何学、沉降史、热史及火山岩的综合分析研究,对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准噶尔盆地在早二叠世为裂谷,晚二叠世为热冷却伸展坳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克拉通内盆地,新第三纪至今,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碰撞才形成陆内前陆盆地。
(2)对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岩浆活动结合区域构造资料的研究表明,准噶尔地区古生代的板块运动和造山作用具软碰撞特点,早二叠世的裂谷盆地是在软碰撞背景下造山带伸展塌陷的产物。
(3)地幔热对流作用可能是软碰撞造山后伸展塌陷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裂谷;热冷却坳陷;克拉通盆地;软碰撞;伸展塌陷中图分类号:P54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0)040431100 引言准噶尔盆地是新疆北部自二叠纪以来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目前是我国含油气前景最有希望的地区。
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和地质研究工作,但由于盆地遭受改造,在盆地类型和成因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分歧。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①将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即早二叠世断陷,晚二叠世拗陷,三叠纪—第三纪断拗和第四纪上升阶段。
吴庆福[1]认为二叠纪为裂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拗陷,新第三纪以后为收缩上隆阶段。
尤绮妹[2]的划分是:石炭纪—三叠纪为裂谷阶段,侏罗纪为中央隆升阶段,白垩纪以后为山前拗陷阶段。
赵白[3]的划分是二叠纪为断陷、拗陷阶段,三叠纪为断拗阶段,侏罗纪—老第三纪为拗陷阶段,新第三纪以后为萎缩上隆阶段。
肖序常[4]则认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海相前陆盆地。
杨文孝[5]也将早二叠世划为海相前陆,晚二叠世和新第三纪—第四纪划为陆相前陆,之间三叠纪—老第三纪划为振荡型陆相盆地。
上述划分意见中归纳起来主要的分歧在于对盆地早二叠世的性质是张性还是压性的认识以及晚二叠纪—老第三纪拗陷盆地的性质。
近来,这种分歧不仅未缩小,反而扩大。
孙肇才[6]主张应该放弃早期盆地是塌陷或张性的认识,将准噶尔看作是一个在石炭纪—二叠纪前陆基础上,经过—134—第7卷第4期2000年10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Beijing )Vol 17No.4Oct 12000三叠纪—侏罗纪陆内进一步沉降,白垩纪以来,主要是新生代后期才统一起来的典型复活前陆盆地。
相反陈发景(1999)则认为准噶尔盆地早期(P )为裂陷盆地,中期(T —E )为克拉通盆地,晚期(N —Q )为压陷盆地。
本文主要通过对盆地构造几何学、沉降史、古地温和火山岩等特征来综合分析盆地的类型和演化,并结合盆地形成的板块构造运动特征及发育的火山岩特征来进一步探讨盆地形成及演化的机制。
1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演化根据盆地的构造几何学、热史、沉降史和岩浆活动的特征,可以将叠合盆地划分为以下类型和演化阶段。
111 二叠纪裂陷盆地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早二叠世裂谷(或称伸展断陷)和晚二叠世伸展坳陷。
(1)早二叠世裂谷:该时期伸展断陷大多呈南断北超分隔性较强的不对称箕状凹陷(图1),但东部则为北断图1 早二叠世不对称伸展断陷Fig 11 Seismic section showing asymmetric extensional faulteddepression of Early Permian南超的反向断陷。
具双模式的火山岩和非造山花岗岩发育。
古地温梯度达3714~4618℃/km (表1);大地热流值也很高,大于11018J ・cm -2・s -1。
南北断陷充填沉积体系不同,南部断陷以一套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碳酸盐沉积体系为主,裂谷扩展期还发育有海底浊积扇体系。
东部断陷由一套滨岸沉积体系和河流体系组成,已具有向内部断陷过渡性质,至北部断陷内已完全变为陆相冲积体系和湖泊体表1 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值和古地温梯度的单井模拟结果(据王捷等①修订)Table 1 Simulation results of paleo 2geothermal gradient for different wells时间t /Ma单井古地温梯度/(℃・km -1)盆4井盆参2井陆南1井西参1井呼2井滴南1井滴西1井大地热流值/(J ・cm -2・s -1)Q 末(0)2212221219141710171023132414N 末(210)2214221519171714181323152513E 末(2416)251826152113K 末(65)24152517191924172614J 3q 末(144)29182917311232173116J 2x 末(175)26162813341936113113J 1s 末(188)27192913351837173117J 1b 未(200)291831133714381832116615~4414T 3b 末(213)3416401042173510T 1b 末(243)4110P 2w 末(248)4512351711018~6615P 1末C 末(268)4310(?)46183714>11018 ①王捷,查明,刘震,等1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形成特征和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A ]1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评估报告[R].19981—234— 盆地构造分析 地 学 前 缘 2000,7(4)系。
