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PPT42页)-优质课件
13、不要只看塔尖,二三线市场比一线的更大。21.10.2021.10.2023:14:3523:14:35October 20, 2021
❖
14、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行进。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下午11时14分35秒23:14:3521.10.20
34
依据补偿变量计算超额负担
3.希克斯超额负担
P
D
HB
超额负担=MBC'的面积
P1
A
M
P0
B
C C'
D'
H' B
O
X1 Xm X0
X
2021/10/20
35
依据等价变量计算的超额负担
3.希克斯超额负担
P
D
HA
超额负担=ANC的面积
P1
A
P0
NB
C
D'
O
2021/10/20
H' A X1 Xn X0
❖
10、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23:14:3523:14:3523:1410/20/2021 11:14:35 PM
❖
11、没有竞争的地方表示没有市场。21.10.2023:14:3523:14Oct-2120-Oct-21
❖
12、为了能拟定目标和方针,一个管理者必须对公司内部作业情况以及外在市场环境相当了解才行。23:14:3523:14:3523:14Wednesday, October 20, 2021
一个0.1元造成的无谓损失,比第二个0.1元 小得多。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当前税率加 倍,则无谓损失变为四倍。这背后的经济原 因在于,随着税率增大,产量偏离均衡位置 会越来越严重,福利损失也越来越大。
税收原则
强调选择人民必需的生活、生产用品征税,以保证税收充沛、可靠。在战争年代或财政困难时,从组织财政 收入的需要出发,统治者常采用这一原则。桑弘羊在汉武帝对外用兵时,为筹军费实行过盐铁酒专卖,寓征税于 价格之中,取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刘晏也认识到:“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
现代
1
财政原则
2
公平原则
强调国家只能为公为民而征税。荀悦指出,国君应有“公赋而无私求”,“有公役而无私使”。丘浚强调, 国家征税应“为民聚财”。凡所用度,“必以万民之安”不能“私用”(《大学衍义补》)。严复提出,赋税收入 不应只供少数统治者享受,应“取之于民,还为其民”,为民兴公利、除公害(《原富》)。
强调国家治税中要重视培养税源。荀况认为,生产是财富的本源,税收是财富的末流,国家应“节其流,开 其源”。司马光也强调要“养其本而徐取之”。
强调征税的面要宽,纳税人要普遍。《周礼》提出,国中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交纳赋税。耕田的贡九谷; 经商的贡货物;从事牧业的贡鸟兽;从事手工业的贡器物;连无职业的也要“出夫布”。
强调征税中应做到的均平合理。但各思想家强调的角度不同。一种认为,按负担能力征税才算均平合理。第 二种认为,征税不分贵贱强弱,一律平等对待方算均平合理。第三种认为,征税既要坚持“横向均平”,又要坚 持“纵向均平”。即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能力不同的人纳不同的税。
即强调国家征税要适度。《管子》一书指出,“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 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国虽大必危”。所以,应坚持“取于民有度”的原则 (《权修》)。历代思想家都强调取民有度,但对有度的标准认识不一致,大都强调征税量不能超过人民负税能力 允许的限度。
包含内容
税收学思考题8分析
第一章税收概论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2.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4.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标准。
5.税收职能:是指由税收本质所决定,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
6.税收筹集资金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从社会成员处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所需物质的功能。
7.税收资源配置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在市场对经济资源基础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税收政策、制度,对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不同的私人部门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8.税收收入分配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
9.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二、问答题1.试述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
答: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提供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兴建公共工程,举办公共事业等。
2.试述国家征税的依据。
答: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也就是行政管理权,可以对其行政权力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经济组织征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具体有哪些形式特征?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4.税收如何产生?答: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
