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规划的理念和趋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唐子来)
全球视野下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思考

全球视野下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思考作者:唐子来李粲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4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随着中国的世界经济影响日益显著,中国首要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令人关注的。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卓越的全球城市”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目标,既是上海城市愿景,更是国家发展战略。
全球视野下的城市竞争力可以归纳为3个实力维度和4个资本维度,“卓越的全球城市”应当形成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上海应当强长板和补短板,在继续提升经济影响力的基础上加速提升科技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在继续优化物质资本的基础上加速优化体制资本、人力资本和环境资本。
关键词Keywords全球城市 | 上海 | 战略思考197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国正在迅速崛起。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外贸总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对外贸易国;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实际利用外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本文聚焦全球视野下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思考,首先讨论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关联变化,其次解析全球城市的目标内涵,最后提出上海提升全球城市功能的相关策略。
1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如图1所示,基于经济活动的地理扩散(Geographical spread of economic activities)和经济活动的功能整合(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迪肯(P Dicken)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分为4种过程:地方化过程是地理上集中和功能上不同程度整合的经济活动;国际化过程只是地理上扩散的跨国经济活动,但功能整合程度并不高;全球化过程是地理上高度扩散和功能上深度整合相结合的经济活动;区域化过程类似于全球化过程、但仅限于区域范围的经济活动。
整合发展 转型突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策略

学院 发展过 程 是办学 理念各 个发 展时期 遵 循专业 办 学规 律的 集体 意志和 不懈 追求 。
办学 理念 作为办 学 的灵魂 和一 种相 对稳 定的价 值 现 ,始 终是 学 院 一切 工 作的 出 发点 与 发展 指 向 学 院在 长 期办 学实 践 牛,逐 步 形成 了 自身 的办 学理 念 。 20 年 同济 百 年校 庆 之际 学 院 对 自身 办学 理念 与 07 发展 定位 进行 了总 结与 梳理 。办 学理念 概括 为 “ 以创 造和 培育 中国 的 、 代 的原创 精神 为核 心 .注重 人才 现 培养 、 学术研 究 、社 会服 务 和对 外 交流 的协 调发 展 , 注重 学院 精神 的传承 和 文化氛 围 的营造 。 以人才培 养
T eE uain l ela dD v lp n t tge f A PT n jU ies y h d ct a I as n e eo me t r e is U ,o gi nv ri o d Sa oC t
接薹
文章 指 出学院 发展过 程 是办 学理 念与发 展策 略
ex m pi e n i uc t a d l a v o e l d i t ed ai lieas ndde elpmen i f s on t srt gis a e om p e en ie a d c or n t d ta e e B s d ona c r h sv n o dia e dv o e elpmen o dicp ie . e c to l d s a d t f s iln s du a ina iea n t oro aton of he int i de el v opmen de e m i t e t t r ne h fcu of o ens o s c nc r an t e v vng r n i t d h e oli te ds n he cl es ol de elpmen sr t i I r eB y ar eg v o t t aeges n ec f t e s ( n5F t o tan ・ s il r pu i paf m 0 tucI On f a f ¥dicpi y na bl c ltor hsb na a ee doped a as e s e f ri e a e t s a b i m a ur o ntgrt d c d eopmen of s i i s b t CAUP w h l ev l t dicpl y he ne ; ie ta s r r n f mat d eopmen h s o i ve ev l t a be s e a a en e n s f d un amenal uiet u t r h c t d of rhe an emen t elve g en t of h e l o ed ai a t n r su er ew drum sa c | uc t on l a da d nd s n c t n es K W O RDS EY E c ton Ie ; De elpmen du a i al d al v o t
唐子来:城市规划应该首先尊重市民

唐子来:城市规划应该首先尊重市民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建设》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规划师唐子来教授认为,作为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城市面临很多挑战,城市规划应该坚持建设宜居家园、坚持可持续的城市化、坚持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坚持科技创新,实际上就是坚持尊重市民、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科技的价值取向。
【总页数】1页(P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新型城镇化首先必须解决制度问题 [J],
2.如何应对新型城镇化的转型伍江、诸大建、唐子来教授三人谈 [J], 周希冉
3.唐子来:应建立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绩效评价体系 [J],
4.唐子来:上海世博会是城市再生的最佳实践 [J],
5.唐子来:上海世博会是城市再生的最佳实践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未来城市规划的科学理念与发展方向

