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散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第一个十年的散文
鲁迅曾指出:“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 曲之上”。 第一节 五四散文兴起的原因: 1、中国散文有悠久深厚的散文传统,先秦诸子散文、 唐宋散文、明清小品文。近代以来散文同传统文化结合紧 密,没有断裂感,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是作为一种内 在的力量存在于现代散文的发展过程中。 2、受到外国散文形式的影响。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中说:“五四”散文“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 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 3、时代的需求。“五四”是一个激进的时代,各种思潮、 现象纷杂,而小说创作艺术构思复杂且不成熟,散文被称 为“文学轻骑兵”形式多样,自由灵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五四”散文成熟的标志: 1、散文作家众多。鲁迅、朱自清、郁达夫、周作人、冰心、 瞿秋白等,凡是写白话小说、话剧、诗歌以及社会评论的作家, 几乎都写白话散文。 2、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 可入内,重要的是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3、散文体式众多,风格各异。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纪实 散文、日记体散文、针砭时弊的杂文、美文,或嬉笑怒骂, 或华丽,或冲淡,或杂糅古风,或欧美气度。 第三节 五四散文作家群: (一)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时间: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是“随感录”式的杂文,它是“五四”思 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产物。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 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短小的时评或杂感,与长篇论文配合作战。 接着,李大钊、陈独秀主持的《每周评论》,邵力子主持的《民国日报》 副刊《觉悟》等也相继开辟了“随感录”专栏。于是,在五四运动前后, 这一类短文的写作,便形成了相当的声势。
艺术形式及内容:大都形式灵活、短小精悍、 个性突出、富有情调,对文化痼疾、社会时 弊以及保守文人的种种奇谈怪论作了及时有 力的揭露和抨击。它们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 批杂文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批散文 作品。 代表作家:《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 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 文最具代表性。 意义及影响: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 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响所及,一方 面为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 直至30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 《中流》。另一脉是从《新青年》、《语丝》 分化后,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 群,即所谓“言志派”散文,以后发展到 《骆驼草》、《水星》、《论语》等。
林语堂(1895一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名玉 堂、语堂。早年先后去美国和德国留学。1923年归国 后在北京大学教授英文,并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 针砭时事的文章。 林语堂散文思想内容:在《语丝》上发表的大量小品散 文,如《劝文豪歌》、《咏名流》、《论骂人之难》、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提倡自由民主,揭露北 洋军阀镇压进步学生的暴行和现代评论派等“正人君 子”之流的虚伪面孔,并对社会解放、改造国民性等 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显示了“真诚勇猛”的 时代战斗精神。然而,对“费厄泼赖”主张的赞同, 对社会改良的认识等,又集中反映了林语堂资产阶级 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 艺术特点:林语堂的文章追求幽默效果,庄谐杂陈、深 入浅出,语言平实而机智,有一种举重若轻、从容自 如的风度;但刻意表现西洋式的幽默和绅士之风,又 使“他的幽默,是有牛油气的,并不是中国自来所古 固有的《笑林广记》” 。林语堂在《语丝》上发表的 小品文主要辑入散文集《剪拂集》中。
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1、在冲淡的情感之中深含着诗意。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 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耐人咀嚼。形成 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写于1924年的名篇《故乡的野菜》,通过介绍家乡的野 菜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怀乡之情。作于1926年的《乌篷 船》,在描述家乡优美的山光水色的同时,也自然地烘 托出作者轻快、愉悦的心情,在乌篷船上玩赏水乡盛景, 一种悠远的故乡之恋便会油然而生。 2、朴实、古雅、含蓄、凝重。短小精悍、简洁老练是周 作人小品文的一般特征。他的小品文大都几百字到千把 字,遣词用字恰到好处。