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环境脆弱性表现、原因以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喀斯特措施

喀斯特措施

喀斯特措施引言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景观,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特殊的水文背景,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喀斯特地区的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喀斯特措施,以帮助保护和管理喀斯特地貌区域。

1. 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由于喀斯特地区的独特水文背景,水资源管理成为喀斯特地区保护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喀斯特水资源管理措施:1.1. 构建水源地保护区喀斯特地貌区域往往有许多地下水源,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可以通过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来限制区域内的人类活动,防止污染和过度开采。

1.2. 推广节水措施在喀斯特地区的干旱条件下,合理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

推广节水措施,如雨水收集、灌溉技术改进等,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管理措施喀斯特地貌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其特殊的土地构造和容易发生的土地退化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喀斯特土地管理措施:2.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喀斯特地区的土壤贫瘠,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合理的农田耕作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的退化,并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

2.2. 防止土地侵蚀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容易发生侵蚀现象,特别是在降雨较多的季节。

因此,采取防止土地侵蚀的措施非常重要,如植被恢复、梯田建设等。

3. 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喀斯特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之一,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3.1. 划定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地区内有许多特有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划定自然保护区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保护这些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3.2. 加强物种保护和监测喀斯特地区的特有物种需要得到保护和监测。

加强对这些物种的保护措施,如实施保护法规、组织人员进行监测和研究等,可以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质地貌,特点是地表上多为石灰岩、石膏岩等岩石,溶蚀作用明显,地下水循环不畅,河流水源缺乏。

这种地形条件导致喀斯特地区容易发生石漠化现象,即土壤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稀少。

石漠化对环境、农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治理。

以下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一些常用方法:1. 林业措施:在喀斯特地区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尤其是一些能够适应石质土壤环境的植物。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壤固结和水源涵养能力,减缓土壤侵蚀。

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如定期修剪、补栽和病虫害防治等,也能够提高植被的稳定性和覆盖率。

2. 土壤保持措施: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如合理耕地整理、水土保持种植结构调整等,以减缓土壤侵蚀和水的流失。

还可以采用梯田、隔沟保留等技术手段来改善流域的水土保持条件。

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喀斯特地区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有梯田、植被带和防护林等。

梯田能够减缓坡面径流速度,减少泥沙侵蚀;植被带和防护林能够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4. 建设水库和拦河坝:由于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循环不畅,常常面临着水源紧缺的问题。

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的过程中,可以修建水库和拦河坝来调节水资源,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

5. 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探索适合该地区的治理方法。

也需要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包括林业措施、土壤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水库和拦河坝以及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

通过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石漠化现象,保护环境和农业生产,促进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环境脆弱性表现、原因以及防治对策

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环境脆弱性表现、原因以及防治对策

i鬟糕自然秘学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环境脆弱性表现、原因以及防治对策吴庆东李光建(贵州省遵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遵义563000)[摘要]受自身的种种因素影响,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的环境脆弱性很强。

为此,我们应该通过采取制定环境保护规划、遏制人口增长、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环境整治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与管理系统等手段来予以防治。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表现原因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P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10019一01一、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脆弱性的表现(一)贵州喀斯特山区的人口数量少。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中的可耕地比重很小,仅占贵州可耕地面积的10.75%,而且贵州省喀斯特山区人均耕地只有0.052hm2,低于联合国的人均耕地警戒线。

第二,可耕地质量差,产量低。

贵州喀斯特山区上等田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1.2%。

第三,贵州喀斯特山区非耕地利用难度大。

(二)贵州喀斯特山区适生树种少,群落结构简单。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肥力低,限制因子多,因此适生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食物链极易受干扰,生态系统稳定度差;同时这些植被生长速度缓慢,生物繁殖力明显低于全国其他湿润亚热带地区。

(三)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敏感度高,易遭破坏但恢复及难。

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途径十分脆弱,对外来影响的适应能力很差,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十分强。

例如,贵州喀斯特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就会暂时中断,生态环境将迅速逆转,恢复治理相当困难。

(四)贵州喀斯特山区承灾能力弱,旱涝灾害频繁。

贵州喀斯特山区岩体裂隙和地下水系管网发达,地表降水容易迅速转入地下深处,使地表环境干旱缺水;而转入地下水系管网的水,由于各地段地下管网的通畅性差异很大,所以一旦遇到大雨就很容易在低洼处堵塞造成局部涝灾。

从近几十年来的情况看,贵州喀斯特发育典型山区的早涝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比气候条件类似的非喀斯特山区高。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精)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精)

