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紫砂壶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紫砂壶》教案

小学美术《紫砂壶》教案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别人,自己的想法不够独立。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紫砂壶文化。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紫砂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家里或别人家里的紫砂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紫砂壶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紫砂壶的基本概念。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陶瓷茶具,以其独特的造型、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而闻名。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紫砂壶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欣赏传统工艺之美。
4.紫砂壶的鉴赏与寓意:欣赏经典紫砂壶作品,学习如何从造型、线条、色泽等方面进行鉴赏,并了解紫砂壶的寓意。
5.创作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件具有个人特色的紫砂壶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紫砂壶的起源、分类、制作工艺等知识,提高学生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掌握紫砂壶制作的基本方法。
举例:在教授紫砂壶制作工艺时,教师应详细解释和演示泥片拼接、壶盖与壶身吻合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克服难点。在鉴赏环节,教师可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紫砂壶作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提高其审美能力。在创作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草图设计,帮助学生将创新思维融入作品设计中,突破难点。

德国梅森瓷厂对中国宜兴紫砂壶的接受、复制与创新

德国梅森瓷厂对中国宜兴紫砂壶的接受、复制与创新

天工|2023年第24期[摘 要]明末清初,随着茶叶出口的推动以及“中国风”的盛行,中国宜兴紫砂器外销欧洲并在当地大为流行,对西方陶瓷生产产生了强大的技术和风格影响。

荷兰、英国、德国等地的瓷器工匠纷纷开始了对宜兴紫砂工艺的学习与探索。

以德国梅森瓷厂对宜兴紫砂壶的接受、复制与变体创新为例,探究紫砂艺术在跨文化交流碰撞中产生出的新美学特征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宜兴;紫砂;梅森瓷厂;伯特格炻器;跨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J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4-0016-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杨湛.德国梅森瓷厂对中国宜兴紫砂壶的接受、复制与创新[J].天工,2023(24):16-18.杨 湛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德国梅森瓷厂对中国宜兴紫砂壶的接受、复制与创新作者简介:杨湛(1980—),男,汉族,江苏常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紫砂造型艺术、紫砂雕塑、紫砂壶。

明末清初,随着茶叶出口的推动以及“中国风”的盛行,宜兴外销紫砂器于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流行一时。

欧洲人饮茶以红茶为主,所以外销欧洲的紫砂壶大部分是以适合于红茶的朱泥烧制。

因此欧洲人习惯称紫砂为Boccaro (即“红色陶器”)或者Red Porcelain(即“红色瓷器”)。

不同于国内盛行的光器、筋纹器朴素简淡的风格,为了顺应欧洲贵族阶层追求华丽的审美倾向,销往欧洲的紫砂壶以花货居多,造型以动物、植物的天然形态为素材提炼取舍,设计成生动的仿生形象,表面用浮雕、半浮雕等手法加以繁复华丽的装饰。

为了更加迎合欧洲人对神秘的东方古国的想象,有许多销欧紫砂壶还在设计中特意加入了典型的中国符号,如狮、蟒等祥瑞图案。

紫砂传入欧洲后深受欧洲人的喜爱和追捧,因其价格极其高昂还成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使用来自中国的紫砂壶举行茶会成为能彰显主人高贵品位的风尚。

荷兰陶瓷工业的中心代尔夫特、德国著名的梅森瓷厂、英国韦奇伍德等地的工匠纷纷开始了对中国紫砂壶的仿制。

紫砂壶源于传统力求创新之我见

紫砂壶源于传统力求创新之我见
鸣远技艺精湛 , 兼长雕 塑镂 , 善创新样 , 进 一 步 提 高 了 紫 砂 壶
高雅 的艺术风格 经过紫砂 艺人 数百年来对传统不断 的延续
与 创新 . 才 使 紫 砂 陶 艺 日臻 完 善 创 新 是 陶艺 发 展 的必 然 规 律 .也 是 动 力 之 源 市 场 的 需
要, 经 济环境的改善 , 文 明程 度 的 提 升 , 不 可 避 免 地 促 使 着 紫 砂 陶 的创 新 。 所 谓创 新 . 既 要 吸 收 和继 承 传 统 紫 砂 工 艺 的优 良 特色 , 又要能增加新的东西 , 这样 才 有 新 的 突 破 。 创 新 要 注 意 以下 三个 要 素 :
之意。
期 名 家辈 出 , 壶 式也 千姿 百 态 。 万 历 时期 , 时 大彬 、 徐 友 泉 等 名
师努力探索 , 形 成 了紫 砂 制 作 工 艺 和 工 具 . 对紫砂 的泥色 、 形
制、 技法 、 铭 刻 都 有 杰 出 的创 造 , 创“ 汉 方壶 ” 、 “ 梅花壶 ” 等 款 式 。在 清 代 , 宜兴 紫砂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繁 荣 和 发 展 。紫 砂 大 师 陈
第 4 6卷 3期 2 0 1 3年第 O 6月




Vo 1 . 4 6 , No . 3
J i a n g s u C e r a mi c s
J u n e , 2 01 3
47
紫砂 壶源 于传统 力求创新之我见
史科 琴 徐 建 国
( 宜兴 2 1 4 2 2 1 )
适当与否 , 外轮廓线 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 , 明暗 面 的技 法 ( 即
体 现 着 历 代 陶 艺 师 的 创 作 智 慧 。 正 是 由于 被 一 代 代 紫 砂 艺 人 所传承 、 创新 . 紫砂才有辉煌 的今天 . 特 别 是 近 些 年 在 紫 砂 壶