分析未来城市规划的科学理念与发展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如何科学地规划城市,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是未来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未来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发展方向,或许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第一,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之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不仅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还包括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及城市居民的文化和精神生活等。
同时,可持续发展还要求城市规划者将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人本主义思想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
城市规划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因此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人本主义思想要求城市规划者首先要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出更加贴近居民需求的城市规划。
同时,城市规划者还应该注重居民的文化和社会差异,给予不同居民群体不同的服务和保障,以实现城市公平和谐的发展。
第三,智能化是未来城市规划的趋势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城市将以智能化的方式迎接挑战。
智能化城市将是一个高效、便捷、智能的城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等。
同时,智能化城市还将打造一个更加智能、开放、自由的城市,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城市生活。
第四,城市规划需注重城市民生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民生问题也日益突出。
未来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城市的民生问题,尤其是教育、医疗、就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城市规划者要加强城市公共事业的建设,改善城市民生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未来城市规划的科学理念与发展方向是多方面的。
城市规划者需要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制定出更加贴近居民需求的城市规划。
规划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名单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名单
培养单位名称:
校外专 家姓名
职称
全国
高等
(盖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吴志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
毛其智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世福 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博敏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晨
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奇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亚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院长
所长 院长 副院长 副院长、总规划师
同济大学 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武汉规划国土局副局长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负责人签名: 填报日期:
校外专家工作单位
同济大学 清华大学 华南理工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中山大学 华中科大
联系电话
邮箱
021-65982937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010)58322501
3593786@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87413125
hongliangping@ heyihust@ heyihust@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张松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晓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
夏南凯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和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春兰 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纹
教授、博士生导师
洪亮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依
教授、博士生导师
_世博会不只是一个_秀_专访同济大学教授_世博会_城市最佳实践区_总策划师唐子来

48 MAY 5, 2010 商务周刊博会3.2平方公里的围栏区里,面积仅15公顷、位于世博园东北角的“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受到媒体最大量的关注。
不仅因为UBPA 最能直接呈现本届世博会“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主题,而且因为它在整个园区的卓尔不群。
这是一个建筑物围合空间(与之相对应的是空间环绕建筑)构成的城市模拟街区,建筑物除了展示自己以外,还界定区隔着各种各样的公共空间——广场、街角、街道、院落、绿地等。
专业人士会发现,这块小小的园区集中了当今最前卫的环保技术、建筑理念和工艺材料。
你能在此发现温哥华的木构亭、马德里的“空气树”、汉堡的“被动屋”,体验丹麦奥登塞的自行车出行,你还能在南市发电厂厂房改造成的展馆墙上看到花花绿绿的“涂鸦”。
U B P A 总策划师唐子来说:“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有活力的混合用途街区,而不是单一用途的。
”要在世博会开幕前约到唐子来的专访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实在太忙了。
这位曾到中南海去跟政治局委员讲解城市问题的上海学者烟瘾极大,采访结束,他掐掉手里的第4根烟头准备出门,转身又补充一句:“世博会嘛,的确是嘉年华,但总要有一些展区去认真、严肃的演绎主题,否则世博会就只是一个秀了。
”《商务周刊》:现在U B P A 这么热门,您作为总规划师之前是如何预期它能达到的效果的?最初您怎么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呢?唐子来:我是2006年底接手主持这个项目,前面已经做了几轮都太不成功。
我接手的时候,只是让我们搞成世博会的一个亮点,但我们不满足于这个。
我们希望UBPA 能成为一个街区改造范例,并被认为是一个“城市最佳实践”的案例。
U B P A 最后选定了80个参展案例,我们提出“80+1”,这个1就是UBPA 自己。
我们希望它从一个传统的工业街区重生为一个新的后工业化“世博会不只是一个‘秀’”——专访同济大学教授、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唐子来街区,而不光是世博会6个月时间里的一个亮点展区。
法国城市规划中的设计控制

#
性, 而不涉及政策方面。 法国的规划法典收编了关于 规划的所有条例与规则, 它会定 期得到更新, 以增加新的立法内 容。开发控制中的建设许可是由 现行的 !"#$ 年的立法首先提出, 表述形式始于 !"%& 年的土地 利 用法。建设许可同样适用于现存 建筑的用途和外观改变、 或者需 要增加建筑面积。在有些情况下 还会增加控制要求, 而在另一些 情况下小型建设活动可以免于控 制, 登录的历史建筑则要服从不 同的控制。 还有两种被编入规划法典的 规定与设计控制相关。建筑物的 拆除必须获得建设许可的规定适 用于大量的保护区, 包括距巴黎 ’#() 以 内 的 所 有 市 镇 和 所 有 的 遗产保护地区。另一规定是针对 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所需 要的地产细划和提供基础设施, 如果可能对邻里、 基地、 城市或自 然美观特征产生有害影响, 可以 予以拒绝。 规划法典允许规划当局可以 仅以美观理由而拒绝签发建设许 可。如果因为建设工程的选址、 建筑尺度或外观影响到相邻地区 的特征和利益、 城市或自然景观, 以及纪念性视域的保护, 都可以 拒绝签发建设许可, 或者责令其 服从更为严格的条件。这一宽泛 的条文适用于整个法国, 但它的 执行是选择性而非强制性的, 地 方规划当局没有履行的义务。 规划法典的其它条文还对于 各种情况下的美学控制作了进一 步的规定, 如提供开放空间、 限制 农村地区的分散开发、 在部分建 成的地区根据周边建筑物的平均 高度来限制高度以及对于树木的 砍伐和修剪进行控制。 发展规划与设计控制 法国的规划体系基于两个层 面的 规 划。 上 一 层 面 是 总 体 规 划, 涉及广泛的领域, 是对于各种 活动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它通常 并不能直接用于规划控制, 尽管 其在较大尺度上建立了景观保护 地区、 城市发展形态、 主要基础设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新型城镇化首先必须解决制度问题

