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80140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1.png)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自然界中的形状和纹理是设计师们常常使用的元素。
树木的纹理和形状可以用来设计家具和建筑结构。
花朵的形状可以用来设计珠宝、服装和饰品。
石头的纹理可以用来设计家居装饰品和建筑材料。
自然界中的形状和纹理的多样性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自然界中的颜色也是设计师们喜欢使用的元素。
花朵的鲜艳色彩可以用来设计服装和室内装饰。
大海的蓝色可以用来设计家具和陶瓷制品。
山谷的绿色可以用来设计植物和室外景观。
自然界中的颜色给设计师们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
自然界中的材料也是设计师们钟爱的元素。
木材可以用来设计家具和建筑结构。
玻璃可以用来设计灯具和家居装饰。
金属可以用来设计珠宝和家居用品。
自然界中的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作品。
自然界中的动物也是设计师们常常使用的元素。
动物的形状和纹理可以用来设计服装和家居用品。
动物的颜色可以用来设计珠宝和陶瓷制品。
动物的图案可以用来设计纺织品和装饰品。
自然界中的动物给设计师们带来了无数的设计灵感。
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也是设计师们喜欢使用的元素。
森林的生态系统可以用来设计室内和室外空间。
海洋的生态系统可以用来设计室内装饰和陶瓷制品。
沙漠的生态系统可以用来设计建筑和家居用品。
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给设计师们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自然界中的变化和演化也是设计师们常常使用的元素。
季节的变化可以用来设计服装和家居装饰。
天气的变化可以用来设计灯具和室外景观。
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来设计珠宝和陶瓷制品。
自然界中的变化和演化给设计师们带来了无穷的设计灵感。
自然界中的音乐也是设计师们常常使用的元素。
鸟儿的歌声可以用来设计家具和灯具。
风的声音可以用来设计纺织品和家居用品。
海浪的声音可以用来设计建筑和室内装饰。
自然界中的音乐给设计师们带来了无数的创作灵感。
自然读后感: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它给予我们灵感和创造力,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设计与自然的结合是一种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最新整理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之《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docx
![最新整理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之《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35b7a23e518964bce847c22.png)
最新整理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之《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之《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设计结合自然》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的代表作。
麦克哈格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
1971年获全美图书奖,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
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精辟的论断,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大自然演进的规律和人类认识的深化。
作者提出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书中通过许多实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书中阐述的许多理论观点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麦克哈格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他的自然观。
他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灵性的城市,我们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两者虽然不同,但互相依赖;两者同时能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
”读过之后,发现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均可见于书的题目“设计结合自然”。
全书的主要内容有:以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提出适应自然的特征来创造人的生存环境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阐明了自然演进过程,证明了人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东西方哲学、宗教和美学等文化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差别的根源。
提出土地利用的准则,阐明了综合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诸要素的方法;指出城市和建筑等人造物的评价与创造,应以'适应';为准则。
” 纵观《设计结合自然》整本书,作者始终围绕着自然价值观的建立展开论述。
以生态学的观点既从宏观方面也从微观方面来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阐明了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的灾难性后果,强调人与自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依赖关系,指出我们必须把人类看做整个生物界的一分子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屏弃以前以人为中心的错误思想。
人类的发展与规划要适应环境,在环境允许度里寻求最大的发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自然演进过程的一部分。
(完整版)读书笔记-设计结合自然
![(完整版)读书笔记-设计结合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25ef493fdd3383c4ba4cd21a.png)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读大师的书,刚开始的时候总有些惴惴,没想到麦克哈德的这本《设计结合自然》读来却是愉快甚至可以说是感人的。
严谨的逻辑框架下是有趣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体验,让我真正地喜欢这本书而不是将其当成教科书一样的读物。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被书中有趣的例子和许多观点、方法和设想吸引,再次阅读之后大体上把握和理清了书的逻辑关系和内容。
在我看来,《设计结合自然》主要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关于“态度”——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或者说是观念);第二是关于“价值”——综合的社会价值和评价研究的方法;第三是一种逻辑关系——关于适应、创造和形式。
而这三个问题,又都是围绕作者所要说明的主题“设计结合自然”展开的。
对于作者的论述,我有一些理解和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本书的前两章“城市与乡村”和“海洋与生存”中,作者首先说明了自然对于人的重要作用,我觉得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描述,就是“恢复”和“保护”,就是说人无论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需要自然,而人的精神恢复很多时候是依赖于自然的;另外通过沙丘的例子说明了自然本身就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种保护屏障,而人自己创造的屏障往往没有自然屏障来得有效。
在后面的章节中,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多次被提到,并且,作者极力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提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础。
承认了人类对于自然漫长的演进过程而言是渺小的,但是也强调人独有的个性应得到特殊的发展机会和赋有责任。
并且指出人类城市、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恶劣的问题(如污染、过度开发、社会问题等等)都是由于人类过高估计自己的地位和夸大控制力造成的结果。
其实,对于麦克哈德以上的这些观点我是认同的。
可以说人类中心论把人架于自然之上,放在了一个统治者的地位,而麦克哈德则是把人类定义成了一个管理者。
但是,我所理解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和麦克哈德所说的在某些方面还有些不同。
首先,对于一个管理者,是应当为管理对象全体的利益负责并以其利益为行为标准的,但是,显然,人类现在所说的那些合理开发、考虑自然因素之类的话,仍旧是以人类的利益为最终目的的,就是说自然只是作为一个条件被考虑进去了,而目的仍旧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73dd1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0.png)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予我们美丽的风景、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灵感。
