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龙讲解太极拳

合集下载

创立太极功法体系 将太极拳搬进大学课堂 听太极拳大师讲 …

创立太极功法体系 将太极拳搬进大学课堂 听太极拳大师讲 …

■小链接
田金龙参与编制中国武术段位制
含胸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对传统武术的一种资格认 证,让中国传统武术有了一个国家标准。 ”田金龙告 诉 记 者 ,2007年 的 时 候 国 家 体 育 总 局 就 邀 请 了 国 内
各大门派的代表、高等院代表进行了商讨。 “我全
程 参 与 了 那 次 关 于 段 位 制 的 研 讨 ,100 多
太极拳技理后, 创立了一种具备较强实战竞技效 果和训练实效的太极拳功法体系— ——“三摇三摆 太极功法”, 奠定了他在国内太极拳界的大师地 位。 全国散打、太极推手、太极拳套路冠军,有30 多名都是这套体系培养出来的, 充分展示了太极 拳的实战意义。
作用重大
三摇三摆 可更直接了解太极拳精髓
“传统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是从套路入手的,由于要领较 多, 有的人不能完全领会,造
太极动作体验
潜心研究
太极拳大师 创立“三摇三摆太极功法”
直腰
屈膝90度
松肩
学生太极文化、太极招式,也要 教授他们语数外等基本课程。我 们培养的是太极拳专业化的骨 干力量,而不是学太极拳的徒子
徒孙。”田金龙告诉记者,这些学 生毕业以后可以成为中小学的 体育教师,可以成为大众健身教 练,可以从事太极文化研究。
教练郎平表示,希望五个月中不出
意外,至于如何确定里约奥运会参
赛阵容,现在还是未知数。
“过年后我们主要是进行一些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
控制球方面我们做得比较多,一个是防守,一个是一
传,”郎平透露这一段时间球队练习单人配合比较多,
这次因为有媒体到场才特意增加了多人对抗的环节。
在谈到人员构成时郎平表示第一次入队的新人对球
田 金 龙 告 诉 记 者 :“三 摇 三 摆 对现有的五式太极拳的动作 进行了解析,三摇练习引化技

武术内外家之争焦点、论点及其分水岭

武术内外家之争焦点、论点及其分水岭

武术内外家之争:焦点、论点及其分水岭田金龙1,邱丕相2(1.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河北邯郸056005;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摘要:武术内外家的争论围绕1个焦点与3个论点展开。

1个焦点即可乘与不可乘之争,3个论点即“主搏与主制”“主动与主静”“主外与主内”的辩论。

通过对于技术思路、技术主张、方法运用、身体修炼等系列辩论的分析,从中国传统的体用关系出发,立足于“体”为“用”之本的角度定义了武术内外家的概念。

提出:两家立论各有理论支撑,外家持体能论,内家持意识论,体能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两家在理论上的分水岭;外家追求“以大胜小”,内家追求“以小博大”,大与小的博弈问题是两家在技术上的分水岭。

关键词:武术;内家拳;外家拳;分水岭;武术理论;武术技术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498(2020)11-0013-05DOI:10.16099/j.sus.2020.11.002决定武技胜负的因素有技术、体能、心理,且三者相互影响。

对体能与心理作用的不同认知会形成不同的技术走向。

很多武术流派的形成与此有关:有侧重意识训练的,如太极拳、形意拳等;也有侧重力量、速度训练的,如少林拳、长拳等。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为浙东武术家王征南先生撰写《王征南墓志铭》时,提出了武术有内家与外家之别,引发了后世内外家之争。

随后,内家拳逐渐发展并汇聚成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代表的内家三拳。

从拳风上看,内家拳绵柔,外家拳刚猛;从拳理上看,内家拳重意,外家拳重力。

争论也随之升级,成为一个学术话题。

但由于这些争论对现象的描述偏多,说理不够透彻,故此“公案”一直未有定论。

黄宗羲[1]在《王征南墓志铭》开篇即言:“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

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

”意即外家拳追求勇猛,擅长发起攻击,但也留下空当,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内家拳以静控制对方的动,使来犯者应手跌仆。

太极拳的内劲和练法

太极拳的内劲和练法

太极拳的内劲和练法作者:安在峰来源:《少林与太极》2017年第04期太极拳的功夫深浅主要由“内劲”来体现。

内劲是太极拳的核心要素,它是“能量”和“精神”的结合,具体说是身体内部在意念的支配下由中枢神经指挥身体各部骨骼肌(运动肌)运动时产生的能力。

道家将其称为“”。

其实,太极拳的内劲是指以“调心”、“调息”、“调身”为主要形式修炼出的、以气为主要载体的,全身骨节灵活、经络畅通、心意贯穿而获得的一种能随意转换方向、变化大小的劲力。

它主要表现在沉重性、整体性、圆活性、爆发性、渗透性五个方面。

一、太极拳内劲的沉重性沉,不仅为沉气。

在练拳时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全身各部位有向下沉坠之感;做动作时,气贯末梢,上肢贯到手指尖,下肢贯到脚趾;动作结束时,腰胯松开,向下贯气,使内气入地。

