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杜仲创始人罗眼科与杜仲的成长历程

合集下载

关于杜仲的概述

关于杜仲的概述
①杜仲胶可生产高强度海底电缆,杜仲胶绝缘性能好,且耐酸、耐碱及耐海水侵蚀;故在工业上是制造海底电缆的优良材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际市场上对海底电缆的需求量猛增,对杜仲胶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②硫化杜仲胶弹性高、硬度大,又特耐摩擦,可用来制造飞机、汽车、摩托车上的高质量轮胎,其产品比三叶橡胶生产的轮胎更适用、耐用。
(3)国内外杜仲胶开发生产概况
国际上对杜仲胶研究和开发生产最早的是前苏联。30年代苏联建国初期,因帝国主义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使其无法进口三叶橡胶,被迫大面积栽植杜仲,并建立提胶厂。我国建国初期也建立了杜仲林场,并提取杜仲胶,主要供生产海底电缆用。后来塑料工业兴起,而杜仲胶生产成本太高,且未能开发新产品,最后中断。1982年我国有关专家利用硫化工艺解决了杜仲胶无弹性问题,使杜仲胶与橡胶、塑料按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加工,从而得到不同弹性、硬度的特殊新材料,广泛用于电力、通讯、交通、水利、航空及人民生活当中。有人预言,这种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硫化杜仲胶系列新材料将逐渐替代目前人类广泛使用的钢材和塑料,从而引发一场新的材料工业革命,我国目前已在杜仲集中产区建立了数家杜仲粗胶厂,并在北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杜仲精胶厂,这说明我国对杜仲胶的开发生产已步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轨道。
叶可作为保健食品来食用。 北京市区利用杜仲绿化水渠
杜仲皮一向是我国外贸当中大宗出口的名贵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每年为我国换回大量的外汇。但近些年来货源供不应求,价格一涨再涨,引起杜仲产区对杜仲乱砍滥伐,造成我国杜仲资源日趋匮乏。近代医学研究发现,杜仲除传统的医疗功效外,还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并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脑血管硬化。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研究证明,杜仲具有促进记忆、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及提高综合免疫力的独特效用,美国航天局专家认为,杜仲能促进机体代谢和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可用于加工生产航天食品和老年保健用品。

中国杜仲近代认识史上的四次飞跃

中国杜仲近代认识史上的四次飞跃

中成药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2011 年8 月August 2011第33 卷第8 期Vol.33,No.8中国杜仲近代认识史上的四次飞跃马希汉1 ,张康健2*收稿日期:2011-01-15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3K11 -G7(13))作者简介:马希汉(1958—),男,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化学研究。

* 通信作者:张康健(1939—),男,教授,主要从事杜仲植物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研究。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2.中国林学会杜仲研究会,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根据作者与国内外专家研究资料,对中国杜仲近代认识史进行了评述。

总结出中国杜仲近代认识史上的四次飞跃:杜仲调节血压功能的发现;杜仲叶药用功效的发现,杜仲叶载人《中国药典》(2005年版);杜仲次生代谢物对人类健康作用的发现;杜仲开发利用新资源与不同部位组合增效作用的发现。

关键词:杜仲;杜仲叶;杜仲籽油;近代认识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11)08-1393-04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为杜仲科(Eucommiaceae)植物,本科仅1属1种,是仅存于我国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属我国珍稀濒危第二类保护树种。

根据科学家对杜仲化石的考究[1-2],在运古时代,也就是在6500 万年前,杜仲选择了最简单的花式繁衍在中国浙江东部。

5500万年前,远洋到达北美洲,2300万年前,遍布于欧亚大陆,茂盛生存,并形成十余个种类。

例如,当时存在于美洲的杜仲有E.montana Brown 和E.browni Beckeri,日本有E.japonica Tanai,俄罗斯有E.palaeoulmoides Baik,德国等欧洲地区有E.europaea Madley,等。

然而,中新世早期(即2300 万年前),由于环境的变化,杜仲先在北美消失。

杜仲

杜仲

杜仲百科名片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另有著名人物安徽省油画学会副主席杜仲、西周监国杜仲等。

中文学名:杜仲拉丁学名:Eucommia ulmoides 别称:杜仲、丝楝树皮、丝棉皮、棉树皮、胶树二名法:Eucommia ulmoides 界:植物界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金缕梅亚纲科:杜仲科属:杜仲属分布区域:温带遮阴的地区生境:海拔500米以上山区。

