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母语的关系

合集下载

语言接触——精选推荐

语言接触——精选推荐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接触研究摘要: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方言和标准语因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两者长期共存并用必然会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尽管方言口音普通话和方言自身的变异分别是普通话和方言两个系统的演变结果,但语言接触是两个系统演变的外在诱因之一。

本文通过研究不纯的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探讨了语言接触的深层次特点和语言变化的规律,主要介绍了语言接触的类型、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以及接触中的相互变异。

关键词:语言接触普通话方言变异语音一、语言接触的主要类型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

人类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总与别的语言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接触,收的别的语言的影响,可以说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的一种动力和自然法则。

纵观语言接触的定义,多数是围绕不同民族语言和地域方言展开的,因此对语言接触的研究也分为两大阵营:方言接触和不同系属语言接触。

近二十年来,语言接触成为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成为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民族语言学的关注对象。

所谓的语言接触主要涉及三种类型:1.外语和本族语,比如英语和汉语的接触;2.汉语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的接触,或者方言和方言的接触;3.口语跟书面语的接触,比如历史上文言和当时口语的接触。

其中汉语标准语(普通话)和地域方言之间接触的广泛性是其他语言或方言间的接触所无法比拟的。

二、方言与标志语接触的相互变异模式如果说方言是社会分化的产物,那这种局面的维持也一定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统一而被打破。

随着交流的频繁和商贸往来的增多,人们为了确保不同地区的顺利交际,迫切地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来进行沟通,这就是标准语。

标准语的出现是政治经济集中的结果,因此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语言问题,而是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相伴随。

方言和标准语的接触是语言接触的一个特例,在语言接触中存在着源语(source language)和接受语(recipient language),两者存在一种转换关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几种语言同时使用就会发生借用、代用、夹用、混用、交叉、错位、嫁接,乃至于产生两种语言要素交融的新型变体。

《方言与普通话》课件

《方言与普通话》课件
学,提高普通话普及率。
媒体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 渠道宣传普通话,提高人们对 普通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培训与辅导
开展普通话培训和辅导工作, 帮助人们提高普通话水平,特 别是对于教师、公务员等职业 人员。
鼓励社会参与
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演讲比 赛等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人士
参与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04 方言与普通话的和谐共存
方言的分类
根据方言的差异程度,可以将方 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 域方言是因地域而异的,社会方 言是因社会群体而异的。
普通话的定义与重要性
普通话的定义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 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 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 语。
普通话的重要性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 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 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 和信息交流。
普通话推广的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不同方言之间的 沟通障碍逐渐凸显,因此推广普通话成为迫切需求。
历史上的普通话推广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政府通过教育、媒体和文艺等多种渠 道推广普通话,并在学校教育中强制推行普通话教学。
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与现状
1 2 3
普通话普及率
目前,中国的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达到70%以上, 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通话普 及率仍然较低。
谐共存。
05 方言与普通话的教学研究
方言教学的重要性
传承文化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通过方言教学可以传承地 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 。
沟通交流
方言是人们的母语,掌握 方言有助于在特定地域内 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浅谈方言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方言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方言是当地民族的母语,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一种具有独特性的语言形式。

由于地域性的特殊性,方言在中国幅员辽阔,有以汉语为母语的官话,普通话,以及各种方言。

方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还能够使学生更加熟悉当地的文化,增进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此外,方言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技能,让学生学会接受不同的文化,掌握不同的语言习惯。

学会多种语言,了解不同的文化,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融洽地与他人相处。

总之,方言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培养学生的文化觉悟和社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多元文化环境。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与语言政策考试答案.doc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与语言政策考试答案.doc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与语言政策考试答案推广普通话从1。

XXXX到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有超过()的人使用普通话。

(3.0分)答:70% b:75% c:80% d:90%我的回答是:答√正确答案2。

1955年中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是()。

(3.0分)A .注重实施,逐步普及B .大力提倡,注重实施,逐步普及C .大力实施,积极普及,逐步提高D.XXXX年,基本普及全国通用语言我的回答是:答√正确答案3。