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自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设计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在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向读者展示了设计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他指出,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更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
例如,建筑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能源消耗;景观设计可以保护自然生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产品设计可以利用可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这些都是设计与自然紧密结合的典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发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自然对于设计的重要性。
自然是设计的源泉和灵感之源,设计应该是为了与自然共生共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选择环保产品等,都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同时,作为设计师,我们也应该将自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
自然是我们生命的根基,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珍惜自然,保护自然,让自然的美丽永远存在。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类和自然共同繁荣。
总的来说,《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设计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我相信,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启发,共同致力于保护和利用好我们共同的家园——自然。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4b39e5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d.png)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似乎越来越少,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让人们渐渐忘记了自然的美好。
而《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本书以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了自然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生物、植物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特点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自然界中蕴含的无穷设计灵感。
从中,作者汲取了灵感,将自然的美妙融入到设计中,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通过这些作品,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能体会到设计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阅读完《设计结合自然》,我深深地被作者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所震撼。
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的表面观察,更是深入探索了自然背后的规律和美学。
他以设计为媒介,将自然的美妙融入到作品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似乎越来越少。
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让人们渐渐忘记了自然的美好。
然而,自然却是我们生活的源泉,是我们灵感的来源。
读完《设计结合自然》,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自然,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让自然的美丽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除了对自然的热爱外,我还从书中学到了许多关于设计的知识。
作者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生物、植物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特点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自然界中蕴含的无穷设计灵感。
通过对这些设计灵感的运用,作者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和手段,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阅读《设计结合自然》,我对自然和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深深地被作者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所震撼,也深深地被自然的美丽所感动。
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更加珍惜自然,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让自然的美丽融入到我的设计中。
同时,我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设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创造出更多令人惊艳的作品。
总的来说,读完《设计结合自然》,我收获良多。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b30c1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3.png)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予我们无穷的灵感和力量。
设计与自然的结合,既是一种创新,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设计如何与自然相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给我们带来的感悟和启发。
首先,设计与自然的结合可以体现在建筑设计上。
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会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尊重自然的地形、植被和气候条件。
他们会利用自然的光线、风力和水资源,使建筑更加环保和节能。
同时,一些建筑设计也会融入自然元素,如绿色植物墙、屋顶花园等,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其次,设计与自然的结合也可以体现在产品设计上。
许多产品设计师会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例如,一些家居用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的形态和纹理,使产品更加具有艺术感和生活气息。
同时,一些环保材料和可持续设计理念也在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应用,使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更加符合自然的规律。
除了建筑和产品设计,设计与自然的结合还可以体现在服装和纺织品设计上。
许多时尚设计师会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创造出具有自然元素的服装和面料。
他们会运用自然的色彩和图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服装和纺织品,使人们在穿着和使用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同时,一些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生产工艺也在服装和纺织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这些产品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设计与自然的结合不仅可以带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的启发。
当我们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就是在向自然致敬,向自然学习。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选择那些对自然影响更小的设计和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设计与自然的结合是一种创新和进步,也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在建筑、产品、服装和纺织品等设计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设计与自然的结合带来的美好和启发。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设计与自然的结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环保。
