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断面布设

合集下载

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及取样点的原则与方法

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及取样点的原则与方法

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及取样点的原则与方法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及取样点的原则与方法1. 河流(1)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

水文特征突变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变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取样断面,并适当考虑其它需要进行水质预测的地点。

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2)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在取样断面上布设取样垂点与地表水采样点位的布设相似。

(3)水样的对待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其它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在该断面上同各处所取的水样混匀成一个水样。

二级评价:同三级评价。

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2. 河口(1)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上游同河流。

(2)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同河流部分。

(3)水样的对待同河流部分。

3. 湖泊、水库(1)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方法和数目在湖泊、水库中布设的取样位置应尽量覆盖整个调查范围,并且能切实反映湖泊、水库的水质和水文特点(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岸边区等)。

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

每个取样位置的间隔可参考下列设置。

①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50000m3/d 时:一级评价每1~2.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级评价每1.5~3.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三级评价每2~4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大于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3~6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4~7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②水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等于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0.5~1.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1~2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一、地表水(河流)(一)监测点位的布设1.监测断面的分类1.1.背景断面:指为评价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不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1.2.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的断面。

1.3.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即受纳某城市或区域的全部工业和生活污水后的断面。

1.4.消减断面:指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被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的断面。

1.5.管理断面: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断面。

2.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及方法监测断面的布设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2.1.背景断面通常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应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业化施用区及主要交通线路区。

2.2对照断面反映进入本区域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

它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的地点。

通常一个河段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2.3.控制断面控制断面能反映本区域污染源对河段的影响,应设置在本区域排污口的下游,污染物与河水能较充分混合处。

可根据河段沿岸的污染源分布情况,设置一至多个断面。

2.4.消减断面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情况,应设置在控制断面的下游,河水与污染物充分混合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2.5.管理断面(通常根据以上四种布设方法考虑)3.监测断面数量的设置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了解、优化基础上,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

水质取样垂线的布设

水质取样垂线的布设

水质取样的垂线布设
水质取样的垂线布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布设方式:
1. 在河流断面布设采样垂线时,需要综合考虑水面宽度、流速、污染带宽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水面较窄的情况,只需在河流中泓处布设一条垂线;当水面宽度在50~100米时,需在河流的近岸有明显水流处设左、右两条垂线;当水面宽度超过100米时,应设左、中、右三条垂线,其中中泓处为一条垂线,左、右两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

如果河流存在污染带,且宽度大于水面宽度的5%,则应在污染带内增设采样垂线。

2. 在湖泊(水库)的中心、滞流区的各断面以及湖泊(水库)的进出口断面,可根据湖库的大小,适当布设1~5条采样垂线。

这些采样点的设置应能反映湖泊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3. 在主要出入口上、下游和主要排污口下游断面,采样垂线的数量应根据水面宽的大小进行设置。

此外,湖泊(水库)的中心、滞流区的各断面也可视湖库的大小水面宽窄,沿水流方向适当布设1~5条采样垂线。

总之,在布设水质取样垂线时,需要综合考虑水体的实际情况,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如《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规范性文件,以确保采样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简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简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简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1)监测断面必须有代表性,其点位和数量应能反映水体环境质量、污染物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力求以较少的断面取得最好的代表性(2)监测断面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去和排污口处,应尽量选择河(湖)床稳定、河段顺直、湖面宽阔、水流平稳之处(3)监测断面布设应考虑交通状况、经济条件、实施安全、水文资料是否容易获取,确保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地表水采样前的采样计划应包括:确定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监测项目和样品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布设地下水监测点网时,那些地区应布设监测点(井):1.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区,2.饮水型地方病(如高氟病)高发地区,3.对区域地下水构成影响较大的地区,如污水灌溉区、垃圾堆积处理场地区、地下水回灌区及大型矿山排水地区等。

确定地下水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的原则是什么:1.依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监测井使用功能,结合当地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达到全面反映区域地下水质状况、污染原因和规律的目的,2为反映地表水于地下水的联系,地下水采样频次于时间尽可能与地表水相一致。

选择采集水样的容器应充分考虑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最大限度地防止容器及瓶塞对样品的污染,2.容器壁应易于清洗、处理,以减少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类的微量元素对容器的表面污染,3.容器和容器壁的化学或生物性质应该是惰性的,以防止容器与样品组分发生反映,4.防止容器吸收或吸附待测组分,引起待测组分浓度的变化,5.深色玻璃能降低光敏作用。

