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详解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详解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pH试纸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强弱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一盒酸奶,一个柠檬,问喝一口有什么感觉。会觉得酸从身边事物 入手,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2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将掌握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②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对生命活动、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 2、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度的测定与判断。 3、教学难点: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教学过程: 【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给你留下“酸”的印象? 【学生交流】 【教师讲述】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尝来知道酸味,但我们是不允许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么确定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呢? 【学生回忆】如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学生实验1】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白醋、稀盐酸、酸果汁,再滴入1~2滴石蕊试液现象:石蕊由紫变红 【学生实验2】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纯碱溶液、氨水、石灰水,再滴入1~2滴石蕊试液 现象:石蕊由紫变蓝 【学生实验3】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食盐水、蔗糖水,再滴入1~2滴石蕊试液 现象:石蕊不变色 【结论】利用石蕊试液可以鉴别酸性,碱性,中性的溶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教师讲述】像石蕊试液这样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叫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有多种,酚酞也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活动与探究1】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白醋、稀盐酸、酸果汁,再滴入1~2滴酚酞现象:酚酞不变色 【活动与探究2】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纯碱溶液、氨水、石灰水,再滴入1~2滴酚酞现象:酚酞由无色变红 【活动与探究3】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食盐水、蔗糖水,再滴入1~2滴酚酞 现象:酚酞不变色 【小结】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探究】什么样的物质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小结】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课后实验】自己制得的指示剂检验几种不同酸碱性的溶液。 【提问】用酸碱指示剂只可以检验溶液酸碱性的,但不能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那么如何测定溶液酸碱度? 【讲述】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 【小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1.许多植物的花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肥皂水(pH:9.5-10.5)中滴加菊花浸出液,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A.无色 B.红色 C.黄色 D.紫色 2.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A.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B.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C.测定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D.用胶头滴管滴1小滴待测液到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3.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A. 6 B. 8 C. 11 D. 14 4.对某pH=2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A. KNO3K2CO3NaNO3CaCl2 B. KC1NaHCO3K2SO4NaCl C. NaCl ZnSO4KNO3KOH D. HCl MgCl2Na2SO4NaCl 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C.加热氯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D. 20 ℃时向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6.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

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像是() A. B. C. D. 7.某同学用pH试纸测日常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值,他的实验记录一定错误的是() A.纯碱溶液的pH=11 B.食醋的pH=8 C.肥皂水pH=10 D.酸梅汁pH=4 8.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A.由红变紫 B.由蓝变绿 C.由绿变橙 D.由蓝变紫 9.下图是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显酸性

溶液的酸碱性要点(1)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注意: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注意:

(1)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这种操作可能泡掉pH试纸上一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 (2)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水润湿后的pH试纸将测定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 (3)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1-14的整数 (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精密pH试纸和酸度计(pH 计)来测量。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1.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 (胃液的pH在0.9~1.5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铁屑都可被溶解,但胃本身却能安然无恙。因为胃里有一层“粘液屏障”,它是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出的一种胶冻状粘液,在胃粘膜表面构成一个保护膜,用来保护胃,防止胃酸对其本身的腐蚀及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消化,还能防止粗糙的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3.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 4.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 小于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完整版)初中化学专题训练--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有答案)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学习要点] 1.知道溶液的酸碱性、pH值和酸碱指示剂。 2.知道pH值与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3.知道石蕊和酚酞的变色范围。 4.了解pH值的几种测定方法。 [家教点窍] 1.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一种方法。 3.溶液的酸碱度与pH值的关系: 常温下:当pH<7时,溶液呈酸性, 当pH>7时,溶液呈碱性 当pH=7时,溶液呈中性。 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常被用来测定溶液的pH值。 4.指示剂在溶液里的显色和pH值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某溶液的pH=7,要使这种溶液的pH值降低到2,应加入的溶液的pH值是 ( ) (A)1 (B)5 (C)7 (D)13 解析 pH=7的溶液是中性溶液,pH=9的溶液显弱碱性,当这两种溶液相混合时,混合溶液仍显碱性,其pH>7.pH=13的溶液是碱性较强的溶液,和pH=9的溶液相混合,混合液仍呈碱性,其pH>7。pH=5的溶液呈弱酸性,当和pH=9的弱碱性溶液混合时,酸碱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混合液的酸性不可能继续增强,其pH值不可能降到2,pH=1的溶液酸性较强,当和pH=9的弱碱性溶液混合时,酸碱中和、体积增大后混合液仍有可能达到pH=2。 答案(A)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酸碱指示剂指示溶液的 ( ) (A)酸碱度 (B)酸碱性 (C)pH值 (D)是酸、是碱,还是盐

