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合集下载

鼻导管吸氧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鼻导管吸氧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评估
患者
10分
1、评估患者缺氧程度;根据患者的pao2、sao2、神志、口唇、指(趾)甲发绀程度等,判断患者的缺氧程度。
3
差一项扣1分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查看是否通畅,有无堵塞,鼻腔黏膜有无破损等。
3
差一项扣1分
3、向患者解释吸氧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得患者的合作。
4
差一项扣1分
操作
3
差一项扣1分
13、记录用氧开始时间。
2
差一项扣1分
14、密切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口述)。
5
差一项扣1分
15、停氧时先去掉胶布,然后拔除鼻导管。

差一项扣1分
16、关闭流量开关,用棉签清拭鼻腔然后关总开关,再开流量开关放出余气,关流量开关,备用。
4
差一项扣1分
17、记录停氧时间。
2
差一项扣1分
18、用乙醇擦去胶布痕迹,擦净面部。
2
差一项扣1分
6、开流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关流量开关待用,洗手。
4
差一项扣1分
7、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年龄,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
差一项扣1分
8、用湿棉签清洁鼻孔,观察鼻腔情况。
5
差一项扣1分
9、连接鼻导管,打开流量开关,调节氧流量,将鼻导管置入治疗碗清水中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差一项扣1分
提问10分
目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理论知识
10
差一项扣3分
5
差一项扣1分
10、根据病情调节流量,成年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者2—4L/min,严重缺氧者4—6L/min.
4
差一项扣1分
11、将鼻导管蘸水,自清洁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插入深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

鼻导管吸氧的操作流程

鼻导管吸氧的操作流程

鼻导管吸氧的操作流程鼻导管吸氧是一种常见的吸氧方式,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吸氧的患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

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吸收氧气,提高吸氧效果。

下面将介绍鼻导管吸氧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导管吸氧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吸氧设备,包括氧气瓶、流量计、鼻导管等。

确保氧气瓶中有足够的氧气,流量计设置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合适的流量。

同时,检查鼻导管是否完好无损,清洁卫生。

2. 患者准备。

在进行鼻导管吸氧之前,需要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坐着或半卧位均可。

同时,告知患者吸氧的注意事项,如不可吸烟、不可靠近明火等。

3. 安装鼻导管。

将鼻导管的一端连接到流量计的出气口,另一端放入患者的鼻腔中。

确保鼻导管的位置舒适,不会造成患者不适或损伤鼻腔黏膜。

同时,观察患者的吸氧情况,确保氧气流量调节到合适的位置。

4. 监测吸氧效果。

在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吸氧情况,包括呼吸情况、面色变化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氧气流量或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5. 结束吸氧。

当患者吸氧结束时,首先应当关闭氧气瓶,并将鼻导管从患者鼻腔中取出。

同时,清理和消毒鼻导管,以备下次使用。

6. 记录。

在进行鼻导管吸氧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吸氧情况,包括吸氧时间、氧气流量、患者的反应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吸氧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方案。

总结,鼻导管吸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氧方式,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提高吸氧效果、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在进行鼻导管吸氧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吸氧效果。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了解鼻导管吸氧的操作流程,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吸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图

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图

鼻导管吸氧操作步骤图
素质要求、抄对医嘱
评定
三擦,洗手戴口罩,检验、备齐并检验用物
查对、解释
检验环境,安全用氧(污染、明火、)
患者体位舒适
吸氧
吸氧完成
整理床单位
洗手、整理用物、实施签字
注:
1. 医生未在场,依据临床表现判定缺氧程度
带棉签,弯盘,查对解释,松固定,取下吸氧管卷好放入弯盘内,关流量表,清洁
清洁鼻腔 装表头、试开、有没有漏气 连接鼻导管,检验是否通畅
正确调整氧流量(口述依据及流量) 鼻导管使用正确,固定牢靠、美观,长度有余地
轻度:无显著呼吸困难,仅有轻度紫绀,神志清楚
中度:紫绀显著,呼吸困难,神志正常或烦躁不安
重度:显著紫绀,三凹症显著,患者失去了正常活动能力,呈昏迷或半昏迷状态
2. 依据血气(PaO2)判定缺氧程度:轻度:50—70 mmHg,中度:35—50 mmHg,重度:<35mmHg
3. 调整氧流量:轻度:1—2L/min,中度:2—4L/min,重度:4—6L/min
4. 急性肺水肿病人吸氧,湿化瓶内装50%乙醇,并贴标签注明。