早二叠世末,盆地抬升、剥蚀,南部海水退出,形成区域性不整合,在玛湖坳陷、昌吉坳陷均可见P 2/P 1不整合发育。
(2)晚二叠世伸展拗陷:该时期南北基底沉降上的不同是构造性质具南拗北断特点。
陆梁以南,早二叠世断陷的分隔性局面消失,转化为统一的拗陷湖盆。
北部乌伦古拗陷则发生断陷,断陷走向与早二叠世的南部断陷相同,呈北西西向,但均呈北断南超反向断陷。
晚二叠世晚期,北部断陷作用逐步向拗陷沉降转化,整个盆地进入拗陷沉降时期。
盆地各构造单元古地温梯度为3517~4512℃/km ,大地热流值为11018~6615J・图2 准噶尔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基底构造沉降曲线Fig 12 Subsidence curves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units in Junggar basincm -2・s -1(表1),构造沉降曲线段斜率较高(图2),表明沉降速率较大,为3714~4618m/图3 盆地西北缘T/P 角度不整合(SN10线)Fig 13 T/P angular unconformities developed at west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Pt1—二叠系第1个反射波;Tt1—三叠系第1个反射坡Ma (表2)。
盆地内部充填层序主体为滨湖半深湖相构成的湖泊体系,西北缘为相对较粗的冲积体系(冲积扇和扇三角洲),南缘和东北缘以河流沉积体系为主夹有湖泊和扇三角洲体系。
该时期同期构造变形很弱,除北部乌伦古拗陷早期出现一些NWW 向同生正断层及东北大井凹陷早二叠世正断层仍有微小继承性活动外,盆地内绝大部分区域断裂活动不明显。
因此整个盆地体现了裂谷期后伸展拗陷的特征。
晚二叠世末,受海西运动主幕的影响,盆地发生抬升,并形成西北缘克乌断裂、车红断裂和北缘吐斯托依拉断裂等一系列重要的高角度逆冲断裂,使早二叠世伸展断陷受到改造,易—334— 2000,7(4) 地 学 前 缘 盆地构造分析被误为是前陆盆地。
盆地边缘隆起、冲断抬升造成二叠系地层上翘并被严重剥蚀,与上覆三叠系呈明显不整合接触(图3)。
112 三叠纪—老第三纪克拉通内盆地三叠纪—老第三纪克拉通内盆地以古地温梯度和热流值低、沉降速率小、沉积广泛超覆为特征。
(1)三叠纪弱挤压挠曲性质的克拉通内盆地:盆地古地温梯度为3416~4217℃/km ,大地热流值为11018~6615J ・cm -2・s -1(表1),比典型的克拉通盆地要高。
沉积速率与晚二叠世相比出现了跳跃式降低,为814~4718m/Ma (表2)。
构造沉降曲线也明显变缓(图2)。
表2 准噶尔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地层沉积速率表Table 2 Depositional rate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units in J unggar basin 时代不同构造速率之沉积速率 v /(m ・Ma -1)索索泉凹陷(伦参1井)玛湖凹陷(艾参1井)陆南凸起(陆3井)大井坳陷(彩3井)昌吉坳陷中央坳陷克夏断阶带(检乌26井)南缘逆冲断褶带(齐8井)白垩纪51822162815侏罗纪731744472834146616三叠纪471839311581431183516晚二叠世32915167151861724032003 3据地震剖面时深转换厚度计算(未经剥蚀、压实校正)。
整个三叠系构成一旋回,超覆于早二叠世海西晚期因抬升、逆冲形成的边缘隆起上。
充填层序的沉积体系下三叠统主要为红色干旱条件下的冲积体系和河流体系。
中三叠统为滨浅湖相组成的湖泊体系,晚三叠世早中期湖侵达到最大,晚期收缩,变为潮湿条件下的湖沼沉积。
整个盆地在基底构造沉降上表现得比较稳定。
仅在盆地边缘局部地区三叠系上部地层出现有挤压,特别是准西隆起,隆起边缘三叠系地层出现了明显突变式楔形收敛,顶部与侏罗系呈明显角度不整合,向盆地方向渐变为假整合(图4)。
对这种现象Riba [7]和Anadon [8]称之为递进不整合(progressive unconformities ),系同沉积挤压作用造成的。
这一图4 西北缘三叠系发育的递进不整合(AD14线)Fig 14 Progressive unconformity within Triassic at west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line :AD14)Pt1—二叠系第1个反射波;Tt1—三叠系第1个反射波;Jt1—侏罗系第1个反射波;Kt1—白垩系第1个反射波特征说明三叠纪的盆地属于克拉通内盆地,晚期呈现弱挤压性质。
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引起挤压作用加强,盆地整体抬升,广大地区形成平行不整合,边缘则为角度不整合(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