药用部位:树皮、叶、雄花药用功能:补肝肾、强筋骨、调节血压药用主治:肾虚腰痛、胎动胎漏、高血压植物药材杜仲基本信息【出处】《神农本草经》【类别】树皮类。

【杜仲异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玉丝皮,扯丝片。

【来源】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的树皮。

【性味】甘微辛,温。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温,无毒。

" ③《药性论》:"味苦。

"④辛,平,无毒,理气补血。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甘,温。

归肝、肾经。

”【用法与用量】①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②6~10g。

【采集】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

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

置通风干燥处。

物种简介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

”杜仲是中国特有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

杜仲(2012.4.9)

杜仲(2012.4.9)
杜仲树
别名乱银丝、玉丝 皮,杜仲科杜仲属, 本科仅1属1种。株 高达20米,树冠圆 球形,树体各部折 断均具银白色胶丝; 我国特产树种,原 产我国东部及西部, 以四川、贵州、湖 北为著名产区。
单叶互生,椭圆状卵形,表面网脉凹下,皱纹状;花单性,与叶同放或先叶开放, 雌雄异株,雄花簇生,雌花单生于新枝基部苞腋,花期3~4月;翅果长椭圆形,果 熟期9~11月。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较耐寒;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 性土壤,耐旱,较耐盐碱;萌蘖性强。
杜仲树的功效
• 杜仲树无心材、边材之分,是制造家具、农具、舟 车和建筑的良好材料。 • 用杜仲叶配制的 “杜仲茶”,对预防和治疗高血 压、头昏目眩等症效果显著。 • 杜仲树的皮、枝、叶、果均含有杜仲胶,不仅是电 器、橡胶、航空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可用于制造各 种医用器材。 • 杜仲树皮
Hale Waihona Puke 杜仲• 杜仲,为杜仲科植 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的干燥树皮,是中 国名贵滋补药材。 具补肝肾、强筋骨、 降血压、安胎等诸 多功效。
杜仲由于药用价值高,并且用途广, 所以杜仲又被人们誉为“植物黄金”。 杜仲的特征是表皮草质,内有韧性较 强的白丝状相连,剥皮后又生。只要 保护好母树,便可以经常剥皮,一年 一次。
杜仲为工业、医药、食品保健等领域不可 缺少的重要的珍贵资源,也是古生稀有植物。 历来常用的杜仲剥皮技术,是将杜仲树皮 按需要全部剥下,杜仲林随后死去;另一种方 法是应用"环剥法"剥取杜仲2/3的树皮,但增 产效果不明显,人们很少应用。 究其主要原因,是"环剥法"在理论与实践 管理中还不完善,人们在剥皮保树再生操作过 程中,不知道要保护好剥皮树的形成层细胞组 织,因而破坏了树的形成层细胞组织所致。传 统的杜仲剥皮方法严重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 态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

杜仲的名称

杜仲的名称

杜仲的名称与来历黎云昆杜仲是我国特有的树种。

杜仲不仅是重要的中药材,而且还是重要的制取橡胶的工业原料树种。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资源危机与天然橡胶的产能严重不足,杜仲这一资源树种又被社会广泛地重视起来。

杜仲大约是拥有别名最多的树种了。

清屠粹忠《三才藻异》载:“植物而人名者杜仲。

”故杜仲树也称杜处士(明黄一正《事物绀珠》)。

杜仲的叶、皮折断以后有白丝相连,这白丝的主要成分就是橡胶。

以杜仲的这一特征而得名的有如下述:——棉丝树(南北朝萧统《文选笺证》);——木绵(宋李昉《太平御览》转引《吴氏本草》);——丝檰树(清胡文铨《(乾隆)广德直隶州志》);——棉木(清王如玖《(乾隆)直隶商州志》);——曼榆(清王念孙《广雅疏证》转引《图经》:“绵与曼,古同声。

”);——王丝皮(宋陶谷《清异録》);——玉丝皮(清张玉书《御定佩文韵府》转引《辍耕录》;——檰芽木(清王念孙《广雅疏证》转引《图经》:“江南人谓之檰,初生叶嫰时可食,谓之檰芽木。

”);——古贝(源自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绵古贝杜仲”,古贝当为“吉贝”之误。

