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第13课《一张诊断书》-精编

合集下载

《一张诊断书》教案

《一张诊断书》教案
PART 06
作业与要求
REPORTING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总结《一张诊断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课堂作业2
请学生结合课文背景,探究《一张诊断书》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 影响。
课堂作业3
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编写一篇与《一张诊断书》主题相关的短 文,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2023
《一张诊断书》教案
汇报人:
2023-12-26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与要求
2023
PART 01
教学目标
REPORTING
知识目标
0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理 解课文中的医学专业术语。
创作动机
阐述曲波创作《一张诊断 书》的初衷和目的,以及 作品对当时社会的现实意 义。
《一张诊断书》的创作过程
素材收集
介绍曲波在创作过程中如 何收集素材,包括对医疗 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对相关 人物的采访。
创作手法
分析曲波在《一张诊断书 》中运用的文学手法,如 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语 言风格等。
修改与发表
学习策略
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否有效,如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是否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
教师评价
课堂表现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 合作学习的表现等。
学习成果
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相关信息的 掌握情况等。
学习策略
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否有效,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精编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精编版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目录第一单元 (1)一、合欢树 (1)二、善良 (3)三、人生的境界 (7)第二单元 (13)五、科学是美丽的 (13)六、南州六月荔枝丹 (14)七、飞向太空的航程 (17)第三单元 (19)九、边城 (19)十、林黛玉进贾府 (25)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3)第四单元 (36)十三、荷塘月色 (36)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 (41)十五、画里阴晴 (45)第五单元 (50)十七、现代诗二首 (50)我爱这土地 (50)雨巷 (53)十八、雷雨 (57)十九、窦娥冤 (60)第六单元 (64)二十一、唐诗二首 (64)二十二、宋词二首 (70)念奴娇赤壁怀古 (70)雨霖铃 (74)二十三、师说 (79)第一单元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杨艳玲(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山西长治046100)[摘要]大国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是根据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职业需求编定的,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作为职业高中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培育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为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建功立业打下基础。

但是,在当下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抓不住语文学习的要点,导致语文教学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

因此,身为教师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紧扣大国工匠精神培养这一主题,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以倪文锦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第三版教材为例,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展开论述,提出一点认识,与同仁们共享。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策略;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1-0224-02一、工匠精神的传承关于工匠精神的含义,通过翻阅文献资料得知,工匠精神指的是,用匠人对超高技艺的不懈追求,力求完美,包括:专业、敬业的拥有高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耐心,专注,坚持,精益求精,专注于细节的追求精神[1]。

工匠精神由来已久。

古人云:身有一技之长,不愁隔宿之粮。

在古代,我国产生了许多伟大又聪睿的匠人,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发明,制造出了各种精美的陶瓷与丝绸产品,创造出了许多农耕工具、减灾预测工具。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是十分伟大的,同时还从来不缺乏能工巧匠,具有较强的创造和创新意识。

汉代时,中国匠人们通过改进纺织工艺及技艺,从而生产出了精美无比的丝绸产品,引领了世界纺织潮流,使欧洲皇室贵族能以穿一件丝绸衣服为荣。

然而,到了近现代之后,由于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忽视了技术的创新,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出许多粗制滥造的低廉、质量不佳的产品,所以不能令人满意,这使国外很多消费者认为,中国生产的产品都是低端、粗制滥造的产品,致使中国制造业蒙羞。

