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损伤范围的确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碰撞损伤范围的确定

一、 常见的损伤部位

在大多情况下,因碰撞而损伤的部件都伴随有结构变形或断裂的迹象。在进行直观检查时,检查人员应站在汽车后部观察整个汽车,以评估碰撞的方向和尺寸(即

汽车遭受碰撞的部位);评估碰撞能力是如何传递的,并确认损伤部位。也就是说,检查人员应全面调查整车有无扭曲、弯曲、歪斜等损伤。然后观察各部件并确定其有无损伤,以及哪些损伤是由碰撞引起的。

汽车上很多部件的损伤是因碰撞力的传递而引起的,这些损伤表现在车身的一定部位,这是由于碰撞力的传递特性,表现为在车身坚固部位易于通过,并在末端呈现构件断裂。然后深入传递给车向部件。因此,在进行损失检查时,必须沿碰撞力的传递路线,即沿车身断裂构件或应力最大部位的路径进行检查,即按一定次序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逐个证实应力的存在,以及车身各构件连接部位是否出现错位、断裂和漆膜的剥落,常见的损伤部位(如图2-24所示)。

由图2-24可见,车身构件易损伤的部位为:部件横断面发生突然变形的部位,以及部件已出现破裂或缺损的部位;加强筋或修补有缺口的部位;部件与部

件的连接部位等。车身构件的角部和端部也容易出现损伤。

当检查碰撞损伤传递给车架构件时,例如边梁,其损伤位置是易于确定的,它通常在凹入的一面,因为它损伤后的形状是凹痕或弯折,而其相对一边的边梁则呈现凸出变形。

车身的设计应保证其遭到碰撞时,其碰撞能量能沿着预定的路径传递,即能量从开始的碰撞点,经过车身构件传递,直至全部冲撞能量被吸收或消耗,(如图2-25所示)。因此,出现损伤迹象的部件,通常是非常靠近碰撞点的,因为撞击能量传递时,已逐步被消耗或吸收,其能量是逐渐减少的。

1、检查部件间的间隙与配合

各个车门部件使用铰链安装在车门立柱上的,为了确定车门立柱是否损伤,可采用关闭和开启车门的简单方法,来观察车门位置是否正确,(如图2-26所示)在前端碰撞事故中,重要的是检查后门与摇臂板之间的间隙和水平差异,另一方

员侧的车门,由于开关十分频繁。当车身因挠度影响而被抬起时,与之配合的车门亦会受到影响,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

2、惯性引起损伤的检查

在有些情况下,由于部件的质量较大,例如发动机安装在橡皮支承垫上,当车辆遭碰撞时,由于惯性会产生强大的习惯力,而且是按其背部原来位置的轨迹移动的。因此,应对固定或悬置的部件和钣件损伤进行检查,对于具有非承载式车身的轿车,其车身是通过橡胶支承垫固定在车架上的,当汽车遭到强烈碰撞时,通常车身和车架会移位,使车身的支承垫损伤。

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行李因惯性可能引起车身产生两次损伤。这种损伤取决于乘员的位置和碰撞的严重程度。损伤频率较高的部件是仪表板、方向盘、转向柱和座椅靠背。行李舱中的行李,在惯性力作用下可能损伤车身后部翼板。

3、承载式车身的检查段

为了有助于检视承载式车身可能发生的全部损伤,将承载式汽车分为五个部位进行检查:

第一部位:直接碰撞部位,该部位包括初始损伤部位;

第二部位:除直接损伤外的其它车身损伤,称为第二次损伤;

第三部位:机械部件的任何损伤,包括动力传动系及其附件;

第四部位:乘客舱及乘客舱内所有的装饰件、灯、附件、控制件和涂层;

第五部分:乘客舱外的装饰件。

(1)第一部位

第一检查区域是对直接碰撞点导致的车身原始损伤(如图2-27所示)进行观测检查并列出损伤清单。仔细地检查车身外板涂装、附属的塑料板、玻璃、装饰件和外板下面的金属结构件的损伤状况。在汽车前端碰撞的情况下(如图2-28A所示)应检查的部位至少应包括:前保险杠系统、格栅、发动机罩、前护板、前灯、玻璃、车门和车轮。如果碰撞点在汽车后部(见图2-28B),应检查的部位至少包括:后保险杠系统、后翼板、行李舱盖、后灯、玻璃、车轮等;如果碰撞点在汽车侧面(见图2-28C)应检查的部位至少应包括:车门、顶板、玻

及的范围。检查时应检查车身下部地板盘、支承部件,如发动机支架等,结构上的支承部位及梁等。在检查损伤部位的同时应观察能为损伤程度提供线索的信

(2

第二检查部位是指除碰撞点以外发生在其它部位的损伤(又称二次损伤部位),(如图2-30所示)。如前所述,大多第二次损伤是由于碰撞力引起的,即由于碰撞力经车身构件传递而引起的,碰撞力从碰撞部位向车身的邻近部位传递,如果力传递到邻近的钣件,碰撞力就被吸收。因此它可能涉及较大的范围。检查二次损伤时,应查清碰撞力的大小、方向(角度)、吸收碰撞力元件的强度等。搞清这几点,就可按(如图2-31所示),对二次损伤进行检查。例如观察钣件移动的痕迹和护钣、发动机盖车门间配合处不均匀的间隙。尽管在前部碰撞时去检查后行李舱盖看来是十分可笑的,但实践中在前碰撞时导致车后部钣件移位,以

当前部严重碰撞时,风窗立柱上部和门窗框架的上前角部位之间的间隙增大。比较右和左两边,可以看到发动机舱罩推动立柱向上移动的痕迹,而且导致车顶板移位。

对于屈伏的观察,车顶板的屈伏直接发生在中心立柱以上,它是当中心立柱共同遭受一强烈撞击所致。如果车辆顶钣呈月状,应在各拐角处检查屈伏。

检查后轮上面挡泥板和车门背面有否撕裂和屈伏。检查后翼板正好在后翼板风窗立柱下面有无屈伏痕迹,并检查后部车身梁的弯曲痕迹。

打开发动机舱和行李舱盖,观察有无油漆涂层撕裂和焊缝撕裂痕迹。观察钣件连接处焊缝。钣件焊缝(或焊点)周围被拉紧或撕裂,使漆膜松动。

(3)第三部位

第三部位主要是检查汽车机械部件的损伤。在一次碰撞事故中,汽车的机械部件可能受损伤,特别是支承部位易损伤(如图2-32所示)。有些损伤必须检查尺寸,否则是不易发现的。为了对承载式车身的机械部件进行概略的检查(如图2-33所示),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①首先进行观察:检查部件或组件的弯曲;检查安装部位是否撕裂或分离;检查是否油液泄漏。

②若有可能起动发动机或转动曲轴,注意倾听有无刮擦或撞击的噪音;使用操纵装置,如制动器、转向器、加热器和空调器等,工作是否正常;是否有油液泄漏。

③对转向和悬架装置进行快速检查:如果汽车的转向器为齿轮齿条式,悬架系统为麦克弗式烛式悬架。检查时,使其处于直线工作位置,对其进行振动——回弹检查,即可检查出该装置有无损伤。

(4)第四部位

第四部位主要是检查乘客舱内部附件的损伤,(如图2-34所示)。拉起地毯和周转隔热材料,观察金属钣件移动的痕迹,检查座椅安装、安全带锚栓、仪表板和车内由于乘员动量而导致的损伤痕迹。具体检查步骤如下:

①转动方向盘,使车轮处于直线行驶位置,检查方向盘是否在中间位置,有无自由行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