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能力是外语学习的天花板
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与干扰(迁移)
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与干扰(迁移)摘要:本文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分析了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与影响,阐述了排除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的策略,以期提高语言教学效果,进而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者)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关键词:母语第二语言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一、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促进作用1.双语教学界对母语作用的认识新疆的汉语教学有悠久的历史,但接受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的指导,却是近期的事情。
解放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的基本上“对比教学法”-“翻译教学法”。
比如,前一时期在新疆使用的中小学使用教材,甚至中高等教材就是在以“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编写的,教材的练习中翻译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当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上黑板做练习或口头回答问题时,也不是地问“这个字,词,句在维吾尔语里怎么说?怎么翻译?”总之,在长期的汉语教学过程,翻译是教学的手段及目的,学生靠母语学汉语,甚至完全依赖于母语。
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在矛盾中发展,任何事物都包括矛盾的两个方面,双语教学也不例外。
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教师、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各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学方法问题。
如前所述,在新疆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得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了解,“借鉴”往往变成了套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甚至被一些新奇的表面所吸引。
或对某种方法全面赞同,或为所采用方法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而失望,乃至一概否定。
比如说,新疆汉语教学的普遍提倡用直接发(如果借鉴的是真正的直接法的话)以后,完全否定了语言知识介绍、词汇对照及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新疆的实际来讲,这种理念仍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因缺少教学法理论方面较深刻的研究和学习,在教学中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怕翻译”,产生了完全否认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促进作用的另一种倾向。
母语水平与外语翻译能力的相关性
母语水平与外语翻译能力的相关性
孙其标
【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3)004
【摘要】采用试卷及问卷进行调查,用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回归预测,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母语水平与外语翻译能力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0.66),母语水平能够解释43.6%的翻译水平差异.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孙其标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学习者母语水平与外语学习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J], 李莲
2.外语习得与母语能力——从潘文国《母语能力是外语能力的天花板》一文说起[J], 左飚
3.母语写作能力和二语写作能力相关性略论 [J], 郭晓晨;王腾;
4.写作中的母语思维与英语水平相关性研究——以云南某中学高二学生英语写作为例 [J], 赵正菊;
5.英语写作中母语思维与迁移错误的相关性研究——高水平组学生与低水平组学生的差异 [J], 何艳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者:江银菊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07年第11期“整节课都非常出色,唯一不足之处在结尾时用中文做了总结。
”这是老师们观摩了一节英语课之后做出的评价。
在这英语课堂上,任课教师尽可能地使用了全英语来教学。
毋庸质疑,当今教学法提倡教师在45分钟内全部用英语进行授课,以此为学生创造“全英语”的课堂氛围。
本人在一次参加英语教材程培训的时候,有幸听了由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崔刚教授主讲的讲座—《语言学习理论的基本共识与英语教学》,对他提到的“母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观点非常赞同,在讲座中他提到,“由于当今教学法提倡教师在45分钟内全部用英语进行授课,因此大部分的英语老师在选择上观摩课的讲授内容的时候,尽量避免讲语法,都选一些听说内容来上,因为他们也深深知道,讲语法不用母语学生根本听不懂。
”那么,能不能借助母语来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率呢?(一) 理论上论证使用母语辅助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本人在语言迁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法和实验法,得到以下结论: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母语进行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将比单纯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效果好。
首先,母语的迁移作用中的正迁移将帮助学生轻松学得相关的外语知识。
而母语的负迁移,并不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且由母语干扰造成的错误可以用母语和外语对比的方法解决。
其次,从母语思维对外语思维的影响这个角度来说,用母语辅助教学也不会对培养初学者的英语思维能力构成阻碍。
因为学生在初学外语时,用母语思维是不可避免的。
此时的母语思维有助于学生构建外语的知识体系,而用母语思维则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吸收外语知识。
当然,随着外语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将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因此,教师没有必要强迫学生在课堂上用外语进行思维。
第三,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决定了其可行性。
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过英语,要想使他们对英语课的内容,特别是语法能理解透彻,教师至少要在英语解释的基础上,用汉语再解释一遍。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精选文档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一、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一)英语学习初级阶段,母语的辅助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英语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地方可以适当地辅助于母语解释,以保证学生的正确理解,甚至可以用学习母语的方法进行对比。
比如,在英语语法课堂上,适时的母语点拨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在学生对某些母语缺乏的语法知识点(比如虚拟语气)理解的不够透彻时,恰当的使用母语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母语和英语的共性语言是有共性的。
