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研究进展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研究进展
了更 多 的机会 , 使之 在全 球范 围 内 的分布 不 断 扩大 。
D DV) 。其 中 P R 和 牛瘟 ( P P R )具 有相 似 的临床 症
状 和病 理变 化 , 二者还 具有 血清学 相关 性 。
P R是严重危 害畜 牧业 生 产安 全 的重 大 动物 疫 P 病之一 , 目前 主要 分布在非 洲 、 阿拉伯 、 中东 以及南 亚 次大陆在 内的亚洲部分地 区 。在 发展 中 国家 , 山羊 和 绵羊等小反 刍 动物 在可 持 续农 业发 展 中具 有 重要 的 经济价值 , P R具有较 高 的病死 率 , 首次 暴 发流 而 P 在 行的动物群里 病死率高达 5 ~8 , 0 0 可造成破 坏性 的经济影 响 。据估 计 , ] 印度 每年因 P R造 成的经济 P 损 失达 0 3 . 9亿 美元 。2 0 0 6年 一2 0 0 8年 在 肯尼 亚 1 6 个 地 区至少有 5 0万 动物 感染 了 P R 其 中大 部分 0 P V, 最终死亡 , 引起 了严 重 的食 物 危机 , 当地 居 民 的生 对 活造成 了重 大 的影 响 , 每年 的经济 损 失 达 0 1 美 . 5亿 元 。P R以较高 的发病 率和病死 率 , 世界动 物卫 ] P 被 生组织 ( I 动 物卫 生 法 典 列 为必 须 报 告 的 动 物疫 O E) 病 , 国将其 列为一类 动物疫病 。 我
病 毒 ( id r etvrs R V) 人麻 疹 病毒 ( als R n ep s i , P 、 u Mese vrs, i u MV) 犬 瘟 热 病 毒 ( a iedse e i s 、 C nn i mp rvr , t u C DV) 海 豹 瘟 病 毒 ( o p ie dse e i s 、 P ros itmp r vr , u P V) 海 豚 瘟 病 毒 ( lhn dse e i s D 和 Dop i i mp r vr , t u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犬猫疾病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犬猫疾病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犬猫病毒病临床诊断技术研究进展动物医学分会论文选--犬猫病毒病临床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一、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犬猫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一)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检测原理是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包被已知抗原或抗体,加入待检样品后,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与膜上包被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再通过胶体金标记物与之反应形成红色的可见结果,从而达到检测目的。

试纸条上依次粘有A:吸水纸;B:玻璃纤维膜,膜上吸附着金标记物;C: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 membranes, NCM),根据需要在膜上包被不同的抗体(或抗原),并使其呈带状分布,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D:吸收垫。

ABCD首尾相连,当液体标本滴加在A上时,液体即向D处不断扩散,当液体到达B处时,金标记物被溶解,同时与标本中的抗原反应而形成复合物。

液体继续前移至C 处,金标记的复合物再与膜上检测线的抗体结合而呈现红色的线条,多余的金标抗体继续前移至D处。

利用胶体金试纸检测的方式既可以标记抗体,又可以标记抗原;既可以采用标记抗原与待测抗原的竞争方式来检测抗体,又可以利用标记抗体或标记二抗的双抗体夹心法方式来检测抗原。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人的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

在兽医诊断领域也已开始使用,如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病毒临床快速诊断均已开始使用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条。

(二)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特点1、免疫胶体金技术的优点① 亲和性好(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准确性高;② 稳定性好,批内/批间差小,易于质量控制;③ 示踪剂:已胶体金为指示剂,本身形成免疫分析过程后的颜色标记;④ 操作简便;⑤ 符号显示结果;⑥ 单体操作;⑦ 无需设备、仪器;⑧ 摆脱冷链,易运输、储藏;⑨ 自带质控对照;⑩ 经济实用。

2、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缺点① 灵敏度不如ELISA(仅相对于酶标而言,而酶有生物活性,故有第二批放大过程,使ELISA产品较金标法产品更为灵敏);② 一般作为定性,不易定量;③ 若ELISA采用自动化分析仪时,大批量的集约性的操作,不如ELISA快而方便。