2023-2024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教学PPT课件

2023-2024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教学PPT课件
其次,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不要随波逐流, 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最好的。此外,职业的薪酬可以成为考虑因素,但不应成为第一因 素,我们应长远考虑,那些能给自己能力带来提升和进步的职业应被优先考虑。最后, 在选择一份职业时,我们也应考虑自己的能力能否惠利于社会,能否为人类带来幸福。 因为给人类社会带来幸福的同时,我们可以极大地提升自己的价值,使自己也变得更加 完美。
(3)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 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 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赏析: 这是一个包含假设、转折关系的复句,表述准确严密,
态度明朗确切。 使用“如果”这个关联词,表示一个人假如只为自己劳动, 也会取得一定的成功,而表示转折的关联词“然而”,说 明“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却是“永远”“不能成为” 的,强调了利己主义者虽可能有些成绩,但不可能成为完 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写作特色
➢ 思考缜密; ➢ 推理严谨; ➢ 文笔优美; ➢ 在理性的阐述中饱含高昂的激情。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练习册。
提示与练习
1.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论述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 【提示】 解答本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逐段概括段意; 其次,分析各段之间的关系,体会马克思采取逐项排除的策略; 最后找到正确选择职业方法的论证过程。
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下了该篇令人深思的文章。本文先后 论述了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多个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
1.青年应有方向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能够胜任的职业,不能盲从。若只为追逐名利而 选择有利可图的职业,这样的职业易令人丧失自我,受他人操控,自我的命运难以把握。 若选择了不能胜任的职业,容易使自己备受挫败感,并陷入深深的自我惭愧中;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设计第13课一个人的遭遇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设计第13课一个人的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教出版社拓展模块第三单元.本单元共选编了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得深刻表达了”命运与人生”的深刻感悟.本文通过索科洛夫的卫国战争中被俘逃归的遭遇和经历,反映了战争可以毁灭人的家园,但不能毁灭人对幸福的期待.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15级财会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三维目标剖析;《一个人的遭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带来的创伤..教学中主要抓住与眼泪有关的情节,设计了四个问题..由于找准了切入点,长长八页的文本被全部贯穿起来,文本的主要信息也都涵盖其中..发挥传统教学手法——朗读在本堂课中的作用..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文本中的关键段落由学生朗读,新课程要求的语文能力同样在朗读中得以体现..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讲到一个人的遭遇和一个民族的遭遇时,屏幕上呈现一组数据,并配以深沉的音乐,课堂气氛会变得肃穆凝重,主题得到有效的烘托,课堂进入一个高潮,辅助效果明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1.深重的战争创伤..小说中对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深重创伤,因而定为教学重点..2.深刻的情感体验..凡尼亚的遭遇是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说明战争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给无辜的人带来痛苦——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饱含深情地朗读《请多看一眼》一文,过渡到课文的品读..【PPT显示】请多看一眼二战期间,在一座纳粹德军的集中营里,关押着数万名犹太人,他们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和营养不良,他们大都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在每次放风的时候,有一名小男孩总是欢快地跑出很远,不顾看守的训斥和谩骂,而走到场地边上的一块草坪,摘一两朵小花送给他的父母和姐姐..由于他的热情和开朗,大家都愿意叫他“小天使”..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都为明天是否活着而担心..唯有“小天使”不同,他一有时间就唱歌,或者爬在小小的窗口上向外面眺望,有时候他会安静得不发出一丝声响..不久,“小天使”的父亲被叫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哭了..“小天使”没有哭,他问:“爸爸去了天堂..那儿有快乐和鲜花花吗?”很快.母亲也被折磨死了,“小天使”对痛苦的姐姐说:“天堂里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还美好吗?我想是的他们去了天堂就不愿意再回来了..”最后的日子到来了..数万名犹太人在纳碎的威逼下,缓缓地走向刑场进发..刑场是一个早已挖好的大坑..人们都沉默不语,死亡是如此真实地贴近每一个人的生命..面对死亡,恐惧使数万人没有任何声音..一个清晰的童音响起,像阳光一样照壳了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这是去天堂吗?这太好了,天堂里有自由与快乐,为什么我们要留恋这儿呢?”“小天使”天真的话语使每个人的心灵为之一震..一批又一批人倒在了纳粹的屠刀之下..轮到“小天使”了,忽然他向前跨出一步,大声说道:“请等一等,好吗?”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向远处的草坪望了一眼,继续说:“我很喜欢这个世界,请让我多看一眼吧,让我记住它的美丽,也许天堂还不如它..”人们都流泪了.一起尽情地多看了一眼这个世界:然后他们和“小天使”一起无畏地昂起头.遗笑着面对纳粹的枪口..暴力能摧毁什么呢?在伟大的爱和无邪的童心面前,暴力只能使暴力者看清自己的丑恶与渺小;无论是如何地身处险境,如何地悲伤失望,请多看一眼吧,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的许多细节是多么地美好与真实啊!二、作者介绍【PPT显示】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其中《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小品文《考验》、《钦差大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三、字词学习【PPT显示】邂逅(xièhòu)狙击(jū)送丧(sāng)雏(chú)喃喃(nán )胳肢窝(gā)窒闷(zhì)着想(zhuó)模样(mú)唧唧喳喳(jīj īzhāzhā)胡诌(zhōu)吝啬(lìinsè)如鲠在喉(gěng)哽咽(gěngy è)三、欣赏朗读【音频】播放整篇小说的配乐朗读,整体把握全篇,接受情感熏陶..四.布置作业1.把握情节: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2.文章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并找出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的句子..3.索科洛夫的语言有什么样的风格,并根据语言风格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性格..第二教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认真预习了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苏联播放这篇小说时,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泪眼模糊;传到我国后,又有多少人泪飞如雨啊..小说节选部分也有几个与泪水相关的情节,请同学们找出来,研究一番,这样也许能帮助我们较好的解读这篇课文..(学生查找,明确)二、文本研习1.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1)学生回答明确:经历了许多苦难遭遇..(2)索科洛夫经历了许多苦难,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说来,并找出情感起伏的词句..【PPT显示】明确:【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炸死(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葬欢乐)→领养孤儿(轻松光明)→【出来车祸(悲愁的心)】(3)索科洛夫曾经希望妻子女儿支撑自己挺过集中营中的苦难,但死去的不是自己,而是妻子和女儿;也曾经盼望儿子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老头梦”,但盼望到的不是凯旋归来的儿子,而是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的儿子的尸体..我们想想吧,一个人有多少泪水能够伴着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啊!可是——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1)学生回答:同情孩子;身世相同;……(2)有的时候,评论的文字相对于优秀的作品来说,总是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还是读一读哪些震撼人心的文字吧..指名读15、16两段..学生还可以找出感动自己的文字阅读..(3)凡尼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激动和狂喜?明确:渴望亲情,害怕再失去父亲,再去流浪..(4)索科洛夫的哪些举动同样让人感动?指名读18、19两段..明确:由于自己的不幸更能同情别人的不幸,对孤儿的爱;做父亲的幸福,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寄托..(5)引用苏联德·勃拉果依的评论:【PPT显示】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他们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凡尼亚和索科洛夫都遭遇了战争,凡尼亚因为有了爸爸而不再叹气;索科洛夫却在——三、合作探究1.“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1)讨论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流泪);追悔(梦境,分别时推了妻子一把);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孩子的将来)……(2)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不是..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再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PPT显示,伴以低缓深沉的音乐】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40个国家,有56个国家参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人,中国有4·5亿人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苏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亡约3500万人..死亡者达5500万人,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实,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3)小结: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即使像索科洛夫这样坚强的人也难以抚平心头的创伤..男儿有泪不轻弹,而人们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是不能伤了孩子的心..所以——2.小说的结尾说,“要及时的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1)范读最后两段..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写一段感言,多角度思考战争、孩子、苦难、和平等与课文相关的话题..(2)互相交流,推荐发言..(3)点评;小结..“战争归来抱孤儿”一幕感人至深,没有血淋淋的战场,没有普天同庆的凯旋,但带给读者的是几多心酸几多欣慰..战争摧毁不了坚韧,战争泯灭不了善良..凡尼亚是孤儿,他或许还不明白发生着的一切,包括战争和苦难、同情和怜悯,但孩子越是天真,就越发显出战争的罪恶和残酷..不让孩子看到流泪,这是有良知的人不想让孩子承受战争之苦,是为了呵护孩子的心灵,这是成人对孩子的一份责任..【PPT显示战争与孩子图片,伴以战场音效】看看当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战火纷飞,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然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战中的战犯..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为和平而祈祷吧!四、布置作业1.整理字词和文学常识..2.完成《语文作业本》练习..3.写一篇读后感..附:板书设计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苏联】肖洛霍夫失去妻儿,精神受创战争典型失去父母,街头流浪。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13课《一张诊断书》ppt课件2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13课《一张诊断书》ppt课件2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4
滴水。
总结
人 妖
时代背景

