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1秋学期《刑法总论》复习题A
吉林大学《刑法总论》第十四至十五章 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吉大《刑法总论》第十四至十五章一、简述管制的特点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不羁押在监狱、看守所等执行场所中,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也不离开自己的家庭,不中断与社会的正常交往。
2、限制犯罪分子一定的自由根据刑法第39条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聚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按照执行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4)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告执行机关批准。
在劳动中与普通公民同工同酬。
3、对犯罪分子自由的限制具有一定的期限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4、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刑法第3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即应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并且发给本人解除通知书。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同时宣布恢复政治权利。
5、在劳动中同工同酬二、简述拘役的特点1、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
2、剥夺的期限较短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拘役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
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3、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包括两点:一是拘役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二是就近执行。
4、享受一定的待遇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三、简述有期徒刑的特点1、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2、具有一定的期限刑法第45条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根据刑法第69条的规定,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的最高期限可达20年。
有期徒刑的刑期,刑法规定从判处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3、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根据刑法第46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
刑法总论期末测试题(整理打印版)
刑法总论测试题试题1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对前段的例外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C )。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
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BCD )。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C )。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BCD )。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 )。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D )。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劳改机关D、公安机关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
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D )。
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客体2、犯罪中止3、剥夺政治权利4、数罪并罚5、刑罚执行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刑法总论+吉大考前辅导包---判断题
(1)对累犯不能适用假释。
()••正确答案:B(2)具有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3)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但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正确答案:A(4)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A(5)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正确答案:B(6)我国《刑法》由总则和分则两编组成。
()••正确答案:A(7)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8)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诈骗罪,均为结果犯。
()••正确答案:B(9)犯罪客体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B(10)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应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正确答案:A(11)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B(12)犯罪集团,既可以是事先通谋的,也可以是事先无通谋的。
()••正确答案:A(13)甲得知乙、丙二人要去打丁,就找了两根棍棒交给乙、丙,并嘱咐乙、丙,只把丁的腿打断,不要把丁打死。
但乙丙因用力过重,丁两天后死亡。
甲只应负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不应负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14)甲教唆乙去丙家盗窃,乙到丙家后,发现只有丙女一人在家,便强奸了丙女,而没有盗窃。
甲构成盗窃罪未遂,乙构成强奸罪既遂。
二人不成立共犯关系。
()••正确答案:B(15)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正确答案:B(16)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正确答案:A(17)没收财产是将犯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
()•正确答案:B(18)陈某由于对领导不满,告诉朋友小郑要烧掉单位大楼,让小郑帮着搞点汽油。
刑法学分论11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在刑法条文中为了说明某一犯罪构成特征,要引用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这种情况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2、在同一类犯罪中,各种具体犯罪的排列顺序主要是根据()。