自然一个永恒的主体
![自然一个永恒的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886e4088cc22bcd126ff0c8e.png)
“自然”一个永恒的主体————《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摘要: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是对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城市扩张产生的诸多问题的回应,理性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查尔斯•詹克斯在《火山和丰碑》中也提到了这点:“理论……是对城市的新回应。
我们现在正处于理论对变化的世界、全球经济、生态危机以及文化混淆做出响应的时代。
因此,第二种类型的宣言出现了,它们打破了常规的建筑学,激起了伊恩•麦克哈格的回应……”在作者严谨的逻辑框架下,他概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观念,他批判了西方长久以来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的结合;二是方法,他提出设计应当将周边相关指标都考虑在内,并在一个长远的历史角度看待过程,以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环境建筑结合自然正文:一、引言:人类自250 多万年前使用工具以来, 开始改造定居的地球, 到21 世纪即将来临之际, 已经引发了一个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即由于人类肆意对待大自然和科技进步速度加快而导致的深刻的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一旦形成, 对人类环威胁是难以抗拒的。
从公元前4 世纪医学名著《生态•水和场地》中提到: 自然是不可抗拒和征服的。
到1969 年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论著推出, 说明了人类对大自然演进规律的认识及对生存环境再造的理性准轨。
毕竟人类的历史与大自然的寿命相比只是极短的一瞬, 还不足以有能力和经验去“挑战”“支配”自然, 或许这种扭转自然规律的观念是不该建立的, 或许该把这种“战胜”理解成为生存而战胜生态危机。
二、作者背景: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及系主任。
他于1920年11月20日出生在苏格兰克莱得班克地区,于2001年3月5日去世。
从1939年到1946年,他一直在英国军队里服役,并被授予上校军衔。
二次大战后,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郊区化导致城市蔓延,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fd7313ea5e9856a57126004.png)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身边的自然陈维彬园林研1602班2016104061001关于人居环境的的书籍众多,我挑了一本我未曾读完的经典《设计结合自然》作为此次参考,就书中的一些内容观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讲一下自己对于现在人居环境的思考,以及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及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城市与乡村尽管出生于浙西南的丽水庆元,对于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书中或多或少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些相似的体验。
老家位于集镇与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从我家出发有两条清晰的道路,十分钟车程到达市区,半小时车程到达国家自然保护区,最后通往临近的龙泉市。
到集镇的路是一段下坡路,很快就能到达我们当地最著名的企业的一个工厂,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每到周末那个方位的工厂总能飘来阵阵黑烟。
即便如此,庆元依旧获得“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称号,我想这应该归功于县城周边高密度的植被覆盖率。
另一条路线的情况确是相反,越往上坡方向行驶,植被更加丰富,虫鸣鸟叫不绝于耳,沿着山脊修垦出的梯田在秋天总是金黄满地,远处的山谷总会传来瀑布隆隆的水声,再继续向前就是百山祖冷杉的遗存地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了。
我童年时代在老家度过,初中开始外出求学,对于近十年来乡村的蜕变与城市的变化都接触得较多,通过阅读《设计结合自然》第一章:城市与乡村,让我想起很多以前未曾注意,但是确实是发生在自然与人类之间的故事。
乡村:每年的八九月份是我们当地的梅雨季节,门前的松源溪总会定时的发一次洪水,并且严重的时候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损失,并对河床的地形带来巨大的变化。
松源溪在我印象里最初的样子是河床中间高出一块由卵石自然冲击堆砌的“岛屿”岛,上面长满了藤本植物和到处飞的蝗虫,而河水被这块高地一份为二,水流量终年相差无几,村民过河依靠大石块做成的汀步(小时候很畏惧,因为汀步之间距离太大,往往一不小心就掉入水中)。
而98年的洪灾过后,河中高地被冲得支离破碎,汀步的石块也不见踪影,河水由两条变成一条,小时候的一个娱乐场所就随之消失,我那时候天真的以为过一年就会有新的“岛屿”产生,可事实是,在极小程度下的人为干预下,直到现在也只是一个雏形,零星的乌桕与银叶柳在河床中间孤单摇摆。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afea7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0.png)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概述《设计结合自然》是著名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专家伊恩·麦克哈格于1969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这本书提出了一种以自然为基础的设计方法论,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对《设计结合自然》的核心思想和关键观点进行阐述和总结。
1.自然系统的价值和功能-自然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网络。
它们具有许多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如水资源调节、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破坏和剥夺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灾难。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保护自然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2.自然系统的分析与评估-了解和分析自然系统是设计结合自然的前提。
通过收集和整理地理、生态、气候等方面的数据,可以建立对自然系统的全面认识。
-使用现代技术工具,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系统的空间和时间特征。
3.基于生态原则的设计方法-设计应该基于生态学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系统协调发展。
设计师应该成为自然系统的倡导者和保护者。
-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4.土地利用规划与景观设计-土地利用规划是将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的过程。
它需要考虑到自然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景观设计应该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水资源管理和生态连接等手段,创造出具有生态价值和人文意义的景观空间。
5.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是保护自然系统完整性和多样性的一种行为。
它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设计结合自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需要将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6.设计师的角色与责任-设计师应该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自然与城市共生——《设计结合自然》读书报告
![自然与城市共生——《设计结合自然》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80d5d114791711cd79175c.png)
自然与城市共生——《设计结合自然》读书报告摘要:根据美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教授的代表作《设计结合自然》所写的一篇读书报告,围绕主题“设计结合自然”展开,总结了对城市和自然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自然;结合;景观形态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环境的极度恶化,资源的滥用和环境污染日益受到重视,1962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
McHarg经过10年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划方法,将生态学原理与景观规划结合,并于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从而扛起了景观的生态规划大旗,也将景观设计学推到了拯救城市和最终走向拯救地球和人类的前沿。