倒 人物形象
思想主旨
人——妖 妖——人 敬业、乐业
作业 (1)在生活中寻找有关敬业、乐业的人物事迹。
(2)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解释和致歉”,请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案例,并想一 想,在同他人解释和致歉中,哪些语言表达是最有效的?
敬业 感恩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1)作者对林巧稚大夫初次的印象是什么?
“一位瘦小的老
太太”;“戴着 外 一副银边眼镜, 貌
前额高高的,显 示着她的智慧”。
“她神态安然自若,
给人一种可以信赖
的感觉。”; “她 那充满慈爱的目光, 被晶莹的泪水模糊
神 态
住了。”
医术精湛
平静镇定 仁爱善良
(2)为什么她听完作者的要求,“竟脱口而出”承认自己是林巧稚?请结合刚才对 “人妖颠倒”的含义的理解。
因为她不仅热爱自己的职业,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还因为她敬业,她不 顾自己的安危,对待病人如自己的亲人一样。她不仅具有医生的职业道德,在她的身 上还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精神品质。所以她才敢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年代,坚持把 “妖”变成“人”。
(2)试着模仿最后一句话,对林巧稚医生做一个评价。 如:林巧稚一生的业绩,是一条绵久不息的河流;给我们的诊断书,是汇入河流中的一
身处困境、不忘本职
(3)面对被逼成“妖”的病人,林巧稚大夫又是如何做的呢?请在文中找一找有 关的短语。
耐心地倾听 时而摇头,时而叹息