A.同类客体B.直接客体C.社会危害性大小D.罪之罪之间的内在联系3、《刑法》第333条第2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的这一条规定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4、《刑法》第345条第2款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
”刑法这一条规定属于()。
A.空白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简单罪状5、宣告刑是指()。
A.刑法规定的对各种犯罪所规定的应处刑罚的标准B.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刑罚C.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确定的刑罚6、我国刑法分则条文采用的法定刑形式是()。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7、《刑法》第383条第1款第(1)项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该项中后半段的法定刑采用的是()。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8、根据《刑法》第196条规定,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恶意透支,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刑法这一规定从罪名上来看属于()。
A.不确定罪名B.概括罪名C.选择罪名、D 2、C 3、C 4、A 5、C 6、C 7、A 8、B二、多项选择题1、罪状包括:()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2、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一般可分为以下种类()A.相对确定法定刑B.绝对确定法定刑C.绝对不确定法定刑D.不定期法定刑、ABCD 2、ABC三、名词解释(略)1、罪状2、空白罪状3、罪名4、相对确定法定刑5、宣告刑四、简答题(略)1、法定刑与宣告刑有何区别?2、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类犯罪的划分和排列的根据是什么?五、论述题(略)论刑法总论与刑法各论的关系。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目录第一章导言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第四章犯罪概述第五章犯罪构成第六章犯罪客体第七章犯罪客观要件第八章犯罪主体第九章犯罪主观要件第十章排除犯罪性行为第十一章犯罪形态第十二章共同犯罪第十三章定罪第十四章刑事责任第十五章刑罚概述第十六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第十七章量刑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第十九章刑罚消灭制度第一章导言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是研究(D)的科学。
A.刑事法律 B.刑法C.犯罪 D.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C)。
A.组成 B.结构C.组成和结构 D.总则和分则3.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D)行为作斗争。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C.其他刑事犯罪 D.一切犯罪二、多项选择题1.从解释的方法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BC)。
A.学理解释 B.文理解释C.论理解释 D.立法解释2.广义上的刑法包括(ABC)。
A.《刑法》 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3.刑法的性质包含(AB)两层含义。
A.阶级性 B.法律性C.严厉性 D.残酷性4.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AC)。
A.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B.鲜明的阶级性C.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D.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利益的广泛性5.我国刑法的任务中有(ABCD)。
A.保卫国家安全B.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C.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6.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CD )。
A.公安部 B.司法部C.最高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法院7.从解释的效力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ABC)。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 D.限制解释8.在我国,广义的刑法包括(AB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利用合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D.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劳动教养的决定E.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数额的解释三、名词解释题1.刑法刑法,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刑法总论单选
犯罪客体是(D)。
A. 犯罪行为侵犯的人B. 犯罪行为侵犯的物C. 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D. 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刑事责任能力是指(C)。
A. 行为人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B. 行为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C. 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D. 行为人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内容的完整表述是(D)。
A. 刑罚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B. 刑罚应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C. 刑罚应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D. 刑罚既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又要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犯罪概念是(B)。
A. 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B. 划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C. 划分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具体标准D. 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基本方面是(C).。
