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5课

合集下载

课时作业3: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

课时作业3: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

我与地坛(节选)一、语言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

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这种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5:第11课 师说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5:第11课 师说

师说一、打牢语言基础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近谀.(yú)郯.子(tán)老聃.(dān)师襄.(xiāng)B.子蟠.(fān)苌.弘(cháng)贻.之(yí)句读.(dòu)C.巫.医(wū)经传.(chuán)也欤.(yú)或不.焉(bù)D.愚.人(yú)大遗.(yí)而已.(yí)余嘉.其能行古道(jiā)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师.道也②吾从而师.之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则耻.学于师焉⑥不耻.相师⑦孔子师.郯子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A.①③④/②⑦/⑤⑥⑧⑨B.①③④/⑧⑦/②⑤⑥⑨C.③④/②⑥⑤/①⑦⑧⑨D.③④/②⑥⑦/①⑤⑧⑨3.下列加点词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之所..不必不如师④圣人..必有师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③是故弟子以为圣⑤小学..师之⑧是故弟子..百工之人⑦吾从而..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⑥巫医乐师不必..而问焉..不如师⑨犹且从师A.②③⑤⑦⑧B.①②⑤⑦⑧C.③⑤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师不必贤于弟子5.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批评指责的一项是( )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⑥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

初中语文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为了帮助初中三年级语文学生更好地复习课后习题,本文将提供初中语文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这些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学生们能够勤奋复习,做到真正掌握知识。

一、第一单元《人教版初中语文必修三》练习一:1. 自生自灭2. 此时此刻3. 预见未来4. 人生自古谁无死5. 突飞猛进6. 不厌其烦7. 东施效颦8. 风马牛不相及9. 火眼金睛10. 大智若愚练习二:1. (2)2. (1)3. (3)4. (4)5. (3)6. (1)7. (4)8. (3)9. (2)10. (1)练习三:1. 正确2. 错误(应为“不作为,亦是一种作为”)3. 正确4. 错误(应为“对于计划,要讲究具体可行性”)5. 正确练习四:1. 题意: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最喜欢的运动和运动对你的影响。

2. 样文:我的最爱是打篮球!篮球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周我都会和同学们在学校的球场上打几个小时。

这个运动有着许多的好处,对我的身心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促进。

首先,打篮球对我的体力有很大的帮助。

每次打球,我都会汗流浃背,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很好地锻炼。

这对于长时间坐在教室里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打破僵局的办法。

其次,打篮球还可以提高我的集体合作精神。

篮球是一项团体运动,我的队友们和我彼此之间需要默契和配合才能打出好球。

在比赛中,我们展现出了紧密团结的战斗力,无论获胜或失败都能增强我们之间的感情。

最后,打篮球可以使我放松自己的心情并集中注意力。

我可以忘记一天的烦恼和疲惫,只专注于比赛中的每一个瞬间,感受到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总之,打篮球是我最喜欢的运动之一。

它可以使我身心愉悦,而且还具有很多好处。

我想,我将一直享受这个美好的运动,直到我老了!二、第二单元《人教版初中语文必修三》练习一:1. 张扣扣案件,既引人注目,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2. 此次政治事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局部地区,甚至影响到了全国范围。

3. 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好的便利。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5:第4课 蜀道难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5:第4课 蜀道难

蜀道难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当.太白有鸟道当:阻挡B.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的样子C.危.乎高哉危:危险D.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手抚膺坐长叹..B.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C.枯松倒挂倚绝壁..D.剑阁峥嵘而崔嵬..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西.当太白有鸟道 B.朝.避猛虎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无数壮士的牺牲才换来了栈道的出现,这悲壮的来历让人难忘。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

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6.分析一下颔联中“起”“生”两词的表达效果。

7.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请分析一下“笼”字表现的内容。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蜀道难阴铿①王尊②奉汉朝,灵关③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④,骑阻七星桥。

人教版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分享。要求如下:
-选取的事件或人物要具有代表性,能体现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涵;
- PPT内容需包括:事件或人物的背景、主要经历、影响及对当代的启示;
-每个小组的分享时间为5分钟,要求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使学生具备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年。
4.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获取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通过课堂讨论、课后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图片、标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

第7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课时作业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含解析)