5.在税收发展过程中,征收形式有哪些变化?答: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形式基本上以力役形式和实物形式为主;在自然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过渡的漫长封建社会中,对土地课征的田赋长期以农产品实物为主;到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税收的征收缴纳形式都以货币形式为主。
第2章-税收原则
2. 纳税能力说 一般认为,纳税能力强多缴税,纳税能力弱少缴税。
标准一:所得标准 包括工资所得、资本所得、 租金所得、遗产与赠与所得 等等。
(税率结构的问题:统一税率还是差别税率)
从效率的角度,只要商品在消费上互不相关,对各种商品课征 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需求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征相对高税率的税收 需求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征相对低税率的税收
反弹性法则的修正
基于公平的考虑,政府应对生活必需品制定 较低的税率,而对高收入阶层偏重消费的奢 侈品课征较高的税率,以增加商品税的累进 性,即使会因此产生一定的效率损失。
二、最适课税理论的内容
(一)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1. 一般税与选择税的权衡 (征税范围的选择) 从效率的角度 从公平的角度
最适课税理论围绕着公平与效率 原则,对于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商品 的征税范围,如何设计所得税的累 进程度,如何搭配商品课税与所得 课税之间的组合等非常重要的问题 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2.兰姆塞法则及其修正(拉姆齐反弹性法则及其修正)
明,应尽量给纳税人以便利。 节省:征税的费用不能过多,要注意节约。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一生著作颇丰,主 要有《赋税论》(1662)、《政治算术》(1672)。
配第针对当时英国税收制度的种种弊端指出:“这些税收并不是依 据一种公平而无所偏袒的标准来课征的,而是听凭某些政党或是派系的 一时掌权来决定的。不仅如此,这些赋税的征收手续既不简便、费用也 不节省,它是包给捐税承包人征收的、而捐税承包人又不确切知道怎样 做才算合理,就把收税的权力层层转包下去,以致到了最后,贫民所被 课征的金额,竟达到国王实际拿到的2倍”配第认为,包税制违背了公 平和确实原则;人头税不能按能力纳税,有失公平;在缴纳方式上,只 准用货币形式缴纳税款是不便利的,还会带来消费。
税收基础知识第二章(1)
第二节 税收的原则
围绕财政、公平、效率和法制
一、财政原则
税收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国家征税为了满足财政 的支出,必须考虑税收的充裕性和弹性
(一)充裕原则
充裕原则:税收收入应满足国家经常性的支出需 要。保证公共品价值的补偿及其再生产的顺利进 行。
1、合理选择 主体税。
司马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丘浚:发展生产力增加财政收入,适度。
3.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原则
(1)建国初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保 障供给,发展经济,简化税制,合理负担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区别对待,合理负担” (3)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保障收入,简化税制 (4)计划商品经济时代 第七个五年计划建议 “公平税负,鼓励竞
Ey=(ΔT/T)/( ΔY/Y)
其中:
Ey是指税收弹性;
ΔT是指税收变化量;
T是指税收总量;
ΔY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变化量;
Y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量。
Ey=0,表明税收收入无弹性,经济增长不引 起税收收入的变化;
Ey=1,表明税收收入具有单位弹性,其表 化的幅度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同;
二、公平原则
1、政府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公平地 把税负分摊到各社会成员身上。
2、税收分配应能改变市场分配形
成的分配不公的现象,并推动社会公
平目标的实现。
三、效率原则
包括两方面:一是税收的征收要起到促进经济 发展的作用,及经济效率原则;二是最少征税 费原则。
(一)经济效率原则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课税时,必须有
2.我国古代的税收原则与思想
孔子:“仁”,征收赋税“度于礼”,
税收基础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税收内函1、税收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前提条件,一是,二是2、我国税收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第三阶段是,第四阶段是,第五阶段是。
3、税收发展的里程碑是的实行。
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在税收管理中提出了“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
5、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征收客体是,税收征收的目的是为了,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
6、税收的三个特征:、、。
7、税收发展大体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8、税收主体税种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以古老的为主的税收制度,二是以为主的税收制度,三是以为主的税收制度,四是以的税收制度。
9、税收征纳形式体现为、、等。
10、夏代出现了国家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到商代演变为,周代又演变为。