A. 犯罪是否进入实行阶段B. 犯罪是否达到预期目的C. 犯罪停止是否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 犯罪是否停止在实行行为完毕之后某甲实施犯罪在1997年9月30日之前,但至新刑法典施行后才被审判,根据新旧刑法的规定,处刑相同。
对甲应适用()审判。
A. 新刑法B. 旧刑法C. 新刑法和旧刑法D. 新刑法或旧刑法都可以答案B..(2分)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判处刑罚。
A. 法定刑幅度内B. 法定刑之下C. 法定刑以内D. 法定刑以下答案D对于中止犯()。
A. 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应当根据是否造成损害结果而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B.对于避险过当()。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B.犯罪的()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
A. 同类客体B. 一般客体C. 简单客体D. 主要客体答案A.下列刑法解释中()属于无权解释。
A. 文理解释B. 扩张解释C. 学理解释D. 司法解释答案C.下列情况构成累犯的有()。
《刑法学总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刑法学》(北大出版社第三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是(D)的法律。
A.表现最高领导的个人意志B.体现阶级间公平关系C.国家最根本的D.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2、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A)决定的。
A.国家的阶级本质B.统治阶级的意志C.上层建筑的性质D.领导者的意识3、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以外,还具有(C)的特点。
A.强制性B.阶级性C.处罚方法的严厉性D.处罚手段的多样性4、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A)作斗争。
A.一切犯罪行为B.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C.经济犯罪行为D.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表现为(ABCD)。
A.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现代化建设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三、名词解释:1、刑法2、刑法体系四、简答论述题: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它有什么显著特点?2、刑法总则和分则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D)。
A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B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 罪责刑相适应二、多项选择题:1、罪刑法定化的具体表现是(AB)。
A 犯罪的法定化B 刑罚的法定化C 犯罪构成的法定化D 量刑的法定化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是(ABD )。
A 定罪上一律平等B 量刑上一律平等C 相同阶级的人适用法律平等D 行刑上一律平等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表现是(ABCD)。
A 轻罪轻罚B 重罪重罚C 罪刑相称D 罚当其罪三、填空题:1、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2、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刑法分论+吉大考前辅导包 吉林大学考试题库答案
(1)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 ),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犯罪目的。
正确答案:C
(2)
不计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侵占罪?( )
正确答案:A
(3)
乙驾车带甲去海边游玩。
到达后,乙欲游泳。
甲骗乙说:“我在车里休息,把车钥匙给我。
”趁乙游泳,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他人。
甲构成何罪?( )
正确答案:B
(4)
乙(16周岁)进城打工,用人单位要求乙提供银行卡号以便发放工资。
乙忘带身份证,借用老乡甲的身份证以甲的名义办理了银行卡。
乙将银行卡号提供给用人单位后,请甲保管银行卡。
数月后,甲持该卡到银行柜台办理密码挂失,取出1万余元现金,拒不退还。
甲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一犯罪?( )
正确答案:D
(5)
关于公平正义理念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相吻合。
大学刑法总论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刑法总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罪刑法定C. 罪责刑相适应D. 刑罚个别化答案:D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B. 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C. 对正在进行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D. 对正在进行的盗窃行为进行防卫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客体B. 犯罪客观方面C. 犯罪主体D. 犯罪动机答案:D4.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岁?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答案:B5.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A. 醉酒后犯罪B. 又聋又哑的人犯罪C. 盲人犯罪D. 精神障碍的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犯罪中止?A. 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B. 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 行为人由于他人阻止而放弃犯罪D. 行为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答案:A B7.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事前通谋,但只有一人实施犯罪C. 两人以上事前无通谋,但在犯罪过程中形成共同犯罪故意D.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但被教唆人未实施犯罪答案:A B C8.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的从轻或者减轻情节?A. 自首B. 犯罪中止C. 犯罪预备D. 犯罪未遂答案:A B C D9. 我国刑法对于累犯的处罚有哪些规定?A. 应当从重处罚B. 可以酌情从轻处罚C. 不适用缓刑D. 不适用假释答案:A C D10.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立功?A.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 提供重要线索,从而侦破其他案件C. 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D. 犯罪后自首并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种行为不构成犯罪。
