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规范,隔声降噪怎么作
如何做建筑隔音降噪处理方案设计

建筑隔音降噪处理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隔音、降噪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建筑物内外隔音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工作环境质量,也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有效寿命。
因此,科学、合理设计建筑隔音降噪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二、隔音原理隔音原理是指通过各种措施使声音难以传播或传播受阻,从而达到减少声音传递或减弱传递声音的目的。
声音传播有传导、辐射、透射、直达和反射几种方式,因此隔音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处理。
1. 传导隔音传导隔音是指声音通过固体的传导而传播的现象。
为了减少这种传导,可采用增加材料密度、选择吸音材料、增加材料厚度等方法来达到隔音效果。
2. 辐射隔音辐射隔音是指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而不带有固体介质的现象。
为了减少声音的辐射传递,可采用降低声音源强度、增加隔音隔间距离、使用隔音窗等方法来达到隔音效果。
3. 透射隔音透射隔音是指声音通过固体物体的空洞或缝隙传播的现象。
为了减少透射隔音,可采用消除空洞或缝隙、使用隔音门窗、加装封闭隔音墙等方法来达到隔音效果。
4. 直达和反射隔音直达和反射隔音是指声音通过直接传导和反射传播的现象。
为了减少直达和反射隔音,可采用加装隔音墙、增加声音反射板、使用隔音地板等方法来达到隔音效果。
以上几种隔音原理,都是在建筑物设计中常见的隔音处理方式,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隔音原理和方法进行处理。
三、建筑隔音降噪处理方案设计1. 建筑外部隔音处理建筑外部的隔音处理是建筑隔音降噪的首要任务。
根据周边环境的噪音源,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增加建筑物外墙隔音层:可在建筑物外墙内侧加装吸音材料或隔音材料,增加外墙隔音层的厚度,以提高整体隔音效果。
(2)增加隔音窗:采用双层玻璃窗、减振玻璃窗等隔音窗户,可有效减少外界噪音的传递。
(3)加装隔音遮挡物:在建筑物外部设置隔音篱笆、绿化带、隔音墙等,可有效阻隔周边环境的噪音传递。
建筑隔音施工规范与噪音控制方法

建筑隔音施工规范与噪音控制方法【建筑隔音施工规范与噪音控制方法】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建筑隔音施工规范和噪音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隔音施工的规范要求以及一些常用的噪音控制方法。
一、建筑隔音施工规范要求建筑隔音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内部的安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隔音施工规范要求:1. 建筑材料选择:选择具有隔音效果的材料,如隔音门窗、隔音地板、隔音墙板等。
合理选择材料可以大大降低噪音传递和扩散。
2. 隔音设计和布局:在建筑设计阶段,要考虑隔音设计,降低声传递和共振。
例如,可以合理划分建筑内部功能区域,降低不同区域之间的噪音传递。
3. 声学细节设计:设计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共振现象的产生,通过结构细节改善隔音效果。
例如,在墙体之间设置隔音带,减少声波的传递和反射。
4. 减少空气噪音:安装有效的通风系统,选择低噪音的通风设备和材料,减少空气通风噪音。
5. 合理使用吸音材料:在建筑内部使用合适的吸音材料,如吸音板、吸音砖等,降低噪音的反射和吸收。
以上是建筑隔音施工的一些基本规范要求,建筑师和施工人员应该遵循这些要求,保证建筑的隔音效果达到相关标准。
二、噪音控制方法除了建筑隔音施工的规范要求外,还可以采取其他噪音控制方法,以减少建筑内外的噪音干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噪音控制方法:1. 使用隔音窗:在建筑物的外墙安装隔音窗,通过玻璃、隔音腔和密封条等结构降低外界噪音的传递。
2. 声音吸收装置:在建筑的内部布置吸音装置,如吸音板、吸音砖、吸音织物等,降低内部噪音的反射和吸收。
3. 声屏障:在建筑周围,特别是靠近高噪音源的地方设置声屏障,如围墙、隔音挡墙等,减少外界噪音的入侵。
4. 装饰材料选择:选择具有吸音效果的装饰材料,如地板、墙面、天花板等,减少噪音的反射和传播。
5. 噪音源控制: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尽量减少噪音源,如合理布局机械设备、采用低噪音设备、加装隔音罩等。
隔音工程规范要求及其实施

隔音工程规范要求及其实施隔音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工程,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噪音污染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隔音工程规范要求及其实施方案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来进行设计和施工。
本文将介绍隔音工程的规范要求以及实施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隔音工程的相关知识。
一、隔音工程规范要求1. 建筑设计要求隔音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设计和实施措施来减少建筑内外噪音传递的程度。
建筑设计方面,要求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建筑隔音标准,如GBJ 38-87《住宅建筑隔声设计标准》、GBJ 116-89《工作场所建筑隔声设计标准》等。
建筑结构设计要考虑墙体、地板、天花板的隔音性能,以及门窗的隔音措施等。
2. 声学材料要求隔音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对于隔音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吸音材料可以减少噪音的反射和传播,而隔音材料可以阻断声音的传递。
规范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隔音材料和吸音材料,如矿棉板、岩棉板、隔音隔热板等。
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还要考虑其防火性能和环境友好性。
3. 设备和系统要求隔音工程中的设备和系统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规范要求。
例如,空气调节系统、排风系统、供水系统等都需要设计和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设备。
同时,还需要合理布置和调整设备的位置,以减少噪音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录音室、剧院等,还需要专门设计和配置相应的声学设备。
4. 隔声间隔要求隔音工程中的隔声间隔是指空气传声时,从一个隔声设备到达另一个隔声设备之间的传声间隔。
根据《建筑隔音设计标准》的要求,隔声间隔的大小应该根据建筑类型和使用功能进行调整。
例如,住宅建筑的隔声间隔要求为30dB以上,而不同功能的办公楼、酒店等建筑则有不同的要求。