走拓展紫砂壶的温馨之路

走拓展紫砂壶的温馨之路
的 种 子 ,能 孕 育 干年 不朽 的 神 木 ,一 个 I I 由 细 胞 的 分  ̄ _ I藉
裂 ,造 就 一 个 完 整 的 生 命 。”2 0 年 她 的新 作 《 命 的 力 0 5 生
量 》,此 作 品尝 试不 同 颜 色堆 叠 出 多重 色彩 ,呈现 出黄色 、
【 摘 要 】围绕 紫砂 壶 的 设计 理 念 ,如 何 走拓 展 紫 砂壶 的 温 馨 之 路 ,本 文 对抓 住 气 韵 ,走 紫 砂元 素 的 运用 和 发展 ;研 究 人 性 ,走有 生 命感 受 艺 术之 路 ;寻找 灵 感 ,走 时 尚潮 流 的 场
景 等作 了探 索 。
绿色 、黄 绿色 等 浓密 的 树 叶 ,姿 态各 异 。她 借 着茂 密枝 D A -0 I, - 图饰 ,传达 生 命所 蕴 合 I I 量 及成 长 过程 的 力 量 ,参加 全 台 'I I , 美展 览 ,获 得 了第 一 名 的殊 荣 。作 品 “ 怜 之 妍 ” “ 河 之 女 恒 女 ”等 ,经雅 典 _ NI 艺术 思 维 ,纯熟 的技 艺 和独 N I ! 作  ̄ I I , I ' I II 内涵 ,演绎 出 属于 自己 的化 妆 土彩 绘 技艺 ,以艺 术 形貌 幻 化
走拓展紫砂壶 的温馨之路
徐 跃 江苏宜兴
欣 赏 它 、收藏 它 ,研 究 它 ,爱 不择 手 地玩 它 ,i l 了生 活 无 l1 ]
穷 的 乐趣 。
二 、悟 “ ”人性 ,走有生命 感受艺 术之路 壶
宜兴 2 4 2 121 紫 砂 壶 设 计 去 揣 摩 市 场 需 求 或 了 l L e S ye j i t l 。我 们要 讲 究 8 f “ 究人 性 ,诉 诸 理性 ,创造 感 性 ,”从 人性 面 创造 影 响力 研 取 得共 D  ̄ 其 识 。台湾 年 轻女 陶 艺 家周 妙文 说 过 “ 颗微 小 S -I 一

十大紫砂名壶(十大壶王)

十大紫砂名壶(十大壶王)

十大紫砂名壶(十大壶王)紫砂壶起源于明代,自明至今,紫砂名家可谓瀚若星辰。

在如此众多的制壶者中,要挑选出10位最优秀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况且,艺术这东西,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好的,别人也不见得会认同。

曾经在网上查过,看有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或者进行过评选之类的,但是我没有查到。

因此,就斗胆选出了自己心中10位紫砂名家,其中明代2人,清代4人,现当代4人,姑且叫做“十大壶王”吧。

且每人选择代表作2件加以介绍,作品的选择标准有两个,一是作品的知名度,代表作者的艺术水准,另一个标准是个人喜欢。

再次郑重声明:此“十大壶王”非官方说法,实乃扬帆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请您见谅!一、供春入选理由: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制壶者,被称为“陶壶鼻祖”。

作者介绍:供春(一说龚春),与金沙寺僧被共称为“陶壶鼻祖”。

相传紫砂壶为明代金沙寺僧所创,而供春则是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制壶者。

其出身卑贱,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一说婢女,然婢女岂能陪主人寄宿于寺中,且与和尚学艺?此说应不确),正德嘉靖年间人,生卒不详。

吴颐山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利用侍候主人的空隙时间,学金沙寺老僧制壶。

其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

入选作品:树瘿壶、六瓣圆囊壶《树瘿壶》壶评:造型古朴,为赭土黄色,砂胎,表面七凹八凸,结累如疣,指螺纹隐现,壶铭:“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

”此壶有“中国第一砂壶”美称,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六瓣圆囊壶》壶评:壶身分六浅瓣,配以壶盖,壶嘴及壶把皆起筋纹,以上下两节塑造而在壶肩相接。