一、本书内容梗概作者提出了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态规划、运行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多个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对城市、村庄、海洋、土地、植被、气候等问题进行生态学原理研究,并指出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本书核心问题本书主要论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或概念);第二是“价值”——综合的社会价值和评价方法;第三是顺应、创造和形式的逻辑关系。
而这三个问题,也围绕着作者所要说明的“设计与自然结合”的主题展开。
文章中的一句话是很好的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灵性的城市,我们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两者虽然不同,但互相依赖;两者同时能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
[1]”作者全书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人并非自然的主人、世界的中心,人的高智能应该用于“创造”而并非破坏,而“创造”的基础就是对于自然、对于场地“适应性”的认识与尊重。
我对于作者的态度的理解是这样的:在人与自然的态度中,西方的传统观点像是“我——它( I - It)”,东方的观点像是“我——您( I –Your Honor)”,而他觉得我们真正应该走向的是“我——你( I - You)”,最终达到的是“我们( We )”。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68fb0b6647d27284b7351a0.png)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设计结合自然》是历史的产物,伊恩·麦克哈格正是那个被历史之手选择的人。
他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围绕《设计结合自然》的一生,这种历史也是生态规划的历史,乃至于景观设计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恩·麦克哈格的成就已为世界公认,但围绕着他同时又有着一些争议。
这些争议说明了景观设计学专业内部存在的一些矛盾。
了解这些历史,对于今天中国现状下的景观设计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麦克哈格在1967年出版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了应当在规划中注重生态学的研究,并建立具有生态观念的价值体系。
在他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中,既不把重点放在设计方面,也不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把重点放在介词“结合”上面。
他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灵性的城市,我们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两者虽然不同,但互相依赖;两者同时能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
”这些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的,直至今日依旧对我们的规划工作有着指导作用。
读过之后,笔者发现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均可见于书的题目“设计结合自然”。
其中蕴涵着对以前规划思想中错误的价值观的警示批判与对新的价值观的倡导。
在书中的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中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生态价值观。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加深了对规划中建立正确自然价值观的重要性的认识。
传统的自然价值观麦克哈格在书中指出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中人们面对的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在此社会中,人们相信现实仅仅由于人能感觉它而存在;宇宙是为了支持人到达他的顶峰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结构;只有人是天赐的具有统治一切的权利。
” 他对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批判,指出人们无视自然,无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象魔鬼一样将道德排在最末位。
还尖锐的指出经济学家,除极少数例外,都是商人的奴才,他们和商人一起,毫不掩饰与厚颜无耻地要求我们的价值体系适应他们的价值体系。
读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有感
![读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91aa4efe4733687e21aa8a.png)
读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有感麦克哈格出版的《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从人为空间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的思想,并进而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了一整套的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技术。
他认为:“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了解、尊重自然。
人是唯一具有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意识的生物。
他必须成为生物界的管理员。
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必须结合自然。
”1这些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的,直至今日依旧对我们的规划工作有着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麦克哈格生态规划理论的闪光点之一,在于其价值观念的转变。
麦克哈格在书中通过实例与生态理论的共同阐述极力向人们宣传自然价值观转变的重要性。
这种自然价值观的转变似乎比生态科学的规划方法更为重要一些。
规划师,管理者与民众如果没有把这种基本的观念深植于心的话是难以在规划过程中彻底的贯彻任何生态思想的,尊重自然的人类发展模式也就无从谈起。
如今,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正预示着人类发展的灾难性前景。
人类对待自然的价值观念急待转变。
与人们习惯认为的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念针锋相对,麦克哈格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他的自然观。
他强调人是整个自然界的一分子,与其他许多生物以及各种物质共存于宇宙之中,而非整个自然的统治者,与其他的物质一样持有自己的独特性与相互依赖性,为获得生存,成长,繁衍,发展,就必须在系统中中得到平衡,相互支持和相互需要而编制在一起。
麦克哈格借助一个宇宙舱的实验来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
他还阐述了自然主义者对人与自然的一些主要观点。
自然主义者认为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有他们的独特性与存在的价值。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在自然中的作用与其他生物的作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人被认为与其他生物一样感受和知觉都不能违抗自然规律,而只能反映这些自然规律。
人属于自然这个纷繁复杂的大系统并完全依赖它,但由于人具有感觉能力因此和酶一样具有调节能力,所以有管理这个系统的责任。
1109_读后感_设计结合自然
![1109_读后感_设计结合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af3051ec998fcc22bcd10d1c.png)
从田园城市到知识城市:国外城市发展理论管窥 王志章; 赵贞; 谭霞 景观生态规划发展历程——纪念麦克哈格先生 作者:俞孔坚
景观生态规划沿革
前麦克哈格时代的景观 系统规划 生态理念 的景观规 划的发展 自然系统思想为指导 的没有生态学的生态 规划 Marsh Patric Geddes Olmsted Charles Eliot
Design with Nature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I.L.麦克哈格(美) Ian Lennox McHarg 1920-2001
11.09 UCS
背景
20世纪70年代,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民族冲突成为主导人类社会的三大问题, 这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面对新的困境,人们不得不反思传统的发展 模式,探索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主要内容 《设计结合自然》一方面是世界观,或者说是作者对其生态规划思 想的阐述,另一方面则是方法论层面的,也就是其案例和应用,也就 像是它的台译版《道法自然——以生态系统为本的环境规划设计哲学与 实务》的译名显示出来的那样。
自然演进过程 地表水 洪泛平原 沼泽地 地下水回灌区 含水层 陡坡 森林和林地 没有森林的土地
问
题
资料搜集
构建生态 学基础价 值体系 各类用地 价值评价
动植物群落分布 资源分布
混合用地 处理
同样价值度土 地利用类型的 价值评判
土地利用情况
《流域》
疑问:生态学万能?