2.向碱性溶液中滴加酸,pH值的变化情况是 ( ) (A)不变 (B)增加 (C)减小 (D)无法判断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值大于7的是 ( ) (A)生石灰 (B)干冰 (C)氯化钠 (D)氯化氢 4.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 ) (A)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B)滴入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C)滴入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 (D)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5.下列溶液中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又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 (A)食盐水 (B)稀盐酸 (C)稀硫酸 (D)石灰水 6.要使pH值是5的稀盐酸溶液pH值升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NaOH溶液 (B)加浓盐酸 (C)加浓H 2SO 4 (D)加NaCl溶液 7.下列物质投入水中:①CaO;②Na 2O;③CuO;④Fe(OH) 3 ,所得溶液使酚酞显红色的是 ( ) (A)③ (B)④ (C)①② (D)②④ 8.下列溶液的pH值:SO 2溶于水;Na 2 O溶于水;NaCl溶于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二、填空题 1.A溶液的pH=5,B溶液的pH=3,C溶液的pH=8,则这三种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2.浓度是10%的硫酸溶液98克,pH值 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色。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40克,其pH值 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色。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后,其pH值 7,溶液显色,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在m克n%的NaOH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色,加入m克n%的盐酸后,试液变为色,溶液的pH值 7(填“>”或“<”)。 参考答案 一、1.(B) 2.(C) 3.(A) 4.(A) 5.(D) 6.(A) 7.(C) 8.(D) 二、1.B>A>C 2.小于,红,大于,紫,等于,紫色,10.3% 3.蓝,红,<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 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 则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H 2CO 3>H 2SiO 3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如酸性HClO 4>HClO 3>HClO 2>HClO ,H 2SO 4>H 2SO 3,HNO 3>HNO 2,H 3PO 4>H 3PO 3>H 3PO 2 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 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HCl>HF>H 2S 由反应方向判据: 酸A+盐B→盐A’+酸B’ 则酸性 A>B’如: CO 2+2H 2O+NaBO 2=H 3BO 3+NaHCO 3,H 3BO 3+Na 2CO 3=NaBO 2+NaHCO 3+H 2O , 则酸性:H 2CO 3>H 3BO 3>HCO 3- 由R-O-H 模型来判据: R 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 的酸性越强,R 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 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 、

Mg(OH) 2、Al(OH) 3 、H 2 SiO 3 、H 3 PO4、H 2 SO 4 、HClO 4 。自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由电子效应来比较: 羧酸酸性强弱跟烃基和羧基的相互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常用诱导效应 来加以解释。且有Cl 3CCOOH>CHCl 2 COOH>CH 2 ClCOOH>CH 3 COOH 碱的碱性强弱的比较 总原则:根据碱的电离常数的大小:碱的电离常数越大,该碱的碱性越强。 推论:金属阳离子的水解常数越大,由该金属原子在该价态组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A)一般金属活动性越大(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位越靠前),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B)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金属{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同周期的金属{副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同周期的金属主族与副族元素之间不能应用此规律。 C)元素周期表中,同族的金属{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一般同族的金属{副族}元素随着原

酸和碱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生活中的酸和碱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导学案 学习重点: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酸?什么是碱?我们常用的酸和碱有哪些?写出他们的化学式。 2、说出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时的颜色变化情况。 3、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盐酸,一瓶是氢氧化钠,如何鉴别他们。说出操作过 程、现象、结论。 二、自学导航:阅读课本5--6页,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与什么有关? 2、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PH的范围是。PH 7,溶液显酸性, PH越小,酸性越。,溶液显碱性,,碱性越强。, 溶液显中性。如纯水是一种中性物质。常见的还有食盐水、蔗糖水等。 3、怎样测溶液的PH ? 三、交流探究: 1、想一想: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酸溶液的PH,测量结果将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小?) 若来测碱溶液的PH呢,结果怎样? 2、讨论一下:(1)分别向酸或碱的溶液中加水,酸的PH会,(增大还是减小?)碱的PH会。他们的PH会等于7吗?酸碱性会变吗? (2)、向酸或碱中加入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会不会)发生 变化,混合后溶液的PH (3)、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由于两溶液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使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等 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发生相反的变化。 四、教材详解: 1、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是由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小决定的,氢离子浓度 越大酸性越强,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2、酸碱指示剂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而PH试纸可以测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 的酸碱度。