在 过 去 的 三 十 年跟 经 济 发 展 是 一个 模 式 都 强 调 速度 .跟 粗 放式的G DP 一 样 。未 来 如 果城 镇 化 不 转 型 还 是 粗放 型 ,在 资 源 红 利 、土地 红 利 、人 口红 利都 减 少 的 情 况 下 ,从 效 率 的 角度 来看 这样 的城镇 化 是走 不 下去 了 。 在 谈 到 农 民工 市 民化 是拉 动 经 济 重 要 的 动 力 时 .唐 子 来
全 国 政 协 委 员 、北 京 大 学 光 华 管 理 学 院 名 誉 院 长 厉 以 宁 :
“ 两 会 ”前 夕 ,全 国政 协 委 员 、北 京 大 学 光 华管 理 学 院 名 誉 院长 厉 以宁 在 接 受 南方 日报 记 者 专访 时指 出 :与 传统 “ 城镇化” 所不 同 , “ 新 型城 镇 化 ”不 仅仅 是 城 市 人 1 3的 增 加和 城 市 面 积 的 扩大 ,而 是 要 在产 业支 撑 、人 居 环境 、社 会 保 障 、生 活 方 式 等各
地筑 和城市 规划学 院教授 唐子 来 :
新 型 城 镇 化 首 先 必须 解 决 制度 问题
全 国政 协 委 员 、 同济 大 学 建筑 和 城 市 规 划学 院教 授 唐 子
来 在 接 受 记 者 采访 时强 调 ,尽 管 中 国 目前 城 镇 化 产 生 的 问题
方面 都 实 现 由 “ 乡 ”到 “ 城 ” 的转 变 。 “ 新 型城 镇 化 是 以城 乡
资 .往 往 力所 不 及 。结 果 无论 在 先 工业 化 和 先城 市 化 的 国 家还 是 在 后 起 的 工业 化 国家 中 .都 发 生 了所 谓 的 “ 城 市 病 .即农 村 人 口大 量 涌入 城 市 城 市 中 出现 了 棚户 区或 贫 民 窟 环 境 恶化 、 过 分 拥 挤 、 失业 激 增 、社 会 治 安 欠 佳 , 以致 出现 了 “ 反城 市 化 ” 倾 向 ,即 穷人 继 续 涌入 城 市 ,富 人 纷纷 迁 离 城市 ,搬 到郊 区甚 至
上海城市发展战略

90品质生活·四史讲堂总体规划上海曾经编制过五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目标定位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
第一阶段的两版总体规划是1927年的《大上海计划》和1946年的《上海市都市计划》,突出港口和工商中心。
1927年《大上海计划》依据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东方大港设想,城市目标定位是“设世界港于上海”。
在 1946年《上海市都市计划》中,一批留学归国的规划师带来西方的规划理念,城市目标定位是“上海为港埠都市,亦将为全国最大工商业中心之一”。
第二阶段的两版总体规划是1959年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1986年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强调上海的国内工业基地职能,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先生产、后生活”的国家发展思路和“冷战时代”的国际发展环境。
1959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在妥善全面地安排生产和保证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情况下,工业进一步向高级、精密、尖端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上海在生产、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198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中心,还应当把上海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
第三阶段的时代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1999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国务院批复文件明确: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把上海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国际大都市”和“四个中心”的城市目标定位取得了显著进展,上海的各类全球城市排名不断提升,在国内上榜城市中始终名列前茅。
“卓越的全球城市”作为上海城市目标定位,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要求。
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上海已经进入全球城市行列,应当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世界博览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三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