共性决定了母语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发挥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比如,英语和汉语同样有句子成分的划分,只是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懂得了这一点,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用英语表达。
英语和汉语简单句的结构很相似,都是SVO,即“主语+谓语+宾语”结构,这有利于母语学生者的学习;英语的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与汉语的用法相似,汉语中,我们经常把领导称为“头”;而英语中,也常常用head(头)表示领导,比如,护士长是headnurse,列车长head of a train crew,村长village head,等等。
这些语言表达的共通之处,生动形象,有助于我们对英语的理解和记忆。
二、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消极作用(一)语音差异带来的消极影响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两者有语音、因素等区别。
比如,英语属于语调语言,有音高的起伏变化和声调、降调两种基本语调;汉语是声调语言,语调平稳,和英语一样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升或下降。
初学者往往把握不好语音语调和发音的部位,读音是中国式的英语。
(二)词汇的不同造成的消极影响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而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我们完全不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汉语的词汇也和西方的词汇完全不同,在词汇翻译方面,不能简单地用汉语词汇去对应英语词汇,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忽略这一点,造成词汇学习中的困惑。
比如,名词单复数的使用、冠词的少用和介词的误用等。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作者:邓琛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3期内容摘要:母语一直都被认为是二语习得的重要障碍之一。
但近来的研究表明,母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二语习得。
本文从各方面分析了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指出母语的作用应该得到重新认识。
关键词:母语外语学习促进一提起母语,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迁移和干扰,认为母语阻碍了外语学习,因此很多教师都要求在学习中应摒弃母语,而只使用外语。
诚然,学习者的一些错误,确实与母语的影响有关。
但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母语干扰而导致的错误在学习者全部外语错误中的比例并不高,通常的看法是只有33%。
虽然主张摈弃母语的观念一直在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但并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
相反,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发现,母语对二语习得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一直都被人们低估或忽视。
一、语言普遍性促进外语学习世界上的语言共有数千种之多,各种语言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但经过仔细分析,各种语言又有着普遍的特征。
语言的普遍性涉及到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语音到语义再到语法,构成了普遍语法。
每个说话者都掌握一套原理和参量,这些原理适用于所有语言,参量则因语言而异,但这种差异是有一定限度的。
两种语言之间又有着相对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可能是其他语言所没有的。
当学习者开始学习外语时,他原有的母语知识就会提供普遍语法所包含的原理,缩短外语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母语作为一种学习者内在的知识体系,当他和外语类似的时候,学习者在这些方面可以学得更快。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为他的外语学习奠定了语言基础。
因此这些绝对的和相对的语言普遍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外语学习。
以中国学生为例,只要学会了汉语拼音,英语语音就比较容易掌握;掌握了汉语句法,就能更好的理解英语句法。
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外语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但它的起点是母语。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外语的相关知识,对现有中介语系统进行不断的调整和重组,逐渐向外语正确形式靠拢。
把英语变成母语的方法
把英语变成母语的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将英语变成母语对于许多非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你可以逐渐提高你的英语水平,甚至将其作为你的母语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你把英语变成母语。
要想把英语变成母语,你需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这包括每天都保持练习英语的习惯,无论是通过阅读、听力、口语或写作。
你可以通过每天阅读英语文章或书籍,收听英语广播或音乐,参与英语会话或写下自己的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保持持续的学习和练习,可以帮助你更快地掌握英语,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要想把英语变成母语,你需要尽可能地沉浸在英语环境中。
这意味着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包括与母语为英语的人交流、参加英语活动或课程等。
当你置身于一个英语环境中,你会更容易融入英语,并逐渐形成习惯性地使用英语的习惯。
你还可以通过观看英语电影、电视节目或参与英语社交媒体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要想把英语变成母语,你需要不断地扩展你的词汇量。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词汇量。
你可以通过背诵单词卡片、阅读词汇书籍或使用英语学习软件来帮助自己扩展词汇量。
掌握更多的单词和短语,会让你更容易进行英语交流,并提高你的说写能力。
要想把英语变成母语,你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要想把英语变成母语,你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练习。
只有在坚持不懈的情况下,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并最终将其作为你的母语之一。
要想把英语变成母语,你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沉浸在英语环境中,扩展词汇量,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
通过不断地努力和练习,你一定能够将英语变成你的母语,并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
希望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第二篇示例: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之一,也是国际交流和商务沟通的重要工具。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翻译专业建设路径
822021年第1期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翻译专业建设路径余健明 董斌斌摘 要:随着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不断并道超车、弯道超车,甚至变轨超车,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引领世界先进水平,推进新文科建设也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在此时代背景下,正确理解新文科建设内涵,推动翻译专业建设转型升级,积极寻求跨专业融合、跨学科融合新路径是时代呼声。