刑法总论题库及答案
刑法总论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共同犯罪是否有组织形式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B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C一般共同犯罪和特姝共同犯罪・D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正确答案C• 2.•犯人王某被判处无期徒刑,执行8年后减为15年有期徒刑,后来在执行4年后被假释,那么其假释的考验期限应为〔〕。
・All年・B10年•C7年•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 3.•关于不作为及不作为犯罪的正确表述是〔〕。
•A不作为表现为身体静止・B不作为犯罪是过失犯罪・C不作为犯罪可以分为纯粹不作为犯和不纯粹不作为犯・D不作为犯的社会危害性比作为犯要小•正确答案C• 4.・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
・A过失•B间接成心・C直接成心或者间接成心・D间接成心或者过失•正确答案D• 5.•对于单位犯罪〔〕。
•A以双罚制为原那么,单罚制为例外・B以单罚制为原那么,双罚制例外・C一律实行双罚制・D—律实行单罚制•正确答案A•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A犯罪行为没有实现行为人的主观目的•B犯罪行为没有发生危害结果•C犯罪行为没有实行完毕•D犯罪行为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那么规定的特左犯罪构成要件・正确答案D•7.・对罪责刑相适应原那么内容的完整表述是〔〕。
•A刑罚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B刑罚应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C刑罚应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D刑罚既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又要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正确答案D•8.•张三持刀追杀李四,王五路过,见状举棍打伤了李四。
王五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成心伤害罪•D防卫过当・正确答案A•9.•又聋又哑的人犯罪〔〕。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分・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分・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分•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分•正确答案A•10.・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刑法规立的减轻处分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吉林大学《刑法总论》第一至三章期末考试备考资料
吉大《刑法总论》第一至三章第一章刑法概说中国刑法学发展的新思路「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刑法学爱好者(包括作者、编者、读者)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尽管目前出版的刑法学论著越来越多,但是那种读后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上乘佳作却越来越少。
的确,只要我们稍微检视一下晚近以来刑法学研究的现状就不难发现它存在以下诸多问题:(1)研究课题陈旧、雷同,研究者视野狭窄、急功近利。
(2)研究方法单一、落后,定性分析的居多,定量分析的极少。
除极少数学者外,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或忽视借鉴其他学科先进的研究方法。
(3)论著缺乏理论深度。
大多数刑法学论著满足于对法条的机械诠释,而且习惯于先分析个罪的构成要件,然后比较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固定模式,对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却较少问津。
(4)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不强。
由于缺少超前研究,以致刑事立法的理论储备严重不足,司法解释太多、太滥和刑法典被架空、权威性下降就是其后果。
(5)研究行为缺乏规范性。
由于缺乏规范性,刑法学研究虽然从表象上看似乎非常繁荣,但实际上积淀的观点与形成的共识并不多,因而大多数论著往往成为过眼烟云。
上述问题的存在,足以说明中国刑法学需要反思和检讨,需要开拓和创新。
为促进中国刑法学的中兴,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刑法学专家、学者就“中国刑法学应当向何处去”展开笔谈。
「关键词」基础理论研究犯罪构成理论被认为是刑法理论王冠上的宝石,是刑法理论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学者对目前通行的犯罪构成理论的不满由来已久,但在犯罪构成理论上始终难有突破。
个中原因当然是复杂的,我认为,如何处理法与理之间的对应与紧张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犯罪构成到底是一种规定,还是一种理论建构,也就是犯罪构成的法定性与理论性问题,曾经引起我国学者的思考。
目前的通说认为,犯罪构成是法定性与理论性的统一,也就是法与理的统一。
应该说,这一观点本身并没有错误,而且充满辩证法。
问题在于,我们不能满足于法与理的统一这样一个简单的命题,而应当进一步深入地分析法与理之间的对应与紧张关系。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刑法总论复习题B期末考试复习题
刑法总论B一、名词解释1.罪刑法定原则2.犯罪的同类客体3.犯罪故意4.正当防卫5.主刑二、简答题1.如何正确理解和认定犯罪的着手实行2.简述教唆犯的特征3.简述犯罪集团的特征4.从犯的类型及处罚原则三、论述题1.试论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2.试论我国刑法限制死刑适用的体现四、案例分析1、被告人吴某(男,45岁,已婚)与被告人田某(女,31岁,未婚)长期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2000年11月,二被告人相约从四川老家来到北京做皮货生意,并在北京市海淀区巴沟租用一间民房,以夫妻名义姘居。
在姘居期间,两人在民房内经常用照相机自动拍摄两人裸体性交姿态和单人裸体淫秽照片,其神秘举动引起房东怀疑,房东便向民警举报。
2000年12月25日,二被告人又在房间拍摄裸体性交姿态照片,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公安人员从现场查获二被告人已冲洗出的两人及单人裸体淫秽照片50张,已经拍摄而尚未冲洗的胶片2卷,以及二被告人订立的“结婚盟约”。
此案在公安机关以制造淫秽物品罪立案,检察机关以制造淫秽物品罪起诉,一审法院以制造淫秽物品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6年,判处田某有期徒刑5年。
二被告人接到一审判决书后不服,提出上诉。
问:对二被告人的行为认定为制造淫秽物品罪是否正确?请从刑法基本原则的角度说明理由。
