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历史
关于杜仲的概述

②硫化杜仲胶弹性高、硬度大,又特耐摩擦,可用来制造飞机、汽车、摩托车上的高质量轮胎,其产品比三叶橡胶生产的轮胎更适用、耐用。
(3)国内外杜仲胶开发生产概况
国际上对杜仲胶研究和开发生产最早的是前苏联。30年代苏联建国初期,因帝国主义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使其无法进口三叶橡胶,被迫大面积栽植杜仲,并建立提胶厂。我国建国初期也建立了杜仲林场,并提取杜仲胶,主要供生产海底电缆用。后来塑料工业兴起,而杜仲胶生产成本太高,且未能开发新产品,最后中断。1982年我国有关专家利用硫化工艺解决了杜仲胶无弹性问题,使杜仲胶与橡胶、塑料按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加工,从而得到不同弹性、硬度的特殊新材料,广泛用于电力、通讯、交通、水利、航空及人民生活当中。有人预言,这种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硫化杜仲胶系列新材料将逐渐替代目前人类广泛使用的钢材和塑料,从而引发一场新的材料工业革命,我国目前已在杜仲集中产区建立了数家杜仲粗胶厂,并在北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杜仲精胶厂,这说明我国对杜仲胶的开发生产已步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轨道。
叶可作为保健食品来食用。 北京市区利用杜仲绿化水渠
杜仲皮一向是我国外贸当中大宗出口的名贵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每年为我国换回大量的外汇。但近些年来货源供不应求,价格一涨再涨,引起杜仲产区对杜仲乱砍滥伐,造成我国杜仲资源日趋匮乏。近代医学研究发现,杜仲除传统的医疗功效外,还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并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脑血管硬化。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研究证明,杜仲具有促进记忆、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及提高综合免疫力的独特效用,美国航天局专家认为,杜仲能促进机体代谢和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可用于加工生产航天食品和老年保健用品。
综述——杜仲

1.杜仲(《神农本草经》)Eucommia ulmoides【出处】始载于唐初《神农本草经》;【英文名】FRUCTUS AMOMI ROTUNDUS【别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玉丝皮,扯丝片。
【基原】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树皮)。
【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其他本草记述:《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名医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
腰不利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
入药炙用。
《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
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
《药品化义》:杜仲,沉下入肾,盖肾欲坚,以苦坚之,用此坚肾气,强壮筋骨,主治腰脊酸疼,脚膝行痛,阴下湿痒,小便余沥。
《本草求真》:杜仲,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且性辛温,能除阴痒,去囊湿,痿痹瘫软必需,脚气疼痛必用,胎滑梦遗切要。
若使遗精有痛,用此益见精脱不已,以其气味辛温,能助肝肾旺气也。
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
《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
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杜仲是名贵滋补药材,其有效成分中除了含有大量已知活性的药用成分外,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杜仲保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杜仲的传说

杜仲的传说杜仲(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杜仲,又名思仙、思仲、木棉、丝连皮、红楝树皮。
它是落叶乔木杜仲树上割下的树皮,按一定方法和规格加工成的一种名贵药材。
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能,主治腰膝疼痛、两足软弱、阳痿遗精、胎动不安等。
杜仲还能降血压,有减少胆固醇吸收的作用。
杜仲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形整齐,枝繁叶茂,春暖花开,树皮灰白,折段树枝可见银白色胶丝。
杜仲是我国特产,全世界仅有一种,是我国珍贵的保护植物。
据研究,它是遭第四纪冰川摧残而幸存的植物之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杜仲就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至今已是名扬四海的贵重中药,杜仲以树皮入药,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主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高血压等。
据科学分析,杜仲含有降压物质,对人体有持久的降压作用。
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质,是和绝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测定了杜仲所含的15种矿物元素,其中有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及钙、磷、钾、镁等宏量元素。
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其味甘,性温。
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现代研究杜仲具有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药理作用。
关于杜仲名称的由来,距天马公司有关人讲述,还有动听的传说:在很多年以前,湖南洞庭湖货运主要靠小木船运输,船上拉纤的纤夫由于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他们当中十个有九个患上了腰膝疼痛的顽症。
有一个青年纤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药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了父母,离家上山采药。
杜仲的传说