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试验 一种“文抄公体”,文章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 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是周作人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 话所作的点评,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兼两种文体 之美,如郁达夫所说,“一变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 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在“五四”美文创作中,持缜密、漂亮风格的,比冲淡一派人数为众。 这几乎可以囊括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两大文学社团的主要作家。 1、冰心(即冰心体)散文: A、文体: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 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B、内容: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 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会其间。《往事 (一)· 七》 C、语言:能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明丽的文学 语言。 2、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东海人,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 系教授,1931-1933赴英留学并漫游欧陆,归国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 主任。抗战时任西南联大教授。1948年病逝。1924年出版诗和散文集 《踪迹》。1925年转向散文创作,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欧 游杂记》(1934)、《你我》(1936)、《伦敦杂记》(1943)、 《标准与尺度》(1948)等。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 名篇(可与古典散文名著媲美)的散文家。他的重要性如很多评论家所 公认,只要学校选讲范文,或编文学史,谈到现代散文的语言、文体 之完美,朱自清必被提及。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原名槐寿,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是 鲁迅的二弟。1906年从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开始致 力于中西文化研究,并且掌握了日、英、希腊等多种外国语言。回国后自 1917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并投身新文化运动。 整个“五四”时期,周 作人一方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在《人的文学》、《平民文 学》等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 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他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从1923年 起,周作人先后创作出版了24本散文专集。艺术性、战斗性俱佳的作品, 则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这一时期周作人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散 文集有《自己的园地》(1923)、《雨天的书》(1926)、《泽泻集》(1927)、 《谈龙集》(1927)、《谈虎集》(1928)。《永日集》(1929)等。“五四”落 潮之后,于1928年底写下《闭户读书论》一文,表明了躲进书斋,谈经论 史.远离现实,安心养性的中庸主义的“绅士”态度。其思想和创作从激 进开始向保守的转变,从封建传统的“叛徒”向谈鬼说禅的“隐士”退缩。 在他的心中,“浮躁凌厉”的积极姿态与“隐逸洁身”的消极意识交织在 一起。抗战爆发后,周作人依附日伪,也正是其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http://www.hongsixuan.cn http://www.hicentools.cn http://www.yl-plastic.cn http://www.happy1026.cn http://www.jecretail.cn http://www.shjhkq.com/ http://www.0717qc.cn www.3jsteel.cn www.cj-b2b.cn www.hkbh120.com www.qbyy1.com www.gy-valves.cn www.jilkq88.com www.jilkq01.com www.jilinkq.com www.jlkouq.com www.jlkq555.com www.jilkq44.com www.gfkqyy.com www.kqyy66.com www.gfkqyy0.com www.gfkq999.com
俞平伯(1900-1990)的散文多收在《杂拌儿》、《燕知草》等 集中,其中,如《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 月十八夜》等,在20年代曾受到一部分读者的喜爱。这些作 品多构成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 的思绪,是远离现实的。周作人说他散文的风致“是那样的 旧而又这样的新”。 钟敬文(1903年-2002)北京师范大学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中 国民俗学之父。在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荔枝小品》的题记里 曾承认"我的文章,很与周作人先生的相象“。他善于写咏 物小品,如《荔枝》、《茶》、《黄叶小谈》;也写出许多 情思清朗的游记,如《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 废名,即冯文炳(1910-1967年),几乎每部集子都由周作人 来作序他的作品专写农村乡镇宁静生活里的人事,对小人物 寄同情,初时尚注重社会意义。《竹林的故事》等作品名为 小说,实则也是散文,很注重意境的传达,清新素朴,抒情 气息浓郁,也喜闲谈琐事,以冲淡为衣,表现出朴讷哀伤的 风格。后来将古典诗歌的象征手法与西方现代派技巧引入, 追求朦胧的散文意境。但语言修饰得愈发生涩古怪,陷入歧 途.