1992年世博会是推动西班牙南部 Ⅸ域经济发展的政策T具,塞维利亚则 是南部区域的巾心城市。,世博会推动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区 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包括从马 德里到塞维利亚的高速铁路直达世博 会场址、塞维利亚机场的新候机楼、塞 维利弧港u泊位的增加、塞维利亚市内 及其周边路网的改善。
心岛上,桥梁不仅是必要的交通设施, 也是世博会的标志性景观。,这些桥梁 的创造性设计使交通功能和美学造型 融为一体,已经成为塞维利亚城市景观 的标志之一。
图5单轨电车和空中缆车
者大道贯穿南北,无论是白天还是夜 晚,世博会的盛况可以尽收眼底,最高 日的客流量达到近7万人次。单轨电 车环绕西班牙展区和国际展区,也是兼 具交通和观光功能,最高日的客流量为 4.3万人次。
发现者大道西侧的中部和北部区 域作为国际展馆区域,五条东两向的林 荫大道与南北向的发现者大道交汇,形 成多元的空间结构,使各个困家的展馆 都能够面向林荫大道作为公共开放空
*救爵f{f15岛等学校博P#科点擘项科研堆金项目“世界博览会的闰际比较和经验借鉴”和L海市科委“世博会规划没计导!『!IJ”课题资助(编号
5.1 主越展馆 维塞利亚世博会围绕“发现的时 代”作为主题,设置了五处主题展馆。 卡图哈修道院改造成为15世纪馆,展 示哥伦布和其他航海探险家的伟大发 现对于欧洲文明进程的划时代影响。 航海馆展示15世纪以来航海技术的重 大发展,整个展馆使人仿佛置身于巨大 的船舱之中。自然馆顺应了人类世界
模型、图片和电影等方式,展示亚马逊 热带雨林和拉丁美洲的自然环境,以及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进行的科学考察活 动。
参考文献(4条) 1.Memoria General de la Exposicion Universal Sevilla 1992 2.Cartuja 93 10 Aniversario (1993 -2003) Especial 3.克劳德·塞旺.竹田一平 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 2003 4.上海市人民政府.国际展览局 中国2010年世博会论坛 2003
周家伦校务委员会主任出席上海国际工商管理硕士(SIMBA)开学范文

内部参考资料外事与港澳台工作通讯2003年1-2月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与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编本期要目●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董事会顾问Joachim Lorenz博士来访我校●吴启迪校长会见美国大西雅图区贸易发展联盟总裁●彼德罗教授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李永盛副校长会见泰王国国会上议院克拉运河评审委员会荣誉顾问黄锡辉先生●杨东援副校长会见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吴启迪校长参加英国驻沪总领馆招待会●我校世博研究中心和外办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代表举行会谈●吴启迪校长会见德国外交部东亚处处长Burbach先生●周祖翼副书记会见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代表团●韩国庆熙大学与我校签订合作协议●2003年膜结构技术亚洲论坛在我校召开●李国强副校长会见著名钢琴家李名强教授并授予其同济大学顾问教授称号●杨东援副校长出席格拉茨工业大学举办的“地质技术与隧道工程”课程开幕式●吴启迪校长、李国强副校长分别会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拉森教授●德国经济基金会代表团一行二人来我校访问●李永盛副校长会见法国巴黎高科Edmond LISLE教授及夫人●吴启迪校长会见卡耐基梅伦大学来宾●杨东援副校长会见法国斯特拉斯堡Robert Schuman大学Guy SIAT副校长●吴启迪校长会见朝鲜驻华大使●吴启迪校长会见奥地利教育部大学国际合作联络人萨尔茨堡大学副校长●我校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召开院务委员会会议●吴启迪校长会见都柏林理工大学(DIT)校长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董事会顾问Joachim Lorenz博士来访我校1月2日上午,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董事会顾问Joachim Lorenz博士访问同济大学。
Joachim Lorenz博士是随德国总理施罗德一行一起到中国访问的,他陪同施罗德总理参加了12月31日在上海举行的磁悬浮列车的首发仪式。
吴启迪校长会见了Joachim Lorenz博士并首先祝贺蒂森克虏伯集团在磁悬浮列车方面取得的成功。
Joachim Lorenz博士感谢同济大学授予施罗德总理名誉博士学位,同时希望中国能够继续利用磁悬浮技术。
2024年全球城市规划的新趋势

城市规划:注重 生态保护,提倡 绿色出行
发展趋势:绿色 建筑和绿色交通 将成为城市规划 的重要方向
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性
单击添加标题
城市韧性: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外部冲击的能力
单击添加标题
气候适应性:指城市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和建设,以适 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单击添加标题
最新趋势: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性,以提高城市的可持 续发展能力
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通流的优化和拥堵的缓解
绿色建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提高建筑能效和可持续性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城市规划中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提高规划的准确性 和可行性
全球城市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挑战:城市间合作需要解决 文化差异、政策差异等问题
机遇:城市间合作可以共同 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全球性问题
机遇:城市间合作可以共享 资源,提高效率,促进经济 发展
挑战:城市间合作需要平衡 各方利益,避免出现不公平
现象
培养新一代的城市规划师
教育背景:城市 规划、建筑设计、 环境科学等专业
技能要求:创新 思维、跨学科知 识、实践经验
城市规划的创新与机遇
创新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城市规划
绿色环保:注重生态保护,推 广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能源
智能交通: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 城市规划,提高规划的民主性 和可行性
PART 5
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
国际知名城市的规划实践
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思考_唐子来

