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四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春望》、《江南逢李龟年》。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王之涣。
(3)分析诗歌意象,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慨?4.背诵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直至背诵。
第二课时:《望庐山瀑布》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魅力。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李白。
(3)分析诗歌意象,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4.背诵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直至背诵。
第三课时:《春望》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望》,一起来品味一下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杜甫。
(3)分析诗歌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四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四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表达技巧,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手法,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的意境和美学价值,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学生朗读四首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美。
3.呈现: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字阅读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四首诗歌的内容。
4.分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
5.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6.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8.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2.教学手段:使用PPT演示文稿、板书展示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四首诗歌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朗读并翻译四首诗歌,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的思想情感。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情况和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
2.学习工具:字典、笔记本等。
七、结论本次教案通过导入、朗读、呈现、分析、讨论、展示、练习和反馈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领略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诗四首》,包括《关雎》、《蒹葭》、《十五从军征》和《兔置》。
四首诗歌分别选自《诗经》和《汉乐府》,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关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品味诗句的韵律美,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
2.《蒹葭》: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十五从军征》:了解乐府诗的特点,把握诗歌的叙事性,理解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
4.《兔置》:学习古人对动物的关爱,感受诗歌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关雎》和《蒹葭》的韵律美,以及《十五从军征》和《兔置》的叙事性和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诗歌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以《关雎》和《蒹葭》为例,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十五从军征》和《兔置》的叙事性和现实意义,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课后完成《诗四首》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关雎》:韵律美、主题思想《蒹葭》:意象、情感、表现手法《十五从军征》:乐府诗特点、叙事性、社会现实《兔置》:关爱动物、意境、审美情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关雎》和《蒹葭》的韵律美,用诗句举例说明。
《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和《夜书所见》四首古诗。
这些诗篇均为经典之作,描绘了山水、节令、离别、思乡等主题,展现了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理解其大致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风格。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古诗文朗读音频。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四首古诗的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猜测诗句内容。
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古诗描绘的山水、节令、离别、思乡等主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四首古诗,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针对每首古诗,分析其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讲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背诵四首古诗,教师检查发音、节奏等方面,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四首古诗的、作者、韵律、对仗等特点,以及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四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特点。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组织古诗知识竞赛、古诗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创作古诗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登高》:分析诗人豪情壮志,体会其意境之美。
2.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景象,感悟诗人敬畏之情。
3. 《春望》:描绘战乱年代春天景象,表达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忧虑与关怀。
4. 《赤壁怀古》:回顾历史,抒发诗人对英雄人物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四首诗歌,体会其意境和主题。
2. 掌握诗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诗歌,理解其主题思想,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插图,引导学生猜测这些插图对应诗歌,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四首诗歌,感受其韵律美,解诗歌基本内容。
3. 背景介绍:介绍四首诗歌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诗歌解析:分别对四首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意、意境、修辞手法等。
5.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望岳》意境和修辞手法,并进行交流分享。
8.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学习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四首》2. 板书内容:四首诗歌作者、诗题、重点词语、意境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诗四首》。
(2)分析《春望》意境和修辞手法。
(3)根据《赤壁怀古》内容,谈谈你对英雄人物看法。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示例:《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年代春天景象,表达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忧虑与关怀。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等。
(3)示例:英雄人物具有勇敢、智慧、忠诚等品质,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脍炙人口诗歌,提高他们诗歌鉴赏能力。
《诗四首》教学设计
《诗四首》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设计了一堂《诗四首》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1. 熟练地背诵四首古诗;2. 理解古诗的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3.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地背诵四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古诗卡片、挂图等;2. 学具:古诗卡片、画笔、画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引导孩子们观察、欣赏。
然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四首古诗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孩子们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2. 学习古诗:(1)展示古诗卡片,让孩子们认读生字,理解古诗大意;(2)分组进行古诗接龙,加强记忆;(3)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内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 互动环节:(1)分组进行古诗表演,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感受古诗的美;(2)开展“古诗知识问答”,检验孩子们对古诗的掌握程度;(3)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创作环节:(1)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古诗中的景色;(2)鼓励孩子们用诗歌的形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熟练地背诵四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我也意识到,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在创作环节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体会及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诗,并背诵部分名句。
2.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生字词。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古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适时给出答案。
2. 朗读与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四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词义。