壶以黝黑紫砂制作,掺以金砂闪点,现存于香港茶具文物馆。

不过,据专家考证,这两把壶从泥质、大小、工艺、烧成等诸方面考察,不符合考古和典籍记载的供春壶特征,应为后人仿作。

其中树瘿壶原盖上的印款为“玉麟”篆书,表明壶的作者应是清末制壶大家黄玉麟。

紫砂壶鉴赏PPT课件

紫砂壶鉴赏PPT课件

2021/3/25
授课:XXX
21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形)
2021/3/25
授课:XXX
22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工)
2021/3/25
授课:XXX
23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款)
2021/3/25
授课:XXX
24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功)
2021/3/25
授课:XXX
25
❖ 宜兴富于紫砂矿藏,物质条件丰富;
❖ 广口紫砂壶是泡绿茶的较好选择,因为绿茶不适宜 长时间的高温浸泡,它要求茶具必须尽快散热 。比 如扁墩、大仿古、竹段等。
2021/3/25
授课:XXX
39
十、紫砂壶的养护
❖ 1、紫砂壶的开壶
新壶在使用之前需要处理,这个过程就叫开壶。开壶也有 好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茶水煮2-3个小时。具体方法是将壶盖与 壶身分开,用纱布包好放入凉水锅中,水中放低档次茶叶 (如红茶末1-2两),将锅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2-3 小时后关火。这样就可以通过热胀冷缩让壶身释放出所含的 土味及杂质。
紫砂鉴赏一紫砂壶出产地二什么是真正的紫砂三紫砂壶的种类四怎样欣赏和鉴别一把紫砂壶五传统器形与创新器形的区别六大师工艺师作品与一般商品壶的区别紫砂壶七紫砂工艺师职称与称号的介绍八什么样的茶适合用紫砂壶来喝九什么样的紫砂壶适合适合泡什么样的茶十紫砂壶的养护十一收藏的原则和心态主要产自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少量产自丁蜀周边的张渚湖父等小范围的地区
❖ 从北宋中期到明初的制壶历史为发展紫砂提 供了经验;
❖ 宜兴是著名的阳羡茶产区,茶叶制作与饮用 方法的改进对紫砂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021/3/25
授课:XXX

紫砂陶的传说及其文化价值探索

紫砂陶的传说及其文化价值探索

前言"传说"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涵义有二:"一是辗转述说;二是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鲁班的传说。

"探究紫砂文化及其紫砂茶具的传说,应是"传说"涵义中的后者。

笔者尽力收集了关于紫砂陶及其紫砂壶方面的传说。

研究这些传说故事,不难发现这些传说都从多个方面展现了紫砂壶文化的魅力。

紫砂陶文化方面的传说主要包括:陶朱公的传说、富贵土的传说、龙窑的来历、供春学艺的传说、供春壶和荷莲蛤蟆壶的传说、东坡提梁壶的传说、风卷葵壶的传说、工匠修房遗忘茶壶的传说、刷洗后卖紫砂壶的传说、紫砂壶与寿木的传说等。

这些传说从紫砂陶器和茶具的原料、烧成技艺、器型创制、宜茶的功能、藏壶保养、关乎时代工艺思想、制度等多个方面展现。

笔者多次至宜兴调研发现,诸多传说或者传说中的仪式、礼俗均在解放前广为流传,而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由于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诸多仪式及礼俗均日渐消失了。

文化内涵的转变与注入新的文化价值观是随着时间而不断的变化的,而有些属于文化内核的部分,则一直流传了下来。

一、紫砂陶的典型传说例举(1)1、陶朱公的传说——流传在丁蜀地区传说春秋时期,范蠡辅助勾践灭吴后,携西施弃官隐蔽宜兴,学做坯烧陶器。

初,烧出的破货较多,受西施烧饭时灶火的启示,逐步掌握了一套控制窑温的办法,传至窑区,使鼎蜀窑场兴旺起来。

后人尊他为"陶朱公",立庙塑像,并在每年农历四月初七(范蠡的生日)祭祀他,他居住过的地方就改名为"蠡墅"。

民国前宜兴丁山的陶瓷工人多供奉陶朱公,以祈求带来好运和福祉。

2、富贵土的传说——流传较广相传壶土初出用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

"人群嗤之。

僧曰:"贵不要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

(载周高起《阳羡茗壶录》)图1:徐秀棠制-始陶异僧这两则传说,涉及到紫砂茶具的创制的源头问题,中国文化中历来对造物者极其重视,并往往以神话附会,使人深信不疑,以使所为人类的生存或生活发展创造的器物一直为人重视、技艺得以传承。

紫砂壶美术教案

紫砂壶美术教案

紫砂壶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紫砂壶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紫砂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紫砂壶的基本形态和特点。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紫砂壶的图片和实物样品。

2. 紫砂壶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3. 绘画和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紫砂壶的图片和实物样品,引发学生对紫砂壶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紫砂壶的特点和用途,了解紫砂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紫砂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它的起源、发展和传统制作工艺。

2. 介绍紫砂壶的基本形态和特点,如壶身的造型、手柄的设计和壶嘴的形状等。

观察与表达:1. 让学生观察紫砂壶的形态和细节,鼓励他们用绘画或描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关注紫砂壶的纹理、色彩和质感,让他们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紫砂壶的艺术感受。

创作与欣赏:1. 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紫砂壶模型或绘画作品。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与评价: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紫砂壶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指导他们进一步发展艺术创作和欣赏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紫砂壶艺术展览或工作室,进一步了解和欣赏紫砂壶的多样性和创新。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紫砂壶的论文或做相关的艺术项目。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表达环节的参与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和对紫砂壶的艺术欣赏能力。

3. 分析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将紫砂壶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绘画、陶艺等,进行跨学科的教学。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艺术展览,展示他们的紫砂壶作品和相关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2. 需要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浅谈紫砂壶的调砂工艺

浅谈紫砂壶的调砂工艺
独具造 型语言 。 也 逐步成为一 时的风 尚。
为突 出 ,壶体 表面形成 特殊质感 。铺砂 作为装 饰手 法之

紫砂 壶卓越 的实用 功能 为世人 所知 , 紫砂壶 制作 本身
也是 一种装饰 手段 . 运用 泥色 的差别 和泥料 的特殊质 地 .