海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该研究项目的部分成果。文章的 市”(Central City)属性 ;城市的内向集聚度越高,更为显
前三部分分别讨论全球城市的分析维度、评价体系和典型案 例,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解析迈向全球城市的中国语境。
表 1 基于福布斯 2000 的总部集聚度和基于 GaWC175 的网络关联 度的前 20 位城市排名比较
2000 年以来,全球城市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分别受到弗 里德曼和萨森的影响,通常采用跨国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构
国际城市规划 2015 Vol.30, No.4
9
本期主题
成的企业内部跨国网络(intra-firm transnational networks)
奥尔德森和贝克菲尔德(Beckfield)认为,基于跨国公
全球城市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成为重 要的研究议题。弗里德曼(Friedmann)发表了“世界城市 的假说”(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一文,将城市和区域 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联系起来 [4]。他认为,世界城市作 为全球资本的“支点”(basing points for global capital),是 跨 国 公 司 总 部、 国 际 金 融 机 构 和 商 务 服 务 产 业(b u s i n e s s services)的集聚地,也是全球交通和通讯的枢纽,因而在全 球经济中具有支配地位(command and control posts)。萨森 (Sassen)于 1991 年发表了《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一书 [3]。除了跨 国公司总部和国际金融中心,萨森更为关注高端生产性服务 业(APS: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她认为,全球城市 是全球资本服务中心,而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全球资本服务中 心的关键产业。全球城市网络的形成是基于生产性服务企业 的全球关联网络(interlocking networks),因而企业是全球 城市网络的作用者(agents)。
城市建设为何“千城一面”(篇)

城市建设为何“千城一面”(5篇)正文第一篇:城市建设为何“千城一面”城市建设为何“千城一面”----------高大全的政绩观:政府主导下城市的文化基因难觅(自己加)2021年11月29日15:05 来源:半月谈作者:李晓燕湖北省孝昌县小河镇老街是一条真正“明清一条街”,如今已破败不堪,而各地建设中的仿古街道却越来越多,该保护古老街道还是仿造和重建?当地政府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中国到底有多少条新建的“明清一条街”?有经常出差的朋友说,如今许多城市甚至城镇的入口处,都有个圆形大转盘,转盘中间往往还有个造型雕塑。
千篇一律的转盘加雕塑的入城标识,使人根本认不出进入的是哪个城市。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非洋不取、千城一面、高大全”,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建筑学大师潘祖尧对中国城市建筑提出的批评。
潘祖尧是资深建筑师,1973年在香港成立潘祖尧建筑师事务所,1981年担任亚洲建筑师学会理事长,后来又担任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第一任会长。
在潘祖尧看来,北京的新建筑和城市设计虽然引人注目,但未必合情合理。
他认为,北京的几座标志性建筑中只有水立方“还可以”,因为这个建筑所处的位置原先就是一片空地,而且是为了奥运主题而建,附近也没有传统建筑,比较契合周围的环境。
但他评价央视新大楼“好像一个外来的怪物”,他认为,作为独立建筑是不错的,但跟周围环境联系起来,就显得突兀了。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潘祖尧发言时指出,,近3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其中的痼疾非但没有得到根治,反而又有新的发展。
潘祖尧认为,部分政府“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无视专家意见“搞一言堂”,从而犯了不少常识性错误。
“超高层建筑防火问题未得到切实解决,就遍地林立。
”潘祖尧还说,我国城市在“赶跑”过程中,还存在不断破坏近现代建筑,却又不断复制假古董、千城一面、在建筑形式上过于崇洋等问题。
发言最后,潘祖尧建议有关部门尽快集中相关专家学者,总结我国几十年来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尽快制止重复过去的疏漏和错误,争取在一年内提出科研报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未来之城——世博会

未来之城——世博会作为网上世博会的一大特色,未来之城是世博会历史上的重要创新,背景取材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未来之城采用3D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上展现上海世博会,网友可以在3D场景中漫步上海世博园区,通过精巧别致的故事和趣味小游戏了解世博会的渊源。
除了能感受世博会浓厚的文化底蕴,网友还有机会在未来之城里与成龙和姚明等明星手牵手逛园区,还有机会获得世博会纪念品等游园奖励,,更能通过未来岛参与未来城市的畅想打造,为未来人类生活的城市添一份色彩。
未来之城具有极尽逼真的美术制作、人性化的功能设计、真实的世博背景文化、快乐和谐的绿色竞技小游戏、可爱无比的宠物及真实交友等诸多流行玩点,带来一个好看,好玩,好用的精彩体验。
网上世博会-未来之城展馆任务介绍展馆任务是未来之城中的一大亮点,展馆任务包含了对话类任务和答题类任务两种,虽然两种任务形式不同,但用户在体验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上海世博会里相当一部分展馆的精妙设计理念和文化底蕴,以及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演绎。
什么是对话类和答题类展馆任务?对话类展馆任务是让用户通过与不同的NPC对话聊天,了解到相应的展馆信息,体验实体世博会展馆的设计和背景;答题类展馆任务则包含了许多世博会展馆有关的知识性问答题,让用户在答题娱乐的过程中,了解世博会展馆的历史知识并拿到积分和奖励。
展馆任务怎么玩?只要用户等级达到5级,在世博场景中的任何场馆附近的任务NPC处都可以随意接取任务,但每个展馆的任务同一用户一天内只可以完成一次。
网上世博会-未来之城主线任务介绍网上世博会-未来之城中拥有着丰富的任务等着用户去发掘、完成,通过完成主线任务,用户不仅可以熟悉了解未来之城,了解上海世博会的多姿多彩,还有机会获得一些神秘的大奖。
想成为未来之城的高手吗?想进入未来之城新鲜与有趣的世界吗?想感受逼真的游览体验吗?快和我们一起来领先体验吧!怎么接任务?在未来之城中,凡是在NPC头上有“惊叹号”标志的,都代表用户可以在当前NPC处接取到各种趣味十足的任务。
城市转型规划与机制_国际经验思考_唐子来