二、隔音工程实施措施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隔音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设计,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以便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
2. 施工工艺隔音工程的施工工艺需要细致入微,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建筑中的声学设计与噪音控制方法

建筑中的声学设计与噪音控制方法建筑的声学设计和噪音控制方法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声学因素,合理选用材料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噪音污染并提供良好的声学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常见的声学设计和噪音控制方法。
一、隔声设计隔声设计是为了阻挡外界噪音的传入,以及控制室内噪音的传播。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隔声设计方法:1.选用隔音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在建筑的外墙、内墙、地板和天花板等部位,选用吸音性能好的材料,如石膏板、隔音玻璃、吸音砖等。
2.设计合理的结构构造:采用双层墙、双层玻璃等结构,在两层之间填充隔音材料,如矿棉板、泡沫塑料等,以提高隔声效果。
3.封闭空隙:在建筑施工中,应注意封闭门窗、墙壁和天花板等空隙,避免声音通过缝隙传入室内。
二、吸音设计吸音设计是为了在室内创造一个无回声的环境,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噪音的传播。
以下几种方法常用于建筑吸音设计:1.布置吸音材料:在室内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位置,布置吸音板或吸音砖,以吸收声音的反射,并减少噪音的扩散。
2.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大型建筑中,应合理设计房间的大小和形状,以减少声音的反射。
避免使用大量的平滑材料,如玻璃和金属,可以降低声音的反射。
3.采用软装饰:在室内装修中,选择吸音性能好的软装饰,如窗帘、地毯和软包等材料,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三、振动控制振动控制是为了减少建筑结构的振动和噪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振动控制方法:1.隔振设计:对于高层建筑和机械设备等需要减少振动的部位,可采用隔振设计。
例如,在机房的地板下设置弹性垫,以减少振动的传播。
2.采用减震材料:在建筑的结构中,可以使用减震材料,如弹簧、橡胶垫等,以降低振动和噪音。
3.合理设计机械设备:在机械设备的安装和布置中,应合理选择位置和减振措施,以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产生。
四、噪音控制除了上述声学设计方法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噪音控制措施:1.噪音源的隔离:对于噪音源,如机械设备和电力设备等,应尽量把它们放置在偏僻的位置或者隔离室中,降低噪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声音控制建筑设计中的噪音隔离技巧

声音控制建筑设计中的噪音隔离技巧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而对于任何建筑设计来说,噪音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噪音污染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噪音隔离技巧的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声音控制建筑设计中常见的噪音隔离技巧。
1. 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是声音控制建筑设计的重要一环。
通过优化建筑外观的设计,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反射。
例如,使用曲线状的建筑外墙可有效地减少声波的反射,从而降低噪音污染。
2. 音频隔离结构设计在建筑物内部,合理设计隔音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声音的传播。
常见的隔音结构设计包括声音吸收材料的应用、隔音墙体的建造以及隔音门窗的设置等。
通过合理地选择和布置这些材料和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室内噪音的传播。
3. 空间规划与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对于噪音的控制至关重要。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噪音特点,合理地划分空间,将噪音产生源与静谧的休息区域进行隔离。
此外,合理设置不同区域的吸声装置也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
4. 高效的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是建筑中常见的噪音来源之一。
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选择低噪音的通风设备,并注意噪音的路径和传播方式。
通过合理布置通风设备和采取降噪措施,如隔音罩和隔音管道,可以有效降低通风系统噪音对建筑内部的干扰。
5. 密封措施的应用合理的密封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的传播。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密封构件的选择和安装。
例如,在门窗、墙体等位置应采用密封材料,以减少声音的泄漏和传播。
此外,结构缝隙和管道等位置也需要进行密封处理,以提高噪音隔离效果。
6. 噪音控制设备的应用在声音控制建筑设计中,可以应用一些专业的噪音控制设备,如噪音屏障、噪音吸收板和噪音减震装置等。
这些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隔离噪音源,降低噪音污染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7. 环境管理和规范最后,良好的环境管理和规范对于噪音控制也起到重要作用。
建筑物声学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建筑物声学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在建筑物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声学噪声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良好的声学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与安静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建筑物声学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一、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声学噪声控制的关键部分之一。