11、从税收法制的发展变化来看,税收发展的第四个时期是()。
A自由贡纳时期B立宪课税时期C专制课税时期D承诺时期12、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前提条件是()。
A.剩余产品出现B.经济条件C.社会条件D.奴隶制社会形态的形成)。
13、一般而言,下列不属于税收的形式特征有()。
A.有偿性B.固定性C.优先性D.强制性14、只有产生了国家和国家权力,才有各社会成员认可的征税主体和依据,从而产生了税收。
()15.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私有制的存在。
()第二章税收原则1、结合税收理论和实践发展,我们可以从财政、社会、经济、管理四个方面把税收原则归纳为“、、、”。
2、坚持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就要求税收执法实现向的转变。
3、税收的财政原则基本含义是指政府征税时,应兼顾与,做到取之有度。
4、收入充裕是指税收收入必须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方能履行政府和的职能。
5、通常认为,是税本,是税源。
6、我国在税制和税收政策的选择运用上应实行兼顾公平的原则。
7、税收生态效率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
税收原则简述
税收原则简述税收原则简述1. 背景介绍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求而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一种金钱形式的征税行为。
税收原则是指国家在征收税收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定,旨在确保税收的公平、效率和可行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税收原则的几个重要方面。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税收原则中最基础的一个原则,指的是税收应当根据纳税人的能力进行分配。
按照公平原则,税收应当遵循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即根据个人或企业的收入或财富水平确定相应的税额。
公平原则旨在避免富者得利和穷者受损,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正分配。
3. 简洁原则简洁原则是指税收应当设计简单明晰,避免过多的复杂规定和繁琐的程序。
简洁的税收制度有利于提高税收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减少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摩擦,提高税收遵从度。
简洁原则还可以降低税收征管的成本,提高税收的效益和效率。
4. 经济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应当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产生最小的干扰。
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税制设计,可以鼓励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增加生产效率。
经济效率原则还要求税收的重担应当尽可能地均衡分摊,避免对个人和企业的投资和创造活动产生过大的抑制作用。
5. 税收收入稳定性原则税收收入稳定性原则是指税收应当能够稳定地为国家提供持续的财政收入。
为实现税收收入的稳定性,税收制度应当具备适应经济变化和社会需求的灵活性。
税收征管的有效性和税收的合规性也对税收收入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6. 环境和社会影响原则税收征收过程中应当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实现。
通过税收的调节和引导,可以促进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税收政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收入再分配和财富再分配,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7. 结论税收原则是税收制度设计和税收政策制定的基础,对于确保税收的公平、效率和可行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公平原则、简洁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税收收入稳定性原则以及环境和社会影响原则是税收原则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国际税收》第二章(新)
2.来源地标准: 1)常设机构标准:后面讲 2)交易地点标准: a.制造:商品加工制造地
b.贸易:商品交付地(美)、合同缔结地(英)、商品交付前的储存地、商品使用地 (二)常设机构定义及特征
-常设机构定义
-一般类型常设机构的确定规则
1.能够构成常设机构的必须是一个营业场所。 (1)所谓营业场所不要求具有完整性; (2)场地、设施或设备是企业自有的还是租用的,不影响成为营业场所; (3)构成营业场所的必须是适合于营业活动的任何重要的有形物体,包括不动产、建筑、机器、计 算机、轮船、飞机和打钻机等,轻便的、可携带的机器、设备、工具不构成常设机构的营业场所。
(五)中国企业所得税居民身份确定规则
确定规则:总机构所在地标准?登记注册地标准?实际管理与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
第三节 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
• 国际惯例:收入——所得的分类 • 经营所得 • 投资所得 • 劳务所得 • 财产所得
一、经营所得
(一)营业利润的概念与来源地标准
1.概念:《OECD范本》2000版后把专业性劳务所得纳入营业利润范围,联合国范本2001版则没有。 差异的原因及争议。
• 税收管辖权的约束:主权约束、外交豁免权约束 • 讨论:
1、三种管辖权同时实施的原因? 2、只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原因?
第二节 居民身份确认规则
一、自然人税收居民身份确定规则 问题:税收居民与居住管理法中的居民相同吗?