(四)“语丝”和林语堂
“语丝”派是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 地,由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从1924 年底至1930年初,前后历时5年,每年1卷,每卷52期, 共出版260期,发表文章2000余篇,400余万字。) 成员:《语丝》的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钱 玄同、孙福熙、江绍原、林语堂、川岛、章衣萍、李小 峰、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此外,冯文炳、朱自 清、郑振铎、许钦文、郁达夫、梁遇春、冯雪峰、沈从 文、胡适、徐志摩等人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 “语丝”文体:《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 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除兼登小说、诗歌、学术文章和 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外,主要刊载各类散文作品,特别 是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和随笔、小品散文 等,先后设置过“随感录”和“闲话”等专栏。正是在 针砭时弊的杂感和随笔方面,语丝社的作家形成了共有 的独特风采:排旧促新,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 格。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即被称之为“语丝文体”。
周作人的散文观: 1、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 《晨报》第七版发表一篇题为《美文》的文章,号召人们致力于 “美文”创作。他的这篇《美文》可以说是中国散文创作进入自 觉时期的一种理论体现,在新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2、周作人推崇明清小品文,其散文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 倡“言志”的小品文。多作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与外国随笔的 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两字 来概括。他将自己的散文分为“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 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更 加积极;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 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却是后者。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征:周作人的小品文以清新随意的笔触写 出生活中的一件事、一段情、一种景,玲珑剔透,情趣盎然。他 常常在旁征博引之中自然而然地传授出丰富有趣的知识,或是抓 住生活中一鳞半爪的现象,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旁敲 侧击,左右逢缘,充分显示了学者式散文的特色。如《喝茶》 “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 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凡是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 陶的读者,读了周作人此类描写,往往都会心领神往。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 1、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 《给亡妇》悼妻与自惭之情、《背影》父亲的舐犊之情, 无不真诚亲切。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氛围。 诗人写散文不失其诗人本色。 3、构思缜密、精巧,脉络清晰。散文篇幅不长,构思匠心 独具。《背影》出奇制胜、《荷塘月色》意在写“颇不 宁静”但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 4、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背影》的质朴,《绿》的纤秾, 朱自清的散文之美,有口皆碑。 继《背影》之后,朱自清又先后出版了《你我》 《欧行杂记》等散文集。后期的作品,朱自清更注意从 口语中采撷提炼,追求一种“谈话风”。因而,语言质 朴平淡而周密妥贴,生气盎然,富有一种逼人的风采。 其他还有丰子恺、梁遇春、瞿秋白等。
鲁迅曾指出:“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 曲之上”。 第一节 五四散文兴起的原因: 1、中国散文有悠久深厚的散文传统,先秦诸子散文、 唐宋散文、明清小品文。近代以来散文同传统文化结合紧 密,没有断裂感,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是作为一种内 在的力量存在于现代散文的发展过程中。 2、受到外国散文形式的影响。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中说:“五四”散文“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 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 3、时代的需求。“五四”是一个激进的时代,各种思潮、 现象纷杂,而小说创作艺术构思复杂且不成熟,散文被称 为“文学轻骑兵”形式多样,自由灵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五四”散文成熟的标志: 1、散文作家众多。鲁迅、朱自清、郁达夫、周作人、冰心、 瞿秋白等,凡是写白话小说、话剧、诗歌以及社会评论的作家, 几乎都写白话散文。 2、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 可入内,重要的是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3、散文体式众多,风格各异。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纪实 散文、日记体散文、针砭时弊的杂文、美文,或嬉笑怒骂, 或华丽,或冲淡,或杂糅古风,或欧美气度。 第三节 五四散文作家群: (一)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时间: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是“随感录”式的杂文,它是“五四”思 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产物。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 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短小的时评或杂感,与长篇论文配合作战。 接着,李大钊、陈独秀主持的《每周评论》,邵力子主持的《民国日报》 副刊《觉悟》等也相继开辟了“随感录”专栏。于是,在五四运动前后, 这一类短文的写作,便形成了相当的声势。