过程细节: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诗句解析:针对四首古诗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例句、图解等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4.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诗句解析,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6. 诗歌背景了解:简要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登高:生字词、名句、意境望岳:生字词、名句、意境春望:生字词、名句、意境赤壁怀古:生字词、名句、意境七、作业设计朗读并背诵《登高》全诗。
解释《望岳》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境。
仿写《春望》中的名句,体现春天的特点。
谈谈你对《赤壁怀古》中诗人情感的理解。
《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二单元《诗四首》,包括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清照的《如梦令》。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诗;2. 能够理解并描绘出每首诗所表现的意境;3. 能够分析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诗;描绘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深入理解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四首的全文;3. 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引子,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王维的《使至塞上》。
进而提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为何能写出如此壮阔的景象?”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使至塞上》,理解诗意,描绘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讲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他三首诗,按照自主学习的方法理解诗意、描绘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5. 展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7. 课堂练习:学生现场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象为主题的诗,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诗篇。
详细内容如下:1.《登高》: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望岳》:通过对泰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及责任感。
3.《春望》:描绘了战乱年代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4.《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诗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四首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方面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意。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四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四首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及理由。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四首》2. 板书内容:四首诗的作者、诗题、重点字词、句子、艺术特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四首诗。
(2)选择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3)根据四首诗的内容,创作一幅诗意图。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例文:《望岳》鉴赏。
(3)学生作品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策略的优缺点,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诗四首》优秀教学设计8篇
《诗四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习《母亲》《纸船》,体味人间至爱真情。
学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品位诗中蕴涵的哲理。
学习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回忆赞美母亲的诗句,歌曲。
二,简介作者,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平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
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三,诵读诗歌,体味感情。
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四,品位语言,探究问题体味“躲”“从来”“妄弃”“留着”“抛”的妙处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五,完成练习一六,拓展延伸:《纸船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学生练笔,同学交流评价,老师点拨教师总结,布置作业: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
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教案课程名:诗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创作出符合特定主题和形式的诗歌;4. 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鉴赏四首不同类型的诗歌,并了解其特点和形式;2. 学习如何创作符合特定主题和形式的诗歌。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创作出符合特定主题和形式的诗歌;2. 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四首不同类型的诗歌的复印件;2. 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和鉴赏不同类型的诗歌,并且学习如何创作出符合特定主题和形式的诗歌。
请问,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二、学习四首不同类型的诗歌(10分钟)1. 老师给学生分发四首不同类型的诗歌的复印件,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所阅读的诗歌的特点和形式,并向全班汇报。
三、鉴赏四首诗歌(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每首诗歌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等方面,并向学生提问,如: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2. 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讨论。
四、学习创作诗歌(15分钟)1. 老师给学生介绍一种特定主题和形式的诗歌,如:写一首描写四季的四行诗。
2. 老师向学生解释创作诗歌的步骤和技巧,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3. 学生根据特定主题和形式,分组创作诗歌,并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诗歌的鉴赏和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以下作业:a. 阅读课本上的一首诗歌,并写下你的感受和鉴赏;b. 完成课堂上分组创作的一首诗歌,并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不同类型的诗歌,并学会了如何鉴赏和创作诗歌。
《诗四首》教学设计
《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欣赏《诗四首》的内容和意境。
2. 掌握并运用相关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和欣赏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诗四首》的课本、诗集等相关教材。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相问候,并询问学生对于诗歌的了解和了解程度。
2. 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思考。
二、展示与导读(10分钟)1. 呈现《诗四首》的文本或诗集内容。
2.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字数、诗歌形式等基本信息。
3. 阐述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发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猜想与探讨。
三、逐首解读(30分钟)1. 分别展示和解读《诗四首》中的每一首诗。
2. 针对每首诗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如:-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是什么?如何考证?- 诗人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段有哪些?- 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为诗歌增色的?- 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 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后,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四、诗歌鉴赏与创作(20分钟)1. 分享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与理解。
2. 以《诗四首》的主题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创作,要求学生写一首与这四首诗相关或延伸的诗歌,可以是叙述诗、抒情诗或者其他形式的诗歌。
3.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于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
2. 提供更多的诗歌资源和推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
教学方式:讲授、引导、讨论、创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于《诗四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情况。
3. 学生的创作作品质量和创新程度。
4.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
六. 练习与巩固在课程的最后部分,我们将进行一些练习与巩固,以巩固学生对《诗四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
(重点)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一)学生说诗(二)教师评诗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一)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
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
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
(节奏平仄押韵)(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诗四首教案设计