为确保废水排放总量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应如何做好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1.保证采样器、样品容器的清洁,2.工业废水的采样,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在输送、保存过程中保持待测组分不发生变化;必要时,采样人员应在现场加入保存剂进行固定,需要冷藏的样品应在低温下保存;为防止交叉污染,样品容器应定点定项使用;自动采样器采集且不能进行自动在线监测的水样,应贮存于约40C的冰箱中。

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措施

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措施

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措施作者:陈涛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1期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的方法,结合实际的河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研究优化布设监测断面的实用性,简要阐述了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的要点,深入分析了河流水质监测优化布设的布设方法,得出河流水质监测断面是进行河流水质监测工作的基础,利用智能技术降低人工成本,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希望能够对相关单位有所帮助。

关键词:河流;水质监测;优化引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环境中污染物的构成和成分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也就说明不会有永远不变的监测点存在,世界万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水质监测站位置的设置也要遵循不断优化水质监测断面的原则。

水质监测断面优化的设置,实际上就是利用监测的资料,对所监测区域的水质进行划分,按照污染性和污染程度划分不同的区域,根据资料合理布置水质监测断面。

我们监测的目的就在于降低成本,减少支出,以便达到目的,最终取得控制污染的最佳方式。

本文选择了一条污染严重的河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一、水质监测断面布设要点1、做好采样布置工作针对选择的河流水质监测断布设来说,针对不同河流的不同功能,对于河流设置不同的弧形采样断面,并保证采样的断面和水流断面的流向互相垂直。

同时了解河流附件的环境,观察附近排水分布情况,根据附近污水排放情况,设置监测布置点,确保该河流水质监测断面布设能够满足实际的监测要求。

2、选好采样点水质监测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监测的准确,就必须结合实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采样断面位置,从而保证采取的水样具有代表性。

可以根据河流水面的宽度设定位垂线。

河流水面宽度在50米内,设置一条中垂线;50到100米内设置两条;100米以上设置3到5条,从而保证监测的合理性。

3、控制采樣频率对于河流而言,有很多的功能,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都提供了水源。

地表水采样断面布设原则

地表水采样断面布设原则

1、地表水采样断面布设原则1、考虑河段内生活、生活取水口位置及取水量;废水排放口的位置、污染物排放情况;河段水文及河床情况;支流汇入、出,水工建筑情况;河岸植被、水土流失情况;其他影响水质均匀程度因素等。

2、考虑交通、通汛(满足水质监测快速、安全),尽可能与水文断面一致(靠近),取得有关水文数据。

3、应选择河段顺直、河床稳定、水流平稳(避开急流、死水、水草、垃圾积区)。

4、优化方案以较少断面、测点取最代表性样品。

2、地表水采样断面布设方法1、流经城市、工业区等污染较重的河流,根据需要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

2、有较大支流汇入,应在靠近汇入口上游的干支流及汇入后干流下游处布设采样断面。

3、国际河流、省际、市际交界处(比较敏感水域) 布设采样断面。

4、河流沿途中遇湖泊、水库时,靠近入口、出口分别布设采样断面。

5、入河排污口下游的纳污河流,布设采样断面。

6、各特殊水体功能区,如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水产养殖、风景等布设采样断面。

7、为取河流或水系水质背景值,应在河流上游、源头(未受污染) 布设采样断面。

3、湖泊、水库采样断面布设方法1、应根据进水区、出水区、滞水区、岸边区布设采样断面。

2、湖、库沿岸主要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风景、鱼类回游产卵区、游泳场等不同功能水域处分别以这些功能区为中心布设弧形采样断面。

3、湖、库采样断面应与断面附近水流方向垂直。

4、采样垂线布设方法1、布设水面宽100m根据河流断面来布设,水面宽<50m,――――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m~~100m,河流近岸有明显水流处设左、右两条垂线;水面宽100m~~1000m,设三条(一条中泓垂线,河流近岸有明显水流处设左、右两条垂线);水面宽1000m以上,应酌情增加采样断面。