本文就翻译专业建设原则,以及翻译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翻译专业;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47(2021)01-0082-07 基金项目: 黄冈师范学院校级一流专业(翻译专业)建设项目(0605202011);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大数据为依托的《道德经》英译及传播路径研究”(30002/203201920703) 作者简介: 余健明,男,湖北新洲人,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湖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董斌斌,女,福建三明人,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2020年11月3日,《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对我国的新文科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学界达成一致共识,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必须加快创新发展。
在这大背景下,翻译专业如何结合国家需求、区域需求,积极应对时代变化、市场变化,积极寻求传统翻译专业转型升级范式,积极探索与其他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以下,笔者结合新文科的时代背景,提出翻译专业建设原则,以及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的建设路径。
一、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充满风险和挑战。
大变局深刻复杂、变乱交织,各种新旧因素、力量、矛盾相互叠加碰撞,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深刻重塑,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越来越大,世界面临重新陷入分裂甚至对抗的风险。
外语教学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
外语教学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摘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了《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对学科教学质量做出定性和某些定量的规定。
此举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国标》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外语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
关键词:外语教学;中国语言文化1. 引言《国标》对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做了明确定位:“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
这个定位强调外语类专业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且第一次明确把“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这些既“涉外”又“涉中”、具有双向性内容的研究方向,与“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一起,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基础”。
在“培养规格”的“知识要求”中,又把“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作为外语类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之一,与其他知识一起共同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并把它看作外语类专业“专业特色”的体现。
以上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论述,对新时代外语类学科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仅就《国标》中新增的有关“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内容,分意义、内容和方法三方面来讨论。
2. 外语教学要“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的意义2.1 中国外语教育优良传统的回归重视中国语言和文化本就是我国外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特色。
说“传统”是因为由来已久,自有外语教学之始就是这么认为、这么实践的。
说“特色”是因为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外语教学,几乎没有像中国这样强调本土语言和文化学习的,这是中国文化本身的强大使然,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2.2 对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认识的升华提出外语教学要熟悉中国语言文化,既是一个文化问题,也是一个语言和语言教学问题,是对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认识的升华。
上面提到的“工具说”,其背后是外语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而在更深层次,其实是语言观与语言教学观之争。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关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初步探讨摘要:在英语教学不断地改革过程中,有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有教学观念根本没有该变,还是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模式,以及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他们都脱离了教材,在语法课上主要是用注入式的方法来教学,很多的时间都是老师在在自己讲课,在唱独角戏,却没有重视语言技巧的训练,并且还忽视了语法教学以及语言能力运用的关系。
所以,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语法教学进行重新的认识,本文就是阐述了语法教学应该改变以往的认识以及还有教学的方法。
前言:语法在英语的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联系的词汇还有句子的纽带,学好语法才能完整的表达出英语,才能使语言具备有条理的可为人们所理解的特质。
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他提出了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
1.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1.1 在英语的教学中必须的教学语法,这是因为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的能力。
要想运用英语来进行交际就得一定要掌握好语法规则。
语法教学是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支持系统,交际的能力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语法知识。
1.2 从学生在学习英语环境来看,就必须学习语法。
在我们学习母语是不用学习语法,这是因为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很自然的就形成了语感,获得用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主要是靠学,并不是靠习,在英汉语言的表达习惯也有所不同,汉语是重意合,而英语是重行合,我们必须学好语法规则才能避免出现在理解还有表达上的错误。
1.3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来看就一定的学好英语语法。
现在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口头交际,而是为全面的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只是单独的为了学生掌握语法,而是让它帮助我们学习好英语。
2. 语法教学的策略2.1任务策略新课标的教材所选的话题和内容都是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语境都是很真实的。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来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又发展了语言能力。
深度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提高语言能力需厘清哪六个要素的关系?