第02章 税收原则
税(0.5)
M A
供给弹性增加
税(0.5) N
●
B
E1有税收均衡点 D1
D0
香烟的数量
0
90
Q0=100
Q
第一节
当供求曲线为线性函数时:
税收超额负担
税收效率原则
1/2 P Q 1 / 2 P0 Q 0 t
2
1 (1 / 1 / )
其中:t为税率,η为需求弹性,ε为供给弹性。
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可分为税收与产生外部成本商品和税收与产生 外部收益商品两种情况。
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 对于产生外部成本商品征税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
税收与外部收益商品
对于产生外部收益的商品减税,或给予补贴,减税 或补贴相当于边际外部收益,可以增加社会福利
第一节
A
税收效率原则
无税收时的社会总福利:ABE1–BCE1 有税收时的社会总福利:ABDE2–BFE2 因税收产生的福利差异:DE1E2–FCE1E2 S2 社会供给曲线
如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已不 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 或帕累托最优。
第一节
2.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税收效率原则
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 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
3.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机制
(二) 最优所得税
米尔利斯(96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下列假设下:
1.不考虑跨时问题,即模型是静态的; 2.忽略个人偏好、家庭规模和构成以及自愿性转移支付中的差异; 3.个人是理性的,个人效用是关于消费和劳动供给的函数;社会效用是个人效用之和; 4.政府对经济中的个人效用及其行动具有完备信息; 5.不计实施最优税收的管理成本; 6.工资率随个人的不同有所差别; 7.没有移民。
2税收原则
亚当·斯密(1723~1790)是18世纪英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 ,也是资产阶级财政学的创始人。在其 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中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即税收平 等原则、税收确定原则、税收便利原则 和税收经济原则。
平等原则:斯密认为“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 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各自在国家 保护下享有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 务印书馆版)。亚当·斯密所说的平等,包括以 下的含义:(1)主张所有公民应平等纳税, 反对贵族免税特权,反对按身份定税以及富者 轻税平民重税的不公平情况。(2)税收应均 衡地分担到地租、利润和工资上,不应仅由其 中一种收入负担,这样是不公平的。(3)按 照自然形成的社会财富分配情况,按比例税率 征税,税收不要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此点具 有税收中性的含义。
在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第一条是税收 的负担公平原则,其余三条是属于税务 行政方面的原则。斯密所处的时代,是 英国工场手工业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资 本主义上升的时期。他的课税原则,是 针对当时封建主义苛重复杂的税收制度 ,税负不公以及征收机构的腐败苛扰情 况,在总结吸取前人的课税原则的基础 上提出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对资本主义课税 原则理论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资 本主义国家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制 度的理论指导。
确定原则:公民应缴纳的税收,必须是 明确规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如纳税日期 、纳税方法、缴纳数额等,都应当让所 有的纳税人及其他人了解清楚明白,否 则纳税人将不免要受税吏权力的任意左 右。这一原则是为了杜绝征税人的任意 专断征税,加重税收负担,以及恐吓、 勒索等行为的。斯密认为税收不确定比 税收不公平对人民的危害更为严重。
税收经济学第二章
一、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的含义 税收公平原则被视作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 的最重要或首要的原则,其重要性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纳税人对公平的自然 愿望。一方面,税收的公平性对于维持税 收制度的正常运转比不可少;另一方面, 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后悬殊差距的作用, 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比不可少的。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 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 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 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相同的方式对待 条件相同的人,税收不应是专断或有差别 的,这称作“横向公平”。
这种说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 用来解释某些特定的征税范围,而不 能推广到所有场合。就个别税种来说, 按受益原则征税是可能的,也是必要 的,但就税收总体来说,按收益原则 来分摊则是做不到的。这条原则只能 解决税收公平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 解决有关税收公平的所有问题。
基于支付能力原则的分析 支付能力原则,又称作“能力说”, 也就是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 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纳 税能力大者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小者 可少纳税,无纳税能力者则不纳税。 从怎样测度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说,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标准,一个是客观 说,以个是主观说。