3、注意:酸的溶液是指溶质是酸的溶液,其一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都是酸,如硫酸铵溶液显酸性 ,其溶质是硫酸铵,它不属于酸而是盐。同样,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 五、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七、当堂检测: 1、学生看书本回答下列问题: A )人体内的液体中酸最强的是( ) B )人体内的小肠液呈( )性 C )苹果与西红柿相比,酸性较弱的是 2、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pH 值最大的是: 3、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 )pH=2 ( ) B )pH=12 ( ) C )pH=8 ( ) D )pH=14 ( ) 4、向碱性溶液中滴加酸,溶液的pH 值 A )不变( ) B )增大( ) C )减小( ) 5、用一种试剂(或试纸)就能一次性把Ca(OH)2、NaCl 、HCl 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或试纸)是 ( ) A. 酚酞试液 B .紫色石蕊试液 C .水 D .稀硫酸 7、新鲜牛奶的PH 约为7,接近 性,储存了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 . 8、下列溶液PH 最小的是( ) A 、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B 、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OH N C Cl N B SO H A a a 、、、4 2

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一、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课标分析: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②使用PH试纸检验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 ③自制汽水 (二)化学具体目标: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8.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二、知道PH试纸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三、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按照教学要求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教材重点确定为:溶液的酸碱性及检验方法。 重点知识: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从最熟悉的肥皂液、洗衣粉、食醋等入手,使学生首先认识到溶液的酸碱性,然后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知道PH试纸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三、备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对于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并不陌生。这些经历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他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有的有涩味?不同浓度的醋酸酸味为什么不同?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这两类物质?这些问题虽然学生难以自拔的提出来,但却是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被引拔出来的,并且这样的问题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为于学生已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首先要看你是哪种酸碱理论如果是电离理论。则Ka越大,越易电离,酸性越强。如果是质子理论。则越容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 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b5E2RGbCAP 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 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则酸性: 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p1EanqFDPw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DXDiTa9E3d 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RTCrpUDGiT 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 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例如HCl > H2S。5PCzVD7HxA

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jLBHrnAILg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 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HCl>HF>H2S 由反应方向判据: 酸A+盐B→盐A’+酸B’ 则酸性A>B’如: CO2+2H2O+NaBO2=H3BO3+NaHCO3, H3BO3+Na2CO3=NaBO2+NaHCO3+H2O,xHAQX74J0X 则酸性:H2CO3>H3BO3>HCO3- 由R-O-H模型来判据: R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的酸性越强,R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 H3PO4、H2SO4、HClO4。自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增强。LDAYtRyKfE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

————————————————————————————————作者: ————————————————————————————————日期:

?教学、学案一体化设计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备课教师:翟红梅时间:第课 题 溶液的酸碱性课时 课标陈述1.知道常见的酸碱的主要性质;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掌握它们的用途.2.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内容分析生活中的酸和碱》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生活中的酸和碱》计划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节时的内容,从生活中,同学们熟悉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入手,了解酸性和碱性的检测方法,为酸和碱本质概念、本质及通性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并不陌生,但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又是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所以兴趣高,这是学习的基础。另外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加之进行了接近一学期学习,学生对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本堂课在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 学习目标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2.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使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3.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 4.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评 价设计当堂达标: 1.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很多,以下食品或调味品中含有酸的是( ) ①水果②食盐③食醋④糕点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日常用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①石灰水②肥皂水③食盐水④蔗糖水