沉,还要表现出沉重。

在动作时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

当动作向里合时,有较强的对撑的力相互排斥;当动作向外分时,有较强的对拉劲的感觉;动作一划就像在水里游泳,能感觉到空气对身体有较强的阻力,显得特别沉重。

对空气的阻力感越大,功力就越强。

由此来看,练出太极拳内劲的关键是掌握触摸到空气的阻力的能力。

怎样才能在练太极拳时摸到空气阻力呢?一是要松。

松,即是意松体松,内外皆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肌肤骨节、周身都要松开。

一动一虚实,一动一松柔,松而不懈,刚柔相济,用意不用力。

这种用意不用力的松就是在意念指导下实现的人体的自然状态,以使内气更加通畅,劲路和顺,减少劲力传递时的阻力。

二是要静。

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做到心静、意静、神静。

外静要排除一切干扰,于世事不见,听而不闻,神不外弛,意念贯注,专心致志。

内静则神气内守,意导形随,气随形走,意气力合。

三是要柔。

太极拳上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而不架,松而不散,其质如水。

练拳时动作要柔和,如春风杨柳,似行云流水,动如棉里裹铁,屈伸轻灵柔缓,从容、安舒、柔和。

四是要缓。

缓即缓慢。

八大靠口令

八大靠口令

八大靠口令“天龙太极八大靠”由邯郸太极学院院长、中国首届武术博士田金龙先生创编。

“天龙太极八大靠”即双分靠、马步靠、顺势靠、正面靠、侧面靠、背折靠、后背靠、斜飞靠等八个靠法。

天龙太极八大靠简单易学,实用性强,既是对传统太极靠法的传承,也是对太极拳术竞技技术的创新。

经王璐璐老师教学实践,进一步总结出分步学习口令,方便初学者学习掌握。

一、起势:1、吸气,松2、起3、分脚尖4、转移重心5、长吸气,松松松6起身起肘起小臂7、折叠收8、按起二、如封似闭一:1、松,摆脚,旋转手小臂2、收脚丁字步,吸气起到手腕,3、立掌,合手,合身4松手到肘,吸气提手臂双手切5、蹬带手指6、蹬推掌根7、蹬带手指8、蹬推掌根三、如封似闭二:1、松旋手臂扣脚2、收脚丁字步,吸气起到手腕,3、立掌,合手,合身4松手到肘,吸气提手臂双手切5、蹬带手指6、蹬推掌根7、蹬带手指8、蹬推掌根四、双分靠:1、顺势松手,双手合2、重心后移撇脚,双手分于双肩3、顶髋出脚跟4、翻掌双手,露肩五、马步靠:1、重心后移,揉手撇脚2、搂手上步,翻手托掌3、出脚跟,揉手握拳4、重心推移马步靠六、顺势靠:1、松转合手2、开手后甩吸气拔起,3、顶髋落脚跟4、松沉刁手合手,露肩七、正面靠:1、重心后移,撇脚推掌2、蹬脚顶髋松指3、上步顶髋提手4、出脚,松手压肩。

八、侧面靠:1、重心后移,开手旋转抱球3、出脚跟松手腕大拇指内旋4、蹬移重心,按抬双手,旋臂露肩九、背折靠:1、松合握手于髋前,重心居中2、前脚微内扣3撇脚、蹬脚4、转腰顶肘十、斜坐:1、重心后移2、上下开手划圆3、脚尖后撤4、重心后移坐髋,起手落手十一、后背靠:1、松合手于髋前重心居中2、收半步3顶髋4、顶肘十二、斜飞靠:1、双手上下打开划圆2、后退两步斜坐3、吸气转肩4、吐气转肩十三、斜飞:1、重心后移2、扣脚摆脚3、肩带手搭手4、蹬腿转腰旋手斜飞十四:回打:1、重心后移,扣脚摆脚合手,双分靠、马步靠、顺势靠、正面靠、侧面靠、背折靠、斜坐、后背靠、斜飞靠、斜飞十五、收势:1、重心后移2、收半步合手3、落肘落手4、收脚并步,调整呼吸。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黄震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又练功道艺两相丰太极泰斗吴图南老师说:“根据我的体会,太极拳的功可概括为四种:一、松功;二、着功;三、劲功;四、气功”。

吴老师一再告诫我们:“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好太极拳松功”。

因此,松功是太极拳的基础。

松功修炼就是说要集中练养“神形”,“放松,入静”,而后练养“沉气,通空,圆融,虚灵”。

通过这样用功,就可心定气和,周体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韧带无不柔和,无不松沉,无不轻灵。

“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

太极拳要求一松到底,放松入静,毫不含糊地进行“大松,大静,大柔,大软,大虚(空)”。

只要神虚领(灵)不丢,就不会懈、塌和丢。

松要先心松、神松、意松、气松。

而后形松。

形松要达内松(五脏六腑)和外松(筋骨皮)。

全体九大关节要节节松开,如九曲珠,又要节节贯串,通体无间,无微不至而周身一家。

松的意义是松展、松开、松柔、松软、松沉、松圆、松通、松空、松灵,这样练法就不会松懈,松塌和松瘪。

松要排除身上刚气、躁气、浮气、僵气而存积真气、元气、中气。

从而能卸僵、弃木、化柔、转活、轻灵而富弹性。

松功的目的要排除病气、养炼神气、积储内气、增长内功。

本功法的特点要求气沉涌泉,神领到顶,养时神气相合,练时神气相分,一举一动立足消除“力学效应”,而求内气鼓荡。

全套功法可以集中练,分散练,也可选择一式练,每一式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要想功夫长得快,就要下苦功。

身形要求神虚领,脊正,沉肩垂肘,尾闾中正,虚实相分,动静相间,开合相寓,阴阳相生,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八面支撑。

本套功法总结实践了十几年,对防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低血压,五脏失调,关节炎,腰椎,颈椎,肩周炎,腰肌劳损等有效。