深度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提高语言能力需厘清哪六个要素的关系?深度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语言能力需厘清哪六个要素的关系?英语是一门外语语言学科,它不仅仅是掌握一门外语,更是理解讲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因此,修订中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大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研究能力。
这四大核心素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
而为了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需要从强调培养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转变为培养这些素养。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指英语语言能力。
___认为语言能力是相对于语用能力而言的,它指的是掌握构成某一语言所有话语基础的代码的能力。
然而,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说,语言能力指的是使用语言的技能和水平,也就是研究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修订课标》将语言能力定义为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修订课标》对语言能力的定义突出了社会情境。
语言在社会情境中传递信息,因此,语言能力是基于具体社会情境而言的。
为此,《修订课标》通过对主题的界定,并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形成社会情境范围,改变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24个分列话题所产生的碎片化现象。
语言能力与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研究策略这六个要素密切相关。
主题提供了社会情境,语篇是发展语言能力的载体,语言知识是语篇呈现的表层信息,文化知识是语篇呈现的深层意义,语言技能是发展语言能力的行为途径,研究策略是促进行为的有效体现。
因此,《修订课标》提出了主题引领的六要素英语研究活动,这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必要途径。
语言认识和语感同属于语言意识,虽然它们不同,但都是语言能力形成的前提。
语篇能力要求大多属于语言理解部分,需要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文体特征和语篇的连贯性,厘清主要观点和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过程的影响研究
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过程的影响研究作者:董楠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基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语言迁移理论,探究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过程的影响,实验对象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
主要探讨母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的哪一阶段的影响最大?以及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母语影响有何不同?研究打算采用写作测试,有声思维实验,以及后续访谈等方式,并对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关键词】语言迁移;母语思维;英语写作【作者简介】董楠,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近年来,对二语写作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有研究发现初级阶段的二语写作不是一个纯粹的二语思维过程,二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二语写作中常常依赖母语思维(Kobayashi&Rinnert, 1992; 郭纯洁、刘芳, 1997)。
二、研究方法1.研究问题。
本项研究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的哪个阶段受母语思维影响最大?(2)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母语影响有何不同?2.研究对象。
用于数据分析的受试者来自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男女生各10名,共20名学生,平均年龄18.5岁。
3.研究任务。
本次研究的写作任务是一篇英语议论文,题目“how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如何搞好亲子关系),规定时间为30钟,字数在120到180词之间。
4.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分为三个阶段:(1)有声思维的培训;(2)正式测试;(3)回顾性访谈。
首先对受试者进行有声思维法的培训,研究者讲解思维的用途及其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淘汰了部分对有声思维法明显不适应的学生,顺利通过培训的16名学生进入正式写作阶段。
测试要求学生作文时自始至终必须说出头脑中闪现的任何想法,想法若以英文出现,就说英文,想法若以汉语出现,就说汉语。
母语学习是怎样一个过程
母语学习是怎样一个过程- 最强大脑最强大脑回到最初的疑问,为啥人类孩子不一生下来就说话呢?有人说因为需要先听到自己的声音和周遭人的声音(还记得沉默期吗?)然后从音节、单词、词组、句子一点点由简入繁掌握语言。
的确有道理,那干嘛要花上三年呢?可不可以快些?也许不行。
跟其他动物不一样,人类长着一个比例非常不协调的大脑袋,但女性骨盆却只有那么点儿大,为保证顺产,人类婴儿出生时大脑发育并不完全,跟我们灵长动物近亲做比较,如果人类婴儿在子宫里等到跟灵长动物相似的成熟期出生,应该已经十八个月大了。