诗四首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探索诗歌之美——诗四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2. 学习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征;2. 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绘画诗等);3. 四首经典诗歌的分析和欣赏。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诗歌的概念,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2. 提问:你认为诗歌有哪些特点?可以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征,如押韵、节奏、意象等;2. 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绘画诗等;3. 解释每种类型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三、诗歌欣赏(20分钟)1. 选择四首经典诗歌进行欣赏,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七步诗》;2. 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3.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四、诗歌创作(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诗歌,可以选择抒情、叙事或绘画等类型;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意象和情感表达;3. 鼓励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诗歌的魅力和重要性;2. 总结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 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欣赏诗歌时的积极参与程度;2. 创作成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包括表达能力和创意水平;3. 口头回答:提问学生关于诗歌的问题,评估他们对诗歌知识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学馆或艺术馆,进一步感受诗歌和文学的魅力;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诗歌选集:《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2. 诗歌欣赏材料:《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七步诗》等;3. 创作参考材料:关于不同类型诗歌的写作技巧和示范作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包括《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夜雨寄北》和《泊船瓜洲》四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
教学内容涉及诗歌的韵律、意境、主题等方面,重点分析每首诗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及传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学会鉴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诗的意境理解和诗歌鉴赏方法。
2. 教学重点:四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创作年代。
(2)逐句解读四首诗,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主题等。
(3)通过例句解析,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四首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四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小组讨论。
4. 情景实践:(1)让学生模仿诗人的口吻,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短诗。
(2)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四首》2. 板书内容:(1)四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诗歌的韵律、意境、主题等关键信息。
(3)诗歌鉴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四首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概括。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2. 答案:(1)意境概括:见附录。
(2)个人喜好: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发挥个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问题设计:⑴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⑴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⑴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
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⑴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㈠背景和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三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
2、背诵四首诗,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体会四首诗的意思。
2、品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水平。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使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分别有哪几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师: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1、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2、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2)生齐读,师指导其不足之处(3)生自读,读出自己的理解3、研读诗歌(1)教师讲解: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写完山势、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法从不同角度写长江的近景、远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慢。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颔联从正面描写。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4、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赏读《使至塞上》
1.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2.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1)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诗句。
单车:使者的代词。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以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原意是说使者没有带许多人马,只用一辆车就前行了。后世诗文家就把“单车之使”简化为“单车”,作为使者的代词。
课堂小结
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如同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朗读吟诵之间,我们仿佛置身于奇特壮美的西北边塞,雄奇瑰丽的长江中流一带,看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读诗是一种极好的人生体验,让我们在高声吟诵中,悉心品味那丰厚的精神乳汁吧。
作业布置
背诵四首诗歌、完成学案、练习册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集体研讨意见
实际课堂操作
教学过程
《归园田居》其三
一、导语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3、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诗情画意。
(1)学生朗读诗歌。
(2)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多媒体显示边塞奇丽风光,帮助学生想像。
选两位同பைடு நூலகம்描述诗中的画面,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2.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
(4)体验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沉吟品味,明确:“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圆”“直”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指导学生自读《渡荆门送别》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3.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4.教师可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诗四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梁映心复备人:授课时间:11月 日
课题
诗四首
学情
教材
分析
古诗讲究的是意境美,教学古诗,要着重引导领会诗词的意境没、语言美,收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所以,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在读背当中品味其中的意境。
教学
目的
要求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那种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了思乡的情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其为“故乡水”,诗人此次远行,怎能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抒发了诗人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
3.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要求学生仔细听读,订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4.学生齐读。
三、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
1、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2.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颔联中,“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意境雄伟,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6、拓展《归园田居》(其一)
指导学生自读《登岳阳楼》(其一)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3.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属国:是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因此,“属国”就成为外交官的代词。
居延: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在汉代,此地与匈奴接境,“过居延”即“出汉塞,进入胡地”之意。
(2)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萧关逢侯骑”,进了萧关却没有遇见将官。“都护在燕然”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作战呢。总言之,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丽壮阔的景象,也写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
(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4.深层探究
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5.学生默写《归园田居》(其三)
问题如下:
(1)找出诗中的写景句,通过想像诗中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
(2)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学生四人为一组,小组内讨论交流,争取人人发言,然后各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1)诗中的写景句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作者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山势和流水,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
教后反思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