对沉气通络获得“定功”来得较快。

主要贯彻了“动静相兼,养练结合,形神双修,内外兼练”的养生练功法,同时遵循“养生中寓有技击基础,技击推手中求养生”的宗旨。

以“用意不用力”的法则来修炼“神气相合和神气相分”,从而能够卸僵化柔,积柔蕴刚,调柔堪能。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后来其他一些武术派别也吸收了这一练习方式,产生了各种流派的推手。

清代流传的拳谱中有一首《打手歌》这样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拈连黏随不丢顶训练基本原则训练方法掤劲听劲刚劲柔劲化劲发劲问劲展开基本概念经典拳论健身价值流派分类主要流派主要特点基本技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拈连黏随不丢顶训练基本原则训练方法掤劲听劲刚劲柔劲化劲发劲问劲展开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太极推手是以上肢、躯干为攻击部位,运用“掤、捋、挤、按、采、挒、杨式太极推手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健身性、传统性的体育运动。

它以四两拨千斤、发人如弹丸、弹指一挥跌丈外,身体微动彼落空的技艺被人所称道。

太极推手,其宗旨:在不用护具之状态下,通过推手双方的阴阳矛盾运动,演练实战搏击的一种良好的运动形式。

它的研究和训练是以实战为目的,通过推手而不断提高实战搏击能力。

武术中踢打摔拿四大技术均可在推手中随意运动,充分体现了太极拳道的兼容性。

推手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推手双方是信息的载体。

在信息输出与反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与反控制的精确度。

通过信息往复传递达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

信息传递也分三个层次,低层次是皮肤知觉传递,中层次是气场感应传递,高层次是意念传递。

编辑本段经典拳论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掤捋挤按须认真,采挒肘靠就屈伸。

进退顾盼与中定,沾粘连随虚实分。

手脚相随腰腿整,引进落空妙入神。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编辑本段健身价值太极推手一般采用均匀、缓和、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这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量,使呼吸深度加大。

太极拳内劲发放训练方法

太极拳内劲发放训练方法

太极拳内劲发放训练方法。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太极拳内劲发放训练方法姓名:徐亚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指导教师:田金龙20100501 2扬州人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太极拳内劲发放训练方法中又摘要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内容丰富多彩、内涵博大精深。

太极拳无疑为传统武术中的一枝奇葩,它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与外家拳法为一体,切合人体结构特征、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

太极拳在吸收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创立了以柔克刚气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技巧,并另一个层面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

纵观太极拳发展的历史长河,其由弱小而至长盛,再由长盛而至近代的逐渐颓萎,既有受中国国情影响的内因一很多传统的训练方法丢失,也有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外因一引进国外周期短见效快的同类竞技项目,使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习练传统武术者越来越少。

回看中国现代散打、拳击的技术及训练方法,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先天带有很大的地域差异性,以致技术上我们始终占不了优势。

中国要在国际竞技大赛中获得优胜,打出中国的技术风格,就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寻求新的出路。

改进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及传播模式,迫在眉睫。

太极拳的发劲技术,自古以来就为竞技爱好者所推崇,具有很强的中国传统武术劲力训练的代表性。

其通过“内、外三合”训练,将力由原始动力“肌肉力”变化成为受意识控制又有身体平衡协调的“浑圆力”、“活化力”、“弹抖力”。

是在意念的引导下,通过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做最大限度的放松,将在丹田处集聚的内劲,运行到全身关节,贯注于四梢,后复归丹田,缠绕往来,而形成一种浑厚、松沉而富有弹性的劲术,即武术中称之为的“整劲”。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指的就是太极内劲的锻炼。

应运而生的太极拳内劲发放训练方法研究,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也是宏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迫切需要。

太极拳书籍下载汇总

太极拳书籍下载汇总
[url=/1326055.html]下载:彭元植秘传龙虎太极拳_林国华.PDF[/url]
[url=/1326310.html]下载:全佑老架太极拳_汪波(源修).pdf[/url]
[url=/1326324.html]下载:世傳陳式太極拳_陈小旺.pdf[/url]
[url=/1331262.html]下载:杨式太极拳用法解要_庞大明.pdf[/url]
[url=/1331334.html]下载: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_李秉慈.pdf[/url]
[url=/1331342.html]下载:中国陈氏太极_陈正雷.pdf[/url]
[url=/1326472.html]下载:太极长拳108式揭秘_熊征.pdf[/url]
[url=/1326551.html]下载:太极棍_陈固安.pdf[/url]
[url=/1326788.html]下载:太极论谭_沈寿.pdf[/url]
[url=/1323468.html]下载:《太极拳谱》-武汇川拳社编印.pdf[/url]
[url=/1323488.html]下载:《太极拳浅说》-徐致一.pdf[/url]
[url=/1323933.html]下载:《太极拳使用法》-董虎岭.pdf[/url]
[url=/1324785.html]下载: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_陈照奎传 马虹编著.pdf[/url]
[url=/1324881.html]下载:陈式太极拳入门_冯志强.pdf[/url]
[url=/1325052.html]下载: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_洪均生.pdf[/url]
[url=/1331353.html]下载:中国太极八卦全书_尹协理 主编.pdf[/url]