杜仲的传说
据《神农百草经》记载:杜仲,味辛,平.主要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
相传很久以前,在武陵山脉一段住着一位神仙,童颜鹤发,衣抉飘飘,依山傍水而居。
没有人知道他究竟住了多久,听上山的樵夫说,每次经过他的竹舍,都见他坐于竹椅上,读书品茶,或捣弄他新采摘回来的草药,悠闲自在。
一次,村里的猎户虎子随父亲上山打猎,追着一头母鹿至山涧,虎爸举起弓箭正准备射向母鹿,突然一阵眩晕,便倒至树丛间,这个急坏了虎子,抱着父亲一个劲哭,父亲身体硬朗,怎就晕倒了呢?哭着称得罪了神灵,求神灵原谅。
“孩子,莫哭,让我来看看你父亲”这时传来一位老者的声音,虎子抬头,见是住在山里的神仙,神仙抬起虎爸的手把了脉,便转身走至一棵大树旁,摘下树叶,用石头捣烂,给虎爸喂下去了。
不多时,虎爸睁眼醒来,听虎子细说,知道是神仙救了自己,便拉着虎子,给神仙跪下,口里念着“三生有幸,得到神仙相救......”神仙大笑起来,道“哈哈~我可不是什么神仙,我就是居于山中的一老人家,因自幼常以一种树木花叶为茶,皮、根为汤,年岁虽上百,身体仍硬朗,便是刚刚给你喂下的那树,你患的是急性的肝性脑病,今后常食此树花叶,便可痊愈”说完起身作势离去,虎爸忙问,“请问老人家如何称呼?”老者答曰“杜仲”......
后来,此药便流传于民间,人们发现,桂君堂杜仲不仅可以治疗肝病,还可以安神、养肾、养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常食杜仲可使身体健朗,百病难侵。
为了纪念那位老者,后人便将此药称为“杜仲”。
中药杜仲的传说由来

中药杜仲的传说由来中药杜仲的传说故事。
杜仲是名贵滋补药材,关于杜仲的由来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中药杜仲的传说故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药杜仲的传说由来,希望能帮到你。
中药杜仲的传说由来传说一根据中国古书记载,“杜仲”的名称由来,是一位名为杜仲的人,发现喝了某种树的树皮煎出来的汤汁之后,身体变得十分轻盈,而且病痛消除,体力也恢复了。
所以就将这种树称为杜仲树。
古时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一天他进山采药,偶尔看见一棵树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筋骨”。
他想人若吃了这“筋骨”,会像树一样筋骨强健吗?于是,下决心尝试。
几天后,不仅无不良反应,反而自觉精神抖擞,腰、腿也轻松了,他又服用一段时间后,结果奇迹出现了,不仅身轻体健,头发乌黑,而且得道成了仙人。
人们知道了这种植物后,把它叫“思仙”、“思仲”,后来就干脆将它唤作“杜仲”。
中药杜仲的传说故事从前在洞庭湖畔有一群纤夫,他们由于每日弯腰拉纤,时间长了都患上了腰膝疼痛的疾病其中一个名叫杜仲的青年纤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上山采药为己及同伴治疗疾病。
在途中遇到一个老翁,他便向老翁求教,老翁感动于他的心地善良,便给他一块树皮,并告诉他树皮可以治疗腰膝疼痛的症状。
杜仲拿着这块树皮继续上山寻找,等到他发现这种树皮时,便拼命采摘,但是由于他累得筋疲力尽,所以掉入洞庭湖内。
后来人们在湖内发现了他的尸体,怀中紧紧抱着采摘的树皮,纤夫们吃了这些树皮后,身体上的疼痛都好了。
人们为了纪念杜仲的英雄作为,便把这种树皮命名为“杜仲”。
传说三古时候有个名叫杜仲的人,家里十分贫寒,全靠上山砍柴维持生活,由于积劳成疾,落了个腰腿疼的病根。
一天,他上山砍柴,腰腿疼突然犯了,疼得他抱着树杆咬住树皮不敢松手也不敢松口,不自觉地把树皮汁吸进肚里。
不一会儿,腰腿似乎疼得不那么厉害了,后来真的不疼了。
杜仲想:“每次犯病都把我疼得死去活来,可是这次怎么咬住树皮吸进树皮汁就不疼了呢?”他好奇地看了看咬过的树皮,发现同别的树皮不一样,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于是剥了一些带回家中,准备日后发病时再用。
杜仲的起源与历史

杜仲的起源与历史杜仲,学名为Eucommia ulmoides Oliv., 是一种古老且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
它是中国植物学家施孟仪教授于1895年发现并命名的。
杜仲被认为是世界上仅产于中国的树种之一,其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及四川、陕西、吉林等地。
杜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发现了杜仲树皮的药用价值,并开始使用它治疗疾病。
在出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使用杜仲的相关文物,如陶器中出现的杜仲树皮图案等。
在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杜仲被描述为一种“补肝肾、强筋骨”的药材。
它被广泛应用于补肾、壮骨、滋补肝肾等领域。
据文献记载,杜仲在汉朝时期就开始被使用,并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医书《千金方》中详细描述了杜仲的功效与用法。
在明清时期,杜仲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杜仲被广泛应用于壮阳、强肾、治疗腰腿酸软、腰腿冷痛等症状。
在这个时期,杜仲的药用地位逐渐得到确认,并开始广泛流传。
许多杜仲园和杜仲庙也因此而建立,人们开始重视杜仲的保护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关注度提高,杜仲也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许多科研机构开始对杜仲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探索和发掘其更多的药用价值。
研究发现,杜仲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杜仲素、杜仲酚、维生素C等,这些成分具有抗衰老、抗菌、抗氧化等多种保健作用。
杜仲的起源和历史凸显了它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杜仲经历了数千年的应用和验证,其疗效也得到了临床实践的认可。
今天,杜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保健品行业,成为人们关注和追求健康的重要选择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野生杜仲资源逐渐减少。
杜仲的合理种植、保护和利用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许多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始进行杜仲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以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和传承。
总之,杜仲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起源和历史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
杜仲的起源与分布