在紫砂壶 装饰效果 上也起 到一定 的作用 。 铺砂 即表面
1 前 言
体需求 决定 。调砂 在紫砂成形 上有较强 的可塑性。 又 因泥
料 中含砂 , 使 得壶 体的质 感有 较大 的透气 效果 . 泡 出茶 味
调砂” , 是 因工艺形 成所 导致 , 现在 的 紫砂 艺术 历史 悠 久 、 造型 丰 富 , 独 具文 化 艺术 气息 。 更加 香醇 。古 时 的“ 调砂 ” , 是 为 了达 到 工 艺 效 了紫砂陶业 的发展 和兴起 ,明清 “ 使壶 体表 面的肌理 富含 变化 , 两代 文人 书画家 的参 与 ,把 紫砂壶 的装饰 艺术 引领进入 为 了追 求独特 的视觉效 果 , 铺砂 、 嵌砂 、 抽砂等技 法 , 使 得 壶 的 工 艺 效 果 更 新 的道路 , 从 而使 紫砂壶 的价值和人 文意 义进一 步提高 , 运用调 砂 、
’ , …
* …

__

* * …
● …
¨


★* - d。
_
} … ・ ● _ …
‘ ● … ・ ^ … j -
.¨
- -,-
^・ . …
・ ●t . ^
。t
★ ・ .

^ …
・● _ . ● ・ .,,- .

● - 。
意思 , 在壶胚上 运用铺 、 撒、 点等 方法 , 将 生 泥 砂 撤 在 打 好

210980511_关于紫砂壶主题创作的探索和思考——浅谈“彩云追月”的创作感悟

210980511_关于紫砂壶主题创作的探索和思考——浅谈“彩云追月”的创作感悟

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 行 挖 掘,这 种 文 化 题 材 的 挖 掘 同
时也是文化表达上的 创 新,耳 熟 能 详 的 文 化 内 容 通 过
3 紫砂壶主题创作的完整性与连贯性
当代紫砂壶主题创作往往会选择一些传统文化中
的经典题材来加以演 绎,这 一 方 面 是 由 于 紫 砂 文 化 当
下离不开古典文化本 身 的 吸 引 力,另 一 方 面 也 是 由 于
不合适,月亮并非任何时候都是圆的,圆形珠钮不带有
砂文化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指向性,与作品主题没有关联,所以必须重新设计。在
1.
3 包含自身形态也包含文化内容为创作主题
紫砂工艺创作跟 其 他 艺 术 创 作 一 样,都 是 由 浅 入
作品中,椭圆形的瓣钮很好的与月亮建立了联系,其造
深,历史上的先辈艺人早已将这个过程展示了,从紫砂
会产生歧义和误导,只有保证了这两点,紫砂壶主题的
[
紫砂壶中国历史[M].
合肥:黄山书社,
1] 杨冰 .
2016.
[
吉 祥 文 化 论 [M].
重 庆:重 庆 大 学 出 版 社,
2] 张 道 一 .
2011.
[
紫砂壶全书[M].
北京:华龄出版社,
3] 韩其楼 .
2008.
[
中 国 典 故 文 化 国 宝 [M].
,例如掇球壶、石瓢壶、井阑壶等,这些茶壶的造型
[
3]
形式的体现。对于生 活 中 的 种 种 事 物 而 言,人 们 总 是

倾向于较为熟悉的方向发展,或与自身息息相关,或对
主题源自于现实事物,是 对 生 活 中 已 有 事 物 加 以 工 艺
此具有浓厚的兴趣。 人 们 常 说 的 主 题 创 作,便 是 通 过

何丽君

何丽君

探索紫砂花器贴塑造型何丽君(宜兴214221)宜兴紫砂以茶具为代表。

自北宋初年发端以来,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受中华茶文化的浸润和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及佛学文化的影响,人们特别是一些文人墨客对茶具、茶器的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宜兴紫砂壶在造型装饰方面也不断地提高,从最初的只注重泡茶日用,逐步发展升华到具有独特的手工语言和造型语言,成为工艺精湛的手工艺品。

宜兴紫砂主要有光素器、花器、筋纹器三大类别,这三大类別中有圆形、方形之区别,在紫砂花器中又有多种造型和装饰流派。

本人从事紫砂壶造型设计、制作、装饰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专攻紫砂花器贴塑装饰这一流派,本文主要探讨紫砂花器贴塑装饰流派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今紫砂壶花器贴塑流派的艺术特色。

紫砂花器贴塑装饰就是在做好的紫砂光素器壶体的基础上,将壶钮、壶把、壶嘴以雕塑的形式装配,有的将古代玉雕的龙的形态塑成壶嘴、壶把,有的则将壶嘴、壶把、壶钮塑成自然界中的梅干、竹段、松枝等形态安装在壶身筒上,然后在壶身、壶盖上以浅浮雕的技法贴上枝叶、花朵,从而使壶的整体协调、主题明确,如同一幅立体的花鸟画,达到“画在壶上,壶在画中”的审美效果。