在室内装修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声学材料选择:选择吸音效果良好的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室内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例如,吊顶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吸音性能,地板的选择要能够减少脚步声的产生和传播。
2. 空间布局: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降低噪声的传播。
例如,将噪声源远离静态工作区,使用隔音墙壁或屏风将声音隔离。
3. 室内设备安装:合理选择和布置室内设备,例如使用低噪音的空调、风扇和照明设备,可以降低室内噪声水平。
二、外墙设计建筑物外墙的设计对声学噪声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外墙设计的建议:1. 声屏障:根据建筑物所在的位置和周围环境噪声水平,选择合适的声屏障设计。
声屏障可以有效隔离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噪声。
2. 窗户设计:选择具有一定隔音性能的窗户,例如双层或多层玻璃窗。
窗框的设计也应考虑减少噪声传播。
3. 外墙材料选择:选择具有一定吸音性能的外墙材料,例如使用砖石或混凝土等能够减少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材料。
三、机电设备布置机电设备的布置对于声学噪声控制也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些布置建议:1. 设备隔离:将机电设备安放在远离静态区域的位置,例如将发电机和冷却设备布置在建筑物的边缘位置,避免噪声直接传播到室内。
2. 隔音罩设计:对于发出高噪声的设备,可以加装隔音罩或隔音罩以减少噪声传播。
3. 维护与保养: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减少噪声污染。
四、施工及使用阶段合理的施工管理和使用措施也是声学噪声控制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同时,应配备噪声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噪声。
隔音降噪专项施工方案

隔音降噪专项施工方案隔音降噪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噪音传播和入侵的技术。
在建筑和室内装修中,隔音降噪成为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为了满足人们对安静和舒适生活环境的需求,特制定以下隔音降噪专项施工方案。
一、建筑结构设计1.电梯和通道隔音设计时应避免电梯和通道直接连接至居住区,采用隔音门和间接连接方式,减少噪音传播。
2.墙体隔音采用夹层墙体结构,外墙与内墙之间增加隔音层,使用隔音材料填充隔音层。
3.地板隔音选用密实的地板材料,并在地板下方加装隔音层,例如橡胶垫、软木板等,以减少噪音的传播。
4.窗户隔音选用双层窗户或安装隔音窗,窗户框架和玻璃之间加入隔音材料,以阻隔噪音的入侵。
5.顶棚隔音采用隔音吊顶或在原顶棚上悬挂吸音板,减少上下楼层间的噪音传播。
二、室内装修材料选择1.地板材料选择具有较好隔音性能的地板材料,如软木地板、实木地板等。
2.墙面材料选用吸音效果好的材料,如吸音板、吸音砖等。
同时,在墙面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尽量减少空鼓和裂缝,以避免噪音的产生和传播。
3.窗帘和窗饰选用密实的窗帘和窗帘布料,可以选择加装双层窗帘,以增加隔音效果。
4.家具和装饰物选择吸音性能好的家具和装饰物,如软包家具、吸音壁纸等,对室内噪音的减少有很大的帮助。
三、技术设备和措施1.空调系统选用低噪音的空调系统,同时加装隔音材料和吸音板,减少空调噪音。
2.隔音门和隔音窗选择专门的隔音门和隔音窗,增加门窗之间的隔音材料,使其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3.音频设备合理设置音频设备的位置,避免噪音向外传播,如将音响等设备放置在吸音墙面区域,减少声音反射和传播。
4.照明设备采用噪音较小的照明设备,减少灯具的噪音,如LED灯具。
5.隔音插座和电路使用隔音插座和电路,减少电器设备产生的噪音。
四、室内居住习惯和行为1.避免高噪音活动在居住区域内,尽量避免高噪音的活动,如打鼓、唱歌等。
2.合理使用家电使用家电时避免过度使用和频繁操作,以减少噪音产生。
施工设计方案高层住宅噪音控制方案

施工设计方案高层住宅噪音控制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高层住宅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因此,为了确保居民的舒适生活和环境的良好品质,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且有效的施工设计方案,以控制高层住宅施工噪音。
一、室内噪音控制方案1. 考虑墙体隔声效果在高层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墙体的隔声效果。
使用具有良好隔声性能的建筑材料,如隔音砖、隔音窗等,以减少室内噪音的传递。
2. 合理布局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
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应尽量将噪音产生源与居住区域分开,同时注意避免共享墙体与噪音源的接触,以降低噪音传播的可能性。
3. 音响设计在高层住宅内,音响设备是常见的噪音来源之一。
通过选用低噪音的音响设备,合理安装隔音设施以及优化音响布局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室内噪音。
二、室外噪音控制方案1. 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选择在低噪音污染时段进行施工,如避免在清晨或者夜间进行噪音较高的施工活动。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可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音干扰。
2. 使用降噪设备在高层住宅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降噪设备,如降噪屏障、降噪罩等,将噪音控制在建筑工地范围内,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噪音污染。
3. 加强施工管理通过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车辆的噪音排放符合标准,严禁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控制。
三、居民防护方案1. 提供临时住所在施工高层住宅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为受影响的居民提供临时住所,以避免其受到施工噪音的干扰。
2. 提前告知和沟通在施工前,务必提前告知周边居民施工的时间和噪音情况,以及施工期间可能带来的不便。
并与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3. 相应补偿对受到施工噪音干扰的居民,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措施,如提供噪音补偿金、调整租金等,以缓解居民的不满和不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住宅设计规范,隔声降噪怎么作篇一:隔音降噪方案第一章项目情况经过对广电小区住宅进行实地勘察、测量、走访。
