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范文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2b59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d.png)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地质测量是为了获取有关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及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而进行的科学技术活动。
为了有效管理地质测量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地质测量活动的实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地质测量活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地质测量工作的人员,并适用于所有与地质测量有关的项目和任务。
3. 职责和权限3.1.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测量技能和知识,熟悉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测量人员应按照测量计划和要求进行工作,并及时汇报和提交测量数据和成果。
3.3. 测量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和程序进行测量活动,并保证测量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3.4. 测量人员有权要求合理的工作条件和仪器设备,并有权拒绝非合理的测量任务和要求。
3.5. 测量项目负责人应对测量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确保测量工作按时完成,并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6. 测量项目负责人有权批准测量计划和测量方案,并分配测量任务和资源。
3.7. 测量项目负责人有权指定测量人员和团队,并对其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
3.8. 测量项目负责人有权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并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4. 测量计划和方案4.1. 每个测量项目应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和方案,包括测量的目的、方法、工具和资源安排等。
4.2. 测量计划和方案应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和批准,并及时通知测量人员。
4.3. 测量计划和方案的修改和调整应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批准,并及时通知测量人员。
5. 测量工具和设备5.1. 所有测量人员应熟悉并掌握使用测量工具和设备的方法和技巧。
5.2. 测量工具和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5.3. 测量工具和设备应标定和校准,并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6. 数据采集和处理6.1. 测量数据应按照测量方法和程序进行采集,并及时记录和保存。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文(4篇)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4b4dd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0.png)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质测量资料的管理,规范地质测量工作的进行,确保地质测量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地质测量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地质测量资料是指通过地质测量手段获得和处理的有关地质地貌、地壳构造、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第四条地质测量资料管理的任务是做好地质测量资料的收集、登记、整理、保存和利用工作,保障地质测量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五条地质测量资料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便捷性。
第六条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地质测量资料收集、登记、整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地质测量资料的收集第七条地质测量资料的收集应根据地质测量任务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
第八条收集的地质测量资料应具有可查看、可检索、可利用的特点,应具备一定的数据格式和质量要求。
第九条收集到的地质测量资料应按照来源进行分类,并记录相关的来源信息。
第十条地质测量资料的收集工作应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定期对资料进行归档和备份工作。
第三章地质测量资料的登记第十一条登记是指对收集到的地质测量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类。
第十二条登记的信息应包括资料名称、资料来源、收集方式、收集日期等内容。
第十三条登记的地质测量资料应具有唯一性和标识性,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利用。
第十四条登记工作应及时、准确,并定期进行数据的核对和更新。
第四章地质测量资料的整理第十五条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地质测量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和加工的工作。
第十六条整理工作应根据地质测量资料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和归档方法。
第十七条整理工作应确保地质测量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对质量较差或重复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淘汰。
第十八条整理工作还包括对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能够实现电子化的管理和利用。
第五章地质测量资料的保存第十九条保存工作是指对整理好的地质测量资料进行安全保管和定期检查的工作。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4篇)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cd262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1.png)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质测量资料的管理,保障地质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整理、存储、传输、使用、保护和销毁等活动。
第三条地质测量资料是指地质勘查、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中获得的各类数据、文档、报告、照片、录像等信息载体。
第四条地质测量资料的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地质测量资料的管理工作应由专职人员负责,并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系统。
第二章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第六条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应按照测量任务的要求进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第七条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过程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严禁随意篡改、删除、销毁数据。