重庆市重大动物疫病GIS研究进展

重庆市重大动物疫病GIS研究进展

四 、 究 内容 研
1 持 系 统 选 型 . 支
Wid w ev r 0 3企 业 版 : 于 n o s re 0 S 2 用
门 相 当成 熟 的 技 术 境评估 、 害 预测 、 资 环 灾
城 市 规划 、 林 牧 业 等 几乎 所 有 领 域 。 农
庆 数 字 城 市 科 技 有 限公 司 , 合 重 庆 动 结
监 1 0指 挥 中 心 建 设 工 程 联 合 开 展 科 1
G ol 图 更 为 精 细 ) og e地 ,并 有 数 字 高 层
模 型 . 据 至 少 每 半 年 更 新 一 次 。通 过 数
技 攻 关 , 过 近 三 年 的 努 力 , 成 科 技 经 完 攻 关 。 成 了 一 套 符 合 国 家 保 密 要 求 的 建
定 动 物 疫 病 区 的称 号 。
件 . 于 三 维 仿 真 地 图及 相 关 属 性 的 显 用 示、 辑、 布。 编 发 2基础 地理 信 息 . 本 研 究 使 用 重 庆 市 规 划 局 下 属 事
20 0 8年 , 重 庆 市 重 大 动 物 疫 病 《 GS研 究 》 题 经 重 庆 市 科 委 “ 技 攻 关 I 课 科 计 划 项 目 ” 项 审 批 , 庆 市 动 物 卫 生 立 重
基础 。
业 单 位 重 庆 市 地 理 信 息 中 心 提 供 的 重 庆 市 地 理 信 息 公 共 服务 平 台 , 台提 供 平
重 庆 市 高 精 度 1 0 — : 万 二 维 电子 地 : 0 11 2
图 和 O2 25米 三 维 电 子 地 图 ( .~ . 比
监 督 所 联 合 重 庆 市 地 理 信 息 中 心 和 重
1 eT r E poe R 三 维 G S平 台 软 i er x l r O: n a r P I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动物疫病防控是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兽医信息技术应用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现有兽医信息技术应用1. 疫情预报模型技术兽医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疫情预报模型技术是比较成熟的应用之一。

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动物疾病疫情进行建模和预测,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测准确率,快速预测疫情传播趋势,帮助农民做好防控准备。

2. 远程诊断技术远程诊断技术是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视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动物疾病的远程诊断,可以缩短医疗资源之间的距离。

同时,远程诊断技术还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因接触而传染疾病的风险,保护兽医和农民的健康安全。

3. 全程溯源系统全程溯源系统是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又一重要应用。

通过标识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畜禽产品的全程追溯,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企业对畜禽产品的生长、饲养、疫病防控等全过程进行监管和管理,避免了因疫情传播和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风险和安全风险。

1. 加强数据共享和协同渠道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处理好数据共享和协同渠道的问题。

要促进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以便调用、共享和传输数据。

2. 引入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

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全过程追溯和流通管理平台,实现行业和监管的互联互通,保障产业链各方的信息安全和权益。

3. 推广智能装备应用结合物联网技术,智能装备应用可以实现畜禽场的自动化管理,同时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好的分析大量农业数据。

智能化的畜禽场它可以帮助农民和兽医更好地了解畜禽的状况,持续跟踪牲畜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疫情并进行处理以及及时预防疫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和兽医工作的质量。

三、应用前景展望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兽医信息技术应用将更加重要。

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动物疫病防控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给动物疫病防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防控水平,对于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物疫病的类型及特点动物疫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动物之间传播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

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新疫病不断出现,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等;二是旧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呈现新的特点,如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三是疫病的多重感染和混合感染现象日益严重,增加了防控难度。

二、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技术1.疫苗研发与免疫接种疫苗研发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和关键。

疫苗的研发主要包括疫苗候选的筛选、疫苗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免疫接种是通过给动物接种疫苗,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

目前,疫苗免疫接种已成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2.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减少疫病在动物群体中的传播和发生。

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消毒、隔离、防护、无害化处理等。

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保护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3.监测与诊断动物疫病监测与诊断是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对动物进行疫病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疫病诊断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诊断等方法。

准确的疫病诊断可以有效地指导防控工作,减少疫病的传播和损失。

4.防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根据疫病监测和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封锁、扑杀、治疗等。

实施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疫病,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5.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动物疫病防控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非洲猪瘟概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这种疾病最早起源于非洲大陆,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猪或者食用感染病猪的肉或血液而传播。

在野生猪和疾病携带者的情况下,还会通过空气、粪便、尿液等途径传播。

一旦发生疫情,病猪往往会表现出发热、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猪皮出现皮肤出血点等症状。

目前,预防非洲猪瘟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病猪、消毒场地、严格管控疾病传播途径等。

尽管疫苗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但目前尚无特效的疫苗可以完全预防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的爆发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仅使得养猪户面临生产困难,还导致了市场价格波动。

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在疫情爆发前及时采取措施,是预防非洲猪瘟扩散的关键。

2. 正文2.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以及食品传播等途径。

通过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患有非洲猪瘟的猪只与健康猪只相互接触时,病毒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进行传播,从而导致健康猪只感染疾病。

这种接触方式往往发生于猪圈、转运车辆、人为传输等场合。

间接接触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

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环境物体(如粪便、衣物、器具等)传播给健康猪只,使其感染疾病。

在猪场、养殖场等密集饲养的环境中,这种传播方式尤为容易发生。

非洲猪瘟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进行传播。

在病毒高度扩散的场所,如猪场内猪只密集饲养、病毒浓度较高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感染其他猪只。

食品传播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病毒污染了猪肉、猪产品或者饲料等食品,食用这些被病毒污染的食品会导致健康猪只感染疾病。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养猪户和养殖场需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措施,避免病毒传播给健康猪只,从而减少疫情的蔓延。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动物疫病是指发生在动物身体上的一种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

动物疫病不仅威胁着动物的健康和生命,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动物疫病的防控非常重要,兽医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物疫病防控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监测、控制和清除措施,减少或消除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兽医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