这一套价值体系的是建立在环境是自然演进的过程的这一生态学的价值观之上,通过分类分 级评价和后面的 完成他的“等值”的转换。 疑问1:仅仅通过对自然演进过程及其要素的考虑是否就能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通篇对 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弱化是否足够支撑起整个规划过程?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9d2a4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3.png)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是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的经典之作,他在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将自然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和生活中。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在设计中尊重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麦克哈格在书中强调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
同时,他还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理念,即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将自然融入到设计中,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在书中,麦克哈格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分析,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自然融入到设计中。
例如,他提出了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保留绿地和自然景观,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在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在园林设计中应该利用自然的元素,如水、石、植物等,营造出自然的氛围。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
自然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它为我们提供了空气、水、食物等必需品,也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同时,自然还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让自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设计结合自然”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如果我们能够将自然融入到设计中,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保留绿地和自然景观,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在建筑设计中考虑自然通风和采光,不仅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享受自然;在园林设计中利用自然的元素营造出自然的氛围,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
总之,《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是一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设计结合自然”的重要性。
读《设计结合自然》有感
![读《设计结合自然》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c2113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3.png)
读《设计结合自然》有感我跟师兄说:“读了麦克哈格的《Design With Nature》,就像从云端上摔下来似地,怎么人比动物还无用呢?:)”这是我对麦哈的一种理解吧。
从本质上说,我非常认同麦哈的自然主义之说,也认可他把人类归结为“依赖于太阳、各种重要元素和化合物、水、叶绿体和分解物”的基本观点。
我们应该好好的反思自己,反思人类自身的缺陷和致命的弱点。
人们追求舒适、追求便捷、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以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
这种偏激的行为引起了人类的普遍关注和否定。
但这并不等于否定了人的作用,毕竟,人类是自然系统进化的产物,存在即合理。
他肯定人的创造价值却否定人在自然系统中的作用,这似乎有些偏颇了。
在人类社会中,只要人创造的价值等于或大于其消耗的物质价值,就可以说这个人对社会是有贡献的'。
在自然系统中,人类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在人类消耗能量的过程中,却为自然的进化作出了贡献,这是人类存在的客观原因。
人类在消耗能量的过程中,需要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自然所能供给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人类消耗的能量,人类自然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当自然所供给的能量小于人类消耗的能量时,人类自然而然会停止发展或减少。
从能源方面来看,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时候,要看其是消耗自己国家的能源提供其发展还是除了消耗自己国家的能源还需要消耗别国的能源来发展,前者是均衡发展,后者是掠夺性的发展。
在自然系统中,人类学会适度控制自己的发展,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尽可能少的破坏自然系统,这也是另外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麦克哈格提供了一系列的环境评价方法,从单一的评价方法,到复杂的评价系统。
引导人类逐渐深入的了解自然并合理的利用自然,这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也是对我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地方。
我深感钦佩,并学习中。