杜仲的起源与分布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属落叶乔木,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杜仲科杜仲属。
杜仲是我国特有树种,经济价值很高,资源稀少,被我国有关部门定为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
这里大致介绍杜仲的起源分布、经济价值、发展前景。
1.杜仲的起源杜仲是非常古老的树种,在地球第四纪(距今200多万年以前)冰川侵袭时,欧亚及北美大陆的众多杜仲植物相继灭绝,只有我国中部由于复杂地形对冰川的阻挡,使少数杜仲有幸保留下来,成为世界上杜仲的唯一幸存地。
所以人们把我国的杜仲称之为“活化石植物”。
直至1896年杜仲才被引种到欧洲,1899引种到日本,1906年引种到俄国,以后又相继引种到法国、美国、韩国、朝鲜、德国、匈牙利、印度和加拿大。
其中引种面积最大的是前苏联,1931年开始在黑海附近和北高加索进行大量引种栽植,试图解决当时其国内硬性橡胶资源缺乏的问题。
此次引种获得成功,所栽植的15年生杜仲高长达6米以上,胸径15~30厘米,每年单株结实量达20千克,且经受住了1940年冬季-40℃严寒的考验。
2.杜仲的分布杜仲在国内大多数分布在华中和西南暖温带气候区内,其分布区大体上和长江流域相吻合,即黄河以南,五岭以北,甘肃以西。
杜仲的中心产区在陕南,湘西北、川东、川北、滇东北、黔北,黔西、鄂西及豫西甫等地。
上述中心产区都属山区和丘陵,目前尚能看到残存的次生天然林和半野生状态的散生树,说明这些地区是我国杜仲的原始自然分布区。
目前除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及贵州有成片自然分布外,北京、安徽、福建、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及吉林都已进行规模性引种,并取得了成功。
但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引种情况看,树木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较多,这可能与当地气温过高、空气湿度过大及土壤偏酸性有关。
从上述自然分布及引种情况来看,杜仲耐寒性强,而温度偏高却往往是杜仲分布的制约因子。
杜仲的发展前景我国杜仲原产贵州、四川及湖南等地的山区。
《2024年经典名方中杜仲的本草考证》范文

《经典名方中杜仲的本草考证》篇一一、引言杜仲,作为我国传统草药之一,自古以来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药效和疗效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并收录于众多经典名方之中。
本文旨在通过对杜仲的本草考证,探讨其历史渊源、药性药效、采收加工及现代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杜仲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杜仲的历史渊源杜仲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药材。
随后,在《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中均有详细记载。
杜仲的应用历史悠久,其药效被历代医家所肯定,成为了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药材。
三、杜仲的药性药效杜仲性温,味甘微辛,归肝、肾经。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胎动不安等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抗衰老、降血压等多种药理作用。
四、杜仲的采收加工杜仲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以春季采收的杜仲皮质量为佳。
采收后,将杜仲皮进行去粗皮、切片、晒干等加工处理,以便于保存和药用。
在加工过程中,需注意保持药材的干燥、清洁,避免霉变和虫害。
五、杜仲在经典名方中的应用杜仲在中医经典名方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伤寒杂病论》中的杜仲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再如《金匮要略》中的杜仲寄生汤,用于治疗腰膝酸软等症状。
此外,杜仲还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如与枸杞、山药等配伍,用于补肾益精;与黄芪、当归等配伍,用于益气养血等。
六、现代应用及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杜仲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方面,通过对杜仲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进一步明确了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杜仲的制剂形式也得到了创新和改进,如杜仲胶囊、杜仲茶等,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杜仲还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七、结论通过对杜仲的本草考证,我们可以看到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药性药效以及在经典名方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杜仲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科普】杜仲的药用历史

【科普】杜仲的药用历史据古代医药典籍记载,杜仲的认识和利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那么这些年来,我们的杜仲同学到底经历的了啥呢?一起来看看吧!神农本草经我们杜仲同学最早的露脸是在汉代:一是汉墓出土的医药木简;另一个是传统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
甘肃武藏简牍1972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去了大批医药简牍,其中一枚题字记载:'……桔梗十分,牛膝、续断……杜仲……各四分。
'据专家考证,杜仲应用年代当在东汉初期。
从此,我们杜仲同学的药用功能得以重见天日。
来自杜仲同学的沧海一声笑。
陶弘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医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增加了对杜仲药性的新认识、新功能以及杜仲异名、具体产地和采收时间等,第一次明确记载杜仲以皮入药。
杜仲同学对此大赞,还是小伙子你有眼光,我这不起眼的树皮可以入药都被发现了,有前途!宋金元时期,《本草图经》对杜仲增补了大量新的内容,特别是对杜仲叶、花、果实、木材的药用功能作了首次重要的记载。
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张元素、李昊、王好古等人,对杜仲的药性、药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
譬如王好古认为杜仲是'肝经气分药。
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这一看法极受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推崇。
没想到吧,杜仲同学可用的部位多着呢,只有你想不到的,不愧是神奇的古老植物。
李时珍明朝,李时珍以它精彩的医学的医学伦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杜仲的药性理论提出了更深刻的见解:'盖肝主筋,肾生骨。
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
屈伸利用,皆属于筋。
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
'杜仲同学终于遇到他的伯乐,它的药用价值被更多人知晓,这块金子开始闪闪发光。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俄、日医学界和我国科研人员,用高新科技手段对杜仲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使杜仲风靡全球。
一时杜仲成为实力偶像,收割了一大波迷弟迷妹,沉迷他们杜仲爱豆的魅力无法自拔。
终于,众人拾柴火焰高,杜仲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回眸一笑,美不可言。
杜仲历史

