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紫砂壶文化代表人物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紫砂壶文化代表人物介绍

宜兴紫砂史是一部历代紫砂艺人的创业史,已故的七大老艺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他们是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为了缅怀老一代艺术家,进一步弘扬紫砂文化、推动紫砂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地制作了专题——紫砂“七老”!

紫砂七老之王寅春:不识字的紫砂巨匠

王寅春(1897-1977)祖籍江苏镇江,出生于宜兴川埠乡一个贫寒家庭,13岁在本村金阿寿家学习制壶技艺,满师后,先帮富户赵乾泰做小伙计,后做客师制胚。他的朱泥小壶与众不同,胚体圆而薄,下水平稳,出水爽,极为精巧,很快为他赢得声誉。起初是“福记”老板陈福寿请他做水平壶,盖“福记”印章,后来客商径自赶来请他做水平小壶。上海铁画轩也慕名前来定制水平壶,并包销所做,王寅春很快名扬大上海。

王寅春在1935年应上海古董商垄怀希之邀,去沪上专事紫砂仿古产品,成功地仿制了时大彬、徐友权、陈子珪、陈鸣远的作品。王寅春仿制的作品饱满生动,几无挑剔。

王寅春对紫砂陶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34年东洋生意兴起,日本人向吴德盛公司订购了300只小花盆,吴德盛公司把此任务交给了王寅春。他敏思苦想,率先做成了紫砂挡胚模

型,开始了宜兴紫砂陶生产使用模具的先河,这也是紫砂工艺史的重大革新之一。王寅春同时还为销往泰国的产品,赶制过一批茶壶,有洋桶、线圆等。

1955年1月,王寅春参加了蜀山陶业合作社,成为56届的技术辅导员,为政府聘请的七大因人之一。多次承制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一些新品名作被中南海紫光阁和故宫博物院收藏。

王寅春为人忠厚,朴实而谦逊,行动稳重。两手虽粗,但特别灵巧,虽不识字,但极有经营头脑。其作品线条挺括清晰,口盖严丝合缝,既继承传统又能突破创新,有强烈的个性。/baike/

紫砂七老之顾景舟:身价最高的紫砂大师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别称瘦萍、武陵逸人、壶叟,宜兴川埠上袁村人。顾景舟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

顾景舟做壶60余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

艺泰斗、一代宗师。他视紫砂为生命,承前启后,融古铸今,一改清初以来紫砂壶纤细繁琐、堆砌繁华之气,追求壶体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注重造型的简朴大方,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竟有斗米贵”的声誉。

1988年4月,顾景舟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顾景舟不仅壶艺精湛,几十年如一日读书学习,博闻强识,有深厚的学养,且知古鉴今,著书立说,编著并出版《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发表数十篇学术文章。

顾景舟以其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技艺,在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工艺美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紫砂技艺人才,其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中国陶瓷大师周桂珍、李昌鸿、张红华、潘持平等人,可谓桃李满紫园。

2009年11月23号《十一头提梁壶》拍得313万;2010年05月16日,顾景舟制吴湖帆做书画的《相明石瓢壶》拍得1232万;2010-06-04 《矮僧帽壶》拍得313万;2010年8月2日甚至一对紫砂杯就拍到了20万的高价。顾景舟为名副其实的壶艺泰斗,身价最高的紫砂艺术大师。

紫砂七老之裴石民:当代陈鸣远

裴石民(1892-1976),原名德庆,宜兴蜀山人。14岁时拜姐夫江祖臣为师,后改名为石民。他年少成名,1913年21岁时到利永陶器公司制陶,技艺成熟,仿创兼优。抗日战争爆发前期,裴石民到上海魔术大师莫悟奇家中制陶。他在上海长住达十年之久,先后为几个古董商店专事仿古,颇负盛名。

民国时期,很多紫砂名手时常会被古董商邀去上海制作紫砂器,其中相当部分是仿制明清作品。当时如江案卿、范大生、汪生义、程寿珍以及后来包括裴石民、顾景舟在内的新中国成立后紫砂著名七老艺人,在民国时期都曾到上海做过仿古紫砂。应该说这个时期既是他们的一种谋生,同时客观上也因此使自己的工艺技艺有了极大的提高。

能够成就“鸣远第二”的声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裴石民在仿古作品上取得的成就。

裴石民第一次被邀到上海,是在民国六年。年方25岁的裴石民在当时还是个晚辈,还不在古董商邀请之列。而既是他姐夫又是他师傅的江案卿为人倔强清高,看不惯上海客商的脸面,借故推辞。年轻的裴石民既想到外面见见世面,也想出去磨练一下自己的技艺,就自告奋勇随客商到了上海。

可以说这一步的迈出对裴石民日后在紫砂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关键的转折。

裴石民到上海后在古董商那里第一次有幸见到了紫砂史上最著名的高手之一——清康熙年间陈鸣远的真迹。陈鸣远(1622-1735),宜兴人,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他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极具开创性,所制自然型茗壶及仿古器皿造型多样,妙精古趣,艺术成就代表了一个历史时代的高峰。经对陈鸣远作品的反复观摩,开阔了裴石民的艺术眼界。在对陈鸣远作品“天鸡壶”、“凤首壶”等作品摩制中,也充分展示了裴石民的艺术天赋,摩制的过程也使他的技艺功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此后,裴石民在高手林立的紫砂艺人行列也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挤身于名手之列。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裴石民、朱可心等一批紫砂名手积极出来参与紫砂行业恢复生产。1955年春,裴石民参加了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专门负责从事各类紫砂器的设计工作,并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员,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艺人”之一。在这个时期,裴石民艺术造诣真正进入了他的鼎盛时期,“五蝠蟠桃壶”、“牛盖莲子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等传世经典名作都是在这个阶段相继问世。裴石民作品做工精细,样式甚多,几可乱真,所以有“陈鸣远第二”、“当代陈鸣远”之称。

紫砂七老之朱可心:近代花货巨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