吉贝即指木棉);——逐折(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弘景曰:杜仲子亦名逐折”)。

因杜仲以杜仲药材治病而获得百姓爱戴和思念而得名的有如下述:——思仲(宋李昉《太平御览》转引《吴氏本草》);——思仙(明王圻《三才图会》)。

因杜仲树的形状而得名的有如下述:——粗糠树(见清倪文蔚《(光绪)荆州府志》,以树皮皴裂二得名);——王孙象皮(源自明汪宗姬《儒函数类》。

杜仲皮类似象皮,故称)。

得名的缘由难以确定的有如下述:——王孙友(宋陶谷《清异録》);——冻绿树(清郭嵩焘《(光绪)湘阴县图志》);那么,杜仲又是什么人呢?元佚名《氏族大全》转引宋朝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载:“尹轨、杜仲,有道之士也。

周穆王召之,居终南山尹真人草楼。

”由此可知,杜仲应当是周朝的人,而且在那个时代就已经非常有名了,能够受到周穆王的召见。

芝味本草——第63期(杜仲)为什么它是植物活化石、濒危物种?

芝味本草——第63期(杜仲)为什么它是植物活化石、濒危物种?

芝味本草——第63期(杜仲)为什么它是植物活化石、濒危物种?芝味本草——第63期(杜仲)为什么它是植物活化石、濒危物种?2021-07-01 09:40·九芝堂植物活化石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为杜仲科杜仲属的落叶乔木,是科学家们眼中的“植物活化石”,同时也是中药杜仲和优质天然橡胶的来源,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同银杏一样,杜仲也是单种属(杜仲科杜仲属,独此一种),雌雄异株,从第三纪孑遗,历经第四纪冰川侵袭而在中国境内幸存的珍贵植物,仅分布于我国,并被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卷。

现在世界各地生长的杜仲,都是19世纪末期先后从中国引进的。

药用价值中药杜仲是杜仲树的干燥树干皮,是中医临床常用补肝益肾的良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日常生活中泡酒、泡茶以及煲汤的过程中都能看到杜仲的身影,杜仲由于功效显著而有“植物黄金”的称号。

中医认为,杜仲性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主治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

《神农本草经》载杜仲:“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

”《别录》言:“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本草正》中记载杜仲:“暖子宫,安胎气。

”《本草从新》记载,一少年新娶媳妇,得脚软病,并且脚痛得厉害,因为当做脚气病,用除湿之品,治疗效果不理想,原来这是肾虚,遂用杜仲一两,水酒各半煎服,六日痊愈。

杜仲能壮腰膝,以酒行之,补肾通脉更容易,必须节房劳,惜精神,方不复发。

《直指方》记载,杜仲乃腰痛要药,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

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

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

故杜仲主下焦气分,而牛膝主下焦血分。

杜仲现代药理研究——植物降压药1955年,在列宁格勒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杜仲药理学研究学术讨论会。

在这次学术大会上,正式公布了杜仲降血压的研究成果。

中药杜仲的传说由来

中药杜仲的传说由来

中药杜仲的传说由来中药杜仲的传说故事。

杜仲是名贵滋补药材,关于杜仲的由来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中药杜仲的传说故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药杜仲的传说由来,希望能帮到你。

中药杜仲的传说由来传说一根据中国古书记载,“杜仲”的名称由来,是一位名为杜仲的人,发现喝了某种树的树皮煎出来的汤汁之后,身体变得十分轻盈,而且病痛消除,体力也恢复了。

所以就将这种树称为杜仲树。

古时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一天他进山采药,偶尔看见一棵树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筋骨”。

他想人若吃了这“筋骨”,会像树一样筋骨强健吗?于是,下决心尝试。

几天后,不仅无不良反应,反而自觉精神抖擞,腰、腿也轻松了,他又服用一段时间后,结果奇迹出现了,不仅身轻体健,头发乌黑,而且得道成了仙人。

人们知道了这种植物后,把它叫“思仙”、“思仲”,后来就干脆将它唤作“杜仲”。

中药杜仲的传说故事从前在洞庭湖畔有一群纤夫,他们由于每日弯腰拉纤,时间长了都患上了腰膝疼痛的疾病其中一个名叫杜仲的青年纤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上山采药为己及同伴治疗疾病。