2、当水面宽>100m,有存在污染带,污染带>水面宽5%,在污染带内增设采样垂线;3、污染带<水面宽5%,但对水质影响大,也应增设采样垂线。

4、湖、库出入口断面采样垂线布设与一般河流相同,中心区、滞水区、鱼类回游产卵区等各断面可布设1~5采样垂线,如无明显功能分区,采取网格法均匀布设采样垂线。

水质监测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

水质监测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

水质监测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水质监测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一般应布设对照、控制、削减三类断面特别应注意:1、调查范围的两端布设一个取样断面2、重点保护水域及环境敏感点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3、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应布设取样断面4、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有污水排入)应布设取样断面5、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如取水口、闸坝)应布设取样断面6、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米处应布设取样断面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断面确定后,根据河宽布置采样垂线;每条垂线上,根据水深设置采样点总的来说:样品数量的规定如下:一级评价:每个水质采样点取1份水样二级评价:每条采样垂线取1份混合水样三级评价:每个断面取1份混合水样下面分别讲述。

河流:1、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当河流面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可按下列原则布设:(1)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2)大、中河:河宽<50m,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3)河宽>50m,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4)特大河: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

如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时,应结合主流线的位置,适当调整陛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

2、垂线上取样水深的确定: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水深处及在距河底处各取样一个;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处取一个样;在水深<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距河底也不应小于。

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处,距河底不应小于。

3、取样方法: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监测断面的设置》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监测断面的设置》
湖泊、水库监 测断面的设置 对不同类型的 湖泊、水库应 区别对待。
(△—△为监测断面) 图3-2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设置示意
第七页,共八页。

内容总结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 处。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1) 背景断面:为了解水系和河流的背景监测值,应设在基本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清洁河段上。(2) 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般设在距离最近排污口上游 500~1000m范围内,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G-G’削减断面
第四页,共八页。
AC B
A-A’对照断面
G-G’削减断面
B-B’、C-C’、D-D’、F-F’控制断面
C’
污染源
排污口
自来水取水口
F
D
水流方向
G
A’
B’
D’
E
G’ F’
E’
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
第五页,共八页。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布设
首先判断湖、库是单一水体还是复杂水体;考滤汇入 湖、库的河流数量,水体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及动态 变化,沿岸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扩散与自净规律、生 态环境特点等。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第一页,共八页。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 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三种断面。
第二页,共八页。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1)背景断面:为了解水系和河流的背景监 测值,应设在基本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清洁河 段上。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 水质状况而设置,一般设在距离最近排污口上游 500~1000m范围内,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 断面。

水生微生物监测断面布设的原则和方法

水生微生物监测断面布设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水生微生物监测断面布设的原则和方法一、水生微生物监测断面布设的原则水生微生物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在对所监测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布设。

(一)断面布设要有代表性根据调查计划方案的目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域布设断面,以获得所需要的代表性样品。

例如,在江河中,应在污染源附近及其上下游设断面(或站点),以反映受污染和未受污染的河段状况。

在排污口下游则往往要多设断面(或站点),以反映不同距离受污染和恢复的程度。

对整个调查流域,必要时按适当间距设断面(或站点)。

这样,才能获得代表性的生物样品。

(二)与水化学监测断面布设的一致性水生微生物指标是评价水体水质和生态状况的重要参数,只有与水化学监测指标结合起来进行污染与生物效应的相关分析,才能更全面地评价水环境质量及生态状况。

因此,水生微生物监测断面的布设要尽可能与水化学监测断面相一致,以利于时空同步采样,获得相互比对的数据,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评价水环境质量及生态状况。

(三)断面布设要考虑水环境的整体性水生微生物监测断面布设要有整体观点,从一条河流(河段),一个湖泊的环境总体考虑,以获得反映一个水体的宏观总体数据,以满足对水体环境综合评价分析的需要。

例如,流经城市的河段布设监测断面时,既要了解河流入城市河段前的水生生物状况,又要掌握由于城市排污对水体生态状况的影响,以及水体是否有自净能力等。

故其监测断面至少要在河流入城市前、流经城市排污段以及出城市河段布设三个断面[即上(对照断面)、中(污染断面)、下(观察断面)],以便了解流经城市河段的整体情况,为综合评价该城市排污对水环境生态的影响提供依据。

(四)断面布设的经济性断面布设方案提出后,要进行优化验证,以期用最少的断面和人力、物力,获得具有最大效益,并有代表性的数据。

同时,要尽可能布设在交通方便、采样安全的地段,以保证人身安全和样品的及时运输。

(五)断面布设的连续性环境监测断面的布设,不仅要考虑反映环境生态现状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期的趋势分析研究的需要,要为观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评价环境效益、强化环境管理服务。

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

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

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是指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水质监测点,以监测和评价水体的质量状况。