从某个角度来看,但凡人类能发育到跟刚出生的猩猩一样成熟再降生的话,我们就能等到一出生就会说话的宝宝了。
出生后一年,人类大脑无论是大小、重量、大脑皮层还是神经突,都增长显著,负责通信的脑白质和神经交联在九个月长成,并且在童年期持续生长。
每个孩子都拥有最强大脑,神经突数量在九个月与两岁之间达到最高峰(具体年纪随大脑不同区域而不一样),这时候孩子的神经突比成年人多出50%。
大脑新陈代谢则是在四岁时达到最高峰。
随后伴着神经元细胞不断死亡(神经细胞衰减在孩子七岁时到平稳状态),在青春期神经突数量与大脑新陈代谢降到成年人水平。
跟换牙一样,学习语言是有时间表的,这听着挺让人伤心。
虽然不是一生下来就能说话,但语言能力跟大脑发育惊人地同步,相比之下,娃娃们其他智力发展远没这么快(前面已经举过例子了)。
为啥这么心急,慢慢来不好吗?生物学家George Williams给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原始社会某年,我们某祖先有两个孩子,汉斯与弗里茨。
周一,妈妈告诉他们:“别到水边玩儿。
”孩子们不听,还是下水玩儿去了,结果回家一顿痛揍。
周二,妈妈告诉他们:“别在火边玩儿。
”孩子们不听,结果又是一顿痛揍。
周三,妈妈告诉他们:“别逗剑齿虎玩儿。
”这次汉斯听话了,因为怕挨揍,当然弗里茨也躲过了痛揍,但他没躲过其他东西。
每天,都有孩子死于意外,家长们也为此成天提心吊胆。
三种给孩子培养英语语感的方法
三种给孩子培养英语语感的方法因为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发音不准,语调听上去奇怪。
所以,到底应该怎么去培养孩子的语感呢?。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种给孩子培养英语语感的方法模仿训练孩子的语感,听是最直接的方式。
父母可以带着孩子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歌曲,读英语绘本,然后要模仿其中的句子,最注意是要模仿得像。
哪怕是细小到一个词,也要做到语音纯正、语调正确,最好是一模一样。
由词汇入手,再慢慢到断句、长句、逐步到一个段落。
背诵背诵的前提是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方法,经常阅读大量的英语书籍,通过大声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提高他们对于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语感。
在熟悉某段英语的语感之后,可以尝试着慢慢地去背诵,毕竟朗读和背诵是两个概念。
有些孩子可能看着英文朗读的时候语感很好,读起来特别流利,也不卡壳,但是一旦背诵起来语感全失,全然不知所云。
这个时候,家长要给孩子信心及鼓励,让孩子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背诵。
从一个句子入手,到三四句话的短段落,再到长段落,慢慢的到整篇文章。
写作听、读、模仿和背诵,都是单人行动,只能算是打好基础。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家长要尽可能多的为孩子创造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譬如参加英语戏剧表演、英语口语大赛、找外教辅导、英语冬令营夏令营等等。
在交流之后,可以让孩子用文字写下感受,训练写作能力的同时又丰富词汇量。
也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初始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到小短文。
英语语感的成熟和成型的表现就是能用英语进行思维,而写作训练对于用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也是培养英语语感的重要过程。
英语语感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对语言知识的大量积累和不懈努力,只有重视英语语言的实践,规范英语语言学习习惯,孩子才能真正形成良好语感,学好英语!拓展阅读:语感,简单地说,就是“熟能生巧”。
就如同我们听别人说母语,没有一点障碍;就如同我们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需要打草稿,张口就来。
北大自主招生面试题及答案
北大自主招生面试题(附答案)1.近几年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应聘者的本科毕业学校。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本科阶段是一个人中学阶段的延续,能通过高考进入一所一流大学,这说明了他在中学阶段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而一个优秀的学生或者天资聪明,或者后天努力,而这两项素质都是一流高校招生中所看重的。
而中学阶段很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成为优秀学生的概率也很大。
从高校的选拔程序来看,高考每年有接近1000 万人参加考试,考生通过考试分数的高低来选择学校,分数越高去的学校越好,这样就能保证那些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进入北大或者清华,从而名牌大学能够招到全国最优秀的学生,这种选拔机制从效率的角度来看是最高的。
而研究生和博士生考试实行的是报名考试制度和保送制度,如果从报名考试制度来看,报考北大研究生的学生大概为5 万人,与本科生的报名人数比,这个数字只是1/200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报考基数急剧减少,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的概率也会减少,这就会导致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要低于本科生的生源质量。
此外,本科阶段是人生中最黄金的阶段,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一个名牌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博学的大师,有优秀的同学,一流的实验室,更好的学术氛围,更多出国交流的机会,更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对于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会起到很大的匡助。
所以不同大学里出来的学生都或者多或者少的带有自己学校独有的特点,比如北大学生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学生的严禁、涵蓄、稳重,这些特点一旦形成,对于一个人的一辈子都会产生影响。