第7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课时作业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含解析)

第7单元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课时作业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含解析)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基础积累练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读准字音。

(1)单音字①亘古( ) ②蝉蜕( )③猝然( ) ④熨帖( )⑤坍圮( )( ) ⑥玉砌雕栏( )⑦窥看( )⑧恪守( )⑨窸窣( )( ) ⑩教诲( )(2)多音字①那晚他在职工宿( )舍住了一宿( ),半夜醒来睡不着,又到院子里数夜空的星宿( )。

②看到家中并没有想象中的狼藉( )不堪,她心里稍微有些慰藉( )。

③这首用隽( )秀字体书写的短诗,语颇隽( )永,耐人寻味。

2.辨明字形。

①②③④3.判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

(1)青山无墨,却是一幅亘古不变的画卷;流水无琴,却是世间最质朴的音乐;情谊无痕,却总是能心领神会。

( )(2)他从小就无恶不作,干尽了坏事,在这个村子里早已是声名狼藉。

( )(3)他就像那样失魂落魄地写着,跟周围的世界离奇地脱了节。

(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4.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宿(sù)命炫(xuàn)耀坍(tān)圮(pǐ) 窸(xī)窸窣(sū)窣B.蝉蜕(tuì) 熨(yùn)帖荒芜(wú) 历尽沧(cānɡ)桑C.玉砌(qì) 恪(gé)守地坛(tán) 肆意雕琢(zhuó)D.颓(tuí)墙庇(pì)护缄(jiān)默亘(ɡèn)古不变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_的哲言,或要我_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_的命运,_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A.隽永恪守艰难坚忍B.深刻遵守艰难坚韧C.隽永遵守苦难坚忍D.深刻恪守苦难坚韧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应该身临其境为群众着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并以此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动力。

人教版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新文化运动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影响。
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
4.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先进文化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展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新青年》杂志封面、陈独秀、鲁迅等代表人物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请大家回顾一下,辛亥革命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传播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译介、传播到实践的阶段。
2.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
1.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新文化运动更具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同步练习全套《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阜.盛(fù)姊.妹(zǐ)厢庑.(wú) 敛声屏.气(bǐnɡ)B.敕.造(shè) 呜咽.(yè)嫡.亲(dí) 极恶.读书(è)C.绾.着(wǎn) 忖.度(cǔn)内帏.(wéi) 放诞.无礼(dàn)D.宫绦.(tāo) 漱.口(shù)盥.洗(huàn) 懵.懂顽童(měnɡ)答案 C解析A项,“庑”读wǔ;B项,“敕”读chì,“恶”读wù;D项,“盥”读ɡuàn。

2.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轩峻壮丽浑世魔王眉尖若蹙腮凝新荔B.娇生贯养孽根祸胎姣花照水目若秋波C.顾盼神飞金螭樱珞小巧别致华冠丽服D.彩绣辉皇甜言密语鬓若刀裁面如桃瓣答案 D解析A项,“浑”应为“混”;B项,“贯”应为“惯”;C项,“樱”应为“璎”;D项,“皇”应为“煌”,“密”应为“蜜”。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话说林如海将女儿黛玉托付给贾府,黛玉一到金陵,贾府派来迎接的老嬷嬷就赶紧上前说道:“林小姐一路劳顿,老祖宗交代话来,让小姐径直去府上,不可拖延。

”B.在班内组织的“读《红楼梦》有感”活动中,小明站起来说:“刚才大家讲的都是抛砖引玉,下面就让我说说我不成熟的看法吧。

”C.《红楼梦》爱好者卢先生给报社投稿说:“大作已经寄出,盼收到后回复。

”D.张老师在总结《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时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语文专家,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答案 D解析D项,“浅知拙见”是谦辞,用在自己的发言中;“指正”是敬辞,用在别人身上,此项用语得体。

A项,“让小姐径直去府上,不可拖延”,语气生硬,不得体。

B项,“抛砖引玉”是谦辞,用于别人身上不合适。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七单元 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 课后课时作业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七单元 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 课后课时作业

课后课时作业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活在世上,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如歌,每一天都欢乐溢胸,笑语盈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心灵不充斥快乐?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激情飞扬,轰轰烈烈,一路高歌,?可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