以下关于“多语言”生活的说法是错误的()。

(3.0分)“多语种”是一种先进的社会语言形式。

在“多语种”社会,需要处理多语种关系。

在“多语种”社会,普通话和方言相辅相成。

改革开放以来,外语已成为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唯一工具。

我的回答是: D√正确答案4。

我国在XXXX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是()。

(3.0分)A .注重实施,逐步普及B .大力提倡,注重实施,逐步普及C .大力实施,积极普及,逐步提高D.XXXX年,基本普及全国通用语言我的回答是:D√正确答案5。

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应充分发挥语言保护的效益。

其中,“通过语言保护产生的语言资源也能促进许多学科的发展,用于学术研究”指的是语言保护()。

(3.0分)a .社会利益b .经济利益c .文化利益d .学术利益我的回答是:错误答案6。

大力推广和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要求不包括()。

a .标准化b .标准化c .信息化d .工业化我的回答是: D√正确答案7。

科学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需要科学的语言保护规划。

其中,对于即将消亡的语言,我们应该做好。

(3.0分)a .语言保存b .语言拯救c .保持语言活力d .支持语言进入信息化我的回答是: A√冰果8。

()是中国56个民族在信息交流中常用的语言。

它主要起到沟通和国家认同的作用。

(3.0分)a .方言b .国家通用语言c .母语d .国家语言我的回答是:B√正确答案9。

我国1957年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是()。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语言迁移: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语言迁移。

2.音位: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3.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产生以后才出现的语言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4.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音标,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能够比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1.元辅音分析法:元辅音分析法是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

音节结构可氛围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3.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确定的。

例如,“凉”既可以表示“温度低”,也可以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4.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听说法基本上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不大进行语言对比,一般也不讲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

1.语言获得:主要是指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

2.双语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3.借词:是指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词,又叫外来词。

4.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1.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言特征叫区别特征。

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辩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摘要: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方言语言习得影响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重视母语,关心母语 母语与母语教育

重视母语,关心母语  母语与母语教育

一、母语1.1什么是母语母语,有不同的解释,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两种。

(1)《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方言。

(2)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人在幼年时习得的语言,通常是思维和交际的自然工具。

这两个解释,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其一,母语与个人和民族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它是人们最初掌握的民族共同语;其二,母语是人们“最初”通过“习得”而获得的,与获得外语的“学习”过程是不一样的;其三,母语是人们交际和思维的“自然”工具,这种“自然”也有别于外语。

我们最初习得的语言,可以是民族标准语,也可以是某一方言,这又提出了“母言”的问题。

1.2母语和母言母言,就是指人们最初习得的作为方言形态出现的民族共同语。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每个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的,他所习得的语言往往是方言,或者是带有方言特色的民族标准语;习得“标准”的标准语,是罕见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母言就是母语,母语往往是以母言的形式出现的。

母言与方言有关,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方言,它是母语通常的存在形式。

从理论上说,母语包括了一种语言的各种地域变体,因此,如果说某人持某种母言,也包含持该母言所属的母语的意思。

母语和母言的区分,是讨论问题的需要。

尤其是对于认识方言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方言及其地方文化的保护问题等等有重要意义。

1.3母语的意义1.3.1母语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母语是一个民族得以构成的重要基础,母语缺失,民族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系联纽带,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共同的语言。

另外,母语缺失也是民族文化缺失的表现。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存在和传承的基础。

就个人的思想观念、知识经验等方面来说,必须依托在语言之上,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因此可以说,语言不仅仅是人的交际工具,语言还是人的构成部分,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那么失去母语,就等于失去一种最好的存在方式。

另外,语言还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填空题1.从语言谱系来分类,汉语属于()语系,英语属于()。

2.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3.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4.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二、单项选择题1.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C )。

A.自然的发展变化B.语言内部的因素C.社会的发展变化D.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2.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时的依据主要是(D )。