所以本科的学习不光是对于知识的学习,更是自己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是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台阶,为以后走向社会积累了更多的资本。
所以用人单位会更重视毕业生的本科院校。
虽然本科学校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仅凭本科毕业学校的好坏来判断一个人,因为有不少人由于出生于农村而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或者高考时一时失利等原因没有进入名牌大学,但是他们却在本科阶段奋发图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考取更好学校的研究生或者进入更好的单位,他们的努力及拼搏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母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母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母语思维方式作为母语文化的心理层面,影响中介语输出,不可避免的产生母语迁移,对学生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思维转换。
标签:母语思维方式;母语迁移;英语学习;影响;对策一、引言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是语言学的热点问题,也是争议颇多的课题。
它是指学习者将母语的某个成分或结构移植到外语学习中。
母语迁移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有的是对二语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正迁移,有的是阻碍和不利于二语规范化的负迁移。
不仅母语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会对中介语(interlanguage)有影响,与母语相关的文化也会迁移到外语学习中,促进或阻碍外语学习的过程。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输出过程,它同时也是一个用英语这门外语来展现作者的思维,观点和态度的认知过程。
语言表达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词汇,语法和句子的组合,更多的体现了包括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心理层次的内容。
所以,英语表述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体现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表达和语言结构。
本文试图探讨汉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二、母语思维方式和母语文化文化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人自出生后所学到的一切,如语言,言行方式和内容,信仰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尤其表现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
人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接受本族文化的熏陶,可以说,人的所思所想无一不受其本族文化或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是产生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的根本原因,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最大障碍(戴炜栋,张红玲,2000)。
文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
而语言表达往往是受精神层面的文化影响的,尤其是思维方式这种心理层面的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在中国英语流利能给个人带来多少边际效应
在中国,英语流利能给个人带来多少边际效应Trouble With Boys Friends - 老友记文/ 塔尔盖我留美十年回国工作五年大外企高管现创业。
具体的数字我给不出来,但是在美企里英语的作用太大。
举几个例子:1)销售。
不仅仅在我所在的公司,不仅仅在我所在的行业,我看到无数全国销售经理或者总监做到那个位置然后英语不好就天花板了。
而能做到那个位置英语又不错的基本都升总经理。
原因很简单,总部希望能够知道中国的上层在想什么,而这取决于你说什么和怎么说,有的时候这比你做什么还重要,虽然英语好并不能帮你搞定中国的客户。
不过在区域经理和以下,英语的价值有限。
2)市场。
基本上从产品专员开始对英语就有需求了,如果想成为产品经理或者市场经理,那么与总部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不论是从纯粹做事角度还是政治需求角度。
与销售部门不同的是,英语好客观上可以帮助你获得资源,领会意图等等。
3)其它部门介于销售和市场之间,基本上底层对英语需求有限,高层对英语需求很高。
只要英语不好,一定影响在外企长期职业发展。
不知道多少次听HR评价一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英语...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英语居然还在享受如此大的溢价,其实挺不可思议的。
大家都知道不过是个工具,为什么还如此重要呢?我的理解就是因为绝大多数总部的老外对中国都是一知半解,一年来一两趟。
这个时候有个英文好,还能按照老外思维方式沟通的人,比一个据说很有能力,但是说话颠三倒四语病连篇而且说话不那么自信(英语不好的人说英语还表现的很自信的人我几乎没有见过)的人,不知道要可信多少倍。
没错儿,就是这样不公平。
但是假设让我去埃塞俄比亚管理一个企业,我肯定也喜欢和中文好的当地员工沟通,人之常情。
大企业里,一个人的作用本来就有限,所以能力不总是第一位的;于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价就往往要基于印象;而总部老外对中国管理层的印象往往来自于大量的邮件,电话会,和少量的面对面;基本上这几个场景的印象建立全都是基于语言的。
真正的危险,是没有人告诉你危险!