杜仲的由来古时候,有一位医生,姓杜,名仲。
他筋骨不强,腰腿酸痛。
有一天,他进山采药,偶然间,偶然间看见了一棵粗壮、挺拔的苍天大树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再撕开周围其他植物的皮部,却未见有这种现象。
他认为该种植物不同寻常,树皮里竟有多条白丝"筋骨",人若服用了这种树皮的"筋骨",也会像这种植物一样筋骨强健。
于是,他开始尝试服用,过了段时间他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腰板也直了。
后来他坚持长期服用,结果奇迹出现了,他不仅身轻体健,头发乌黑,而且健康长寿。
于是,很多人向他询问秘诀所在。
杜仲便告诉了人们这个秘密。
于是,很多老人也开始服用这种植物的树皮,而且效果很好,出现了许多健康长寿的老人,后来,杜仲竟因服此树皮得道成仙而去。
后人为了表达对杜仲的崇敬、思念之情,便把这种植物唤为"思仙"、"思仲"。
天长日久,人们干脆将这种植物叫"杜仲"。
这个故事并非凭空杜撰,我国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
思仲、思仙,皆由此义。
杜仲,能入肝而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中国杜仲风靡全球杜仲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在中国,根据古代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记载,对杜仲的认识和利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现在世界各地生长的杜仲,都是19世纪末期先后从中国引进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药学家、植物化学专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对杜仲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使杜仲风靡全球。
1955年,在列宁格勒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杜仲药理学研究学术讨论会。
在这次学术大会上,正式公布了杜仲降血压的研究成果。
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认为,杜仲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降压药物。
杜仲雄花茶的历史记载

杜仲雄花茶的历史记载杜仲雄花的历史记载,1、公元前2000多年的西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杜仲主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
”被列为上品。
记载表明,西汉时人们便发现杜仲有独特的强筋、壮骨及安胎的功效。
2、魏晋时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杜仲,味甘,温,无毒,主治脚中酸疼痛,不欲践地,一名木绵,生上虞及上党汉中。
”3、明代《本草纲目》记载,“杜仲嫩芽作蔬菜,可祛风毒脚气,久积风冷,肠痔下血等功用”杜仲花清香四溢,杜仲自身多功能的药用价值,使其具有双向调压,调脂的显著功效,同时克服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头晕、头痛、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外围症状及病发症。
杜仲是一种神奇的植物,早在2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期的地球上就有生长,且只在我国有少量分布,由于数量稀少药用价值巨大,国家药材部门将“杜仲、七叶一支花、灵芝、熊胆”列入四大紧缺专控药材。
而对于杜仲雄花更有“杜仲全身都是宝,雄花一朵更难得”的赞誉。
科学研究发现,“杜仲雄花”特含80多种有效植物成分,如木质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活性物质,如京尼平甙酸、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松脂醇双糖甙、黄酮、生物碱、氨基酸、多糖以及矿质元素Zn、Mn、Cu、Fe、Ca、P、B、Mg、K等,其中氨基酸含量达21.47%,钙的含量达0.92%,锌含量达51mg/100g,分别是杜仲叶的1.8倍和5.2倍,有效成分最为全面,而且含量更高,杜仲雄花,汇集了所有杜仲的精华,可以说杜仲雄花具备植物杜仲所有的保健功效,而且对于“强肝、补肾、通便、安眠”的效果尤为显著,一、饮酒伤肝又伤肾,解酒醒酒用雄花常醉酒的人都知道,人酒醉以后第二天是最难受的,常常头痛、胸涨,又烦又闷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
杜仲雄花茶中含有的环烯醚萜类和苯丙素类等活性成分,能够有效分解酒精,降低烟、酒精对人体的危害,醒酒作用尤为突出,醉酒后或第二天喝上浓浓的一杯,就可感觉是神清气爽,醉意大减。
杜仲古老的“植物黄金”