田金龙谈太极拳的动作结构剖析

田金龙谈太极拳的动作结构剖析


当一个劲力发生在另一个劲力的过程之中时,对立的二劲已成为互相依赖不可分离的整体,这就是太极劲。
空劲的方法与运用
在谈及太极劲时,田老师还讲述了空劲的方法与运用问题:
空是空间,空劲是获得空间的内收之劲。空劲如同收缩的球,从大球到小球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空间,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可以为引化与发放创造有利的条件。
如何理解太极劲的二劲吻接
田老师说:
先观看一下大海的运动,看看大海是如何掀起海浪的。
当海浪向上涌起时,大海已在酝酿下沉的力量;当海浪向下沉落时,大海又在酝酿涌起的力量。于是,一浪追赶一浪,滔滔不绝。
劲力的向外传递与向内回收,就如海浪的涌起与沉落。
从接手-空劲-引化、进逼-落空-发放的技巧,联想起太极劲与发放过程的四步骤,不难看出发放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创造性正是源自于太极劲及其活动状态。
在田博士介绍《三摇三摆》体系中的“前后摆”时,我做了如下记录:
一、前后摆的动作方式
前后摆:身体在前后方向上的摆动。
当手臂下垂前后摆动时,状如钟摆、如秋千;当手臂水平推拉摆动时,如同摇橹、如拉风箱。
可以用力量进逼对方,也可以用气势进逼对方,关键是要使对方在被动状态下出力反抗,然后使其对抗力的目标消失,对方才会出现下支撑的不稳定状态。
若能用引劲引导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落空,或已知重心不稳而不甘心的企图寻找依托力而慢慢落空,效果将更好。
把收劲收在透劲处进逼对方,随后的快速的内收,能使对方产生激烈的落空;而保持着透劲的内收则更有迷惑性,可使对方不由自主的脚下浮起,为发放赢得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试看太极拳的招式,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白鹤亮翅等等,都是两种动作方式、四步结构式,可见太极拳的技术设计是多么严密。

16243705_推手到底推的啥

16243705_推手到底推的啥

最近,推手突然红了。

不久前男星贾乃亮在苏州拍电视剧《推手》。

不仅让粉丝们激动了一把,也让推手再次进入了年轻人的视线。

故事讲的是主人公运用太极推手的智慧实现事业转折,颇为展现了一下这门运动的哲学内涵。

从一开始古代礼节作揖时的动作,到琵琶弹奏指法之一,再到太极拳运动中的一种双人徒手练习,最后被影射为一种当代的一个职业,网络推手。

推手,对苏州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推手到底推的啥记者 陈佳慧功守道里的国际范儿在这部电视剧预热之前,推手在去年就被商业大鳄赋予了极高的网络“流量”。

一部在网络点击量达到几千万的微电影《功守道》华丽丽展示了一番太极推手的魅力。

而男主人公正是无人不知的国民“爸爸”马云。

《功守道》由文章执导,李连杰监制,马云、吴京、甄子丹、邹市明、朝青龙、托尼·贾、向佐、刘承羽主演。

看似有钱大咖在玩票,里面可是藏着马云将太极推向大众推向世界的决心。

之后,他联合制作人李连杰推出了同名的运太极推手不只是用来观赏的,它是四两拨千斤的实实在在的功夫动项目,使功守道在太极推手的基础上进行了国际化创新,保留了刚柔并济的理念及太极推手的核心规则,以四正手“掤捋挤按”为基本法则,以四隅手“采挒肘靠”为辅助技法,并通过对比赛规则、比赛场地的修改和创新,让比赛更具对抗性和观赏性。

但真正在网上观赏起来,也有不少年轻人表示——看不懂。

究竟什么是推手?对他们而言,有点玄妙。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后来其他一些武术派别也吸收了这一练习方式,产生了各种流派的推手。

清代流传的拳谱中有一首《打手歌》这样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换句话说,如果你早起逛下苏城各个公园,看到两个穿着太极服的人正安静专注地用手臂推来推去,那么他俩就正在练推手。

太极拳诞生前的创造历程

太极拳诞生前的创造历程

收稿日期:2003-06-04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太极拳诞生前的创造历程田金龙(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摘 要:在太极拳诞生前中国武术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文化与武术实践背景下,探讨太极拳创造过程的历史轨迹,及其相应的技术形态。

即本能技术的激情型武术———直接技术的简单型武术———变化技术的升华型武术———闪电战技术的精神修炼型武术———控制技术的整体型武术。

关键词:太极拳;武术;技术中图分类号:G 85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04)01-0041-04Creating Course before Birth of T aijiqu anTIAN Jin 2long(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Y angzhou University ,Y angzhou ,225002,Jiangsu ,China )Abstract :In the light of the background of thoughts ,culture and practice of Wushu in each of the historical stage ofthe Chinese Wushu before the birth of Tai jiquan ,this article has made an a pproach of the historical track of thecreating course of Taijiqun ,and its corres ponding technical shapes ,i.e.emotive 2type Wushu with instinctivetechnique ,simple 2type Wushu with directive technique ,sublimate 2type Wushu with changeable technique ,mindrefining 2type Wushu with lightning war technique and entirety 2type Wushu with control technique.K ey w ords :Taijiquan ;Wushu ;technique远在太极拳诞生之前,中国武术已经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太极拳技术原型的提炼与推手技术体系的构建

太极拳技术原型的提炼与推手技术体系的构建

太极拳技术原型的提炼与推手技术体系的构建田金龙;邱丕相【摘要】通过对杨式、武式、吴式、陈式太极拳技术原型的归纳与分析,提炼出掷、挂、偏、拧4种推手技法,探讨其技术原理与方法.研究虚无的衔接技术,将4种推手技法提升为一式四法的太极推手技术体系.【期刊名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7)006【总页数】5页(P77-80,85)【关键词】太极拳;技术原型;提炼;推手;技术体系;构建【作者】田金龙;邱丕相【作者单位】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河北邯郸056005;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2.11Author’s address1.Schoolof TaichiCulture,Handan College,Handan 056005,Hebei,China;2.School of Wushu,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China竞技推手比赛已开展30多年,尽管贬多褒少、发展缓慢,水平却逐步提高,亮点不断闪现。