收稿日期:2000-02-28;改回日期:2000-05-24。

作者简介:苏维词(1964-,男(苗族,湖南人,1990年北京师大地理系毕业,硕士,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域系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部。

Tel :0851-*******。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苏维词,朱文孝(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摘要: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之一,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本文在阐述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成因机理,并简要地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治理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机理;治理对策;贵州喀斯特山区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喀斯特的腹心地带,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达13万km 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

全省95%的县(市、区、特区都属喀斯特分布区,91.7%的耕地、88.3%的农村人口、94%的粮食产量和95.7%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出自在有喀斯特分布的县份,贵州的工业、农业、交通、城建、旅游、生态等各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喀斯特影响,喀斯特是贵州最大和最基本的省情之一。

受喀斯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贵州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差,可持续能力弱,人地矛盾、人粮矛盾尖锐突出。

因此,探讨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及其成因,搞好喀斯特脆弱环境的治理,对于提高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容量和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本特征喀斯特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体系(地球化学过程占主导地位的双重含水介质碳酸盐岩系、能量体系(碳、钙循环交换、贮存转移强烈、结构体系(地表、地下二元三维空间地域系统[1]和功能体系(开放系统下强溶蚀动力过程的熵控自组织功能构成的多相多层次复杂界面体系,属环境相对均衡要素之间突发转接或异常空间临接的一个非线性典型域,并集中显示出环境界面变异敏感度高、空间转移能力强、生态系统竞争程度高、生物量小、被替代概率大、环境容量低、承灾能力弱、稳定性差等一系列体现喀斯特环境脆弱性的特征。

贵州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 生产 工艺的不 成熟 ,年生 产量大 ,从而导致 大量 的废 气 、废液 和废 渣 向周边环 境 中排放 。到 目前 为止 ,治 理 土壤 重金属污 染还没 有行之有 效的 办法 ,这就 使重金属 污
染的预防和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
1 . 3 水土流失情况 日益加重
贵 州省处 于长江 、珠江上游 的分水 岭地 带 ,加之贵 州 省的地形 地貌 多以丘 陵为主 ,山高坡陡 ,人为活 动对森林 植被产 生较大 的负面影 响 ,从而导 致贵 州省的水 土流失情 况较为严 重。严重 的水土 流失给 贵州省喀斯 特地 区的生态
综合来 看 ,贵州 省的农 田土 壤综 合污 染指数 达到 2 . 8 l ,污
染 等级 初步定 为 中度 。贵 州省 的土壤 重金 属污 染以 C d污 染最为突 出,污染指数达 到 4 . 0 5 ,污染等级定 为重度。 值 得一提的是 ,贵州省 的汞矿储量、产量居全 国第一 。 据 不完 全统 计 ,4 0年 来 贵 州省 在 汞矿 的 开 采 冶炼 过 程 中 制造 大 量的 污染物 ,初 步统 计排 放 的废 气达 到 2 0 0 亿 m 左 右 ,含 汞 的 废 水达 到 5 1 9 2万 1 1 - 1 ,含 汞 的 废 渣 达 到 4 2 6 万 m 。在 8 0~ 9 0年代开 采冶炼汞的黄金 时期 ,主要
境 困难 是非常 大的 。另外 ,贵州 省的露 天煤矿开 发后 大多 数 没有进行有效的复垦 ,从而形成大片 的荒 漠化 区域 。
矿 产资源 的开发利 用问题 颇多 ,笔者 总结 大量文献 资 料 ,发现贵 州省矿产资源带来的环 境问题主要有 :( 1 ) 资源 毁 损 :矿 产资源破 坏 、浪 费严重 、废渣等废 弃物 占据着土 地 资源 ;地 质地貌 破坏严 重 ,大 多数露天矿 产的开 发改变 了原来 的地 形 与地 貌 ,从而 对风景 、人文景 观造成 严重影 响 ,加 剧 了土地石漠化 、水土流 失等灾害 的发生 进程 。( 2 )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一、概述喀斯特石漠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喀斯特地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

其发生发展不仅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地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岩石裸露率上升等特征。

在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尤为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当前喀斯特石漠化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喀斯特地区地形复杂,地物破碎化程度高,给遥感监测和数据分析带来很大困难。

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使得石漠化过程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研究难度。