在途中遇到一个老翁,他便向老翁求教,老翁感动于他的心地善良,便给他一块树皮,并告诉他树皮可以治疗腰膝疼痛的症状。

杜仲拿着这块树皮继续上山寻找,等到他发现这种树皮时,便拼命采摘,但是由于他累得筋疲力尽,所以掉入洞庭湖内。

后来人们在湖内发现了他的尸体,怀中紧紧抱着采摘的树皮,纤夫们吃了这些树皮后,身体上的疼痛都好了。

人们为了纪念杜仲的英雄作为,便把这种树皮命名为“杜仲”。

传说三古时候有个名叫杜仲的人,家里十分贫寒,全靠上山砍柴维持生活,由于积劳成疾,落了个腰腿疼的病根。

一天,他上山砍柴,腰腿疼突然犯了,疼得他抱着树杆咬住树皮不敢松手也不敢松口,不自觉地把树皮汁吸进肚里。

不一会儿,腰腿似乎疼得不那么厉害了,后来真的不疼了。

杜仲想:“每次犯病都把我疼得死去活来,可是这次怎么咬住树皮吸进树皮汁就不疼了呢?”他好奇地看了看咬过的树皮,发现同别的树皮不一样,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于是剥了一些带回家中,准备日后发病时再用。

杜仲的起源与历史

杜仲的起源与历史

杜仲的起源与历史杜仲,学名为Eucommia ulmoides Oliv., 是一种古老且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

它是中国植物学家施孟仪教授于1895年发现并命名的。

杜仲被认为是世界上仅产于中国的树种之一,其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及四川、陕西、吉林等地。

杜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发现了杜仲树皮的药用价值,并开始使用它治疗疾病。

在出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使用杜仲的相关文物,如陶器中出现的杜仲树皮图案等。

在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杜仲被描述为一种“补肝肾、强筋骨”的药材。

它被广泛应用于补肾、壮骨、滋补肝肾等领域。

据文献记载,杜仲在汉朝时期就开始被使用,并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医书《千金方》中详细描述了杜仲的功效与用法。

在明清时期,杜仲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杜仲被广泛应用于壮阳、强肾、治疗腰腿酸软、腰腿冷痛等症状。

在这个时期,杜仲的药用地位逐渐得到确认,并开始广泛流传。

许多杜仲园和杜仲庙也因此而建立,人们开始重视杜仲的保护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关注度提高,杜仲也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许多科研机构开始对杜仲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探索和发掘其更多的药用价值。

研究发现,杜仲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杜仲素、杜仲酚、维生素C等,这些成分具有抗衰老、抗菌、抗氧化等多种保健作用。

杜仲的起源和历史凸显了它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杜仲经历了数千年的应用和验证,其疗效也得到了临床实践的认可。

今天,杜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保健品行业,成为人们关注和追求健康的重要选择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野生杜仲资源逐渐减少。

杜仲的合理种植、保护和利用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许多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始进行杜仲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以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和传承。

总之,杜仲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起源和历史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

林业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

林业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

林业调查报告4篇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

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

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

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

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所有权发生了流转;山区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使用权一起发生流转。

杜仲的传说

杜仲的传说

杜仲的传说杜仲的传说杜仲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是一味中药,杜仲可入药的部分是它的树皮,主要治疗双腿软弱无力,膝关节疼痛,以及孕期胎气不稳和男性强肾益精等症状。

但是相传杜仲的由来是一个非常伤感的故事,你听说过吗?在工业社会还未发展的年代,所有的劳动生活都需要人力来完成。

在洞庭湖一带,货物运输依靠水运来操作,其实也就是木制的小船运送来往的贸易货物。

因此呢,就产生了许多在岸边拉船搬货为生的纤夫,纤夫们由于常年的体力劳作,加上经常浸泡冰凉的湖水,身体的腰膝关节都有严重的疾痛。

后来,新来了一位名叫杜仲的小纤夫,内心非常的善良,他看到老纤夫们被病痛折磨的样子非常心疼,决心要为他们寻找一剂良药,缓解他们的痛苦。

于是,杜仲便收拾简单的行囊上路了。

他来到一座以富含多种中草药的山上,并且机缘巧合的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药师,急忙的前去询问良药的下落,但是老药师并未理会他。

眼看离家的日子越来越久,杜仲心中渐渐焦急起来,他再次鼓起勇气找到了老药翁,将自己上山寻药的初衷像其娓娓道来,最终感动了药翁,为他道明了一味可以治疗腰膝关节痛的良药。