可以通过传感器技术监测动物的体温和行为活动,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送给兽医,迅速发现疫病的蔓延。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进行深入研究,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兽医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动物疫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传统的动物疫病诊断主要依赖于兽医的经验和病理检查,存在主观性和时间成本较高的问题。

而现在,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和生物成像技术等先进技术,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利用PCR技术可以迅速检测出动物体内的病原体,快速确定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利用远程诊断技术,可以实现兽医的远程会诊和指导,提高疾病诊断的效率。

兽医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精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建立动物健康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动物疫病的精确追踪和防控。

利用无线传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动物的饮食、体重、疫苗接种情况等重要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分析和管理。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

兽医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可视化和智能化水平。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动物疫病的传播路径、防控措施等信息可视化展示,方便兽医和决策者理解和分析。

在疫情分析和预测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草药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增强技术研究进展

中草药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增强技术研究进展
年来 ,一些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免疫接种预 防效果 多种 因素有关:促进动物免疫器官发育 ,提供 更 不佳 ,用药量逐渐加大而仍未达到理想 的预 防效 多更好 的免疫活性 细胞 ;活化免疫 细胞 ,包括 T 果 。要解 决这一 问题 ,就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激 活 细 胞 、 B细 胞 、K 细 胞 、N 细 胞 , 同 时 可 加 强 K 免疫系统 ,提高免疫细胞 的活性 ,以使动物 机体 细 胞 上 受 体 的表 达 ;激 活 巨噬 细 胞 功 能 ,加 强 其 接种疫苗后获得较高水平 的免疫应答 ,增 强机 体 吞 噬、处理 、传递抗 原的作用 ,促进细胞 因子 的 的抗病 能力 。 目前 ,这 一领域 的研 究非常活 跃 , 分 泌及 活性 ,如 白细胞介素、转移 因子等 ;促进 特别是化药免疫增强剂 的研究取得 了较大 的研 究 和 调节补 体、抗 体和 溶菌酶的产生 ;影 响核酸和 进展 ,对 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 的作用 。但 核 苷 酸 的合 成 ;改 善 骨 髓 造 血 功 能 ;改 善 垂 体 一 是化学药物免疫增强剂都不 同程度地存在着 降低 肾上腺皮质 功能;影响到神经肽 的释放 ,促进神 机体生产性能 、引发毒副作用和药物残 留、危 害 经一 内分泌一 免疫系统 网的联 系。
疫等 的免疫抗体 水平低 、保护 率不高的现象仍然 存在 ,免疫抑制性疾病 除直接 造成与其他传染病
1 中草 药 免疫 增 强 剂 的作 用机 理
免疫 增强剂 是一类 通过非特 异性途径提 高机 相 同的危害 ,更严重 的是 受感 染动物 的免疫功 能 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反应 的物质 ,有利于增强机体 受 到损害 ,结果 导致机 体抵抗 力下降而易受其他
择,在 正常调节范围 内, 以双 向调节为主 。中草 猪 的生长性能及 免疫功 能均有 不 同程度 的增强作 药免疫增强剂具有活性刺激 、营养、调节及抗病 用 ,免疫 口蹄疫 灭活 苗后 2 7d抗体 水平 显 著高 于对照组 ,腹 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料重 比较对

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及防控研究进展ppt课件

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及防控研究进展ppt课件
7
.
一、动物布病防控对策研究进展
❖ (二)国外布病防控经验
根据全球布病防控方案实际执行状况和成功经验,我们将全球不 同国家分成不同类型。
1.具有成功净化甚至根除布病经验的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等国家,地广人稀、经济发达、畜牧业经济占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 但养殖业分散,政府对布病控制重视,通过检疫-扑杀-补偿等相关防 控方案先后净化或根除了布病。
LOGO
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 及防控研究进展
.
1
.
内容
1 动物布病防控对策研究进展 2 布鲁氏菌分子致病机制及国际研究现状
2
.
布鲁氏杆菌的介绍
❖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和牛、羊、猪等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也 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三大疫病(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 之一。
❖ 由于严重危害和流行,致使肉、奶等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大 地影响牛羊猪等动物产品的对外贸易,并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 国际上将该病列为B类生物恐怖战剂和农业生物恐怖战剂。
2.近年来被欧盟确认为无布病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德国 、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等,属于资源密集型,经济 发达、以人为本,通过检疫-扑杀-补偿等防控方案根除了布病。
3.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通过上述措施净化 了布病。
8
.
一、动物布病防控对策研究进展
4.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的美国,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刚刚净化畜群, 即将根除布病。
15
.
三、我国布病新型防控体系研究现状
❖ 近十几年来,由于研究条件限制、布病疫情缓解和研究技术人员匮乏 等因素存在,我国布病基础研究和防控研究处于低迷状态,许多原有 的研究机构因缺少经费和人员短缺纷纷下马,保留下来的研究机构也 因上述原因只能维持。因国家在布病防控及其研究方面投入不足、畜 牧业快速发展、牲畜流动加快和全球布病再肆虐等因素,致使我国动 物和人群布病严重流行。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状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状况,我们对相关单位和农户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和工作进展情况,为农业农村部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制定了调研问卷,针对不同类型的受访对象进行了调研。