一如交响乐团中的各种乐器,没有一种是相同的,但演奏出来的音乐却能让人。

但终其一生,又有几个人能够呢?在人生之路上,()。

这样的平淡,能够让我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拨开纷扰,,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生命有价值,心灵充斥快乐?B.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生命有价值,心灵充斥快乐?C.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心灵不充满快乐?D.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生命有价值,心灵充满快乐?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心灵不充斥快乐”,第一个问题是多重否定加反问句导致句意说反了,反问句本身表一重否定,“谁不希望”即“谁都希望”,句子的意思就变成“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心灵不充斥快乐”,这显然不合文意,也不合常理,故应把后面的否定词删除,即删除“人生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心灵不充斥快乐”中的三个否定词;第二个问题是用词不当,“充斥”为贬义词,显然情感色彩不当,应改为“充满”。

A项,反问句是一重否定,“没有谁”是另一重否定,就变成“谁都”,句意表达反了,应删除“没有”;“充斥”使用不当。

B项,“充斥”使用不当。

C项,反问句加多重否定导致句意表达反了。

故选D。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春风得意感慨万千正中下怀洞察世事B.踌躇满志百感交集正中下怀明察秋毫C.春风得意百感交集如愿以偿洞察世事D.踌躇满志感慨万千如愿以偿明察秋毫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2020版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0041816

2020版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0041816

课时作业3 *囚绿记一、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囚绿记》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________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________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者的一生孤独短暂,颠沛流离。

然而,( )。

“囚绿”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

“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措词甚好,很形象,富有质感。

之后写发现“生的欢喜”。

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

“囚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爱程度,寄托了作者对生命、对爱和幸福的珍视,而无法囚住绿,正说明“绿”的顽强与倔强。

作者借“绿”言志,赞美了这种顽强不屈。

表达了作者对处境艰难中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光明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这绿色的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________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

他在常春藤上________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揭示不屈不挠寄寓B.描绘揭露再接再厉寄托C.描述揭示不屈不挠寄托D.描述揭露再接再厉寄寓解析:(1)描绘:描画。

描述:形象地叙述;描写叙述。

(2)揭示:公布(文告等);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

(3)不屈不挠: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

再接再厉:指雄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磨嘴。

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寄寓:寄居、寄托。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某物上)。

答案:A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囚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爱程度,寄托了作者对生命、对爱和幸福的珍视之情,而无法囚住绿,正说明“绿”的顽强与倔强。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5: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5: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九州驻马防患未然心心相印B.无端沧海闪烁其辞蓝田生玉C.徒闻造诣觥筹交错风平浪净D.怅惘杜鹃抱关击柝梦笔生花2.从抒情方法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属于直接抒情的一句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B.望帝春心托杜鹃C.此情可待成追忆D.不及卢家有莫愁3.下列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一弦一柱思华年 B.只是当时已惘然C.望帝春心托杜鹃 D.不及卢家有莫愁4.下列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里约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在不少项目上虽然错失金牌,但他们面对失利的坦然率真、连珠妙语常常引的大家拍手称快。

B.这座高楼在爆破指令后轰然倒地,尘烟弥漫,巨大的坍塌声音响遏行云,场面震撼路人。

C.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三季度,华为等国产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D.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辞藻精丽,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锦瑟(sè)琴弦(xuán)惘(wǎng)然B.马嵬(wěi)未卜(bǔ)华年(huá)C.虎旅(lǚ)杜鹃(juān)四纪(jì)D.晓筹(chóu)宵柝(chì)驻(zhù)马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指爱慕异性的心情)B.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C.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头。

端,东西的头)D.当时七夕笑牵牛(七夕:七个夜晚。

夕,泛指晚上)7.对《马嵬(其二)》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州,不过是空想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1.发挥想象,试复述出此部分写景的前后发展线索。

2.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

试结合这一部分加以说明。

三、拓展训练,读破诗歌(10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小令,试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沉醉东风-渔父[元]白朴黃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隄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卻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戶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1.作者在这首小令中塑造了一个寄情山水,享受愉快的生活情趣的渔父形象,请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写出这一形象的?2.这首小令与陶诗、王诗一样,写渔父在大自然里愉快地生活的情趣,比之那些达官贵人还要自由自在。