艺术形式及内容:大都形式灵活、短小精悍、 个性突出、富有情调,对文化痼疾、社会时 弊以及保守文人的种种奇谈怪论作了及时有 力的揭露和抨击。它们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 批杂文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批散文 作品。 代表作家:《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 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 文最具代表性。 意义及影响: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 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响所及,一方 面为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 直至30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 《中流》。另一脉是从《新青年》、《语丝》 分化后,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 群,即所谓“言志派”散文,以后发展到 《骆驼草》、《水星》、《论语》等。
林语堂(1895一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名玉 堂、语堂。早年先后去美国和德国留学。1923年归国 后在北京大学教授英文,并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 针砭时事的文章。 林语堂散文思想内容:在《语丝》上发表的大量小品散 文,如《劝文豪歌》、《咏名流》、《论骂人之难》、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提倡自由民主,揭露北 洋军阀镇压进步学生的暴行和现代评论派等“正人君 子”之流的虚伪面孔,并对社会解放、改造国民性等 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显示了“真诚勇猛”的 时代战斗精神。然而,对“费厄泼赖”主张的赞同, 对社会改良的认识等,又集中反映了林语堂资产阶级 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 艺术特点:林语堂的文章追求幽默效果,庄谐杂陈、深 入浅出,语言平实而机智,有一种举重若轻、从容自 如的风度;但刻意表现西洋式的幽默和绅士之风,又 使“他的幽默,是有牛油气的,并不是中国自来所古 固有的《笑林广记》” 。林语堂在《语丝》上发表的 小品文主要辑入散文集《剪拂集》中。
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1、在冲淡的情感之中深含着诗意。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 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耐人咀嚼。形成 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写于1924年的名篇《故乡的野菜》,通过介绍家乡的野 菜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怀乡之情。作于1926年的《乌篷 船》,在描述家乡优美的山光水色的同时,也自然地烘 托出作者轻快、愉悦的心情,在乌篷船上玩赏水乡盛景, 一种悠远的故乡之恋便会油然而生。 2、朴实、古雅、含蓄、凝重。短小精悍、简洁老练是周 作人小品文的一般特征。他的小品文大都几百字到千把 字,遣词用字恰到好处。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试验 一种“文抄公体”,文章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 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是周作人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 话所作的点评,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兼两种文体 之美,如郁达夫所说,“一变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 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在“五四”美文创作中,持缜密、漂亮风格的,比冲淡一派人数为众。 这几乎可以囊括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两大文学社团的主要作家。 1、冰心(即冰心体)散文: A、文体: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 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B、内容: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 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会其间。《往事 (一)· 七》 C、语言:能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明丽的文学 语言。 2、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东海人,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 系教授,1931-1933赴英留学并漫游欧陆,归国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 主任。抗战时任西南联大教授。1948年病逝。1924年出版诗和散文集 《踪迹》。1925年转向散文创作,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欧 游杂记》(1934)、《你我》(1936)、《伦敦杂记》(1943)、 《标准与尺度》(1948)等。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 名篇(可与古典散文名著媲美)的散文家。他的重要性如很多评论家所 公认,只要学校选讲范文,或编文学史,谈到现代散文的语言、文体 之完美,朱自清必被提及。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原名槐寿,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是 鲁迅的二弟。1906年从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开始致 力于中西文化研究,并且掌握了日、英、希腊等多种外国语言。回国后自 1917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并投身新文化运动。 整个“五四”时期,周 作人一方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在《人的文学》、《平民文 学》等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 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他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从1923年 起,周作人先后创作出版了24本散文专集。艺术性、战斗性俱佳的作品, 则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这一时期周作人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散 文集有《自己的园地》(1923)、《雨天的书》(1926)、《泽泻集》(1927)、 《谈龙集》(1927)、《谈虎集》(1928)。《永日集》(1929)等。