通过对紫砂历史资料查阅分析,我发现,紫砂花器贴塑装饰最早出现在清代。

在清代中后期,由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对紫砂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审美观对紫砂壶造型装饰产生重大的影响,清代中后期已经开始在紫砂壶光素器的基础上贴塑装饰,由于时代局限,当时的紫砂艺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另外在装饰过程中,工具也不会像今天一样精细,所以尽管从今天的审美眼光看,手工艺比较粗糙,装饰画面布局也不尽合理协调,但从开创的角度审视,它已经开创了紫砂茶具又一个风格流派,丰富了紫砂壶艺术的空间。

在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和收藏家珍藏的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的紫砂器贴塑流派的作品,如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收藏的清代(公元1644-1911)宜兴窑三色泥贴(堆)塑纹紫砂壶,高12cm,该壶朱泥胎,圆形身筒,三色泥堆塑佛手纹,十分漂亮;双层壶盖,外层镂空佛手果叶纹,内层有一气孔;盖纽、壶的把手和嘴皆为树桩式。

探索“双线竹鼓壶”的艺术美

探索“双线竹鼓壶”的艺术美

躁 之气 , 壶 沉 浸在 温 馨 端 庄 之 中 , 在 手 中 , 味 十 足 。 使 捧 韵
2 经典文化的艺术表现 力
艺术 表 现 力 . 指 在 艺 术 作 品 中所 表 现 出 的 感染 力 在 紫 是 砂 文 化 领域 里 探 讨 艺 术 表 现力 .强 调 的是 制 陶 者 在 艺 术 创 作 中所 表 现 出 的文 化 韵 味 和 强劲 的感 染 力 量 , 以及 在 美 化 装 饰 、 艺 术 造 型诸 多方 面 的 特 殊效 应 及 其 内蕴 丰 富 的 意 境 、 张力 、 情
成 的 上 、 、 三 部 分 也 极 有 变 化 , 以竹 节 形 的嘴 、 和钮 , 中 下 配 把
壶” 的竹 节 、 叶 装 饰 运 用 得 体 , 节 刚 劲 挺 拔 . 叶 俊 秀 飘 竹 竹 竹
逸 . 情 地 展 现 了 秀逸 踏 实 之 态 尽
3 满足生活需求的实用价值
紫 砂壶 不 是 纯 粹 的 艺术 品 .更 重 要 的价 值 在 于 满 足 了人 们 日常 生 活 的需 求 。 “ 线 竹 鼓 壶 ” 量 为 4 0mL 极 其 适 合 双 容 2 ,
破 了 以往 “ 就 是方 . 就是 圆 ” 单 一 技 法 。 作 出 了一 件 件 方 圆 的 创
“ 中 有 变 、 中 寓新 、 圆结 合 、 方 圆 方 刚柔 相 济 ” 富有 个 性 的紫 的
砂 作 品 。 例 如 “ 线 竹 鼓 壶 ”见 图 1 就充 分 地 掌握 了 点 、 、 双 ( ) 线
亲 和力 甚 佳 。壶 的透 气 性佳 。 热淋 变色 率 高 , 茶 性 颇 符 中 庸 亲
之道 , 掌控冲泡时间, 易 养成 后 更 显 高 贵迷 人 。 外 , 嘴 的 最 此 壶

紫砂壶详解-ppt课件

紫砂壶详解-ppt课件

制壶工具 (一)
制壶工具 (二)
紫砂壶的分类
——了解掌握紫砂壶分类
紫砂壶分类
按容量来分: 紫砂壶按容量可分为小品、中品及大品。200cc以下为小品;200cc到300cc为中
品;300cc以上为大品。 一般而言,小品壶适合1-2个人饮用,中品壶适合3-4个人饮用,大品壶适合5个 人以上饮用。
注浆壶是将稀释到一定程度的泥浆直接倒入模具中由于石膏具有很强的吸水性靠近模具部位泥浆中的水分被石膏吸入这部分的紫砂泥就会固化然后将中间没有固化的泥浆倒出专业术语叫回浆打开模具就得到了成型的生坯
紫砂壶的构成与制作
——了解关掌握紫砂壶的结构及制作过程
紫砂的构成
紫砂壶是由各个不同的部位组合而成,各个部位缺一不可。每把壶都 是由壶嘴、壶身(身桶)、壶把、壶底、壶口、壶盖、壶钮(滴子、的子)、 网孔(球孔、独孔)、飞构成。对比两款壶便是按各部位对比。
太阳线: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 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风化:开采的矿料经过露天堆放,接受自然界 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崩裂瓦解, 使原来密实的块状变化成松散的颗粒,质地由 坚硬的石质结构演变为酥软的土质结构,这个 过程称为“风化”。
生料:用开采出来的矿料常称“生料”。
截盖:这是紫砂壶特有的一种壶盖形式,以壶整体截取一 段作壶盖而故名。其特点是简洁、流畅、明快、整体感强。 制成后盖与口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丝 严合缝,故技术要求较高。
压盖 平盖 牛盖
壶盖(二)
截盖
嵌盖
嵌盖
锁盖
壶嘴(一)
解释:紫砂茗壶的嘴,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 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胥出自然的称“暗接”。如汉扁 壶把,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初探紫砂壶造型艺术美

初探紫砂壶造型艺术美

初探紫砂壶造型艺术美摘要:宜兴紫砂壶的造型艺术,数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而且鲜明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彰显着时代的特征,是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塑造不朽的形象和永恒的生命。