杜仲古老的“植物黄金”杜仲,又称杜仙、杜脂,是一种古老的草本植物,也被称为“植物黄金”,因其在中医中的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和保健领域,其成分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杜仲早在3000年前就被记录在《神农本草经》中,是中药材的骨干之一。
本文将介绍杜仲的起源、分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
一、杜仲的起源和分类杜仲是一种生长在北回归线以南、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落叶小乔木,属于杜仲科杜仲属。
该属共有50余种,以杜仲、秦绵杜仲、毛杜仲等品种为代表。
其中,以杜仲的药用价值最为突出。
据考古学证明,中国的栽培杜仲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衣食之源的重要文化遗产。
杜仲多生长于山地或山丘的林缘、林下、山坡、沟谷、河滨及台地较为阴湿的地方。
二、杜仲的化学成分1.营养成分据研究发现,杜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等多种成分。
杜仲的营养成分中,以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C和烟酸等含量最高。
2.有效成分杜仲中独特的成分是杜仲苷,为杜仲科头孢属植物的特有烷醇型苷。
杜仲苷具有抗菌、抗炎、抗肝炎、抗心血管病、抗肿瘤等作用,是杜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此外,杜仲还含有萜类、多酚类、三萜类、酚酸类、甾体类和多糖等多种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抗病毒、延缓衰老等功能。
三、杜仲的药理作用和应用1.益肝补肾,改善人体机能中医学认为,杜仲具有益肝补肾、滋阴壮阳、强筋健骨、补气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可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风湿痹痛等症。
2.防病抗病,增强抵抗力杜仲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可以帮助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强化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疟疾、结核等疾病,还能够减缓老化进程。
3.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杜仲中含有的杜仲苷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调节血脂水平,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4.美容养颜,延缓衰老杜仲中的多酚类、多糖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保持皮肤和器官的健康,延缓衰老,并有助于美容养颜。
杜仲传说

杜仲的传说200万年前,地球上冰川流徙,一种非常古老的树大多消于无形,只有少部分在湖南武陵山脉存活繁衍下来,人类出现以后,把它叫做木棉树。
故而南宋《本草衍义》记载:“杜仲产湖乡,湖南者良。
”其实,古之木棉即此之杜仲,说起树名的更替,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汉光武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土家汉子巴廪君假“向王天子”之名以召群雄举兵反抗刘秀发动的征武陵蛮战争,盘瓠、五溪、澧中、廪君各部纷纷响应,先后与汉军决战于沅陵清浪滩、壶头山。
两军对峙,刀光剑影。
伏波将军马援的攻击一轮强比一轮,土家儿郎即使抵死相拼,相继退敌,可也是筋疲力尽,斗志日益消磨,危机渐侵,巴廪君急愁不堪,寝室难安,于是亲往当时本地最负盛名的一杜姓药师家觅求良方。
杜药师一时也拿不出巴廪君想要的药,可转念想到巴廪君也是为土家生民的安定与幸福,还是坚定答应马上上山去寻摘良药。
杜药师在武陵群山日夜翻找,遍尝百草,三天三夜过去了,杜翁精疲力竭,舌干口渴,只好倚靠树下休憩片刻,无意中摘下身旁的树叶慢慢咀嚼,咽吞汁液,不料杜翁立即干渴全无,神清气爽,疲劳倦怠一扫而光。
杜药师喜出望外,大把大把采摘树叶,大块大块割取树皮,回去交给巴廪君,教土家子弟或熬煮汤汁,或生嚼吸津,或泡酒斟饮,或煮水泡脚泡澡,结果大家愈发身强体健,疾病累倦无影无踪,尤其是大家同仇敌忾,奋勇直前,所向披靡,最终保卫了土家生民的家园,让土家族儿女世代生息。
再后来,人们得知杜爷爷得道成仙,洞化羽石,幻化绝景,屹立于天子山下十里画廊,成为一大名胜——采药老人,现在去看,人们依稀可辨杜爷爷身后背篓里的木棉哩;又因杜爷爷在家族里排行老二,故将此树叫做杜仲树以示纪念。
而今,杜仲已经成了土家族儿女延年益寿的灵妙之药,其枝其叶,其花其皮,或可强肾固本,或可除风祛湿,或可减肥美容,或可降压益精,家家户户,贮存备用,已成必然。
与杜仲雄花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杜仲雄花有关的历史典故远古时代,在一个古老的山谷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名为杜仲。
杜仲植株高大且叶片繁茂,枝干坚韧有弹性,被誉为“长寿树”。
在杜仲植株上,每年春天都会开出一种特别的花朵,叫做杜仲雄花。
杜仲雄花花瓣洁白如雪,散发着淡淡的芬芳,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轻的村民叫做杜仲卫。
杜仲卫生性善良,勤劳勇敢,被乡里乡亲们称为“杜仲村的小英雄”。
他常常帮助村里的老人照料庄稼,为村里的孩子们讲故事,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尊敬。
有一年的春天,杜仲卫在山上采药时,偶然发现了一株杜仲植株,盛开着一朵绚丽的杜仲雄花。
这朵花儿洁白如玉,芬芳扑鼻,杜仲卫为之惊叹不已。
他认为这朵花儿一定是上天降下的神花,能够带来好运和祝福。
杜仲卫小心翼翼地摘下了这朵神花,抱着它回到村里。
村民们见到这朵美丽的花朵,无不为之惊叹和赞叹。
大家以为这朵花儿一定会给杜仲村带来好运和繁荣。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凶恶的土匪团伙闯入了杜仲村,抢走了村里的财物,杀人放火。
杜仲卫和村民们为了保护村子,奋勇抵抗,最终成功赶走了土匪。
但是,村子已经被毁坏得支离破碎,村民们无家可归,伤痛不已。
杜仲卫心怀忧伤,他知道这朵神花一定有着更深刻的含义。
于是,他决定暗中种下这朵神花的种子,在村子的中心地带。
杜仲卫每天早早起床,精心照料这株神花,用自己的血汗和眼泪来滋养它。
时间慢慢过去,杜仲卫的毅力和坚持得到了回报。
那株神花慢慢变成了一株高大的杜仲植株,盛开着数不尽的杜仲雄花。
这些花朵洁白如雪,芳香扑鼻,象征着杜仲村的重生和希望。
杜仲卫带领村民们围绕着这株杜仲植株,用歌声和舞蹈来感谢神花的恩赐。
这株杜仲植株成为了杜仲村的镇村之宝,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杜仲家族的圣花”。
从此以后,杜仲村的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庄稼们长势喜人,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而那株神奇的杜仲植株也成为了杜仲村的象征,一代又一代人传颂着这个美丽而神秘的传说。
襄阳杜仲