同时,我们还采访了多位相关工作人员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措施根据调研结果,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农业农村部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文件,其中包括疫情报告制度、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动物疫苗使用管理办法等。

同时,相关部门还开展了大规模疫苗接种和动物防疫工作,对重点地区进行了全面排查和监测。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调研中我们发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一些农户对疫病防控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落实相关的防控措施。

其次,一些地方的动物卫生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力度不够,导致疫病防控效果不理想。

此外,由于经费和人力资源的有限,一些地方在疫情的监测和报告方面存在欠缺。

3.改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首先,加强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疫病防控意识,引导农户逐步形成自愿接种疫苗的习惯。

其次,加大对动物卫生监测和疫苗接种的经费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水平。

此外,加强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合作,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的协调工作。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认为,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提高群众意识,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工作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效果,保障动物健康和农民收入的稳定。

动物免疫学的前沿研究进展

动物免疫学的前沿研究进展

动物免疫学的前沿研究进展近年来,动物免疫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

免疫学研究旨在理解机体对抗疾病的机制,以及免疫系统如何保护动物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个动物免疫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包括免疫记忆、疫苗研发、免疫治疗等。

1. 免疫记忆的研究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对于特定病原体产生持久性保护的能力。

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记忆是通过免疫细胞的记忆机制实现的。

科学家们发现,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在感染后会形成,并且能够对再次感染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反应。

这一发现为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疫苗研发的创新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疫苗研发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例如,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有待关注。

这种疫苗将病原体的关键基因组成员转染到另一种无害的病毒或细菌上,从而生成能够诱导免疫反应的疫苗。

这种新型疫苗在提供免疫保护的同时,也减少了潜在的副作用。

另一个有前景的疫苗研发领域是DNA疫苗。

DNA疫苗通过将病原体的DNA序列注射到机体中,促使机体产生抗原并引发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具有贮存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势。

目前,在多种动物实验中,DNA疫苗已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3. 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传统的免疫治疗方法中,使用抗体来治疗疾病已取得了显著效果。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也被开发出来。

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是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上的抑制信号分子,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在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另外,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也是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修复或改变免疫细胞的基因,从而增强其抗菌能力或增加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

4. 未来发展趋势尽管在动物免疫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

例如,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操控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疾病治疗和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进展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高致病力的冠状病毒引起的猪类疾病,主要特点是高度致病性、迅速传播、临床症状严重。

近年来,随着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该疾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综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的进展。

首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病毒分离、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已将该疾病的病原鉴定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PRRSV至少存在两个主要亚群,即欧洲亚群和美洲亚群,且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率。

近年来,病毒亚群之间的基因重组事件越来越频繁,使得疫苗的设计与开发面临更大的挑战。

其次,在病原传播途径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传播,即直接接触和通过空气传播。

病毒在病猪体内主要定殖在单核细胞系,但也可通过唾液、粪便和尿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传播。

此外,病毒在猪场内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较长,使得传播风险更高。

因此,加强猪场内环境卫生管理对于控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该病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和药物治疗等。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病毒变异率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研发针对该疾病不同亚群的疫苗仍然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此外,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如限制人员流动、加强检疫和消毒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传播。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采用抗病毒药物对病猪进行治疗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这对于控制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总之,随着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该疾病的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然而,由于该疾病的病原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其完全控制仍存在挑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研究,以期能够开发出更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研究进展教案

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研究进展教案

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研究进展教案一、背景介绍畜牧养殖动物疫病是影响农业经济和动物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许多研究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教案旨在介绍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的研究进展,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关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知识和技术手段。

二、疫病防控策略畜牧养殖动物疫病的防控策略包括规范管理、免疫措施、病原学研究和环境控制等方面。

1. 规范管理规范管理是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其中包括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合理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和个体动物健康监测等。

2. 免疫措施免疫措施是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接种疫苗或抗体,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机会,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疫病的目的。

3. 病原学研究病原学研究是疫病防控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病原体的特性和传播途径。

通过对病原体的鉴定和分析,可以研究出更有效的防控措施,并提供病原体的诊断和监测方法。

4. 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针对畜牧养殖场所进行的疫病防控措施,主要包括病原体污染的消除、隔离措施的实施以及空气、水质的治理等。

通过合理的环境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

三、研究进展介绍目前,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以下将介绍几个典型的研究方向和相关成果。

1. 基因编辑技术在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生物技术,它可以用于改变动物的遗传特性,提高其抗病能力。

研究人员通过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成功地改变了一些畜牧养殖动物的基因,使其对特定疫病具有较高的抵抗力。

2. 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疫苗被开发出来,并在畜牧业中得到应用。

例如,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等,这些疫苗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能够为动物提供更持久的免疫保护。

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疫病监测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畜牧养殖动物疫病的快速监测和预警。

动物医学中的疫苗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中的疫苗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中的疫苗研究进展疫苗在动物医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爆发。

这些疫苗的研究和开发一直是动物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动物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动物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动物医学中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DNA疫苗的研究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的疫苗技术,通过直接注射动物体内的DNA序列来引发免疫反应。