Planning and Institution of Urban Transition: Reflection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城市转型规划与机制:国际经验思考唐子来 王兰Tang Zilai, Wang Lan作者:唐子来,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兰,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wanglan@摘要:本文从城市转型的背景出发,将转型城市分为全球城市和工业城市两类。
通过梳理作为全球城市代表案例的东京、伦敦和纽约,作为工业城市代表案例的曼彻斯特、匹兹堡、多特蒙德和埃森,文章剖析了两类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型特点。
文章进而分析了案例城市在转型中的功能定位、空间规划和实施策略,并总结了规划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sof urban transition, this paper categorizes cases into global city and industry city.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social and spatial structure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case studies on Tokyo, London and New York City as global cities and on Manchester, Pittsburgh, Dortmund and Essen as industrial cities.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functional orientation, spatial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urban transition. It concludes with the function of urban planning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transition.关键词:城市转型;全球城市;工业城市; 城市规划;国际比较Keywords: Urban Transition; Global City; Industrial City;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1 城市转型概述城市转型在欧美城市早已经发生,并在持续进行中。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新型城镇化首先必须解决制度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新
型城镇化首先必须解决制度问题
佚名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5
【总页数】1页(P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吴承照教授访谈 [J], 刘之灵;马兵
2.发展村镇旅游是统筹城乡建设的有效途径——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彭震伟教授 [J],
3.研究社会语境下的里弄街区再生,注重与公众交流学术成果——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彦伯 [J], 王小静;李彦伯;;
4.“我一直把自己定位在中间状态”——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立 [J],
5.致力中国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承照教授 [J], 周海淑; 张静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城市规划中的设计控制

徳国城市规划中的设计控制【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摘要:徳国的设计控制是完整的和灵活的,目的是使''城市功能在最佳的城市形态中得以实现"。
法左的建造规划包含了开发控制和设计控制的各项详细要求,设计竞赛则为编制高质量的建造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
建造规划与建造法规、设计指南和设计导引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设计控制体系,而规划当局和开发者之间协商环肖又使设il•控制的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关键词:徳国;设计控制1.引言徳国的城市规划涉及到城市发展的功能和环境特征的各个方而,它也影响到城市的外观形象,并且扩展到了私人不动产领域。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都有密切的联系,设计控制是整个规划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是地方市镇的职责,但它也是一项受到《联邦建造法典》管治的规左性事务(pulsoryactivity) o联邦和州层而上的规划构成了市镇层而规划囊澜寻?尽管功能议题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首要地位,而城市形态的美学议题是难以确定的,但规划仍然试图确保''城市功能在最佳的城市形态中得以实现",并使环境变化受到有意识的控制。
好的城市设讣是人性化城市的一项基本要求,它将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到城市居民。
专业人匕对于一项开发计划在设计上的优劣判断通常可以取得共识。
虽然这样的评判部分是基于客观标准,但英中依然包含了个人偏好因素。
对于''偏好"和''时尚"的争论是永无休止的,所以建筑师和规划师必须承认他们的工作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超岀客观判断的。
2.立法基础徳国城市规划中关于设计议题的立法分为联邦、州和市镇三个层而。
联邦政府制泄区域综合规划的指导原则,州政府则负责具体的规划编制和实施。
联邦区域规划法(The Federal Regional Planning Act)规立了区域规划的内容、机构、责职和程序,其中包括了有关设计控制的保护条款,如农村地区的住区保存、农1+1景观和游憩环境保护,但联邦政府的法律条款在城市规划方而的影响力仍是微不足道的。
【“上海2035”解读】专家视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解读∣上海。。。