真正的危险,是没有人告诉你危险!我学英语的四点体会与心得,愿与大家共勉!1吉德林法则:“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把问题清楚地写下来,就已经解决一半。
”很多学习尖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习惯于眼高手低,感觉什么都会,什么都懂,总是找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我的建议就是:即使你看的再明白,即使你听懂很多,你最好还是需要逐字逐句听写一下,写完后你会发现,明明简单的一段文章,听写之后你会发现错漏百出,有拼写错误,有语法错误,有漏词,甚至还有基本的翻译错误。
唯有通过听写先发现这些问题,然后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2 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很多人在听写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微小的错误,很多人经常忽略这些细枝末节,认为这些小错误无所谓,但我告诉你,越是微小的错误,越会在关键时候让你吃大亏,所以不要忽视任何微小的错误,一定要踏踏实实,精益求精。
3 费斯诺定理:“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外语学习,说很重要,但听更重要,因为耳朵是外语的输入过程,嘴巴是外语的输出过程,全世界小孩子都是这样一个说话的过程。
唯有通过大量的,高强度的听力训练,才能输出高质量,标准的外语发音,所谓十聋九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4 吉尔伯特法则:“真正的危险,是没有人告诉你危险。
”英语学习,切忌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其实外语只要不是你的母语,即使你学的再好,也不过是掌握了一点皮毛而已。
所以,要懂得学无止境,要时刻有危急意识,居安思危,每天加强自己的学习难度,抬高自己的天花板。
这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你我的预想,所有不思进取的人都是温水中的青蛙。
母语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母语与外语学习的关系2011级俄语二班Лена 叶彬母语的产生母语,或第一语言,有三种解释。
一者为:一个人出生以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
母语一般是自幼即开始接触、并持续运用到青少年或之后;并且,一个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当部分是通过母语传授的;母语另一个解释则是一个人的民族语,并不一定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语言”,例如“母岛”、“母国”等,仅仅表示“根源”的意思,母语不仅仅表示为母亲对某个人说的语言,而是他认定的民族语。
为了避免对多母语者的母语定义产生歧义,产生出的第三种解释为不借用其他语言进行学习而学会的语言。
母语是我们进行思考的时候头脑中下意识反应出来的语音发音,是我们每个人从咿呀学语就开始练习说讲的语言。
当我们再去学习另一种外语的时候,一般很难达到母语级别的掌握程度。
母语与外语的关系学生和老师都要把握好外语和母语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不要把外语和母语对立起来,应该认识到外语和母语都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渠道。
对于学生来说,在外语学习中,母语在外语学习中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就更是如此。
初学外语者,对外语的规则了解不多,且由于语言较浅显,但由于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便希望能使用已具备的母语知识去解释外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样学习起来效果更佳,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教师来说,在外语教学中,对待外语和母语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过多地或一味地只图方便,较多地使用母语,必然会影响外语教学质量。
外语课时本来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把时间都花在外语操练上还不够。
如果再让母语占去不少时间,就不能保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接触外语了。
而且,把很多时间用在翻译上,容易养成学生在理解和表达外语时,脑子里都要经过一道翻译程序;在听说时反应迟钝,跟不上正常的语速;在读写时,总要把外语和母语对上号,才觉得真正理解了,否则就不放心。
这样,阅读速度提不高,写出来的句子也不怎么地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 做人教育。
盲目追求知识造成了学 知识和学做人的脱节。
“幼儿园上小学的课,小 学上初中的课,初中上高 中的课,高中上大学的课, 大学生回过头来补幼儿园 的课。”
(三) 语文课是工具课
语文课作为工具课,是从整 个课程体系来看的,它是学 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工具。 语文课学不好,所有课程都 受影响。在启蒙阶段是如此, 在提高阶段也是如此。
五、学好母语是学习外语的起点
“智力发育好”的标志 就是母语能力。
在母语能力不足的前提下, 任意提前学习外语的时间, 实际上只能拔苗助长。
中国人的“外文比中 文还好”可能吗?
“外文比中文还好”往往 是不懂外文的人对懂外语 的人的羡慕之辞,是个 “美丽的谎言”。
六、语文课的定位
对语文课的误解: (1)语文课就是语言课,说话 不学就会。 (2)语言只是“交际工具”。
怎样给语文课定位?