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它们正或多或少地表现着太极拳的技术精粹。

本文基于赛场实践总结归纳,吸取传统太极拳的技术精华,升华推手技术,以促进推手水平的提高与普及。

1.1 太极拳的技术原型某式太极拳之所以称为某式太极拳,是因为它在遵循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基础上,用它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引进落空”的技术,并由于在技法上有独到的研究、具有个性化而倡一家之言。

如陈式太极拳要想在太极拳中得一席之地,就不仅要有太极拳的共性,还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

杨式、吴式、武式等各式太极拳皆如此。

探寻某式太极拳是可以的,但要想寻找纯粹的太极拳是很难的。

每一个有志于登顶太极拳高峰的人,都是由一家入手,兼收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后越来越接近纯粹的太极拳。

学术研究亦如此,太极拳的真、善、美之境在我们面前逐步展开,我们也会越来越接近太极拳的高级境界。

高中学段太极拳运动普及情况的调查研究——以盱眙县中学为例

高中学段太极拳运动普及情况的调查研究——以盱眙县中学为例
第1 0卷 第 5期
2l 年 1 01 0月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u a o N ni ntueo h s a E u ao ( a rl c ne or l f ai  ̄Ist P yi l d ct n N t a Si c n n it f c i u e
向: 学校体 育。
研究发现 , %以上的男生或女生都 对太极拳 有了解 , 9 0 知道
第 5期
厉来银 : 高中学段太极拳运 动普及情况 的调查研究变
13 l
太极拳有 陈式 、 杨式 、 孙式 、 吴式 、 武式五种流派 。打拳可以活跃 情绪 , 对大脑起调节作用 , 而且打得 越是熟练 , 越要 “ 先在 心 , 后 在 身” 专心于引导动作 。长期坚持 , , 会使大 脑功能得 到恢复 和 改善 , 消除疾病 。太极 拳要求 “ 沉丹 田” 有意地 运用 腹式 呼 气 , 吸, 加大呼吸深度 , 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 轻松柔 和的运动 , 以使年 老体 弱 的人经络 舒 畅 , 可 新陈代 谢 旺 盛, 体质 、 机能得到增强 。太极 拳在 国内外得到 推广 , 因为它具 有 防病治病 的功用 , 对神经衰弱 、 心脏病 、 血压 、 结核 、 高 肺 气管 炎、 溃疡病 等多种慢性病 都有一定 的预防 和治疗作 用。不 了解 太极拳 的学生几乎为零 。
35 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对太极拳学 习的考核要求 . 表 5 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考核统计 ( 单位 : ) %
从表 2看 , 部分 同学对 太极拳不 感兴趣 , 少 特别 是男 生反 感 的有 6 O , .% 而女生没 有一 个反感 的。之所 以不感兴 趣或 反
感 主要是认为太极拳呆板 、 有活性 , 篮 、 、 、 没 不像 排 足 健美操 那 样 有激情。对于感兴趣 的学生 , ( 们 主要 认为太极拳 不仅 他 她) 能起 到健 身 、 养生作用 , 在关键 时刻还具有 防身功能 。太极拳在 技击 上别具一格 , 特点鲜 明, 它要求 以静制动 , 以柔克刚 , 避实就

田金龙:说说三摇三摆

田金龙:说说三摇三摆

田金龙:说说三摇三摆为了正确理解与提高学习效率,人们不断地探索太极拳的技术系统与训练模式,三摇三摆是其中的一种。

这是从技术原型的角度进行的探索,表达了原型技术提炼的技术构思,从而打通了太极功法、太极推手、太极散打三大技术模块,并建立了技术模型。

下面,介绍一下这个思路,以知三摇三摆的来龙去脉,权当简介。

一、切入太极劲太极功法是太极拳的徒手与器械的训练方法,除了熟练技术动作的作用外,主要目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得到太极劲。

所谓太极劲,是太极拳所特有的一种劲力,表达了太极拳的执行能力。

没有太极劲,套路中的动作就是空架子,实战中的技术运用也会大打折扣。

本来,套路中的动作是包括了太极劲,套路练习也是能够训练出太极劲的,但是,随着养生、休闲、表演等次生文化的介入,在它们的强大攻势下,已经喧宾夺主,实战技艺的主体文化反而渐渐淹没。

在这个大环境中,要想再次强调太极劲,已经非常困难。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人,一直把武技当成追求的目标,坚持着武学的正脉法传。

王芗斋先生是具有代表性的,其七妙法门颇得太极三昧且已成一派,受众甚多。

可见武技还是受欢迎的,太极拳大可不必这么委屈,更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削足适履。

话说回来,究竟什么是太极劲?应该先做一个交代。

具体地说,完整的太极劲有四种形式:合劲、空劲、方劲、圆劲。

四种劲力分为两组,合劲与空劲为一组,表示力量的瞬间聚合与瞬间消失,是静态的、无方向性的,是一体之两面;方劲与圆劲为一组,表示力量的进攻指向与转移指向,是动态的、有方向性的,也是一体之两面。

这种动静、刚柔的矛盾运动,表达了“无极”与“太极”的逻辑关系,也是“生化”与“制克”的逻辑关系。

基于这个逻辑,太极拳的攻防关系,实质上是这四个劲力之间的矛盾运动。

这种体现了太极思想的劲力系统,就叫太极劲;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武学体系,称之为太极拳。