紫砂壶艺的造型不仅反映了作品的创作内涵,还突出了作品的气度。

作品的气度,是作者个性、风格和气质的体现。

关键词:紫砂壶;造型艺术;生命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34-01紫砂器产于陶都宜兴丁蜀镇,它位于江苏省最南端,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太湖之滨,鱼米之乡,交通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原始的民族传统,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宜兴的经济文化得到了繁荣。

独特的紫砂文化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壮大,在中国文化史和工艺史上留下了绚丽的光彩。

紫砂壶可以分为三大类,一、光素器即方壶、圆壶。

她以几何形体组合变化,讲究器皿的立面线条转折变化和平面形态,对形体各部位之间的权衡比例十分讲究,结合部位辅以简洁的线条装饰,形态简装饰面大,适宜陶刻书画装饰。

二、筋纹器,其特点是将整个形体分成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纹线置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立面造型则显单纯,主次分明,制作精巧,口盖准峰严密,是其筋器的特点。

三、花塑器:即自然形体造型,大多取材于大自然中的植物,瓜果、蔬菜、动物、昆虫等作品,一定要形象逼真,动物(昆虫)神态玲珑鲜活,亲近自然。

用优质的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大方,色彩淳朴、古雅,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还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殊功能,使用的年代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醇郁芳馨,甚至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香味,所以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使人珍同拱壁,贵如珍玉。

“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句,说出了人们对紫砂陶的高度评价。

当代紫砂壶,利用了紫砂泥可塑性强的优势,把壶艺师们的丰富艺术想象立体化,有的壶造型清透飘逸,有的壶轻快明朗,有的壶感想敦厚,有的壶造型粗纩简雅。

紫砂壶相关基本知识

紫砂壶相关基本知识

紫砂壶相关基本知识第一章自然人文背景紫砂器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传至今。

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

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欧阳修也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的诗句,说明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

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掘出一处宋代龙窑窑址,出土了许多紫砂陶残器,使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文献记载得以互相印证。

至于紫砂器具由何人所创,现已无从考证。

宜兴位于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太湖西岸(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处于长江三角洲沪、宁、杭三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地带。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5℃。

其东临太湖,北依滆湖,西邻溧阳,南交浙江湖州长兴,北接常州武进,西南、西北分别与安徽广德和江苏金坛毗邻,拥有地处苏、浙、皖三省接壤的区域交通中心的地位。

市域南部和西南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峰叠翠,溶洞星罗棋布,竹树摇曳,茶园连绵,素有陶都、水乡、竹海、茶洲、洞天之美誉。

宜兴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拥有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以及茶叶、煤炭、毛竹、木材等,这些都是宜兴能够成为中国陶都的重要物质资源基础。

在宜兴丁蜀镇中心地区,即优质紫砂原料产地黄龙山东南麓发现的羊角山紫砂窑址中,曾出土明代以前的紫砂残器和窑基遗迹。

明代中叶以后,紫砂工艺完全成熟。

进入清代以后,紫砂壶工艺继续发展。

清初杰出的紫砂艺人陈鸣远技艺精湛,雕镂兼长,在紫砂壶造型,特别是花器方面有诸多创造,以至时人给予其紫砂工艺以很高评价,“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他制作的紫砂器极受人欢迎,在京城也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誉。

与陈鸣远同时或稍后的著名艺人,如惠孟臣、华凤祥、王南林、邵玉亭等在紫砂壶造型、装饰方面亦有诸多贡献。

至清代中期的嘉庆年间,追求实用功能与审美情趣相结合的紫砂壶吸引了越来越多文人的兴趣与重视,时任溧阳县令的浙江钱塘人、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亲自设计新壶样十八式,由宜兴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制作。

浅谈紫砂龙带壶的造型艺术美感

浅谈紫砂龙带壶的造型艺术美感

浅谈紫砂"龙带壶的造型艺术美感张胜江苏宜兴宜兴214221【摘要】紫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是一 种审美的表现形式,它既是一种陶瓷艺术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明 的形式。

紫砂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紫砂壶的创作既是从 传统文化中汲取而来,也是要满足大众对于美学的享受,既有精致 的工艺,又具有文化韵味,既有实用功能,又突破传统。

紫砂壶 "龙带壶"的创作富有韵味,是一款别具匠心的壶器名品。

【关键词】紫砂;龙带壶;造型艺术宜兴紫砂壶是中国手工陶瓷艺术中一朵绽放的奇葩,几百年来,紫砂泥就以低调温润的特点深受制壶艺人的喜爱,颜色不娇艳、质地细腻温润的特点,给我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美 感与享受,几百年来,紫砂壶都是文人墨客的珍藏之物,特别 是那些制壶大师们的名壶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珍惜罕见、造型独特,极具收藏价值。

就像是这款“龙带壶”(见图1 )是许多现代制壶艺人心中的精品,在紫砂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 位置。

1、紫砂“龙带壶”的造型特征紫砂“龙带壶”是几何体圆器与花器相结合的经典之 作,“龙带”的来历是指壶身上的装饰线犹如黄帝身上的玉 带,圆形鼓腹,腹上微微收敛,平底,壶钮与壶身融为一体,整体的壶器造型十分协调,干练大方、霸气十足、古朴典雅,这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制壶大师的代表作。