石漠化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缺乏也制约了研究的深入进行。

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但喀斯特石漠化研究也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石漠化监测和评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多学科交叉融合也为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对喀斯特石漠化成因机制的深入理解和治理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有效应对这一生态挑战,推动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获取与处理的难度、评估指标体系的不足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1. 喀斯特石漠化定义及成因简述喀斯特石漠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所导致的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出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以及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这一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尤其在我国的西南部地区,如贵州、广西、云南等地表现尤为突出。

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复杂多样,其中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相互交织。

在自然因素方面,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这些地区岩石裂隙发育,溶洞和地下河广布,地表水沿裂隙流入地下,导致地表水缺乏,从而易引起旱涝灾害。

喀斯特峰丛山地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但地表径流少,且受地形限制难以形成流畅的排水系统,使得水土流失现象频发。

贵州地区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贵州地区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贵州地区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交141 冉越201402040105摘要分析贵州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贵州;对策;喀斯特地形我来自于贵州省,贵州,简称“黔”或“贵”。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

贵州相对于全国来说是较落后发展地区,在之前的20年前,工业还没有现在的发达,环境也比现在好很多。

依稀记得,小时候经常去的那条河清澈见底,小鱼小虾什么的成群游来游去。

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晚上等着大人们从河里电鱼,那意味着一顿丰富的天然无污染的美味。

但那时候在河流上方有一家化工厂,化工厂那会可不敢向河里投放工业废料,但当化工厂废料泄露之后,记得河流变了颜色,一大群一大群的小鱼翻了白肚,那时候河流的自我清洁能力比较强,所以就慢慢的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可是随着经济的逐步提升,工厂,公路等的修建,人类对于树木的严重砍伐,后来那条河就越来越容易干涸也容易有洪流,记得死了不少人。

但是当时当地的一些部门也没有引起重视,直到现在,河流时不时断流,河里面很难看见有活物,直到现在,依旧没有相关部门关注这个现象。

由于贵州喀斯特地貌占全省面积的比重高达73%,且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成土速度慢、土层薄,土被多不连续、地表渗漏强、临时性水分亏缺严重、现实生产力低、生态环境稳定性差、敏感性强、环境容量小、土地人口承载力低,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抗灾承灾能力弱、植被遭受破坏难于恢复等这一系列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脆弱性特征,使其成为世界上生态最脆弱地区之一。

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措施

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措施

062城市地理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措施赵桓(贵州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贵州贵阳550000)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更是成为环境保护重点关注的对象。

贵州省作为我国喀斯特地形面积最大的省区,其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是时下国内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关注对象。

基于此,本文对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相应措施,以期对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贵州;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高山区域,喀斯特地形占全省面积的85%,是我国喀斯特地形面积分布最大的省区。

在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加之近年来人为因素的影响,贵州省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的生态脆弱现象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和环境。

因此,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探讨,对于合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贵州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1.现状贵州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由于碳酸盐发育完全而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因此贵州的土地资源十分珍稀,且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加之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面植被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根据2013年《贵州省水土保持公告》,全省2010年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55269.40km2,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的31.37%。

从地域分布上看,轻度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而中度与强度的水土流失则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东北的一些地区,极度侵蚀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2.危害`水土流失会带来很多生态问题,首先就是石漠化的产生。

贵州数据喀斯特地形,土层本身就十分浅薄,大量的水土流失会导致基岩面积扩大,从而导致了土地的石漠化现象。

其次,水土流失的发生会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从而导致了泥石流、滑坡等现象频频发生,毁坏道路、农田、房屋等,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发育有许多坑洼、溶洞和峰丛组合的地貌形态,主要由于石灰岩等溶蚀性岩石受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质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石漠化现象的发生。

石漠化是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等。

石漠化的治理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和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一、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恢复,可以通过人工造林、草本植物种植、草坪铺设等方式,增加土壤的抗蚀能力,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

植被的恢复还可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率,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土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水土保持林网在喀斯特地区进行石漠化治理时,可以通过建立水土保持林网,种植针叶树、阔叶树等植被,形成自然屏障,阻止雨水冲刷土壤,减轻水土流失的破坏性。

水土保持林网不仅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壤的冲刷,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地下水位,形成水源涵养功能,减少地表径流对水源的破坏。

三、构筑护坡喀斯特地区的地貌多为峭壁陡崖,容易发生坡面侵蚀、坍塌等现象。

为了加强土地的稳定性,减轻水土流失,需要在喀斯特地区进行护坡工程,构筑护坡、护坡梯田等措施,增加坡面的抗蚀能力,减少坡面水土流失,改善地表植被覆盖率,保护土壤资源,使土地保持稳定。