如何得到这四种劲力?传统的方法是在套路、功法、推手以及实战中体悟,通过大量的动作练习,以获得对它的认知。

中国太极拳专家田金龙博士

中国太极拳专家田金龙博士

中国太极拳专家田金龙博士一、基本情况田金龙,男,1963年生;首届中国武术博士;1991年与1992年两次获得全国太极推手比赛亚军;扬州大学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武术裁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会员;2003年赴美讲学;2003任江苏省散打扬州训练基地主教练,承担“十运会”散打项目1块金牌的光荣任务;2004年组建扬州天龙武术散打俱乐部;2005年创建天龙武术院。

二、成长历程出生于武术世家,在一种良好的武术氛围中成长。

田家习武教武对扬州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当今活跃在扬州武坛的领衔人物大多是田门弟子,其中不少人经常参加全国性的武术工作活动,在国内外武术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过早期的家学熏陶,十岁时获得了扬州市武术比赛五项全能冠军;后进扬州市少体校接受竞技武术训练,在省级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得前3名奖牌;81年考入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1993年入学上海体育学院攻读武术方向研究生,在学期间广泛学习民间太极拳推手技术,又由于工作的关系,能够经常接触到国内太极拳名家,接受他们的指点,经过理论学习与刻苦训练,技术上迅速长进,1991、1992年两次获得全国推手比赛亚军;毕业后从事武术专业教学、太极拳推手训练工作,自身学习与训练从未放松;1997-2000年再入上海体育学院成为首届中国武术博士,以题为《太极劲技理研究》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继续研究太极散打,训练专业散打队运动员,2003年担纲江苏省武术散打训练基地主教练;2003年8月赴美讲学,传播太极拳、推手与散打,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5年创建天龙武术院,与各省散打专业队联合办学,致力于太极散打人才的培养与推广工作。

三、教学成果1995--1999年培养出全国太极推手锦标赛冠军7人、前3名10多人,国家体委举办的国际邀请赛推手冠军3人、套路亚军1人;2001--2005年培养出全国散打比赛前4名3人,省级散打比赛冠军30多人,《武林风》专业组武林至尊1人、武林霸主2人;2006年至今培养出全国散打冠军2人、亚军1人和优胜者多人,《武林风》专业组武林霸主1人和省级散打比赛冠亚军多人,国际推手冠军3人、套路冠军1人、省级以上推手比赛冠军和优胜者多人。

云课堂|太极拳赢在起跑线上

云课堂|太极拳赢在起跑线上

云课堂|太极拳赢在起跑线上《一极课堂》《田金龙太极拳法研究会》——携手开播——田金龙太极拳法研究会简介武术博士田金龙亲自主持,由其学生、弟子等太极拳专业人士以及业余太极爱好者组成,是学习、研究、弘扬太极拳法真谛的民间组织。

起势练习的三个层面简析第一层手脚协调练习目的:形成以下肢运动带动上肢运动的能力。

一般人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往往形成“凡动先动手”的习惯,而这个习惯既不符合人体运动规律,也不符合太极拳节节贯穿技术要求。

因此,首先应改变这个习惯,形成以下肢运动带动上肢运动的习惯。

练习方法:预备式,两脚自然开立,双手按于胯前,头领肩坠,含胸拔背,松腰敛臀,两腿微屈,使身体松沉到脚底。

第二层中节贯穿练习目的:使身体形成节节贯穿的运动能力。

粗略而言,人体由上、中、下三节构成。

作为初级第一层的“手脚协调”,仅仅实现了下肢伸屈带动上肢起落的运动习惯,其中还缺乏中节参与,加入中节的参与,技术才更完整。

第二层增加以命门为中心点的中节运动,会更好地实现上下贯通(命门位于脊柱的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在督脉和带脉的交叉点上,与前面的肚脐平齐)。

第三层中心收放练习目的:形成在呼吸带动下以人体之中节(丹田)为核心的收放能力。

由于所有肢体动作都是在呼吸引导下完成,而且是以丹田为中心的内呼吸,所以可以使呼吸达到更深的层次。

练习目的:形成在呼吸引导下身体的“沉起收放”,达到太极拳技击“沉问、起拔、收空、发放”的完整四步骤。

综合练习可分4个步骤:第一步节节松沉(呼气)第二步节节升起(吸气)第三步往中心收(吸气)第四步向四梢放(呼气)这个运动过程可以提炼为“一沉一起,一收一放”。

开讲人简介:徐亚奎徐亚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师从太极名家田金龙博士系统学习太极拳,现师从体育课程名家季浏教授学习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赛获太极拳推手、散打及泰拳比赛冠军和亚军,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全国太极推手冠军,在搏击和长兵器对抗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金龙讲解太极拳田金龙讲解太极拳太极拳的概念学理解释:太极哲理指导下的武术运动。

技术化解释:太极式的完整与流畅的动作方式产生的劲力及其技击运用。

形象化解释:一条龙在天空飞舞;波浪大海般的运动。

方法化解释:摇摆运动及其技击运用。

注:1、太极式的完整,2、太极式的流畅。

1.太极式的完整:开合的对称、交互与匀称。

开:两个力点之间的排斥力,或两个对称点距离的远离。

合:两个力点之间的吸引力,或两个对称点距离的靠近。

以左搂膝拗步为例:开合的对称:上合(两肩)下开(两胯),左合(左肩左胯)右开(右肩右胯),后合(后背骶骨)前开(胸腹)。

开合的交互:右上左下合(右肩左胯),左上右下开(左肩右胯);后上前下合(背部腹部),前上后下开(胸部骶骨)。

开合的匀称:全身的开合数字上对等。

可通过下图理解开合与交互。

图1代表两肩两胯四点或胸背骶腹四点,图2代表两肩两胯胸背骶腹八点。

2.太极式的流畅:动态的开合,或身体各点的有序化运动。

此为学究式打拳,如果不是聪明心细之人,反而受累,但是经常参照练习,必有收益。

我建议初学者常常联想大海的气势与龙的飞舞神采,它会让你自然进入太极拳的状态。

如果你不想参加太极拳套路比赛,而想尽快获得太极拳功夫与技击能力,建议你练习三摇三摆及其对抗技术。

太极拳的动作结构剖析对于太极拳的动作结构,田老师作了如下剖析:仔细剖析一下太极拳的动作结构,可以发现太极拳有两种基本的动作方式:摇转与摆动。

摇转如推磨、摇马达,摇转中练出了转动力与牵动力,对抗中可以有效地引化对方的攻击力;摆动如钟摆、如抖绳,摆动中练出了惯性的冲击力与弹性的爆发力,对抗中可以获得强大的攻击力。