壶身上有两条对称的 流畅曲线,壶体光素简洁,属于光器和花器的结合,制壶大师 时大彬早期偏爱仿制“供春龙带壶”。

紫砂壶“龙带壶”的造型特点就是上敛下收的基础造 型,壶腹微敛,壶器底部为平底,壶口收紧,与宽大稳重的壶 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壶嘴为三弯嘴,线条流畅,修长旦高 挑;壶把似耳形,椭圆有力,手握舒适,恰到好处;壶口采用 圆角下压式设计,采用子母线设计,上下协调一致;壶身以龙 带作为装饰物,龙带自壶口向两边自上而下展开,线条自然,瀑布般泄落至底部,线面清晰,极具美感,整体的壶器简练大 方、古朴典雅、布局合理、层次分明。

浅析紫砂壶的鉴赏

浅析紫砂壶的鉴赏
尺度掌握得不好 , 做出的壶就不耐看。 无论是什么形的壶 , 它的形态 嘴、 把、 的的搭配都是紫砂壶的语言, 是匠师们经过深思熟虑严整构 思、 哂 沥血 , 经过长期调整和修改智慧的结晶, 通过双手在创作中
提炼而成。
整合 ; 六方掇球壶乃是 自 然形体与 兀 . 何形体和筋纹形体的统合。
关键 词 : 造型 ; 特点; 鉴 赏
中 图分 类号 : J 5 2 7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3 ) O 1 — 1 2 5一 O 1
盛世兴收藏 , 慧眼鉴紫砂。
三、 看功能。 口盖严丝入缝、 壶嘴出水流畅 ; 壶把端拿省力。 装饰 玩味无穷 ; 四、 听声音。一把好壶, 敲击的声音应该是清脆的, 有金属的质
的收藏对象 。俗话说“ 情人眼里出西施” , 紫砂壶端庄典雅 、 高贵大 气、 又可供人摩挲把玩。 每个人喜爱紫砂壶都有自己的理 由, 但作 为 艺术品的紫砂壶有它 自己的鉴赏原则。达到什么标准算是珍品、 因 为什么原 因成为次品、 欣赏紫砂壶的要点是什么 , 面对千姿百态 、 琳
把紫砂壶 , 如果具备上述四个条件 , 无论有否名头 , 都是—把
代宗师 、 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说 : 一把好的紫砂壶应该是形、
神、 气、 态 四个要点俱佳。
形: 是指外形 。轮廓 、 面相要好 ;
在紫砂艺术中取得了一点点小成绩, 这 只能代表过去 , 紫砂道路值 得我们去探索。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对 比调和是利用壶身各部的异同来表现。 壶 身的大小 , 造型的方圆, 线条的曲直 , 色泽的体现都能构成不同的视 觉效果 , 设计的好坏是知识积累的体现 , 精工是技术成功积累的体 现 。作为一个制壶艺人 , 要不断的勇于创新 , 在不脱离传统 的基础

浅谈紫砂壶的工艺创新

浅谈紫砂壶的工艺创新
探 索 紫 砂 壶 艺 的 创 新 ,即 要 有 取 舍 地 保 持 传 统 基 础
上 的优 良特色 。又要 能吸收 其它姐妹 艺术 中可 以借鉴 的
东西 。而在 紫砂 产品创新上需要 注意 以下 几点 : ( 1 ) 新 装饰 、 新材料 的运用
紫 砂 艺 人 在 新 的 装 饰 手 法 上 下 功 夫 ,这 几 年 涌 现 了 不 少好作 品 , 如: 嵌 银 丝 和绞 泥 。嵌 银 丝 巧 妙 运 用 线 和 面
量 前 辈 艺 人 传 统 技 艺 在 中 国 紫 砂 发 展 史 中 的 地 位 和 作 们 学 习 和 发 展 紫 砂 的 重 要 路 子 。把 中青 年 一 辈 的 紫 砂 从 用, 走传统 中创新 的路子 , 增 强 了宜 兴 紫 砂 在 中 国 紫 砂 文 艺者集 中起来 , 进 行 系统 的紫砂理论 培训 , 能使 壶艺 人员 化 中 的独 特 价 值 。 的创 新 水 平 得 到 进 一 步 提 高 。 因 此 , 继 承传统 工艺 。 在 继 承 中发展创新 , 在 创 新 设 计 的过 程 中 。 要 发 挥 创 作 设 计 人 员 的 才 能 和智 慧 , 同 时 还 要 加 强 对 设 计 人 员 的 设 计 水 平
可谓精彩纷 呈 、 璀璨 夺 目。美术 界有句 老 泉。 并 吸收 了中 国其它 传统艺术 的特点 . 精心设 计 了各具 格 的壶艺 作 品 , 话 : “ 笔 墨 当 随 时代 ” 。 同样 , 紫 砂 壶 艺 造 型 创 新 设 计 也 是 特色的壶 、 盆、 瓶 等造型 , 真可说是 “ 方匪一式 , 圆无一相” 。 如此 . 要适 应市场需 要 , 适 应广大壶 艺爱好 者 的需 求 。近
朴雅 而著称 于世。 紫 砂 工 艺 陶是 用 “ 得天独厚 ” 的 陶 土原 料 制 成 的 , 经 过 种新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紫砂壶
摘要:茶壶除功能效用外就要讲艺术,茶壶是视觉艺术,视觉与艺术各自有要求,视觉的过程讲感受,艺术的过程讲理念,讲法则,二者的结合就成为了艺术创造。