根据水质监测的目的和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断面布设方案。

一、河流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1. 河流源头断面:设置在河流的源头位置,可以监测到水体进入河流之前的情况。

这个断面的选择可以考虑到水源地的水质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河流中游断面:设置在河流的中游位置,可以监测到水体在流经不同地段后的变化情况。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水体是否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3. 河流下游断面:设置在河流的下游位置,可以监测到水体流入下游地区之前的情况。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水体是否受到上游污染的影响,以及下游地区的水质情况。

二、湖泊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1. 湖泊入流断面:设置在湖泊的入流位置,可以监测到水体进入湖泊之前的情况。

这个断面的选择可以考虑到入流水体的水质情况,以及入流水体的来源。

2. 湖泊出流断面:设置在湖泊的出流位置,可以监测到水体从湖泊流出之前的情况。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湖泊内部的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出流水体的影响范围。

3. 湖泊中部断面:设置在湖泊的中部位置,可以监测到湖泊内部的水质情况。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湖泊的深度、面积和潜在的污染源。

三、地下水监测断面布设方案1. 地下水源头断面:设置在地下水的源头位置,可以监测到地下水的初始状态。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潜在的污染源。

2. 地下水下层断面:设置在地下水的下层位置,可以监测到地下水在不同地层中的水质变化情况。

选择这个断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层的特征以及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

以上是根据不同水体类型的特点和需求,给出的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案的建议。

具体的断面选择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来确定,以确保水质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摘要:监测江河水质的实际作用在于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对水质监测断面进行不断改进,使用最小的财力、物力、人力,改进江河水质情况。

本文对优化布设江河水质监控断面进行分析,并且综合使用各种水质检测方法,对江河水质监测断面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解,确保监测的准确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1 优化江河水质监测断面布设1.1 采样断面布设河流水质监测的过程中,水质断面的布设主要有四个区域划分,也就是江河进水区、江河出水区、江水岸边区和滞水区。

检测断面可以对区域内水环境质量情况进行反应,断面的实际位置需要在区域环境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湖库、江河等沿岸排污口,依照不同水域的具体功能进行布设断面,比如说风景区、饮用水水源地断面布设需要布设的与湖面水流确保为垂直状,要想对江河水质监测断面布设进行优化,首先要对江河流域内的附近的工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解,确认生活排污源的分布形式,依照污染物质的不同特征,整体性的对断面布设进行控制,确保不同河段功能和布设条件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布设。

1.2 定位垂线布设采样点要想让水质监测工作质量提高,首要任务在于科学合理的选择采样断面地点,要求采样断面所在水域具有代表性,从而可以对监测样本的精准性进行确认。

污水在排入江河之中,由于江河水会产生一定的稀释作用,将污染物在整个江河当中均匀分布。

在水质监测的时候,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监测断面位置,定位的过程中需要依照江河的水面宽度进行,如果江河当中水面宽度不超过50米,就需要设定一条垂线,如果水面宽度达到50米到100米之间,另外河流两岸有非常显著的水流,就需要设置两条垂线,如果水面宽度超过一百米就要在水面上进行三条垂线的布设,然后实际布设水面垂线的过程中需要和实际水面的情况结合,适当增加断面。

1.3 设置水质监测断面采样频率对于一些十分重要的河流在江河水质监测过程中需要超过12次。

水质监测对于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江河或者水源,需要水质监测工作数量增加,另外依照我国江河实际情况,以水源地情况适当对水质采样次数进行调整,可以保证江河水符合国家安全要求,对于一些远离污染的水源水质监测过程中,在监测断面布设的时候,首先需要确保水质样本的均匀性在对样本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整个河流水质情况,另外在监测断面布设的过程中,需要依照江河上游的情况,让均匀性的水质作为监测样本。

简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简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简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简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1)监测断面必须有代表性,其点位和数量应能反映水体环境质量、污染物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力求以较少的断面取得最好的代表性(2)监测断面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去和排污口处,应尽量选择河(湖)床稳定、河段顺直、湖面宽阔、水流平稳之处(3)监测断面布设应考虑交通状况、经济条件、实施安全、水文资料是否容易获取,确保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地表水采样前的采样计划应包括:确定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监测项目和样品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布设地下水监测点网时,那些地区应布设监测点(井):1.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区,2.饮水型地方病(如高氟病)高发地区,3.对区域地下水构成影响较大的地区,如污水灌溉区、垃圾堆积处理场地区、地下水回灌区及大型矿山排水地区等。