【“上海2035”解读】专家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解读∣上海。
编者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已于2017年12⽉经国务院批复。
批复指出,规划“坚持以⼈民为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与⾃然和谐共⽣,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注重远近结合、城乡统筹,注重减量集约、多规合⼀”。
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上海2035,本刊编辑部采访了曾参与指导上海2035编制的相关专家,多视⾓、多⽅位解读规划,以期为上海总规实施提供指导,同时对其他城市新⼀轮城市总规编制有所助益。
郑时龄中国科学院院⼠同济⼤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教授上海2035有诸多亮点和突破。
⾸先内容更全⾯。
规划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都市,将国际化提升到了更⾼层次,同时涵盖了科技和⽂化的内容。
另外,过去的总规只是从城市⾃⾝⾓度来看,⽽这⼀版上海总规谈到了区域协同和区域⼀体化。
其次思考更理性。
新版总规提出了以前规划没有的底线约束,并且把⽣态放在了⾮常重要的地位。
“卓越的全球城市”、令⼈向往的“创新之城、⼈⽂之城、⽣态之城”,这⼏个⽅⾯的概括也⾮常具有创新性。
同时,这版总规也贯彻了中央城市建设⼯作会议的⼀些精神,与国家⼤政⽅针有密切关系。
此外,编制⽅法更具⽰范性。
编制规划前就对18个课题进⾏充分研究,针对⼀些城市问题提出总体发展思路,所以这轮总规⽆论是总体思路、编制⽅法、技术⼿段,还是“1+3”的规划成果、“开门办规划”公众参与⽅⾯,相⽐以前都有很⼤进步。
同时这轮总规也不单单是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量,还集合了同济规划院、中规院上海分院、地调院等多⽅⼒量为上海群策群⼒。
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居会议提出“安全、健康、幸福、充满希望的城市”,我觉得这样的城市才是满⾜⽼百姓基本要求的城市。
上海2035提出打造15分钟⽣活圈,提出绿地、轨道交通⽹覆盖率,提出每个10万⼈以上的新市镇都要通地铁,这些都体现了“以⼈民为中⼼”。
如何应对新型城镇化的转型伍江、诸大建、唐子来教授三人谈