第八条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采集数据的可靠性。
第三章地质测量资料的整理和存储第九条地质测量资料的整理和存储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方式进行,确保数据的有序和易于检索。
第十条地质测量资料的整理应由专职人员进行,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主题进行整理,建立详细的档案目录和索引。
第十一条地质测量资料的存储应采用专门的存储设备和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地质测量资料的存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地质测量资料的传输和使用第十三条地质测量资料的传输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进行,并建立相应的传输记录和备份机制。
第十四条地质测量资料的使用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授权程序进行,并建立相应的使用记录和审查制度。
第十五条地质测量资料的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权限,严禁擅自篡改、删除或外传资料。
第五章地质测量资料的保护和销毁第十六条地质测量资料的保护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第十七条地质测量资料的备份应定期进行,备份数据应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并进行定期检查和验证。
地测管理制度(3篇)
![地测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63b1b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b.png)
地测管理制度一、地测大队的地质人员应随时收集井下巷道的相关资料并及时上图,在每月____日前对井下采掘各工作面做出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
二、对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收集、分析,提出方案和建议,发现一次不及时收集资料上图、分析、预报的给予____元罚款,若出现两次类似情况时,处责任单位负责人____元的罚款。
三、所有统计资料、及时数据要逐月登记台帐、上表造册,每月____日前完成上月资料的存档,否则,处责任单位____元的罚款。
四、测量人员对各测量内容必须进行复测、复算、校对填图。
五、测量人员对当日测量资料进行记录、整理、计算、对算和精度评定,必须当日完成,特殊情况不超过次日并将测算资料上图,检查发现一次不及时进行对算、上图的予以批评教育,若出现两次类似情况的罚款____元。
六、对月统计资料必须及时上表、建帐,次月____日前检查发现一次未进行该工作的对其负责人罚款____元。
七、地质人员对井下构造情况要及时收集现场资料进行分析,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八、测量对井下中腰线要及时标定,并且最前面一组中腰线至迎头不许超过____米,否则每次对地测大队罚款____元。
九、对各单位安装、卧底所需中、腰线必须及时标定与提供。
否则,给予____元/次的处罚。
对造成影响的给予责任单位____元/次的处罚,同时将追究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地测管理制度(2)是指对地测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地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地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保障地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地测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组织机构:设立地测管理部门或者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建立地测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岗位职责,明确各级地测管理机构的层级关系和协作机制。
2. 工作流程:规范地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按照规定进行。
包括工作任务的下达、测量方法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制等。
3. 资源管理:对地测工作所需的人员、设备、场地等资源进行管理和调配。
地测工作管理制度(3篇)
![地测工作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6415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a.png)
地测工作管理制度____新超煤业有限公司地质测量系统管理制度测量工作管理制度搞好地测工作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随着矿井规模的逐步扩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同时对地测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日常工程质量,避免返工、窝工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的规范操作,共同搞好测量工作,特制定本制度,具体如下:1、地测科根据采掘计划要求对井下巷道进行实测、定向、标定中腰线,对提供的地质、测量资料全面负责,如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有出入时,负责重新解释或重新测量。
2、对于指导施工的实测数据,由测量员进行解算,并备注草图和说明,完成后由测量技术员进行复算,计算无误后报地测科科长审批。
3、测量原始记录、测量计算表、测量成果必须分工作面分类由地测资料员进行整理并归档保存。
4、一般性开口、定向、延伸导线点由测量测技术员负责,但出井后必须对测量数据进行复检。
涉及大型工程如:____m以上巷道对贯、主要巷道变向、改变原计划等,必须由技术总监、地测科科长、测量技术员共同商议,并确定测量方案。
5、测量外业观测、内业资料计算从起始数据、原始资料、成果计算到填图、绘图必须经过严格的校核或计算,未经校核的资料和图纸不得使用。
6、单位工程结束后,实测数据要与设计数据资料进行比较,计算偏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误差较大,要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工作提供借鉴,各单位工程要及时进行总结。
7、地测科成员必须对井下各地点工作面情况准确掌握,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测量,及时准确标定巷道中腰线,不得因测量不及时或不准确而影响正常施工。
8、因测量工作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要认真查找原因并重新进行测量,提出补救措施;损失无法挽回时,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报矿长处理。
储量管理制度一、本矿地质测量机构的地质、测量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储量管理工作。
二、储量、回采率必须以地测机构提供的数据为准。
地测机构必须按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统计表式,实事求是地进行测算填报,对数据准确性负责。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文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45d2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1.png)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地质测量资料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科学、规范地管理和利用地质测量资料,提高地质工作效率,根据《国家地质调查资料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和基本原则1. 目的:建立科学、规范的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保障地质工作中测量资料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基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便利、安全、高效。
