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电子科技大学考研试题 616公共管理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
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16 公共管理综合
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2.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3.土地行政与土地管理属同一概念,没有本质区别。
4.土地管理体制的集权制和分权制,是按照土地行政管理职权是集中于一个还是分散于多个行政管理机构标准来划分的。
5.中央集权制是世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发展的趋势之一。
二、简答题(共7题,共50分)
1.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构成。(8分)
2.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和作用。(6分)
3.土地行政的含义与土地行政的特点。(7分)
4.加强土地资产管理的主要对策。(6分)
5.建国以来我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8分)
6.教育成本控制的原则和程序。(7分)
7.我国政府对教育均衡如何进行宏观调控。(8分)
三、论述题(共3题,共50分)
1.论我国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5分)
2.论我国教育产业管理的发展趋势。(15分)
3.论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模式选择、存在的责任问题及责任界定要求。(20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20分)
(一)案例背景材料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持续高速的发展,但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却不完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在有关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形式途径、教育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自由选择、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平等多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全国不少省市(县)在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但由于我国公共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依然未从根本上解决,甚至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这集中表现为城乡、校际、地域等方面存在不均衡,以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空校”、“大班额”、“择校热”等现象。因此,面对我国教育公共服务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找准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教育公共服务不均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简述目前我国各地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方面有哪些举措?(4分)
3.谈谈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13分)
电子科技大学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16 公共管理综合
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共同责任原则是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营在投资时往往把收益性原则放在首位,同时遵循安全性原则、分散化原则,并兼顾流动性原则。
3.土地法律法规是土地行政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如果土地行政切实执行并贯彻了土地政策,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土地制度是完善的。
4.义务教育不属于教育产业范畴。
5.教育评价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对其所属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二、简答题(共7题,共50分)
1.简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不同地位及其不同特点。(8分)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7分)
3.简述社会保障水平“不适度”的表现及其影响。(8分)
4.简析土地制度在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7分)
5.目前我国土地资产管理存在哪些问题?(5分)
6.简述教育投资结构合理化的标准和实现途径。(7分)
7.简析我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改善策略。(8分)
三、论述题(共3题,共50分)
1.你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不能提“教育
完全市场化”呢?(13分)
2.论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成效、问题及改革思路。(17分)
3.论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表现、成因及调节对策。(20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20分)
(一)案例背景材料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稳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2013年达到53.7%,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传统的城镇化逐渐暴露出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币社会、城镇用地粗放低效等问题;同时,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引致的土地过度开发还带来了诸多环境生态问题。
为满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同时也让留在农村的农民能够享受到整个社会进步带来的福利,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它牵扯到户籍制度的改革、现有城乡分配格局的变化、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等复杂问题。而目前各地开展的一系列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试验已经开始触及或尝试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
在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优化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上,上海等城市积极探索开展“两规合一”的实践,充分发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个规划的特点,在土地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内,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优化确定城市的集中建设用地圈;浙江、江苏等省曾设计了基于土地整理指标的“折抵指标”交易政策(被叫停);重庆、成都等地着手设计了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地票”交易制度;广州和成都先后出台了地方性的耕地保护基金制度等。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为了解决农民进城的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诸如天津的宅基地换房、嘉兴“两分两换”、成都“拆院并院”等地方性的政策设计显化了农村土地的社会价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促进高质量城镇化上,很多地方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了大量的资金来对农村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村庄环境整治。一些地方还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比如鼓励引导出让、转让、出租、作价入股等形式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显化农村土地的资本价值,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帮助开展农民集体经济的合作社经营,鼓励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