杜仲谢过老先生便像山中更幽深的地方前行了,当他感叹山路越发难行的时候碰上了一位樵夫,樵夫劝告他山路凶险,所求之药又生长在最危险的悬崖处,还是下山回家吧。

杜仲谢过樵夫好意,最终还是选择为老纤夫们而努力前行。

身心疲惫的杜仲不小心失足滑落,昏死过去,等他醒来时发现身边正是寻求已久的那味药,激动地他赶快采集了满满一包准备下山回家。

却因太过疲劳倒在了山泉里,被大水冲进了洞庭湖。

等到被纤夫们发现的时候杜仲已经失去了生命,在他的怀中还紧紧地抱着采来的中药,纤夫们含泪将此药带回家,服用后奇迹的治好了身体的顽疾。

为了表达对小纤夫的思念,人们便将这种植物的树皮起名为杜仲,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科普】杜仲的药用历史

【科普】杜仲的药用历史

【科普】杜仲的药用历史据古代医药典籍记载,杜仲的认识和利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那么这些年来,我们的杜仲同学到底经历的了啥呢?一起来看看吧!神农本草经我们杜仲同学最早的露脸是在汉代:一是汉墓出土的医药木简;另一个是传统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

甘肃武藏简牍1972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去了大批医药简牍,其中一枚题字记载:'……桔梗十分,牛膝、续断……杜仲……各四分。

'据专家考证,杜仲应用年代当在东汉初期。

从此,我们杜仲同学的药用功能得以重见天日。

来自杜仲同学的沧海一声笑。

陶弘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医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增加了对杜仲药性的新认识、新功能以及杜仲异名、具体产地和采收时间等,第一次明确记载杜仲以皮入药。

杜仲同学对此大赞,还是小伙子你有眼光,我这不起眼的树皮可以入药都被发现了,有前途!宋金元时期,《本草图经》对杜仲增补了大量新的内容,特别是对杜仲叶、花、果实、木材的药用功能作了首次重要的记载。

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张元素、李昊、王好古等人,对杜仲的药性、药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

譬如王好古认为杜仲是'肝经气分药。

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这一看法极受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推崇。

没想到吧,杜仲同学可用的部位多着呢,只有你想不到的,不愧是神奇的古老植物。

李时珍明朝,李时珍以它精彩的医学的医学伦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杜仲的药性理论提出了更深刻的见解:'盖肝主筋,肾生骨。

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

屈伸利用,皆属于筋。

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

'杜仲同学终于遇到他的伯乐,它的药用价值被更多人知晓,这块金子开始闪闪发光。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俄、日医学界和我国科研人员,用高新科技手段对杜仲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使杜仲风靡全球。

一时杜仲成为实力偶像,收割了一大波迷弟迷妹,沉迷他们杜仲爱豆的魅力无法自拔。

终于,众人拾柴火焰高,杜仲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回眸一笑,美不可言。

杜仲——珍贵的“化石级树种”,未来最具前景的树种之一

杜仲——珍贵的“化石级树种”,未来最具前景的树种之一

杜仲——珍贵的“化石级树种”,未来最具前景的树种之一杜仲,是在第四纪冰期来临后,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相继消失、仅在中国中部存活至今的地质史上残留下来的孑遗植物,也是我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作为我国特有的“化石级”树种,杜仲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

在我国广东韶关以北、吉林通化以南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可种植,为理想的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树种。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浑身是宝,被称为“植物黄金”:树皮是珍贵的中药材,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杜仲果上含有白色的物质,这是珍贵的杜仲胶。

产量足够多的话,用来生产轮胎等橡胶制品都不成问题。

杜仲胶具有“橡胶—塑料二重性”。

可开发出的新功能材料具有热塑性、热弹性和橡胶弹性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将5%左右的杜仲树叶打碎后掺入饲料中进行喂食,这样可以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杜仲可开发出杜仲雄花茶、杜仲雄花茶饮料、杜仲亚麻酸软胶囊、杜仲山杏高档配方食用油、杜仲系列保健酒、杜仲功能型食用菌、杜仲养生挂面、杜仲营养饼干、杜仲牙膏、杜仲香皂、杜仲系列化妆品,杜仲功能饲料及其健康畜禽产品等功能性产品。

(参照百度百科)同时杜仲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乡土树种。

耐寒、耐旱、耐盐碱,病虫害也比较少,耐粗放管理,属于低碳树种,在生态建设中大有可为,是未来最具有前景的树种之一。

2016年,国家林业局“十三五”规划已将杜仲列入产业发展重点之一。

杜仲是防沙治沙的优良树种,是保障生态安全的“生态树”。

杜仲是我国乡土树种,树姿好,树冠浓密,寿命长,材质好,适应性强,病虫害极少。

杜仲是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是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油料树”。