A.语法B.词汇C.词义D.语音3.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A )。

A.语族语支语群B.语族语群语支C.语群语族语支D.语支语族语群4.语言间亲属关系最重要的标志是()A.语音对应关系B.词汇对应关系C.语法对应关系D.文字对应关系5.要确定几种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应当依据()A.说话者相互理解程度B.语言结构本身差异的程度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D.说话者的民族6.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变化最慢的是( C )A、语音B、词汇C、语法D、修辞7.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A.行话B.黑话C.官腔D.贵族语言8.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9.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10.在”他会说上海话”这个表述中,”话”指的是( )A.地域方言B.亲属语言C.社会方言D.共同语11.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从上到下是( )A.语系语族语支语群B.语系语族语群语支C.语族语群语系语支D.语族语系语支语群12.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称作( )A.民族共同语B.民族标准语C.国语D.通用语三、判断题1.一个人掌握社会方言的数量的多少,决定于他的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语言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7-9章)

《语言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7-9章)

《语⾔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7-9章)第七章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 4 分)1、⽅⾔:是语⾔的变体,是因为地域或社会的原因⽽发⽣的语⾔分化。

2、社会⽅⾔: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们在使⽤语⾔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语社团的⼀种标志。

3、地域⽅⾔:是⼀种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分⽀,语⾔的地⽅变体。

4、共同语:是在某个⽅⾔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民族的通⽤语⾔。

5、亲属语⾔:是从同⼀种语⾔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种独⽴的语⾔。

⼆、填空题(30 分,每空 4 分)1、社会的发展是语⾔发展的基本条件。

2、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发展的两⼤特点。

3、语⾔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次之,⽽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4、语⾔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的分化和语⾔的统⼀。

5、社会⽅⾔是因社会的分⼯⽽出现的语⾔分化,⾏业⽤语、科学技术术语、阶级⽅⾔都是常见的社会⽅⾔。

6、⿊话是⼀种特殊的社会⽅⾔,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7、地域⽅⾔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上,划分地域⽅⾔的主要依据也是语⾳。

8、地域⽅⾔的进⼀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的语⾔、这些源⾃⼀个共同语分化的语⾔归属于同⼀个亲属语⾔,这个成为不同语⾔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

9、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10、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曼语族。

11、共同语是在⼀种语⾔或⽅⾔的基础上形成的。

12、在⼀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个共同的交际⼯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我国的普通话就是这样的⼀种共同语。

13、语⾔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语。

14、约定俗成的原则在规范化的⼯作中有重要作⽤,它本⾝就是规范化的⼀个原则和标准。

15、⼀种⽅⾔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化等各⽅⾯的条件。

16、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确定为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

母语口语方言

母语口语方言

母语口语方言关于母语母语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在语言学上,母语最合适的表达应该是: 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 北方人的母语是汉语北方方言; 北京人的母语是汉语北方方言北京次方言(即北京话); 广州人的母语是汉语粤方言广州话; 上海人的母语是汉语吴方言上海话; 厦门人的母语是汉语闽方言闽南厦门话; 福州人的母语是汉语闽方言闽北福州话...诸如此类。

这样才是比较完整,正确及科学的表达母语的概念.而不是不分情况,将所有中国人的母语都定义为普通话。

那样的定义根本只是服从死的法规而丧失了作为人所应拥有的权利和灵活。

关于口语什么是口语,中国真的有“口语写作”存在(就象是否真的有“知识分子写作”一样)吗?当一个当代诗人自称是在用口语写作的时候,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可能只不过是一种普通话的口语写作(连一个北京人的口语都不是)。