这是作者寄情山水,不愿做官的思想反映。

试将此小令与陶、王的两首诗作一比较。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 28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6分)参考答案一、基础演练,读通诗歌(38分)1.读懂诗意,理解性学习(12分,每题2分)(1)①,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2)④,不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而是作者自况,亦是“慎独”的表现。

(3)③,陶渊明早年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后宦海沉浮,看透官场。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5: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5:第5课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1.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C.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2.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

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内心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前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明朗化。

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己志不得伸归结到时世艰难,抒发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3.下列画线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竹喧归浣女B.莲动下渔舟C.青海长云暗雪山D.艰难苦恨繁霜鬓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5.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暮砧(zhēn)百福并臻(zhēn)韶光(sháo)不稂不莠(liáng)B.朔漠(shuò)运筹帷幄(wù)秉承(bǐng)草木菁菁(jīng)C.渚清(zhǔ)独当一面(dāng)诤友(zhèng)流水浅浅(jiān)D.起讫(qì)嗟来之食(jiē)镌刻(juàn)泥古不化(nì)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去紫台连朔漠C.⎧⎨⎩巫山巫峡气森无边落木萧下萧萧D.{塞上风云接地阴接天莲叶无穷碧7.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

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七单元 15第15课 我与地坛 Word版含答案

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七单元 15第15课 我与地坛 Word版含答案

第15课我与地坛1.识字辨形宿.命(sù) 撅.(juē) 窸窸.窣窣.(xī sū)熨帖..(yù tiē) 隽.永(juàn) 恪.守(kè)亘.古不变(ɡèn)2.辨清词义(1)临近邻近[辨析]两者都有“靠近、接近”的意思。

“临近”指(时间、地区)靠近,接近。

“邻近”指位置接近,附近。

[运用]刘刚性格内向,平时不爱户外活动,来到大学一年多了,直到________2018年寒假的一个周末,才被舍友约着去了一趟________学校的省体育馆。

(2)坚忍坚韧[辨析]“坚忍”,指的是坚持不动摇;“忍”,强调的是一种状态,以极大的毅力忍耐、忍受。

“坚韧”,指的是坚固有韧性,也有坚持不动摇的意思。

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如坚韧不拔等等。

“韧”,强调的是一种评价,意志百折不挠,万难不屈。

[运用]①父亲,您用粗糙有力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用勤劳与________背负着家庭的重担。

②艰苦的生活环境能把人们的意志锤炼得更加________和刚强。

(3)坦然淡然[辨析]“坦然”是指坦白,心安,神情坦然。

也指平直广阔的样子。

侧重于因为自己的做法无愧于心而做出的态度。

“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

现在多指一种追求精神享受,避离世俗物欲的心态,即淡泊名利。

侧重于人因为对某事某物不是很在意而做出的态度。

[运用]①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________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②已到适婚年龄的她,每次被问及婚事,总是________一笑,不加理会。

[答案](1)①临近②邻近(2)①坚忍②坚韧(3)①坦然②淡然3.积累词语(1)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2)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

(3)玉砌雕栏:用玉雕刻的台阶、栏杆。

砌,台阶。

(4)宿命:指前世的命运。

(5)熨帖:①用字、用词合适、恰当、妥帖。

②心情平静舒畅。

③方言,事情完全办妥。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
第七单元
第 15 课 我与地坛(节选)
第七单元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
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Nhomakorabea核心素养
2.从把握文章的线索入手,理解母爱的
任务群学习目标 深沉伟大和作者痛悔的心情。
3.品味文章沉静、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主题时文
与史铁生对话 《我与地坛》与其说是你对那段艰难岁月的回顾,毋宁说那 是你对生命的哲学思考,顺着你的笔触,我像观看一朵沙漠上的 米尼花是如何把那生命之根深深扎在大地深处的。
诗海拾贝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①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②悲不任③。 昔有吴起④者,母殁丧不临⑤。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注】 ①经年:终年,整年。②尔:你。③悲不任:不能 承受悲痛。不任,不堪,不能承受。④吴起:战国时鲁国名将。 他曾为了追求功名,母亲死了,却不回家料理丧事。他的老师曾 申(曾参的儿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和他断绝来往。⑤丧不临:即不 临丧、不奔丧的意思。古代习俗,父母或尊长过世,子女从外地 赶回料理丧事或祭拜,称奔丧。
四、辨析词义 1.荒芜 荒僻
课本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
原句 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巧辨 巧析
二者都有荒凉的意思。“荒芜”指(田地)因无人耕种或管 理而杂草丛生的样子,侧重于因没有人管理造成的。“荒 僻”指荒凉偏僻,侧重于距离繁华处较远。
二、辨识字形
xún(循)着 (1)逃dùn(遁)