这一原则又分为:
1.普遍原则,是指课税应毫无遗漏地遍及 社会上的每个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等而 有所区别;但从社会政策观点出发,对低 所得者要予以免税或减税。 2.平等原则,是指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应当 按其能力的大小纳税,能力大的多纳,能 力小的少纳,无能力的不纳,实行累进税 率。他主张对高收入者税率从高,同时对 财产和不劳而获所得加重课税,以符合社 会政策的要求。
3.税收不可侵及纳税人的最低生活费 他认为赋税是公民换得享受的代价,所以 不应该向得不到任何享受的人征税,就是 说永远不能对纳税人维持生活必须的那部 分收入征税。 4.税收不可以驱使资本流向国外 他支出决不应该因征税而使应纳税的财富 流向国外,因此规定赋税时对于最容易逃 税的财富应该特别慎重考虑。
2012税法练习题集
2012税法练习题集第二篇税收部分第一章税收概论一、名词税收、税收制度、税收特征(税收“三性”)、征税对象与税源、计税依据、纳税人与负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代理人、税目与税率、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流转课税与所得课税、从价税与从量税、价内税与价外税、直接税与间接税、起征点与免征额、减税与免税、税收职能与作用、附加与加成二、判断题()1、国家征税只能依据国家政治权力。
()2、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税法是固定不变的。
()3、在税法规定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4、税收的三性特指在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条件下税收的基本特征。
()5、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税收不需要偿还,但有时需对纳税人支付一定代价。
()6、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在实质上是等同的。
()7、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是重合的,有时是分离的。
()8、免征额就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就全额征税。
()9、对企业所得税来说,纳税人与负税人是重合的。
()10、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合理,但在两个级距的临界点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现象,使税收负担不合理。
()11、对于适用于定额税率计算的税种,应从量计征。
()12、所谓加成,就是在原有税率的基础上再加上加成率来计算应纳税额。
()13、从价税与价格密切相关,而从量税则与价格没有直接联系,这使二者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正好相反。
()14、直接税是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等。
()15、税收的职能就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税收职责与功能。
()16、不论什么性质的税收,不论什么样税种,都具有组织收入这一性质。
()17、税收可通过设置不同税种、税目,确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
()18、调节社会经济是税收的基本职能。
()19、税收可保证财政收入可靠和稳定增长。
( )20、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的24个税种,普遍适用于中、外资单位和个人。
税收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税收基础知识学习笔记第一章税收与社会一、要点总结1.在当今社会,税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2.西方国家税收经历了自由贡纳时期、税收承诺时期、专制课税时期和立宪课税时期四个阶段。
3.夏、商、周时代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具有租税不分的性质。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正式确立起了我国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
4.历史证明,无税不国,但税重也要亡国。
5.要使全体民众的公共需要得到满足,必须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6.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的途径有:进行有力的税收宣传;有效保护纳税人税收权益;加大对偷税的处罚力度。
7.反偷税要抓住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提高查处概率,二是提高处罚程度。
其中,提高税务违法案件的处罚程度是让纳税人形成良好纳税意识的关键。
8.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平等、确实、简便、省费。
9.中国历史上的征税原则大致是从四个方面的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
一是从争取民心、稳定统治秩序出发,强调征税的有义、统一、均平、为公为民等原则,二是从发展经济的需要出发,强调征税要坚持有度、适时、培源养本等原则。
三是从组织财政收入出发,强调征税要采用弹性、普遍、税民所急等原则。
四是从税务管理的要求出发,强调征税要贯彻明确、便利、统一、有常等原则。
10.现代国家普遍适用的税收原则有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11.税收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都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亦即保证国家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12.拉弗曲线表明了税率与税收收入、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当税率为零时,市场经济活动或税基为最大,但税收为零;税率稍有提高后,税基会相应缩小,但其程度较小,故税收总额还会增加;当税率上升至某一最适度的点,税收极大化,找到最佳税率。
如果超过这一点,继续提高税率,就进入“拉弗禁区”,因税基以更大程度缩小,反而导致税收下降;当税率为100%时,税收也相应降至零。
税率越高,税收收入不一定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最适课税理论
Theory of optimal taxation
一、最适课税理论与最优原则和次优原则
(一)最优原则
理想的最优课税理论是假定政府在建立税收制度和制
定税收政策时,掌握着纳税人的完全信息并具有无限的
征管能力。
那么,税收制度能否符合最优原则,实现最优课税呢?