如何应对新型城镇化的转型伍江、诸大建、唐子来教授三人谈周希冉
【期刊名称】《时代建筑》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中国近30年来的城市(镇)化过程可以说是喜忧参半,针对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记述了诸大建、伍江和唐子来三位教授的谈话,探讨从城镇化到新
型城镇化转变的原因,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并聚焦新型城镇化过程
中的土地、人口和政策问题.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周希冉
【作者单位】《时代建筑》杂志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1(K828:TU);TU984
【相关文献】
1.绿色经济:让环保为经济做加法专访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教授 [J], 宋旭
2.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新型城镇化首先必须
解决制度问题 [J],
3.绿色化是更好的生产生活模式——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一席谈 [J], 张化冰
4.“世博会不只是一个‘秀’”——专访同济大学教授、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总策划师唐子来 [J],
5.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三人谈——钱宗范、唐凌、袁鼎生三教授在’99右江民族师专科研座谈会上的学术报告 [J], 钱宗范;唐凌;袁鼎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built environment: investment(投资) vs use(使用)
4.3 built environment: revalued place(升值) vs devalued place(贬值)
4.4 built environment: divergence(异质) vs convergence(均质)
滨水地区的城市复兴
London, Liverpool, Manchester
城市开发公司
(Urb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UDC)
(1)开发废弃土地、广辟资金来源 (2)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 (3)促进住宅建设、资助社区发展 (4)推行职业培训、提供合格劳力 (5)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地域营销 (6)提供投资服务、拓展发展机会
Garden City (1903)
市政中心
2
纪念建筑
商业中心
花园住宅
花园住宅
Harlow(1947)
田园风光
老龄新城
人车交通分流
新城中心和邻里中心
3
多层中密度住宅
低层高密度住宅
低层高密度住宅
Runcon New Town(1964)
规划概念
规划结构
邻里组团模式
公共设施空间配置模式
社区规划结构
4
新城中心
新城中心
邻里街坊(环境区)
6
邻里中心
住宅组团
人车交通分流
前后花园
美国的新城市主义
1. 新城市主义产生的缘由
(1)城市蔓延 (2)传统都市生活方和社区的消失 (3)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4)过度依赖小汽车交通 (5)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6)房地产营销
美国的郊区发展模式: 城市蔓延(Urban Sprawl)
1.2 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 public-sector-led urban renewal
国家理论(role of state) (1)维护社会安定:公平
(legitimation function: social justice) 城市更新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公共干预 财富的再分配:提供社会住宅和其它公共物品 (2)促进经济发展:效率 (accumulation function: economic efficiency) 城市更新作为促进经济效率的公共干预 克服市场失灵:非理性的价格期望
(4)面向步行者的街道 Pedestrian-firendly streets
(5)公共领域的主导地位 Dominance of public domain
3. 呼唤观念更新
(1)区域(增长管制): 公共交通和紧凑城市形态
(2)社区(区划法规): 混合用途和步行范围
(3)建筑(城市设计): 建筑面向公共空间和具有人性尺度
地块产权分割 囚犯的困惑
2. 对于城市更新的批评和反思
2.1 支持者 (1)刺激经济发展 (2)优化土地利用 (3)改善城市面貌 (4)提升居住条件
2.2 反对者 (1)房地资本获利 (2)破坏城市肌理 (3)肢解传统社区 (4)驱赶贫穷百姓
2. 对于城市更新的批评和反思
J. Jacobs (1961)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P. Davidoff (1965) 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 C. Alexander (1965) A City is Not a Tree O. Newman (1972) Defendable Space C. Alexander (1987) 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 A. Jacob (1987) Towards an Urban Design Manifesto
国外城市规划的理念和趋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唐子来
战后西方国家的城市规划实践
新城建设(1950-1960)
城市更新 (1960-1970)
城市复兴 (1980-1990)
新城市主义(1990)
从新城到新城市主义
(1)英国:新城建设 (2)美国:新城市主义
英国的新城建设
1. 历史背景
(1)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膨胀 (2)公司城镇(Company Town) (3)田园城市(Graden City) (4)巴洛报告(Barlow Report, 1940) (5)大伦敦规划(Greater London Plan, 1944 )
美国的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计划始于1949年的《房屋法》、结束于1974 年的《房屋与社区发展法》。
地方公共机构(城市开发公司)使用联邦资金(占2/3) 和地方资金(占1/3),运用公共征用权,进行城市改造。
截止1973年,共花费近130亿美元的联邦基金,涉及 2000多个项目,拆除60万个住房单元和搬迁200万居民。
1.2 经济转型(Economic Restructurig) 后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
1.3 社会转型(Social Restructuring) 新生代中产阶级:生活理念和消费偏好
2. 新的特征
2.1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economic-centered) 从社会公平到经济效率 (from social justice to economic efficiency)
(1)立法:新镇法(New Town Act, 1946) 城镇开发法(Town Development Act, 1952)
(2)体制:新城开发公司 (New Tow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s )
(3)财政:国家低息贷款
3. 新城建设的目标:区域职能
(1)经济发达地区: 疏解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
(2)经济落后地区: 区域增长极核
4. 新城建设的原则 (1)平衡(Balanced):
居住/就业平衡、产业结构平衡、社会结构平衡 (2)自足(Self-contained):
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5. 新城建设概念的演进 (1)城市规模:从小到大 (2)建设密度:从低到中 (3)功能分区:从单一到混合 (4)交通组织:从一元到多元
交通组织模式
空间序列 密度分布
住宅组团布局模式
新城中心 高速道路
公交专用道路 邻里中心
新城绿心 组团分隔绿带
步行体系
步行体系
5
多层住宅区 (沦为贫民窟)
重建后的场景
Milton Keynes New Town(1967)
新的邻里中心模式
Milton Keynes New Town, 1970s
人车交通分流
田园城市(Garden City)
巴洛报告(Barlow Report, 1937-1940) 大伦敦规划(Greater London Plan, 1944)
伦敦的绿带(Green Belt)
公司城(Company Town: Port Sunlight)
1
2. 新城建设的体制:立法、机构、财政
7
4. 新城市主义的开发管制方式
街道-街坊-建筑的设计准则(design guidelines)
新城市主义的经典案例:Seaside
8
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
from urban renewal to urban regeneration
城市更新
Urban Renewal
1. 城市更新的动因解析 2. 对于城市更新的批评和反思 3. 城市更新案例
2.2 面向市场(market-orienated) 从干预市场到促进市场 (from intervention to facilitation)
2.3 以房地产为主导(property-led) 从需求导向到供给导向:领引需求 (from demand-orientated to supply-orientated)
2. 传统城镇生活环境作为永恒主题: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概念 (timeless goal of urbanism)
(1)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模式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2)混合用途和适宜强度 Mixed uses and densities
(3)步行范围和人性尺度 Walking distance and human scale
2. 对于城市更新的批评和反思
A. Jacob (1987) Towards an Urban Design Manifesto
(1)Minimum density (2)Integration of activities and mixed uses (3)Public space defined and enclosed by buildings (4)Streets for pedestrians (5)Small-scale and gradual development
1974年开始,社区规划和公众参与取代“推土机式”的拆 除重建。
1. 城市更新的动因解说
1.1 市场驱动的城市更新 market-driven urban renewal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城市建 成环境的更新时机
9
(1)建筑物的物质寿命和经济寿命 (2)既成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 (3)城市更新的时机
欧洲城市:街道上的“巴蕾”
10
传统社会空间:上海里弄的“巴蕾”
上海的城市更新:从传统社区到国际航运中心
上午
中午
11
传统里弄街区的保护性开发:绅士化
下午
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