一张诊断书教案

一张诊断书教案

一张诊断书教案[学校徽章][学校名称][学校地址][日期]诊断书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1. 了解诊断书的定义和用途;2. 掌握撰写诊断书的基本要素和结构;3. 学会分析病例并准确诊断;4. 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与工具】1. 教材:- 《医学诊断学教程》(或其他相关教材)- 实际病例(可从医疗网站、医学杂志等来源获取)2. 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 纸张和笔【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诊断书的概念,并解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诊断书的兴趣,例如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展示诊断书对医生的帮助。

3. 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诊断书的基本要素,如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等。

2. 分析示范一份标准的诊断书,并解读每个要素的作用和意义。

3. 讲解撰写诊断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客观描述、准确用语、逻辑清晰等。

三、案例分析(25分钟)1. 提供一份病例资料给学生,要求他们阅读并进行初步分析。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结果记录在白板上。

3. 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分析结果进行展示和点评,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诊断结果。

4.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进行进一步的解答和讨论。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病例进行详细病情分析和诊断书的撰写。

2.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确保每个成员理解并能够参与撰写过程。

3. 教师巡视并提供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鼓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病例分析和诊断书。

2.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3. 强调重视诊断书撰写的技巧和实践,鼓励学生继续提升自己在诊断学方面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诊断书的概念、要素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分析实际病例,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13课《一张诊断书》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13课《一张诊断书》教案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标题着眼感知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2、通过文中关键语句和细节描写、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教学难点:1、品读关键语句、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题目《一张诊断书》会想到什么?(一张什么样的诊断书?谁的诊断书?谁开的诊断书?……)二、新课学习(一)预习感知课文1、了解作者乐拓和林巧稚2、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3、林巧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精读课文(分组讨论展示)1、文章开头采用的叙述方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作者回忆往事、是什么事情让他对林大夫心怀感激?3、文中对林大夫采用了哪些描写方式?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大夫哪些高贵品质.4、林大夫及时地帮助了“我”的妻子甚至“我”的家庭、“我们”一家对林大夫充满了感激和赞扬、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5、文章的最后一段:“林巧稚一生的业绩、是一棵伟岸高大的常青树;给我们的诊断书、是常青树上的一片绿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三、思考1、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敬业或不敬业的人、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行为?2、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谈谈在你未来的职业中、将怎样敬业并乐业?四、总结全文林巧稚大夫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像作者一样、对于帮助、关心我们的人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一张诊断书》故事梗概:这件事情发生在1968年、“我”的妻子因为曾任过外国专家的译员、又自愿由首都调到边疆小城教书、被怀疑是一个“男扮女装”的特务、孩子成了搞特务的掩护.最终、一个母亲失去了孩子……“我”的妻子被逼成了疯子、为了证明她的身份、“我”带着妻子去协和医院找林巧稚医生.在这个人妖颠倒的年代、林巧稚、一个著名的妇科专家、此时却在走廊上叫号.当她听完妻子的经历后、给予了妻子母亲般的疼爱、并亲自为妻子诊断.当时、别的医院不愿接收带有政治色彩的病人、在关键时刻、林巧稚医生站出来、并说服另一位孙医师、对妻子进行细致的检查、开了一张证明“我”的妻子身份的诊断书:“患者是正常女性、腹部有多条妊娠纹、证明患者曾有过正常分娩.”并对他们说:“即使到法庭上、我们也负完全责任.”这种诊断书不仅挽救了妻子的健康、更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者:张文娟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9年第08期【摘要】本文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提出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环节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在讲解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领悟工匠精神,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育精益求精的品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育先知后行的实践精神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人物形象实践活动写作教学先知后行【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130-02工匠精神是技术工匠在雕琢与修饰产品的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完美的状态。