而这种“纯粹口语”的幻觉使他们将两个层次的母语混淆了。

我们说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文字的角度上讲的,而不指语音。

在语音上,普通话仅仅提供给我们一种标准的交流用语而不是母语。

真正的母语是指上海话、四川话、广府话甚至是川沙话、成都话或是佛山话。

简单讲,就是街坊邻居间的方言和土话。

(最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一个人在家里和家人说什么话,那就是他的母语了。

)关于方言方言之间的差异是足以和两个不同的语种之间的差异相比。

当一个诗人写下“调羹”一词时,他使用的是最地道的口语,因为上海本地就管那种喝汤用的小“勺子”叫做调羹。

(你说“勺儿”,在上海本地的小店里很可能没人听得懂)。

而当一个北京人看到“调羹”一词时,他产生的不是一种口语带来的平易近人的亲切,而可能是一种装腔作势的滑稽和可笑。

在北方,管“勺子”或“勺儿”叫调羹确实是一件让人恶心的事——一种误读就这么容易产生了。

再举一个例子,萧开愚在早年(大概是1987年)写的一首诗《奇迹》里有这么一句:“月亮象迅逝的闪电/照亮江中鱼和藻类”。

大胆猜测,这是用四川话写下的,因为在普通话中,最自然流畅的写法应该是:“照亮江中…的‟鱼和藻类”。

汉语方言学

汉语方言学

3.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⑴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内容 1)静态描写:单点报告(语音、词汇、语法的系 统、特点的说明)/ 成片多点(比较分析并说明) 2)动态考察;老派、新派差异 / 古今流变(典籍 、文献与现实比较) 3)内部结构系统与外部关系:联系历史、地理、 人文解释方言事实。 4)理论概括:方言学自身理论;联系其他学科。 5)应用研究:推普;制定语言政策;解读地名, 解释习俗。
㈢ 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与现状
• 章太炎分10类: • 黎锦熙12系: • 赵元任、李方桂、王力 • 丁声树、李荣1955分8大方言:
1.北方方言; 2.吴方言; 3.湘方言; 4.赣方言; 5.客家方言; 6.粤Biblioteka 言; 7.闽南方言; 8.闽北方言。
四 汉语方言的分布及其特点
㈠ 汉语方言的分布
1.官话方言
二 汉语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㈠ 汉语方言的形成
1.方言差异的形成 形成方言差异、促使语言分化的原因主要社会
原因: ⑴社会的分离。 ⑵人民的迁徙。移民方言条件:一,批量;二
,聚居;抗衡。 ⑶地理的阻隔。 ⑷民族的融合。 ⑸语言的接触。包括方言与共同语、方言间的
接触。
2.方言系统的整合
⑴叠置式。把不同时代的方言特征兼收并蓄,组织 在一个多曾的结构系统中。
⑴广东:主要在粤东、粤北。梅州、兴宁、平远、大埔、河源、南雄等 17县市(纯客),增城、惠州、陆丰、东莞、深圳、饶平、英德等21 县市(部分客)。粤、闽为主县市也有客家话(沙头角)。
⑵江西:主要在寻乌、安远、定南、全南、龙南、信丰、南康、大余、 崇义、上犹,赣县、兴国、于都、会昌、宁都、石城、瑞金、广昌、 永丰、万安、遂川、吉安、万载、萍乡、修水、吉水、泰和等“半客 ”。赣东北上饶、德兴、横峰。

《语言学概论》与《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考研与期末考试都适用哦~~)

《语言学概论》与《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考研与期末考试都适用哦~~)

《语言学概论》与《现在汉语》名词解释汉语:(狭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即普通话):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又叫“通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在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也即“地点方言”。

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阶级方言:不同阶级所拥有的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上。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

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社会变体:不同社会集团的言语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叫社会变体,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风格变体:语言因适用场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异。

母语(即原始基础语或基础语):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

子语: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

汉语和藏语是原始汉藏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延续。

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嗦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国语: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与“国语运动”的“国语”不同)。

(民族交际语: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中华大地,地广人多,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因此,地方上产生了具有其地方特色的语言,我们便称其为方言。

但是,各地方言不一,互相交流困难,为了规范官方语言,历代的当权政府便命名了官方语言,也就类似于如今的普通话.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便是如今普通话的由来.一开始,人们为了方便交流,便大力推广普通话,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普通话就成为了全国普及的语言.然而如今,随着90后,00后的成长,人们发现,孩子过多依赖普通话,方言已经变味,更有甚者,直接用普通话和父母家人交流,彻底抛弃了运用方言.这无疑引起了人们的警惕.方言不仅仅是地方语言,更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表现,是一个族群的标志,对方言的遗忘,无疑可以说是对本地文化的一种遗忘,而对自己根文化的遗忘的后果,是人们万万不能设想的!因此,在普及官方语言—普通话的同时,各地保护方言的行动开始了!譬如上海,身为一个巨大的移民城市,方言的保护势在必行!为了保护纯正的沪语,让我们的祖孙后代能够听到真正的上海话,上海政府以及其苛刻的要求,在全市招募“数据库发音人”。