人类学会客观地评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虽然存在些许的矛盾,但麦哈偏重于自然的评价方法依然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因为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评价方法,不带有过多的主观臆断和猜测成分。
读《设计结合自然》感
![读《设计结合自然》感](https://img.taocdn.com/s3/m/a005ef4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6.png)
植入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读《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教授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系主任。
由于他在运用生态学原理处理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做出的特殊贡献,曾经多次获得荣誉,包括1972 年美国建造师学会联合专业奖章、1990 年乔治·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艺术奖章及日本城市设计奖。
《设计结合自然》是麦克哈格的代表作,1971 年获全美图书奖,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
本书在很大意义上扩展了传统“规则”与“设计”的研究范围,将其提升至生态科学的高度,使这真正向着多门综合性学科的方向发展。
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精辟的论断,阐述了从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侵害的依赖关系、大自然演进的规律和人类认识的深化。
作者提出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书中通过许多实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在我国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由“空间论”转向“环境论” ,进而发展至“生态论”的今天,书中述解的许多理论观点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书中所介绍的环境规则与设计方法,依然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提供着鲜明的借鉴价值。
本书对从事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建造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学等学科学习与工作的人们是一本不可多得、历史弥新的参考书,同时,它也密切契合了当前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体动态,为我国实施和谐、生态、多元的城市环境设计与规划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平台。
《设计结合自然》是麦克哈格一辈子中最重要的著作,作者将自己从儿时对乡村自然及工业城市的经历,一路讲述到自己对于自然的价值体系,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实践项目。
本书在开篇伊始,及之后的一些章节,都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及价值观进行了阐述。
因为《设计结合自然》是在1969 年发表,当时西方社会对于自然的认识还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中,对于城市的建设与改造仍然以经济及政治或者艺术价值为主要参考。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d029132dd3383c4bb4cd2f8.png)
西方价值观或者道德观念的主要根源——“一神论”的西方宗教具有不可忽视的误导作用,它过分增强了人类的道德优越感,将人类过分凌驾于生态之上。我们需要在对教义和宗教的理解中更多考虑到人类与生态和谐的主题,而不是将人类单纯的定义为自然的支配者和改造者。显然,东方文化也有不利于生态的地方,过分压抑了人类的创造力。我们在谨慎依靠技术来挽救自然和生态的现实面前,将西方价值观和东方优势结合起来,才能一步一步解决环境问题。
P201
《设计结合自然》
城市:过程与形式
——华盛顿西北部地的一个普遍前提。符号是必须的,使我们彼此沟通起来,生活离不开符号的表达和形式,要能够辨别它,适应它;对自然主义者来说,某些自然演进过程是为人而运作的,生命是具有最长持久性的,一个城市的文化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在我看来,现在很多设计师都在说自己的设计师以人为本,而我觉得以人为本的设计,不仅仅是针对人性化的设计,还要自然化的设计,应该跳出人的视角,站在自然的角度,艺术、生态的范畴去看待设计,设计必须结合自然。
P11
《设计结合自然》海洋与生存——沙丘的形成于新泽西海岸的研究
观点二
最为合理的途径也许就是对不同的环境进行调查,弄清不同的环境供人们一般使用及特殊使用,其可能承受和不能承受的程度。
自然界是需要人们去探索,符号表达告诉我们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真实的。设计美的观念是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如今现代化都市生活让人们都想回归自然。田园风,简单质朴的房屋设计更受到人们倾爱。
P199-P209
观点八:
城市是一个形式,它是由地质和生物演进而来的,它是自然演进和人工改造以适应自然地综合产物,还需要把城市历史发展看做是反应在城市规划和构成城市的个体和群体建筑物中的一系列文化适应。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983c047caaedd3383c4d32e.png)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篇一:设计结合自然读书心得】《设计结合自然》读书心得书中阐述的许多理论观点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麦克哈格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他的自然观。
他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灵性的城市,我们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两者虽然不同,但互相依赖;两者同时能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
”读过之后,发现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均可见于书的题目“设计结合自然”。