因此,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对事业精益求精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与理念。

通过不断钻研产品内涵,把产品工艺提炼出来,能使产品达到一种完美的状况,这也是工匠精神最高境界的完美体现。

因此,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钻研与精益求精的信念,也是一种对卓越与创新有所追求的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语言与文字,培养思维能力与训练基本的技能,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为了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目标,本文探索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环节注入工匠精神内涵教学设计也就是备课的环节,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曲。

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把工匠精神做具体化地处理,也就是在工匠精神指导下设计教学过程。

如合理优化教学目标,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语,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对教学评价做完善化处理,这样在教学环节中体现工匠精神的精细与严谨。

如《劝学》这一篇课文主旨是介绍战国时候思想家荀子对学习的观点。

中职学生正是在学校求学的阶段,这一篇文章对学生的学习自然也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教师可以将中心思维作为立足点,有效设计教学过程。

《读书人是幸福人》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高教版】2

《读书人是幸福人》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高教版】2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但是,那却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学习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坐在前面,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没有必要自己费心思集中精神,那种环境就能帮助你做到。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太方便,但其实那才是最便于学习的位置。
2019/8/11
教学资料精选
29
谢谢欣赏!
2019/8/11
教学资料精选
30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了,但等到你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也能让你回想起很多内容。
• 你喜欢读什么书?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时是什 么感受?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如何保持时时刻刻都能认真听讲不走神呢?

1、往前坐

一张诊断书优秀教案

一张诊断书优秀教案

一张诊断书优秀教案23《一张诊断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标题着眼感知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细节描写的关注和对关键语句的品读,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

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会情感。

2.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难点1.品读关键语句,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把握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2.学生敬业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拨、课堂交流讨论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课题是《一张诊断书》,在没有阅读课文之前,同学们能针对这个标题提出哪些疑问呢?学生带着疑问,跳读课文,找出所提问题的答案,交流发言。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了解作者了解林巧稚齐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一张诊断书,本文结构共分为三个部分。

倒叙方式点出一张诊断书。

追忆一张诊断书的来历。

珍藏一张诊断书,感激怀念林巧稚医生。

2.林巧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林巧稚是一位医术精湛、救死扶伤、仁爱正直、品格高尚的医生。

三、精读课文精读第一部分。

1.提问:文章开头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从结构上看,开篇点题。

从内容上看,点明了这张诊断书不同寻常。

开篇文笔饱含悲痛及怀念之情,确立了本文追忆往事时感恩于恩人的基调。

2.提问“这是一张珍藏了多年的诊断书,纸已变黄。

” “由她亲笔开出的诊断书也是无可计数的……像这样的诊断书一生中您仅仅开过这一次。

”精读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点明时间,夜深了“我”和妻子还没入睡,从侧面写出“我们”对恩人的去世感到悲伤难过。

“深夜”、“呼啸的春风”、“摇曳的灯光”、“飘落”等词营造出淡淡的哀伤。

2.提问:作者回忆往事,是什么事情让他对林大夫心怀感激?明确:是因为她以正直的人格在自己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还心系病人,并且是一个别的医院不愿接收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病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开了一张证明病人身份的诊断书,不仅挽救了一个人的健康,更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