相比传统的疫苗,DNA疫苗具有许多优势,如易于合成和存储,治疗范围广泛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动物使用DNA疫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DNA疫苗能够有效激发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提高免疫力,阻止病原体的侵袭,从而降低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逆转录病毒疫苗的研究逆转录病毒疫苗是另一种新型疫苗技术,利用逆转录酶将RNA病毒的遗传物质转录成DNA,并将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技术在动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病原体进行基因工程处理,开发了许多逆转录病毒疫苗,如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疫苗和逆转录病毒肺炎疫苗。

这些疫苗在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效果,有望成为动物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三、基因编辑与疫苗研究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动物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通过基因编辑工具,研究人员可以对动物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的修改,从而使动物具备抗病能力。

在疫苗研究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应用于疫苗制备的关键环节,如疫苗菌株的改造、病原基因的删除等。

通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开发出更加强效和安全的疫苗,并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四、疫苗载体的研究疫苗载体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有效地将疫苗转运到动物体内,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疫苗载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些新型的载体材料被引入到疫苗传递系统中,如纳米颗粒、脂质体、聚合物等。

这些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提高疫苗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动物疫病是指发生在动物群体中的传染病,常常会给养殖业和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兽医信息技术应用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不仅提升了兽医工作效率,还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本文将围绕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一、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动物疫病具有隐蔽性和传染性,一旦发生疫情往往会迅速扩散,给养殖业和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目前,动物疫病防控主要依靠疫苗接种、临床检测和隔离治疗等措施。

由于疫苗研发周期长、疫病传播速度快和临床检测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动物疫病防控依旧面临诸多挑战。

二、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1. 疫病监测技术兽医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建立疫病监测系统,对动物疫病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目前主要包括利用传感器技术监测动物的体温、呼吸和行为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识别动物的健康状态,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

这一技术能够提高动物疫病的监测效率,及时发现疫情,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2. 信息化管理系统兽医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建立动物疫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动物疫病的全程追踪和管理。

系统包括动物疫病的发病情况、疫苗接种记录、临床检测结果等信息,通过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应急响应。

这一系统能够帮助兽医部门对动物疫病进行精准防控,降低疫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3. 互联网+兽医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兽医服务也开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目前一些互联网平台已经推出了在线兽医咨询、疫病防控方案定制等服务,通过在线平台帮助养殖户和兽医进行信息交流和疫病防控工作。

这大大提高了兽医工作效率,也为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了新途径。

三、未来展望兽医信息技术应用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未来可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更加智能和智慧的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实现对动物疫病的实时感知和预警。

可以加强兽医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疫病防控方案。

猪圆环病毒型疫苗研究进展

猪圆环病毒型疫苗研究进展

猪圆环病毒型疫苗研究进展背景介绍圆环病毒属于拟单孢病毒科,是引起猪主要消化道疾病的致病体之一。

圆环病毒主要分为病毒型和细胞型两种。

其中,圆环病毒7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的主要病原体。

PCVD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下腹部肿胀、呼吸困难、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繁殖障碍和肝炎等病变。

为了防止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人们已经开发出了猪圆环病毒型疫苗,其中以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为主要种类。

灭活疫苗的生产过程复杂,成本较高,而重组亚单位疫苗技术成熟,生产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在动物疫苗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研究进展1. 重组猪圆环病毒型疫苗的研究1996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在人工培养的细胞中成功繁殖出猪圆环病毒。

此后,科学家开始探索使用病毒的VP1和VP2两个编码轮廓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可能性。

1998年,美国科学家描述了一种可以表达PCV2 VP1蛋白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继续研究发现,表达PCV2 VP1蛋白可以诱导小鼠体内产生抗体,证明了基于PCV2 VP1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潜能。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此基础上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个例子是,美国科学家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了一种PCV2 VP1和VP2多表位集合体疫苗,经动物实验证实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还有研究者使用新的递送系统载体,如高效转染病毒、表达载体和质粒DNA等,来提高疫苗免疫原性。

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基于重组技术的猪圆环病毒型疫苗是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前景的。

2. 省时省力的接种方式在保证疫苗免疫效能的同时,疫苗接种方式的优化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方向。

传统的疫苗接种方式往往需要使用注射器或者喂食,操作较为繁琐。

研究者们也在探索简便、省时、省力的接种方式。

目前,比较常见的接种方式有喷雾传递法、口服和直肠给药等。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1. 引言1.1 禽流感病毒的背景介绍禽流感病毒,又称禽传染性流感病毒,是一种感染禽类动物的病原体,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接触污染的物体或食物传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

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动物造成严重威胁,不仅会导致禽类动物的大规模死亡,还有可能通过接触感染人类。

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禽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亟需加强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控策略,以保护禽类动物的健康,并预防疫情的传播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

免疫研究在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探索有效的免疫研究方法和技术,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00字】1.2 免疫研究的重要性免疫研究在禽流感病毒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会引起禽类和人类感染的病原体,其传播速度和致命性极高。

免疫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机制、病原特性和传播途径,为疫苗研发、药物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免疫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挖掘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设计思路。

免疫研究还可以帮助改善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疫情对禽类养殖业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加强免疫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对禽流感病毒的认识,还可以为未来疫情爆发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免疫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 正文2.1 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三种方式。