在发放过程中,摇的前半部是引化,后半部是进逼;摆的前半部是落空蓄劲,后半部是借力发放。

试看太极拳的招式,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白鹤亮翅等等,都是两种动作方式、四步结构式,可见太极拳的技术设计是多么严密。

精简太极拳的动作方式可以集中精力在深度上研究太极拳的技术内涵与运用技巧,在提高技术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钻研具体的招式,在广度上拓展太极拳的技术外延。

从而在动作结构、动作质量、招式、推手、散打的内在联系上构建出完整的太极拳技术体系。

太极拳的内动田老师说:大海运动的方式与大海的力量启迪出太极拳的动作方式与太极拳的劲力,于是,太极劲要求一个力发生在另一个力的过程之中。

在过程之中做好了下一动作的准备工作。

正如大海掀起海浪一样,身体源源不断的把力量输送到肢体梢端,又源源不断的把力量从肢体梢端收回。

在出劲与回劲的的过程中,身体的及时调整能让意识与身体两方面获得提前工作的能力,从而使后继动作更加稳定、沉实、快速、有力。

这样看,内动是发生在前一动作过程中的后一动作开始前的身体调整。

它是太极劲的本性,也是实现太极劲的基本要求。

采用放松、宁静、缓慢的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感知到内动,更可以激发出身体本能的内在活力,从而使身体具有更加隐蔽的攻击力、强大的爆发力与摧毁性的打击力。

内动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使身体做得完整,以使身体具有完整的攻击力。

太极拳在研究了劲力的流畅性的基础上,在发现了内动所具有的活力后,再一次展开了身体的完整性的讨论。

太极劲的三种状态关于太极劲的状态,田老师答复说:太极劲有三种状态:静态、柔态与刚态,体现了动静刚柔的统一。

以蛇的搏斗状态为喻:警戒态(静态)是蛇受惊而起、昂首注视,游走态(柔态)是蛇追随目标、移动侍机,攻击态或爆发态(刚态)是蛇找准目标、发动攻击。

蛇的三种搏斗状态都是蛇的运动,太极劲的动静刚柔也是太极劲的自身表现。

传说张三丰观蛇搏斗而悟太极拳,王宗岳见波浪运动而定义太极拳,可能这是他们心中的武术世界吧。

发放过程的四步骤田老师说,发放过程由四个环节构成,即:一个发放过程看似一个动作,其实是由四个环节构成,其中任何环节上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发放过程的失败,因此,在发放技巧上发放过程就包含四个连续的步骤。

从接手开始,分别经过引化、进逼、落空、发放。

引化:引开对方的攻击力点与力线。

进逼:贴近对方,用力量或气势逼迫对方在被动条件下出力反抗。

落空:使其反抗力没有着力点而出现重心漂浮、脚跟拔起。

发放:顺着对方重心移动方向发力。

发放过程的四个环节说明推手技术应具备相应的四种能力与技巧,只有经过系统训练后,才能熟练掌握一个完整的发放动作。

拔跟的原理与方法田老师说:根,下支撑的稳定性。

拔根,破坏对方下支撑的稳定性的方法。

先做一个实验:用手按住一根弹簧,然后把手向下滑过,弹簧立即向上蹦起。

再谈一个经验:走楼梯时,不小心走空了一节,立刻头脑一空、身体僵硬、脚下漂起,身体随惯性力重重摔出。

当双方对抗力量均衡时,如果本方立刻撤去对抗力,使对方失去对抗目标,对方就会在落空状态下身体向前冲出。

对方前冲的程度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即使一个非常轻微的摇晃,也是一个发放的机会。

可以用力量进逼对方,也可以用气势进逼对方,关键是要使对方在被动状态下出力反抗,然后使其对抗力的目标消失,对方才会出现下支撑的不稳定状态。

若能用引劲引导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落空,或已知重心不稳而不甘心的企图寻找依托力而慢慢落空,效果将更好。

把收劲收在透劲处进逼对方,随后的快速的内收,能使对方产生激烈的落空;而保持着透劲的内收则更有迷惑性,可使对方不由自主的脚下浮起,为发放赢得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推手中的弹性碰撞田老师说:推手中有一种“钱投鼓”、“球碰壁”的现象,这是较高功夫层次的表现,被发者往往感觉愉快,有一种莫名的欣喜。

细析一下,不难发现其中的技巧。

从文字上就可以看出:1、是有根之物与无根之物的碰撞,2、是弹性的碰撞,3、是小物体与大物体的碰撞。

技术分析要求我们做到:1、落空使对方脚跟漂浮,2、需要松沉稳固的下支撑对抗力来接住对方落空状态下身体僵硬的前冲力(如果中途拦截效果将更好),3、在某个方向上用整体的凝聚力对抗其分散力。

再细究一下,可以发现对方还会主动的向后跳跃,这是对方为了维持平衡所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被打欲跌须雀跃”。