“五四”落 潮之后,于1928年底写下《闭户读书论》一文,表明了躲进书斋,谈经论 史.远离现实,安心养性的中庸主义的“绅士”态度。其思想和创作从激 进开始向保守的转变,从封建传统的“叛徒”向谈鬼说禅的“隐士”退缩。 在他的心中,“浮躁凌厉”的积极姿态与“隐逸洁身”的消极意识交织在 一起。抗战爆发后,周作人依附日伪,也正是其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http://www.hongsixuan.cn http://www.hicentools.cn http://www.yl-plastic.cn http://www.happy1026.cn http://www.jecretail.cn http://www.shjhkq.com/ http://www.0717qc.cn www.3jsteel.cn www.cj-b2b.cn www.hkbh120.com www.qbyy1.com www.gy-valves.cn www.jilkq88.com www.jilkq01.com www.jilinkq.com www.jlkouq.com www.jlkq555.com www.jilkq44.com www.gfkqyy.com www.kqyy66.com www.gfkqyy0.com www.gfkq999.com
俞平伯(1900-1990)的散文多收在《杂拌儿》、《燕知草》等 集中,其中,如《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 月十八夜》等,在20年代曾受到一部分读者的喜爱。这些作 品多构成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 的思绪,是远离现实的。周作人说他散文的风致“是那样的 旧而又这样的新”。 钟敬文(1903年-2002)北京师范大学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中 国民俗学之父。在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荔枝小品》的题记里 曾承认"我的文章,很与周作人先生的相象“。他善于写咏 物小品,如《荔枝》、《茶》、《黄叶小谈》;也写出许多 情思清朗的游记,如《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 废名,即冯文炳(1910-1967年),几乎每部集子都由周作人 来作序他的作品专写农村乡镇宁静生活里的人事,对小人物 寄同情,初时尚注重社会意义。《竹林的故事》等作品名为 小说,实则也是散文,很注重意境的传达,清新素朴,抒情 气息浓郁,也喜闲谈琐事,以冲淡为衣,表现出朴讷哀伤的 风格。后来将古典诗歌的象征手法与西方现代派技巧引入, 追求朦胧的散文意境。但语言修饰得愈发生涩古怪,陷入歧 途.
(四)“语丝”和林语堂
“语丝”派是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 地,由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从1924 年底至1930年初,前后历时5年,每年1卷,每卷52期, 共出版260期,发表文章2000余篇,400余万字。) 成员:《语丝》的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钱 玄同、孙福熙、江绍原、林语堂、川岛、章衣萍、李小 峰、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此外,冯文炳、朱自 清、郑振铎、许钦文、郁达夫、梁遇春、冯雪峰、沈从 文、胡适、徐志摩等人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 “语丝”文体:《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 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除兼登小说、诗歌、学术文章和 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外,主要刊载各类散文作品,特别 是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和随笔、小品散文 等,先后设置过“随感录”和“闲话”等专栏。正是在 针砭时弊的杂感和随笔方面,语丝社的作家形成了共有 的独特风采:排旧促新,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 格。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即被称之为“语丝文体”。
周作人的散文观: 1、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 《晨报》第七版发表一篇题为《美文》的文章,号召人们致力于 “美文”创作。他的这篇《美文》可以说是中国散文创作进入自 觉时期的一种理论体现,在新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2、周作人推崇明清小品文,其散文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 倡“言志”的小品文。多作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与外国随笔的 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两字 来概括。他将自己的散文分为“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 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更 加积极;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 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却是后者。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征:周作人的小品文以清新随意的笔触写 出生活中的一件事、一段情、一种景,玲珑剔透,情趣盎然。他 常常在旁征博引之中自然而然地传授出丰富有趣的知识,或是抓 住生活中一鳞半爪的现象,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旁敲 侧击,左右逢缘,充分显示了学者式散文的特色。如《喝茶》 “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 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凡是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 陶的读者,读了周作人此类描写,往往都会心领神往。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 1、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 《给亡妇》悼妻与自惭之情、《背影》父亲的舐犊之情, 无不真诚亲切。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氛围。 诗人写散文不失其诗人本色。 3、构思缜密、精巧,脉络清晰。散文篇幅不长,构思匠心 独具。《背影》出奇制胜、《荷塘月色》意在写“颇不 宁静”但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 4、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背影》的质朴,《绿》的纤秾, 朱自清的散文之美,有口皆碑。 继《背影》之后,朱自清又先后出版了《你我》 《欧行杂记》等散文集。后期的作品,朱自清更注意从 口语中采撷提炼,追求一种“谈话风”。因而,语言质 朴平淡而周密妥贴,生气盎然,富有一种逼人的风采。 其他还有丰子恺、梁遇春、瞿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