2020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5课

2020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5课

练案15寡人之于国也(1)满分43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4分)1.找出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D)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数罟不入洿池【解析】A.“无”同“毋”;B.“涂”同“途”;C.“颁”同“斑”。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④谨.庠序之教⑤然而不王.者⑥王无罪.岁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①②③⑤⑥/④/⑦B.①②③/④⑤⑦/⑥C.①②③⑥/④/⑤⑦D.②③⑤⑥/④/①⑦【解析】①②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动词⑦动词作名词。

3.“以”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C)①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树之以桑⑥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⑦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A.①③⑤/②/④/⑥⑦B.②④/①⑥/③/⑤⑦C.①②④⑤/③/⑥/⑦D.③④/⑤①/②/⑥⑦【解析】介词/连词/语素,与“可”组成一个词/动词。

4.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D)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非我也,岁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鸡豚狗彘之畜。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解析】A判断句,B、C宾语前置,例句和D都是介宾结构后置。

5.下列对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C)A.嘲笑梁惠王的不明大义。

B.说明梁惠王同“五十步而后止”的人是一样的。

C.孟子明知其意,先隐而不说,令对方入我彀中,然后让对方自己去领悟。

D.孟子设圈套让梁惠王就范。

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15寡人之于国也(1)满分43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4分)1.找出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D)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数罟不入洿池【解析】A.“无”同“毋”;B.“涂”同“途”;C.“颁”同“斑”。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④谨.庠序之教⑤然而不王.者⑥王无罪.岁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①②③⑤⑥/④/⑦B.①②③/④⑤⑦/⑥C.①②③⑥/④/⑤⑦D.②③⑤⑥/④/①⑦【解析】①②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动词⑦动词作名词。

3.“以”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C)①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树之以桑⑥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⑦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A.①③⑤/②/④/⑥⑦B.②④/①⑥/③/⑤⑦C.①②④⑤/③/⑥/⑦D.③④/⑤①/②/⑥⑦【解析】介词/连词/语素,与“可”组成一个词/动词。

4.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D)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非我也,岁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鸡豚狗彘之畜。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解析】A判断句,B、C宾语前置,例句和D都是介宾结构后置。

5.下列对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C)A.嘲笑梁惠王的不明大义。

B.说明梁惠王同“五十步而后止”的人是一样的。

C.孟子明知其意,先隐而不说,令对方入我彀中,然后让对方自己去领悟。

D.孟子设圈套让梁惠王就范。

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解析】“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不当,应该是“诱使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观点的话。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善于雄辩。

B.课文在论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入地展示出来。

C.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

D.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的基础。

既要发展生产以养民,又要重视庠序以教民,才能使王道实现。

【解析】不是假设而是事实。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A.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

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解析】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

二、提高阅读能力(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

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登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擢知乾州。

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迁尚书祠部员外郎,按行潞州。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守将不伏,诉之,诏为置狱,果不当死。

徙知扬州。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

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奏言:“岁有丰凶,谷有贵贱,官以法平之,今豪商大贾,乘时贱收,水旱,则稽伏而不出,冀其翔踊,以图厚利,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

”拜吏部侍郎、枢密使。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

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

”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

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

时范仲淹、富弼欲更理天下事,与用事者不合,仲淹、弼既出宣抚,言者附会,益攻二人之短。

衍独左右之,指为朋比。

以太子少师致仕。

衍清介不殖私产,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裕如也。

出入从者十许人,乌帽、皂履、绨袍、革带。

或劝衍为居士服,衍曰:“老而谢事..,尚可窃高士名邪!”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

病革,帝遣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不及,卒,年八十。

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

戒其子努力忠孝,殓以一枕一席,小圹庳冢以葬。

自作遗疏,语不及私。

(节选自《宋史·杜衍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 .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B .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C .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D .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 .契丹,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后来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各部,国号契丹。