三、资料管理内容1. 资料归集:地质测量资料由各级地质单位进行归集、整理、保存和利用。
应建立统一的地质测量资料库,对各类地质测量数据进行分类、编目、存储。
2. 资料整理与登记:地质测量资料应定期进行整理,包括数据整合、纠错、质量评估等工作。
详细登记资料的来源、时间、地点、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等信息。
3. 资料存储和保管:地质测量资料采用电子存储和纸质存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管。
电子存储采用密码保护和备份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纸质存档按照一定的保密等级进行分类存放,定期进行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
4. 资料利用与共享:地质测量资料应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必要的查询和使用服务,确保资料的合理利用。
鼓励通过合作共享、互联网平台等方式,加强区域间、机构间地质测量资料的共享与交流。
5. 资料销毁:地质测量资料按照保留期限和保密等级进行审查和销毁,确保无用资料及时清理,保障资料库的有效存储空间。
四、责任与义务1. 资料管理部门:负责地质测量资料的整体管理工作,包括资料归集、整理、存储、利用和销毁等。
建立人员专职负责资料管理,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
2. 采集单位:按要求进行地质测量资料的实地采集和整理工作,并将采集到的资料及时交接给资料管理部门,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3. 使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向资料管理部门申请查询和使用资料,对利用的资料要进行详细记录和归还,并保证资料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五、违纪与处罚1. 若有单位或个人未按规定执行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造成资料的丢失、损毁或泄露,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或开除等。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本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0cbcf1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1.png)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范本地质测量资料是地质勘探和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地质预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地质测量数据,提高地质测量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保密性,特制定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
以下是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的范本。
一、总则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地质测量资料的管理,保护地质测量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地质测量资料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地质测量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对于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整理、存储、传输和使用均有规范要求。
二、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1.地质测量资料的采集应当遵循科学、严谨、真实的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在进行地质测量数据采集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和数据采集计划,明确数据的采集范围、目的和方法。
3.在采集地质测量资料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保证数据的质量和标准化。
三、地质测量资料的存储1.地质测量资料必须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体系进行存储,方便检索和管理。
2.地质测量资料应当存储在安全、密封、防水、防火的环境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不同类型的地质测量资料应当分别存放,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
四、地质测量资料的传输1.地质测量资料的传输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方式,如加密传输、密封传送等,确保数据不被泄露、篡改或损坏。
2.在进行地质测量资料传输时,必须明确传输范围和目的,避免数据的泄露和误传。
五、地质测量资料的使用1.地质测量资料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不能用于违法活动或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六、地质测量资料的保密1.地质测量资料属于机密信息,在处理和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单位。
2.在进行地质测量资料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和监测,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七、地质测量资料的更新和归档1.地质测量资料必须定期进行更新和归档,清理过期和无效数据,保证数据的更新和有效性。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dd851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4.png)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地质测量工作,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地质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地质测量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勘探单位、地质从业人员、相关机构等。
第三条地质测量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准确、保密的原则,确保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第四条地质测量工作应当遵循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禁违法乱纪行为。
第二章地质测量管理机构第五条地质测量管理机构应当是具备资质、专业水平高的单位或组织,负责监督和管理地质测量工作。
第六条地质测量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七条地质测量管理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和设备,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地质测量管理机构应当对参与地质测量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素质。
第三章地质测量工作流程第九条地质测量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按照测量计划和要求进行测量。