产品特点
杜仲是中国独有的树种,其叶花皮果皆可入药。杜仲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属落 叶乔木。杜仲经济价值很高,资源稀少,被中国有关部门定为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
襄阳杜仲皮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质脆,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 丝相连。杜仲叶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微有光泽。质脆,折断面有少量银白色橡胶丝相连,具清香气味。
2014年12月份,襄阳市制定杜仲规范化栽培技术及质量标准,正式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报“襄阳 杜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生产情况
2005年,襄阳杜仲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2012年,襄阳杜仲产品销售额达1.76亿元。
2013年,襄阳杜仲龙头企业拥有杜仲种植基地62万亩,覆盖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有16年至22年的 杜仲树6000余万株,占全球杜仲种植资源的60%,每年可产杜仲叶2.5万吨、雄花300余吨、果实500多吨,产值可 达3亿元。
襄阳杜仲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襄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 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襄阳杜仲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在符合资质源自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感谢观看
地理标志
质量技术要求
地域保护范围
专用标志使用
襄阳杜仲产地范围为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南漳县、谷城县共3个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种源 杜仲科杜仲属杜仲。 二、立地条件 襄阳杜仲(6张)产地范围内海拔500米至800米,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潮土及山地棕壤等,土壤pH值5.0至7.8, 土壤有机质含量≥1%。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育:采用种子繁殖。 2.栽植:定植时间为11月上旬至翌年3月,栽植株数≤200株每亩。 3.施肥:每年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5千克。 4.整形修剪:树形为主干形,春剪与夏剪相结合。 5.采收:
经典名方中杜仲的本草考证

经典名方中杜仲的本草考证经典名方中杜仲的本草考证中医药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在中医药治疗方面,一些经典名方流传至今,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名方就是“杜仲”。
杜仲作为中药材,常用于男性健康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杜仲的起源、性能与功效进行本草考证,探究这个经典名方的来龙去脉。
首先来看杜仲的起源。
杜仲,又名四面楚、山梧桐,其学名为Eucommia ulmoides Oliv。
杜仲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植物,早在我国古代传统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学著作,对各种中草药的性能和应用有着详实的记载。
在《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杜仲的功效有所示范,如“力能生肌肉,坚筋骨,增年寿也”等。
其次,我们来分析杜仲的性能与功效。
杜仲主要生长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这种植物树干坚硬,木性极好,而且白色柔韧,经久耐用。
这也说明了杜仲具有增强人体骨胳的作用,对于治疗骨折、关节炎等疾病有着卓越的疗效。
同时,杜仲还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肝明目、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这些功效的发挥主要通过杜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实现,如四氢一嗪、杜仲素、eucommiol等。
对于杜仲的经典名方,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证。
首先是杜仲粥。
杜仲粥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药膳方,早在东汉时期《饮膳正要》中就有记载。
《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食疗书,详细记述了各种食物的药用价值。
其中对于杜仲粥的制作方法和疗效有所阐述。
这种粥制作简单易行,食用方便,常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腰腿酸痛等疾病。
杜仲粥可以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药物活性成分,对于改善人体的整体状况非常有益。
其次是杜仲油。
杜仲油是一种以杜仲树木的树皮为原料提取的植物精油。
在古代,将杜仲树皮制成粉末状后,与猪油或橄榄油等混合制成的膏剂被广泛用于治疗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疾病。
杜仲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D和B族维生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预防老化和改善皮肤状态。
杜仲的简介