四、开展梯田工程在喀斯特地区进行梯田工程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梯田工程可以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性能,增加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开展梯田工程,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地,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五、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在喀斯特地区进行石漠化治理时,水土保持的监测与管理非常重要。

要根据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喀斯特地貌是中国西部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类型,其表面通常呈现出裸露的石灰岩地表,被誉为“石漠化”的代表。

由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加剧,植被枯死,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给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和恢复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引导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水资源。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是当前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降低水土流失,减轻土地退化的程度,维护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生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合理利用水资源,能够提高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当地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问题意义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土地退化严重,植被稀少,水资源短缺,造成了生态系统崩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土地质量,恢复植被,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率。

深入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对于改善环境状况,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以提高地表覆被和水土保持效果,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并最终实现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现有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探讨其应用效果和局限性,为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升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意识,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产生的原因相关题目

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产生的原因相关题目

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产生的原因相关题目贵州喀斯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区域之一,但近年来,这一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石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土地退化,形成类似沙漠的荒漠化过程。

那么,导致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原因有哪些?相关问题又有哪些需要深入探讨呢?一、原因分析1.过度开垦和放牧贵州喀斯特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土壤脆弱,易受人类活动影响。

长期以来,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开裂,形成石漠化。

2.水土流失喀斯特地区地貌复杂,地形多变,地表水分不易滋润土壤,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大量泥沙被冲刷到河流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石漠化现象加重。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异常,干旱、高温等天气现象频繁出现,导致植被生长受阻,土壤流失增加,石漠化现象加剧。

4.人类活动人类的短视行为也是导致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加剧的重要原因。

乱砍滥伐、采石、建房等活动不仅破坏了植被,还使土壤流失加剧,形成石漠化。

二、相关问题1.如何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开发建设行为;企业应遵守环保要求,开展可持续发展;公众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2.如何进行石漠化治理?石漠化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植被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比如,通过植树造林、草场管理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流失;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防护林带、构建沟壑体系等,减缓水土流失速度。

3.如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实现。

政府应制定产业政策,开展生态旅游、农业种植等产业,增加地区经济收入;企业应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公众应积极参与环保意识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总之,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才能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

由于岩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环境条件,喀斯特地貌容易发生石漠化现象,给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保护水土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一、植被恢复和重建植被是土壤水分的最大保持者,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植被破坏。

要治理喀斯特石漠化,就要从植被恢复和重建入手。

要进行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渐恢复喀斯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要对植被进行重点保护和建设,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引种和培育,形成良好的植被覆盖保护带。

要进行合理的植栽密度和配置,提高植被的整体覆盖率和连续性。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效地治理喀斯特地貌石漠化。

二、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需要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

坝堰是为了拦截和蓄存降水,减缓水流速度,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利用山间河谷、沟壑、低洼地等地形条件,设置坝堰,形成小型的水库,以蓄存雨水和引导水流,为植被生长和土壤水分提供充足的水源。

要合理规划和建设排水系统,引导和排除地表和地下的多余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通过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减少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的程度。

三、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在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中,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来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

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农田,选用适宜的耕作方式和耕作措施,避免耕地的过度使用和土壤侵蚀。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采用梯田、梯台、梯栽等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程度。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林木经济,通过种植树木和果树来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可以增加土地的保持力和生产力,有效地治理喀斯特石漠化。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e n v i r o nme n t l a mo n i t o in r g, e t c .
Ke y wor ds ka r s t a r e a; c o u n t r y s i d e; e nv i r o n me n t l a p o l l u t i o n; s t a t u s;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 Gui z h o u Pr o v i n c e
村为例 , 其 生活污 水产 生 量见 表 1 。
表 1 贵阳市 周 边县 区农 村产 生生 活垃 圾量 和 生活污 水量
环 境 保 护是 环保 工 作 的重 要 内容 , 自2 0 0 8中央 财政 设 立农 村 环 境保 护 专项 资 金 , 实行“ 以 奖促 治 ” 政策 , 农 村环 境 综合
整 治被 提 上 日程 。 随 着新 农村 建 设和 生态 示 范建 设 的推 进 ,
全 国各 地 积极 开 展对 农 村环 境 的综 合 整 治 工作 。 但 喀 斯 特 地 区 生态 环 境 有 其独 特 性 , 在 进行 环 境 综 合整 治 的过 程 中
要 因地 制宜 , 充 分考 虑其 生态 脆 弱性 。 贵 州 是一 个 喀斯 特强 烈 发 育 的 高原 山 区 , 是 我 国 喀 斯
资源与 环境 科 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 0 1 4年 第 5期
贵州省 喀斯特地 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 防治对策
夏 春 陈 琨
( 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 贵 州贵 阳 5 5 0 0 8 1 ) 摘要 分析 贵 州喀 斯特 地 区农村 环境 污 染现状 , 包括 农村 生 活 污水 污染 、 农 村 生活 垃圾 污 染 、 农业 生产 引起 的 环境 污染和 “ 农 家 乐” 旅 游 带 来的环境 污染等 方 面 ; 并从提 高意识 、 处 理 生活 污水 、 处理 生活 垃圾 、 发展 生 态农业 和加 强环境 监 测等 方 面提 出防 治对 策。 关键 词 喀斯 特地 区; 农村; 环境 污 染 ; 现状 ; 防治对 策 ; 贵 州省 中 图 分 类 号 X5 0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4) 0 5 — 0 2 5 0 — 0 2