杜仲综合利用价值高,从枝、叶、花、果实、树皮到树干,浑身都是宝。

杜仲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目前主要作为经济树种栽培,在园林绿化上应用的不多。

杜仲树的行情非常好,但存圃量少,明显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价格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

杜仲历史

杜仲历史

杜仲的由来古时候,有一位医生,姓杜,名仲。

他筋骨不强,腰腿酸痛。

有一天,他进山采药,偶然间,偶然间看见了一棵粗壮、挺拔的苍天大树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再撕开周围其他植物的皮部,却未见有这种现象。

他认为该种植物不同寻常,树皮里竟有多条白丝"筋骨",人若服用了这种树皮的"筋骨",也会像这种植物一样筋骨强健。

于是,他开始尝试服用,过了段时间他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腰板也直了。

后来他坚持长期服用,结果奇迹出现了,他不仅身轻体健,头发乌黑,而且健康长寿。

于是,很多人向他询问秘诀所在。

杜仲便告诉了人们这个秘密。

于是,很多老人也开始服用这种植物的树皮,而且效果很好,出现了许多健康长寿的老人,后来,杜仲竟因服此树皮得道成仙而去。

后人为了表达对杜仲的崇敬、思念之情,便把这种植物唤为"思仙"、"思仲"。

天长日久,人们干脆将这种植物叫"杜仲"。

这个故事并非凭空杜撰,我国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

思仲、思仙,皆由此义。

杜仲,能入肝而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中国杜仲风靡全球杜仲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在中国,根据古代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记载,对杜仲的认识和利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现在世界各地生长的杜仲,都是19世纪末期先后从中国引进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药学家、植物化学专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对杜仲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使杜仲风靡全球。

1955年,在列宁格勒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杜仲药理学研究学术讨论会。

在这次学术大会上,正式公布了杜仲降血压的研究成果。

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认为,杜仲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降压药物。

杜仲古老的“植物黄金”

杜仲古老的“植物黄金”

杜仲古老的“植物黄金”杜仲,又称杜仙、杜脂,是一种古老的草本植物,也被称为“植物黄金”,因其在中医中的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和保健领域,其成分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杜仲早在3000年前就被记录在《神农本草经》中,是中药材的骨干之一。

本文将介绍杜仲的起源、分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

一、杜仲的起源和分类杜仲是一种生长在北回归线以南、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落叶小乔木,属于杜仲科杜仲属。

该属共有50余种,以杜仲、秦绵杜仲、毛杜仲等品种为代表。

其中,以杜仲的药用价值最为突出。

据考古学证明,中国的栽培杜仲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衣食之源的重要文化遗产。

杜仲多生长于山地或山丘的林缘、林下、山坡、沟谷、河滨及台地较为阴湿的地方。

二、杜仲的化学成分1.营养成分据研究发现,杜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等多种成分。

杜仲的营养成分中,以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C和烟酸等含量最高。

2.有效成分杜仲中独特的成分是杜仲苷,为杜仲科头孢属植物的特有烷醇型苷。

杜仲苷具有抗菌、抗炎、抗肝炎、抗心血管病、抗肿瘤等作用,是杜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此外,杜仲还含有萜类、多酚类、三萜类、酚酸类、甾体类和多糖等多种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抗病毒、延缓衰老等功能。

三、杜仲的药理作用和应用1.益肝补肾,改善人体机能中医学认为,杜仲具有益肝补肾、滋阴壮阳、强筋健骨、补气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可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风湿痹痛等症。

2.防病抗病,增强抵抗力杜仲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可以帮助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强化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疟疾、结核等疾病,还能够减缓老化进程。

3.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杜仲中含有的杜仲苷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调节血脂水平,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4.美容养颜,延缓衰老杜仲中的多酚类、多糖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保持皮肤和器官的健康,延缓衰老,并有助于美容养颜。

杜仲

杜仲

杜仲分享到: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杜仲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杜仲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名称】:杜仲【英文名】:CORTEX EUCOMMIAE【拼音】:Dù Zhònɡ【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药材类别】:枝叶/树皮类【性味】:甘;微辛;性温。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温,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

【归经】:肝;肾经。

①王好古:肝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入药部分】: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

【产地和分布】:生于海拔300-500m的低山、谷地或疏林中。

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m。

树皮灰褐色,粗糙,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

幼枝有黄褐色毛,后变无毛,老枝有皮孔。

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长圆形,长6-15cm,宽,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老叶略有皱纹,边缘有锯齿;侧脉6-9对。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无毛;雄蕊长约1cm,无毛,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花梗长约8mm,子房1室,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