将“发音人”最纯正的沪语,运用科技录制下来,作为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

另外,全力支持沪语进入课堂,开展相关课程,通过正规的沪语教学,不让孩子从小就脱离母语,以此达到保护沪语的目的。

在人们了解到方言的重要性及其危机后,各地政府纷纷展开相应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全民的方言保护行动开始了!普通话,作为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摘要: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我们在这里所提出的方言指地域方言,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影响。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联系影响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

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作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1、方言与普通话的联系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过:“在学术上讲,标准语也是方言,普通所谓的方言也是方言,标准语也是方言的一种。

”普通话原来是北方方言中的一支,由于它在历史形成中对全民族影响较大,所以大家规定拿它为基础向全国推广,成为全民族和全国的通用语。

称汉语的各种方言是普通话的地方变体,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有那种“地方普通话”才是普通话的变体分支,而像上海话、广州话等方言与北京话一样,至少都是中古汉语的分支和地方变体。

同一族的语言,主要在地理上的渐变出来的分支,通常称之为方言,分到什么程度是不同的语言了,往往是受政治上的分支的制约,与语言的本身不是一回事。

因此从语言学来看,方言和语言没有界限。

中国地域广阔,语言情况复杂,全国使用一种国家通用语在现代社会是大有好处的。

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作者:徐雷雷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08期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1.方言是我国汉民族聚集区的某一区域的语音,是该区域内的本地人沿袭下来的,并长期共同使用的一种有独特发音特点且有别于其他区域发音特点的语音。

其特点是:(1)具有区域性;是某一区域内地当地人的通用语;(2)具有区域独特性;方言的发音有区域特色,如江浙方言n-l 不分,一律发[ l ];山西方言平翘不分,前后鼻音部分一律发后鼻音等。

(3)沿袭了古代汉语的发音特点;如入声字、广东粤语的[m](4)具有排他性;不同方言区的人员在口语交流中会有听不懂或误解情况的发生。

2.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时又是全国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通用语。

其特点是:(1)具有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普通话为国家语言。

(2)具有融合性;如方言词汇的融合性。

(3)具有传承性;普通话是传承了中国历代的民族共同语的文化遗产。

(4)具有通用性;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人们沟通交流使用的语音。

二、方言与普通话的联系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过:“在学术上讲,标准语也是方言,普通所谓的方言也是方言,标准语也是方言的一种。

”普通话原来是北方方言中的一支,由于它在历史形成中对全民族影响较大,所以大家规定拿它为基础向全国推广,成为全民族和全国的通用语。

称汉语的各种方言是普通话的地方变体,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有那种“地方普通话”才是普通话的变体分支,而像上海话、广州话等方言与北京话一样,至少都是汉语的分支和地方变体。

同一族的语言,主要在地理上的渐变出来的分支,通常称之为方言,分到什么程度是不同的语言了,往往是受政治上的分支的制约,与语言的本身不是一回事。

因此从语言学来看,方言和语言没有界限。

中国地域广阔,语言情况复杂,全国使用一种国家通用语在现代社会是大有好处的。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主要关系综述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人口庞杂、方言纷繁的国度。

在这之中,操“两种”语言者不在少数。

但如今,学术界关于兼说普通话和方言这一语言现象是属于“双语”还是“双言”现象争执不休。

给语言学习者在准确理解诸如“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本族语”等概念是造成一定的困扰。

下面我将从语音、词汇、语法这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

此外,我还将就在政府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我的家乡话所面临的窘状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双语双言关系引言:我国幅员广阔,方言和与语言众多,语言使用情况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

对于其关系的研究有多个不同的切入点,我主要就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由于学界的某些观点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使得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复杂性方面有些困难。