飞沫传播是禽流感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鸟类呼吸道或消化道受到刺激时,会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等方式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其他鸟类在吸入这些飞沫后即可被感染。

接触传播也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猪细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猪细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征 是 母 猪 怀 孕 前 期 感 染 该 病 毒 后 , 胎 盘 使 胚 胎 或 胎 儿 受 到 经 侵袭 , 引起 母 猪 流 产 、 胎 死 亡 、 儿 畸形 、 儿 木 乃 伊 化 及 死 胎 胎
界各 国普遍重视 。各 国猪群血清 学调查 阳性 检 出率都 比较 高, 如澳大利亚 、 国 、 法 芬兰 、 南非 、 南朝 鲜 、 国、 美 阿根廷等国
3 临 床 症 状 及病 理 变化
P V属 于细小病毒科 细小病 毒属 , P 该属病毒包括 阿留申
病 毒 (D )牛 细小 病 毒 (P ) 泛 白细 胞 减 少 症 病 毒 (P ) A V、 B V、 猫 F v、
貂肠 炎病毒( E )犬细小病毒(P )兔细小பைடு நூலகம்毒(P )猪细 M V、 C V、 LV 、 小病毒(P )鹅细小病(P ) PV 、 G V及番鸭细小病毒( V等 。到 目 MP ) 前为止 ,仅发现少数病毒可导致有 明显 临床症状 的传染病 ,
专 论 与 综 述
猪 细 小病毒 病 的研 究进展
赖 笑娴
( 东省 东莞市 动物 疫病 预 防控制 中心 , 莞 5 3 8 广 东 2 0 6)
关键 词: 细 小病毒 ; 殖障碍 ; 究 猪 繁 研
DO I1 .9 9J I : 3 6 / . 0 SSN.6 — 0 7 2 .6.0 1 71 6 2 .01 0 0 3 0
发 情 不 正 常 , 配 不 孕 , 产 死 胎 、 形 胎 、 乃 伊 胎 或 产 带 久 或 畸 木
子质量约为 1 x 0 。病毒基 因为单股 D A,约含有 5 0 . 1%) 4 N 00 个碱基对 , + G C含量为 4 %, N 8 D A约 占整个病毒粒子分子 质