5.慢性 型呼衰和肺心病人,给和低流量、低浓度连续吸氧。

6.氧浓度计算:21+4*氧流量。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的操作流程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的操作流程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的操作流程一、前言单侧鼻导管吸氧法是一种常见的吸氧方法,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吸氧的患者。

本文将介绍单侧鼻导管吸氧法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单侧鼻导管吸氧法,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2. 准备好所需设备:单侧鼻导管、吸氧机、水杯、湿化瓶等。

3. 洗手并佩戴手套。

三、操作步骤1. 让患者坐直或半卧位,头部略微向后仰。

2. 将单侧鼻导管插入患者的鼻孔中,注意不要插得太深,避免损伤黏膜。

插入时可以先用润滑剂润滑一下,使插入更加顺畅。

3. 将另一端连接到吸氧机上,并打开吸氧机。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情况设置合适的流量和浓度。

通常情况下,流量为1-2L/min,浓度为24%-28%。

4. 确认单侧鼻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果患者有不适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调整导管的位置或停止吸氧。

5. 将水杯和湿化瓶连接到单侧鼻导管上,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水杯中加入温水,湿化瓶中加入生理盐水即可。

6. 检查患者的吸氧情况,并记录吸氧时间、流量、浓度等相关信息。

7.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同时还需定期更换单侧鼻导管和湿化瓶内的水或生理盐水。

四、注意事项1. 使用单侧鼻导管吸氧法需要医生指导和监护。

2.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舒适的姿势,并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声喊叫。

3. 水杯和湿化瓶内的水或生理盐水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4. 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单侧鼻导管吸氧法,并及时就医。

5.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导管脱落或损坏,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五、总结单侧鼻导管吸氧法是一种有效的吸氧方法,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和不适症状,并定期更换设备内的水或生理盐水。

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鼻导管给氧操作规程操作流程资料

鼻导管给氧操作规程操作流程资料
(四)记录并交待注意事项
(五)观察
(六)停氧原则:带氧拔管
1、取下别针及胶布后,拔出鼻导管,擦净病人脸上的胶布痕迹。
2、先关流量开关,后关总开关,再打开流量开关放掉余氧后关闭流量开关。
(七)记录
记录停氧时间并签名。
(八)整理
1、整理好床单位,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2、分离鼻导管与玻璃接管,鼻导管上的分泌物擦净后浸泡于消毒液中(口述)。
(三)给氧原则:带氧插管
1、选择较通畅的一侧鼻腔,用湿棉签清洁。
2、撕好两根胶布备用。
3、连接玻璃接管与鼻导管。
4、打开流量开关,将导管一端放于治疗碗内检查管道是否畅通。
5、调节流量到所需大小。
6、量好长度(鼻尖到耳垂的2/3),从清洁鼻腔轻轻插入到鼻咽部。
7、如无呛咳,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翼和面颊部。
三、实施
(一)装表:
1、打开总开关约1/4吹尘,立即关紧。
2、将氧气表与气门接上,先用手旋紧,并使表略向后倾斜,再用扳手上紧,使流量表与地面垂直。
3、接上通气管,温化瓶以及橡胶管。
4、打开总开关及流量开关,将橡胶管口放入治疗碗内检查管道是否通常和是否漏气。
5、确定管道通畅、无漏气后关上流量开关。
(二)携用物推至床旁,核对,解释操作目的。
其他用物一一卸下进2、态度:认真严肃,关心体贴病人,礼貌用语。
3、整体要求:操作流程连贯,固定外观牢固美观。
4、病人未出现毒副反应。
氧压力指针降压0.5mpa时不可再用。
评估
计划
实施
装表
给氧
停氧
记录
评价
鼻导管给氧操作规程
操作流程
一、评估
1、了解病人的缺氧程度。