贵州省农村地区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及防治措施

贵州省农村地区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及防治措施

在贵州喀斯特 山区, 每形成 l c m 的风化 土层需要 的平均 时间 据 2 0 1 0年 贵 州 省水 土 流 失遥 感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全 省 水 土 流 失 面 示 , 达 4 0 0 0多年 , 慢着需要 8 5 0 0年 。这是贵州喀斯特地区长时期土 积 已达到 5 5 2 6 9 . 4 k m , 占土地总面积的 3 1 . 3 7 %, 严重 的水土流失 不仅恶化 了生态环境 , 也严重制 约着 当地经济社会 的发展 , 并形 层浅薄和生态环境脆弱 的深层 次原 因。
1 . 4承灾能力差, 旱涝灾 害频繁 贵州 喀斯特地 区总体 上降水量 不少 ,年均 可达 l 1 0 0 am~ r 1 4 0 0 m m, 但 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结构特点 , 地表 降水极 易通过岩体 缝隙和地下水 系管 网流人地下深 处 ,水 资源很难 被地表植 物吸 收, 导致地面容易出现干旱缺水的现象 。 而另一方面 , 那些流人地 下的水在通畅 性不佳的地下水 网络 中一遇到 大雨又常 常会 堵在 低洼地带 , 进而导致洪涝灾 害。 而从近几十年气象资料来看 , 该地 的早涝灾 害频 率大大高 于气候 条件相 同或相 似的非喀斯特 山区
2贵 州农村 喀斯 特地 区生态 环境 脆弱 的原 因
. 1抗 风 蚀 能 力 强 。 成 土 过程 缓 慢 贵州可溶性碳酸盐岩面积非常大 , 其 出露 面积达 到全省土地 2 碳 酸 盐 岩 系 的 一 大 特 点 是 抗 风 蚀 能 力很 强 ,据 相 关 研 究 显 总面积的 7 3 %t , 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区 , 生 态环 境非常脆弱 。
防治 。 制 定 完善 的 生 态环境 建设 和保 护规 划 、 实施 生 态开 发
补 偿机 制 、 控 制人 C / ' 的增 速 、 退 耕 还林 还 草 以及 强化 教 育 宣

喀斯特地貌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喀斯特地貌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喀斯特地貌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地貌,其主要特征包括岩溶、地下溶洞、钙华沉积等。

尽管喀斯特地貌独特美丽,但也伴随着一些危害,特别是对地下水系统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以下是喀斯特地貌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喀斯特地貌的危害:1.地下水污染:•岩溶过程可能导致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增加地下水受到污染的风险。

2.土地沉陷:•溶洞塌陷或岩溶区土地沉陷可能对建筑和农田造成损害。

3.地下溶洞:•地下溶洞可能导致地表坍塌,对地表建筑和交通带来威胁。

4.水源枯竭:•岩溶地区的地下水系统容易受到过度开采,导致水源枯竭。

5.土地退化:•岩溶地貌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土地的贫瘠和退化。

防治措施:1.水资源管理:•采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限制过度开采地下水,确保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2.防治土地沉陷:•加强对岩溶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潜在的溶洞和坍塌区域建设。

3.地下水保护:•制定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政策,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地下水污染风险。

4.岩溶治理:•采取工程手段,例如填塞溶洞、强化岩溶区地表,以减轻岩溶地貌带来的地质灾害。

5.植被恢复:•推动植被恢复项目,通过植被来稳定土壤,减缓水土流失,改善土地质量。

6.公众教育:•加强对岩溶地区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教育,提高对喀斯特地貌环境保护的认识。