从太极拳功法与技巧的一致性来看,太极劲中的收空之劲与紧紧伴随的渗透之劲在这一运用技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身没有一定的功力、缺乏推手的感知与技巧,要完成这个综合性的技术是有一定难度的。

参照太极劲、空劲、拔根、发放步骤、动作方式等相关的太极拳讨论,有助于对这个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关于太极劲问:田老师,太极劲到底如何理解?答:太极劲由两个劲组成,一是由外向内的收劲,一是由内向外的透劲,收透二劲相吻接便是太极劲。

收,吸收、接收、内收之义。

收劲是由外向内的劲。

收劲意欲把放出的劲收回,如有巨大的力量把外面的东西吸收进来。

透,渗透、穿透、通透之义。

透劲是由内向外的劲。

透劲意欲把收人体内的劲向外透达,如有巨大的力量从体内向外奔发。

二劲相吻接,即指收劲是透劲的内收,收劲要有助于透劲的向外通达,透劲是收劲的外放,透劲要有助于收劲的向内吸人。

至此,二劲贯通,首尾相接,故名之为太极劲。

太极劲与非太极劲(外力)中的阴阳配合是两种不同的结构系统,因而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功能。

在外力系统中,对立的二劲各自为阵.处于交替运行的状态,如收劲与透劲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劲,但它们通过互相让位的方式来配合,取得了二者的协同。

而在太极劲系统中,对立的二劲则是同时并存、互相渗透,形成了交互运行的状态。

沉劲与升劲的交融田老师讲到:沉劲与升劲是一对互相依赖、互相映献的两种劲力。

沉劲是肌肉与关节的放松条件下身体各环节所产生的向下沉坠或沉落的力量,分静态与动态两种状态。

静态的沉劲如同衣服挂在衣架上一样,动态的沉劲如同石头在水中下落。

升劲是支撑或推举身体向上升腾的力量,也分静态与动态两种状态。

静态的升劲如同衣架支撑住衣服一样,动态的升劲如同千斤顶的上升。

放松自有沉劲,与沉劲相伴的是升劲。

沉劲与升劲的交融是太极拳内力发动的基础,是培养太极劲特殊气质的核心要素,长期练习可以产生外似绵软流畅而内含沉重厚实的力量,并可以提高肌肉的应激与爆发能力。

如何理解太极劲的二劲吻接田老师说:先观看一下大海的运动,看看大海是如何掀起海浪的。

当海浪向上涌起时,大海已在酝酿下沉的力量;当海浪向下沉落时,大海又在酝酿涌起的力量。

于是,一浪追赶一浪,滔滔不绝。

劲力的向外传递与向内回收,就如海浪的涌起与沉落。

当一个劲力发生在另一个劲力的过程之中时,对立的二劲已成为互相依赖不可分离的整体,这就是太极劲。

太极劲的动静与断续田老师还介绍了太极劲的动静与断续:太极劲的静态是一种搏斗的警惕状态,如蛇之惊起。

此静保持在推手的各环节的衔接处,也保持在每一环节的动作过程之中。

在动态中寻找静劲就是要在动作的连续性中寻找断点。

由于这个断点是自找的,所以它是自控的。

把它保持在连续性中才能使自己的动作适应对方的时刻变化的动作节奏。

宁静态中触发运动的突破才是真正的宁静,运动中保持静态的停止才是真正的运动,连贯中清楚断点才是真正的连贯,停顿中有着连贯的势态才是真正的停顿。

动静断连了然于胸并与动作的方式相一致,才能随机触发,与对方的运动同步合拍。

太极劲的动作方式最适合这个动作要求。

把收劲收在透劲处,把透劲透在收劲处,二劲互相配合,即收之处既有透劲,即透之处即有收劲,让你进不来也退不去,牢牢跟紧,死死咬住,这正是同步合拍的奥妙。

空劲的方法与运用在谈及太极劲时,田老师还讲述了空劲的方法与运用问题:空是空间,空劲是获得空间的内收之劲。

空劲如同收缩的球,从大球到小球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空间,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可以为引化与发放创造有利的条件。

以球为喻是为了强调收劲的完整性,这样可以使全身的配合更加协调、动作更加干净。

在松随中增加一个空劲,可以使对方产生一个落空。

怎样利用这个空间与落空状态来攻击对方,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

对抗之初,由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对方的落空程度较小,这时适合于引化;进逼后,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对方的落空程度也较大,此时才适合于发放。

从接手-空劲-引化、进逼-落空-发放的技巧,联想起太极劲与发放过程的四步骤,不难看出发放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创造性正是源自于太极劲及其活动状态。

前后摆的原理与练习说明在田博士介绍《三摇三摆》体系中的“前后摆”时,我做了如下记录:一、前后摆的动作方式前后摆:身体在前后方向上的摆动。

当手臂下垂前后摆动时,状如钟摆、如秋千;当手臂水平推拉摆动时,如同摇橹、如拉风箱。

二、原理身体的冲击力、各环节的有序化运动、肌肉弹性力的充分利用。

三、要求劲力发放的八字标准:惊弹抖擞松沉整透。

四、要点掌握发力顺序,体验身体的波浪运动与躯干的冲击力。

向后摆动的用力顺序:1、身体放松做好后弓(身体背部的弓形)并使脚落实(劲起于脚);2、利用腿部肌肉受压迫后的弹性力向后推移身体(蹬之于腿);3、腿力推动命门后移,上下力量有了联系(主宰于腰);4、利用腰部的移动和身弓的张力带动肩背用力(力发于脊);5、舒松的手臂受牵拉后顺势回带(形于手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