现实 第一,政府与纳税之间信息不完全对称; 第二,政府征管能力的有限(无限的征管能力是以无限成本为代价的) 第三,税收楔子的存在。(消费者付出的价格与生产者得到的价格分离)
(三)最适课税理论
最适课税理论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学说。即以
怎样的方式、方法对应税行为和结果合理征税。
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米尔利 斯和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 威廉· 维克里也因对该理论的形成所做出 的重要贡献而共同分享了1996年度诺贝尔 经济学奖。
税收替代效应:当税收影响商品(或经济活动)的相对价格时,
导致纳税人以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而 产生的效应。 税收超额负担是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引起的还是替代效应?
Y
I3 I2
B
B′ E3
I1
I无差异曲线 AB预算约束线 E1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切点
(效用最大)
E2
E1
0
F
A′
A
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税收的最优原则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次优原则 “次优原则”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李普斯和美国经济学家兰卡斯 特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 在维持一定的税收收入的前提下,使课税行为所导致的效率损失达到最小化。 当然这不能满足对税收的全部需要,税收还要考虑公平问题。 只有将资源配置效率和收入分配公平结合起来一并考虑的税率,才是最合意 的税制,才是最适课税理论。
第一,数额相等的财产并不一定会给纳税人带来相等的收益。
第二,有财产的纳税人中负债者与无债者的情况不同,财产中 动产与不动产也不同。
第三,财产情形多样,财产估价困难,征管难度大。
二、税收效率原则 (一)税收经济效率
税收经济效率是帕累托效率在税收领域的延伸。
1.税收经济效率 税收超额负担最小 税收额外收益最大
据一种公平而无所偏袒的标准来课征的,而是听凭某些政党或是派系的
一时掌权来决定的。不仅如此,这些赋税的征收手续既不简便、费用也
不节省,它是包给捐税承包人征收的、而捐税承包人又不确切知道怎样
做才算合理,就把收税的权力层层转包下去,以致到了最后,贫民所被
课征的金额,竟达到国王实际拿到的2倍”配第认为,包税制违背了公
平和确实原则;人头税不能按能力纳税,有失公平;在缴纳方式上,只
准用货币形式威廉·配第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亚当斯密第一次将税收原则提到理论高度,明确而系统地对税收
原则进行阐述。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中提出了税收的思想
原则:平等、确实、便利、经济。
2. 纳税能力说 一般认为,纳税能力强多缴税,纳税能力弱少缴税。
标准一:所得标准
包括工资所得、资本所得、 租金所得、遗产与赠与所得 等等。
按家庭计征个税 更符合税收公平原则
小微企业迎来优惠政策 全面铺开的"春天"
纳税能力判断标准二:消费标准 消费数量多,消费能力强,说明税收负担能力强;同时消耗社会资源 多,理应付出更大代价。
平等
1.取消一切免税特权(贵族、僧侣与普通国民一样)
2.税收中性(不改变财富分配比例) 3.依负担能力比例课税(非固定人头税)
确实
1.课税应有法律依据,税法要有稳定性
2.纳税期限、数额和方法应有具体规定,以便纳税人了解。(减少税务机关自由裁量 权)
便利 征税的手续 征税时间 征税方式
经济 在征收过程中,使国库收入与人民缴纳的差额最小。
二、最适课税理论的内容 (一)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1. 一般税与选择税的权衡 (征税范围的选择) 从效率的角度 从公平的角度 最适课税理论围绕着公平与效率 原则,对于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商品 的征税范围,如何设计所得税的累 进程度,如何搭配商品课税与所得 课税之间的组合等非常重要的问题 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入者福利水平的提高。
2.最适所得税率结构应当呈倒“U”型
1.所得税与商品税应当是相互补充的,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所得税属于良税。 差别商品税也有其优势。 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德国最著名的财税学家,优秀的经济学家,资产阶 级近代财政学的创造者。
阿道夫·瓦格纳 (Adolf Wagner)
第二节 现代税收原则
一、公平原则
公平是税收的首要原则。
(一)税收公平的含义
国家征税要使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以保证各纳税 人之间的负税水平均衡。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收等于应该缴纳的税收。
(二)税收行政效率