双侧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

双侧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

双侧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双侧鼻导管吸氧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它可以帮助患者在呼吸困难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氧供应。

下面将介绍这一操作的具体流程。

1.准备工作在进行双侧鼻导管吸氧操作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检查吸氧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氧气流量是否符合患者需要,吸氧面罩是否清洁卫生。

其次要确认患者的鼻孔是否有分泌物,需要清理干净。

2.操作步骤(1)让患者坐直或半卧位,保持舒适的姿势。

(2)取出双侧鼻导管,检查是否完好无损。

(3)将双侧鼻导管分别插入患者的鼻孔中,注意不要插得太深,以免损伤黏膜。

(4)调节氧气流量,推荐流量为 2-4L/min,视患者情况而定。

(5)让患者试呼吸,确认患者能正常呼吸并无不适感。

(6)当患者需要吸痰时,应先停止吸氧,待吸痰完成后再开启吸氧设备。

3.操作注意事项(1)双侧鼻导管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通畅,定期更换或清洗。

(2)不要将鼻导管插得太深,以免损伤黏膜。

(3)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正常呼吸,不要用力呼吸,以免影响吸氧效果。

(4)吸氧面罩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4.操作效果通过双侧鼻导管吸氧操作,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氧供应,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同时,这种操作简单易行,操作风险小,对患者的伤害较小。

因此,双侧鼻导管吸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双侧鼻导管吸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操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有益。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鼻导管吸氧法(老式氧气筒法)

鼻导管吸氧法(老式氧气筒法)

鼻导管吸氧法一、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后物品准备。

二、物品做准备:1、治疗盘(40cm ×30cm )内放治疗碗1个(内盛冷开水)、弯盘、鼻寻管2根、胶布、纱布、棉签、玻璃接管、氧气记录单和笔。

扳手及氧气流量表一套。

并将上述物品放于治疗车上。

2、氧气筒、氧气架各一件。

3、物品准备时间2分钟。

三、操作步骤:1、将氧气筒置于架上,推到指定位置,再将备好物品的治疗车推到氧气筒旁。

先打开总开关(计时开始),使少量氧气从气门冲出吹去灰尘,随即关好总开关。

2、接上氧气瓶流量表,用手初步旋紧,然后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

3、检查小开关是否关闭,开总开关检查有无漏气(流量表安装是否严密)。

4、湿化瓶内加水12 — 23 ,用橡胶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5、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畅通,以及全套装置是否适用,然后关闭流量开关,将全套装置及备好物品的治疗车推到病人床旁。

6、进行查对,向病人做好解释,以便取得配合。

7、观察鼻腔粘膜是否有损伤,如有创面,应选择健侧鼻孔,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8、连接鼻导管,调气流量:①成人轻度缺氧者,每分钟1—2升;中度缺氧,每分钟2—4升;重度缺氧者,每分钟4—6升。

②小儿每分钟1—2升。

③将鼻导管置于治疗碗清水中,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9、测量长度,自鼻孔轻轻插入鼻腔(其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 )。

10、如无呛咳现象,随即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病人的鼻翼及面颊部,记录用氧时间。

11、停用氧气时,先取下鼻导管关好流量表,(随即擦净面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关好。