翅果扁平,长椭圆形,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

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慎服。

2.《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3.《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

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4.《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杜仲产业大事记

杜仲产业大事记

杜仲产业大事记中国林业产业杂志编辑部辑一、1952年,我国政府接受专家的建议,开始在青岛橡胶二厂生产杜仲胶。

二、1981年年底,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严瑞芳副研究员在原西德进修期间,首次将合成杜仲胶制成弹性体,1982年在原西德申请了发明专利,并于1984年获得了批准。

三、1983年元月10日,方毅副总理在中国科学院简报1982年第68期《严瑞芳发明一种橡胶加工新硫化方法已在西德申请专利》上批示“应予大力支持”。

四、1992年11月27-29日, “全国首届杜仲综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桂林召开,来自十一个省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生产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

会上发表了系统的学术报告,表明我国已初步具备开发杜仲资源综合利用大绿色产业的基本条件。

正式拉开了我国综合开发杜仲资源的序幕。

五、1993年9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科技工作者建议》上发表专家、学者“关于‘杜仲综合利用’尽快产业化的建议”。

认为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具有战略意义、有开发前景的新兴事业”,“成果已基本具备产业化的条件”“建议尽快产业化”。

六、1994年5月5日,受国务委员陈俊生的委托,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组织召开了关于杜仲资源综合开发有关问题的会议。

会议提出:“杜仲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汇报后形成会议纪要,转发有关部委。

会议决定安排资金,支持在北京办精胶示范厂,在遵义、略阳等地办粗胶厂,并要求各部委和地方支持这项工作。

七、1995年,杜红岩研究员带领的杜仲科技创新团队主持选育出我国第一批杜仲良种。

在随后的20多年间,杜红岩研究员带领的中国林科院杜仲科技创新团队先后选育出果用、雄花用、叶用、果材药兼用等系列杜仲良种,目前已审定杜仲良种29个,其中国审良种10个,为我国杜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种支撑。

八、200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景源研究员重视并着手安排组织研究杜仲橡胶及开发综合产业的国情调研工作,哲学所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专人负责开展杜仲项目的国情调研。

灵宝天地罗眼科的创业故事

灵宝天地罗眼科的创业故事

灵宝天地罗眼科的创业故事罗眼科于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灵宝市朱阳镇寺上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不少人对“眼科”这个名字感兴趣,总想和和医学、医院、医生连系起来,其实这不过是早年的一个笔误。

罗眼科弟兄五人,他排行老三。

老大名来科,老二名跟科,临到老三,父母取名撵科,“撵”是“追”的意思,当地方言“撵”和“眼”同音,上小学时,老师把“撵科”写成了“眼科”,名字就这么叫了下来。

由于家境贫寒,罗眼科中学毕业就回乡务农。

灵宝是中国黄金主产区。

八十年代初,罗眼科和许多家乡农民一样乘着改革春风,走上了淘金之路。

他开过坑道,搞过氰化,干过电镀,承包过选厂,后受聘担任某国营金矿的矿长助理。

几年的奋斗,他凭着勤劳吃苦的实干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人生的征途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罗眼科是个朴实的农民,又是个精明的企业家。

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办事有远见,有决心,有韧劲,尊重科学,崇尚实干。

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温让谦和,宽厚诚信,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誉。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体现了人生的价值,也赢得了荣誉。

近年来,罗眼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河南省造林绿化劳动模范”、“河南省百佳民营科技实业家”,“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

罗眼科把自己的青春和财富献给了杜仲事业,他对杜仲的倾情和执着令人感动,迄今为止,没有像他那样在杜仲事业上投入那么时间和精力,投入那么多财产和资金,他亲历了杜仲从种植、栽培、管理到林园改造的全过程,他的研究试验几乎涉及到杜仲开发的所有领域,他在杜仲种植和产品开发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把杜仲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无愧于中国杜仲第一人。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从不满足。

创造财富、奉献社会是他不倦的追求。

他全身心投入杜仲事业,力争创造出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罗眼科的主要成就:1979年至1991年6月,罗眼科任朱阳镇寺上村田村组会计,朱阳镇营里选厂厂长,樊里金矿矿长助理;1991年7月至1993年12月任朱阳镇寺上村村民委员会主任,灵宝市人大代表,灵宝市政协常委;1994年10月至今,任灵宝市天地科技生态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2002年4月,罗眼科被省人大评为河南省优秀人大代表;2003年省人大换届选举,罗眼科光荣连任河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杜仲创始人罗眼科与杜仲的成长历程
杜仲是我国独特树种,生命力旺盛,对土壤和气候适应性强,生态绿化效果明显。