野生动物细菌性疫病的研究进展

野生动物细菌性疫病的研究进展

区传人欧洲 , 死亡近 1 亿人 ; 2次发生在 1 世纪, 第 4 涉及欧、 、 亚 非洲 ; 3次发生在 1 世纪, 第 8 传播到 3 2 个国家。11 90年冬季在 中国的东北地区, 爆发了 2 0世纪规模最大 、 后果最严 重的肺 鼠疫 , 一次性导致 近 6 人 死亡 。19 在 印度也 出现 了爆发性 流行 。 万 94年
关键词 : 野生动物 ; 细菌 性疫病 ; 结核病 ; 氏杆菌病 ; 氏梭菌病 布 魏 中图分 类号 : 8 89 ¥5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7 -9 3 2 1 ) 40 6 -4 6 27 8 (0 0 0 - 1 0 0
1 野 生 动 物 细 菌 性 疫 病 的现 状
在 全球 生态 失衡 、 环境 污染 的情 况 下 , 生动物 携带 的动物 源性 细菌 的变异速 度 呈现 出不断加快 的 野 趋 势 。野 生 动物 向畜禽 、 类传 播 疾病 的风 险越来越 大 , 播途 径也 越来 越 广 , 来 的威胁 越来越严 重 。 人 传 带 近年来新 发 或再 发 的细 菌 性疫 病不 断涌 现 , 巴氏通体 病 、 如 钩端 螺旋 体 病 、 姆 病 等在 不 同程 度上 都 与 莱 野 生动 物有关 。2 1 00年 4月 1日世界 动 物卫生 组织发 布 的流行 性 细 菌性 疫病 有 : 炭疽 病 、 禽衣 原体病 、 禽 类支原 体病 、 类结核 病 、 肾杆 菌病 、 禽 鲑 牛生 殖道弯 菌病 、 牛结 核病 , 氏杆 菌病 等 。 布 由于生态 环境 的恶 化 或免 疫压 力 的影响 , 鼠疫 、 核 、 结 布病 、 疽等 原 本 存 在 于动 物 生态 圈 , 炭 只感 染 动 物 的细 菌在进 入 新 的环 境或侵 人 新 的宿主后 转 向侵 袭人 类 , 在人 与动 物 间循 环 传播 , 给人类 带来 了毁 灭性 灾难 。以鼠疫 为例 , 史上 曾发 生过 3次世 界性 的 大流 行 : 1次 发 生 在 公元 6世 纪 , 地 中海 地 历 第 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新毒株不断传入、 流行毒株变异 —May98、 Asia1/JS/2005、 A/HBWH/09(G1)、 A/GDMM/2013(G2)、PanAsia 和新猪 毒-2
3) 病毒对环境污染严重 —疫情隐瞒不报, 流行病学数据不准 —病畜及康复畜广泛存在, 无法灭源 —带毒动物及污染产品广泛流通与贸易,难以阻断传播途径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策略
扑灭 监测-净化-根除 大规模或毯式疫苗免疫
禽流感疫苗免疫存在问题
• 疫苗是否需升级? – 流感病毒易变异,疫苗需要及时、持续的升级。
• 疫苗是否需要定制? – 国家政策不允许,同时也存在风险。
• 针对出现的 H5N2、 H5N8 如何选择疫苗? – 主要是根据 HA 的抗原性,而不是 NA
免疫接种 怀孕母猪,口服或鼻内接种弱毒疫苗(提高乳汁 IgA 水平),可使新生仔猪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胃肠外(如乳腺)接种,也可取得同样效果。 困难之处:研制出既能刺激母猪肠内 IgA 抗体应答,又能完全致弱从而不会感染新生仔猪的 TGEV 疫苗
猪流行性腹泻 TGEV
传播途径 1) 粪-口传播是 PEDV 主要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发病猪的粪便、饮水、采食传播 2) 通过接触发病猪的人、物传播 3) 分娩和断奶仔猪数量大的猪场, PEDV 可通过感染断奶仔猪而存活,从而成为地方常在性
流行 防制 1) 对妊娠母猪饲喂病毒污染的粪便或肠内容物(反饲)。 2) 欧洲,不值得研发疫苗;在亚洲,弱毒疫苗有前途:如适应细胞的 CV777、韩国的 KPEDV-9、
日本的 P-5V 等。 3) 生物安全措施。
轮状病毒感染 RV
防制 1)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仔猪早吃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保护。 2) 发病后,对母猪限饲,减少哺乳;病猪对症治疗。 3) 猪源弱毒疫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腹泻率下降 60%以上,成活率高。
管理 对 TGE 阴性场,防止 TGEV 侵入猪场。 TGE 发生后: 1. 疫区暴发后间隔 4-6 个月引种。 2. 给全场猪(包括新引入的猪)饲喂切碎的感染猪的肠道组织。 3. 严格对产房、保育房全进全出。 4. TGE 症状消失后,且血清阴性时,方可引种。
地方流行性 TGE 1. 对怀孕期血清阳性母猪,在怀孕晚期或刚产仔后肌肉注射或乳腺内注射 TGEV 弱毒活疫 苗。 2. 消除易感猪,中断感染周期。暂时使用其他设施,使用较小的产房和保育房,以更好地 执行“全进全出” 管理制度。
猪主要症状表现在蹄部。蹄冠、蹄叉、蹄踵、鼻盘出现水泡;齿龈、舌、颚部等也出现水 泡。少数母猪的乳房、乳头皮肤发生水泡。仔猪发病重,主要发生急性胃肠炎和心肌麻痹而死。 仔猪病死率 60%以上。
猪 O 型口蹄疫是持续引发和维持我国 O 型 FMD 的最主要的原因
防治现状
1) 流行态势严峻 —3 种主要家畜跨种间传播, 加快了病原生态在宿主嗜性和致病性方面的适应性变异
• 针对仅有的 Re-8、 Re-7、 Re-6 疫苗,如何防止变异株? – 增加免疫频繁,提高 HI 抗体水平和交叉保护作用。125
• 免疫是否能获得一致的效果? –必须进行抗体监测,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太多。
• 如何防止早期发病,特别是水禽? –强化种禽的免疫。
免疫程序的优化 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监测, 掌握疫病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强毒: 111RRQK/RR↓117F, 弱毒: 111GK/RQGR↓117L; 重要保护性抗原 遗传学分析的主要基因。
HN 蛋白 E347K 变异株的分离率达到了 70%以上;该变异株可导致产蛋率的下降。
• 传染源: – 病鸡以及在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 – 其家禽及鸟类的带毒传播作用也不可忽视。
但人主要为 FMDV 的传播者,对人类本身的致病性甚微, 在大量的人的病例中, 水疱病 变通常由人的肠道病毒如手足口病病毒引起。 传染源: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 病愈动物可长期带毒。 传播途径:消化道、 伤口、 呼吸道、 精液。 可发生远距离跳跃式传播。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 同一时间内, 往往牛、 羊、 猪一起 发病。 也有牛、 羊发病, 猪少 发或不发;或只有猪发病, 牛羊少发或不发。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寒冷时易发, 夏天少。
其后停止免疫,采取监测净化措施根除 5) 预警: 2014 年监测病原、 血清抗体的阳性率较 2013 年明显上升
禽流感的流行现状与防控