12、记录病人停吸气时间(计时结束)。

整理用物。

13、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油、防热。

氧气筒应放置在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

至少距明火5m ,距暖气1m ,以防引起燃烧。

②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

停用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一量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制氧机)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制氧机)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受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制氧机一台(备好蒸馏水或者凉开水的湿化瓶)、鼻导管1根、棉
签、污物碗;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打开制氧机,检查线路的连接是否完好,检查湿化瓶里面蒸馏水(或者凉开
水)达到1/3-2/3处,关闭备用;
2.核对姓名、床号,做好解释,同时评估病人缺氧的状态;
3.用棉签清洁鼻孔;
4.连接鼻导管与制氧机,调节好氧流量,检查是否通畅;
5.将鼻导管放置于清洁侧鼻孔内,将鼻导管固定于患者头后部(含有橡皮筋固
定的吸氧管),询问患者感觉有无不舒适症状;
6.记录吸氧的时间、签全名;
7.整理好用物;
8.嘱咐患者和家属及同病室人员用氧的安全知识,注意做到“四防”,告知患者
及家属,在吸氧的过程中若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通知护理人员;
9.在停用氧气时,先评估患者缺氧状况是否得到缓解,若已经改善,先分离鼻
导管,然后再关闭氧气机。

10.记录停氧的时间,签全名。

四、操作后:
1.正确放置好氧气机;
2.整理用物,将鼻导管毁型并浸泡消毒;湿化瓶浸泡消毒;管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扳手、(中心供氧除外)、治疗盘内有弯盘、鼻导管1根、胶布、棉签、蒸馏水(或凉白开)、小水杯、污物碗、别针、湿化瓶、胶皮管。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打开氧气筒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随即迅速关好总开关。

2.装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检查有无漏气。

3.湿化瓶内装1/3—2/3蒸馏水(或白开水)与氧气装置连接。

4.用胶皮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5.将氧气筒及用物放置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6.用棉签清洁鼻孔。

7.调节氧气流量,检查氧气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

8.将鼻导管沾水润滑后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长度约是鼻尖到耳垂的2/3。

9.用胶布固定鼻导管于鼻翼两侧,用别针固定胶皮管于病人肩部衣服上观察有无呛咳等情况。

10.记录吸氧时间、签全名。

11.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从鼻腔中拔出,取下别针、胶布,用纱布擦拭病人鼻翼。

12.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之后再关紧流量表。

13.记录停氧时间,签全名。

五、操作后:
1.正确放置氧气装置。

2.整理用物,将鼻导管毁形并浸泡消毒;湿化瓶浸泡消毒;蓝芯管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鼻饲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 备齐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有消毒胃管一根),镊子一把,弯盘、50ml注射器1支,纱布,石蜡油、汽油、棉签、胶布、手电筒、治疗巾(病人毛巾)、别针、压舌板、线绳、鼻饲饮食、备温水适量。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平卧位。

2.颌下铺治疗巾或病人毛巾。

3.用棉签清洁病人鼻腔。

4.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10cm左右。

5.左手持纱布拖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咽喉部(14--16cm)嘱病人做吞咽动作(清醒病人)同时将胃管继续下送。

6.插胃管深度45--55cm(相当于病人鼻尖至耳垂,加上鼻尖到尖突的距离)昏迷病人无吞咽反射不能合作,插管前应将病人头向后仰,胃管插入15cm时(会厌部),左手将病人头托起。

7.能正确处理插管中病人出现的恶心、呛咳等插入不畅的情况。

8.判断胃管是否插入胃内方法正确(三种方法)。

9.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

10.检查鼻饲量、质及温度(38—40ºC)。

11.用50ml注射器连接胃管开口端,回抽有胃液后,即可注入少量温水,再缓缓注入流食或药液。

12.最后注入温开水冲洗胃管,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

13. 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好,用别针固定于病人枕旁或衣服上。

14.每次鼻饲后及时记录量。

15.观察病人进食后反应。

四、操作后:
1.整理用物、床单位。

2.将注射器洗净后放于治疗碗内,用纱布盖好备用。

3.所有用物每日消毒一次。

超声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超声雾化器一套、凉蒸馏水、雾化用药液、量杯、注射器、棉签、酒槽池及砂轮、弯盘)。