确定地下水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的原则是什么:1.依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监测井使用功能,结合当地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达到全面反映区域地下水质状况、污染原因和规律的目的,2为反映地表水于地下水的联系,地下水采样频次于时间尽可能与地表水相一致。

选择采集水样的容器应充分考虑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最大限度地防止容器及瓶塞对样品的污染,2.容器壁应易于清洗、处理,以减少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类的微量元素对容器的表面污染,3.容器和容器壁的化学或生物性质应该是惰性的,以防止容器与样品组分发生反映,4.防止容器吸收或吸附待测组分,引起待测组分浓度的变化,5.深色玻璃能降低光敏作用。

为确保废水排放总量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应如何做好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1.保证采样器、样品容器的清洁,2.工业废水的采样,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在输送、保存过程中保持待测组分不发生变化;必要时,采样人员应在现场加入保存剂进行固定,需要冷藏的样品应在低温下保存;为防止交叉污染,样品容器应定点定项使用;自动采样器采集且不能进行自动在线监测的水样,应贮存于约40C的冰箱中。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分析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分析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分析摘要:经济高速发展中,工业农业也在迅速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

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人们的生活也带去了一定的影响,如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为了有效的对水资源进行水质的检测,就需要对江河水质进行监测,以保证生产生活中能够使用安全的水。

本文主要针对江河水质监测的断面优化布设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促进水质的监测,保障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都离不开水,可见水的重要性。

而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给环境带去了负面的影响。

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大量的流向了江河中,江河自身的“排污系统”难以对大范围、大量的污染进行净化,从而影响江河的水质。

江河水质监测将能及时、准确的对江河中水体进行检测,有效的了解水中污染物的类型、分布情况等,对水质进行优劣评价。

一、江河水质监测江河水质监测,主要是通过对江河断面取样的水体进行监测,从而对水质做出评价。

在评价的时候,需要保证取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要有效的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就需要对监测断面的布设方法进行优化。

在进行江河水质监测断面布设的时候,首先需要对该江河的水文、地质地貌、江河支流、水的用途等进行调查与分析,这样才能准确的掌握对江河水体产生污染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具体分布情况,主要的污染源、污染物等情况。

其次采用宏观控制重点布设方法和功能河段分区布设法相结合进行,这样将能有效的提高取样质量,得出准确率较高的水质评价。

二、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在进行江河水质监测断面布设的时候,采用优化布设方法将能有效的提高水质监测质量,具体的布设方法为(一)宏观控制重点布设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布设能够真实的、全面的反映出江河水流的水质情况、受到污染的主要区域,从而对断面进行监测。

宏观控制重点布设方法,主要是根据江河沿岸的工业区域、居民生活区、支流情况、工农业废水排放情况等进行优化布设,能够全面的反映江河的水质情况。

水质监测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

水质监测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

水质监测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一般应布设对照、控制、削减三类断面特别应注意:1、调查范围的两端布设一个取样断面2、重点保护水域及环境敏感点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3、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应布设取样断面4、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有污水排入)应布设取样断面5、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如取水口、闸坝)应布设取样断面6、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米处应布设取样断面? 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断面确定后,根据河宽布置采样垂线;每条垂线上,根据水深设置采样点总的来说:样品数量的规定如下:一级评价:每个水质采样点取1份水样二级评价:每条采样垂线取1份混合水样三级评价:每个断面取1份混合水样下面分别讲述。

河流:1、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当河流面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可按下列原则布设:(1)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2)大、中河:河宽<50m,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3)河宽>50m,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4)特大河: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

如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时,应结合主流线的位置,适当调整陛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

2、垂线上取样水深的确定: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 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在水深<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也不应小于0.3m。

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0.5m处,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3、取样方法: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置和设置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置和设置

一、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方法在确定和优化地表水监测点位时应遵循尺度范围的原则、信息量原则和经济性、代表性、可控性及不断优化的原则。

总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反映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断面的具体位置应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得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应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对河流来说,具体的各类监测断面设置方法如下:1. 背景断面应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

因此要求: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用区及主要交通路线。

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如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

如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

2. 入境断面,即对照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的水质状况,因此应设置在水系进入本区域且尚未受到本区域污染源影响处。

3. 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排污区(口)排放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

因此应设置在排污区(口)的下游,污水和河水基本混匀处。

控制断面的数量、控制断面与排污区(口)的距离可依据以下因素决定:主要污染区的数量及其间的距离、各污染源的实际情况、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其它水文特征等。