杜仲(Eucomm ia ulmoides O liv. )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又称思仙、思仲,其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为: 味甘、微辛, 性温。
有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降压功能。
用于肝肾不足,腰漆酸痛,阳痪, 尿频, 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以及高血压等症。
科学研究发现, 杜仲皮和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都十分相似, 可以叶代皮供药用利用杜仲在中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实践, 从汉朝的神农本草经到明朝的本草纲目, 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汉朝的神农本草经 , 将杜仲列为上品,具有治腰膝、坚筋骨、强志、补中益气、安胎等功效。
1.杜仲的药理作用:杜仲的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 调节血脂, 降血糖, 增强免疫力, 抗癌、抑癌 , 降血脂抑制胆固醇上升 , 抗突变 ,抗补体活性 , 抗氧化 ,防骨质疏松, 促进骨骼机质新陈代谢, 抗疲劳和愈伤,利尿、改善头晕和失眠等作用。
1. 1 降压作用杜仲的降压作用是经过多年临床证实的, 现代药理试验有效地揭示了这一作用的机制。
范维衡等实验证明, 杜仲水提物对犬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而且疗效平稳, 无毒, 无副作用。
黄武光等也发现杜仲叶冲剂能使麻醉猫血压平缓而较持久地明显降低。
杜仲还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促进冠状动脉血液循环,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 杜仲中的钙和锌含量较高, 采用杜仲可以通过补充阴虚证型高血压患者的锌含量而达到降压效果。
1. 2 抗肿瘤作用杜仲中含有的多种木脂素、京尼平普、京尼平普酸等成分是抗肿瘤的有效成分, 有报道提出杜仲的抗癌作用亦可能与卜胡萝卜素有关。
1. 3 补肾、增强机体免疫作用杜仲可治肾虚腰痛、腰肢乏力、足膝酸楚,配合其它补肝肾药物, 如续断、桑寄虫、狗脊、补骨脂等使用; 在治肾虚阳痪尿频时,常与山英肉、补骨脂、冤丝子等同用。
据文献资料分析, 杜仲叶浸提物制剂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都有明显的加强促进功能。
杜仲的典故传说_医药典故