(一)
语文课是影响世界观 形成的基础课
母语教育不是技术教育, 不是技艺教育,首先是文 化认同教育。
一个没有母语认同的人 是一个没有家园的人, 一个没有母语认同的国 家是一个没有凝聚力和 向心力的国家。
(二)
语文课是最基本的 素质教育课
什么是素质?素质就 是人作为一个人的基 本品质。
光学口语可叫做“学说 话”,口语和书面语都 学叫做“学语言”。
“学说话”和“学语言” 是两回事。而“学外国 说话”和“学外国语言” 更是两回事。
母语的“说话”是在自然而 然的状态下自然学会的,语 言教育学上叫做“习得” (acquisition)。
“外国的说话”没法 “习
得”,只有通过有意组织 的教学才能学会。这叫做 “学习”(learning)
学外语如果只“学说话”, 本质上是培养外语“文盲”。
“从哑巴英语到文盲 英语”
-- 张绍杰
所谓儿童学习语言的 开始期是指学习书面 语的开始期。
开始期的早晚与语言 的特点有关。
拼音文字语言把开始期定 在4-5岁,是合理的。
中国儿童学中文的开始期 可以提早到两岁至两岁半。
中国人学英文的开始期最 好放到智力发育好以后。
的时候,“语言”指的是母语, 即本国语,甚至更具体是指本 族语、本地语、“妈妈说的 话”,而不是外语。
只有当“外语”在儿童的生 活环境里具有了“母语”的 地位,“学外语开始得越早 越好”这句话才是有意义的。
四、“学说话”和“学语言” 是两回事
在语言学习的问题上,需要了解 两种区别。第一要区别母语和外 语,学母语要从幼儿开始,越早 越好,学外语却未必。第二,要 区别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就是说 话,书面语则除了说话之外,还 有要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是一个伪命题。
没有一家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调 查机构,或者社会调查机构,能 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数据,证明从 小学开始学外语的人,比从高中 开始学的人,在成才时表现出更 大的优势。
三、关于“幼儿是学习外语 的最好时期”
“学语言”不等于“学外语”
说“幼儿期是学语言的最佳时 期”或者 “学习语言越早越好”
母语能力是外语学习的天花板
为什么外语出版社的讲 座要讲母语学习的重要 性?
学习外语跟母语有什么 关系?“天花板”是什 么意思?
“玻璃天花板” glass ceiling
“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使我得出一 个结论:外语的真正水平是以母 语能力为前提的,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一个人外语水平的上限就 是他母语水平的下限。低下的母 语能力就是学外语者头上的一块 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四)
语文课是提高人的审美 鉴赏能力的精神修养课
亚里士多德:《诗学》 中国:“有诗意” 绘画:“无声的诗” 音乐:“有声的诗” 舞蹈:“流动的诗” 建筑:“凝固的诗”
为什么说母语能力是外语学习 的天花板?
因为外语不是母语,没有与生 俱来的基因,又未必有学习母 语那样的环境,因而付出更大 的努力,未必能达到母语一样 的效果。
在学习外语的高级阶段, 我们的阅读、理解,特 别是翻译时的表达水平, 还是受制于我们的母语 水平的。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促使 更多的人热爱和学习母语,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 习外语的理性和自觉性。
谢谢!
在各种世界观中,母语世界 观是最基本的,是一个人立 身之本。所谓“立身之本”, 就是对自身在这个世界上地 位的认同。
二、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外语教育的低龄化、 “超低龄化”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 蛊惑人心的口号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口号太荒唐了,太 作孽了,太害人了!现 在是把这条口号彻底抛 弃的时候了。
婴幼儿是“习得”母语的 最好时期,不能偷换概念, 把它说成是“学习”外语 的最好时期。
对书面语来说,不论母语、 外语,都是个“学习” (learning)过程。
中文:学习读书作文 英文:learn to read and write。
这个过程中文叫做“扫盲”, 英语叫做从“illiterate”到 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每一种语言里面都隐藏着 一个独特的世界观。
德国·洪堡特
学习一门外语,等于跳 出一种世界观的圈子, 进入另一种世界观。
一个人懂的外语越多,他越能 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而且自 己也会多几种看待世界的眼光 和方式 。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外 语、鼓励多学外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