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和植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页/共25页
(2)空间:南方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受夏季 风影响时间长,植物高大、种类繁多,具有复 杂的多层结构,层间植物 发育;土壤的脱硅、 富铝化程度较深,发育了深厚的红色风化壳, 土壤呈酸性反应,铁、锰化合物在土壤中积聚, 形成结核或硬盘层。
北方,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植物种类和 结构较简单,生长量很少;有机质在土壤中有 较多的积累,粘化和脱硅富铝化过程弱,土壤 为中性、微酸性反应。
3.西半部,气候十分干旱,以干燥型植被为主。 森林只在山地迎风坡或阴坡才能生长,平地植 被由东向西受水分差异的影响,从干草原—荒 漠草原—荒漠。植物种类少,覆盖度和生长量 都很小。
第7页/共25页
土壤发育程度很浅,腐殖质很少,淋溶作用 微弱,盐分的积聚Fra Baidu bibliotek普遍。
受气候条件影响,植被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和 经向分布规律。
我国许多植物种属的生态幅度较宽,在分 布规律上有很明显的复域性。
三、发育古老 (一)植物方面 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含有大量的古老科属,
并保存有很多的孑遗植物(苏铁科、银杏科、 水杉、水松等)。
第3页/共25页
(二)土壤方面 我国许多土类都有漫长的形成和发育历史,
特别是广泛分布于南方的红壤、黄壤和砖红壤、 赤红壤,它们一般都是在古老的第三纪红色风 化壳或古土壤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经历了长 期的富铝化、酸性风化过程和现代土壤作用过 程。 四、人类影响深刻 破坏性影响 建设性影响
成的旱作土壤,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肥力尚 高,适种性广。 四、丰富多样的成土风化壳和有规律的成土过 程 (一)成土风化壳 1.氧化系列的风化壳:地下水位较深,水分
第一节 植被和土壤的主要特征
一、种类繁多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种属、植被类型和土壤类
型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一)植物方面 1.植物种属:植物种类约30000种,其中苔藓植
物2100种、蕨类植物2600种、裸子植物190种、 被子植物25000种。 2.植物区系成分:在我国现有的种子植物中,就 具有泛北极、泛热带、古热带、古地中海以及古 南大陆的各种成份,同时,不少种属还与日本、 北美等地区有广泛的联系。还具有许多特有成分, 钟萼科、珙桐科和杜仲科为我国所特有。
第1页/共25页
3.植被类型:从地带性植被类型看,北半球所 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在我国几乎都可见到;还有 许多隐域性的植被类型。
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16大类、185小类, 还有4大类草原生态系统、7大类荒漠生态系统 和各种高山生态系统等约460多类生态系统。
(二)土壤方面 我国境内地带性土壤除了没有极地苔原土、
(三)第四纪:由于冰期与间冰期的多次交替, 使植被和土壤的演化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第9页/共25页
我国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小,使得我国的植被 和土壤的发育具有很长的连续性—因而具有发 育古老的特点。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极大 地锻炼了各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使植被分布更加复杂。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从出现人类以来,人就以自己有意识的、主
第5页/共25页
1.总体情况: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中纬度,决定了 我国的植被以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所固有的类型 占优势。
2.东半部:水分条件较好,广泛分布着森林植被。 (1)时间:夏半年,高温多雨,日照长,植物生
长十分旺盛,土壤中下渗水为主,淋溶作用强烈, 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都在激烈地进行。 冬半年,寒冷干燥,土壤多处于风干状态,土 壤上层盐分增加,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或处于休眠状 态。 在冬夏季风进退所造成的干冷和湿热季节交替 影响下,植被锻炼成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使得落叶林和草本植物群落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 南北树种相互渗透混交,使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复 域性。
(二)地貌条件 地形对水、热进行再分配,形成各种各样的
组合状况,对植被和土壤的形成与发育造成不同 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寒漠植被和寒漠土,各高大 山系的山地垂直带谱,体现了大地形的影响;不 同地貌部位通过岩性、切割状态、排水状况、地 下水埋深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隐域性植被和土 壤。 二、历史自然因素 (一) 老第三纪:气候上的温暖时期,我国植 物绝大多数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的植物,红 色风化壳普遍分布。
第8页/共25页
(二)新第三纪:随着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 的隆起,古地中海消失,我国西北开始了干旱 化的过程,而东亚形成了季风环流,开始了季 风气候下的植被与土壤的形成过程。东西两半 部的土壤和植被开始了明显分异。青藏高原的 寒漠植被和高山寒漠土也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 发育形成。
欧亚大陆连成一片,这就使得亚洲、欧洲 及地中海的各植物区系能够在以后漫长的地质 历史时期充分地交汇、混杂,使得我国植物区 系多样而复杂。
第4页/共25页
第二节 植被和土壤的形成因素
一、现代自然因素
(一)气候条件 我国植被与土壤形成的现代自然因素中起主导
作用的是气候条件。热量是植被和土壤发育的 能量来源;水分则是植被和土壤内部进行生物 化学过程或地球化学过程及对外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因此,水热条件在地区和时间上的组 合状况基本决定了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及其外 貌特征,也决定了土壤形成过程中的风化过程 和成土过程的特征。
动的行动给植物、土壤的发育以深刻的影响和 强有力的干扰。 (一)植被方面: 1.天然植被经历了长期的破坏,面貌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
2.人类创造的农业植被。
第10页/共25页
(二)土壤方面 1.土壤受侵蚀。 2.创造出各种耕作土壤。 水稻土:是各种土壤经过人为水耕熟化培育而
成的。 黄潮土:是次生黄土经长期人为耕种熟化而形
热带黑土和热带荒漠土外,世界上主要土类在 我国都有分布;还有各种高山土类和隐域性土 壤。 二、分布错综复杂
第2页/共25页
我国植被土壤带不仅有纬向地带性规律, 而且有经向地带性规律和垂向分布规律,垂向 的分布往往迭加在纬向、经向分布之上,使植 被土壤带的分布复杂化;同时还有隐域性的植 被土壤交错分布在这三种规律之中,加上近代 人类活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人工植被和土壤, 使植被土壤的分布更加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