第十条地质测量工作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工具应当经过检定合格,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十一条地质测量工作中应当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二条地质测量工作应当按照测量原则和程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改变或篡改数据。
第十三条地质测量工作完成后,应当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整理,并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汇报。
第四章地质测量数据管理第十四条地质测量数据是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成果,应当加以妥善管理和保护。
第十五条地质测量数据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易查性。
第十六条地质测量数据应当定期进行备份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地质测量数据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传递和使用,不得私自泄漏或篡改数据。
第五章地质测量质量控制第十八条地质测量工作中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
第十九条地质测量数据应当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模板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6b236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d.png)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为规范矿山地质测量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提高矿山开发效率,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标准1. 职责分工1.1 地质测量部门负责矿山地质测量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1.2 各岗位相关人员依照职责分工,执行地质测量管理制度。
2. 测量设备管理2.1 使用的测量设备必需具备合法有效的检测合格证明。
2.2 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2.3 全部测量设备必需进行编号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
2.4 禁止私自借用和调换测量设备。
3. 测量基准点管理3.1 测量基准点必需设置在稳定的地质构造点上。
3.2 测量基准点应定期检查,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3.3 测量基准点应制作标志,并记录在基准点档案中。
3.4 禁止随便移动和转变测量基准点。
4. 测量数据管理4.1 测量数据应依照规定进行记录,记录中必需包含测量时间、地方、仪器型号、工作人员等认真信息。
4.2 测量数据应依照肯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备份,并保管在专用服务器或存储设备中。
4.3 测量数据应具备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4 禁止窜改、删除或伪造测量数据。
5. 测量方法规范5.1 测量方法应依照国家标准和企业规定执行。
5.2 测量人员必需熟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遵从操作规程。
5.3 测量前应检查测量设备的功能和准确性,确保测量工作的可靠性。
5.4 测量数据必需经过检核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考核标准1. 完成任务质量1.1 测量任务完成质量是考核的紧要指标之一,应依据工作计划和任务书要求进行评价。
1.2 测量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是任务质量的关键要素。
1.3 依据任务难度和工作量进行定量评估,评价指标包含测量误差、数据完整度等。
2. 工作效率2.1 工作效率是考核的紧要指标之一,应考虑测量任务的完成时间和资源使用效率等。
2.2 提高工作效率应注意合理布置工作计划,优化工作流程,并合理使用测量设备和人员。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897c1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9.png)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质测量工作,保障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地质测量工作是指对地质结构、地质构造和地下地质资源进行测量和研究,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第三条地质测量工作的管理原则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标准、严格监控、及时反馈、追求卓越。
第四条地质测量工作的管理范围包括测量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和维护,测量方法和程序的制定和推广,测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测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第五条地质测量工作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地质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优化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地质测量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力。
第六条地质测量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是地质测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制定地质测量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地质测量工作,监督和检查地质测量工作的执行情况。
第七条地质测量工作的管理方式采用综合管理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工作由地质测量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负责。
第二章测量仪器设备的管理第八条地质测量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且具备相应的检测和校准证书。
第九条地质测量工作需要采购新的仪器设备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经过严格的需求评估和预算审批程序。
第十条地质测量仪器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验收标准由地质测量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制定。
第十一条地质测量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测和校准工作,应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检测和校准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归档。
第十二条地质测量仪器设备维护工作由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及时报告设备的修复情况。
设备的报废和更新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第三章测量方法和程序的制定和推广第十三条地质测量方法和程序的制定和推广需要依托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成果。