全书的主要内容有:以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提出适应自然的特征来创造人的生存环境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阐明了自然演进过程,证明了人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东西方哲学、宗教和美学等文化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差别的根源。
提出土地利用的准则,阐明了综合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诸要素的方法;指出城市和建筑等人造物的评价与创造,应以?适应?为准则。
” 纵观《设计结合自然》整本书,作者始终围绕着自然价值观的建立展开论述。
以生态学的观点既从宏观方面也从微观方面来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阐明了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的灾难性后果,强调人与自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依赖关系,指出我们必须把人类看做整个生物界的一分子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屏弃以前以人为中心的错误思想。
人类的发展与规划要适应环境,在环境允许度里寻求最大的发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自然演进过程的一部分。
以后我们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也要更多考虑到自然地处境,而不是仅仅以自我为中心,努力做一个善良的设计师。
以下是主要的读书笔记摘要:一、海洋与生存——沙丘的形成与新泽西海岸的研究1、荷兰的堤坝,不像我们的钢筋混凝土的防御工事,而是由许多层铺设在沙和泥土层中的柴笼(成捆的树枝条)构成的,然后,整个堤坝的表面再用石料砌起来。
因为由草固定的沙丘比堤坝具有更大的柔性,它能经受波浪的冲击,使其速度减弱,并吸收被减弱这份能量。
2、应该有一些禁止人们使用滨海地带的准则:不得在沙丘草上行走;不得把地下水降到临界水位下;不得干扰漂移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篇一:设计结合自然读书心得】《设计结合自然》读书心得书中阐述的许多理论观点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麦克哈格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他的自然观。
他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灵性的城市,我们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两者虽然不同,但互相依赖;两者同时能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
”读过之后,发现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均可见于书的题目“设计结合自然”。
全书的主要内容有:以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提出适应自然的特征来创造人的生存环境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阐明了自然演进过程,证明了人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东西方哲学、宗教和美学等文化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差别的根源。
提出土地利用的准则,阐明了综合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诸要素的方法;指出城市和建筑等人造物的评价与创造,应以?适应?为准则。
” 纵观《设计结合自然》整本书,作者始终围绕着自然价值观的建立展开论述。
以生态学的观点既从宏观方面也从微观方面来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阐明了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的灾难性后果,强调人与自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依赖关系,指出我们必须把人类看做整个生物界的一分子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屏弃以前以人为中心的错误思想。
人类的发展与规划要适应环境,在环境允许度里寻求最大的发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自然演进过程的一部分。
以后我们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也要更多考虑到自然地处境,而不是仅仅以自我为中心,努力做一个善良的设计师。
以下是主要的读书笔记摘要:一、海洋与生存——沙丘的形成与新泽西海岸的研究1、荷兰的堤坝,不像我们的钢筋混凝土的防御工事,而是由许多层铺设在沙和泥土层中的柴笼(成捆的树枝条)构成的,然后,整个堤坝的表面再用石料砌起来。
因为由草固定的沙丘比堤坝具有更大的柔性,它能经受波浪的冲击,使其速度减弱,并吸收被减弱这份能量。
2、应该有一些禁止人们使用滨海地带的准则:不得在沙丘草上行走;不得把地下水降到临界水位下;不得干扰漂移现象。
禁止这些活动紧紧在于保证自然沙堤及其植被和外貌能久远的存在下去,仅仅在于维护公共资源。
3、海滩可以承受各种使人欢乐的活动:游泳、野餐、构筑沙堡、钓鱼及日光浴。
主要的沙丘绝对不能承受人的活动。
不能承受任何践踏。
必须禁止使用。
如果要跨越它,或者说必须要跨过它到达海滩时,那就必须修筑桥梁。
而且,假如沙丘是起抵挡风暴和洪水作用的,就不能让它出现缺口。
丘谷地带承受能力就大得多了,这里可以进行建设。
当然它比主丘受风暴和风沙的影响要小。
但是这里的问题是地下水。
在这一地带植被能够得以生存只是因为有较丰富的淡水。
一旦地下水位下降,植物就要死亡。
从水井抽水可能造成这种植物死亡,而屋顶和地面铺砌把地表径流转移到排水渠和污水管道系统中去,也会造成这种结果内部的沙丘同样也不能忍受人的活动,不应进行建设。
不过,此沙丘的背后,它的地位显示出具有一定的活动与建设的可能性,也许这里是沙堤上最适合于人活动的环境。
海湾地带不应把它填满和堆弃垃圾。
4、开发海岸地带的建议:沙丘背后最为宽阔的地带显然为集中建设各种设施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根据其实际的大小,可以建立村庄,住宅组团,或者游憩中心。
必要时可建设公路。
当然这条公路不可避免地要与海岸线和沙丘平行,建在沙丘背后为宜。
如果将公路提高到足够的高度,那么不但能观赏海洋与海滩的美景,公路本身也成了相当于荷兰“梦眠堤”的第三条沙丘。
沙丘背后地带能够抵挡冬季的风暴,还能防止曾发生过的海湾边岸的沙堤的破裂。
建设过程中,犹如建筑一条公路时筑起的人工沙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从海洋取沙,而不能从海湾中取沙。
如果要在这里建居民点,就会产生供水和污水处置问题。