这里专门就我在课堂上同学们的理解有争议的涉及到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的某个角度提出我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理解普通话与方言是属于“双语”、“双言”亦或是“双方言”与理解“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 与“民族语”是想通的。

下面我将具体阐释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定义为“双言”更为合适。

二、以我的家乡方言为例,在普通话的推广愈加深入与普及的情况下,如何真真切切的做好保护方言的自然延续,从而达到保持民族文化多样的目的,而非只是政策上喊喊口号。

以上两个问题是语言学界就普通话与诸多方言的关系来说讨论的最多的问题,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1、普通话与方联系密切我之所以理解普通话与方言是属于“双语”、“双言”亦或是“双方言”与理解“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 与“民族语”是想通的,主要是源于其都是讲的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在学习陈昌来先生的应用语言学导论里面有关“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概念时,陈昌来在陈述第一语言的概念时说“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身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汉语方言概要》,读书笔记

《汉语方言概要》,读书笔记

《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袁家骅(hua 2)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60年2月1版1983年2版2印辅音举例中有清音化的符号,元音举例中有舌位、唇位、开口程度的符号(舌较高、较低,唇较圆、较展,开口度较小、较大,舌位较前、较后)P1 方言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殊方异语。

……凡是不合于语言规范或标准的便是方言,所以方言和标准语(或文学语言)在人们的心中多少含有对立的意味。

两千余年来,不论中外,这个模糊概念实际上包含三层意思:一、方言是同一个语言的地方变体,特别是语音方面,往往是其他地方的人觉得难于听懂的。

二、方言是不见于书面的特殊口语,是不够大雅的土语。

三、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互有异同,一个语言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言,就是再人口很少、分布面积很小的地点,居民的话也可能因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和阶级不同而有所不同。

……语言的发展是不断的分化和整化的过程。

有时一种作用是主导而另一种是潜流,有时两种作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互为消长或者彼此平行。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语言的分化和整化会有不同的情况。

……历史上或现代的几个方言或语言在尚未分化的共同时期的统一状态焦作共同语或原始语或基础语。

【ps,,什么JB概念】P2 恩格斯描写美洲各个印第安人部落的语言情况是“有独特的、仅为这个部落所有的方言。

事实上,部落和方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分裂而形成新部落与新方言的事情,不久以前还在美洲发声,及至今日,也未必完全停止。

在两个衰落的部落合而为一的地方,有时例外地在同一个部落内说着两种极为相近的方言。

美洲各部落的平均人数在两千人以下;但是彻罗基部落却有两万六千人,这是在合众国说同一方言的书目最多的印第安人。

”恩格斯的发现对语言学上的“母语”理论可以说是一个深刻的透视!按照恩格斯的分析,部落方言和共同“母语”不是两个先后出现的东西,而是同时并存的现象。

或者说,所谓共同语(如共同印欧语,共同日耳曼语……)只能实际体现在部落方言里,如果共同语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语言学概念或公式。

母语的历史与发展

母语的历史与发展

母语的历史与发展母语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最早接触和学会的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母语的历史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演变息息相关,探究母语的起源和演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以及人类文明的进程。

1. 母语的起源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的原始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通过简单的语言符号来表达需求和感受,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语言系统逐渐演变成为不同的语族和语支。

2. 母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母语不断发展和演化,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方言和口音。

这是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族群差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母语发展的过程中,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不同地区和社群的人们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特色。

3. 母语与文化传承母语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媒介。

母语包含了一种地域文化或民族特性的体现,通过母语,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诗歌、歌谣、神话故事等文学形式都是通过母语来传承的,这些都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独特财富。

4. 母语教育的重要性母语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与成长至关重要。

母语教育能帮助人们提高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和自信心。

因此,各国都应高度重视母语教育,保护和传承自己的语言文化。

5. 母语与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母语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挑战。

随着全球交流的增加,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逐渐失去使用者,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因此,对母语的保护和发展呼声越来越高。

同时,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平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母语,同时学习和使用其他外语。

结语:母语作为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基础,其历史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

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自己的母语,传承和发展好我们的语言文化,同时也要开放的学习和使用其他语言。