第十四条地质测量方法和程序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工作实际需求,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地质测量方法和程序的推广应经过严格的实际应用验证,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六条地质测量方法和程序的推广应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培训、会议、讲座、技术指导等,确保测量人员的技能和水平得到提升。
2024年地测科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地测科管理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a7a81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e.png)
2024年地测科管理制度范文一、矿井地质管理1、认真贯彻执行《矿井地质规程》及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标准、技术要求,开展好矿井地质工作。
2、搞好地质资料观测、收集、整理,并按期进行分析、总结,开展好矿井生产的地质预测、预报,保质保量按时提交三书(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和回采地质说明书)。
3、按规定要求上报有关图纸、资料、地质报表等。
4、根据生产需要,搞好矿井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5、根据矿井生产及时掌握动态,按规定要求正确计算三个煤量,加强储量管理,合理开采煤炭资源。
6、搞好矿区内地表塌陷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提供有关图纸资料。
7、利用微机技术进行地质资料的计算、整理、分析。
二、测量管理1、认真贯彻执行《煤炭测量规程》及有关规定。
搞好矿井测量工作、更好的为矿井生产工作。
2、井上、井下首级测量控制网做定期检核和观测,按照矿井生产确定起算数据。
3、根据《煤矿管理规程》要求健全各种成果台帐卡片和图纸资料。
4、按设计要求,正确标定各项工程的几何关系,做到准确无误。
5、按照测量规程要求,对各类施工巷道及时下发贯通警报通知单,确保安全生产。
6、严格按岩移观测要求,做好地表岩移观测站的观测管理工作,为矿区的三下采煤和设计确定各类保安煤柱提供合理的地表与岩层移动变形参数。
7、对测量使用的仪器、工具、进行定期检校,做到正确使用,妥善保管。
8、利用微机技术进行测量资料的计算整理。
三、水文地质管理1、认真贯彻执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及有关规定,搞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2、按照水文地质规定的内容和时间要求,根据生产需要及时提出采掘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说明书及水害预防措施。
3、做好各施工现场和出水点、观测点的资料采集观测、整理、分析工作,健全各种台帐、卡片,及时完善图纸资料。
4、根据观测收集的资料,应及时分析、总结,做好水情水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坚持有疑必探的原则。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正式版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c432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8.png)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质测量资料管理行为,确保地质测量资料的正常运用和保护,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资料管理职责与权限第二条负责地质测量资料的管理的机构为地质测量部门,全面负责地质测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和使用。
第三条负责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工作的部门具备以下职责:1.负责制定地质测量资料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进行监督、检查;2.负责建立和管理地质测量资料库;3.围绕地质测量资料开展数据分析和应用,为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撑;4.向需要使用地质测量资料的部门提供相关资料;5.制定地质测量资料的分类、编码和整理规范。
第三章资料采集与整理第四条地质测量工作机构应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五条地质测量工作机构应定期对采集到的地质测量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其可以方便地查找和使用。
第六条地质测量工作机构应建立地质测量数据采集和整理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第四章资料存储与保护第七条地质测量资料应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进行存储,建立地质测量资料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八条地质测量数据的存储介质应具备一定的防护性能,能够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第九条地质测量数据的访问权限应进行管理,确保仅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使用相关数据。
第十条地质测量部门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恢复性。
第十一条地质测量部门应建立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确保存储地质测量资料的场所安全。
第五章数据共享与使用第十二条地质测量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和相关法规制度,制定地质测量资料共享和使用的规定。
第十三条其他部门需要使用地质测量资料的,应向地质测量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地质测量部门应积极推动地质测量资料的共享,促进数据的互通互联以及共同应用。
第十五条地质测量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数据管理和维护机制,定期清理和更新地质测量资料。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地质测量部门应定期进行自查和互查,确保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效果。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5篇)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9a3fd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a.png)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1生产安全联系制度1、凡井巷贯通和掘进巷道透峒室,老巷老塘或向水,火,瓦斯等危险边界掘进时,必须在岩巷剩下____米时,煤巷剩下____米时,综掘剩下____米时,测量人员必须向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发出贯通通知单,并在现场标出透点位置,以便采取安全措施。
2、当采掘工作面经过其它巷道或危险区的上下方,其间距小于____米时,测量部门应向有关单位发出安全通知单。
(附平面,剖面图尺寸)3、在掘进工作面贯通另一井巷时,必须有准确的是在两工作面相距____米时,地测部门必须下达通知书,余____米时地测下停头通知书,施工单位必须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前贯通。
4、石门穿层巷道要揭煤时,地质人员必须严控制掌握所揭煤层的层位和到迎头的距离及进展情况变化。
迎头到揭煤最少距离为____米时,必须停头打钻查明层位的实际距离和煤层赋存情况,根据钻探成果整理,绘制平,剖面图纸,提供给有关部门领导做揭煤工作的具体安排。
5、凡接近巷道转向,变坡,地质构造变化,突水预兆,瓦斯变化等特对情况时,地测人员除及时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外,应三班向施工单位了解情况,以便及时时做好服务。