2、被告人杨某与何某(女,24岁)恋爱,后来何某中断与杨某的恋爱关系。
杨某认为这是何某的二叔何其华从中挑拨所致,遂对何其华产生不满。
为了报复何其华,杨某于1998年3月24日晚12时许,拿着牛角刀进入何其华的责任地内乱砍柑橘树,共毁坏柑橘树61株,价值2000余元。
法院审理中,对杨某的行为性质出现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一是认为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问:被告人杨某究竟构成何罪?请说明理由。
第1 页共2 页。
吉林大学《刑法总论》第九至十章期末考试备考资料
吉大《刑法总论》第九至十章第九章正当行为女车主驾车撞死劫匪法院称系正当防卫核心提示:去年7月13日凌晨,顺德女司机龙女士开车将3名劫匪撞倒,致其中1人死亡。
昨日佛山中院首度表态,认为歹徒仍在龙女士的视野范围内,因此其抢劫行为仍然是在进行过程中,龙女士的行为完全符合“正当防卫”。
人民网3月26日报道去年7月13日凌晨,顺德女司机龙女士开车将3名劫匪撞倒,致其中1人死亡,该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热议。
昨日,佛山中院对其余两名劫匪进行了终审宣判,以抢劫罪,判处两人有期徒刑十一年至十二年不等。
在对于龙女士的处理问题上,佛山中院首度表态,认为歹徒仍在龙女士的视野范围内,因此其抢劫行为仍然是在进行过程中,龙女士的行为完全符合“正当防卫”。
昨日,佛山中院对劫案全过程的细节进行了认定。
案发细节法院认为,2008年7月13日凌晨4时许,被告人莫宗壮、庞成贵伙同庞成添(已死亡)到被害人龙女士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一处住宅车库附近,莫宗壮驾驶摩托车在附近接应,庞成贵和庞成添则戴上白色手套,并各持一个铁制钻头守候在被害人住宅车库两旁。
5时15分许,庞成贵、庞成添见被害人龙女士驾驶小汽车从车库出来,庞成添走到汽车驾驶室旁,庞成贵走到汽车副驾驶室旁,分别用铁制钻头敲打两边的汽车玻璃,抢走龙女士放在副驾驶室的一个装有80360元现金和票据的手袋。
追截过程中院判决书中还对龙女士追截匪徒及撞死匪徒的情况作出了确认。
法院指出,在得手后,两人立即朝摩托车接应的地方跑去。
莫宗壮即启动摩托车搭载庞成添和庞成贵逃跑。
龙女士见此驾驶汽车追赶欲取回被抢财物。
当追至小区二期北面的绿化带,被害人驾驶汽车将摩托车连同摩托车上的三人撞倒。
莫宗壮、庞成贵被撞倒后爬起逃跑并分别躲藏,庞成添则当场死亡。
公安民警接报后赶到现场先后抓获被告人莫宗壮、庞成贵,并在现场起获被抢赃物以及作案工具。
终审:两劫匪刑期维持一审原判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庞成贵、莫宗壮无视国家法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采取暴力的手段当场劫取他人的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
《刑法学》总论习题集
《刑法学》总论习题集1,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A,组成B,结构C,组成和结构D,总则和分则2,下列哪个刑法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3,我国现行刑法是第(部刑法.A,一B,二C,三D,四4,我国现行刑法的实施时间是(.A,1997年10月B,1979年1月C,1980年1月D,1997年3月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的刑法规范由那些组成(.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D,国际刑法规范2,刑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的显著特点是(.A,刑法保护的范围更加广泛B,刑法的条文最多C,刑法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D,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3,刑法总则第92条关于\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的规定属于(.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限制解释4,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A,公安部B,司法部C,最高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三,名词解释题1,刑法2,刑法的体系3,刑法的解释4,立法解释5,司法解释四,简答题1,什么是刑法学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2,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性质是什么3,怎样才能学好刑法和进行刑法学研究4,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什么5,我国刑法的制定依据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在我国刑法中得以体现的6,简述我国刑法中\但书\的含义和作用.五,论述题试述我国刑法的任务.第一章刑法概述(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A二,多项选择题1,ABC2,AD3,BD4,CD三,名词解释题(略)四,简答题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它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刑法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具体包括:(1)刑法本身,如刑法的概念,性质,地位,目的,原则,适用范围等;(2)刑法规范与规定,即刑法对于犯罪与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与具体规定;(3)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即理论刑法学;(4)对刑法规范的立法解释;(5)对刑法规范的司法解释,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具体适用刑法的司法解释;(6)刑法适用的规律,经验与问题.2.马克思主义刑法观认为,刑法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如何惩罚犯罪的法律.我国刑法是指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根据人民的意志,由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及如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单来讲,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的性质包括刑法的阶级属性和法律特征.(1)刑法的阶级属性刑法的阶级属性体现在刑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刑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刑法维护统治阶级利益..(2)刑法的法律特征是指刑法区别于其它法律的特有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制内容的特定性.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规范.这种特定性,是刑法得以成为特殊法律的重要原因.第二,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其中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刑法不以特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而是以特定的调整方法使它与其它部门法区别开来.