广电小区地下室有二台功率为15kw,扬程60米,每小时60立方米的立式循环泵。
该设备为供热二次加压满足供热参数所设,实际情况为24小时连续运转。
水泵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噪声及共振导致楼上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导致部分居民神经衰弱症状。
国家《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建筑中不宜布置锅炉、变压器及其它有噪声振动源等设备用房。
如受条件限制需要布置时,应符合现行的建筑防火、建筑隔声及相关规范的规定。
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如条件有限不能避免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振、隔声措施。
在20xx年我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强制标准《gb3096-20xx声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声环境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本小区因达到1类环境功能区:噪声等级昼间≤55db夜间≤45db而实际测量,泵房噪声等级96db左右而且因泵房与住户在一栋楼内,它的振动通过地基、墙体和管道传到较大的表面时(比如相邻墙体或上层房间的天花板、墙面和楼板等),由于其辐射条件得到改善,噪声就会明显地加强。
因此造成居民投诉及其它相关附属问题。
第二章原因分析一、泵本身的声音循环泵选型偏差,原泵选型一味追求扬程,功率而忽略了口径,dn125管路上使用dn50口径循环泵导致水泵入口阻力太大,产生严重气蚀,气体迅速凝结,重新溶人液体,造成局部真空,四周液体质点以极大速度冲来,互相撞击,产生局部高达几十mpa的压力,引起噪音和振动。
引起泵产生噪音和震动。
二、水泵的振动水泵未设计减震装置,泵体运作时,振动通过水泵的基础、管道及管道的支、吊架等传至建筑结构,并通过建筑结构传至建筑物内的其他房间,引起房间内的墙体、梁柱、门窗及市内物件等振动。
这些物体的振动会再次辐射噪声,这种噪声为结构噪声,通过固体进行传声。
一般来说,水泵的固体传声有以下几种途径:1、经基础、地板、墙体、楼板等结构件进行固体传声,传至泵房上方各房间;2、水泵管道在穿墙、穿楼板处通过墙体、楼板向地上传播固体声;3、水泵管道通过固体在地面、楼板、墙体上的管道钢性支、吊架向地上传播固体声;4、水泵的压力脉动产生的噪声经管道传递,辐射。
第三章改造方案一、解决泵本身噪声:1、换取dn80口径无声循环泵。
选择合适扬程、功率、流量。
2、选取合适减震器,考虑电机重量、设备电机频率、计算隔震传递比和隔震率。
3、泵体与进水管道加装橡胶软接头。
二、解决空间传播:1、墙体与天花板加装隔音层:采用轻钢龙骨,填充隔音棉,天花板用石膏板吊顶装饰。
使楼板与墙体厚度至28厘米,隔音量增加48-50分贝。
2、安装隔音窗:选用实德塑钢,平开中空玻璃窗5+9+5三、解决管道共振问题:1、改装dn125软装隔音管1.2米*4处。
2、过墙开口加隔音棉,橡胶垫。
总体目标,降低噪音至25db以下,恢复居民正常生活。
广电小区泵房降噪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申报单位(公章):山西滨汾物业有限公司项目承担单位(公章):濮阳华通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签字):编制日期:20xx年05月04日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广电小区泵房降噪方案20xx年05与04日篇二:江苏省省住宅设计标准20xx—报批稿(征求意见稿)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esignstandardforresidentialbuildingsofjiangsu (报批稿)前言根据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20xx年度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图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苏建科(20xx)99号文的要求,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原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参编单位共同对《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xx进行修订。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几年全省在住宅设计方面的发展,参考了国家《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xx及各省、市住宅设计标准,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2章,主要技术内容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使用标准、环境标准、节能标准、设施标准、消防标准、结构标准、设备标准、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保障性住房基本标准。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住宅套型分类及各项功能房间面积、门窗洞口大小,层高及住宅电梯等相关条款;2)增加了术语条款;3)引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关要求条款;4)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修订,对住宅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条文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消防标志、标识等内容;5)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章节延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xx,第四章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的内容,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做了修改。