关键词:紫砂;艺术;石瓢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6-0032-01
在千姿百态、形状迥异的紫砂壶大家族中,有一款壶形历经几百年长盛不衰,一直被紫砂艺人们推崇倍至,反复临摹、制作、创新并深受紫砂壶迷们的喜爱,这就是紫砂壶传统造型中的经典壶型——石瓢壶。

石瓢壶从整体看,造型简练,古朴大方,刚中有柔,端庄稳重。

壶式形体饱满,盖钮轻巧如江南水乡的石拱桥,直流延壶腹弧度斜向上伸,把则顺壶肩平伸向下弯起,形状非圆非方,前后相应大气有神,造型虽简却更能在质朴中见浑厚,无华中显神奇。

探讨茶壶艺术,这既是老话题,也是新课题。

茶壶除功能效用外就要讲艺术,茶壶是视觉艺术,视觉与艺术各自有要求,视觉的过程讲感受,艺术的过程讲理念,讲法则,二者的结合就成为了艺术创造。

壶要成为艺术就要进行视觉艺术创造,创造出的形体要既符合视觉艺术要求又真有实用价值。

赏用二美的壶,视觉艺术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一是追求大众和谐美的刺激。

二是追求视觉的奇异刺激。

茶壶艺术就该是和谐美
的视觉艺术。

这是壶艺必须具备的艺术要素,在传统壶具品种中,石瓢壶是艺术个性较为凸出的壶,大家比较熟悉,有些艺人也颇有研究。

该壶到底是谁的初创杰作?无法查考,中国艺术讲变化统一,求对称,平稳、平衡,方圆规矩,最终讲和谐,属伦理,道德心理相结合的艺术标准。

单从形而论,石瓢壶非圆非方,算是锥形体的变异。

从资料上查阅有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石瓢壶,子冶石瓢壶。

石瓢壶几乎所有制壶艺人都做过,并作为入门必修课,大大小小形形式式的石瓢壶都冠以传统艺术来宣传,确实,石瓢壶有着太多的艺术亮点,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瓢,自然葫芦的人工制成品,这种将自然物高度概括,便化,经大胆的抽象想象构思制成壶,已超出了瓢之物的理念,由瓢制成壶,这过程已成为了高水准的设计艺术了。

其简练的形体也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整个形象到底是反映抽象的人字形,还是理想中的金字形。

形态横看若梯形,纵看像锥形。

到底是山形或倒扣的碗形,是也,非也,难下定论,这种将一个具像的瓢做成概念性的壶形,并附与了这么多的想象也算是石瓢壶玄秘因素之一。

在几何形体中,圆形是最符合人的视觉生理及视域运动规律的,可以说是视觉中最完美的形,用圆的规律去造型,不论如何变化,其形都将是完整的完美的。

方也是如此,是视觉中是最规范的形体。

有形式美的愉悦感受。

在中国历来都信奉着天圆地方的方圆处世理念。

在石瓢壶的分析中同样存在方圆理念,可以说是方圆理念结合
的代表。

今天在这里探讨的石瓢壶壶样,仁者见仁,允许存在差异。

石瓢壶是传统壶中几何形体代表品种之一,现将石瓢壶从立体转向平面,用影视效果来看石瓢壶有哪些方圆理念。

从形态的线性而言,收放恰当,呼应流畅,动静结合,有软有硬,从气韵而言,均衡平稳,端庄大方,线条有势有度,有升有降,自然态若,大智若愚,这也可以说石瓢壶的巧妙之处,艺术之处,也是我们学习之处,领会之处和感受之处。

创作是有规律有法则的,知道法则规律很重要,但能用好法则规律则更重要。

这法则规律法度无垠,是一种”大而空”只可理会不可具体的一种理念,应用中变数较大,在实际操作中不象数学
1+1=2那么简单,因每个人掌控法则有理解的差异,纵使艺术作品有了个性,变的丰富多彩,平面图纸与实物效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视觉差,视觉差的调整就是个人的经验了。

作品要求应用艺术法则须合理,科学,准确,生搬硬套艺术法则,不会创作出现精,气,神的作品,可以说艺术法则”润物细无声”。

法则需要活学活用,法为我用,并在用的过程中加注入自己对法则的理解与表达,好看的东西不是算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是反复实践中领悟出来的,当你能将艺术法则应用得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创作己进入了”无法”艺术王国,其作品也已成为了艺术法则的化身。

从石瓢壶图解中可以发现一些设计创作规律,但这仅是个案,不能说别的壶也用这种方式去硬套,结果一定不好看。

茶壶属于手工艺术,
虽有好的艺术设计,若没有好的工艺制作,也会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观赏效果,这种差异不是尺寸的差异,而是制作者的审美感觉不同造成的气韵差异。

我们今天认为石瓢壶很好,这是艺术前辈的共同造化,纵观壶艺家族,还有许多类似石瓢壶艺的传统经典作品,也是几代人对此形进行改进,提炼出来的共性的艺术形象,值得我们学习探究。

壶艺随着时代发展,还会有更科学,更合理,更和谐的微妙进化,在传统基础上延伸出形态更多,赏用更完美,更精彩的艺壶作品,奉献给享用者。

参考文献:
[1]李敏行.紫砂新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社,2009年.
[2]胡付照.紫砂茗壶文化价值研究.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