一张诊断书课件

一张诊断书课件

PPT学习交流
13
第四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 (1)点明时间,夜深了“我”和妻子还没入睡, 从侧面写出“我们”对恩人的去世感到悲伤难过。
• (2)“深夜”、“呼啸的春风”、“摇曳的灯 光”、“飘落”等词营造出淡淡的哀伤。
PPT学习交流
14
作者回忆往事,是什么事情让他 对林大夫心怀感激?
• 是因为她以正直的人格在自己也受到不公正的待 遇时还心系病人,并且是一个别的医院不愿接收 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病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开 了一张证明病人(作者的妻子)身份的诊断书, 不仅挽救了一个人的健康,更挽救了一个家庭的 完整和幸福。
PPT学习交流
15
文中对林大夫采用了哪些描写方式?从中我 们可以看出林大夫哪些高贵品质?
• 外貌:“一位瘦小的老太太。”“戴着一副银边 眼镜,前额高高的,显示着她的智慧。” 明确: 显示出她医术精湛。
• 神态:“她神态安然自若,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 感觉。”“她那充满慈爱的目光,被晶莹的泪水 模糊住了。”
回中国。 在首都医院,经检查,她被确诊为高血 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患病期间,她开始 在轮椅上、病床上写关于妇科肿瘤的书籍,直至4 年后,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完成。
• 1980年12月2日,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虽遭亲 友劝阻,但她还坚持工作。此时,她早已不是住院 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 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甚至在去世前一 天还接生了6个婴儿。
• (2)“由她亲笔开出的诊断书也是无可计数的…… 像这样的诊断书一生中您仅仅开过这一次。”
PPT学习交流
12
文章开头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这 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 (1)从结构上看,开篇点题。 • (2)从内容上看,点明了这张诊断书不同寻常。 • (3)开篇文笔饱含悲痛及怀念之情,确立了本文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高教版】1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高教版】1
1924年他回到顿河开始创作; 1928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在苏联 《十月》杂志上发表就声誉鹊起,立刻 受到国内外的瞩目,在德国销售量甚至 超过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肖洛霍 夫跃升为世界级作家。
1965年以《静静的顿河》一书获 诺贝尔文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 2005年命名为“肖洛霍夫年”。
• 苏德战场之所以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 烈、最为血腥的战场,是因为这场战争 导致了惊人的伤亡情况。
• 苏联的伤亡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各方的 统计数据并不一样。最近俄罗斯公布的 数字是,军队作战亡688.5万(包括伤 病而亡),到达前线途中亡50万,加上 被俘后亡的数量,苏联军队共亡916.48 万,平民死亡1740万,总亡2660万, 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半非死即残。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但是,那却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学习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坐在前面,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没有必要自己费心思集中精神,那种环境就能帮助你做到。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太方便,但其实那才是最便于学习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如何保持时时刻刻都能认真听讲不走神呢?

1、往前坐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 肖洛霍夫
• (1905.5.24-1984.2.21)
• 出生于维约申斯克区顿河流 域,苏联作家。连任多届苏 共中央委员,当过苏联作家 协会书记,两次获得社会主 义劳动英雄勋章。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高教版】1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高教版】1

• 肖洛霍夫
• (1905.5.24-1984.2.21)
• 出生于维约申斯克区顿河流 域,苏联作家。连任多届苏 共中央委员,当过苏联作家 协会书记,两次获得社会主 义劳动英雄勋章。
1922年,前往莫斯科,加入“青 年近卫军”,隔年与一位哥萨克的女教 师玛丽姬·格罗斯拉夫斯卡娅结婚。并发 表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
④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
• 第十九自然段
• 索科洛夫像是又找到了 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 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 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 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 精神慰藉,成了他生存 的全部意义。
• 1、小说用一个人的遭遇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 2、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
• 3、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 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 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2、小说学习的方法点播
• (1)重点掌握:环境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 (2)题型包括一下三种类型:
• A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话语概括故事情节。
• B 文中写了几件事,请以此加以概括。
• C 文章内容意在表明什么内涵(主旨)。
• D 辨析小说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 第一课时: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人教版中职语文三册1-2单元

人教版中职语文三册1-2单元

一、二单元练习与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蓦(mò)然讼诉(sōng)嗜(特别)好假(虚假)公济私B 倏(shū)忽资禀(bǐng)梦寐(里)得鱼忘筌(捕鱼的竹器)C欣羡(xiàn)赐予(yǔ)臻(达到)于恪(认真)尽职守D隽(jun)永啃啮(nie)囿(局限)于顾(光顾)名思义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媲美(pì)怜悯(mǐn)瞳孔(tóng)遁词(duù)B 魁梧(wǔ)肯綮(qǐng)精湛(zhàn)呷茶(já)C 别墅(yě)搀扶(chān)签名(qiān)白髯(rǎn)D 颠簸(bó)摇曳(yǐ)鲁钝(dùn)萧瑟(sè)3.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不速之客众叛亲离踌躇满志游刃有余B 走头无路歇斯底里医术精湛瑟瑟发抖C 安然自若自暴自弃密密麻麻伟岸高大D 目瞪口呆发展轨迹中作热沈拥挤不堪4.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教诲嗜好淘汰相得益障B 贬低职分怯儒浮想联翩C 允吸眩耀藐视战战兢兢D 苟且迸发懈怠竭尽全力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对于这次责任事故,他没有从主观上分析原因,却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B 要说张平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那可真是不胜枚举。