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一. 本周教学内容:溶液的酸碱性 二.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酸碱指示剂,并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了解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4、掌握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5、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重点: 1、溶液酸碱性及其检验和酸碱度的判断及测定; 2、酸碱性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难点: 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三. 具体内容 1、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溶液的酸碱性 有酸味的物质,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种溶液显酸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这种溶液显碱性; 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这种溶液显中性。 (2)酸碱指示剂 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碱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酸、碱性的强弱 用pH表示酸碱性的强弱。 (1)pH的意义: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2)pH的范围:0~14。 (3)溶液的酸碱度与pH (4)测定方法:用pH试纸。 (5)pH的改变。 3、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1)溶液酸碱性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溶液酸碱性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 答案:D 例2、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取三种花汁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试验生活中的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我选择花汁,不选用其他花汁的原因是。 答案:(1)大红花、因为其他两种在酸、碱、中性溶液中呈现相同的颜色;(2)粉红、绿、橙、绿 例3、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所降酸雨主要原因是由居民和工厂燃烧含硫的煤以及某些化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许多植物如广玉兰、枫树、夹竹桃等,在它们能忍受的浓度下,可以吸收这些有害气体。 (1)你认为这种有害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请写出测定该地区雨水pH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少酸雨对该地区的危害,请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__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2.3溶液的酸碱性-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鲁教版(五四学制)

一、考点突破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pH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难点:影响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因素。 考点精讲: 知识点一: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因素 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离子越多酸性越强,OH-离子越多碱性越强。 知识点二:溶液的酸碱度及表示方法 1. 定义: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 2. 溶液酸碱度和pH值的关系:

=7 中性溶液 >7 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大) 【易错提醒】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 4 溶液呈酸性,但属于盐 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 2CO 3 溶液呈碱性,但它也是盐溶液。 知识点三:pH的测定方法 测定溶液pH通常用pH试纸和pH计。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测定时,将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 【易错提醒】 ①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还可能溶解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 ②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因为将待测溶液滴到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上,其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小。对于酸性溶液来说,测得的pH偏大;对于碱性溶液来说,测得的pH偏小。 ③用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测得的数值为整数。 知识点四: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范围的溶液里才能进行; 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于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 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了解改变溶液PH值的方法 3、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学习重点: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什么是酸?什么是碱?我们常用的酸和碱有哪些?写出他们的化学式。 2、说出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时的颜色变化情况。 3、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盐酸,一瓶是氢氧化钠,如何鉴别他们。说出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二、自学导航::〈一〉阅读课本5--6页,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与什么有关? 2、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PH的范围是。PH 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溶液显碱性,,碱性越强。,溶液显中性。如纯水是一种中性物质。常见的还有食盐水、蔗糖水等。 . .三、交流探究:1、想一想: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酸溶液的PH,测量结果将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小?)若来测碱溶液的PH值呢,结果怎样? 2、讨论一下:(1)、分别向酸或碱的溶液中加水,酸的PH会,(增大还是减小?)碱的PH会。他们的PH会等于7吗?酸碱性会变吗? (2)、向酸或碱中加入酸碱性相通、PH不同的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会不会)发生变化,混合后溶液的PH (3)、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由于两溶液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是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发生相反的变化。 四、教材详解:1、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是由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小决定的,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2、酸碱指示剂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而PH试纸可以测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3、注意:酸的溶液是指溶质是酸的溶液,其一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都是酸,如硫酸铵溶液显酸性,其溶质是硫酸铵,它不属于酸而是盐。同样,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 4、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只能读数为整数,不能是小数。 五、阅读课本6--7页,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六、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七、当堂检测:1、新鲜牛奶的PH约为7,接近性,储存了一段时间后未到变酸,PH . 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牛奶6.3---6.6 鸡蛋清7.6---8.0 柠檬2.2—2.4 番茄4.0—4.4 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3、下列溶液PH最小的是()A、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B、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C、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D、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4、PH=0的溶液是()A、不存在的B、酸性溶液C、碱性溶液D、中性 5、某溶液的PH大于8,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 )A变蓝B变红C、变紫D、不变色 6、某溶液的PH为4,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可采取的措施是()A、可加入适量的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首先要看你是哪种酸碱理论 如果是电离理论。则Ka越大,越易电离,酸性越强。 如果是质子理论。则越容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 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 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 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 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例如HCl > H2S。 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 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HCl>HF>H2S 由反应方向判据:

酸A+盐B→盐A’+酸B’则酸性 A>B’如: CO2+2H2O+NaBO2=H3BO3+NaHCO3,H3BO3+Na2CO3=NaBO2+NaHCO3+H2O, 则酸性:H2CO3>H3BO3>HCO3- 由R-O-H模型来判据: R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的酸性越强,R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自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由电子效应来比较: 羧酸酸性强弱跟烃基和羧基的相互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常用诱导效应(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分子中引入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称为诱导效应。)来加以解释。 且有Cl3CCOOH>CHCl2COOH>CH2ClCOOH>CH3COOH 有机酸的酸性: 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的酸酸性越弱。因为在有机酸中,酸显酸性是因为有羧基的存在。如果酸的原子量很大,与羧几相连的碳与羧基中的氧的碳氧键就越弱,相应的氧氢键就越强,所以氢就越不容易游离出来。 碱的碱性强弱的比较 总原则:根据碱的电离常数的大小:碱的电离常数越大,该碱的碱性越强。 推论:金属阳离子的水解常数越大,由该金属原子在该价态组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

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使用pH试纸粗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3、认识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知识准备: 1、生活中哪些食物给你“酸酸的感觉”?哪些食物给你“苦涩的感觉”? 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学习过程: 1、实验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桌上给大家提供了食盐水,稀盐酸,白醋,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五种溶液。请大家每种溶液取出1ml,再滴2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并完成表格一。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的溶液,叫做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的溶液,叫做溶液, 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叫做溶液。 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叫做。 酸性溶液能使色石蕊试纸变,碱性溶液能使色石蕊试纸变。 2、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人们常用酸度或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一般可以用 来测定。

pH试纸的使用: 取一条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表面皿中,用滴管或玻璃棒蘸取液体到pH试纸上,根据试纸的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找出与颜色最相近的读数,即为溶液的pH值。 ①pH=7,溶液呈性,pH<7,溶液呈性,pH>7,溶液呈性。 ②溶液的pH与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pH越大,,pH越小,。 注意: 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精确测定可以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3、自读课本P182~183,完成下列填空: 农作物一般比较适合在何种环境中生长?。 雨水为何呈酸性?。怎样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人体血液的pH怎样?。胃液呢?。 课堂检测: 【基础训练】 1、常用来测定溶液酸碱度的pH试纸的颜色是() A 紫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红色 2、草木灰是农民广泛使用的一种肥料,它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的pH ( ) A 小于7 B 等于7 C 大于7 D 不能确定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B 当空气受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时,可能形成酸雨 C 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D 食醋的pH一般在11~13之间 4、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在酸性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 色,在碱性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呈色。 【提高训练】 1、刘敏同学在用pH试纸测定某稀盐酸的酸度时,将pH试纸放在了刚洗过未干的表面皿上,那么他所测出的pH值将会()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2、如何将稀盐酸,食盐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

酸性强弱

强酸:H2SO4,HCl,HBr,HI,HNO3,HClO4。 中强酸:HNO2,H3PO4。 也有时会把HNO2归为弱酸。 弱酸:HClO,H2S,H2CO3,CH3COOH,H2SiO3,H4SiO4。 酸性强酸>中强酸>弱酸 强酸中:高氯酸HClO4是无机酸中最强的酸。但在浓溶液中,HClO4以分子形式存在(这点类似于浓硫酸)。 酸性HClH2CO3>H2S>H2SiO3, CH3COOH>H2CO3>H2S>HClO。 H2SiO3与HClO的酸性不好比较了,也没有什么意义。反正都很弱。 值得注意的是,“酸性”一定是指溶液而言。比如H2S气体、冰醋酸(CH3COOH晶体)、硅酸胶体等等,就无“酸性”可言。HCl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精品教案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度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情况 2、学会利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学会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树立用化学方法保护人体健康和防治污染的意识。 重点: 认识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度及其测定方法。 难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及联系 教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具: 实验器材及药品、多媒体器材及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及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引入]: 昨天我在报上看了一篇题为《百病之源;酸性食物过量》的报道,据说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当酸性物质在体内愈来愈多,不断规程,当量变引起质变时疾病就会产生。 医学证明,如果人体倾向酸性,人体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差,废物就不易排出,肾脏、肝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新陈代谢缓慢,各种器官的功能减弱,容易得病,为此专家推存食用碱性食品。那么什么是酸性?什么是碱性?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共同探究。 [过渡]: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或“碱”的印象?谁能说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 生:食醋是酸的,橘子是酸的,没熟透的苹果是酸的。 师:还有吗?准还有,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这些酸的印象都是通过你的日常生活品尝到的。 师: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确定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呢?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实验。 师:化学魔术:往月季花花上喷洒白醋,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讨论、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