6、及时按旬进尺和月进尺填报上图,定期交换。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2)主要是指地质测量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该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组织机构:确定负责地质测量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责和权限,确保地质测量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 人员要求:制定地质测量人员的资质和技能要求,确保地质测量工作能够由合格的人员完成。
3. 测量方法:确定地质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规范,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测量设备:规定地质测量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的要求,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5. 测量标准:确定地质测量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6. 数据处理:规定地质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确保数据能够被正确分析和解释。
7. 质量控制:制定地质测量质量控制的措施和要求,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模版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fb38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e.png)
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地质测量工作是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有效性和成果的质量。
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地质测量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
二、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1)建立健全的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制度,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规范地质测量资料的存储、检索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3)保护地质测量资料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管理制度应建立在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规范性原则: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确保测量资料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统一性原则: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保密性原则:合理保护地质测量资料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三、资料管理流程1. 资料收集(1)测量前,收集相关的地质测量资料,并建立测量任务。
(2)测量中,及时记录测量数据,清晰而准确地标注测量地点和时间。
(3)测量后,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准备后续工作所需的资料。
2. 资料存储(1)建立统一的电子数据存储系统,对地质测量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2)制作详细的目录和索引,方便后续的检索和使用。
(3)建立定期备份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资料检索(1)建立科学的检索方法和标准,提供快速、准确地检索地质测量资料的方式。
(2)定期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更新目录和索引,并及时发布最新的资料目录。
(3)提供合适的检索工具和软件,方便用户进行在线检索。
4. 资料共享(1)建立合适的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地质测量资料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2)提供在线共享平台,方便相关人员共享和使用地质测量资料。
(3)定期组织分享和交流活动,促进资料的共享和学习。
四、责任与义务1. 管理机构(1)成立地质测量资料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机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委员会成员由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e385f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0.png)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质测量管理行为,确保地质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安全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从事地质测量工作的人员,并依法在地质测量工作中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
第三条地质测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科学、准确、公正、合法、安全的原则,确保地质测量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地质测量管理工作实行科学领导,依法行政,公开透明,责任明确的原则。
第五条地质测量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地质测量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道德,自觉接受国家和地方的监督。
第六条地质测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行业相关规定,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第七条地质测量管理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地质测量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八条地质测量管理机构负责领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地质测量工作,制定和完善地质测量管理制度。
第九条地质测量管理机构应组织开展地质测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地质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十条地质测量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地质测量数据接收、传输、存储和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
第十一条地质测量管理机构应组织对地质测量工作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第十二条地质测量管理机构应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合作,确保地质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三条地质测量工作按照项目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测量准备、测量操作、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工作。
第十四条地质测量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测量目标、选择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并编制测量计划和安全措施。