C 这位营业员认为,他执行商场规定没收假币的行为是无可非议的。

D 妈妈批评他用于打球的时间太多,他说体育锻炼和学习是并行不悖的。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个百货商场规模相当大,每天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 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他的感官,也抚慰了他的心灵。

C 出狱后,他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竟偷了三辆车D 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7.下列句子中,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 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张诊断书 完整版教案PPT参考幻灯片

一张诊断书 完整版教案PPT参考幻灯片
动 ②“她走到我妻子身边,用母亲般温暖的手,梳理 我妻子面颊上散乱的头发,以专家的锐利目光,
作 观察她痴呆的眼神、瞳孔。” ③“林大夫迈着急促的步伐走进室内” ④“她们小心地搀扶着我的妻子” ⑤“我们回头望望,只见可敬的林巧稚大夫,还在 门外默默地向我们招手。”
关心病人、救治病人、 正直热情
30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了解作者
著有长篇小说《绿林好》(与苏涛合作), 小说散文集《早晨好》, 小说集《骑兵战士》, 报告文学集《创造太阳》, 散文集《双翼神马》, 长篇童话《神马萨日勒》(合作), 中篇童话《月亮湖》(合作), 电视连续剧剧本《额吉和她的孩子们》等。
5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精读第二部分
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27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一位瘦小的老
太太”;“戴着 一副银边眼镜, 前额高高的,显
外 貌
示着她的智慧”。
医术精湛
“她神态安然自若,
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
感觉。”;

态 “她那充满慈爱的目
整体感知
医术精湛 救死扶伤 仁爱正直 品格高尚
12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整体感知
结构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倒叙方式引出“一张诊断书”的故事。
第二部分(5——26自然段) 回忆这一张不同寻常的诊断书的来历。
第三部分(27——28) 珍藏一张诊断书,感激怀念林巧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标题着眼感知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

2、通过文中关键语句和细节描写,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

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品读关键语句,体会林巧稚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对林巧稚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题目《一张诊断书》会想到什么?(一张什么样的诊断书?谁的诊断书?谁开的诊断书?……)
二、新课学习
(一)预习感知课文
1、了解作者乐拓和林巧稚
2、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3、林巧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精读课文(分组讨论展示)
1、文章开头采用的叙述方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作者回忆往事,是什么事情让他对林大夫心怀感激?
3、文中对林大夫采用了哪些描写方式?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大夫哪些高贵品质。

4、林大夫及时地帮助了“我”的妻子甚至“我”的家庭,“我们”一家对林大夫充满了感激和赞扬,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文章的最后一段:“林巧稚一生的业绩,是一棵伟岸高大的常青树;给我们的诊断书,是常青树上的一片绿叶。

”采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
三、思考
1、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敬业或不敬业的人,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行为?
2、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谈谈在你未来的职业中,将怎样敬业并乐业?
四、总结全文
林巧稚大夫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像作者一样,对于帮助、关心我们的人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一张诊断书》故事梗概:这件事情发生在1968年,“我”的妻子因为曾任过外国专家的译员,又自愿由首都调到边疆小城教书,被怀疑是一个“男扮女装”的特务,孩子成了搞特务的掩护。

最终,一个母亲失去了孩子……
“我”的妻子被逼成了疯子,为了证明她的身份,“我”带着妻子去协和医院找林巧稚医生。

在这个人妖颠倒的年代,林巧稚,一个著名的妇科专家,此时却在走廊上叫号。

当她听完妻子的经历后,给予了妻子母亲般的疼爱,并亲自为妻子诊断。

当时,别的医院不愿接收带有政治色彩的病人,在关键时刻,林巧稚医生站出来,并说服另一位孙医师,对妻子进行细致的检查,开了一张证明“我”的妻子身份的诊断书:“患者是正常女性,腹部有多条妊娠纹,证明患者曾有过正常分娩。

”并对他们说:“即使到法庭上,我们也负完全责任。


这种诊断书不仅挽救了妻子的健康,更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