通过理解和尊重母语的历史与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文学方言与母语写作_张延国

文学方言与母语写作_张延国

1551990年代以来,伴随着文坛种种写作时尚的兴起,“方言写作”也应运而生。

这次“方言写作”,出现了一大批比较有分量的方言小说,如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李锐的《万里无云》、《无风之树》、张炜的《九月寓言》、《丑行或浪漫》,莫言的《檀香刑》、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受活》等。

与方言小说的蓬勃生产相应,一些理论家对方言写作意义的阐发更为引人注目。

鉴于方言写作的提倡者大都是写作界、理论界的一些名家,面对方言写作的这一股热潮,学界多跟在方言写作的提倡者后面人云亦云,而少有清醒冷静的理智分析。

本文力图对方言及其所涉及到的理论、关系进行梳理,还原方言写作的真实图景,廓清某些迷雾。

一、方言、文学方言与“母语写作”(一)方言及其性质方言,本质上是一种地域语言,它是相对古代的通用语、现代的普通话而言的。

地域的阻隔和不同的人情物态、不同的风俗是形成方言的物质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不同地域之间交流的加深,那种纯粹为一方所独有的地域方言日趋稀少,更多的则是既有本地方言语汇,又掺杂了外地方言和古代通用语、现代普通话的一个融合语言——当然,本地方言语汇决定了方言的基本样貌,构成它的区别特征——而且这种融合的趋势一直在进行。

从时间上来说,方言是流动的,一地的古方言和今方言是不尽相同的,方言既有古代语汇,又有当代语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古语遭到淘汰,有些古语被保留下来。

有些当代语汇则不断地被吸收进方言,有些吸收进来后因使用频率较低而渐渐淘汰。

从语言交际形态上看,方言属于口头语言,但是,方言中又有一些文言和白话的成分。

可见,现在的所谓方言,实际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集合体,它的成分复杂,有古语、今语;有文言,有白话;有本地方言,也有外地方言,有中国语汇,也有西方语汇。

这些复杂的成分之间彼此互相影响,冲击着方言的纯粹性,加速着不同语言、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

方言的存在,与地域的封闭有关,与特定族群的历史文化有关,还与方言具有语言的自我更新能力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言与母语的关系
人自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必定是自己的方言,母语的学习也从方言开始。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

乡音作为个人归属的最明显的标志,带有浓重感情色彩,标志某人是某一群体的成员。

从文化历史的层面上看,方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较为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方言是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途径。

人们往往通过方言来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体现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一些文艺作品来显示自己的方言的魅力,树立自己语言或方言的威信。

方言对于人们学习普通话大致有三大影响:
首先方言区人的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儿童时代所具有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已经朝着方言的方向发挥了。

他们成年后对方言母语的语音知觉就很敏感,对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知觉就很不敏感,往往感知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普通话辨音能力受到影响。

成熟后的发音器官的活动也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定势,有时即使感知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也难以改变方言母语发音的习惯性定势,普通话语音发出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其次,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的普通话如果存在发音错误或缺陷,往往给人口齿不清、说话含混的感觉,影响语言表达和交际。

普通话有而方言没有的词语和句型方言区人往往不熟悉,只能听懂却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方言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词语和句型又不便翻译,只好放弃不用,只能使用普通话和方言共有的词语和句型,以致词汇贫乏、句型单调,语言表达能力大受影响。

以方言为内部语言的人往往缺乏普通话的语感,运用普通话交际时,还要经过一个内外部语言的转换过程。

由于多了一道翻译的手续,他们理解和表达普通话的敏捷度必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运用普通话交际时就没有运用方言交际那样流利自如,因而显得有些笨嘴拙舌。

再者对人的心理上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对于方言母语有着难以割舍的认同心理,学习普通话时,心理上会发生碰撞,暂时不适应时,会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抵触情绪,对普通话缺乏归附动机。

另外,从语言学习心理角度来看,成年人已过了最佳语言学习年龄,学习标准普通话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由于这些潜在的心理障碍,使得很多人只满足于勉强应付低水平交际的地方普通话,不愿意努力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