B .河东,河东郡。

“河”在古代专指黄河。

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C .正书,字体名,亦称“楷书”“真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D .谢事,指谢绝世俗事务,隐居起来。

在古代,官员因不愿做官,退居乡里,隐居山林,寄情山水。

【解析】 “谢事”指辞职,文中非不愿为官,而是因年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杜衍笃志于学,具有诗书才华。

他早年刻苦求学,晚年归隐后创作诗歌,而且对多种书法样式都有一定的造诣。

B.杜衍政绩卓著,深受朝廷器重。

巡行潞州时,他不畏权势,纠正冤狱;治理扬州时,政治声誉甚至传到了太后那里。

C.杜衍审时度势,正确判断形势。

契丹与元昊作战时,范仲淹想让杜衍率兵随从他出征,杜衍分析当时形势,加以拒绝。

D.杜衍看淡财物,为人低调内敛。

隐退之后,他不穿士人的衣服;临终告诫儿子死后装殓从简,不要营建高大坟冢。

【解析】“范仲淹想让杜衍率兵随从他出征”理解有误,应是“范仲淹想自己率兵出战”。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5分)译文:杜衍处理政事严谨细密,不用严刑来督责官吏,但官吏和百姓也畏惧他的清正严整。

(2)衍清介不殖私产,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裕如也。

(5分)译文:杜衍清廉正直不积聚私产,居住在南都共十年,房屋狭小简陋,他住在里面却很满足。

【参考译文】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县人。

杜衍童年坚守志向、砥砺节操,尤其酷爱读书。

考中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

提升为乾州知州。

等到罢官回乡的时候,两州的老百姓在州境上等候挽留杜衍,说:“为什么要调走我们贤明的太守呢?”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巡视潞州。

宁化军守将将人审讯定为死罪,案情不实,杜衍核实加以改正。

守将不伏判决,上诉朝廷,诏令刑狱复审,果然罪不当死。

又调任扬州知州。

杜衍处理政事严谨细密,不用严刑来督责官吏,但官吏和百姓也畏惧他的清正严整。

章献太后派遣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京,还没有说其他话,章献太后就问杜衍是否安康,使者将杜衍的治理情况向太后做了汇报。

太后感叹说:“我知道很久了。

”仁宗特地征召他为御史中丞。

杜衍上奏说:“年成有好有坏,因而谷价有高有低,官府用法律来平抑价格。

如今富商,乘粮价低时收取,发生旱涝灾荒时,则进行囤积而不发放,希望价格不断上涨,来获取丰厚之利。

请求根据户口的多少,督促官吏,按时收放不要误时,价格要适宜。

官府买进的粮食不充足,也要禁止富商争相买粮来谋求暴利。

”授职吏部侍郎、枢密使。

契丹与赵元昊在黄河外交战,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想自己率兵出战。

杜衍说:“两国正在交战,从形势上看一定不会来进攻我们,我们不可轻易出兵。

”范仲淹在仁宗面前与杜衍争议,并诋毁杜衍,言辞十分尖刻急迫。

范仲淹曾经以父辈的礼节来对待杜衍,杜衍不因此而忌恨他。

杜衍喜欢推荐贤士,阻止佞幸之徒,因此小人多不高兴。

这时范仲淹、富弼想重新治理国事,与执政者不和,范仲淹、富弼已离京任宣抚使,上奏者附会执政者,更加攻击二人的过失。

只有杜衍支持他们,被认为结纳朋党,于是以太子少师身份退休。

杜衍清廉正直不积聚私产,居住在南都共十年,房屋狭小简陋,他住在里面却很满足。

出入随从的约十来人,戴乌帽、穿皂履绨袍、系革带。

有人规劝杜衍穿居士服,杜衍说:“年老谢职,还可以盗用高士之名吗?”杜衍善于写诗,正书、行、草都有章法。

病重,仁宗派遣宦官赐药,带着太医前去看望,没有来得及,去世,终年八十岁。

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杜衍告诫他的儿子努力忠孝,用一枕一席来进行装殓,用小的墓穴低矮的坟冢来安葬。

他曾自作遗疏,言语中没有谈到私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