同时,杜仲还有着很强大的药用作用。

但长久以来,人们都是通过使用杜仲树皮取得他的药用价值,罗眼科不愿走砍树剥皮的老路,他要创出一条综合开发利用杜仲的新路。

他的第一个目标瞄准了杜仲雄树的花。

杜仲为雌雄异株植物,雄树开花,雌树结果。

近代研究发现,杜仲雄花含有杜仲树皮全部所有的药用有效成分,而且主要成分如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杜仲黄酮等的含量高于其在杜仲皮中的含量,这就是说,杜仲雄花的医疗保健作用不仅可以替代而且大大优于杜仲皮。

中国林科院郑州经济林研究所研究员杜红岩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多年研究试验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杜仲雄花茶并申报了国家专利,罗眼科和他的杜仲基地参与了杜仲雄花茶的研制过程并最终出资买断了专利权,开始了杜仲雄花茶的批量生产。

杜仲雄花茶的成功上市是罗眼科在杜仲开发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杜仲的果实——杜仲籽。

经过良种改良后,杜仲雌树的数量大大超过雄树的数量,杜仲籽就成为杜仲基地的主要产品之一,杜仲籽仁榨出的杜仲籽油中富含α-亚麻酸,其他植物无法比拟。

所以,杜仲籽是提取α-亚麻酸的最好原料,杜仲籽油是补充α-亚麻酸的最好食品。

杜仲的综合开发利用,一直是罗眼科的主导思想。

在研究杜仲综合利用过程中,先后研制出如何从杜仲籽中提取出杜仲籽油。

在不损坏杜仲树皮的前提下,认定其杜仲叶的药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杜仲传统意义上的医疗保健功效。

杜仲是一种乔木,树干高几米到十几米,树叶、树籽和雄花的采摘十分不便,昂贵的采摘人工费用大大增加了杜仲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怎么办?罗眼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灵宝是全国驰名的苹果之乡,当地农民有着丰富的果树栽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罗眼科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把栽培管理苹果树的方法用到杜仲树上,把杜仲林变成杜仲园?他的想法得到了有关专家的支持,于是在局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一场大规模的林园改造行动全面推开。

果园式标准化种植模式为杜仲的全面开发提供了保障。

种植模式的改变使得杜仲叶、花、籽的产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提升,杜仲园产品的收获率十分可观。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被河南省副省长王明义形象地比喻为“绿色银行”。

经过十几年发展,罗眼科的杜仲基地已经由原来的荒山坡变成了现在的绿树林。

罗眼科的杜仲基地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1996年,杜仲基地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星火项目。

1998年被列入“黄河中上游生态防护林工程”。

2006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灵宝杜仲”地理标志保护产地。

2007年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授予“国家级杜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罗眼科本人也被评为高级经济师。

中国林学会杜仲研究会理事长张康健教授到基地视察后深受震撼,倍加赞赏,认为罗眼科的果园化杜仲栽培模式是一个创举,为杜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张康健教授的提议下,杜仲研究会把罗眼科的闫家驮杜仲基地命名为“中国第一杜仲籽园”。

罗眼科做人很低调,也很简朴,他不喜欢出去跟人吃饭喝酒。

从1997年到2001年,他自愿负担闫駄村20名困难学生的学杂费和书籍费,同时让7名离校较远且生活困难的学生在基地工区食堂免费就餐。

1999年,他一次性提前支付该村土地承包款40余万元,让村里还清了外债,并新建一所中心小学。

阌西村群众发展中药材,他花3000元为群众买种子。

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他自己花钱请剧团为村里唱戏。

2000年,他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踊跃参与市政设施建设,投资600余万元对市区涧河东岸老大难区段进行综合治理,此举彻底改变了该地区的面貌,昔日是杂草丛生、泥污遍地,今日是绿树红花、碧水玉栏,成为灵宝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把自己的青春和财富献给了杜仲事业,他对杜仲的倾情和执着令人感动。

迄今为止,没有人像他那样在杜仲事业上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那么多财产和资金,他亲历了杜仲从种植、栽培、管理到林园改造的全过程,他的研究试验几乎涉及到杜仲开发的所有领域,他在杜仲种植和产品开发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把杜仲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从不满足。

创造财富、奉献社会是他不倦的追求。

他正在全身心投入杜仲事业,力争创造出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