6)结合国家和江苏省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完善保障性住房基本标准及相关要求。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工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资料和意见及时寄送至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南京市江东北路287号,银城广场b座40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录1总则................................................. ................................................... ................................................... (1)2术................................................... ................................................... (4)4使用标准................................................. ................................................... ................................................... (14)4.1套型................................................. ................................................... .. (14)4.2卧室................................................. ................................................... . (16)4.3起居室(厅)............................................. ................................................... (18)4.4厨................................................... .. (19)4.5卫生间................................................. ................................................... .. (22)4.6储藏................................................. ................................................... . (26)4.7阳台................................................. ................................................... . (27)4.8层高.净高................................................. ................................................... (29)4.9门窗................................................. ................................................... (31)4.10楼梯................................................. ................................................... .. (34)4.11电梯................................................. ................................................... .. (38)4.12出入口.走道.外廊................................................. ................................................... .. (46)4.13装修................................................. ................................................... . (49)4.14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 (50)5环境标准................................................. ................................................... ................................................... (52)5.1日照................................................. ................................................... . (52)5.2天然采光................................................. ................................................... . (53)5.3自然通风................................................. ................................................... (57)5.4隔声、降噪................................................. ................................................... (59)5.5防水、防潮.................................................................................................... .. (62)5.6室内空气质量................................................. ................................................... .. (63)6节能标准................................................. ................................................... ................................................... (66)6.1一般规定................................................. ................................................... . (66)6.2规定性指标................................................. ................................................... (67)6.3性能性指标................................................. ................................................... (69)6.4有关实施技术................................................. ................................................... .. (69)7设施标准................................................. ................................................... ................................................... (70)7.1一般规定................................................. ................................................... . (70)7.2信报箱与智能快递箱................................................. ................................................... .. (71)7.3空调室外机搁板................................................. ................................................... . (73)。