喀斯特地貌的危害及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对该地区的科学研究和合理规划至关重要。

同时,政府、企业和居民需要共同努力,实施有效的防治策略,以保护这一独特而脆弱的自然环境。

贵州喀斯特地貌

贵州喀斯特地貌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现状、演变趋势与综合治理中国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超过55 X10 4 km 2,也是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一个片区(袁道先,1997 ;杨明德,1998)。

该地区石漠化是在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甚至丧失,地表呈现类似于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或结果(熊康宁、黎平等,2002 ;王世杰、李阳兵等,2002)。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西南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04)1529]、关于印发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的通知”发改农经[2008]749号)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等文件精神,西南岩溶石山主要分布在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贵州、云南和广西3省区,其中贵州省有78个(市、区)进入全国451个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县。

为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国家决定十一五”期间在贵州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做好55个县(市、区)的试点工作,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摸索石漠化治理模式和不同条件的治理方式,为十二五”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打好基础。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以78个石漠化治理专项县(市、区)为规划区,结合野外训练场,首先建立石漠化不同等级指标对应的遥感影像特征,保证了遥感影像-计算机自动识别的准确性。

然后运用多源空间数据融合技术,将专题地理信息与遥感信息和工程信息叠加分析,建立了具有3S ”集成技术创新特点的石漠化与工程布局空间数据库,从多角度提高了遥感数据的正判率;通过GIS集成管理,较好地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石漠化与工程布局报表生成数据的集成,使全省石漠化数据与工程布局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

根据系统论和生态经济理论,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针对喀斯特地区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速度加剧等主要生态问题,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以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为归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以人地矛盾为线索,以县和乡(镇)行政区为基础,以流域为设计和治理单元,通过加强对林草植被的保护和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抓好蓄水保土工程;搞好农村能源建设、异地扶贫搬迁、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区域经济。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农家乐”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等方面;并从提高意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发展生态农业和加强环境监测等方面提出防治对策。

Abstract Statu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Guizhou karst area was analyzed,including rural sewage pollution,rural living garbage pollu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rural tourism,etc.The control measure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raising awareness,sewage treatment,garbage disposal,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tc.Key words karst area;countryside;environmental pollution;status;control measures;Guizhou Province农村环境是农民生活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环境的总称。

农村环境本可以通过自然循环来消纳和转化污染物,但是当污染程度超出其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极大地影响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农村环境保护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自2008中央财政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促治”政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被提上日程。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现 代 化农 业
2 0 1 4年第 1 1 期( 总第 4 2 4期 )
・ 2 7 ・
我 国西 南 喀斯 特 地 区石 漠 化 的成 因及 治 理 对 策
李 应
( 贵 州省 现 代 农 业发 展 研 究 所 , 贵阳 5 5 0 0 0 0 )
喀 斯特 环境 是一 种脆 弱 性很 强 的生态 环 境 , 喀斯 特地 区石 漠化 已成 为全 球性 的生态 问题 之一 , 我 国西南
景观 。
石 漠化 程度 分级 是个 相对 概念 , 要 与非 石漠 化进行 比较 , 确定 石漠 化 的零级 和顶级 状态 , 采用 等 比内插法 进 行分级 。零级石 漠化是指 在具有石 漠化 发 育条 件 的喀斯 特地 区 , 生 态结 构 完整 、 功能 健全 , 即未 出现 生 态 系 统 退化 的征兆 , 基岩 全部被植 被覆盖 , 土地 生产 力很 高 , 如 荔波 茂 兰喀斯 特 原始 森林 区可作 为贵 州省 喀斯 特零 级 石漠化 的样本 区 。顶级石 漠化是 指喀斯 特 地 区生态 系统 完全 退 化 , 生态 结 构破 坏 、 功 能完 全 丧失 , 基 岩 全 部 裸露, 无植被 和土被 , 土地生产力 完 全丧失 。参 照 国际惯 例和 国 内沙漠 化 的研究 成 果 , 结 合对 石 漠化 长期 野外
喀斯 特地 区土 少石 多 , 土层 浅薄 、 干燥 , 许 多植 物都难 以生长 , 石 山植 物生 长慢 , 开荒 、 放牧、 打柴、 开 山取
石 等 生产 活动 , 致使 石 山植被 遭受 严重 破 坏 , 岩 石裸 露 , 土壤 被严 重侵 蚀 , 土层 浅薄 、 干燥 , 保水 、 保 肥性 能差 , 水 土 流失 加剧 , 农业 产 量低 而不稳 , 自然灾 害频 繁 导致 喀斯 特石 漠化 的产 生 。 陡坡耕 种 是喀 斯特 石漠 化 的一个 重要 原 因 。陡坡 开荒种 地 , 给农 民带 来 的粮食 及收 入有 限 , 但严 重破 坏 原 生植 被 , 引起 土地 退 化 , 产 生石 漠化 。