第十五条地质测量操作工作包括测量目标的定位、测量仪器的校准和测量数据的采集。
第十六条地质测量数据处理工作包括测量数据的整理、计算和分析,生成测量报告和数据图件。
第十七条地质测量报告编制工作包括测量结果的整理和编写,报告的审核和发布。
第十八条地质测量工作应坚持科学勘探、规范操作、可靠数据和及时报告的原则。
地测技术管理制度(5篇)
![地测技术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0e455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7.png)
地测技术管理制度一、地质技术管理制度1、井巷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开采,均必须进行观测和描述。
凡井筒、石门生其它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直噗,均应作为观测点,进行观测;在沿可采煤层掘进的巷道应按《地质规程》规定的间距进行观测描述,遇地质构造时应适当加密观测点。
2、严格按《地质规程》及细则规定的内容观测煤层、断层、褶曲、岩浆岩及岩溶陷落柱等。
3、开拓施工前应认真分析附近进巷(钻孔)工程揭露资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区域构造规律,分析工程将穿过的煤岩层特点,熟知巷道所处层位特点及距上、下煤层距离,按要求及进深入现场,进行地质编录。
开拓过程中,应及时填图、分析,及时修改预测图纸及区域地质图纸,预测前方地质情况变化,提出超前探测计划与设计,按时编制提交开拓地质说明书。
4、工作面掘进施工前应认真分析附近井巷(钻孔)工程揭露地质资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区域及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地质构造情况、掘进层位、煤层与上下相邻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趋势,按时编制提交掘进地质说明书。
5、掘进过程中应及时填图分析,及时修改填绘断层交面线、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区域地质图及巷道素描图,预测前方地质情况变化,及时提交各种地质预报。
工程结束后及时组织探煤厚及物探工作。
规定综采、轻放工作面必须进行物探,查清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岩浆岩、陷落柱等,获得结果后____天内按质量标准化要求编制提交回采地质说明书,并将物探结果附在回采说明中,经矿总工程师审核后一并交生产部门使用。
6、充分分析回采地质说明书、物探成果已开采的相邻工作面地质规律;对采面进行动态跟踪、动态分析、动态预报,认真观测。
记录已知的地质构造、特探异常区持质变化情况,做好采面地质素描,分析预测隐伏构造及薄煤层延展变化趋势,验证物探结果,做好地质预报工作。
按要求及时编制提交采后总结。
(回采工作面采完后一个月内写出总结;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工作在面应在最后一分层采出后一个月内编制,地质构造复杂的工作面可在头层回采结束后编写,待最后一分层采出后再作补充。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范本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a7dec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d.png)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工作,提高地质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矿山的安全和生产效能,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本单位的规章制度。
第三条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工作应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现代化仪器设备为手段,实现矿山地质测量数据的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
第四条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工作应注重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五条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工作应加强与其他专业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促进矿山的全面发展。
第六条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并严格落实本管理制度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本管理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属于矿山地质测量部门。
第二章矿山地质测量组织第八条矿山地质测量工作由矿山地质测量部门负责,具体包括矿山地质建模、勘探测量、巷道测量、开采测量等内容。
第九条矿山地质测量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职责和工作任务。
第十条矿山地质测量部门应配备符合相关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对人员进行培训和岗位考核。
第十一条矿山地质测量部门应保管相应的地质测量仪器设备,并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第三章矿山地质测量管理第十二条矿山地质测量工作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十三条矿山地质测量工作应建立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流程,保证测量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矿山地质测量工作应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仪器设备校准、操作规范、数据审核等。
第十五条矿山地质测量工作应重视数据的存档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第十六条矿山地质测量工作应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奖惩。
第四章矿山地质测量应用第十七条矿山地质测量数据应广泛应用于矿山的规划、设计、生产和管理等环节。
第十八条矿山地质测量数据应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以支持决策和工作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3070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正式
样本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生产安全联系制度
1、凡井巷贯通和掘进巷道透峒室,老巷老塘或
向水,火,瓦斯等危险边界掘进时,必须在岩巷剩下
15-20米时,煤巷剩下20-30米时,综掘剩下50米
时,测量人员必须向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发出贯通通
知单,并在现场标出透点位置,以便采取安全措施。
2、当采掘工作面经过其它巷道或危险区的上下
方,其间距小于25米时,测量部门应向有关单位发
出安全通知单。
(附平面,剖面图尺寸)
3、在掘进工作面贯通另一井巷时,必须有准确
的是在两工作面相距50米时,地测部门必须下达通
知书,余20米时地测下停头通知书,施工单位必须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前贯通。
4、石门穿层巷道要揭煤时,地质人员必须严控制掌握所揭煤层的层位和到迎头的距离及进展情况变化。
迎头到揭煤最少距离为15米时,必须停头打钻查明层位的实际距离和煤层赋存情况,根据钻探成果整理,绘制平,剖面图纸,提供给有关部门领导做揭煤工作的具体安排。
5、凡接近巷道转向,变坡,地质构造变化,突水预兆,瓦斯变化等特对情况时,地测人员除及时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外,应三班向施工单位了解情况,以便及时时做好服务。
6、及时按旬进尺和月进尺填报上图,定期交换。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