3.核对医瞩,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 检查机器各部分,完好状态放于治疗车上。

2. 水槽内加人冷蒸馏水、或凉水250ml,液面高度约3cm。

3.用量杯量取药液30--50ml(或遵医嘱配置药液)放入雾化罐内,旋紧罐盖,把雾化罐放人水槽内,将水槽盖盖紧。

4.将雾化螺旋管及面罩连接在雾化罐口端。

5.推车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

6.接通电源,将时间按钮旋至20分钟。

7.为病人颌下铺毛巾(或治疗巾),面罩紧贴病人口鼻部(或口含嘴放于病人口中),正确指导病人进行雾化吸入。

8.协助拍背,观察病人雾化及痰的量、色、粘稠度等情况。

9.雾化完毕,用病人毛巾(治疗巾)擦净面部,拔掉电源。

10.推车回处置室。

四、操作后:
1.整理病人床单位。

2.将水槽内水放掉,注意保护雾化罐低部的膜。

3.将雾化螺旋管及面罩(或口含嘴)浸泡消毒3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态度和蔼可亲。

4.与病人交流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记录单),了解病情做好解释。

3.保证用物完好适用(检查体温表的完整性,擦干,并将体温表水银甩至35℃以下)检查血压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有无裂隙,汞柱平面是否在零位。

4.保证病人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如有情绪激动、剧痛或剧烈运动或饮热水后,应让病人休息15分钟后再测。

三、操作过程:
测体温:
1.将消毒好的体温表给病人,必要时为病人擦干腋窝。

2.协助病人将夹体温表的上臂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10分钟后取出体温表,观察后记录。

测脉搏:
1.测脉搏前,病人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将手臂置一舒适位置,腕部伸展,手掌向下。

2.操作者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按压病人挠动脉表面,默数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般数30秒钟,将所得数乘2后,再做记录。

3.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等,脉搏异常时,须数1分钟。

4.如出现短拙脉时,应由两位医护人员,一人听心率、一人数脉搏,同时数1分钟,用分子式记录,分子代表心率,分母代表脉搏。

如104/80。

测呼吸:
1.操作者测量病人脉搏的手不移动。

2.用眼睛观察病人胸腹部的起伏,默数呼吸30秒钟,将所得数乘二后,再做记录。

3.同时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律、深浅度及注意呼气有无异常气味。

4.心、肾、脑疾患,昏迷,休克,出血等病人呼吸有改变时,必须数1分钟。

测血压:
l.携带血压计、听诊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目的。

2.协助病人取卧位或坐位,暴露上臂,衣袖不可过紧,伸直肘部并使手臂外展约45度,手掌向上平放(使病人心脏、测量的动脉及水银柱零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3.放平血压计,排尽袖带内空气并展平,气囊中部对着弘动脉,平整无折地缠于上臂中部,袖带下线距肘窝2—3cm,勿过紧或过松。

4.戴好听诊器,一手在肘窝内侧处摸到弘动脉搏动,另一手关闭气门上的螺旋帽,向袖带内打气,压力加到弘动脉搏动消失后继续打气,使汞柱再升高20--30mmHg,将听诊器胸件置于弘动脉处,轻轻加压用手固定。

5.然后缓慢放开气门,使汞柱徐徐下降。

6.当听到第一声“咚咚”音时,压力表上所显示的压力值为收缩压。

7.汞柱继续下降,直到声音突然转为低沉并很快消失,此时的压力值为舒张压。

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内余气,拧紧气门上螺旋帽。

9.松开袖带,协助病人整理好衣袖。

10.将血压计向右倾斜45度,使汞柱平面降至零后,关闭血压计,并记录(在某些情况下,需测量下肢血压作为对比,侧下肢血压时,病人取俯卧位,袖带缚于大腿上,下缘距腘窝约3-4cm,用听诊器测量腘动脉压力,做为下肢血压)。

四、操作后:
1.整理用物,并将体温表、听诊器头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血压计袖带清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