第三,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人身自由,还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所以说刑法的强制手段最为严厉.第四,部门法律的补充性.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法益时,才需要刑法保护.4.刑法第1条对制定刑法的目的和根据作了明确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5.刑法的制定根据分两个层次的内容:(1)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宪法是我国刑法制定的最高法律根据.刑法根据宪法具体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范,用刑罚来同反对和不执行宪法原则规定的一切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的犯罪行为作斗争.(2)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是我国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新刑法的制定,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具体体现在:a根据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规定了新型的犯罪.b总结我国长期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将罪刑法定原则等写进了刑法,删除了一些不适合现阶段实际需要的制度,如类推.c借鉴了国际社会同有组织犯罪,洗钱犯罪,恐怖犯罪作斗争的经验,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等.6,当同一条款的后段要对前段内容作出相反,例外,限制或补充规定时,往往使用\但是\一词予以表示,\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称为\但书\但书前的内容称为\本文\但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前段表示了相反关系,如13条的但书,教材认为是前段的补充.(2)对前段表示了例外关系,如第8条.(3)对前段表示了限制关系,如第73条第1,2款.(4)对前段表示了补充关系,如第37条.由此看来,但书对准确表达立法意图起着重要作用,解释和适用刑法时不可忽视但书.五,论述题我国刑法的任务也称刑法的机能,刑法的作用,是指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何种责任.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4,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刑法定原则最早见于(.A,1215年英王签署的《大宪章》B,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D,1810年《法国刑法典》2,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A,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累犯从重,自首从宽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重刑主义是与下列哪一个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刑罚人道原则2,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内容有(.A,禁止有罪类推B,禁止重法溯及既往C,排斥习惯法D,排斥绝对不定期刑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A,重罪重罚B,轻罪轻罚C,罪刑相称D,罚当其罪4,刘,17岁,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符合我国刑法的(.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三,名词解释题1,刑法的基本原则2,罪刑法定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4,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2,简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五,论述题1,试述罪刑法定原则.2,试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立法体现.六,案例分析题甲在公共汽车上扒窃一名乘客的钱包,内有人民币800元,盗窃刚得手即被该乘客发现,后群众将甲扭送至公安机关.检察院对甲提起公诉后,法院最后定罪量刑时,以此时正处在\严打\时期,社会治安不好为由,以盗窃罪从重判处甲有期徒刑5年.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B.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ABCD4,AB三,名词解释题(略)四,简答题1,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和刑法适用中的准则,是刑事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刑法基本原则具有强大的威力,它们既有利于积极同犯罪作斗争,又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推进法制化进程,又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正性;既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目的,又有利于达到刑罚的最佳效果.。
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律事务”《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律事务”《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
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
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正确答案:A2.宋某基于杀人故意朝仇人肚子捅了一刀,见被害人非常痛苦,宋某又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经查明,宋某的一刀刚好割断被害人发炎的阑尾,即使不被宋某及时送往医院也不会死亡。
由于宋某的救助行为与被害人不会死亡的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宋某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 )。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3.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 )判处刑罚。
A、主管人员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D、责任人员正确答案:B,C4.甲某,女,15岁。
一日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违章逆行且车速极快,撞着对面行走的乙某,造成乙某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甲某的行为( )。
A、因为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事件C、没有因果关系D、构成交通肇事罪正确答案:A5.对下列哪种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