其中,还应考虑对纳污量的控制程度,即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

如某河段的各控制断面均有五年以上的监测资料,可用这些资料进行优化,用优化结论来确定控制断面的位置和数量。

4. 出境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

因此应设置在本区域最后的污水排放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已基本混匀并尽可能靠近水系出境处。

如在此行政区域内,河流有足够的长度,则应设置消减断面。

消减断面主要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能力,应设置在控制断面的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5. 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主要河流的干流、一、二级支流的交界断面,这是环保管理的重点断面。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置和设置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置和设置

一、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方法在确定和优化地表水监测点位时应遵循尺度范围的原则、信息量原则和经济性、代表性、可控性及不断优化的原则。

总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反映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断面的具体位置应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得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应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对河流来说,具体的各类监测断面设置方法如下:1.背景断面应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

因此要求: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用区及主要交通路线。

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如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

如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

2.入境断面,即对照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的水质状况,因此应设置在水系进入本区域且尚未受到本区域污染源影响处。

3.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排污区(口)排放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

因此应设置在排污区(口)的下游,污水和河水基本混匀处。

控制断面的数量、控制断面与排污区(口)的距离可依据以下因素决定:主要污染区的数量及其间的距离、各污染源的实际情况、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其它水文特征等。

其中,还应考虑对纳污量的控制程度,即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

如某河段的各控制断面均有五年以上的监测资料,可用这些资料进行优化,用优化结论来确定控制断面的位置和数量。

4.出境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

因此应设置在本区域最后的污水排放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已基本混匀并尽可能靠近水系出境处。

如在此行政区域内,河流有足够的长度,则应设置消减断面。

消减断面主要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能力,应设置在控制断面的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主要河流的干流、一、二级支流的交界断面,这是环保管理的重点断面。

给排水综合知识: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doc

给排水综合知识: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doc

给排水综合知识: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1.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若干)和入海口断面。

对行政区域可设背景断面(对水系源头)或入境断面(对过境河流)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若干)和入海河口断面或出境断面。

在各控制断面下游,如果河段有足够长度(至少10km),还应设消减断面。

2.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控制监测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置1个监测断面
3.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4.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

6.流域同步监测中,根据流域规划和污染源限期达标目标确定监测断面(见第7章流域监测)。

7.河道局部整治中,监视整治效果的监测断面,由所在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8.应急监测断面布设见第9章。

9.入海河口断面要设置在能反映入海河水水质并临近入海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垂线上取样水深的确定: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 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在水深<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也不应小于0.3m。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0.5m处,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5、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如取水口、闸坝)应布设取样断面
6、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米处应布设取样断面
? 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
断面确定后,根据河宽布置采样垂线;每条垂线上,根据水深设置采样点
总的来说:样品数量的规定如下:
3、取样方法:
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它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
湖泊、水库:
1、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布设:
(1)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小于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下0.5m处,但距湖库底不应小于0.5m。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首先应找到斜温层。在水面下0.5m及斜温层以下,距湖库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
水质监测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
一般应布设对照、控制、削减三类断面
特别应注意:
1、调查范围的两端布设一个取样断面
2、重点保护水域及环境敏感点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
3、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应布设取样断面
Hale Waihona Puke 4、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有污水排入)应布设取样断面
(3)河宽>50m,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4)特大河: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如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时,应结合主流线的位置,适当调整陛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
(2)小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小于10m时,水面下0.5m,并距湖库底不小于0.5m处设一取样点。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水面下0.5m处和水深10m,并距底不小于0.5m处各设一取样点。
2、取样方法:
(1)小型湖泊与水库:如水深小于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如水深大于等于10m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合样,在上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可不进行混合。
一级评价:每个水质采样点取1份水样
二级评价:每条采样垂线取1份混合水样
三级评价:每个断面取1份混合水样
下面分别讲述。
河流:
1、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当河流面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可按下列原则布设:(1)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2)大、中河:河宽<50m,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2、取样方法:每个取样位置一般只有一个水样,即在水深大于10m 时,将两个水深所取的水析混合成一个水析,但在上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可以不进行混合。 �
(2)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
河口:取样点的布设和取样方法与河流部分相同。
海湾与近海水体:
1、取样点布设:水深小于等于10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水样,此点与海底的距离不小于0.5m。水深大于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水深10m,并距海底不小于0.5m处分别设取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