喀斯特地区发展遇到的困难

喀斯特地区发展遇到的困难

喀斯特地区发展遇到的困难喀斯特地区,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那些山川洞穴,奇形怪状的石林,仿佛是大自然随手捏出来的艺术品。

不过,喀斯特地区的自然风光虽美,但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发展上的困难。

你知道吗?光是想一想,地形就让人头疼。

那些起伏不平的山丘,连车都开不过去,别说建房子、修道路了,光是搬个箱子都能让人气喘吁吁。

说到交通问题,真的是没办法不抱怨啊。

喀斯特地区的交通可真是“蜿蜒曲折”,到处都是坡道,弯弯曲曲的山路,开车得像绕迷宫一样。

就算你能忍受那种颠簸,想修条直路、修个高速公路?哈,别做梦了!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很多地方就是天然的屏障,不仅修路麻烦,修桥更是难上加难。

想象一下,过去给水泥搅拌机找地方都得费劲,再怎么打算搞基础建设,简直是在挑战自然规律。

更别提那些重型机械了,真心觉得这些大块头在这种地方像玩命一样。

然后就是水土流失的问题,喀斯特的土地可不耐操。

水一多,泥土就会流走。

你种个庄稼吧,种下去没多久就被冲走了。

这一套下来,农业生产基本就是空中楼阁,种的东西长不好,水稻、玉米都得靠天吃饭。

你问我为什么?因为土壤薄,根本不够深,植物的根抓不住泥土,风一吹,雨一冲,根本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再说了,山地地形还搞得农民种地不方便,很多地方都得费老劲背上工具、翻山越岭。

加上旱涝不均,真的是够呛。

简直可以说,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就是上天给的“难题”,谁敢轻易挑战?再说水资源问题,这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

你以为山多水就多?可惜,这里山多水少。

水源不稳定,干旱的时候水井都得挖个几百米深才有水,遇到暴雨呢,又是洪水泛滥。

水质问题也是一个大麻烦,水源污染很容易,山区的垃圾、农药,甚至是野生动物的尸体,都可能带来污染,别说自来水了,能有水喝就不错了。

你想想,住在这种地方,连水都得靠天注定,是不是心情会很糟糕?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分配也是一个大问题。

在喀斯特地区,很多地方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医院学校少得可怜。

孩子上学、看病真的是“过五关斩六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环境脆弱性表现、原因以及防治对策
作者:吴庆东李光建
来源:《硅谷》2008年第19期
[摘要]受自身的种种因素影响,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的环境脆弱性很强。

为此,我们应该通过采取制定环境保护规划、遏制人口增长、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环境整治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与管理系统等手段来予以防治。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表现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P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10019-01
一、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脆弱性的表现
(一)贵州喀斯特山区的人口数量少。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中的可耕地比重很小,仅占贵州可耕地面积的10.75%,而且贵州省喀斯特山区人均耕地只有
0.052hm2,低于联合国的人均耕地警戒线。

第二,可耕地质量差,产量低。

贵州喀斯特山区上等田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1.2%。

第三,贵州喀斯特山区非耕地利用难度大。

(二)贵州喀斯特山区适生树种少,群落结构简单。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肥力低,限制因子多,因此适生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食物链极易受干扰,生态系统稳定度差;同时这些植被生长速度缓慢,生物繁殖力明显低于全国其他湿润亚热带地区。

(三)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敏感度高,易遭破坏但恢复及难。

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途径十分脆弱,对外来影响的适应能力很差,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十分强。

例如,贵州喀斯特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就会暂时中断,生态环境将迅速逆转,恢复治理相当困难。

(四)贵州喀斯特山区承灾能力弱,旱涝灾害频繁。

贵州喀斯特山区岩体裂隙和地下水系管网发达,地表降水容易迅速转入地下深处,使地表环境干旱缺水;而转入地下水系管网的水,由于各地段地下管网的通畅性差异很大,所以一旦遇到大雨就很容易在低洼处堵塞造成局部涝灾。