取水应采取从许多分散的水井中取水的方式。
必须要有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厂,才允许在沙丘背后建设。
5、可在沙丘背后地区安排一条脊状的道路,形成一条起屏障作用的沙丘。
沙丘内可安装有各种设施:供水、排水管道、电话和电力线,要使它成为防止背后泛滥的防护堤。
在沙丘背后最宽的地点可以安置居民点形成社区。
在沙堤的薄弱和狭窄的断面处则不得进行建设。
海湾的边岸原则上应保留下来,不得侵犯。
海滩可用作集中大量人流的游憩场所,但不要建房子。
沙丘应禁止使用,必须通过桥梁跨越沙丘,抵达海滩。
在沙丘之间的丘谷地区,只允许有限的开发,这要取决于地下水提取及其对植被的影响程度。
一个积极的政策应是能促进沙丘的形成和植被的生长两方面都能加快和稳定的发展。
为此,应当种植适宜于在群落中生长的植物。
要特别注意沙丘上的滨草,在沙丘背后地区应种植红血杉和松树。
二、前进一步——里士满林园大路选线方案研究1、州际公路应取得最大的公共和私人的利益,要做到:1) 增加交通活动的机动性和敏捷性,使人感到方便、愉快和安全;2) 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并提高资源价值;3) 促进城市更新,大城市地区与区域的发展,工业、商业、居住、娱乐、公共健康,环境保护与美化等一系列公共目标和私人目标的实现。
4) 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2、最好的路线应是社会效益最大而社会损失最小的路线。
3、分析研究要素:1) 工程技术人员通常应用的评判标准,如坡度、基岩地质、土壤的基础条件,土壤的排水和易冲蚀程度等。
2) 与危及生命财产有关,包括容易由飓风引起泛滥的地区。
3) 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的作用进行评价,包括历史价值、水的价值、森林价值、野生动物价值、风景价值、游憩价值、居住价值、公共事业机构价值、上地价值等每种因素具有三个价值等级,色调较深的地方代表社会价值和自然地理障碍的总和最大的地区,色调最浅的地方,显示了社会价值最小的地区,也代表工程造价最少的地方。
公路应在社会价值和费用最小的走廊内选择起讫点。
4、分析研究方法:汇集资料,制作透明图,把它们放在灯光桌上叠加起来,为了得到结论,还要仔细地观察它们。
将它们一张接一张地覆盖上去,也就是将社会价值一层一层的加上去,形成一张详尽的图像,像一张复合的x光底片一样,带有深浅不同的色调。
虽然图像变得愈来愈不透明了,但是总会有一些较量的面积,我们可以从这些地区中找到结果。
三、大城市地区内的自然——费城大城市地区开放空间和空气库的研究空气库(airshed)应根据逆温期间预期的那些风向、延伸到城市污染源外10至15英里外。
保留的空气库地带的宽度应和污染核心的尺寸相一致,大约3~5英里。
这些称之为空气库的地区应该禁止安排污染工业。
社会准则1、自然地理的保护和发展原则:表明和各种各样自然地理特点和适应的建设类型和建设密度。
1)河谷地区应该禁止建设,保留起来,可作与现有的田园景色相协调的土地利用,包括:农业用地、大庄园、低密度建设、公共事业开放空间,公共和私人花园和游憩场所。
2)所有科基斯维尔大理石含水层上(cockeysville marble aquifers)应禁止建设。
3) 50年一遇的红泛平原应禁止一切建设,留作农业、公共事业开放空间和游憩用。
4)目前的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禁止在不适于建化粪池的所有土壤上进行建设,应该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在其他使用化粪池的土壤上进行建设时,建设密度应该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作出规定。
5)河流每边宽度不小于200英尺(60公尺)范围内,应保持自然状态。
一般情况下,不应在上面耕作。
6)闸坝等场地和它们的贮水地区应禁止建设,作为未来的水资源地区和人工的地下水回灌区以及留作游憩地区。
7)所有的森林、林地、灌木林和测径仪上直径超过4英寸的单棵树木,应加以鉴定并根据规定加以保护。
2、开发原则:1)没有森林覆盖的河谷阶地:这种土地应禁止建设,应种上树林。
当在这些土地上适当混植的硬木,树木平均高度长到25英尺(7~8米)时,则按以下条款考虑。
2)森林覆盖的河谷阶地:这些阶地,除了坡度在25%或更大的外,只有当永远能保持现有的森林的面貌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建设。
允许建设的最大的密度应为每3英亩建一户住宅。
3)河谷阶地和坡度为25%或更大的坡地:河谷阶地和所有坡度为25%或更大的坡地应禁止建设而应植树覆盖。
4)有林的高地:在高地的森林和林地上,建设密度应该大于每英亩十户。
5)隆起的场地:在特定的带有林木的隆起地点,密度限制可以不考虑,允许建覆盖率低的塔式公寓住宅。
6)空旷的高低:建设应大量地集中在空旷的高地上。
三、流域——波托马克河流域的研究1、游憩:气候资料能揭示适合于夏天或冬天游憩的地区。
自然地理资料显示出山巅和山脊,交通困难和不能到达的乡村;水文资料表现出河流和小溪的分布格局,而从森林群落中不只是了解了许多野生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状况,还能推断出许多实质性的信息。
2、合格的适合于城市化用地的标准:土地的坡度不大于5%;必须不放在50年一遇的平原上;也不应放在重要的地下水回灌区上面,也不应放在雾谷或暴露在日光和风雨中的高海拔位置上。
必须获得充足的水供应,必要的公路建设不应通过坡度大于15%的地区。
四、大城市地区——华盛顿西北部地区自然要素和土地利用的研究1、选择八个自然要素,针对它们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按它们的价值次序排列,那么将这组序列反过来,就是大体上适合于城市化的一组序列。
这八个自然要素是:地表水、洪泛平原、沼泽地,地下水回灌区,含水层、陡坡、森林和林地,没有森林的土地。
2、码头、港口、船坞、与水有关的或耗水的工业,必须设在河湖边的用地上,也可以占用洪泛平原。
地表水、洪泛平原和沼泽地适用于游憩、农业和林业。
地下水回灌区可以接受不严重降低地表水渗漏或不严重污染地下水资源的建设。
陡坡上种树以后可以修建住宅,但其密度不大于每3英亩(约1.2公顷)建一户住宅,而较比平坦的森林地上,密度可提高到1英亩(约0.4公顷)建一户住宅。
3、不适合于城市化的土地:中耕地、耕地、洪泛平原、坡度超过15%的坡度,应覆盖以森林(由于坡度和土壤的原因而引起冲蚀、土壤流失),还包括地下水回灌区、森林和噪声地带。
4、适合于城市化的地区是农业生产力最低的土壤,主要是放牧用地。
5、非建设地区:地表水和洪泛平原;陡坡(大于15%);重要的地下水回灌区;噪声地区和土壤易冲蚀流失的地区。
五、城市:发展过程和形式——华盛顿特区的分析研究作出一个生态学的植物编目和对植物群落详细的描述——主要树木、次要树木、灌木丛和草本植被等,还要描述它们的演替——这样做就有可能为首都的每一块场地和每项工程建立一个植物表现形式的“调色板”。
六、城市:健康和病理——费城的健康和病理调查研究不仅大气中的污染物是有毒的(其中许多是致癌物),而且它们带有的阳离子使机体处理这些有毒物质侵袭的能力降低。
不能动的纤毛和粘滞的粘液膜如果没有带负电的氧是不能恢复正常的。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加深了对设计的正确自然价值观的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