A、甲某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B、甲某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C、甲某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D、甲某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正确答案:A,B6.无意识的危害社会的动作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7.出于一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上称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大11秋学期《刑法总论》复习题
A
一、名词解释
1、紧急避险
2、意外事件
3、间接故意
4、犯罪目的
5、犯罪中止形态
二、简答题
1、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2、简述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贯彻执行罪刑法定原则。
3、简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
4、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5、从危害行为的有意性特征分析,哪些身体动静不能认定为危害行为
三、不定向选择题
1.当开往A国的我国的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C国公民甲与D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盛怒之下用刀将乙捅死。
对甲的犯罪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适用我国刑法
2.某丙在盗窃时被75岁的老妇发现,老妇喊“捉贼”,被丙打了一耳光,老妇上前夺丙所拿金戒指时,又被丙推了一把。
老妇乘丙在翻其他东西时,拿起斧头向丙脑袋砸去,致丙重伤。
老妇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伤害 D.事后防卫
3.方某因赌博输钱,某夜进入李某家盗窃,刚进入房间时,便碰到地上的一辆电动玩具车,玩具车发出“吱吱”的叫声,方夺路而逃。
方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4.丁某于1987年3月5日出生,从下列哪一个时间起可以追究其盗窃罪的刑事责任()。
A.2003年3月5日 B.2001年3月5日
C.2003年3月6日 D.2001年3 月6日
5.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
张某的行为()。
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
C.应负过失杀人的刑事责任 D.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6.王某盗窃正在使用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刘某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
对王、刘定性不同的原因在于()。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 B.犯罪数额大小不同
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不同
7.戊为躲避持刀抢劫犯己的追赶,在一胡同拐弯处踹开一住户大门进入躲避,不幸将一老太太撞倒在地致使其小腿骨折,戊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意外事件 D.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四、论述题
1、试论我国刑法限制死刑适用的体现
2、怎样理解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
1. 1996年7月3日,被告人陈先贵(男,1944年7月1日出生,四川省金堂县人,农民)与成都金阳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成为该公司承建的科威特228项目工地员工。
同年12月,陈先贵到达科威特工地,先期任工段负责人,后从事一般管理工作。
因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问题,陈先贵对金阳建筑公司科威特228项目工段经理部不满,遂于1997年10月17日下午在外出乘车时,与吕治兵(另案处理)等工地员工商量欲采取行动,讨个说法。
当晚,吕治兵因与工人打架到项目经理部要该部经理王衍清交出凶手,引起上百人围观、起哄,陈先贵乘机煽动工人闹事。
后吕治兵持砖刀殴打王衍清,并率众将王强行带往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途中先后引来300余人围观,被当地警察阻止。
次日,228项目工地工人不上工,并成立“工会”。
陈先贵借工人对工资、生活待遇等方面有意见,煽动工人不满情绪,激化工人与项目经理部的矛盾,导致工人砸坏工地小食堂的财物。
陈先贵还与吕治兵等人起草了“申诉书”,编造虚假事实欺骗群众,策划、组织工人签名。
当公司总部为平息事件将《告228项目工地全体员工公开信》张贴出来时,陈先贵向围观群众散布谎言,歪曲事实,阻止工人上工。
此次事件给成都金阳建筑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陈先贵回国后,四川省金堂县人民检察院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对其提起公诉,四川省金堂县人民法院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被告人陈先贵不服上诉,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试分析我国司法机关对本案管辖的根据。
2.被告人付某,女,28岁,农民。
自1995年5月起,被告人付某在农民潘某开办的个体水泥预制厂做工。
因被告人与潘的关系较好,吃住都在潘家,后两人勾搭成奸。
1995年6月,因外界因素的影响,水泥预制厂的生产不景气,产品大量积压,欠外债达6万余元。
作为厂主的潘某为此心情焦虑、闷闷不乐。
为稳定人心,潘未将不景气的情况公诸于众,被告人付某也不知晓。
同年8月9日中午,潘某与妻子巩某、潘的朋友高某以及被告人在潘家同桌吃饭喝酒。
在互相劝酒过程中,被告人拿起一瓶啤酒往潘的碗里倒了一碗,潘妻见状便阻拦说:“老潘不会喝酒。
”说着便将潘碗内的啤酒倒到自己碗里一半。
这时潘即说:“别说喝点啤酒,就是‘1059’(即剧毒农药)我也奉陪到底。
”被告人便开玩笑地问道:“你家有‘1059’吗?”潘说:“有。
”被告人又问道:“在哪儿?”潘说:“在西屋地上。
”被告人便到西屋拿来一瓶‘1059’农药倒入潘某只剩一半啤酒的碗内一部分。
然后对潘说:“你喝啊!”潘即端起酒碗向妻子问道:“我喝啦?”其妻巩某也开玩笑地说:“你喝吧!”于是潘某端起就喝了一口。
被告人根本没料到潘真会喝,见此情景不禁吓呆了。
潘的妻子巩某见状急忙打掉潘手中的酒碗,掀翻了桌子,并用手抠潘的喉咙,想让潘把药酒吐出来,但未奏效。
潘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中毒死亡。
在此案审理过程中,有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付某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其理由是被告人付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他人生命的结果,并且主动拿来一瓶‘1059’农药,亲手倒进潘的酒碗里,并激潘某喝下。
当潘端碗喝时也不予阻拦,是有意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致使潘喝后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