禽流感病毒的结构 抗原变化:HA 毒力变化:多基因 血清亚型众多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 和 H7 亚型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9 亚型 A 型流感病毒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禽类,其中水禽和猪分别起 贮存宿主和混合器的作用
•在疫苗免疫的选择压下易变
•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呈定向性变异和发散性变异 •各种养殖模式存在和活禽交易市场有利于病毒的变异
禽流感疫苗免疫失败
抗原变异。 肉鸡、肉鸭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弱于蛋鸡和蛋鸭。 水禽产生免疫应答能力弱于陆生禽。 免疫次数不足及免疫均一度低。 存在免疫抑制病和饲养管理问题。 存在免疫带毒的问题。
• 传播途径: –呼吸道及消化道 –机械传播(非免疫鸡群)–垂直传播 流行特点: •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较多。
• 不典型新城疫病呈多发态势、 混合感染增多 • 免疫保护期持续时间缩短 • 免疫失败,免疫鸡群仍可发病
预防 1、生物安全措施
• 防止带毒动物(特别是鸟类)进入鸡群 • 饲料来源要安全 • 避免同时饲养家养水禽和陆生家禽。 2、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增强特异免疫力。 (1)弄清疫苗的性质、使用对象及方法 (2)母源抗体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既有一定的免疫力,又对疫苗接种有干扰作用。 (3)局部免疫应答 在鸡新城疫的免疫中,除了产生循环抗体外,还有局部免疫应答。弱毒疫苗 免疫时应尽量采用滴鼻、点眼的接种方法, 可获得有效局部免疫。 (4)建立免疫监测:根据 HI 抗体水平确定免疫接种时间,免疫程序的制定:免疫多少次、免疫间 隔、使用哪种疫苗、如何使用、鸡群的状态。 (5)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影响 –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等感染均会导致免疫抑制。 – 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 营养缺乏、应激。
主要致猪腹泻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
流行特点 1、腹泻性疾病严重 3、FMD 在部分场流行
2、混合感染现象普遍 4、猪瘟、伪狂犬病、猪丹毒有抬头趋势
猪传染性胃肠炎 TGE
防制 治疗
减少饥饿、脱水和酸中毒。 非肠道补液、补充电解质和营养对小猪有效,但对猪场不实用。 猪场可采取的措施:提供温暖( 32℃以上)无穿堂风和干燥的环境,使感染猪自由饮 水或营养液。
较快,一舍发病,迅速传至全场 呼吸道途径为主
必须在生物安全三级 ( BSL-3)实验室疑似病例 第一时间报告 必须 必须 必须
无需 疑似病例无需报告
无需 无需 无需
禽流感的防控技术
(1)建立安全而有效的禽流感防控监测系统。 (2)根据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处置禽流感疫情。 (3)强化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建立生物安全第一的现代化健康养殖观念 (4)科学合理使用疫苗。
防治对策与启示
1) 完善早期监测预警机制,严防新毒株传入并形成流行 2) 对新传入血清型的防控,“慎用”疫苗免疫措施,采用“扑灭”措施更加经济、有效。疫
苗免疫是家畜传染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大规模疫苗接种会形成亚临床感染的带毒动 物 3) 选择和使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的疫苗。在实际防疫中选择使用与流行毒株抗原性匹配、 抗原荷量较高、主要抗原 146S 稳定的疫苗就能对流行毒株产生很好的保护 4)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早快严小” 彻底消灭疫源,阻断可能的传播途径 及时、 准确的发现和报告疫情是 FMD 防控最起码的要求,也是科学、有效的监测和 控制疫病最重要的前提。
表面结构 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柱状,为三聚体,它基本上以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全部表 面 HPAIV 可以感染人,但未形成大流行的原因 • 一种新的亚型 A 型流感病毒进入人群 • 病毒可以在人类引起很严重的疾病 • 病毒能容易持续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sase,NA)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并不平均分布在病毒表面, 而是聚合成群。与病毒释放有关。 • NA 茎部长度 缩短会降低病毒脱离红细胞的能力及对小鼠的致病性 •HA 的亲和性可与 NA 相匹配 •NA 有 4 个抗原位点,位于头部表面 •为流感病毒的药物靶点,小分子的 NA 抑制剂,如达菲 • NA 基因点突变产生耐药性: Arg292Lys, 或多点突变 禽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
IB 的防制措施 1)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2) 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 3) 合理的免疫预防措施
• IBV 常规疫苗包括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 活苗一般用于肉鸡的免疫以及种鸡和蛋鸡的首免,灭活油乳剂疫苗则主要在种鸡及蛋鸡 开产前使用。 IBV 毒株间的重组非常普遍!忌多种血清型疫苗联合使用!
扑灭
1、封锁鸡场:病死鸡、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便应无害化处理 2、环境的彻底消毒;常用消毒药如 2%氢氧化钠、 1%来苏儿、 3%石炭酸、 5%漂白粉、可杀 死病毒。19:51:43 3、未发病鸡的紧急免疫接种。分群隔离(发病鸡群、可疑群、假定健康群)。紧急预防接种,顺 序是假定健康群→可疑群→发病鸡群。最后一个病例处理后两周,并通过严格的终末消毒后,方 可解除封锁。
猪 A 型口蹄疫的防控
1) 目前猪 A 型 FMD 全部由 Sea-97/G2 引起, 分离株同源性 98%以上 2) 根据病原学、 流行病学和疫苗临床免疫评价研究结果,建议: 3) 在流行病学监测到感染或散发 A 型 FMD 的猪群,可“早快严小”采取“扑灭” 措施,以
免后患 4) 在已形成流行并威胁到其他猪群安全时, 可使用推荐的 A 型疫苗实施“ 紧急预防接种”,
根据疫病流行种类、鸡的年龄、母源抗体水平等而确定免疫程序,并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 调整免疫程序。 免疫次数的减少一定是建立在提高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