1.含义:税收收入一定的前提下税收成本最小;或税收成本一定 的前提下税收收入最大。 2.税收成本的构成 征税成本:立法成本、管理成本等 纳税成本:奉行成本 3.影响税收成本的因素 (1)税法的影响;(2)税制结构的影响;(3)税收征管水平; (4)税务工作者的素质;(5)纳税人素质;(6)成本意识。
2.兰姆塞法则及其修正(拉姆齐反弹性法则及其修正) (税率结构的问题:统一税率还是差别税率)
从效率的角度,只要商品在消费上互不相关,对各种商品课征
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需求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征相对高税率的税收 需求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征相对低税率的税收
反弹性法则的修正
基于公平的考虑,政府应对生活必需品制定 较低的税率,而对高收入阶层偏重消费的奢 侈品课征较高的税率,以增加商品税的累进 性,即使会因此产生一定的效率损失。
2.税收超额负担
(1)含义:征税引起市场上相对价格结构的改变,干扰了私人部门的 选择,进而导致市场机制扭曲变形从而带来的经济福利损失。
既然税收超额负担影响经济效率,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2)税收超额负担的产生
税收收入效应:因征税使纳税人的购买力减少,但不改变商品
(或经济活动)的相对价格而产生的效应。
第二章 税收原则
西方税收学最早产生于16世纪,大致分为三
个阶段:
16-19世纪末,以税收原则问题为主; 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以税收转嫁、
归宿为主;
20世纪60年代末——,以最适课税理论和税收
政策为主
第一节
西方税收原则
一、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
公平:税收对任何人、任何东西无所偏袒。
3.科勒特——哈格法则
(Corlett & Hague Rule)
对与闲暇互补的商品课征较高的税率
对与闲暇互替的商品课征较低的税率
(二)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1.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
边际税率递增的累进税制要比单一税率的累进税制造成的超额负担 更大,而且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超额负担也越大。 高边际税率充其量只是限制了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而无助于低收
X
税收的替代效应产生超额负担,避免或降低超额负担的途径就 是要遵循税收中性原则。 3.税收中性 所谓税收中性是指税制应不影响市场中各相对价格,进而保 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纳税前后经济行为的一致性。 4.税收额外收益 矫正性税收的开征,亦可消除或减少外部效应,使市场机制恢复 效率,产生额外收益。
总结: 名词解释:税收经济效率、税收行政效率、税收超额负担、税收额外收益、 税收收入效应、税收替代效应、税收中性 简答或论述:用图例说明税收超额负担是如何产生的?
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为了更好的制定和实施他的社会政策税收的目标,瓦格纳 提出了著名的“四项九端”税收原则: ①财政收入原则。包括收入充分和税收弹性原则。
②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和税种选择的原则。
③社会正义原则。包含普遍和平等原则。 ④税务行政原则。包含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原则。
局限性:
1.不同的人消费倾向不同;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纳税能力判断标准三:财产标准 财产代表个人财富,以财产横向纳税能力较为公平。 越多,承担税收的能力就越强。 一是纳税人可以利用财产获得收益,同时拥有财 产也会使其具有某种满足;二是通过继承或受赠增加 的财产会提升纳税能力。
以财产为标准征税的局限性
(二)税收公平的分类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三)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
1. 利益说(受益原则) 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享受利益的多少而相应地纳税。
享受利益多的人多缴税,享受利益少的人少缴税。
(1)指导意义:燃油税、社会保障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 土地使用税等等。 (2)局限性: 很多公共产品受益水平难以确定; 难以确保每个人都受益; 在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方面难以体现。
简便:征税的手续不能太繁琐,方法要简
明,应尽量给纳税人以便利。
节省:征税的费用不能过多,要注意节约。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一生著作颇丰,主 要有《赋税论》(1662)、《政治算术》(1672)。
配第针对当时英国税收制度的种种弊端指出:“这些税收并不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