从近几十年来的情况看,贵州喀斯特发育典型山区的早涝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比气候条件类似的非喀斯特山区高。

二、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脆弱性的原因
(一)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碳酸盐岩系抗风蚀能力很强,成土过程十分缓慢。

灰岩风化剥蚀速率十分缓慢,每形成一厘米厚的风化土层需要4000余年,慢者甚至需要8500年,这比非喀斯特山区慢10-80倍,而且厚度分配十分不均匀,这是贵州喀斯特山山区土层浅薄且分布不连续、喀斯特生境先天不足和脆弱性强的背景和基本原因。

(二)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难以保持水土。

贵州喀斯特地表崎岖不平,山地面积很大而且坡度很陡。

贵州省地表平均坡度达17.78°,其中大于15°的占69.4%。

这种地表结构使得水、土、肥的流失严重,只要稍微有人类活动的扰动,大片喀斯特山地就立刻变成荒山秃岭。

(三)贵州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土体剖面结构使得斜坡体的稳定性降低。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剖面中缺乏过渡层,这就使得岩土之间的亲和力大大降低,一旦遇到降雨就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和块体滑移。

同时,由于贵州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化学淋溶作用强烈,从而造成喀斯特地区土体的上松与下紧,形成一个物理性状相反的界面,这也很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四)贵州喀斯特山区钙生性限制了环境对植被生长的选择。

贵州喀斯特山区是一种钙生性环境,这就使得许多喜湿、喜酸或者喜肥的植物难以生长。

能够生长的主要是喜钙的岩生性植物群落,例如,多种藤本有刺灌丛和早生性的草灌丛等。

这种相对简单的群落结构使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速率缓慢而且容易中断,群落的自调控能力很弱。

(五)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口数量超载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贵州省目前的人口超载率达21%,人粮矛盾和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人口超载就导致贵州陡坡垦荒严重,退耕还林还草困难,它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程度。

三、贵州喀斯特山区脆弱环境的生态防治对策
(一)尽快制定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要有针对性的对贵州省喀斯特环境脆弱性的现状、类型和成因,尽快制定出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尤其要把贵州喀斯特山区森林植被的恢复和营造、天然林工程、水土流失、主要工矿区的生态建设示范、石漠化防治作为重点,明确目标,分期分类分批实施。

(二)着力控制贵州省人口的过快增长。

争取在3-5年内把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由目前1.4%降低到0.9%,以减缓人口超载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压力。

(三)积极推进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

贵州喀斯特山区大部分耕地属于坡耕地,每年土壤侵蚀量的近90%来自坡耕地,因此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遏制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重建生态的关键和核心。

要顺利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就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着重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例如实施提高农田保灌率和实施“沃土工程”等),扩大良种推广面积,以利于提高基本农田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使农民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口粮不会下降太多。

2.国家要适当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区的补贴力度(包括粮食补贴和资金补贴),保证退耕区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3.要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区的开发和管理,根据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具体情况,在退耕地上发展适生于喀斯特环境的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经果林和药材林(如石解、香椿、花椒、金银花等),使退耕区农民的纯收入稳步提高,确保退耕地不被复垦。

对没有列入退耕范围的坡耕地,要尽快实施坡改梯措施,一时还不能梯土化的,要实施间作套种和等高耕作,坚决禁止落后的顺坡耕种。

(四)加大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整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引进适合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长的优势经果林,特别是当地中药材品种的选育和规模化栽培技术、喀斯特山区造林营林与管理技术、石漠化地区治理的先锋植被的选育技术、喀斯特山区优势农副产品的保鲜与加工技术等。

同时针对不同喀斯特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生态脆弱性的类型、成因机理,在贵州省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主要喀斯特生态脆弱类型区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推广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模式。

(五)建立喀斯特生态环境的监测预警与管理系统。

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山区的定位观测资料和各种开发活动的动态监测资料为基础,通过系统模拟和分析,结合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长远规划,建立具有贵州省喀斯特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管理系统:建立喀斯特山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建立喀斯特景观动态变化的预测系统;通过分析不同喀斯特生态类型对外界干扰的响应状态,确定合理的生态值,建立喀斯特生态景观变化的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袁道先、蔡桂鸿,岩溶环境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
[2]苏维词、周济柞,贵州喀斯特山地的“石漠化”及其防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2).
[3]曾辉、崔海亭、黄润华,西北干早区脆弱景观的生态整治对策[J].自然资源,2007,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