杜仲的典故传说_医药典故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能,主治腰膝疼痛、两足软弱、阳痿遗精、胎动不安等。
关于“杜仲”药名的由来,缘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多年以前,洞庭湖畔的货物主要靠小木船运输,岸上拉纤的纤夫由于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十有八九患了腰膝疼痛的顽症。
有一位青年纤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想找到一味药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了父母,离家上山采药。
有一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药翁,于是满心欢喜地上前拜见,可老翁头也不回就走了。
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离家已二十一天了,老母亲所备口粮也已吃光,可至今仍未找到药物。
于是,他又疾步追上前拜求老翁,诉说了纤夫们的疾苦。
老翁为其感动,赶忙从药篓中掏出一块能治腰膝疼痛的树皮递给杜仲,指着对面高山叮嘱杜仲:“山高坡陡,采药时可要小心哪!”杜仲连连道谢,拜别了老翁,又沿着山间险道攀登而去。
半路上,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
老樵夫听说杜仲要上山顶采药,连忙劝阻:“孩儿,想必你家还有老有小,此山巅鸟也难以飞过,猿猴也为之发愁,此去凶多吉少啊……”杜仲一心要为同伴们解除病痛,于是毫不犹豫地往上爬,他爬到半山腰时,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心慌眼花,突然翻滚下来,万幸身子悬挂在一棵大树上。
过了一会儿,他清醒过来,发现身边正是他要找的那种树,于是拼命地采集。
最后他精疲力竭,被山水冲入洞庭湖。
洞庭湖畔的纤夫们听到这一噩耗,立即寻找,终于找到了杜仲的尸体,他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
纤夫们含着泪水,吃完了他采集的树皮,果真,腰膝疼痛好了。
为了纪念杜仲,人们将此树皮命名为“杜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仲的由来
古时候,有一位医生,姓杜,名仲。
他筋骨不强,腰腿酸痛。
有一天,他进山采药,偶然间,偶然间看见了一棵粗壮、挺拔的苍天大树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再撕开周围其他植物的皮部,却未见有这种现象。
他认为该种植物不同寻常,树皮里竟有多条白丝"筋骨",人若服用了这种树皮的"筋骨",也会像这种植物一样筋骨强健。
于是,他开始尝试服用,过了段时间他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腰板也直了。
后来他坚持长期服用,结果奇迹出现了,他不仅身轻体健,头发乌黑,而且健康长寿。
于是,很多人向他询问秘诀所在。
杜仲便告诉了人们这个秘密。
于是,很多老人也开始服用这种植物的树皮,而且效果很好,出现了许多健康长寿的老人,后来,杜仲竟因服此树皮得道成仙而去。
后人为了表达对杜仲的崇敬、思念之情,便把这种植物唤为"思仙"、"思仲"。
天长日久,人们干脆将这种植物叫"杜仲"。
这个故事并非凭空杜撰,我国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
思仲、思仙,皆由此义。
杜仲,能入肝而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
中国杜仲风靡全球
杜仲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在中国,根据古代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记载,对杜仲的认识和利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现在世界各地生长的杜仲,都是19世纪末期先后从中国引
进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药学家、植物化学专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对杜仲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使杜仲风靡全球。
1955年,在列宁格勒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杜仲药理学研究学术讨论会。
在这次学术大会上,正式公布了杜仲降血压的研究成果。
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认为,杜仲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降压药物。
美国夏威夷大学姚香雄表示"杜仲是最温和而安全的降血压药物"。
在化学药物肆虐的今天,化学降压药物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触目惊心。
张教授认为,化学药物治疗高血压给患者造成的副作用比较明显。
不仅会造成患者对化学药物的依赖性和停药反应,而且导致身体器官损害及并发症。
因此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对化学药物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而杜仲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相关研究表明,杜仲具有稳定、缓和、递增而持久降压的功效,并且对预防化学药物造成肝肾损伤有神奇效果。
这对于高血压病成为人类第一大杀手的世界来说,无疑是让人欣喜若狂的惊雷,从而给全球范围内的患者带来福音。
《本草纲目》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又名思仙(《神农本草经》);木绵、思仲(《名医别录》);瞴(《图经本草》);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
本草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
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
一名思仙。
生山谷。
《名医别录》:脚中酸疼不欲践地。
生上虞山谷及上党、汉中。
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
《蜀本》:生深山大谷。
树高数丈,叶似辛夷。
折其皮多白绵者好。
今所在大山皆有。
《药性论》:杜仲,味苦。
能治肾冷腰痛也。
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
腰不利,加而用之。
《图经本草》:杜仲,主风毒脚气及久积风冷,肠痔下血亦宜。
干末作汤。
谓之檰芽。
花、实苦涩,亦堪入药。
木作屐。
亦主益脚。
《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
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
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
《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本草备要》:治胎漏,胎坠。
《玉楸药解》:益肝肾。
临床使用(肝肾不足)
杜仲甘温补益,入肝肾而有补肝肾之效。
既能补肾阳,又能益肝阴,润肝燥,故常称为平补肝肾之要药;且又能强筋骨,可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以下诸症。
腰痛:腰为肾之外府,杜仲能补肾而强腰脊,主肾冷瞶腰痛(《药性论》)。
杜仲为末,每日以温酒服9克,治腰痛。
《本草纲目》引《陶隐居得效方》炒杜仲浸酒服,治风冷伤肾,腰背疼痛。
《千家妙方》杜仲威灵仙散,治肾气亏损,腰肌劳损腰痛。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青娥丸,杜仲与补骨脂、胡桃肉同用,以增补肝肾,强腰脊之效,即用以疗肾虚腰痛如折,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等症。
临床使用(痿痹)
痿痹:肝主筋,肾主骨。
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可致肢体痿弱痹痛。
本品通过补肝肾,强筋骨以达治本之目的。
《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普济方》复寿延春丹,《随息居饮食谱》喇嘛酒,均以杜仲为主药,配伍其它补肾,祛风湿之品同用,治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及风寒痹痛,筋骨痿软等。
阳萎:《是斋百一选方》补髓丹,《圣济总录》山芋丸,《摄生众妙方》乌龙丸,《太平圣惠方》五味子丸。
不孕:“益精气”,“暖子宫”,治肝肾不足,冲任不调,下元虚寒之不孕。
《景岳全书》毓麟丸。
《傅青主女科》温胞饮。
小便余沥:肾虚,膀胱气化无力,约束无权而溺不得出,致小便余沥不尽。
本品通过温肾助膀胱气化而达治疗目的。
临床使用(精血不足)
本品补肾益肝,虽无显著益精血之效,但通过补肝肾可促进
精血化生,常配伍其它益精血之品,用治精血不足所致下列诸症。
眩晕:《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
早衰:《寿亲养老新书》神仙不老丸,《慈禧光绪医方选议》长春益寿丹,《万病回春》延龄固本丹。
消渴:杜仲尚能滋养肝肾之阴,故可通过配伍治疗肝肾阴亏之消渴。
《方药备要》解渴缩尿饮。
《圣济总录》人参丸。
临床使用(冲任不固)
本品甘温而能“益肾补肝”,“则精血自足”(《本草求真》),又调冲任,补气血,为平补安胎之要药。
故常用以治疗肝肾不足,冲任不固之胎动不安及崩漏等症。
胎动不安:《圣济总录》杜仲丸,《古今名方》补肾固冲丸,《吴少怀医案》苎麻汤。
崩漏:本品主要通过补益肝肾以治本,而间接地发挥止崩漏的作用,故常需通过配伍补肾固涩止血之品,治肝肾不足,冲任不固之崩漏。
药典收载功效
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6~10克。
本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C32H42016)不得少于0.10%。
杜仲叶:
补肝肾,强筋骨。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
软。
10~15克。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09)不得少于0.080%。
杜仲成方制剂
杜仲:品种数量265个(不含中药保健药)。
杜仲成方制剂主要适应症:肾亏、阳痿:52个;调经、月经不调:28个;体虚、神经衰弱:69个;扭伤、劳损:17个;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49个;高血压:10个;肾炎:5个。
(作者系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